八九十枝花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30
ISBN:9787539958422
作者:沈书枝
页数:296页

作者简介

草木,花朵,食物,
父亲,还有初次爱上的那个人
------------------------------------------------------------
一次安静的江南之旅 一段微温的怀乡记忆
豆瓣人气作者 沈书枝 真情之作
风行水上(高军)作序
黎戈 苏枕书 宋乐天 温暖推荐
------------------------------------------------------------
故乡,是一盏照在身上的灯
不管走出多远,都一直亮着
故乡是一种基因, 离它越远,反而会越鲜明 地展 现出它的样子。沈书枝写故乡的风物、人情,用笔绵密平静,而又生动真实。江南的草木、花朵、食物、亲人、邻里,在她笔下,如被春日阳光照亮,一一醒来。
真正的爱是完全接受一个人、一个地方如实的样子,而不夸张、不隐讳。沈书枝笔下的故乡,正是如此。故乡的可爱与荒凉,生活的乐趣与艰辛,在一支安静而克制的笔下,愈发跃然纸上,动人心弦。
-----------------------------------------------------------------------------------------------------
我很羡慕书枝,她的乡村生活背景,给了她鲜活的一手经验。她笔下的小园菜蔬四季风物都那么接地气,她的文章是活水养出的活鱼,悠游荡开,就像她写的植物,带着未干的春水的气息,润泽着我们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碾压之下枯涸的内心。
——黎戈
沈汪风流,知堂情趣,尽在其中。
——苏枕书
书枝对她所经历的乡村生活的详实、精准再现,有时让我联想起田野工作方法中的“参与式观察”。不同的是,那个怀抱深厚乡情的“我”本身,也以“被观察者”的面貌,连同其所处的场景一同真实呈现出来,达到“有情”与“跳脱”的平衡,这是我私心觉得书枝最令人爱重的地方。
——宋乐天

书籍目录

序  书枝的文字                    01
南方的雨
打猪草
002
艾蒿与鼠麴草
010
清明
015
葛、白茅与斑茅
020
年年春天的鸟鸣
024
掐花
029
夏天的晚饭
033
阴雨梅天
040
枇杷
046
端午锦
050
屋檐下
056
绿竹
061
关于西瓜的黄金时代
066
从前的雨
078
苦夏录
083
菱荡
092
高梧玉立
098
八月半
103
秋树
107
风吹乌桕树
113
米饭
118
冬至
124
旨蓄
130
做糖
136
远近的人

144
赶鸭,放牛
147
鱼塘
160
少年
172
山鬼
184
情书
189
翠蝴蝶
192
语文老师
206
泾县故事
215
露露
224
小店记
236

内容概要

沈书枝,本名石延平,1984年生。苏州大学中文系本科,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生于皖南乡村,幼年行走田畈水塘之间,自觉山光水色,万物可亲。爱博物,爱文史,略知花鸟虫鱼之名。


 八九十枝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4条)

  •     《八九十枝花》是沈书枝的一本乡土风景民俗笔录。作者记录了幼年在乡村见得的各种各样的花草虫鱼,鸡鸭猫狗,山光水色,民风乡俗。这一件件寻常的事物,纷纷从作者的回忆中复苏,展现着自然本色的姿态。夏天的雨,乡间的风,艾蒿,紫云英,枇杷,牛,鸭子,都是它们本来应有的样子。时间像是个筛子,把已消逝的农村岁月中那艰难、无奈、枯燥的元素过滤去,留下的是与童年和青春关联的温暖情绪。作者的怀旧和感情的投射,给乡间的种种平常事物披上了一层暖色。一个拍摄者,用特别的镜头回到自己的童年,给一草一木,鸟兽鱼虫细心留影。沈书枝的记录带有浓厚真切的感情,“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一草一木的记述都洋溢着孩童般的性灵和与自然融洽相处的满足。读者看到的照片,并不是乡间动植物的特写,作者也是画面的一部分了,且并无半分的不相宜。作者有一双简单而敏锐的眼睛,农村的颜色在她笔下分明起来:——“柳枝最好看的是清明的时候,刚刚发出萤火虫翅膀也似的小芽,浓浅疏密都和春天逐渐柔软的空气相宜”。——晨露未晞,积在路间青草上,带一点白的青。偶尔有一道上学的小孩子留下的车痕,露水被车轮刮去,那一线绿就明明的绿。——辰光尚早,空气仿佛有青青色。——很多的山。隔着一块田的距离,路边就是一条一条山的抛物线,堆列着往深处延展。乡间的声音和气味,略举数例:——我躺在床上,听着布谷鸟,一声一声,清越迢递地叫着。——书包是一只蓝色布包,斜背在肩上,走在路上里面一只铁文具盒啪嗒啪嗒响。——天已慢慢冷下去了,鱼竿捣在塘里,汨汨水生格外清楚。——山上多毛竹,风过时声音很碎,很温柔。——乡间所采集的野食,大多有这样未经驯服的青莽之气,或苦后回甘,或甜中带酸,却正是其好处所在。——秋天回乡,正遇上桂花盛开时节。傍晚到家,闻见屋前屋后桂花香气如水。——菠菜沾了肉块的油后,大叶子更显得亮,菠菜根的那一段红嚼起来有甜味。作者对那转瞬即逝的场景的情绪也有准确的捕抓能力,寥寥数笔,一种气氛就定格了:——梅雨的精神实是通透,很有些轻盈的味道。缓缓落落停停,保持淡薄的一层清凉。雨后的村长,也含着楚楚的水汽,有一种明明新透的生机。——冬天的太阳稀薄如水,使人更觉萧瑟。——她叙说相邻故人久别重逢:他们都站在门口说闲话,讲这些年的境况,为了让眼前的一切显得更完美些,话语里难免有些许不诚实的地方。沈书枝对事物的描述,有着工笔画一般的细致和绵密。虽繁杂绵密但并不让人生腻,她对文字的节奏有很好的把控能力,试举两例:“家乡农业以水稻为大宗,分早晚两季,早稻、单晚稻、双晚稻三种。早稻春日播种,盛夏收割,收后复播,即为双晚稻。单晚稻略晚于早稻栽种,初秋收割。”她说到冬天的时候,牛在地上踩出了一个个小小的冰窟:“每次到这样的冰洼,重要用力去跺一脚,跺着冰上出现了歪歪扭扭的裂痕,很满意似的,跑了”。文字节奏的疏密有致,清楚明快。个别篇章(比如《米饭》,《赶鸭放牛》)也显示了很有把控力的叙事能力。天下雨,地生花草,坟地上长荆棘,牛过池塘,人耕地,赶鸭放牛包粽子做米饭腌酸菜,高中同学打架,一个邻居出外打工,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这些白开水般无聊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可值得记录书写的呢?这个世界充满了批判,号召,种种高尚的情绪,进步的理念,告诉人们什么是“生活在别处”,如何睁开眼睛,在荒芜枯燥的庸常的日子中寻得人之为人的价值。-----生活真正的意义正是反生活,改造超越它,意义才得以出现。作者笔下的那个充满了颜色,气味,风情的乡土社会,正在消逝,被着时代的进步拖拽得支离破碎,不成形状。高速公路,铁路高架桥横亘乡间,壮劳力减少,污染触目惊心,一派凋败。乡镇化的现状,是一个农村的好正在失去,城市化的好尚未到来,而农村的坏愈演愈烈,城市化的坏逐渐蔓延的可悲境况。而上述生活观和意义观,那种对日常生活价值的忽视和否定,不正是推波助澜的因素么?在一片喧嚣的号召中,作者和我们分享了她观察得的细小事物的美丽,日常生活的意义。回忆曾经的拥有,忧愁于正在失去的好。个别篇章显得意蕴不足,情致不深——我想这是和作者的年龄经历分不开的。准确精致的表达和词汇,并不能替代浑然天成的心胸与深厚情怀所着之文字。但好坏也看要以什么为标准,要和谁比。而清澈见底,简单直白,又算是优点还是缺点呢?作者的文字中,让人感觉到她对世情也有敏感观察,不能算得萌呆的人。我想世上有的人是用脑生活,有的人是用心生活,这出乎于个体的选择。人可有理解复杂的能力,但仍然可以选择了简单。作者坦陈自己不会写议论文,中学时曾经对着议论文的作文题,憋到交卷写不出一个字来。《八九十枝花》里的这些文字记录,不恰恰是真诚地认为自己不懂得议论证明的人才适宜写出来的么?
  •     发表于2013年7月7日《南都周刊》,略有删节。------------------------------------------------------  大约是2010年春天,偶因一位朋友的约稿,我写了一篇《青山》,讲小时候关于山的回忆。我出生于安徽南陵的乡下,村子四围皆是田畈,往南走两三里路,即已是泾县地域,山便从那里起始。虽只是这一点距离,我们一年上山的次数却就有限,春天上山打蕨蕨禾子(蕨菜),掐映山红,秋天是打毛栗子,秋收过后,大人们清早上山砍柴,傍晚时挑着一担青枝子回村,枝子端头的树叶颤颤袅袅,把大路扫出疏疏的印痕。这一篇文章后来并没有通过,这却是我关于家乡的散文的起始,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发在了豆瓣日记上。那时我在豆瓣网已经玩了很久,豆瓣日记推出也已颇有一段时间,我见一些友邻们写文章,心里很爱慕,自己却不敢写,连把博客更新和豆瓣广播连接起来,都觉得很不好意思。那时我几乎没有写过正式的“文章”,偶尔在博客上写一点东西,都只是平常生活里一点琐屑的记录,不堪看,也没有人看。后来渐渐认识一些写得很好的朋友,如风行水上(高军)、苏枕书,还有一些不很熟悉的人,也写得好看。我见他们的文章,心里实在欢喜,尤其风老师与枕书的文章,所写内容常有与我少时经历相似或相通的地方,心里的情感涌起来,按捺不住,就试着自己也写一点。这才有了写“成篇”文章的意识,慢慢地有一点人看,人总是害怕寂寞的,有那么几个朋友鼓励,竟就零零碎碎地写下去了。而另一件很可珍惜的事,是同时在豆瓣上认识了一些懂得很多植物的朋友。如今我能略识一些草木之名,全赖这些朋友最初的启发。宋乐天、阿蒙和热带植物这三位友人,都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乐天,那时她拍了许多浙东乡下植物的照片,也写了很多关于植物的日记,无形中使我理解一种观察与接近自然的方式,四时节序的流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微的野草花,从萌蘖至开花至凋零,每一时间里不同的模样与特点,都是耐人寻味的东西。最普通的小桃花临水的姿态,栀子的香味与梅雨的雨水,端午的菜场门前,老人们提着艾与菖蒲走过,风吹过苎麻叶子,显出它的“天青地白”(苎麻叶正面青绿色,背面青白色)……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使得喜欢它们的人心里禁不住欢喜。从前我也许也爱自然,却只是囫囵看过去罢了,然而知道它们的名字,明白它们的习性,知道校园里哪一处有哪一棵树,不同时节里它们的样子,喜欢便成为一件更有意思、更为丰富的事。但最喜欢的,始终还是少时在乡里所见、与生民日常关系密切的野草花。大约因为那里面有我整个的童年与少年,所以记起来最为亲切,也最为丰富吧。后来有一阵子,乐天和我曾商量着合写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我们列好了从春至冬江南常见植物的名字,预备挑各自喜欢的来写。因为我们共同的偏好,这份目录的内容,也就倾向于江南乡下常见的植物。我便写起家乡田堘上的野草花来,起初写得还很规整,不忘偏于植物的科学,后来书稿的计划因故取消,我便随手写,只是纯然写我家乡生活的经验与记忆,关于从前的一种情氛,从植物而至民俗至吃食,至日常中乡人的生活,植物不再是主角,只是这过去情氛中自然的一部分罢了。渐渐写得多一点,结集成书,便是现在这本《八九十枝花》。内中所收文章,大多写于2010到2012这两年间。全书大略分为两辑,一辑为“南方的雨”,所收文章大多关于我所生长的皖南农村的植物、民俗与吃食,时序从春至冬。而以“南方的雨”总名,则是因为我喜欢雨,喜欢春末夏初雨后阴阴的天气。一辑为“远近的人”,是记我从小遇见的一些难忘的人和故事。总的来说,这可以算是一本关于乡村和过去的书。我从来读书很少,范围也很狭窄,废名是我为数不多的读得较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五祖寺》我很喜欢看,其中一段,一直很喜欢:我记得小时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起初只是唱着和着罢了,有一天忽然觉着这里头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字,乃拾得一个很大的喜悦,不过那个喜悦甚是繁华,虽然只是喜欢那几个数目字,实在是仿佛喜欢一天的星,一春的花。这本书里所写的,大多也是我做小孩子时繁华的喜悦,好比一天的星,一春的花,因之书名就叫《八九十枝花》。其中许多篇章,如今已不免不满意,但若说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大约是我写时,是尽力在摹拟那个小孩子时候的自己的心吧。这是废名的文章里很珍贵的一点,我出于爱慕,不自觉便去学他。起初是因为喜欢周作人,而明白为文朴素的好处,并对博物学产生最初的兴趣,爱屋及乌,便去读他的弟子废名。第一次读废名的《桥》,开头写程小林爬到树上为琴子掐金银花,我见了竟有如逢故人的欢喜,因金银花也是我少时天天清早爬起来,跑到村头的菜园篱笆上去掐的。这大约是我的小孩子心的苏醒,周作人的文章里,也颇注意儿童心理学,《儿童杂事诗》记少时的爱好与事情,是十分可爱的书。而废名写文章时,更常有一个小孩子的心隐藏其中,这大约也与他天真朗直的性格有关。我尤爱看他四十年代时的散文,那时他与全家在家乡湖北黄梅避难,因教小学与中学的小孩子作文,自己又做了父亲,便格外留心起小孩子如何理解发现周遭的世界,并给予理解之同情与赞赏。他曾想写一组散文给小孩子看,题为《父亲做小孩子的时候》,以为作文的范本,希望小孩子能写自己心里真正所想的东西,却因为觉得不成功,只写了很少一点,《五祖寺》即是其中一篇。废名写于四十年代末的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可以说是他这一段生活的自传,里面有许多关于儿童行为与心理的细致体察,还有对自己做小孩子时的回忆,可以当作很好的散文来读。因为这层原因,我写《八九十枝花》时,可以说也是抱了一颗小孩子的心的。是我做小孩子的时候,最不能忘记的一些经验与情感。2009年有一天,我听父母说,因为建火车站和“新农村建设”,我们那里可能最终也将拆迁。夜里我回到学校,写了一篇日记,记我所不舍的关于乡村的记忆。当《八九十枝花》完成之后,回头再看,这篇日记竟像是它最初的结构。人的记忆与情感,毕竟都是很顽固的东西。遂摘录其中后半在这里:夜里躺在床上,想起年迈的奶奶,多病的外婆,贫苦的我的二家爹爹,楼上房间里自从高考后就一直放着的我们高中的书和日记,我们离开家后爸爸才种到菜园里的芍药,春天时在雨里开满紫红的花也无人见。年年都洒上茼蒿种子的那一截菜畦,因为吃不尽,在暮春时节疯长的茼蒿开出黄色的花。春天里无边际的紫云英,油菜田里长满深深的小鸡草。田埂上的鼠麴草和三月三的蒿子粑粑。去外婆家的路。和爸爸去塘埂上打鱼的月光。妈妈带着我们去三里乡的集市上卖鱼,起早赶路时把人头发打得湿湿的的雾。春水里刚从鱼卵长成的不到一厘米长的小鱼秧子,聚在爸爸手里的红葫芦瓢里,密密的欢喜。站在凉凉的水塘里,钻到茭白丛里寻找嫩腴的茭白。夏天树阴下掐菱角菜的村子上女孩子们。用两支光净的竹竿在塘底绞上青青的水草,洗净了回去给妈妈切碎喂猪,这一项手艺只有爸爸才做得最好,我们只绞容易绞得多的菱角菜。冬天的时候田里冻得积了冰碴子的白萝卜。向阳的走廊上挤在一起的同学们,小学校的钟声。语文老师的样子我还记得,后来回去找她时她已不在,退休去了女儿家。孤峰山的遥远的青色山影,夏天气势磅礴的云,家里最后一头温柔的牛,放牛时的寂默和歌声。春山的映山红与蕨蕨禾,秋天的毛栗子,小学五年级那一年打毛栗子的路上,喜欢的男孩子把我拽上了我爬不上去的断坡。第一次走十几里路去摘茶卖钱的十岁,遇到了那样大的、干干净净的雨,后来茶叶卖了三毛钱,那一天山里有许多的四脚蛇。三坝子,四坝子,草塘和大叶菜塘。年年春天掐一枝杨柳插到塘边,却巴望拥有一棵不知究竟该长作什么样子的垂柳的怅惘。五月清早菜园篱笆金银花上的露水,装着清水的青绿色的爸爸喝过的酒瓶。永远嫌不够好看的单栀子,总是偷不到的双栀子,从来没有养出根须来的栀子枝。鼓苞的稻穗是放学路上取之不尽的美味,重重露水的清早掐了西瓜藤上黄黄的雄花去给雌花擦粉,打下的长长的嫩瓜藤抱给牛吃,听它磨碎瓜藤时清脆的声音。每年爸爸第一次从田里摘回初熟的西瓜时的欢喜,切开来只是清淡的水红。烈日下剖瓜那一天扒掉所有烂西瓜的妈妈的苦辛。割稻时从眼前爬过的匆忙的田蜘蛛,振振而飞的绿色蚱蜢和蝗虫。极力躲在稻禾短短的阴凉里,用割稻的小锯镰挖土,捏出的土之盘筵。打稻时抱稻铺子,被稻叶割得红肿的手腕。爸爸一担一担地挑稻回去,田里总是妈妈带着我们姐妹五个。回去渐渐暗下来的天里,妈妈仍然杀一只春天养起来的鸭子,蹲在塘边细细拔净鸭毛,红烧了犒劳我们一天的辛苦。冬天的雪,妈妈的蓝色棉袄,坛子里浸泡的年糕。为爸爸去打酒的路。所受的爸爸的亲爱与打骂。妈妈偶尔喝醉时满意的笑容。我想不尽,写不尽,只有落了泪来。我的无根的乡愁啊,春天的布谷的叫声。
  •     在书店参加活动认识了这本书,黎戈推荐说沈书枝写的是一手乡野经验,打破了我曾经对此类读物的不屑(长久以来觉得咏物类花鸟鱼虫类无非是查查资料拼凑写成的),于是现场买了一本,跟风排队签了个名。回家读来,的却推荐所言不虚,写的很真诚。出于私心给5星,因为母家祖籍也是安徽,书里提到的植物和菜蔬包括乡间俚语,我也是听外婆外公辈做过与说过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文字细腻,值得反反复复地品。只是说到底总有一股怨气或是守旧的味道,在格局上扣分了。
  •     江南水乡,玻璃烟雨。 端午佳节,山中猪笼。 清明踏春,仲夏掐花。 阴雨梅天,绿竹西瓜。 八月过半,风吹乌桕。 冬至沓来,腊月糍粑。 偷,少年放牛赶鸭。 想,山鬼泾县故事。 忆,情书语文老师。 验,露露小店印迹。 一场江南之梦,一语阑珊旧话。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支花。 山中岁月,青涩年华。
  •     紫云英串花链、蚕豆壳套手指、舍不得损坏的青豆豆衣、打扇形黄表纸、稻草系冰块、锅沿的锅巴窝成团子吃、枫杨美人步摇般的果子、彩色弹珠里风车一样的花纹,能够再次回忆起来真的感觉很怀念。和作者的故乡在一处的福利。
  •     有那么些事 她不写出来 我都快忘了 唯有感谢 平朴农事尚有诗意
  •     去年冬天,那些人事都走进了心坎里~
  •     很早之前看的,当时就觉得很好。最近发现豆瓣的某人又在阴阳怪气地喷沈书枝,想起这书便来支持下。沈书枝的文字平和清新,写乡村风物,童年旧事很有味道 ,她是古代文学硕士毕业,有些标题有古意,《山鬼》一篇很惊艳,“思公子兮徒离忧”,结尾苍凉得紧。
  •     莫名想到小森林?
  •     细腻而温柔文字,回忆开始在江南隽秀的山岭间,静静的河面上飘荡
  •     读到最后一篇,隐隐有些想念南京了。一看到2008年的字眼,似乎更多了一些感同身受。描写人物的几篇都很赞,有些场景还真的小时候经历过。
  •     老家是湖北麻城的,但风土人情和南陵竟然惊人地相似,书中提到的游戏,95%以上我小时候也玩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再地回忆起小时候的事。老婆也很喜欢,甚至跟我抢着读。《鱼塘》感觉就像是写我岳父的,他们实在太像了。作者的文字有知堂的味道,时有绝妙之语,但写的太满太密太实,略显辞费,少了那么一点点余味,很多“是……的”之类的话删去似乎更好。
  •     这么好的文字,强烈推荐。难怪古文功底这么好啊,原来是南大古文研究生毕业的。
  •     作者笔下,寻常的事物都是那么的美,
  •     看着看着有点看不下去了。虽说是对小时乡间生活的回忆,但是感觉还是太单薄。只是回忆而已。
  •     乡间生活,江南风物,一些人,一些事,作者细细写来,也是有颗细腻的心呀。
  •     在这本书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     16.07.12 06F喜欢沈书枝的文字,不浮不躁,柔和轻盈。有淡淡的乡愁,浓浓的乡情。
  •     读的时候回忆很重。有人说这本书文笔不好,可我喜欢,喜欢安静的文字。那时候梦梦推荐给我这本书,就是说我跟书枝的笔风很像,所以读起来十分亲切。
  •     文字极清丽平和,遣词行句的意韵如牧牛童儿笛声悠扬,夜半读来,深切感人,仿佛身归皖南农村,隔着书页能嗅到田间的清香和童年的欢愉,终究也只能对江南的风土着迷~~
  •     能有这么的记录真好!前部分讲食物很像电影《小森林》,后半部分讲儿时的那些人,作为同龄人,虽然在城市,却也能勾起很多回忆。
  •     让我想起梅雨时节招摇的花枝
  •     格物的散文我最没耐心看了…
  •     每个人都有故乡都有回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来还写得这么温情。文字很清秀,不显得造作。
  •     喜欢沈书枝的文字~
  •     书枝的文章平易真率犹有某种温润的才情,南陵的山木之息也使这永夏的躁动化作一团柔和了,而那早已疏远的童年此刻也亲近了许多。立秋亦将至,携一卷废名的小说,缅怀我为数不多的乡土记忆,便足以慰此风尘。
  •     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被困在新千岁机场的两天,躺在地板上裹着毯子,不断被吵醒的夜里,读着书枝简单明快的句子,心情也慢慢变好了。
  •     想起来好多尘封的记忆。小时候不知道有一天还会记起来这么多事,走过的路 ,看过的山水,还有吃过的野草的味道,都不曾刻意的铭记过,但是真好,还可以有所回味。 农村长大的一代人才会有的共鸣吧。
  •     以后再也不买豆瓣出品了,心疼书钱,心疼那么好看的封装。只读出了生硬的流水账般的记录和描写,文字再美也没有灵魂。何况这文笔远远谈不上优美。
  •     有些文字太过繁琐,但是有几篇很喜欢,最喜欢打碎的桂花蜜那一篇。
  •     同桌送的
  •     描写细致熨贴,时有画面感。
  •     上半部分是写给农村的情书啊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贴切。下半部分很感动到恰到好处。很棒很棒的一本书
  •     喜欢她的文字。看完这本书,网购了几样书中描述的当地的土特产,尝尝。除了菱角,别的都吃不习惯。哈哈
  •     被推荐的一本家乡读物,很清新。想买一本纸质的回来。
  •     2016已读22:是亲切,是愉悦,这类的文字总是最招我喜爱。今年年后是一定要回趟老家的。
  •     好几遍了,非常喜欢,作者家应该和我住的地方不远,风俗都差不多。很能勾起以前的回忆
  •     偶然看到作者写的一篇短文,很喜欢作者的文字,就买了这本书,没想到里面的内容跟童年的很多经历相似,质朴而真挚,喜欢。
  •     一开始读觉得没有兴趣读下去 断断续续停滞了半个月 看到后半部分竟觉得书枝特别特别细腻 有很多小时候生活在乡下外婆家的感觉 后来书枝说村里人逐渐都出来打工村里池塘和门前逐渐萧条 他爸还说老了要回去继续承包池塘养鱼这样儿女回家也随时有的吃新鲜的蔬菜和鱼的时候略难过 好像老人都是向往老了之后能有个一亩三分地钓钓鱼种种菜的生活 然而现实却似乎是所向往的只能是理想了
  •     乡村旧事
  •     书枝的文字,可能有乡村生活经历的孩子更有共鸣一点,因为曾经有相同的经历,所以一些琐碎的小事我们读起来心里也会觉得满是感动。
  •     很多情节都很有共鸣,也重温了一下自己小时候
  •     大概就是张爱玲说的樟脑一样甜而稳妥的回忆气味。有点汪曾祺的意思,不知怎么有点民国风,“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感觉吧?
  •     乡村童年,细水长流
  •     文字细腻、情感深沉,气质温润,意境悲凉,唤起人对往昔的美好追忆,又让人深味人生的无奈、运命的残酷。《关于西瓜的黄金时代》让人不禁对乡村生活心向往之,《小店记》似乎让人觉得走出乡村也不见得那么美好,不禁有“人生何处不悲凉”之感。
  •     最感人的感情往往来自于最平凡的生活。
  •     时而温暖,时而莞尔,时而潸然,被书枝牵动着,完全沉浸到这本书中,心中的情愫不知与谁诉,最后看完,终于痛痛快快落下泪来
  •     不同于老一辈乡村文学的追思故土故人的村里姑娘小芳似的温情,新一代大概是想走小清新路线,于是寻常的一枝花的花期,小学时候唱的无聊的歌全都不加筛选细细碎碎入了书里,找不到写与不写的区别。所以眼界决定文字的界域阿,没有灵气、没有适当的题材、没有经历的铺垫,不要一上来就是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的笔调。
  •     化二元书币在微信读书上看了这本下架的散文,因为作者是有交流的书友,写的皖南乡下风情也是感同身受,很是亲切,遗憾文字有几节缺失。
  •     风雅有余 趣味不足
  •     在微信读书上,零零碎碎花了六个多小时读完,书枝笔下的童年,能勾起我很多童年的记忆,就如序言里说的,她笔下的乡村大概已经不存在了,亦如我的家乡也不再是从前的模样。文字里,隐约透出的孤单,我也有同感,读到最后,心里是满满的不舍,我们都回不去的曾经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留在了那里。
  •     在读完的那天,在公众号后台给书枝留言,说她的文字像一扇时光的门。她说,冬天快乐呀,新书已经在路上。字字句句都写进了我的心里,特别喜欢最后一个篇章,控制着眼泪,可能是我对这个世界,包括自己,一直在怀着困惑和怀疑,所以才会对这用心的文字格外珍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