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栖生活

出版日期:2016-8-1
ISBN:9787208139253
作者:吉田修一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恶人》《怒》《横道世之介》作者的天才之作;一部日本读者“爱疯了”的小说。
★出人意料惊心动魄的结局,揭示出潜藏在日常中的人性崩坏。
★第15届山本周五郎奖获奖作品;颠覆你对群租生活的所有认知与想象。
★合租的年轻人创造了专用于这个屋子的“我”,组成了相安无事却暗流涌动的“家”。虽是住满了人的公寓,却像一个真空地带。
★同名电影获第60界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协会奖,藤原龙也主演;同名舞台剧由山本裕典主演。
吉田修一获得第15届山本周五郎奖的小说,讲述了五个年轻人在东京一间公寓群租的故事。全书分作五章,分别以五人的视角讲述看似平淡的日常,描述了现代都市年轻人以“表面之交”达成的和谐共处。到最后结局则是出人意料的惊心动魄,揭示出潜藏在日常中的人性崩坏。
杉本良介
21岁,H大学经济学系三年级学生
现在在下北泽的墨西哥餐馆打工挣钱
大垣内琴美
23岁,无业
正处于和当红小生丸山友彦的热恋中
相马未来
24岁,插画家兼杂货店店长
正处于为寻求人生意义而酗酒的状态
小窪萨特鲁
18岁,自称从事“夜间工作”
正零敲碎打地出卖着徒劳的青春
伊原直辉
28岁,独立电影发行公司职员
正专注于预测第5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赢家

书籍目录

杉本良介
21岁,H大学经济学系三年级学生
现在在下北泽的墨西哥餐馆打工挣钱
大垣内琴美
23岁,无业
正处于和当红小生丸山友彦的热恋中
相马未来
24岁,插画家兼杂货店店长
正处于为寻求人生意义而酗酒的状态
小窪萨特鲁
18岁,自称从事“夜间工作”
正零敲碎打地出卖着徒劳的青春
伊原直辉
28岁,独立电影发行公司职员
正专注于预测第5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赢家

内容概要

吉田修一,1968年生于长崎。1997年以《最后的儿子》获文学界新人奖。2002年以《同栖生活》获第15届山本周五郎奖,并以《公园生活》获第127届芥川奖,彰显其跨界大众小说和纯文学的才气。在《朝日新闻》连载的《恶人》,于2007年获第61届每日出版文化奖、第34届大佛次郎奖。2010年,《横道世之介》获第23届柴田炼三郎奖。
吉田修一专注于描写日本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其作品有着丰富的面向,既有温情如《横道世之介》,也有厚重如《怒》;既有散淡背后隐藏惊悚的《同栖生活》,也有荒诞戏谑的小人物列传《平成猿蟹合战图》。其作品擅长借罪案揭露人性的幽微,让人读后心有回响。


 同栖生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这篇不是评论,是对译名作一解释。台版中,小漥サトル译为“小漥悟”,简洁顺眼。而且,如原文中所说,小漥像个照出众人的池塘,别有浮于众人的清醒和了然。竺老师的译稿将其译成“萨特鲁”,初见有点惊讶。但默音、建云老师和我商量后觉得,既然原著中サトル是以片假名来强调表示的,音译为萨特鲁而非简单以汉字对应更符合翻译准则。为此我们也写信咨询了吉田修一先生及其日文版编辑茅原秀行老师。吉田老师回信称赞了我们的译者,说他对这个人物的身份定位,他所希望的这个人物呈现的氛围,就该音译为 “萨特鲁”。在此感谢竺老师。并就此译名特此说明。
  •     一下午就能看完的小说。就像放在架子上的静物摆件一样,能玩赏那么一会,不过也翻不出更多的花样,只能搁在那看看,缺少能够来回反复的深刻,也没有叫人回想起来叹为观止的精妙,甚至再咂摸几下,品出一股自怨自艾又自伤的感觉来。就是这种自怨自艾让人喜欢不起来。这一屋子的几个人,各自的行为也很难让人觉得是正常且符合人性。带着些猎奇、狗血又似曾相识的桥段。并且总有些让我感觉匪夷所思的情节,比如非常具体地描写萨鲁特潜入一个女孩的家里,跟踪一个人回家,还有丸山君要留下孩子,小琴非不要孩子,还有最后的结局,让我觉得是不是中间漏看了什么关键信息。相较而言,我觉得第一个故事良介的视角写得最好,一个迷茫又废柴,辜负期望和好意的年轻学生;其次是未来,一个遭受原生家庭心理阴影的弃疗青年。如果没有结局反转,直辉的故事排第三。
  •     文/夏丽柠吉田修一,1999年作为小说家出道。《同栖生活》,是他的第三本书,出版于2002年。写的是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东京同室合租的日常生活。本书荣获了第15届山本周五郎奖,对一位新人作家,应该是不俗的成绩。他是村上春树笔下的那类职业小说家,“如同某种鱼,如果不在水中努力向前游动,就只能等死”。因此,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这本《同栖生活》是大陆首版。在我们读过吉田修一的《恶人》、《横世道之介》和《怒》等脍炙人口的小说之后,这本早期作品的笔力略显弱了。可是,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窥探出作者对“孤独”、“信任”与“人性之恶”的根源探讨。同时,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珍贵的意识当成其后期创作的启迪号角。吉田在高中之前都生活在长崎,18岁以后才东京定居下来。所以,他对合租生活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事实上,写合租生活在日本作家笔下非常常见。比如三浦紫苑的《强风吹拂》便是写一帮青年人合租一幢公寓楼,并且都爱上了跑步,共同努力参加比赛的故事。故事很励志,读者们也跟着热血沸腾。可读吉田修一的小说,永远不会有这种感觉。顶多就是感到冷静的内心戏里有一股暖流流过。吉田修一就是喜欢用这种“自我叙述”的方式写作,类似于向读者“告白”。本书就是采用21岁的男大学生杉本良介、23岁与当红小生谈恋爱的大垣内琴美、24岁的杂货店女店长相马未来、28岁的电影发行公司男职员,还有18岁的在“夜店工作”的男生萨鲁特的自述组成了一幅“同栖生活”图。所以,读者读到的永远是别人眼中的“我”。同屋室友从未在同框里出现过。那么,除了“我就是我”的自我认同以外,我又在哪里呢?正如今天我们所有年轻人一样,十几年前的日本青年也在渴望“存在感”。尽管同居一室,可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房间里的存在便成了“用于这个房间的我”。这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寂寞。可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相信每位读者会有自己的判断。坦白讲,小说结尾伊原直辉的行为稍显突兀。只用短短几十页来说明伊原直辉的心路历程,显然是不够的。可是,我们却可以联想到他的《怒》是由何而来的?吉田修一同期以日比谷公园为背景创作的《公园生活》明显要好过本书,那里有一个个放大的“萨特鲁”,所有痛苦都藏在心灵的最深处。转载请豆邮联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因为同样有过类似的合租经历,稍微可以理解书中五人的状态!每天在一起共同生活似乎彼此熟悉,实际却无比陌生,一旦离开了就不会再联系。共同生活的前提并不是朋友关系,这样看的话这种结果也很正常,合租的确要保持合适的距离感,这样的话是无法成为朋友的。
  •     看似平淡的在描绘生活,但实际上每份平淡下都是无边的孤寂与绝望,很佩服吉田修一的功力,轻描淡写便把人内心最深处的绝望展露无遗
  •     后摇式连猫咪也不愿睁开眼的下午,如琴“当眼前汗流浃背的男孩子问我“想喝点什么”的瞬间,我突如其来地醒悟到,自己或许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孤独并非是这个时代的硬伤,看似人人壁垒高筑,实则薄如蝉翼,只是人们每天在不同的场合总有不同的角色身份要扮演,少得可怜的独处时间只愿放飞自我了。 “什么都不会给你。无论是辩解、忏悔还是谢罪,这些权利都不会给你。” 我就像里面的每一个人。
  •     看人物排序猜故事结局
  •     现代性孤独,最普遍又最具体。距离,至亲至疏。陪伴,最冷漠又最温暖。
  •     不喜欢,流水账
  •     铺垫也太长了吧……
  •     日常之怒
  •     读完还是不能理解日本那种病骄社会现象,也许孤独的人很多,但一下子聚集一屋子以孤独而病态的人,还是很难融入这种夸张的设定
  •     孤独爆炸了。
  •     结局还是被惊到了。住在一起却不甚了解,这可能也不仅仅是现代人才会有的困境吧。
  •     出乎意料的结局,颠覆你的认知与想象。
  •     没有电影表现出的那么憎恨冷漠,反而让人迷失在这种仿若已经被接纳实则无处发声不被谴责也不被宽恕的“正常世界”里
  •     很合胃口
  •     超级 好看
  •     我这么孤独,你杀了我吧……你想对别人倾诉时,有一张更大的孤独之网捕获了你。你觉得自己很与众不同吗?大家一样孤独一样在找出口啊。And honey there's no way out.
  •     不如《怒》。
  •     最后的逆转看得有点突兀,细想一下到是情理之中,那个被人依赖,有正当体面工作,跟社会接轨的,不看成人电影,没有偷窥欲望,性取向正常的直辉杀人了,找不到交流的出口,人跟人之间看似同住一起,但又仿佛没存在过,只能成为无,连辩解,忏悔还是谢罪这些权力都不会有
  •     日本青年故事。电影和书都不错(电影里林遣都真太有神了
  •     摘抄:看似无因的暴力,不过源于对“存在”的渴望。渴望你们看见我,听见我,甚至哪怕质问我,这样才能给我表达、叫喊、反驳和倾泄愤怒的机会。尽管走一步就能跨出眼前的世界,然而每走一步都能发现这样做的徒劳,因为一个更大的同质的世界会瞬间接管,覆盖上来,把我再次淹没。虽然群居一寓,但此处既拥挤又空无。而我,既存在又空无。暴力只是我敲打和激怒世界的手段。分裂,是我们所有人试图与世界交往的结局。
  •     其实这本书算不上推理吧 刚看的时候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你觉得你认识对方 但其实你认识的只是你知道的对方 每个人的关系都是飘渺不确定 你评估一个人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但也许那个人和你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决定以后在认识到朋友新的一面之后不再抱有惊讶的心情了 因为我的认识这么浅薄 谁知道对方会不会背地里打人 看到后面太震撼了 怎么说呢 就算是只了解一面的朋友 也可以用一种很奇特的姿态一起生活下去的吧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很想大哭一场 ps文景的书做得好软啊
  •     把现代人的冷漠和孤独写得让人浑身发冷,冷酷得没有一丝温情。“他们既不裁判,也不饶恕,我只能成为‘无’,一直这么站在客厅入口。”
  •     读完的感觉有点类似我心中尚未崩塌的部分,日本文学的整体感觉就是这样的。一些看似崩塌的价值观却能给人带来思考。目前的我是试着理解全世界的状态。文学还是与生活的地点时代有关的吧 记得太宰治书的介绍 垮掉的一代人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故事书。
  •     看到一半就猜出变态了,只是最后被惊得猝不及防。在生活中,屋子里都会多出一个怪物,房间里的大象永远是存在的。
  •     也不能说没有体味过,但是还不能深刻理解。大概这就是东京。
  •     “我”在自述中,和“我”在别人眼中,总不会是一个人。但偶尔,我们是彼此缺失的那块拼图。
  •     日本普通人生活的碎碎念,无同感。
  •     2017年第41本。 我不知道我到底看没看懂,感觉是人格分裂啊。。。
  •     同居室友之间的关系恐怕是最令人寻味的,既不能做到不闻不问却又对彼此交往尺度感到困惑生怕无形中便僭越行事。于是我们便创造出专属于那个部屋的自己,而实际上的我们也许根本不存在于此。因此这房间成了种假象的令人窒息的满员状态,有人坐在沙发上看书,有人打开冰箱找昨天买的冰淇淋,有人在阳台上晾忘在洗衣机里过夜的衣服,而实际上,这房间是个真空地带空无一人。 在这里所有人另一面的罪恶得到无人关切无人裁判无人宽恕,所有人都成了“无”,所有人都在这平庸的罪恶中尽心尽力相安无事
  •     非常 非常平淡,相比起来还是书腰上那句「这房子住满了人,却像一个真空地带」比较吸引人。文景的装帧和设计还是美的。
  •     日本人就是高素质低道德,所以会常有这种有悖常理的现象。文学上可以接受,实则还是让人感到空虚。
  •     算命师时刻是最喜欢的时刻。不过不由怀疑是应该跟保持着你不说我不问的默契,还是应该主动地介入别人的生活。
  •     吉田修一的小文已经看不下去了
  •     最后逆转的那一瞬间还是有点汗毛倒立,但读完想了下又觉得莫名其妙。
  •     同居在一起的人,维持着表面的和平,看似和谐融洽却又无比孤独,在一个躁动的社会里过着价值观沦陷的生活,伪装出一个适合“同居”的自己来继续这份与人的同栖生活。后面的转折来的冲击力十足,看似突然却又合情合理。作为吉田先生的早期作品,能看出《怒》所继承的套路,但是《怒》无疑在叙述或是故事本身都更加优秀~~~
  •     这本的感觉好平淡啊,没多惊喜,也说不上失望。
  •     画面感简直了 异常的好读 超日常的叙事 好评
  •     这是一个真空地带。没有人关心,也不需要人关心。
  •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看似融洽,实际冷漠,无非是某一个平行世界中有了交集罢了
  •     或许只有日本人可以把孤独写得这么深刻。平静的叙述直至最后几页突然的平地波澜狂风暴雨,群居也改变不了什么,每个人仍是一座孤岛。
  •     看这书真是浪费时间
  •     本来就是这样的事,不需要你来讲。前面没有温情,后面也没有意外。同栖关系本来就是这样啊。开头平淡,过程平淡,结尾那叫逆转嘛?仿佛是直接硬拉了一个情节进来嘛。算命先生模棱两可的话和“大家都知道”对于悬念的作用就是隔靴搔痒。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     很喜欢最后在消防楼梯的平台上眺望公寓后湿漉漉的夜间空气和独自听歌跑步时渐渐落下的雨 可当我看到结尾的时候这种迷恋感却忽然消失了
  •     几年前很喜欢原著改编的电影,但当时并不知道作者是吉田修一。书里基本都是第一人称的琐碎独白,一个个失恋或者酗酒的孤独者,倒是挺符合如今的“丧”文化。
  •     边缘经验渡我
  •     五位主角群居在一套公寓中,看似一起生活的快乐无比,其实全都对未来的生活没有目标,典型的“空心病”患者,唯一有工作、有追求,看似正常的直辉,内心却隐藏着更大的秘密。掩卷,心里空了一个大洞。仿佛看到了中国的年轻人未来的样子。
  •     3.26
  •     咫尺天涯,让人如此绝望的距离
  •     如同生活在这一间合租屋中体验着各自的生活。若是抱着看一出精彩的悬疑推理戏看这个故事怕是会失望。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