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书评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20
ISBN:9787513310567
作者:郝誉翔
页数:271页

何以解忧思

多少语言和往事都在微笑中消融我们走进夜海去打捞遗失的繁星——顾城《诗情》我常想,有没有一个词语,可以形容生命,让时间和空间不再苍凉而漫长。有没有一个词语,可以形容岁月,让过去和未来不再一片迷茫。两千年前,尚未被人奉为素王至圣的孔子,于川上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此一语定案,道尽古人今人同样的迷茫、寂寞,和无穷无尽的感伤。逝者如斯,不舍昼夜郝誉翔在自序中坦陈,这本自传性质浓厚的散文集是在“追忆逝水空间”。她以纾缓却深沉的笔调,充满感情却又冷静客观地追忆整个家庭的陈年往事。以一场诚恳的倾诉,进行一场深沉的自赎。与一般的散文集不同,《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以散文为载体,开创性地运用了小说的笔法和技巧,叙述了一个连贯完整的成长故事。上下两部的十数篇散文既可独立成篇,连缀在一起,又可看作郝誉翔前半生的经历回溯。它是回忆录,是成长史,也是一部细腻的心灵独白。坦白讲,阅读本书的经验并不愉快,因为贯穿全书的情感都是如此压抑,它带来的情感体验如此滞重。作者运用大量形容词,对自我、对家庭、对亲人、对成长环境的细枝末节不厌其烦地反复描摹,而这些被作者描绘得细致入微的记忆碎片却多半是颓败残破的。——从出生开始,作者想象中的自己,是在母亲痛苦哀号了整夜之后,从她细瘦的双腿间无可奈何地来到这个世上,她这不讨喜的女儿身注定无法替母亲留下想留的人。我佩服作者的勇气,也为她的毅力和忍耐力叹服——很少有人能把自己掘开给人看,毫不避讳,无所遮掩地直视家族往事,隐秘内心。因为语言原是最具有欺骗性的东西,一切人事一旦诉诸语言、成于文字,必然会经过或有意或无意的粉饰加工。作者在上部中,用了大量篇幅描述童年时光。无论是在台南,台北,乡下,城郊,时间总是冗长凝滞的。残缺的家庭,贫瘠的成长环境,暗沉逼仄的公寓,倒楼,租屋,跟会,轧票,母亲阴郁的神情,以及父亲模糊不清的面影……读这些细节详尽的描述时,我不禁惊讶于一个孩子的记忆力。她如何能从这些混沌的童年记忆里找到一个头绪,理出一个脉络,逐渐拼贴完整的往日经历,再如此逼肖地落墨纸上,还原成一个她来说,几乎毫无愉悦可言的灰暗空间。 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呢?自苦到如此地步,又何必?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如果说,母亲长驻于作者的“逝水空间”里,那么关于父亲的记忆则是流光。他点缀在作者儿时的记忆里,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然而即使是这样,他也对作者的成长影响弥深。其实这个父亲的形象并不高大,他在不断流浪,从一个地方流浪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女人身旁流浪到另一个女人身旁,他一生都在寻找,或许是在寻找安全感,或许是在寻找成就感,或者是在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或者只是习惯了流浪,为了寻找而寻找。但是毋庸置疑,这场穷尽了父亲一生的流浪,也是为了逃避。和书中的所有人物一样,他们都在尽力逃避孤独。家庭关系是如此奇妙。血缘为我们与亲人制造了与生俱来的天然羁绊,我们与他们朝夕相对唇齿相依,更渴望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灵上都能与之达成刻骨的理解和交融,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渴望,往往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深切得多。童年的记忆和感受往往会伴随甚至影响我们的一生。父位的缺席和对父爱的渴望,是贯穿整部作品的情感脉络。在本书的下部,为了拼贴完整的父亲形象,作者沿着父亲的情感足迹,进行了一场漫长的追索。一个又一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女人,是父亲不同的驿站,父亲坚强又脆弱,自私又善良,行行重行行的孤独形象随着作者对往事的步步进逼,逐渐变得丰满起来。故事的最后,作者在荒僻神秘的越南山村终于与父亲重逢。而这姗姗来迟的重逢,却已是悠悠生死别经年。在真实与幻梦之间,她终于与父亲达成了刻骨的理解和原谅。终于。其实本书所写的,是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主题。终其一书,作者“以文字召唤那徘徊于逝水空间之中的、孤独的灵魂”,既是为了告别,也是为了新生。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在作者的个人成长经验中寻索体味着普适性的情感暗合,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关于父亲、母亲、家庭和血缘的情感共鸣。毕其书,掩其卷,我怀疑氤氲的温泉能否洗得去深埋在血脉中的忧伤?那些逝水流蚀过的伤口,慢慢凝了痂,结了疤,沉潜在皮肤之下、血液之中,任何微小的碰触都能让痛楚再次喷涌而出。所幸,在书的结尾,作者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异域山村找到了久违的父亲。而在书的扉页,她充满感情地写,女儿的出现,为本书的写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彼时之苦,此时之乐。彼人之苦,此人之乐。引用笛安《怀念小龙女》中的结尾:“所有的繁华都是哀荣,所有的思念都是挽歌,所有的回眸都是永诀,所有的珍惜都是祭奠。我亲爱的朋友们,但愿吉祥如意,但愿吉祥如意。”祝福作者,但愿,吉祥如意。

摸尽尘埃再上路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呵呵”了一下,有二:1、又是“忧伤”;2、作者在自序中说不喜欢名家推荐,但是腰封上又是“叮叮当当”的一串名字。不过看完自序又引得我继续看下来,同样有二:1、文辞清淡不乏细致,映上封面的淡绿色很有点“通感”的感觉;2、八点档元素的家族史。(--!好吧,“八卦”是女人的公因式。)我觉得,这一定是个爱看电影的妹子。(--!好吧,只有这种不着调的称呼我才觉得亲近。)她能用轻声细语的言辞洇晕开一个一个镜头感十足的画面,来讲一个以“颠沛”为主题的故事,她说“说不出理由”地喜欢特吕弗,那便是被他的错总交杂的小宇宙吸引了去吧,她讲故事也是在当导演哪。有一个地方,我印象尤为深刻,也尤为喜欢。当她想要交待一下自己并未曾亲见的上一辈的情杀事件时(P25,最后一段),你能感觉到,她像是在描绘一个电影的场景。声音,无声的欢乐节奏、噗通的心跳声、嗤嗤的血管破裂声、气球爆裂声、皮鞋声;颜色,红气球、白色衬衣、红色血泊;动态,心跳,血管爆裂,气球铺天盖地地飘来又爆裂,皮鞋来到眼前。具有张力的音效、视觉冲击的色彩,这都太像是电影片段了,“就仿佛有无数的红气球铺天盖地地朝他飘来”这又带上一些实验电影的感觉。对我来说,映入眼里的是线性排列的文字,但是流入大脑就汇成了立体的画面,看这一段实在是种过瘾的体验。大概,她把听来的故事先在自己大脑里电影化,再讲给别人听吧。除却语言叙述上的惊喜,这其实是个实在够压抑的故事,封面上“异乡人、外来客”六个字似乎一直缠绕在这一家人身上。作者那段阴暗公寓闭塞角落里的童年记忆像是发了霉一样,我感觉这更是因为“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在这段孤单的成长史中,父亲鬼魅一般偶尔出现又不声不响地消失,这更加放大了父亲在这里的影响。想来父亲真是将“颠沛”二字诠释了个透彻,一路从大陆颠沛到台湾,最后连名字都不是自己的,从这一个女人颠沛到另一个女人,最后却在一间出租屋里选择自杀。他来来去去地在找什么?我猜,排遣漂泊旅途的孤独感吧,像是房子之于母亲,像是学业之于“我”,像是年轻姑娘之于父亲,像是各种所求之物之于YMS以及其他排不上的字母的女人们,但这些又怎么能是长久可靠的呢。这让我想到,某次实习期间有一次外出,回公司的时候出租车被吭哧吭哧地堵在立交桥上,看着前方艳名远播的“大裤衩”我想,最后我将什么都剩不下吧,所有的时间、热情都投给了这个堵得不能再堵的“心脏”,我在这熠熠生辉的帝都是要做什么呢?所以,在他们有空停歇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想,我这一路是在做什么,就像是河内街头的老白人,“奇怪自己怎么会走到人生的这一步”。温泉洗去的忧伤,应该是独行路途上的风尘吧,但路途一直向前,风尘一直不断。让人觉得感动的是,最后“我”凭着父亲死前的一张登机牌,逆流而上,寻找父亲的最后一夜。这是最近的距离也是最远的距离,近,是你能看其所看,闻其所闻;远,是即便你能感到自己与他并肩站立却仍不能感其所感。可我又觉得,这糟糕的一段路上,是父亲最能充盈“我”心间的时刻,甚至比他陪伴“我”时更能感受他的存在,尽管感受得迷惑又痛苦。所幸最后,我们算是互相谅解了吧,尽管明知这一段父女之路上颠沛坎坷,可“我”仍愿意在他的手上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不需要彼此间分分毫毫都了解得很清楚,只要一想起你便减少一些人生来路上的疑惑与孤独,摸掉一些尘埃再上路,这大概便是父亲了。

华丽的压抑

我一直以为人是走不出自己童年的,因此,郝誉翔的漂亮让我震惊不已。我以为是书商特意挑了一张长得不错的来招揽读者,特地百度搜索下,发现每个年龄段的郝誉翔都美得令人称叹。我的震惊并非出于难得的美貌,而是童年这般逼仄压抑、文字如此阴暗哀伤的她,为何看来却具从容婉约的气质?不应该是浑身散出阵阵寒意吗?好久没有看过写压抑可以写得这么华丽的文字了。郝誉翔似乎深谙光影之道,尤其上部的童年往事,一笔一划描出孤单寂寞的图景,森森然极具画面感,忍不住怜惜叹惋。下部的寻父之旅,则凸显了背负父亲印记挣脱不能又牵挂不下的纠缠。她的父亲是个渣男,鉴定完毕。永远在不同的女人的港湾里游乐,却不曾停歇下步伐安稳余生,伤害了太多真情实意的姑娘。她的母亲在婚姻失败的刺激下,钻在金钱的泥淖里不能自拔。在书里,看不到几段父母给予她的温暖。她说,“我才是永远的局外人,真正的无家可归者。”附,书本官方介绍:《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是郝誉翔的自传体散文新作,以平和舒缓的形式追忆父母离异后随母亲颠沛流离、不断迁徙的成长经历,是一部忧伤哀婉的“寻父记”,亦是自身最诚恳最私密的人生告白。在毫不隐讳地反刍家族悲情、过往哀伤的同时,是对生命的重整和告别,感伤而张力十足,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