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大陆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50977277X
作者:[英]基思•罗威(Keith Lowe)
页数:526页

作者简介

《星期日泰晤士报》十佳畅销书
荣获英国笔会/赫塞尔-提尔曼历史图书奖
立足于八种语言的原始档案、访谈记录、学术著作,《野蛮大陆》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前那个稍纵即逝的混乱年代。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第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刻骨痛心。动人心弦、落笔审慎、荡气回肠。一幅引人注目的图画,描绘了一片在物质上、道德上因为残忍屠戮而变得残酷无情的欧洲大陆。
——多米尼克•桑德布鲁克,《星期日泰晤士报》
形象生动而笔调冷峻。这部杰出著作,为这片陷入无序和混乱的大陆,描绘了一幅鲜为人知、令人胆寒的画面。
——伊恩•克肖
精彩绝伦。才华横溢的构思,一丝不苟的研究……呈现出天才般的历史叙事。
——BBC历史频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一片混乱。地形地貌被彻底改变,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数千万人惨遭屠戮。在欧洲大陆绝大多数地方,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机构——比如警察、传媒、交通、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要么付之阙如,要么破败不堪。罪恶横行,经济崩溃,欧洲人挣扎在饥饿边缘。
在这部研究战后初年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中,基思•罗威描绘了一片仍然被暴力缠绕的大陆,在那里,有相当部分民众仍未相信战争已然结束。他勾勒了道德败坏的沦亡景象,以及永不餍足的复仇渴望,这是长期冲突的后遗症。他描绘了种族清洗和国内战争,这些事件撕裂了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他还描绘了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最终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带来稳定。他告诉我们,上述情形存在于整个欧洲——东欧如此,西欧亦然。

书籍目录

插图目录
地图目录
序言
地名说明
第一部 战争遗产
第一章 破败
第二章 离丧
第三章 流徙
第四章 饥荒
第五章 堕落
第六章 希望
第七章 乱象
第二部 复仇
第八章 嗜血
第九章 解放营地
第十章 有限复仇:奴工
第十一章 德国战俘
第十二章 无限复仇:东欧
第十三章 内部敌人
第十四章 报复妇孺
第十五章 复仇动机
第三部 种族清洗
第十六章 战时选择
第十七章 犹太难民
第十八章 乌克兰与波兰之种族清洗
第十九章 驱逐德裔
第二十章 欧洲缩影:南斯拉夫
第二十一章 西欧宽容,东欧不宽容
第四部 内战
第二十二章 混战
第二十三章 法国与意大利之政治暴力
第二十四章 希腊内战
第二十五章 反客为主:罗马尼亚
第二十六章 驯服东欧
第二十七章 “丛林兄弟”之反抗
第二十八章 冷战镜像
结语
致谢
文献
注释
索引

内容概要

基思•罗威(Keith Lowe),全职作家和历史学家,曾做过十余年的历史类图书出版商。他被公认为二战史权威,经常在英国和美国的电视广播上发表意见。饱受赞誉的历史著作《火焰地狱:1943年汉堡灭顶之灾》(Inferno: The Devastation of Hambu rg, 1943)即出自他之手。
黎英亮,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讲师,著有《现代国际生活的规则:国际法的诞生》《何谓民族?:普法战争与厄内斯特•勒南的民族主义思想》,译有《浩劫之地》(即将出版)。


 野蛮大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乔治·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能将自己高贵的灵魂驱逐出肉体?被驱逐出的灵魂又能在肮脏的泥潭中下陷到多么深的污秽中?第一个问题,也许只有战争,才能把人性中最低贱的性格挖掘出来,而灵魂,则被自己远远地抛出。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寻找并清洗被污泥沾染的灵魂是多么困难。多少年来,人们说起二战,都以1945年为一个节点,这一年,随着纳粹德国、日本帝国相继战败,混乱的大战争时代正式结束。在以往的述说中,二战的结束代表着前现代世界的结束,美好的新时代到来……伊恩·布鲁玛将这一年称为“零年”,“零年”开始,迎接新纪元的却不是新生儿新鲜的呼吸,而是衰败老人关于残酷生命历程的回忆,和行将就木前痛苦的呻吟。而这些回忆和呻吟,都被基思·罗威(Keith Lowe)记录在他的著作《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Savage Continent:Europe in th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I)中。在罗曼·波兰斯基的电影《钢琴家》中,钢琴家史标曼在纳粹投降后终于走回了华沙街头,站在街头,他看到的不是胜利带来的欢欣的情景,而是漫天乌云下的一片废墟。这场景,同样也出现在基思·罗威的书里:“1946年1月,年轻的摄影师约翰·瓦尚在致妻子彭妮的信中描述了他面对华沙废墟时的惊愕反应。这确实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大城市,我想要描述给你听,但又不知从何说起。这么说吧,这是一座大城市。战前有超过100万人口。大小跟底特律差不多。现在,这里有90%的街区被彻彻底底地摧毁了……无论我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大片没有屋顶或者没有墙壁的未倒塌房屋,人们就蜷缩在里面。犹太隔离区是个例外,那里就是一块遍布碎砖的大平原,到处散布着歪歪扭扭的床板、浴缸、沙发、相框、树干,数以百万计的杂物散落在砖块之间。我无法想象,怎样才能造成如此破坏……这种景象如此骇人,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华沙,然而这不仅仅是华沙,整个欧洲都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英国,“闪电战期间,德国空军在英国上空投下了将近5万吨炸弹,摧毁了20.2万所房屋,损坏了超过450万所房屋。”而在战败国德国,情况更加糟糕,“就绝对数字而言,德国民宅受损数量是英国民宅受损数量的18倍”。整个欧洲在工业革命以来所积累的财富在几年间化为乌有。然而,最令人惊愕的并不是城市废墟,而是浮在欧洲大陆上空的那片道德废墟。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感叹,“从未有过像我们这样一代人,道德会从如此高的精神文明堕落到如此低下的地步。”而《野蛮大陆》恰恰像一本案例集,让茨威格的这句话显得如此正确。罗威通过对八种语言的原始档案和学术著作的考察,通过对历史见证人的访谈,在《野蛮大陆》这本书里描绘了一张“堕落”的欧洲地图。复仇、种族清洗、内战……一个个场景都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与不可宽恕。早在一战前,仇恨的气氛已在欧洲大陆弥漫。19世纪末,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欧洲各国内部种族之间仇恨也随之加深。美国历史学家克劳斯·费舍尔注意到,这些种族部落之间冲突通过激增的种族运动表现出来,其中包括泛斯拉夫主义、泛盎格鲁-撒克逊主义、泛德意志主义、泛西班牙主义……而犹太人因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和种群本身的富有成为普遍被排挤的对象。当德国一战战败后,自尊心爆棚的德国人民将怨气撒到了犹太人身上,他们认为是犹太人出卖了德国,使德国在一战中惨败。纳粹上台后,希特勒政府颁布了《行政机构重建法》,其中的“雅利安条款”将所有的犹太人从行政机构中驱逐出去。纳粹的反犹运动由此开始。囚禁、驱逐、集体流放,直到1941年最终解决计划的提出,犹太成为欧洲种族仇恨最典型的代表。而在二战结束后,种族仇恨依然继续,只不过披上的复仇的外衣。各国民众首先要做的,就是驱逐德国人。“德国人,非人类……我们不应振奋,我们应行杀戮。如果你一天未能杀死至少一个德国人,那么你就浪费了这一天……人生最痛快之事,莫过于让德国人积尸成山……”,从爱伦堡这首发表在《红星报》上的丧心病狂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欧洲对德国人普遍的恨。战争结束后,原来看守集中营的士兵被集中营关押的囚犯肆意侮辱,德国投降士兵也被有意无意地粗暴对待,德国人被从欧洲各地赶出。据统计,战争结束后几个月内,约有700万德国人被赶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驱逐了300万人,其他中欧国家驱逐了约200万人。在欧洲各地,与德国人有染的妇女战后也成为复仇的对象。她们被称为“躺卧通敌”者,罗威详细记载了挪威的景象,“1945年初夏,数千名妇女被指控与德国人上床,她们遭到逮捕,被送入监狱和营地……她们当中许多人在解放时被剃光头发,有些人还被暴民公开羞辱。然而,或许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呼吁当局剥夺这些妇女的挪威国籍,将她们遣送到德国……”而对于被称为“战争儿童”的德国人士兵与当地妇女所生的孩子,也同样受到了排挤。在挪威,“拥有德国父亲的孩子,在其出生地饱受威胁、嘲弄、冷落。有时候他们在肉体上受到虐待,但更多的是言语上受到伤害,各种贬义绰号包括‘德国婴儿’、‘德国孩子’。”罗威记载了托弗•莱拉的故事,莱拉六岁那年正值战争期间,她被纳粹党徒从母亲身边带走,被培养为德国女孩,1947年,她返回挪威的家,但那时她只会说德语。她的母亲和继父设法让她在三个月内忘记德语,然后就是无休止的虐待、羞辱、恐吓。“每个国家的战争儿童,都受到其他孩子、老师、邻居甚至家族成员的欺负。他们在班级里被忽略,在社区里被冷落。”对德国人的复仇,甚至以与纳粹施行的同样野蛮的暴行出现。据罗威记载,在苏联红军攻入柏林之后的十几天里,被强奸的柏林妇女达到三分之一,柏林的历史学家桑德斯和焦尔根据多方调查得出一组谨慎的数字:10万柏林妇女被苏军强奸,其中40%的人被多次强奸,近1万人被强奸致死。而在战后划归波兰的德国原东部地区,被强奸者达200万,其中24万致死……战争使欧洲各个地区的民众都急红了眼要复仇,复仇不只是针对德国人,此时在欧洲,简直是仇家遍地。1947年,波兰当局实施旨在围捕境内乌克兰裔人士的“维斯瓦河行动”,将他们驱逐到偏僻的西部,令许多在战时未受彻底破坏的村镇最后都变得空空如也。而在在波罗的海,拉脱维亚的“森林兄弟”游击队与同苏军展开巷战。迟至1965年,立陶宛民族主义分子仍不时与苏联警方爆发枪战。斯蒂芬·茨威格曾不无哀伤地写道,“我目击了人类不可想象地倒退到以为早已被人忘却了的野蛮之中——这种野蛮使我们在经过了若干世纪之后重又见到了不宣而战的战争,见到了集中营、见到严刑拷打、打次抢劫和轰炸不设防的城市。所有这一切兽行,是在我们之前五十个世代的人再也没有见到过的,但愿我们的后代人再也不会容忍的……”茨威格于1942年在巴西自杀,1945年战争结束,伴随着复仇和暴力的“零年”开始……他的犹太同胞们在二战结束后从各个躲藏的地方走了出来,他们放弃了对敌人的复仇,他们认为如果向德国人暴力复仇,就会使自己的灵魂落入纳粹式的野蛮。犹太复国主义者们远走中东,离开了欧洲大陆……
  •     依据英、法、德、美、意、波兰、乌克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等多国的档案文献、目击证言、回应录、日记和书信,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二战结束之后那个满目焦土、混乱无序的欧洲大陆,道德严重败坏,丑恶人性充分暴露,因饥饿绝望而变得残酷无情的年代。在对二战的记忆中,我们可能知道希特勒、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等领袖人物,知道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朱可夫、巴顿和隆美尔等军事将领,知道诺曼地登陆、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著名战役,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和犹太人大屠杀,但我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二战期间整个欧洲死亡了3500-4000万人,也不知道这冰冷的数字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野蛮大陆》向我们揭示了一幅幅惨痛的画面,读起来令人震撼而叹息不已。战争就像是一个关在笼子里的恶魔,一旦打开就无法控制。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为惨烈的战争,也是破坏性最大的战争,死亡人数最多,城市、农庄、工厂和交通等破坏最严重,因国土变更、民族净化、排犹和逃难等原因导致的人口迁移最多。而潜在的破坏是对宗族融合、道德和文化的摧残,因战争释放出的人性之恶,以及因求生本能导致的道德败坏。在战后的恢复期,大批的难民无家可归,食品严重匮乏,无奈地挣扎在死亡线上。亲人离散造成的心灵创伤和战争阴影会伴随劫后余生者的一生,民族仇恨的后遗症至今仍未消除。这是一场人类互害的人间惨剧,“德意志人不仅是暴行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暴行的受害者”。实际上,德国和其他参战国“都兼具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双重身份”。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大肆屠杀被侵略国家的军人和平民,虐待战俘,盟军反攻时也是如此,只是程度不同。作为战争的后遗症,战后复仇、种族清除和国内战争等次生乱象更加重了战争的破坏程度。例如,波兰大规模驱逐西部原属德国领土上的德意志人和东部的乌克兰人,捷克斯洛伐克驱离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南斯拉夫出现严重的种族对立与相互残杀,等等。可以说,二战“不仅仅是领土争端”,也“是一场种族和族群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东西方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战争。另外还要说明的是,迫害犹太人的不仅仅是纳粹德国,在战后的种族清洗过程中,许多中东欧国家或地区也出现了迫害与驱离犹太人的现象。“及至1948年,许多地区都达到了甚至超过了希特勒时代的设想,犹太人不复存在”。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看点是,作者利用很多篇幅介绍了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过程。其中重点讲述了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如何快速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希腊等国为什么没有变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情。在希腊内战的两派冲突中,英国以及后来的美国宁肯支持独裁者,也要极力防止希腊倒入东欧阵营。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持,罗马尼亚也很难那么快就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本书讨论的内容仅限于欧洲大陆,但正如作者所述,“书中许多议题同样适用于亚洲”,“亚洲大陆同样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暴力施虐,同样经受了暴力摧残”。二战提供的启示就是,不要轻率地支持战争,不要轻启战端。这是一本著译俱佳的作品,选题独特,内容丰富,不仅描述了战后大规模的野蛮报复,领土变更引起的种族大迁移,民族矛盾引发的种族清洗和国内战争等,也介绍了重建世界秩序的过程,以及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源起。最后的“结语”一章写的很深刻,令人深思,也发人深省。本书的译文流畅,几乎没有错别字,可谓精品。不足的是,书中插图的编排不太好:一是没有编号;二是地图未用彩色,深黑、浅黑标识与海洋不好区分。
  •     看了几句就看不下去了,但又强忍着看了几章。本书通篇都在描述,死了好多人,然后作者不厌其烦的搬出一大堆数据开证明真的很多,城市被破坏的很厉害,又搬出一大堆数据开证明破坏真的很厉害。看了这几章,全是各种各样的数据,来证明那时有多么惨,好像读者不相信一样。味同嚼蜡,绝对不推荐阅读,我失眠都不会看的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略啰嗦
  •     二次大战之后在欧洲大陆上发生的种种人道主义灾难,表现出人类人性中的贪婪、嗜血!那种在极权真空后爆发出来的恶让人瞠目结舌!这里有大人物的视万物为刍狗,也有小人物的血腥疯狂。复仇成为最执着的情感。一切都是为了恨和利益!
  •     极其好,内容丰富,史观正
  •     第一次深入了解到二战之后的欧洲,同时看到了二战的复杂性。仅仅把这场战争描绘成轴心国与同盟国的领土冲突是远远不够的,它同时也是种族战争与意识形态的战争。德国的投降只不过是其中一方结束了战斗,而关于种族、民族、政治的相关冲突,还持续了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     分完田地开始意识形态的争斗,解决完外部矛盾解决内部矛盾,这历史算是明了了。
  •     啊比零年好。
  •     至于真正的仇恨,那种政治委员和参战老兵用于鼓舞士气的仇恨,已经被绝大多数年轻人视为远去的历史。
  •     看的全身发冷
  •     不错哦 大视野
  •     本书讲述了二战之后欧洲大陆上上演的一幕幕,种族清洗、夺权、美英与苏联之间的争夺,这一切最终将世界引向冷战。战争将人性的残酷放大,战后少数族裔和德裔的命运甚至比战时更加悲惨。
  •     前半部分是战后的创伤和混乱,后半部分是战后的分裂与斗争。
  •     非常酷
  •     精彩,战争的结束不代表人性罪恶的终结
  •     震撼
  •     罗马尼亚与希腊章节,顺畅的文笔梳理出真实的历史,极具震撼力
  •     推荐 胜利者书写历史
  •     太多人动不动喊杀喊砍,却不知道真正的战争意味什么。作者从二战给欧洲政治、民生、文化、宗族带来的深刻伤害出发,厚厚一本书读来不觉枯燥,而是丝丝凉意
  •     当战争摧毁了社会存在的物质和心理基础,那么崩溃的上层建筑和生活在其中的人呈现的是什么样的状态呢?破敗,堕落,饥荒,复仇,屠杀,驱逐,二战后的欧洲就是这样的一个样子
  •     胜利者书写历史
  •     关于种族主义,关于群体暴行,关于集体记忆,关于民族国家的构建,关于道德和法律的适用范围,关于何为正义。仅仅是陈述出来就足以令人发指的一段历史,无论胜者败者,尊严都一塌糊涂。搭配《零年》阅读效果更佳。
  •     震惊。
  •     教科书上所不知的战后欧洲社会
  •     震撼。不同的视角,述说残酷历史,何止是野蛮欧洲大陆!战后,报复与反报复循环上演,苦难没人能始终幸免,最终都是受害者。人类如何自我救赎?举着道德正义大旗的人,也会做出邪恶自私的事。
  •     战后的欧洲并非如想象中的立刻迎来了希望与秩序,道德堕落、暴力、抢劫、盗窃、卖淫、虐待战俘、复仇,饿殍遍野,无数个人的戾气和绝望充斥着欧洲大陆各个角落,仿佛美好的生活已经随着战争远去,远去,归来遥遥无期。种族或民族问题激烈而不可遏制,导致了继续的排犹主义,乌克兰和波兰的种族仇杀循环,民族团结只是被建构的神话。希腊内战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最显著的就是左右之争。罗马尼亚被苏联所蚕食,逐渐被控制。游击队在森林里继续反抗苏联。此时的欧洲,无论是铁幕的哪一方都充满了不宽容和激进、偏见、残酷、血腥、不辨是非。
  •     以前对于二战的了解仅限于同盟国如何协力战胜纳粹,胜利后的喜悦和希望。但这本书描述了另一种二战和后二战,同盟国和解放者的另一种面貌。欧洲的物质和精神都被战争摧毁,互相的复仇并不比纳粹更文明理性,甚至还有顺着战争的乱局开启的种族清洗和政治斗争。人性的恶和大国的政治角力令人作呕。
  •     草草翻了一下。不喜欢作者的写法,各种各样的数据罗列。
  •     条理清晰,资料丰富。将辩证思考和批判思维贯彻到底。当中许多观点也可以代入当今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问题当中,乃至于战争纪念的必要性。
  •     战争最令人恐怖的地方在于,它能把人性中最恶劣的部分轻而易举的释放出来。看了这本书以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简直就是湍流。
  •     经典!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满目疮痍,不堪回首。战后所带来的伤害不比战时小,战后遗留问题尤其更加渗透进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作者分四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战后残酷无情的欧洲大陆,论述中资料翔实,语言通俗好读!看国外,能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
  •     见笔记
  •     战争能把人性的阴暗面展示的淋漓尽致。此书太过压抑,推荐偶尔翻来看看。
  •     相比其他历史书籍,本书并未提供太多的观念,只向读者提供了触目惊心的史诗。犹如长镜头,把战后这片残垣断壁、废墟瓦砾的土地拉到你面前,破败、堕落、乱象、嗜血……战争的潘多拉魔盒一打开,没有一个人可以一尘不染,赤褐黑灰,你逃不走躲不掉。如果忘记过去注定要重滔覆辙,那么歪曲历史也可能重滔覆辙。
  •     结束语尤为精彩
  •     第一次读关于二战后欧洲历史的书,震惊于当时那片大陆上发生的饥饿,流徙,杀戮,清洗。甚至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二战根本没有结束,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上演着人间悲剧,只是这次,有更冠冕堂皇的理由,施行着各种让人战栗的罪恶。看来,以前我所以为的战争结束,法制和秩序很快回归,人们的生活充满希望的想法还是天真了。随着阅读的深入,后面接着讲到冷战,讲到中东战争,我的脑海里对于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才终于形成一个逻辑完整,立体的架构。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都有其脉络,源头,所以要多读,多了解。力荐!
  •     推荐!!!!!
  •     二战结束的1945年远不是“零”年,也绝不只是马歇尔计划和重建,还有饥饿、嗜血、复仇、清洗、内战、种族纯化.....真真是视角、视野、评析和数据都爆赞!甲骨文最好的一本书,大量的原始数据还有访谈留存都不止真实的血腥之上……大半夜一口气看完 需要喘好大口气才能够消化。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身在和平年代真是好啊……peace.....
  •     不要为战争辩护。
  •     对内团结和对内仇恨,对外宽容和对外敌视,物伤其类和以牙还牙,过去的一切,终究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秩序的重建而结束,之后只有非理性下隐藏的理性的政治手段。战争的遗产,是极端的敌意和野蛮的生长。
  •     填补战后战争延续的空缺,以新的角度客观的看待二战。书中充斥着战后的复仇、复仇,如乔治所言:那些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如书中所言而那些忘不掉过去的人也注定重蹈覆辙。
  •     很好看,但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量没有很多,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看到的都是故事,很多博弈和历史不是很懂。。。我要多学习
  •     刚读完第一部分,种种野蛮行径,此前多有了解,故有心理准备,冲击不大,略感乏味。第四部有关东欧沦入共产铁幕之后的过程,之前赵国都讳莫如深语焉不详,读完本书得其大概,甚有收获。
  •     智人,也是一种动物,当然拥有动物的本性
  •     当战争到来时,似乎所有参战方都有正当的理由集体掠夺、集体强奸、集体屠戮另一个民族或另一群人。羞辱、杀戮、复仇、内战、种族清洗,这就是战争的遗产。
  •     书中关于二战之于欧洲的种种反思和批判对于二战边缘的中日战争、乃至现当代中国内外部存在的问题同样适用
  •     触目惊心的数字和细节,审慎地质疑和下判断。人性最残酷的地方在于,无论故事多么不忍卒读,也总是合理的,在人之常情之内,换言之,很有可能重演。更残忍的是,我觉得我们国家每天都活在战争以及战后的日子里。
  •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想说:一,今天所有鼓吹战争的都是傻逼;二,要想了解今天的欧洲,就必须去理解她的起初,也就是二战和二战结束后的那几年;三,谨慎看待各方的统计数字,经历过二战的国家在今天都想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所以他们对数据疯狂造假;四,今天各种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再度抬头的情况下,所有人应该回首二战;五,尽管西方的制度明显要优于苏联,但双方在战后推行各自制度时采取的手段一样不堪。最后,战争是摧毁人类所有文明的绞肉机,一旦这部机器开动,一切和高贵有关的东西都将荡然无存。
  •     非常棒,相比理想国译丛的《零年:1945》,笔触温和一些,口吻相对不那么尖锐,多了些悲悯,但描绘的细节更让人触目惊心。饥饿、瘟疫和战争,从来都是人类的三大心患,如今虽都在可控范围,但在局部仍有残余。这本书不仅提供反思过去的方法,也有不少现实意义,强烈推荐。
  •     视角非常赞。 在一片纽伦堡审判、马歇尔计划等等根正苗红的正义面具下关注战后的创伤和复仇。 种族清洗、赤色恐怖、流徙、离丧、饥荒,战争之下的道德困境,谁都不能幸免。 最恶劣的暴行与领土无关。
  •     前面铺垫与陈述难免枯燥,第四部分引人深思。对待曾在战争中受伤害的人,以史为鉴并不是要将悲伤化为更深的仇恨,承认历史的伤害更多是为了未来的和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