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手艺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ISBN:9787806034408
作者:(日)盐野米松
页数:195页

作者简介

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日用品、工艺品琳琅满,但却没有了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烧炭的、刮漆的、做丝柏树皮屋顶的、编簸箕的、编野葡萄蔓的、修木板屋顶的、织锻布的,还有建造宫殿的……这所有的手艺人,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这是著名学者对传统手艺人的14篇访谈;这是一本谈手艺的书,更是一本谈文化的书。在这些手艺人的叙述中,你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书中提出的问题不只是日本的,也是世界性的。传统的手艺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遭遇。
◎本书被日本文部省推荐为对青少年有益之读物
◎1996年曾被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桥本龙太郎选为工作之余好读的10佳书之一
◎由于该书的出版以及作者四年多不懈的努力,在日本人们已开始重视这些一度处于消亡状态下的“手艺活”,对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书籍目录

序 杭间
中文版序
日文版序
要做能吃饱饭的木匠――宫殿木匠 小川三夫
用野生的植物皮编簸箕――打编手艺人 时吉秀志
一棵大树能砍出四五个木盆――木盆师 平野守克
械树条手编工艺后继有人――手编工艺师 管原昭二
百年作坊的最后传人――鱼钩手艺人 满山泰弘
芭蕉树的丝织出美丽的衣裳――纺织工艺师 石垣昭子
平田舟就像一片竹叶――船匠 中尾 勉
漆树的汁液能治消化不良――刮漆匠 岩馆正二
合着使用者的身体定做农具――铁匠 高木彰夫
40岁开始了编筐生涯――手编工艺师 长乡千代喜
用椴树皮织出上好的衣服――纺织工艺师 五十岚勇喜/喜代夫妇
柳编是姑娘出嫁前的必修课――柳编手艺人 田中荣一/丸冈正子
坚守古代的纺织工艺――葛布工艺师 川出茂市
木造的鲨舟每小时能行18海里――船匠 大城正喜

内容概要

盐野米松,1947年生于日本秋田县角馆町,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职业作家。其作品多以大自然为主题,以游记的手法叙写旅途中所遇人和事,曾两次入选芥川龙之介奖提名。他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日本及世界各地的旅途中度过的。
其主要作品有《爸爸的小时候》、《森林中小憩》、《留守白头翁》、《驶向红毛安之岛》、《旅行为哪般?》、《藤木山堡垒的三枪手》、《野外探险大全》、《千年橡胶树的记忆》、访谈录有《学从树》、《树之命,树之心》。


 留住手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最近事情太多,堆了很多资料来不及看完,今天终于读了《留住手艺》,多的话不说,先上一段杭间老师作的序言的节选:“在80年代的民艺热过去以后,学院里的许多艺术家对民间艺术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感慨他们在造型方面的自由的不可企及,另一方面却又觉得他们毕竟粗鄙而缺乏深刻的内涵,但是习惯上认为劳动者的这种创造是必然伟大和不容否定的,因此,学院的主流的艺术家开始暧昧起来,往日传媒堆砌的无数溢美之词,掩盖了民艺研究苍白的事实。”真的,很多东西只是被掩盖了,被刻意的忽略了,那不代表那些问题不存在。CCTV近年也算拍了不少文物古迹民间手艺的纪录片,但是总觉得是隔靴搔痒,不客气一点说的话,总觉得有点糟蹋选题。而要很真诚的去热爱和面对民艺,我也知道,那不仅仅是思想和学术层面的问题。作为一个深爱民间美术这个曾经的本专业的人,真的有说不出的悲哀。现在我在离家10,000公里的地方学插图,刚开学的时候,老师一次次的提醒我,不要只是做中国传统的东西,那些东西并不够特别,是个中国人都会做,你要多做只有你自己能做的东西。是的,我现在的思想和画风,真的渐渐轻松自由了起来,也非常感谢老师的提点。但是,其实,亲爱的英国老师你不会知道,那些东西其实在细微之处自有特别,那些东西其实早就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做……其实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如此责任深重又承前启后的时代。那些美好的事物,有些已过去,有些还未到来。我们支撑在其间,决不敢让这纽带折断……--补充的一点:日文原书是介绍28位手工艺人,中文版只节选了其中14位。
  •     http://pic.people.com.cn/GB/31655/6439539.html碰巧看到了书中的人物,很意外几张图补充了书本的内容。
  •     一个志愿者问我:真正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正在因为批量的机械化生产的冲击而逐渐消失.所以人们开始了遗忘这些手艺么?到底什么是传统?什么是现代?传统也是动态的传统,你想看到的那个所谓“传统”、“正宗”,你知道那是什么时候的传统?什么时候的正宗?手艺,如果只凭“留”,怎能留住?在发展乡村手工品这个事情上,到底怎样做对乡村社区即有保护又可以发展? 朋友问我:你觉得钱多了就好么? 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对于发展乡村手工品,到底它对乡村社区会更好还是更糟?这个问题曾困扰我,如果当一个自然作业的手工社区开始转变为义乌那样成规模的生产加工基地,会怎样? 如果当民俗家、爱好者感叹:又在市场上丢失了一个传统老手艺。会怎样?曾有一段,我开始怀疑想要做的事情,甚至跟那位志愿者聊天的当晚后,我害怕的睡不着。当然,太杞人忧天了。不过因为忧,能让我们更好的想想。目前在农村:1、手工技艺不能给生活节省收入,或带来更多的收入。 如果手工品可以带给妇女更多收入,她们绝不会出去打工。现在有刺绣等手艺的乡村妇女越来越少,就像这个文章里说的:“大多数年轻女性没有学过刺绣”,过去时候,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现在费那个做衣服的时间还不如去做工,挣更多钱去买衣服。乡村的很多妇女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情况,不能或不敢出去做工,可是在家里又没有一个获得更多收入的来源。 虽然手工品的生产,很适合乡村妇女,比如可以在家里工作,即可以照顾家庭、孩子、农活,又能获得一点收入,可是这样的条件并不多。2、大多数时候,大工业很适合现代生活。我一直觉得,如果同样一个包包,用机器1个小时就能做出来,而且很精美,那让一群人整日的用一天的时间去做一个包包,意义又何在?如果这个人会使用机器,她可以一天生产出8个包包,或者一个包包加上其它东西,不是一种节约和对劳动力的解放么? 但是,如果在今天,还努力使乡村社区进入机器化大生产,那可能是个悲剧?人们都努力在乡村寻找更科学的、更符合乡村的生产经营方式,比如有机农业、健康农业、生态旅游等,乡村手工业呢?也许,乡村手工品,不适合大,适合小。小小的家庭工作间、小小的乡村社区、小小的售卖一角、小小却连结紧密的情感纽带。3、手工品,能够成为乡村妇女的一个出路么?如果乡村妇女就在家里做工,取得收入,实现城里人梦想的“soho一族”,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够在社区里得到更多的成长和发展,获得自信和尊严。我们正在进行一个关于乡村手工品的“爱心创意”项目,如果感兴趣,可以一起来。我们在豆瓣:http://www.douban.com/group/60520/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值得翻翻
  •     读的不是完整版。支持民艺保护,访谈的方式也很好。高手们当众演讲都不怯场:)
  •     还是最初的宫殿木匠一篇最吸引人。再版时如果能够加入一些彩色图片就更好了。
  •     读到第二位编簸箕那位就开始热泪盈眶满脑子美雪萨玛的「時代」。。那样的时代再也没有。每次在博物馆看到不管哪种文化下的手工制品都会感叹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创造了多少美好与奇迹。如今谁还会用手工的鱼钩钓鱼?谁还会穿芭蕉叶抽丝的衣裳?不敢说时代是在进步还是退步,只感谢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活动以这样现代化的载体留住手艺。
  •     手工艺有自己独特的品味,这样很好。但一味的否定工业制品就不好了噢,毕竟时代需要进步和创新,而不只是墨守陈规、止步不前,而且这些本来就是主导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嘛。
  •     2004-第六本
  •     这个社会是怎么了?该珍惜的民艺寥寥,该解决的问题敷衍,追求的各种发展以丧失最珍贵的为代价,总有一天会为此付出代价。无语。多点可以反思的人吧!不要只会盲目自大和鄙视。
  •     木头在用作建筑时要仍然按原来南北生长的方向摆放,木芯最好不用,用了易腐。 几乎每一种铁器的退火过程都讲得非常粗略。
  •     认真活着
  •     这个我要给5分
  •     手艺的传承一代一代的消亡 日本也是如此 现代人所无法理解树木的个性 总有一天会悔之莫及 还是想复述那一句话 顺应天理
  •     蕉布衣裳好向往!
  •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精彩夺目的“手艺人”,实际上是被精心筛选过的。那些真正以手艺为生的人,既无暇言说,又无心感慨,对着物件,就是一生
  •     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就在手艺的留存和遗失中往复。
  •     日本的各式编还是蛮多的。 传承还真是问题,没人继承工艺、没原材料制作、没人使用。 就这样随着历史消失,只有感叹
  •     说自家手工制品便宜得自己都不好意思的川出老爹太可爱了哈哈哈~那位时吉秀志老爷80岁还能行房这种事就不用放这说了吧-____-b
  •     電子書。是不是實體書是有插圖的?
  •     读的广师大版本
  •     手艺是谋生,也是一种修行。
  •     手艺的温度。西图
  •     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出色的手艺人,广义的。
  •     刚看到消息,新的增订版要出来了
  •     手艺人生
  •     好多想学的手艺,不要再消失了。
  •     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味。最爱的书之一
  •     藤编和织造手工业着的Presentation,盐也做的,和冯骥才做的有几分相似,只是更侧重于日常功能性的手艺。如果有访谈视频,收货也许会多的多。
  •     民俗不俗,是这个单一快速时代的空谷幽兰
  •     手艺的没落,不仅仅是艺人的消亡材料的绝迹,更重要的是市场需要的消失,一代代事物总是随着时代而前进消亡,是否还需要保留,如何保留,值得思考。
  •     “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的,所以它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让使用它们的人感觉到温暖。应该说手工活跃的年代,是一个制作人和使用人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下,没有丝毫的虚和伪的年代。”
  •     做个了解。
  •     留住手艺,倾听历史(黄永松)。。这是最好的评价了,哈!~
  •     撷取自然素材的手工艺人,非但没有破坏自然,令资源枯竭,反而能顺应自然的节律调整自己的生产节奏。这是对自然的敬畏,是真正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吧。
  •     此书写于1998年,过了近20年,可能书中的好些手艺都无处可寻了,这是不可避免的遗憾。现在企业在提倡一种工匠精神。手艺的细腻与温暖,会触发心底的柔软。从小看着家人量体裁衣,现在才越来越发现自己对手艺有种亲切感。
  •     电子本没图;回头找新版来看
  •     写这种书不上图跟SEZMPY有什么区别
  •     非常好看。能做手艺活的人都很让人羡慕……
  •     怎样把传统工艺留住?没有答案。又及想到几个事看得很纠结→法隆寺和日本漆听过一个京大教授相关讲座,一言难尽无比唏嘘。农村娃亲眼见证了很多传统手艺的消亡。看过一本南京民俗手工艺汇总的书但它们早已不纯粹也有失传的危险,以及云锦能留住的问题。关键还是市场和成本以及收入的战争吧。
  •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是日本手艺人的共同特点
  •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世代共存的智慧。
  •     别闹了。
  •     所谓手艺,除了付之以时间外,还有对物的尊重。
  •     很棒的一本书 不过收录不完整。可惜国内这方面的意识依然薄弱
  •     才发现这几本看过的原来我一直没来评价。。这本90年代的书让人看的好感触,手艺人的消逝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吧~爱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会花十年二十年这样日复一日的做手工,物品都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爱的感觉。愿这些东西仍有市场,愿手艺永远留传。both in Japan and China.
  •     感觉是另一个时代的人和事了,也是另一种心境了
  •     第一篇的反智主义比较明显。不管哪个民族的传统手艺都在慢慢消逝、某还是倾向于市场本身的选择。一味的延长寿命未必是好事。有些手艺更适合成为一种传说,特别是可以用机械取代的情况下——这才符合自然的选择嘛。【另,其实整体略啰嗦。】
  •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与自然紧密相连。被工厂的批量生产和这个时代慢慢地吞噬。看着这些手工艺人的述说,简直是门艺术。
  •     值得慢慢看的一本书,实在是非常欣赏日本职人身上那股痴劲,扣一星是因为中文版收录的不够全,28位砍了一半,挺可惜的
  •     盐野米松以访谈为主,原汁原味记录日本老手工艺人的文字,意识到这也许正式中国的传统手艺研究所缺乏需要扎实去做的东西。民艺历来与官僚阶级、文人阶级以及宗教题材的艺术不一样,它长期以来出于正史所不屑的境地,近一百年来正飞速走向死亡
  •     幾時葛藤衣布。
  •     看过《半泽直树》,才对他老爸的小作坊感兴趣。现在工业流水化时代,更需要一份坚守。不光是质量,更是对生活品质、舒适度的追求。蒋勋的谈生活美学的书中多有涉及,快时代也需要慢生活。寒假第四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