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938》书评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543039711
作者:[美] 史蒂芬·R. 麦金农
页数:240页

美国汉学家对中国现代史的冶学研究路径

《武汉:1938》的成书过程,充分表现出美国汉学家对中国现代史的冶学研究路径:这本专著写作缘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R.麦金农参加一个他在内的8人历史学家小团体,这中间的知名历史学者有林蔚、戴安娜.莱瑞,洪长泰、爱德华.麦科德等人,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几次茶叙热烈深入探索后,又将讨论范围拓展至杂志期刊新闻等专门问题上。麦金农说与这些志同道合的历史学家的定期交流,让自己如沐春风,受益匪浅。1992年,R.麦金农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宁静的校园里,或在图书馆,或坐电脑前,或参加小型聚会,或独自散步……开始了关于上世纪抗战时期的武汉研究。研究受到了武汉地区的学者毛磊、皮明庥先生帮助,尤其是曾对武汉新闻史有着深入研究的著名历史学家刘望龄先生的指导。他不仅在当地图书馆与档案馆查找资料,后来,又转至北京,得到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们的热情帮助,同时获得了著名民国史专家杨天石等学者的建议。史料方面,R.麦金农也利用台北中研院近史所的资料,当然还有大量的美国汉学同行们的专论专著。其间,R.麦金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了自己阶段性的成果;又在其他著作中也写了两个研究1938年武汉难民问题的章节后,再做出了一份“武汉抗战大事年表”后,他于1999年决定写这一本《武汉:1938》。在资金方面,R.麦金农得到了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和太平洋文化基金的支持。他还利用自己曾经在台湾台北大学进修汉语时结下的人脉,在台北找到著名国民党新闻人胡秋原——武汉保卫战时的见证者;在北京,则采访到了著名共产党的新闻人胡绳——也是武汉保卫战的见证者。他甚至还采访了前国民党教育部长陈立夫先生,在印象中陈先生个子瘦小,却坚毅睿智。当然,最后还是得益于先前讨论的小团体中的历史学家--戴安娜莱瑞的鼓励与帮助、林蔚与爱德华麦科德对全部书稿的审阅。不过,R.麦金农在欢喜的心中依然夹着一丝苦涩,因为陪伴他走过32年的妻子——珍妮丝.瑞琪.麦金农于1999年去世了,当时她还在帮助他整理了第一遍手稿。这样,经过前后四、五年的光阴,这本《武汉:1938》最终成书与出版。R.麦金农以他略带忧郁而睿智的蓝灰色眼睛,经过独立学术研究,“发现”了武汉作为中国战时临时首都的意义在于:在现代,战争通常会导致政府限制国内人民的自由,并在政治上进行严格控制,但是在1938年的武汉,情况却截然相反。在一个充斥着屠杀、英雄主义和绝望气氛中,武汉这座大都市实际上成为当时中国的战时首都。在这里,人们认为容忍政治多样性,加强团结,远比坚持权利主义的党派政治更为重要。……某种程度上说,无论是在此前还是此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首都都不能与这一时期的武汉相比,因为,这一时期武汉享有议会式的争论和政治实验,媒体在文化领域内自由蓬勃地发展,大量的释放具有原创性的能量。在国际上,英雄的武汉被看做是抵抗残暴侵略与可恶的法西斯主义谬论的最后理想的堡垒。


 武汉,1938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