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

出版日期:2015-5-1
ISBN:9787552007621
作者:【英】埃里克·埃克
页数:384页

作者简介

铁血宰相俾斯麦,威名赫赫,整个欧洲听闻他的名字,都如雷贯耳,战栗发抖。他无愧于这个称号,俾斯麦的智慧和意志力远远超越时代,他的功业彪炳千秋——统一德国,完败奥地利,战胜法兰西,瓦解丹麦,实现德意志帝国的霸业。在他的领导下,德意志统一而强大,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但另一面是,实力政策和利益政治,以及强加给人民的威权制度,削弱了德意志民族的自由意识、正义感和人道精神,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及欧洲的历史走向,对未来世界造成了难以预料的灾难。俾斯麦的霸业未能持久,终成废墟。

书籍目录

第一版序言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准备时期
1.父母及青少年时代
2.1847年的联合议会
3.1848年革命
4.俾斯麦在法兰克福
5.“新纪元”,从法兰克福召回俾斯麦
6.圣彼得堡
7.普鲁士的军队改组和维拉弗兰卡停战协议的后果
8.任驻巴黎大使
9.首相的任命
第二章 与国会和奥地利的斗争
A.通向加施泰因专约
1.首相的第一步
2.针对报刊的命令,王太子的反对
3.与奥地利的冲突
4.1863年的波兰起义
5.法兰克福代表大会上的德国君主们
6.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
7.与丹麦的战争以及伦敦会议
8.丹麦战争的后果
9.1865年5月29日的国王政务会
10.宪法冲突的持续
11.国际形势
12.加施泰因专约
B.通向布拉格合约
1.比亚里茨,1865年
2.宪法冲突的激化
3.1866年2月28日的国王政务会
4.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结盟
5.普选权
6.避免战争的努力
7.要俾斯麦性命的企图。补偿问题
8.欧洲大会的提议
9.战争的爆发
10.普鲁士的胜利
11.拿破仑尝试调停
12.匈牙利军团
13.尼科尔斯堡
14.法兰克福的吞并和虐待
15.美因河线
16.与拿破仑的外交斗争
第三章 北德意志邦联和普法战争
1.补偿议案
2.先于州议会的吞并。俾斯麦生病
3.北德意志邦联的宪法
4.“威尔芬基金”
5.南德意志和奥地利
6.卢森堡问题
7.法兰西、奥地利和意大利三方同盟的尝试
8.霍亨索伦王室的西班牙王位候选人以及1870年法德战争的源头
9.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第四章 作为帝国宰相的俾斯麦
1.三帝同盟
2.德意志的“自由主义纪元”
3.“文化斗争”
4.阿尼姆事件
5.1875年的战争恐慌
6.“自由主义纪元”的终结
7.反社会民主党的法律
8.1878年的柏林代表大会
9.向贸易保护措施的转变以及民族自由党的分裂
10.与哈布斯堡君主国结盟
11.俾斯麦的殖民政策
12.1887年的七年期斗争
13.与俄罗斯的再保险条约,1887年
14.腓特烈三世的悲剧
15.俾斯麦的垮台
译名对照表

内容概要

埃里克·埃克(Erick Eyck(1878—1964),生于德国柏林,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弗莱堡大学,以法律记者、议员的身份在上诉法院从事法律工作。1937年为躲避纳粹迫害,他移居英国,在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讲学,并开始反思德意志民族崛起之路。埃克博士论著宏富,著有《魏玛共和国史》(商务印书馆,1994)、《俾斯麦研究》等论著。《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是他以牛津大学的课堂讲义为基础写成的总结性专著,是公认的经典之作。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说起来,国人读欧洲史,尤其是中欧这样众多邦国林立、长期犬牙交错的状态,一开始总是感到很不适应。譬如像“德意志”的概念,它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到一个“帝国”的演变,即使是在高中世界历史课本上,也是一个不好讲授的难点。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分而不合”的长期独立自治,终究不符合我们的思维定式吧。当然,德意志的故事,最终还是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模式。这当然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一个人“统一”了一个帝国,塑造了一个国家长久以来的精神特质,这怎么看都是一个英雄故事。埃里克•埃克的这本《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是众多关于俾斯麦的传记作品里较为经典的一种。其经典性除了内容上的丰富详实,还在于作者本人的评点往往也很是独到犀利。埃里克•埃克的个人经历本身就很丰富。1878年生于德国柏林的他,童年时代恰逢俾斯麦执政末期。他最初以法律记者、议员的身份在上诉法院从事法律工作,1937年为躲避纳粹迫害移居英国,在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讲学,并开始反思德意志民族崛起之路。结合这样的背景,我们便不难解释为何这本传记会给人一种“瞻前顾后”之感——作者对于俾斯麦成名前的考察,与其留给德意志民族的“精神遗产”这两方面的交代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而这两方面的考察,最终的得出的结果其实都是“专注”——作为一种品质,更作为一种态度和魅力,对于个人、民族和国家,乃至世界的意义。俾斯麦的人生之路一开始并不顺利。尽管出身“容克”——一种近似于“大地主”的贵族阶级,但俾斯麦过于强烈的个性还是让他显得有些颓废和郁郁寡欢,毕竟他只想“演奏自己的音乐,要么就什么都不做”。但一个偶然的契机,他结识了一位贵族的女儿,从而开始不断有机会接触上流社会,为自己的政治之路奠定了基础。“强烈的个性”始终是俾斯麦的标签。“铁与血”的德意志精神构成,是他在成为帝国宰相后所极力标榜的。而在此之前,他独一无二的决断力,使得即使在当时与普鲁士关系“忽远忽近”的奥地利皇帝不仅要敬他三分,在遇到问题时甚至也要向他征询意见。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的有趣现象之一,尽管声称自己是“绝对理性”的,但人类社会中,也绝对不缺少“领头羊”现象——人会不自觉地,盲从那些看上去异常坚定的“领导者”,这样的人也因此而“被需要着”。大概被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一步步站上欧洲大陆的权力中心吧。只是倘若对比起来,我们不免会有些心痛,因为此时的中国,倘若能有一位真正具有决断力的领袖来“整饬纲纪”,或许历史的走向也会有所不同吧。作为英雄的俾斯麦让他的民族,真正成为了一个“绝对国家”,可英雄难免迟暮,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节,会发生在欧洲大陆之上,似情理之中,却不免让人唏嘘。他的辞呈中的一个句子,让人心情沉重:“我忠诚地为皇室和陛下服务,多年来已经习惯了我此前一直以为永久不变的地位,对我而言,无论是切断我习惯的与陛下的关系还是断绝与帝国和普鲁士的全部政策的联系,都是非常痛苦的。”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总是因为他与自己所在的时代“格格不入”,才能把自己的时代变成背景幕布。可吊诡的地方在于,也是因为这样的“格格不入”,幕布会因英雄而改变,英雄却会融进自己自己亲手更换的幕景之中。这大概就是名为英雄的悖论了——他改变世界的野心,最终埋葬的却是自己。至于那唯一可能保留下来的精神特质,却还可能被误用,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
  •     德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埃克(Erick Eyck)的著作《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Bismarck and the German Empire)对德国逝去的那段历史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其中展示了俾斯麦作为德意志首相在欧洲政坛叱咤风云的往事以及俾斯麦的政治家活动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与发展。埃克博士的这部书不光光是铁血宰相的个人传记,更侧重于展现俾斯麦是如何介入和影响德国政治决策的方方面面。尽管有时埃克先生的论述有如俾斯麦的外交手腕般的复杂,难以理解和捉摸,但这绝对是一部深入了解德国断代史不可或缺的力作。这部作品始于描摹俾斯麦早期的生活经历,他的失意和其后的成就。俾斯麦继承了其母的智慧和其父的容克头衔,展现德国社会精英政治的自信的一面。在拒绝出任普鲁士一个小镇的公职时,俾斯麦解释道,普鲁士的官员像交响乐队的成员,只会合奏,而他要独立演奏自己心中的音乐,要么就什么都不做。最终俾斯麦得到了独奏的机会,可能只有威廉一世乐于聆听。所以当俾斯麦和德意志新任皇帝威廉二世不睦时,他的政治生命自然作结,书中描绘了一个丧失权力、智穷力竭的衰老总理的黯然离场。埃克博士不吝笔墨赞美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铁血战争统一德意志的政治天赋及其合纵连横操纵各国关系的文韬武略。他亦不惮于批判伟人的背信弃义,玩弄政治花招。作者甚至引用圣经来强烈谴责俾斯麦的这类外交决策。我们读到俾斯麦在不同的执政时期分别联合奥地利、法兰西、意大利、俄国等诸国,通过侵略手段拓展了普鲁士和德意志的疆界,而之后一旦攻略目标发生了变化,俾斯麦便单方面撕毁原先的盟约,倒戈一击,让原来的同盟国猝不及防,败得灰头土脸,只能俯首称臣。书中曾假设如果俾斯麦成功和英国结盟,欧洲文明的进程将大为改观。可惜俾斯麦无法像在欧洲大陆支配他国政客般地主宰英国政坛,因此类似的联盟没有形成的可能。当然俾斯麦具备足够的政治智慧,懂得何时停止侵略战争而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一如他在1871年战胜法国之后便休兵养息了。但不可避免的是,俾斯麦的许多政策成为了导致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稳定的造因。埃克博士深刻地指出俾斯麦的缺陷之一在于他对人类的本性的理解。这位政治强人无法理解世上有些东西他是无法控制和操纵的,比如经济。他也理解不了人类的有些行为会完全出于爱与无私,他却斥责为愚蠢的人道主义。埃克博士的文风有时有点滞重,但也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许多名词和长句读来让人迷糊。但总的来说这部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能依据客观史料,抓住核心问题,呈现铁血首相的斑驳往事,埃克博士的史识不容置疑。2015/06/24      Thanks.@柒书坊(http://site.douban.com/240998/)   
  •     权谋和民族利益《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书评《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是英国学者埃里克.埃克最为有名的著作之一,顾名思义是将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政治生涯。要理解埃里克为什么要写这部书,简述埃里克的经历颇为必要。埃里克1878年出生于柏林,以法律记者、议员身份在上诉法院从事法律工作。1937年为躲避纳粹迫害,移居英国。正是由于他的经历,让他开始反思德国崛起之路,写下了许多著作,而本书正是这许多著作中的一本。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综观其一生,他是一个远远超越了时代的人,他以其过人的能力和外交技巧将一众国王、皇帝和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几乎是以一人之力缔造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清代金圣叹说过:“以一人之心力不难于造五凤楼。”俾斯麦岂止造了一栋楼?他缔造了一个帝国,造就了德意志民族的崛起!本书从俾斯麦的准备时期讲起,一直写到他黯然下台,冷静客观地带领读者重温了俾斯麦的经历,并隐然探讨了德意志帝国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深层原因。俾斯麦出身容克地主贵族阶层,终身思想反动保守,其保守我觉得一半来自于他自身的高素质—连才学平庸的国王大臣他都看不起,那些佃农和平民又怎么能入他的法眼呢?另一半来自其出身,屁股决定立场。俾斯麦四十岁之前虽然百般钻营,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因为当时世界大势、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是民主和革命。英法掀起的资本主义革命大唱“自由平等博爱”,政治上全世界都在风行“议会制”或者“君主立宪制”,俾斯麦公然大唱反调,自然毫无机会。但是有才能就有机会。尤其在各个小国林立的欧洲,事件层出不穷。丹麦国王的死是俾斯麦发迹的第一个机会。丹麦当时控制着荷尔斯坦因和石勒苏益格两个地区,而这两个地区的人自认为属于德意志民族,民族认同感很强。所以没有后嗣的丹麦国王死后,这两个地区的去向成了一个大麻烦。普鲁士国王手下的大臣都不堪用,俾斯麦的机会来了。俾斯麦所缺只是这么一个机会,他绝顶的才华和智慧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任何人,他只缺跳过龙门便可化身为龙翱翔九天!荷尔斯坦因和石勒苏益格本来与普鲁士关系不大,但是俾斯麦借用了“德意志联盟”开始插手,联手奥地利,让这个问题长期悬而不决。这是一个精明到家的策略!水要搅混了才好摸鱼。果然最后两块地盘花落普鲁士,而奥地利由于鞭长莫及只是为普鲁士做了嫁衣裳,想要跟普鲁士翻脸吧,俾斯麦早早跟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套磁套牢了,用几句虚无的许诺不仅换得法国的按兵不动,甚至还有为普鲁士朋友两肋插刀的劲头!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真真可以看出俾斯麦的精到老成算无遗策,庸碌之辈难以望其项背。在其同侪还在纠结与“民主”等华丽字眼儿的时候,他早早看出其中的虚妄,而把民族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此等眼光,连普鲁士国王和王太子都不具有—俾斯麦行事经常用获利前景引诱国王发布命令,但自己真正的目的根本不告诉国王!在奥地利与普鲁士的关系上,俾斯麦从一开始就把奥地利当成了假想敌。这一点是俾斯麦的真才实学。假如德意志联邦包括了奥地利,因为奥地利与普鲁士势均力敌,必然无法产生一个政令统一的中央政府。很难说俾斯麦在掌权开始就预见到德意志的统一以及政令统一的问题,但是无疑他有着出色的政治预感,一开始就没有把奥地利划到德意志统一的圈子里去。正因为如此,在荷尔斯泰因和石勒苏益格问题上,俾斯麦着实坑了奥地利一把—虽有出兵之实,但无出兵之利,完完全全是给普鲁士做了嫁衣裳。而俾斯麦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早早拉好了关系,暗示他普鲁士愿意放弃莱茵河以南地区任其取用。法国天真地相信了,等奥地利老实了,普鲁士也拿到那两片地了,拿破仑三世乐呵呵地要求自己“应得”的利益来了。俾斯麦劈脸就是一耳光:协议呢?我不记得签过任何文件!法国这才发现俾斯麦一直都是嘴上说说而已,连个签字都没给法国!法国这个郁闷,打算去拿下比利时,心说,我忙活半天不能白忙啊,总得落下点东西吧,要不然不成傻子了!但是俾斯麦挑唆英国出来干涉,最后法国是白忙一场。要是不看作者对于俾斯麦的欺诈手段的讽刺,这几步棋其实走得是张弛有度,井然不乱,又稳又准又狠!国际形势虽然瞬息万变,但是俾斯麦却能心闲手敏,算无遗策。最艰难的是,这一套高难度动作是在顶头上司—国王都不理解他在干什么的情况下完成的!从丹麦问题开始,俾斯麦一路前行,就这样一步接一步、一环套一环,直至建立北德意志联盟,在普法战争之后,俾斯麦被封为亲王,达到权力的顶峰,建成了统一德意志的伟业!作者埃里克身为德国人,却逃出德国避难,所以他的观点表面上看是客观冷静,实则是一种平衡,既包含着身为德意志人的民族自豪感,又带有一种批判,想找出德国出问题的根源。对于俾斯麦,他很钦佩他为民族争取到的利益以及统一德意志的伟业,但是对俾斯麦的欺骗诈术以及不守信用法律则痛加贬抑,认为这是德意志走向疯狂没落的起点。对此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深远的眼光,但是对比很多出卖民族利益以换取个人利益的人,俾斯麦其实是个成功的人,而且还是好人。另外感想就是国家的统一。一个民族要强大,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比如日本在丰臣秀吉当权时敢于想象侵略中国,而在西乡隆盛等豪强造成统一的日本之后真正地侵略了中国。德意志民族也是在俾斯麦手中统一之后走上强大之路。只是俾斯麦本身持有如此保守反动的观点实在不合“历史规律”,这说明现实永远不是教科书!中国因为地缘原因早早成为一个统一的帝国,但是也因为地缘而早早失去扩张和创新的动力。读完本书的感想是,统一的国家并非坏事,失去前进的动力才是坏事。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算是大体讲清楚了吧 但是翻译感觉有问题 读起来很绕
  •     翻译太差,文章结构混乱
  •     这本俾斯麦的传记,带有作者浓厚的德式风格:观点到位、分析精要,但文采全无。德国版的辉格史学,把俾斯麦的顽固一面黑出翔,这样真的好吗
  •     整个俾斯麦执政史就是一部宰相与皇帝的撕逼史。结果皇帝输了。。。输了。。。
  •     翻译一般,行文一般,资料和史实研究功底扎实,阅读需要耐心。
  •     有很多人,也许在当年是叱咤风云的名人,可是现代人几乎没人记得他们,所以在书中读到这些人的时候,真是觉得又生疏又令人讨厌。唯有像俾斯麦这样的伟人,影响了历史进程,才会被人类铭记。人的记忆会概括地记住主要的,忘掉次要的。
  •     略显枯燥
  •     弃
  •     第三帝国奠基于俾斯麦。
  •     读起来有点困难,但可以从另一面解读德国两次发动战争动机
  •     学院派的作品,读得真累!不过值得。
  •     评论里有说因为是学院派作品比较难读,的确如此……只读到第三章的几节就没有继续了(也因为在图书馆借的超期……)。但如作为了解历史全貌的读物,能够助人打实基础。
  •     翻译烂
  •     麦爷不把奥地利踢出去,或许希特勒。。。。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