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达原来可以这样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08640013
作者:桑德琳·安德鲁斯
页数:96页

作者简介

《艺术眼•第2辑:弗里达原来可以这样看》内容简介:也许你期待孩子对拉斐尔、达•芬奇、毕加索、梵高、弗里达、德加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有深入了解的渴望,并有一些初步的个人感受,但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看”艺术,那么“艺术眼”系列书将会带你和孩子近距离感受艺术大师的魅力!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的一生不同凡响。尽管饱受痛苦折磨,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极度渴望,创造了让人心碎而又难以将其归类的艺术作品。
《艺术眼•第2辑:弗里达原来可以这样看》第一部分介绍了弗里达的艺术生涯、性格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第二部分介绍了10幅弗里达的艺术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作品发问,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孩子理解艺术作品。第三部分介绍了一些绘画技法、绘画流派等专业词汇,以及在哪些博物馆可以看到弗里达的作品。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弗里达· 卡罗:描绘痛苦
第二部分 作品赏析
如何使用作品赏析?
应该向什么年龄段展示哪些绘画?
01.《墨西哥与美国交界的自画像》
02.《亨利福特医院》(飞翔的床)
03.《祖父母、我的父母与我》
04.《我的奶妈与我》(吃奶的我)
05.《我所见到的水中景物,水之赐予》
06.《两个弗里达》
07.《与猴子在一起的自画像》
08.《毁坏的圆柱》
09.《受伤的鹿》
10.《生命万岁》
第三部分 附录
哪里可以欣赏到弗里达· 卡罗的主要作品?
了解更多
延伸阅读

编辑推荐

《艺术眼•第2辑:弗里达原来可以这样看》编辑推荐:也许你期待孩子对诸如拉斐尔、达芬奇、毕加索、梵高、弗里达、德加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有深入了解的渴望,并能有一些初步的个人感受,但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看”艺术。“艺术眼”系列书将带你和孩子近距离感受艺术大师的魅力!“艺术眼”系列书的观点是:进入艺术世界的起点就是作品。放下对艺术的恐惧,卸下艺术的权威!只有经常直接与艺术品接触,才能慢慢培养艺术的感性认识!5-13岁孩子最实用的亲子艺术书;用10件艺术作品,分3个年龄段解读孩子看艺术作品的特点!如何看?怎么看?看什么?引导孩子进入艺术世界,打开孩子的艺术之眼!长期在卢浮宫为孩子讲解艺术的法国艺术史家亲自为你和孩子导读!小兴趣,成就大梦想!培养孩子的创意能力,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具有启发性的解答!

前言

前 言从看到弗里达•卡罗的绘画的第一眼起,我们的心中就会充满疑问。过去的艺术家们往往通过历史、宗教或者浪漫主义的题材来表达自我,而弗里达•卡罗却选择了一种直接的方式来表现她的性生活、疾病、痛苦、残疾、心碎的感觉以及她对死亡的恐惧,这些画可能会显得古怪离奇或引人焦虑……本书将介绍小朋友们会感兴趣的一些作品。也许一部分绘画相比之下会显得令人不悦,但它们同样内涵丰富。弗里达•卡罗坦诚直率地讲述她的生活,所以感人至深;她让所有观众在感觉和她亲近的同时,也对她的生活、她的痛苦、她感知差异的方式提出疑问⋯⋯对很多艺术家来说,艺术是一种跨越过去悲惨生活的方式。弗里达•卡罗则突出了自己绘画的一个重要作用:超越现实!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弗里达•卡罗就是唯一的一位以关注女性、残疾、身心所遭受的苦难而闻名的女艺术家。这些元素都构成了她力量的源泉。20世纪70年代,女权主义艺术家以她为榜样。从17世纪开始,女性才开始拿起画笔。那时候,女性艺术家人数很少,只能对男性艺术家涉猎过的题材进行再次创作[如阿特米希娅•津迪勒奇(Artemisia Gentileschi )、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热•勒布伦(Élisabeth Louise Vigée Le Brun)],或者仅仅局限于表现女性作为妻子或母亲角色[如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贝尔特• 莫里索(Berthe Morisot)]。弗里达完全挣脱这样的束缚,敢于尝试禁忌的题材。弗里达•卡罗6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此后便不得不忍受他人的异样眼光,并接受自己身体与大家不同的现实。多年以后,一场严重的车祸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然而,任何挫折都没有阻止弗里达享受自己的人生,摆脱当时观念的束缚去获得自由。她与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结婚(两次),并且凭借绘画营生,这些绘画的题材在当时引起的争议比今天还要大!尽管身体残疾,弗里达却很少抱怨,以自己的性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周围的人。就这样,弗里达克服艰难困苦,不断超越自己,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最后,如果说痛苦会像弗里达所经历的那般难以忍受,那她的经历则告诉我们,艺术可以帮助人们承受所有的苦难……

内容概要

桑德琳·安德鲁斯,毕业于卢浮宫学院艺术史专业,之后远赴美国,供职于一家当代艺术画廊,在业余时间完成了自己关于当代绘画的论文。回到法国后,她供职于卢浮宫博物馆的图像艺术部,也是当代艺术杂志《展墙》(Cimaise)的一名记者,还担任纳唐(Nathan)出版社与哈瓦斯互动(Havas Interactive)出版社的编辑,负责处理与艺术相关的资料和文章。从2005年起,她成了一名专门写艺术方面书籍的作家,并经常与《达达》(Dada)杂志进行合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套绝妙的艺术指南。——《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一套简单好用的艺术入门书。——NEA today  一套艺术史入门书,为孩子看世界名画提供了最有用的小贴士。——Treasure Valley Family

名人推荐

人们,特别是儿童和少年,接触经典艺术最大的障碍来自心理的恐惧,似乎那些大师的作品高不可攀。克服心理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去感受,去与作品、作者对话。怎样去感受和对话,“艺术眼”系列丛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做出了解释,帮助我们揭开经典作品的面纱,走近大师们创造的艺术境界,从而得到知识的补充、修养的提高和心灵的净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大箴历代大师们创造的艺术品,我们都是可以看懂的,不那么高深莫测。怎样去有效地观看、饶有兴味地去品尝,听听专家们的指导十分有益。在这方面,“艺术眼”系列丛书给我们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读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奚静之

章节摘录

如何阅读作品赏析?本书中挑选的10件作品涉及艺术家一生中的重要主题,涵盖了她整个艺术生涯。本书向5至13岁的孩子们提出问题,给大人们提供答案。面向5至7岁的幼儿,主要提出一些作品中令人惊奇的特点。针对8至10岁的儿童,更侧重于描述画作引发的情感,解释其中最简单的意象。最后,对于11至13岁的青少年,将深入绘画背后探讨被或多或少隐藏起来的主题和意义。应该向什么年龄段展示哪些绘画?幼儿(5~7岁):他们看到的和喜欢的遇见有趣的事物弗里达•卡罗喜欢创造与现实不同的奇妙世界,她的画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且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年龄最小的孩子对于发现画中最突兀的元素非常敏感。首先应该试着组织起他们的疑问,考虑到他们短暂的注意力,要注意引导他们的精力!所以我们只能和孩子们一起发现画中的奇异之处。家庭,动物可以把《祖父母、我的父母与我》(详见03号作品)作为例子,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家庭照片完成一份家谱。弗里达•卡罗选择用家里的房子作为家谱的背景,其实家谱的形状可以是火箭、城堡、船、蜗牛或者孩子们觉得有意思的任何东西⋯⋯在欣赏《受伤的鹿》(LesCerfblessé,详见09号作品)的时候,您可以问问孩子们想变成什么动物,为什么这么想。然后他们可以画出动物,配上自己的脑袋!儿童(8~10岁):他们感受的悲剧事件弗里达•卡罗的一生充满悲剧:车祸、爱情的伤痛、恐怖的手术。让孩子们在绘画中寻找共同点,让他们就自己看到的东西表达感受。您可以利用作品赏析回答孩子们的问题,给他们讲述弗里达•卡罗一生中的各种遭遇。学会拉开距离艺术家们并不总是完全准确地重现他们所见之物,就像弗里达一样,他们常常改变现实让其更有诗意。这样,他们就能从让他们动弹不得的、过于强烈的感情中抽身出来了;艺术变成了一种获得解脱的方式。您可以向孩子们提起并且和他们一起寻找那些同样利用绘画表达自己感情的艺术家们,比如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Gogh)、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deGoya)、巴勃罗•毕加索、马克•夏加尔(MarcChagall)⋯⋯然后讲述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或幸福或不悦,看看他们是如何表现这件事,如何利用奇异的事物和色彩超越现实来战胜焦虑或者分享快乐的!青少年(11~13岁):他们打算的爱,当你让我们在一起对弗里达•卡罗深深爱着迭戈•里维拉。和孩子们一起在绘画里发现能揭示女画家完整性格和激情个性的线索是件很有趣的事。是通过画中细节(心脏、鲜血、箭头等),还是通过颜色表现出来的?然后,您可以给孩子们讲弗里达或热闹或悲伤的爱情故事。我是谁?可以和大孩子们一起去发现的另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自我形象与希望别人看到的自我形象的关系。弗里达•卡罗给自己塑造了一个由脸庞和身体构成的清晰形象,进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孩子们愿意关注或是已经注意到自己的形象了吗?他们在努力控制自己的形象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思考一下自画像(这里的特有说法,指注意审视自己的外貌,从而创作出一张不同的、理想化的面孔)的意义,再看一看艺术家们的自画像,如让孩子们想象一下自己的摄影自画像,用弗里达•卡罗的方式或者他们希望别人看自己的方式给自己画一张自画像,这是件多么有趣的事啊!


 弗里达原来可以这样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弗里达原来可以这样看》〔法〕桑德琳•安德鲁斯《艺术眼丛书》画家介绍的这两辑,只剩下两位画家我没读,其一是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一个就是不认识的弗里达。我先读拉斐尔,因为经常把书在单位和家里之间带来带去,想看的时候找不到,就随手拿了弗里达的来读。让我惊讶的是,我是一口气把前面介绍画家背景的文字读完,而且深深被震惊了。初看封面,我以为这是弗里达画的肖像画,并非画家本人。接着当我知道弗里达是一位女性画家,而且封面这张《与猴子在一起的自画像》就是画家本人,真是吓坏了。她是女人,却居然长着胡子!我百度一下,还找到了根据弗里达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弗里达》,还有很多她在世时作画、接受采访以及在医院治疗期间拍摄的照片。胡子这个男性特征,确实就是身为女性的弗里达所有!但较之弗里达的人生经历,这则内容只能算是一个小烟雾,在我了解弗里达一生的过程中,无数大炸弹时而轰炸,让我目瞪口呆!出生于1907年7月6日的弗里达,是一个具有匈牙利、墨西哥和西班牙血统的混血儿,在有五个孩子的家庭中,她排行老四,下面有一个和她相隔11个月降生的妹妹。弗里达的一生极为坎坷,6岁那年她患上小儿麻痹症,造成右腿肌肉萎缩,是一个跛脚女孩。15岁那年,她和初恋男友坐上一辆巴士,不想飞来横祸,竟遭到电车撞击,车厢被截成两半,弗里达又刚好就在巴士中间,她被一条栏杆穿过身体,固定在了车厢上,人们为了救她,硬生生把她从栏杆里拨出来。几乎毫无生还可能的弗里达奇迹般地被救活了,可是她的腰椎、脊椎多处折断,并带给了她终身病痛。弗里达后来嫁给了长她21岁的当时名气极大的墨西哥壁画艺术家迭戈•里维拉,他们彼此相爱,可这份深厚的爱情并没有能弗里达带来幸福,婚后的里维拉依旧到处结识情人,甚至还和弗里达的妹妹偷情。他们离婚过,却又复婚,纠缠一生。上帝关闭了弗里达的一扇门,也就会为弗里达开启另一扇窗。因为车祸,弗里达从她的父亲那里学会了摄影和绘画;因为车祸,为了挽留离他而去的初恋情人,弗里达开始创作自画像;因为画画,弗里达认识了迭戈•里维拉,并结为夫妻;因为画画,她的痛苦得以舒缓和宣泄。她的一生注定与痛苦相伴,却也注定与画结缘。可是说,“痛苦”就是弗里达的人生主旋律,而“描绘痛苦”就是她的艺术使命。弗里达的痛苦给予她丰富的创作灵感,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表达她生活情感,里面有病痛、分离、背叛、伤害,充斥着悲痛的内容,可正如弗里达身体力行的生活态度,对于生命,她仍旧充满希望,仍旧顽强生存。在《祖父母、我的父母与我》这副作品中,虽然弗里达的身体情况不允许她生儿育女,三度流产让她备受折磨,可是画作中的小弗里达,脚下的果树挂着果实,正在茁壮成长,寓意生命的希望。她的丈夫迭戈不仅是她的伯乐,也是鼓励、支持她作画的最大动力来源。尽管他们的关系时好时坏,也带给她极大的痛苦,可是迭戈终其一生都是她情感最坚固的靠山。《两个弗里达》,讲述的是离婚前后的弗里达,手握迭戈画像圆形颈饰的弗里达代表的是离婚前的自己,而心脏被剖开两半,手拿手术刀的弗里达代表的是离婚后的自己,这都是在说明,离开了迭戈的弗里达悲痛万分,而内心里,她无法割舍对迭戈的深爱。弗里达的画作一公开就很快受到极大的赞赏,安德烈•布勒东(法国诗人和评论家,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他和其他超现实主义者追求自由想象,摆脱传统美学的束缚,将梦幻和冲动引入日常生活,以创造一种新的现实。)认为她是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弗里达则不同意,她写道:“我从不知道自己是超现实主义者,……我一字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风格。”(P14)”我从不画梦。我画我自己的现实。”(P15)在《我的奶妈与我》这副作品中,正在吃奶的婴儿弗里达,面貌确实成人的模样,“这样做的效果出人意料,极具颠覆性……这种将不同大小、不同年龄、不同身体部分彼此并列呈现的手法让人想其超现实主义作品。……尽管弗里达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画家,但她作品中呈现的某些视觉效果的确和安德烈•布勒东所属的超现实主义流派非常相似。”这种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以自己作为主角去作画的方式,正是弗里达的作品之所以备受瞩目的原因,“早在女权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诞生之前,弗里达的作品就已涉及在20世界逐渐发展、完善的诸多主题:自传体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男女关系、身体作为表达和忍耐的空间,还有女人和男人的身份认同……”(P25)迭戈这么评价弗里达:“……这些绘画充分地展现了女性身上的特质:忍耐、诚实、现实、残忍、悲苦。”(P26)因为痛苦而放纵自我,弗里达成为当时上层交际圈出名的“荡妇”,而她甚至还跟许多女性发生过关系,私生活极度混乱不堪。与此鲜明对比的是,“弗里达夫妇都相信共产主义。他们投身于墨西哥的人民运动,为本国的民族文化骄傲。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与许多墨西哥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分享,一致20世纪的前期后来被称为墨西哥的文艺复兴。”(来自度娘)迭戈曾经接受一份到美国为一些大厦画壁画的工作,夫妇二人因此在美国生活了四年之久,可是最后因为迭戈要画马克思头像而不被允许,最后违约气愤回国。在此段时间创作的《墨西哥与美国交接的自画像》中,弗里达表达了内心对墨西哥、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之爱。在另一幅作品《马克思主义把健康带给病人》这幅画,“弗里达把自己的政治信仰和她以前的作品建立起了联系。”“她感到遗憾的是没能为墨西哥共产党创作一幅更有用的画。”(P22)她生命最后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就是斯大林头像。自始至终,他们两夫妇都是共产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弗里达说:“生命中我想要三样东西:和迭戈一起生活,继续作画,加入共产党。”(P22)富有传奇色彩一生的弗里达,充分尝尽了痛苦给予她的滋味,并将它们全数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她一生所求,也终身拥有,在这点上,她是一位幸运儿。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这种类别的画家,真的适合给孩子看么……而且挑的画作基本又是少儿不宜的
  •     有弗里达的作品在里面,买来看看,扩充知识面挺好看的
  •     写作方式不喜欢,但知识点归纳得不错,备考书。
  •     薄薄的一本书,印刷精美、纸质优良,颜色很正。因为做儿童美术教学工作,所以购买这本书,绘画分析很有意思,我也喜欢看,只是篇幅不够多,只介绍了几幅代表作。但相比于其它美术类儿童读物,算是很好的 !
  •     有点现代的气息了
  •      “我生命中遭遇过两次巨大的灾难。一次是被车撞了,另一次是遇到我的丈夫。”悲剧即崇高。
  •     是不是励志这俩字儿只适用于充满痛苦的人生,听起来好心酸。
  •     touching
  •     翻过
  •     大人也适合看的书哦,中国太缺乏这种深入浅出的艺术类书籍了~
  •     入门级书籍来说不错,尤其对于小孩大有裨益~
  •     很负责任的扫盲书,结尾不仅推荐电影和书目,竟然还有作品的现存地
  •     跟着女儿一起学习艺术,不只是简单的了解,需要深入地改变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     画作详解的感觉好像是备考指导书一样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