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功能研究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109163709
作者:闫云仙
页数:206页

作者简介

闫云仙创作的《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功能研究》内容介绍:中国期货市场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政府组织自上而下建立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期货市场已初具规模,正在从商品期货交易走向金融期货交易的发展阶段。中国的第一个金融期货衍生品——沪深300综合指数期货将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始挂牌上市交易。综观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期货交易最早是从农产品期货开始的,时至今日,农产品期货交易仍占很大比例。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粕、豆油、棕榈油、黄大豆1号和玉米期货成交量分别位居全球农产品期货的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和第十位。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期货交易量居于首位,棉花、早籼稻和菜籽油期货交易量分别位居全球农产品期货的第五、第十二和第二十位。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然橡胶期货的成交量位居全球农产品期货的第二位。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为全球第二活跃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仅次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农产品期货交易。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93—1998年玉米期货先后在国内多家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由于玉米期货交易品种的重复和个别交易所出现违规交易等原因,1999—2004年,玉米期货被迫停止交易。在此期间,在东北三省一区玉米主产区政府和大连商品交易所联合向国务院提出恢复玉米期货交易的申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又于2004年9月22日恢复了玉米期货交易。开展玉米期货交易有利于完善玉米市场体系,为广大种植玉米的农民和玉米仓储、加工和贸易企业提供价格指导和规避玉米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发展玉米期货市场可以增强中国在世界玉米生产、消费和贸易市场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的地位,在国际玉米价格形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中国争取世界玉米的定价权。
玉米期货市场要想发挥其促进玉米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要实现玉米期货市场的发现价格和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功能。因此,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利用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计量经济模型来评价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两项基本功能的发挥情况。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本研究的具体研究目标如下:深入探讨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的理论,充分考察了美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情况,总结出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因素;考察中国玉米现货市场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等的运行情况,玉米期货市场的历年交易、持仓、交割等运行状况,以达到充分了解玉米现货、期货市场运行现状的目的;深入分析影响中国玉米期货、现货价格波动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玉米的供给和需求是最关键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国玉米期货价格的季节效应和到期日效应等波动特征,以把握中国玉米期货价格变动的规律;运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价格数据和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的现货价格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发现价格和风险转移功能,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目标。
根据上述的研究目标,本研究的具体研究内容设计了七章,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构成第一部分,基本属于概述性质的,主要为整体的研究奠定基础,有利于后面的定量研究和分析的展开。本部分首先对本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的界定进行了阐述。其次对有关玉米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综述,对将要开展的相关研究议题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综述,目的是为更加深入的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分析,为本研究指明一个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发现可以进行创新性研究的空间。最后说明了本研究的结构安排和创新性成果。
第二章构成第二部分,为本研究的分析和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国际借鉴。首先系统地阐述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的理论,这些理论为后面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考察了美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美国玉米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为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其功能发挥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三部分由第三、四章组成,主要是对中国玉米期货价格的波动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三章主要论述中国玉米现货、期货市场的运行状况,从世界玉米的生产、消费和贸易角度分析中国在世界玉米产业中的地位。从玉米的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分析中国玉米的供给情况;从玉米的食用、饲料用、工业用和种用的角度分析中国玉米的消费情况;从玉米的各年度的进口量和出口量来分析中国玉米贸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玉米的供需平衡状况。结果发现玉米是中国的第二大粮食品种,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玉米消费国,中国的玉米流通格局正在从北粮南运向南进北出的格局转变,在中国的玉米消费中饲料消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工业消费的前景十分广阔,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对玉米产业的影响较大。采用历史分析法考察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交易、持仓和实物交割等方面的运行状况。第四章对中国玉米现货、期货价格的波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分析影响中国玉米期货、现货价格的共同因素。现货市场是期货市场的基础,期货价格实际上是预期的现货价格,因此玉米现货价格、玉米期货市场流动性、期货市场投机因素、多空双方对未来价格认识的分歧、对玉米价格的变动的心理预期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总结了中国玉米期货、现货价格波动的特征,尤其是玉米期货价格的季节效应、期货合约到期效应等。
第四部分由第五、六章组成,主要是针对中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功能发挥的所做的实证分析。这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是采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第五章是对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界定,利用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自2004年9月恢复上市的玉米期货结算价格和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的长春玉米现货出库价格和大连港口玉米平舱价格等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DAG)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通过预测方差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现的程度,玉米期货价格对玉米现货价格、近期期货价格对远期期货价格均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第六章是对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进行的实证分析。利用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结算价格和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的大连港口玉米平舱价格等数据,运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简单回归模型(OLS)、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误差修正模型(ECM)和广义向量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来确定玉米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采用Ederlngton的未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方差和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后方差变化的百分比方法来衡量玉米期货套期保值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基本上没能实现,这与中国宏观调控对玉米产业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第五部分由第七章构成,即结论与建议部分,是本研究的总结。本部分对前面的分析和研究进行总结与概括,揭示其政策含义,并提出促进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相应对策。本研究发现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但是风险转移的功能基本上没有实现。因此,本研究强调完善玉米期货市场内部自身系统、改善玉米期货市场的外部环境和加强玉米期货市场的宏观调控与监管。
本研究首次对中国玉米期货价格波动的季节效应和期货合约到期效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是对中国玉米期货市场研究内容的补充,对以后的玉米期货价格波动的研究和玉米期货市场投资者对玉米价格行情的预测上均做出了贡献,是本研究的创新点之一。对玉米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玉米期货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对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多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在方法上通常应用相关性分析、简单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GarbadeSilber模型等。这些方法都是研究期货价格序列和现货价格序列在时间上的因果关系,而本研究运用了有向无环图(DAG)分析玉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能够分析出期货价格序列和现货价格序列之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克服了(Ganger因果检验的缺陷,是目前较新颖的研究方法,是《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功能研究》在应用的研究方法方面的创新。


 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功能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