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与个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100069472
作者:(英) 罗素
页数:108页

后记

个人主动性是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凝聚力则是人类生存和稳定所必需的,然而二者始终存在着巨大的紧张,并突出地表现为权威与个人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也就成了现代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论题。罗素的这本小书是他在英国广播公司6次演讲的结集,尽管这些演讲发表于20世纪40年代,但是由于它们所处理的主题本身具有永恒的性质,因此对今天仍然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的翻译自始至终得到了商务印书馆徐奕春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他对翻译和编辑工作的严格认真让人敬佩乃至于敬畏,他对后学的盛情高谊更让人感动。正是听取了他的建议,大家见到的这个译本才少了许多刻意的矫饰,而有了更多的直白。妻子黄晓慧通读了译稿,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了许多帮助;导师张桂琳女士一直关注本书的进展;挚友香港浸会大学的韩思艺、浙江财经大学的陈林林、远在加拿大求学的薛松曾就文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给予了有益的帮助;师弟周建明通读了全书译稿。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肖巍先生的译本(但本书中由柯克·威利斯撰写的《导言》是该译本没有的),罗素著作的译名则参考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罗素自传》,在此谨表谢忱。

作者简介

《权威与个人》内容简介:在将近50年的岁月里,里斯讲座在现代英国文化生活中一直享有独特的地位。讲座按照惯例在深秋和初冬时节举办,它们是向英国广播公司的创始负责人约翰·里斯表示敬意。里斯傲慢、专横、具有报复心,是一个专制的管理者和让人畏惧的人物,他既极大地挫伤过下属以及主管们的情感,又非常成功地创立了英国最令人赞赏和最持久的机构之一。里斯坚持认为,英国广播公司应让它的听众享受到最杰出的演讲者对最广泛的主题所做的论述。里斯讲座忠实地贯彻执行了上述主张,其挑选演讲者的标准始终是,他们兴趣广泛,精通自己讲述的论题,以及能够不费力气地使困难的论题对广大听众变得易于理解。因此,从1948年起,英国公众得以受到人类学家和动物学家、天文学家和外交家、艺术史家和经济学家、神学家和企业巨头们的启迪。

书籍目录

卷首语
导言
第一讲 社会凝聚力与人性
第二讲 社会凝聚力与政府
第三讲 个性的作用
第四讲 技术与人性的冲突
第五讲 控制与主动性:它们各自的领域
第六讲 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罗素作品译名对照表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编辑推荐

《权威与个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内容概要

作者:(英国)伯特兰·罗素 译者:储智勇

章节摘录

最初的社会凝聚机制,就像今天仍然可以在最原始的种族中发现的那样,是通过个人心理来起作用的,而不需要什么被称作政府的东西。那时无疑存在着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部落习俗,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想象,那时并没有任何违反这些习俗的冲动,也不需要治安官或者警察来强制实施它们。在旧石器时代,如果说到权威的话,部落似乎生活在一种我们现在将会描述为无政府的状态当中。但是它和现代社会中的无政府状态是不同的,这是由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当时社会性的冲动足以控制个人的行为。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完全不同了;他们有了政府,有了能强制人们服从的权威,也有了大规模的强迫性合作。这可以从他们的工程建设中得到证明;原始形态的小部落凝聚力不可能建成巨石阵①,更不用说金字塔了。社会单位的扩大想必主要是战争的结果。如果两个部落间发生了灭绝性的战争,获得了新领土的得胜部落便能增加它的人数。两个或者更多部落的联盟在战争中同样具有明显优势。如果使联盟产生的危险持续存在,联盟最终将会合并。

图书封面


 权威与个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权威与个人》 波特兰·罗素 商务印书馆政府职能:1.积极:促使对大多数公民而言的共同愿望的实现。2.消极:防止私人暴力,保护生命财产,制定刑法。积极职能:1.教育:包括学术成就(全人类),忠诚(政府)与信仰(宗教)的灌输。2.对重要工业企业的控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3.企业/政府的管理工作近代政府积极职能的扩展 >管理者对顺利合作的愿望 >单位机构规模的扩大 > 管理者与受控制者的远离>员工被视为机器,主动性仅存于管理者 > 具有主动性的人减少 >政府积极职能的扩张导致其实现的仅是小部分人的愿望,主动性丧失(或公民不再意识到其主动性的存在) 在每一次不幸中,寻找一个可以怪罪的敌人是一种自然冲动 >虚构的,人格化的恶魔恶的集中+ 恶的绝对化=不正当的偏见,极度的仇恨,简单的二元对立思想。 易被煽动的,被欺骗的一种软弱与逃避的渴望 >思考的匮乏,自省的缺失一战后德国对犹太人,中国人对D的盲目责难,对进步的忽视,对缺点的夸大>原始狂暴 (遥不可及而恶毒的人格化恶魔)民主:1.形式上的,工具化的,手段的 >对另一种手段(公平)的追求 次要地位2.情感上的,做为有价值的目的本身存在的 >使大众感知到“民主”,使之成为心理上的事实 > 近代民主思想的萌发源于大工业时代对于个体主动感的诉求,重要的是主动感而非民主本身 只要民主的控制是间接而稀罕的,而公共管理部门是集权的,并且权威是从中央委派到地方的,个体在权力面前的无助感就很难避免。臃肿而非必要的层级导致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对权利主体—公民—“理解力”的丧失(转而成为一种文字化,符号化,经验化的居高临下的臆断与解释)针对不平等的反抗源于人们不愿把辉煌的上层建筑构筑于苦难和堕落的基础之上。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存在一种风险,即难于公平分配的好东西会被认为是不好的。自尊:1.自尊心proper pride > 个体意识,赋予个人面对多数时坚持己见的能力2.优越感 > 层级观念,精英主义,对他人主动性与需求,道德的凌驾暴政最令人反感的特征之一是,他们竟能使不公正的受害者去谄媚那些虐待他们的人。民主能提供充分保存自尊的机会,反之也能提供出卖自尊的机会。一个人人都是所有人的奴隶的社会,只是略好于那种人人都是某个暴君的奴隶的社会。(甚至不如后者,前者使每个人都仇视整体,仇视所有非己的个体)平等本身不足以构建一个好的社会。使工作变得愉快 < > 将愉快的事变成工作国有化使其管理者和官员们同工人的关系几乎像在资本主义体制下一样疏远(疏远的弊端随组织的每一次扩大而增长) > 需要局部的,小范围(小到成员足以彼此相知,并且有种休戚与共的主动意识的范围)的民主 > 把不妨碍大机构实现其目的的所有小职能都留给小机构。政府控制占有性冲动,个体/群体的自主性负责创造性冲动。和舆论有关的每一件事情,如报纸、书籍、政治宣传,都必须允许真正的竞争。这种竞争必须是文化、思想上的而非经济的。当一个人认为遵从是一种罪恶时,破坏法律就成了一种责任。好的法律是罪sin 与法定之罪 legal crime 的统一 >个人和公民道德的两重性的存在创造性冲动有一种道德强迫感 a sense of moral compulsion为基础,实现冲动会获得道德提升感 a sense of moral exaltation,这基于对上帝的职分 duty to God.深谋远虑是精神进步最本质的标志之一。对冲动的控制对手段的专注是病态的。(如守财奴)认为在不同个体的善恶之外,人类集体也有善恶是错误的。(危险的极权主义倾向)我们认为是国家目的的那些东西,实际上是掌握国家的那些个人的目的。生存只是有价值的事物的一个条件,并且可能并不是因为本身而有价值。资本主义把发挥主动性的机会给了少数人;共产主义则为所有人提供了一种奴性的安全。恐惧—内心深处的,几乎没有意识到的恐惧—在很多人生活中仍是主要动机。理解,最终还是理解!
  •     有些人自称是“讲求实际的”人,他们多半只专注于手段。但是他们的聪明只有一半。如果我们考虑和目的相关的另一半时,经济过程和整个人类生活就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我们不再询问:生产者生产了什么,消费使消费者去生产什么?相反,我们会追问:在消费和生产者的生活中,是什么使他们快乐地生活呢?他们所感所知或者所作所为能够证明他们的创造是正当的吗?他们是否体验了新知识的光荣?他们懂得友谊和爱情吗?他们是否能融入阳光、春意和花香里?他们是否感受到了淳朴的社会在歌舞之中所表达出来的生活的喜悦呢?有一次,在洛杉矶,有人带我去看一些墨西哥侨民,人们告诉我,他们是闲散的游民,但在我看来,他们似乎更多地享受着生活,把生活看作是一种恩赐,而那些带我游览的人却辛苦工作,着急操心,似乎生活是生命中注定应该受到诅咒的。人们不总是记得,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一般来说应归入手段的范围,而不是目的的范围。一个社会的存在不是(至少不应该是)为了满足一种外在的观感,而是要把一种优良的生活带给组成它的那些个体。正是在个体身上,而不是在整体里,我们才能找到终极价值。好的社会是给社会成员带来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由于自身的缘故而具有某种独立的价值的东西。…这个世界已经成为教条主义政治信念的牺牲品,在我们的时代,这些信念中最强大的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教条的和绝对的形式,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为那些可预防的不幸提供一种补救。资本主义把发挥主动性的机会给了少数人;共产主义则(尽管它实际上并没有)为所有人提供了一种奴性的安全。…压抑人类的不只有战争的经历和恐惧,尽管这也许是我们时代所有的不幸中最大的不幸。我们同样被一种巨大的非人力量压抑着,这种力量控制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尽管在法律上不再是奴隶,却仍然是环境的奴隶:精力旺盛的人崇拜权力而不是质朴的幸福和友情;精力不那么旺盛的人则默认现状,或者被痛苦来源的错误判断所蒙蔽。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很有意思的话题,很深刻的洞见,需要持续的思考,当下的这个时代,尤其如此。
  •     读了这本书就是对当前社会深深的无奈,了无希望。虽然这并不是罗素先生的本意,他试图传递一种积极的希望给世人,但我实在是越读越绝望。罗素先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当代性,怎样都不过时。我觉得读起来就像是在针砭现世,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大师。
  •     Bravo!!!真正爱上罗素,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
  •     喜欢,深入浅出,很好看
  •     喜欢这个作者的《西方哲学史》,顺道就买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还可以吧
  •     官员们应该好好读读的书,可惜,他们太忙没时间啊~
  •     以个人的兴趣和快乐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以政府的管理与调控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     个人的权利,公民的意识。
  •     “暴政最令人反感的特征之一是:它们竟然能使 受害者去谄媚那些虐待他们的人。”呵呵,书小力量大
  •     一般般了,凑合着看吧
  •     好牛逼吖 看完隐隐有种可以征服世界的赶脚
  •     小册子一本,以前没买,这次是凑单来着,现在已是2刷本了。
  •     适合给孩子们看:树立起好的三观,打下积极的底子,才能抵御长大成人以后碰到的种种丑陋和无耻。搞人文教育,推荐读物里一定要有罗素的一席之地。
  •     每本书都加了一个塑料皮,对书的保护很好,每本书都十成新,好
  •     罗素就够了
  •     虽然罗素不是无政府主义者,却远远比他们要人本。在对上层建筑和人基本满足的关心中最终达到了微妙平衡的,恐怕也只有他了。
  •     罗素给二战后绝望的社会带来睿智的演讲稿
  •     一直很喜欢罗素的书,大赞
  •     有些观点过时了,有些地方翻译得不好。某些关于个人发展与政府发展冲突的观点还是比较新颖的。 总的来说名没有带给我很深的思考与震撼。
  •     作者和译者都靠谱,是应该收的书。
  •     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努力学习
  •     罗素写的肯定是有道理的 可是这么烂的翻译 我无力吐槽
  •     呵呵,严重违背国产《思想政治》教科书。
  •     我看这本书的本意是为了获得现代家庭模式的启发,最后确实得到了不少。
  •     细节处想起三本书《乡土中国与生育制度》《资本论》《经济与社会》。对论起官僚制、国家机器、政治职能与制度、高度组织化社会等只输出一种解释方式。但于个人我深深同意着无论权威在何种社会如何更替,人性善恶本能与原始冲动皆无改变,仅规制手段的变化与精神结构的扩张。
  •     今天书刚到,在亚马逊买的。不过太薄太小的,长不过13cm,宽0.5cm,还卖8元。希望内容值这个价!
  •     对人性的理解过于片面
  •     思想,修炼。
  •     已看了大半,很薄的小书
  •     都是奴隶,都是上层阶级体现权威的工具。
  •     我仍然喜歡過去那種充滿危險的生活,因為那裡有光榮在
  •     非常非常好的书,权且不论书中观点。单从罗素的切入点、和细致的观察、深刻的分析,也是值得拥有!
  •     很薄,质量很好
  •     一个社会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或者至少不应该为了满足一种外在的观感,而是要把一种优良的生活带给组成它的那些个体。正是在个体身上,而不是在整体里,我们才能找到终极的价值。好的社会是给社会成员带来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由于自身的缘故而具有某种独立价值的东西。P93 罗素充满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
  •     个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则是人类进步的必要条件。国家和组织可以带来安全和稳定,但往往会侵害个人的自由和创造性。罗素的方案是建立世界政府来消除战争,在经济活动中组织可发挥更大作用,而精神和文化领域国家和组织不应介入。导致奴役和战争的因素源于人的本性-冒险,光荣,竞争等等,这些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艺术创作等替代品来创造正面的价值。-比较而言,罗素具有社会主义的倾向,比起哈耶克或许存在更多幻想的成分,但无疑的是其理性和包容。
  •     罗素的文字写的很通俗易懂。
  •     本书是1948年罗素应邀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演讲汇编。书中分为“社会凝聚力与人性、社会凝聚力与政府、个性的作用、技术与人性的冲突、控制与主动性:它们各自的领域、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六部分。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罗素,对于政府的权威与个人自由如何动态的平衡,提出了富有创见的观点。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成为了民主与极权政体分野的标尺。喜欢罗素作品的书友,不要忘记收藏。
  •     我觉得这本书看一遍远远不够
  •     还没有那种很体系,很深度的感觉。只能说还好吧。
  •     很多认识至今都显智慧。关于主义,个人,价值,快乐,政府,各类组织。哲学家的逻辑,历史学家的视野,人文主义者的良知。篇幅小,所以很多内容只是提及,其实都能写几大本书,比如极权主义。
  •     书品很好,商务版这方面没什么问题。罗素的文笔,既不晦涩,也不淡,读起来,既通俗又有内涵。他的文体是十分现代而带点古典吧。权威与个人,在我看来,就是政治与社会、权力和自由之间的一系列关系。这是他在英国有名的里斯讲座的演讲集,战后名噪一时。
  •     还是很醍醐灌顶的。
  •     可以只读最后一章。题目很大,结构很整齐,最终就是说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要并存,国家控制不好的,个人发展创造的,找到高尚的发泄物,世界就和谐了。去tm的主义。
  •     内容未看,但大体浏览了下,很好的,商务的书就是有感觉
  •     罗素是在说当下的中国
  •     送货也很快推荐
  •     “在我们存在的世界上,善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而恶的可能性也是如此。”这本书说的还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在停滞和混乱中间找到那个平衡点。而这一切都是关于野性的因素,那种独立于群体的因素,被罕见的冲动所支配的充满活力的个人主动性。
  •     写得特别实在。书薄但是有力
  •     书中不少理论可以看见《西方哲学史》的影子。与最近在读的《法的门前》互相参考,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了更多的了解。
  •       《权威与个人》 波特兰·罗素 商务印书馆
      
      政府职能:1.积极:促使对大多数公民而言的共同愿望的实现。
       2.消极:防止私人暴力,保护生命财产,制定刑法。
      积极职能:1.教育:包括学术成就(全人类),忠诚(政府)与信仰(宗教)的灌输。
       2.对重要工业企业的控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
       3.企业/政府的管理工作
      
      近代政府积极职能的扩展 >管理者对顺利合作的愿望 >单位机构规模的扩大 > 管理者与受控制者的远离>员工被视为机器,主动性仅存于管理者 > 具有主动性的人减少 >政府积极职能的扩张导致其实现的仅是小部分人的愿望,主动性丧失(或公民不再意识到其主动性的存在)
      
      在每一次不幸中,寻找一个可以怪罪的敌人是一种自然冲动 >虚构的,人格化的恶魔
       恶的集中+ 恶的绝对化=不正当的偏见,极度的仇恨,简单的二元对立思想。 易被煽动的,被欺骗的一种软弱与逃避的渴望 >思考的匮乏,自省的缺失
      一战后德国对犹太人,中国人对D的盲目责难,对进步的忽视,对缺点的夸大>原始狂暴 (遥不可及而恶毒的人格化恶魔)
      
      
      民主:1.形式上的,工具化的,手段的 >对另一种手段(公平)的追求 次要地位
       2.情感上的,做为有价值的目的本身存在的 >使大众感知到“民主”,使之成为心理上的事实 > 近代民主思想的萌发源于大工业时代对于个体主动感的诉求,重要的是主动感而非民主本身
      
      只要民主的控制是间接而稀罕的,而公共管理部门是集权的,并且权威是从中央委派到地方的,个体在权力面前的无助感就很难避免。臃肿而非必要的层级导致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对权利主体—公民—“理解力”的丧失(转而成为一种文字化,符号化,经验化的居高临下的臆断与解释)
      
      针对不平等的反抗源于人们不愿把辉煌的上层建筑构筑于苦难和堕落的基础之上。
      
      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存在一种风险,即难于公平分配的好东西会被认为是不好的。
      
      自尊:1.自尊心proper pride > 个体意识,赋予个人面对多数时坚持己见的能力
       2.优越感 > 层级观念,精英主义,对他人主动性与需求,道德的凌驾
      
      暴政最令人反感的特征之一是,他们竟能使不公正的受害者去谄媚那些虐待他们的人。
      
      民主能提供充分保存自尊的机会,反之也能提供出卖自尊的机会。
      
      一个人人都是所有人的奴隶的社会,只是略好于那种人人都是某个暴君的奴隶的社会。(甚至不如后者,前者使每个人都仇视整体,仇视所有非己的个体)
      平等本身不足以构建一个好的社会。
      
      使工作变得愉快 < > 将愉快的事变成工作
      
      国有化使其管理者和官员们同工人的关系几乎像在资本主义体制下一样疏远(疏远的弊端随组织的每一次扩大而增长) > 需要局部的,小范围(小到成员足以彼此相知,并且有种休戚与共的主动意识的范围)的民主 > 把不妨碍大机构实现其目的的所有小职能都留给小机构。
      
      政府控制占有性冲动,个体/群体的自主性负责创造性冲动。
      
      和舆论有关的每一件事情,如报纸、书籍、政治宣传,都必须允许真正的竞争。这种竞争必须是文化、思想上的而非经济的。
      
      当一个人认为遵从是一种罪恶时,破坏法律就成了一种责任。好的法律是罪sin 与法定之罪 legal crime 的统一 >个人和公民道德的两重性的存在
      
      创造性冲动有一种道德强迫感 a sense of moral compulsion为基础,实现冲动会获得道德提升感 a sense of moral exaltation,这基于对上帝的职分 duty to God.
      
      深谋远虑是精神进步最本质的标志之一。对冲动的控制
      
      对手段的专注是病态的。(如守财奴)
      
      认为在不同个体的善恶之外,人类集体也有善恶是错误的。(危险的极权主义倾向)
      
      我们认为是国家目的的那些东西,实际上是掌握国家的那些个人的目的。
      
      生存只是有价值的事物的一个条件,并且可能并不是因为本身而有价值。
      
      资本主义把发挥主动性的机会给了少数人;共产主义则为所有人提供了一种奴性的安全。
      
      恐惧—内心深处的,几乎没有意识到的恐惧—在很多人生活中仍是主要动机。
      
      理解,最终还是理解!
  •     买了,但是还木有开始看。
  •     作为演讲稿,这本书讲的太有力了。同时相比罗素的其他书籍,这本书也容易通读一点。
  •     看完以后丝毫不怀疑罗素能预言几十年后世界的能力。读完后对于现在的政局和网络上的乱象似乎也看的更透彻了一些。等考完英语必须要连着再读一遍。
  •     如何平衡个人的主动性和权威带来的稳定性,罗素这本小册子带来了一些有用、有益的思考。
  •     不应是以社会倡导价值为生活目的,而更多的是个体的创造性,活力与独立。
  •     我的实用主义写照
  •     前几周就看完还掉了忘记标记了.『要想把生活从只能由灾难来缓解的无聊状态中解救出来,就必须找到恢复个人主动性的手段,不仅在琐碎的事情上,而且也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     个人主动性是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凝聚力则是人类生存和稳定所必需的,然而两者始终存在着巨大的紧张,并突出地表现为权威与个人的冲突。
  •     社会凝聚力与人性在这里,谈不上;个性的作用在这里,被削弱。
  •     篇幅较小,内容精炼。对于权威与组织理论感兴趣的人,这本书值得一读。
  •     最初,对群体的忠诚一定是通过对领袖的忠诚来强化的。
  •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B561.54/R988-15
  •     权威说到底,应当是为每一个个人服务的。
  •     一看就被迷住了,一个小本子也能娓娓道来很多之前让人迷惑或者想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这就是好书。译者也很敬业,封面装帧等也同样一级棒。
  •     比想象中的小。很好看,经典
  •     还能在BBC里斯讲座网站下到这次讲座的录音,太赞了!
  •     社会凝聚力与个人主动性的平衡,权力下放+无害化的竞争
  •     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政府管控和个人主动性之间确立一个平衡点,一本富有洞见的小册子。穆勒的《论自由》里面也有对该主题的探讨。
  •     &2 觉得是穆勒的思路
  •     罗素的很多话 道出了我的心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