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剑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10805082X
作者:上官鼎
页数:1464页

作者简介

1402年,“靖难之变”后的建文帝下落不明,近臣郑洽亦不知所踪。
2008年,福建宁德发现皇陵格局之古墓,而当地支提寺中一件云锦袈裟,居然暗藏“九五之尊”玄机。
2010年,浙江郑义门村迎接来自自宁德“郑岐村”的旁支认祖归宗,郑岐便是郑洽?历史留白的悬案,经过了六百多年的岁月,真相似乎正一点一滴地呈现……
江湖之中,朱元璋以毒酒杀尽昔日明教战友,唯军师方冀侥幸得脱;庙堂之上,大将傅友德引剑自刎,幼孙傅翔却为方冀所救;这一老一小,荒山习武,矢志屠龙,却不知不觉间走入“靖难之变”的风暴中心……
上官鼎,金庸最爱的两位武侠小说家之一,封笔四十六年,政坛归隐,重出江湖,以武侠演绎历史悬疑。于庙堂与江湖之虚实纠葛间,再创新派武侠之巅峰王道。

书籍目录

王道剑之一:乾坤一掷
序幕
第一回卢村灭门
第二回傅帅班师
第三回摩尼草庵
第四回郑家好酒
第五回乾坤一掷
第六回红孩乞儿
第七回后发先至
第八回建文登基
王道剑之二:大战天竺
第九回天地双尊
第十回蒙古大夫
第十一回洞里神仙
第十二回新锦衣卫
第十三回青天审案
第十四回靖难之役
第十五回大战天竺
王道剑之三:云锦袈裟
第十六回神农试药
第十七回殊死之斗
第十八回完颜不败
第十九回武林盟主
第二十回云锦袈裟
第二十一回燕王篡位
王道剑之四:王道无敌
第二十二回正义门风
第二十三回王道之剑
第二十四回强弩神箭
第二十五回海上张骞
第二十六回患难情深
第二十七回人尊之毒
第二十八回王道无敌
尾声
后记

内容概要

上官鼎曾是上世纪60年代台湾红极一时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曾盛誉:“台湾在全盛时代,前前后后有五百位作家在写武侠小说,作品大概有四千部之多。而我个人最喜欢的作家,第一是古龙,第二就是上官鼎。”
然而,连很多老读者都不知道,当年的上官鼎,其实是兄弟三人合用的笔名。刘兆玄共有六兄弟,虽然六人都是理学博士,但刘家自小非常注重孩子国学素养,既要练习毛笔,又要背诵经典。中学时代为挣零用钱,自幼嗜读武侠小说的刘兆藜、刘兆玄、刘兆凯三兄弟以上官鼎为集体创作之笔名发表武侠小说,隐喻三足鼎立之义。刘兆玄为主要执笔者,哥哥刘兆藜则负责男女之情的描述,弟弟刘兆凯则专写武打部分。1960年兄弟三人合写的《芦野侠踪》,让“上官鼎”一举成名。此后,他们相继出版了《长干行》、《沉沙谷》、《铁骑令》、《烽原豪侠传》、《七步干戈》、《侠骨关》、《金刀亭》等一系列作品,亦曾帮古龙代写《剑毒梅香》。后来,三兄弟陆续出国深造,遂在1968年宣布封笔。
出国后,刘兆玄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后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东吴大学校长、“国科会”主委、“交通部长”、“行政院副院长”,2008年出任“行政院长”,2009年因“八八”水灾所引发的政治风波而率“内阁”总辞,2010年接任中华文化总会会长。


 王道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本人在研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甚明了的问题,还请饱学之士赐教。          1. 我接触到的史料中很少有述及明宣宗对建文帝和建文朝臣的,有谁留意到吗?     2. 僧录司的正印、副印和左善世是啥关系,正印、付印管事吗,怎么通常说左善世是最高领袖呢?     3. 明史说方孝孺二子自刭,又有史料讲说刑部郎中王高、大理寺丞刘端因释放方孝孺子被杀?是先被释放后自杀,还是怎么回事?     4. 《奉天靖难记》写完后是全国发行,还是只是存于宫内啊?     5. 朱元璋的长孙朱雄英为什么没有按“宗室命名法”取名呢?是当时的字辈还没定吗?     6. 黔国公沐家是不是和其他藩王不同,可以参与地方行政的,地方官受其节制吗?不然为什么黔国公的府邸和云南布政使司在一起,而且永镇云南?     7. 《惠民县志》中说吴王墓是朱高煦世子的坟,可汉王世子没有称吴王的啊?是不是记载错误?     8. 明初上朝是在奉天门、乾清门、奉天殿还是武英殿?金川门事变时,建文帝烧了哪些殿?     9. 明朝的“行都督府”和“行都司”是一回事吗?     10. 明朝镇守关隘的将领职务是什么,比如镇守云南下关的,叫镇抚使、守备、千户还是什么?     11. 我听商传老师在百家讲坛讲朱棣时,说到当时文渊阁的一个阁臣喝酒睡觉被朱棣的特务发现了,是谁?曾棨吗?     12. 不记得是商传还是毛佩琦教授说得,朱高煦曾讲权妃“七分神似小姨”,这种说法来自哪本书啊?     13. 朱高炽死的时候,脑袋没了,或被儿子害了,是哪本书的说法?     14. “胡惟庸案”中“诬指赃钞” 一事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好像与郑义门有关系。     15. 我看有资料说姚广孝先学习天台宗,后研习密宗瑜珈三密,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16. 明代有“恩授敬官”、值殿大将之类的官职吗?     17. 有人说元代的墓,螭吻是张嘴的,到了明代才是闭嘴的,是这样吗?     18. 明代红漆器皿使用不当也有僭越之嫌吗?     19. 明清的基层行政区划分乡、都、图、里,除了乡约、地保外,还有其他小吏吗?    20. 谷王谋反时说的“德苍时不可言桓文之事,桓文时不可言德苍之施”,“德苍”一词怎么解读?德被苍生?     21. 毛佩琦老师说碽妃是朝鲜人,商传老师讲碽妃是蒙古人,碽妃到底什么人?我看朝鲜说最早应该来自朱彝尊吧,《国榷》中好像没点明她是哪国人。     22. 建文帝忠臣如佥都御史司郎中柳一景、四川按察使李文敏、诸生王志、谭仕谨、太监段实有什么事迹?     23. 大竹县清河镇王家屋家谱与建文帝有关吗?     24. 朱棣登基后的诏谕内容有何增益变化?     25. 郑和下西洋之前,朱棣曾向邻国朝鲜索要过建文朝逃亡者?     26. 霞浦县有明朝户部侍郎卓敬的后人吗?     27. 哪部史书说建文新政的仁声义闻远播西域,有“治民等于三代”之誉?     28.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后宗泐推荐了哪三位主录僧,除道衍外?     29. 南京大报恩寺的兴建有一说是为了纪念建文帝?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     30. 朱棣被铁铉诈降后为什么不继续水淹济南城?炮轰前本来决定水淹的!     31. 永乐削藩时,为何将齐庶人、谷庶人都安置在庐州,道理何在?(景泰五年,徙齐庶人、谷庶人置南京,敕守臣慎防。后谷庶人绝,齐庶人请得谷庶人第。)     32. 跛子帖木尔为东征大明,制定了几分计划?     33. 北元的使节有出使帖木儿帝国吗?帖木儿准备攻打大明时是不是也扣留了北元的使节?谁能介绍一下帖木儿帝国与鞑靼、瓦剌两部的交往情况?     34. 明朝初年御宝放置在什么地方?奉天殿吗?为什么沈德潜说嘉靖40年西苑大火历代御宝“尽付煨烬”? 为什么又说御宝在正德九年正月的大火中毁掉了?朱元璋刻制的17枚御玺御宝还有存留吗?( 万寿宫是嘉靖大火后才开始的。宝玺放置,交泰殿是乾隆朝开始的)          在研读明初这段历史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些貌似与建文帝没有直接关联的一些问题,也一同列出,盼望学兄、学姐们开示:          35. 段功之妻高氏是被蓝玉还是沐英所杀?阿盖郡主是梁王的畏兀儿妃子所生吗?     36. 洪保在正统六年(1441年7月)至七年下西洋的情况是怎样的?     37. 朱元璋当年出家的皇觉寺为何可以冠以“皇”字?     38. 王振是教书先生的说法是野史吧?     39. 张士诚的旧部刘通成为倭寇后结局如何?     40. “洪武”这个年号是怎么定的?谁提议的?     41. 我翻阅史籍时发现释迦哑尔塔和班丹扎释都被封为“大智法王”,是不是有误啊,释迦哑尔塔是智光和尚的法脉,怎么会和班丹扎释一个封号呢?     42. 永平侯谢成任职太原,他被处死时京师在南京,谢氏家谱却说谢成葬在北京,这是怎么回事?     43. 明朝的军民府和宣慰司、宣抚司的职能有何不同?还有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怎么区分啊?     44. 翰林院的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各自的职责是什么?我看了网上的一些释义,还是迷糊。     45. 倭寇的八幡船有多大?长宽几丈?有记载吗?     46. 明朝每年都有各地将士轮番到京师大教场比武吗?其中有个词“比中双收”,不太明白什么意思。     47. 史料中提及麻林国王哇顿的墓在闽侯县,不知是时候消失的?     48. “吃菜事魔”中的“吃菜”与吃素有何不同?     49. 《大小明王出世经》流传下来了吗?与《大阿弥陀佛经》类似吗?     50. 永乐戊子(1408年)台州曾遭海盗劫掠吗?          此外,本人因为视野有限,一些史实难以廓清,不知哪位贤达帮忙搜集一下资料,如下:          51. 明朝历代僧录司的善世、道录司的正一的资料有没有人整理过?如果没有,这倒是个很好的研究课题。顺便问一下,谁知道道衍去世后的左善世是谁吗?     52. 明代历代太监的名录,有相关资料吗?如果没有,这也是个不错的选题^_^     53. 建文帝在各地的传说,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留意搜集:比如:建文帝和益阳黑茶的故事、建文帝夜循东流菊江口的故事等等,限于条件我都没有了解到具体的情况,不知道哪位能了解一下。有一次我看商传老师接受采访说,有人向他提及建文帝逃亡和越南阮氏、胡氏有关,还有说逃到朝鲜去的,这两种说法的具体情况如何,有清楚的吗?我没有商老师的联系方式,哪位能提供一下?     54. 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的“圣旨碑”内容     55. 席应真的《子阳子诗》     56. 谁看过武夷山《瑞岩实录》 一书?知道诗偈篇的《夜宿天心》署名是胡濙、胡滢、胡潆还是胡源洁?     57. 吴江人吴铁峯(吴宽亲友?)、叶师相、叶君锡、郑汝交、江右司空徐若谷等人,有他们的生平资料吗?     58. 道士刘渊然在云南收的几个弟子有记载,我了解到他上京任职前在赣南收了十二弟子,谁知道是哪些人啊?
  •     费了几个月时间看完王道剑,感觉和古龙某些烂作不相伯仲。貌似比古龙的一些烂作更注重动作描写。古龙还起码重视意境,刘兆玄的武斗注重的是,卧槽,天才多么牛!而这本书最失败之处,在于该书故事分两条不怎么相干却又有藕断丝连关系的线索来写。即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刚看完了激动人心的武斗,还想继续看接下来的情节,但上官鼎转笔偏锋,又写到不怎么相干的历史叙述上边,故事主线断断续续,看得人十分不爽。一个武侠故事,搞的什么历史解密,而且大多篇幅浪费在了历史解密。叙述一大队编造的乏味的而且没啥意思的对白。前边写了主人公(又貌似不是,看了这本书连主人公到底是谁感到模棱两可,莫名其妙)来历,方军师出现,明教残余,卧槽,倚天屠龙记续集啊,这是~!刺杀朱元璋,失败!之后围绕在一个大娘的酒店,明教在锦衣卫中安插的内奸对这个女人感兴趣了!卧槽,特工的浪漫啊!后来,道衍密谋朱棣上位,道衍借天竺国侵吞明朝。接着作者又跳跃情节···天竺和少林大战!卧槽,少林真特么垃圾!作者又跳跃到历史解密,朱允炆要励精图治!?主人公没死!继续跳跃,各种朝廷商议。又被天竺国伤害了,没死!······主人公胜利了,由于同情又帮助杀父仇人杀爷仇人的孙子躲避灾难!终于两条莫名其妙的线重合到了一起。额,两条线叙事,听起来很屌,实际读起来的感觉,就是乱!除此之外,作者还想有些历史与武侠的创新。这是人为的主观的联系,即锦衣卫被西方天竺控制,要借此侵略我天朝。卧槽,天竺阿三整天念佛念经,因过于慈悲弱得被千里迢迢来的雅利安人打得落花流水,还来借锦衣卫之手侵占我天朝上国,上官大叔想多了。在武功方面,基本上没什么创新,别想在这部小说中找到什么无招胜有招之类的哲学,除了天才,就是天才,女的天才,男的天才,因为天才打不死,因为天才武功高,因为天才不用怎么努力武功就上去了,因为天才结局就是天才必胜,因为天才招式牛逼,因为天才敌人必败。所以,王道剑是天才剑!无语!没啥意思!这与无敌流有什么区别?一个前台湾行政院长写得一部糟糕的网络小说,是为了卸任后再借余音未绝的名声赚钱吗?
  •     上周刚看到“上官鼎”和《王道剑》这几个字,心中好生诧异:印象中上官鼎是个台湾的老武侠小说作家了,似乎比古龙还要老,为什么现在会出版一部他的作品呢?看了介绍才知道,上官鼎本名刘兆玄,是位大学者同时还担任过台湾的行政院院长,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些武侠小说都是当时还是少年的他和两位兄弟的作品(想想真惭愧:人家十几岁就开始写书出版了,而且还不是一套两套,我们十几岁又在干嘛呢?),直至1968年封笔。这次是时隔40多年后再一次创作的新作品,是以明朝燕王“靖难之役”、建文帝出逃为背景的武侠小说,还是由三联书店出版的,更是引起我的好奇心,很快就下单购买了,巧合的是下单的当天晚上居然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了关于此书的报道,印象中新民晚报还没有为一部武侠小说发过新闻报道吧。书很快到手了,大致看了一下,作家之所以40多年后重写这样一部武侠小说的原因主要是受一次在福建参观访问时的见闻所启发,这里不再详述了,书中后记有详细记载。从书的内容来看,尽管以朱元璋辞世前后和燕王靖难为背景的武侠小说不止一两部(个人认为比较出色的是“覆雨翻云”和“天下英雄谁敌手”这两个系列,后者名声不显),但是本书仍然是相当出色的作品,首先它的风格已经完全摒弃了六七十年代武侠小说那种武林中打打杀杀的模式,把武侠与历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丝毫不沾过去那些作品的陈腐气味;此外打斗描写仍然精彩,不脱武侠小说的本色,尽管还没全部看完,但总体感觉既有传统武侠小说的精髓,又融合了一些西方惊险动作小说的概念,节凑明快情节节凑,有时戏剧化的效果很强,称得上是一部比较优秀的武侠小说,不由得感叹,尽管40几年没写了,但名家的确名不虚传,一出手还是宝刀不老啊。要说有什么不足,就是书的第一卷印刷中一小部分出现了瑕疵,虽然不构成太大影响,但总有些不舒服,更何况还是三联书店出版的,真心希望以后不要再有这种疏忽了。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过瘾
  •     跟到一半才发现作者曾是台北政治人物,心碎。
  •     集合了各种套路运气主角光环,写成这样还是干脆不要复出比较好哦。
  •     霸道和王道,时间和空间累积的力量支撑生生不息的基石,不争而弗能与之争。另一点在于人物命运的交错,情感与机遇弄人,唏嘘不已。
  •     靖康之难不好写,尤其是虚构的情节如何与历史的考证相结合,作者做的很到位。一开始也是被故事的背景所吸引,只是故事的情节少了些跌宕起伏与峰回路转,读罢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难道是金庸读多了的缘故。
  •     旧式武侠的衰落,情节和人物没有特点,主人公脸谱话严重,就是语言还可以
  •     写的中正平和,但拖沓且枝蔓散,缺少精彩情节,不过有刘兆玄这个政治人物的夫子自道。
  •     取名王道剑确有深意,佛道无量,王道无敌。
  •     更偏向历史小说。
  •     又臭又长,三联出这样的书真是丢脸
  •     刘先生重出江湖的这套书,几乎算得上査先生的忠实弟子了,格局和情节大都似曾相识,语言时古时今,犹如真气乱行。要吐槽的地方多得很,看在重出江湖的份上,给四星。也许自己真的年纪大了,还是只能接受这种传统武侠。
  •     新出版的老武侠。
  •     向金庸致敬的上官鼎,隐退四十年后再出山。然而,武侠还有将来吗?#被情节明快犀利的网文养刁了胃口,难以欣赏慢节奏了。
  •     总体来说行文节奏很平稳,许是年近不惑,已渐无血脉贲张之感,不过值得欣慰之处在于史料之实与描写之虚结合地还算自然。
  •     写的像是一个人像是临死前要出大招前的平静。就是说,有可能上官鼎,最后还能出一本厉害的书,也可能就是淡出淡出。
  •     很早之前就在南方周末上看到推荐这部武侠小说,尤其是对其作者很感兴趣。刘兆玄少年成名,后又多年从政,官至行政院院长,这可是类似国务院总理的角色。退休后重新拾笔,写就了这部王道剑。想来作者必定会将毕生的感悟融入书中,哪知看来却是大失所望。 且不论本书文笔如何,单是那平铺直叙的情节便味同嚼蜡,整部书中就没有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而且硬是要将武林纷争与靖难之役这类史实融合到一起,但却又没有金庸那样的驾驭能力,弄得整部书不伦不类,待看到第二部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都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最关键的就是那1%的灵感。刘兆玄纵有毕生的阅历,但就是差了那1%的天分,结果就只能是望金庸之项背而徒呼奈何。
  •     以毒攻毒的免疫之学。还有丐帮刚一出场,作者暗示有卧底,我还以为是二护法中的一位,读到最后才现身,好笔力。
  •     看过太多的武侠小说,对这本的总体印象就是:巢臼难脱,新意缺缺,虽然有严谨的时代背景,但是终是无法激起当年读武侠的热情。
  •     看了三联的宣传才买的。开篇写的挺好,有些新意,后面就越来越扯,武功高的让读者难以接受,过程一笔带过,总之主角越来越厉害,看到后面就觉得索然无味了,与金庸相比还是差得太远。2014年10月1日读完
  •     如果光写历史小说可能还好看一些 武侠部分 人物单薄不鲜活 感觉就是武侠游戏的任务一样打怪升级而已
  •     花了一个月看的书,现在忘得干干净净。
  •     也就是“故事会”。
  •     2015年5月31日第一本读完:还是武侠最能吸引人呀,金庸和古龙老先生都推荐的作者。10月8日第二本读完。2016年2月7日第三本读完,果然贴合历史更容易有共鸣。2016年2月23日最后一本读完。
  •     付翔可真没性格啊写的 还有穿插的历史故事看的索然无味 应该直接写武林的事情
  •     读了一大半,后面的情节也差不多了解了,尽管书很一般,但出于作者对传统武侠的敬意,还是得捧捧场,毕竟武侠未死,只是凋零……
  •     小说在“靖难之变”的历史背景展下,男主角在经历一番江湖险恶、儿女情长、人生起伏之后,悟出并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武学理念。
  •     语言太罗嗦。一会儿武侠一会儿宫廷政变。而且语言风格古不古今不今的。当然最烂的地方就是一位读者朋友说的:高手的功夫可以高到神乎其神。
  •     武侠不死,只是渐渐凋零。。。
  •     大梦谁先觉,平生吾自知。
  •     三星半
  •     不温不火,乏善可陈。
  •     21世纪写出的20世纪的书,不是特别精彩,不然也不会拖了一年才看完。。。。
  •     做过台湾地区行政负责人的作者 视角大气
  •     不知所云
  •     发个方法
  •     赵少康吹上天,个人觉得比碧血剑都还差些
  •     前两本十分精彩 后面稍有些后劲不足的感觉 对于建文帝下落这一点的解读算是合情合理 尤其是郑洽 胡濙 方孝孺这些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不过就武侠本身来说描述方面有些词穷 不能说不好看就总是有种不够到位的感觉 而且人物众多有些顾此失彼 在前面篇幅很重的人物比如章逸 阿茹娜等等在最后都只是一笔带过有些头重脚轻
  •     凑合能看。
  •     难得现在还能看到传统武侠,作者有政坛生活,所以庙堂之上写得比江湖之远更为精彩,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盛庸、铁铉等等建文一朝的文臣武将并没有脸谱化地概而论之,虽都是当世名臣,但性格特点各有千秋,读及建文朝堂议政颇为过瘾。
  •     好久不见的“武侠” PS:有些人看都没看过就来乱说,穷酸相尽显
  •     似大而小。
  •     跟十八岁时那个意气风发、叱咤江湖、血雨腥风、杀人如麻的上官鼎完全不一样,几十年的宦海沉浮磨灭了所有的锐气,即使你有更好的立意、更大的构思,即使是有以一套金庸全集执天下武侠出版之牛耳的三联坐镇,精美装帧下的文字所呈现的也不过是一位喋喋不休、唠唠叨叨邻家老者的碎言碎语而已,那个金戈铁马的热血年代、终究还是一去不还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