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谈杜拉斯》书评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49588872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页数:191页

一个真实的杜拉斯

知道玛格丽特·杜拉斯这个名字纯属偶然。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或许也是个必然。我记得自己曾在一本关于文学评论的书中,了解到《情人》这部小说,作者做了隆重的鉴赏与推荐。书中与《情人》共同展开论述的是其他世界名著,而那本文学评论的作者也是我十分敬仰的著名批评家,所以《情人》自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某次去图书馆借书,在排列的书架间随意翻阅时,《情人》赫然出现在视线中,我内心忽然生发出一种难言的喜悦,仿佛早就知道自己会与这本书“相遇”似的。但是从初次知道玛格丽特·杜拉斯这个名字,到这次“邂逅”她影响最为广泛的小说《情人》及后来的日子,我也未曾真正读过杜拉斯的作品。那次图书馆与书的“邂逅”,大约也只是随意翻了翻而已。现在读书,我有一种奇特的真实感受,那便是越读越多。换句话说,就是读书愈多,就会愈加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自己之前对知识边界的构想也会愈加广阔。这样的体验给我带来两种不同的情绪:一是兴奋,二是畏惧。当我看见世界更多的面目时,求知欲就会更加强烈,激动自是难以抑制;但同时,正因为世界广阔与知识无限的特征,使我产生了保守与警惕的心理,警惕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太过急促而流于表面。现在,我就在这两种情绪的博弈与矛盾中阅读并进行思考。按照前面的说法,回想自己以前的学习方式,我是深感惭愧的。好像有位作家说过,人类最不应该有的一种感情表现就是惭愧,因为它把勇士变成了懦夫,常常让伪道德法则强硬地束缚人类的思想与行动,有时是一段时间,有时是几年,有时甚至是终生的束缚。是的,我惭愧自己直到现在为止,也从未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过持久而深入的学习与实践。就读书而言,我从未读完过任何一位作家的全部作品,常常是庞杂而零碎的。我现在觉得这样是毫无益处的。读书,除了不断地拓展自己的阅历疆域,了解更多艺术家的思想与人生外,更重要的是借此探索自己。当然,认识自己是一生的事,中西古今,我还从未听说有谁说过他已经完全认识自己了,大抵这就是人类从来都前赴后继地进行着探索世界、认识自己的缘故。《情人》这部小说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小说,但我没读过。所以当我看完关于杜拉斯访谈形式的传记《杜拉斯谈杜拉斯》时,忽然觉得有些可笑,笑我自己的紊乱,略带自嘲的意思。传记具有总结的意味,如若没有经验过作者人生的丰富世界,看到的大概也只能是一夜昙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记。读完《杜拉斯谈杜拉斯》一书,从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杜拉斯其人的独立、自我、偏执与爱憎,还有她的丰富多姿与强烈的自信甚至是自负。这些都特别容易使人着迷,为她的激情与随性感到疯狂,她的强大自我甚至会轻易影响一个人发生改变。正如这本杜拉斯传记的作者莉奥波迪娜评价杜拉斯时所说的:“她如此虚荣、固执、口若悬河、强势而又自我。……她又显得温柔而奔放、羞怯、强忍笑意或放声大笑。基于某种无法抗拒的贪婪的、近乎孩子气的好奇心,她好似突然活了过来。”但是,不得不说,阅读《杜拉斯谈杜拉斯》时,不知何故,我感觉书中的一切离我很远。书中的谈话仿佛是天空发出的声响,我只是从其中穿行了一遭,并未捡拾起任何宝贝。杜拉斯谈论她在印度支那(今越南)生活了18年的童年时光。谈论她的母亲,她爱自己的母亲,又恨她。她谈论自己与中国情人的往事——那生命的光。凡是平凡人曾拥有过的,她几乎也在这本书中有所谈及。除去她作为作家与电影导演的身份,书中剩余的部分,我想它们应该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因为,这部访谈录是作者在杜拉斯年老时采访而成的,它是杜拉斯对生命的一次大回顾。这本书为读者呈现了杜拉斯的生命世界,一定程度上,我们获得了一个关于杜拉斯个性、精神、思想与人生的综合形象,它是丰满而诱人的,闪着光亮。杜拉斯大约是世界闻名的作家,至少,中国读者非常熟悉她的小说《情人》。除了《杜拉斯谈杜拉斯》这本传记外,我没读过她的其他作品,无法客观地评价她。但是,如在书中关于文学、戏剧、电影、评论、文本分析诸多主题的讲述中,杜拉斯给我的印象是十分自我的。兴许我过于武断,却无法消除杜拉斯给我留下的印象:偏执、自我、自负。她倒是非常率性、坦荡,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杜拉斯,令读者觉得可爱、活泼。杜拉斯一生有过不少浪漫的情史,依照她的意思,这是爱,是她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与光明。当然,除去18岁之前在印度支那的生活时光,这些感情经历为她写作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素材,这大抵是她的小说几乎都离不开感情爱恨的土壤而独立存活。对我而言,尽管《杜拉斯谈杜拉斯》缺乏神秘而持久的韵味。在某种程度上,它也不失为一部片段式地描绘杜拉斯人生图景的好作品。或许,有不少读者会因为此书而迷恋上一个真实的杜拉斯。我在想,我还年轻,假若将来我要回顾自己的生命,现在我该如何开始为未来的回顾打造一个人生呢?

更沉醉于杜拉斯的波谲云诡中

更沉醉于杜拉斯的波谲云诡中老实说,对于杜拉斯并不算了解,看过《情人》的小说与电影,还有〈广岛之恋〉,还有在很多小资作者文中看到对于这位杜老师的引用与崇敬,大抵如此。在我心目中,她跟当时法国新浪潮的导演一样,有着耀眼的光环和神秘的气质,常会留给人问号与感叹号。而由莉奥波迪娜对杜拉斯所做的采访,实录整理成的《杜拉斯谈杜拉斯 悬而未决的激情》则给我们更多了解这位法国女作家,提供了一条捷径。经过一番推辞与波折,和访谈作者见面的杜拉斯身着惯穿的“M.D.制服”喇叭短裙,高领毛衣,黑背心,厚底鞋,她用词简练,使得谈话随时会不断重组与排列,有时还会因此前言搭不上后语。而且她认为,一生中所遇到的人里面,母亲绝对是最怪异,最难以预料,最难以捉摸的那位。访谈录从童年,巴黎岁月讲起,还分成写作历程,文本分析,涉及到文学,评论,电影,戏剧等几大块,还有激情,女人,地方等章节。杜拉斯出生于离西贡几公里的嘉定,随后跟着家人搬到永隆和沙沥。她认为自己全部的书写就是由此而生,源自水稻田,丛林,还有寂寞。莉奥波迪娜的问题不算刁钻,但已经足够让她打开话匣,而杜拉斯的回答与其说是简练,还不如说是诗意,朦胧,会有不同的解读。就如同后面被问到如何看待自己的母亲时,她回答说“她的疯狂,我永志不忘。她的悲观也是。她仿佛永远在等待战争,等待灾难,好把我们给毁了,所有的人。她办到了,把家中无隐私可言的这种顽强又落后的感觉传给了我,仿佛她在我们家中所建造出来的一座堡垒,一个避难所”,其实这段描述已经足够扩充成另一部《情人》或《广岛之恋》了。《情人》一书光在法国就卖了一百五十万本,还被翻译成二十六国语言,但最初才印了五千本,一个月内加印两万本。杜拉斯认为通常法国文学都搞混了,误以为严肃认真的书就会很无聊,而因为《情人》的畅销,大家再也不能说杜拉斯只会写些理性的玩意儿了。如果非要说这书有什么风格不可的话,那就是一种“物理”风格。这书是因为她偶然找到一系列照片所衍生出来的,于是想到让文字退居二线,突显影像。文人相轻,尖刻的杜拉斯自然更不例外,在文学一章中,她毫无避讳的大谈对于同时代作者的评价,而且是以讽刺为主。比如她认为罗兰巴特有关爱的书写,“是出自一个只有透过阅读来认识爱,或者仅止于远观,而并未切身体验过爱的狂暴,冲动,痛苦的作家之手”。而普鲁斯特,“是多亏了他的同性恋取向,才能既把自己投射到激情的蜿蜒曲折中,同时又成就了文学”。而提到萨特时,她就更不留情面,认为“法国在文化和政治上的落后如此令人遗憾,萨特就是始作俑者……此外,要是想到康拉德,我们甚至不能说萨特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他现在只不过是号遭到孤立的人物,不得不在某种流放状态下,自个儿缩成一团。”杜拉斯的评论是否中肯暂且不论,但对于吃瓜群众来说,看这种毒舌评论还是颇有趣味的。这本杜拉斯访谈录,虽然未必能让读者觉得这位女作家变得亲近,或者轮廓更分明些,但至少会让人更沉醉于她的波谲云诡中。

不及物的访谈

如果一位作家影响深远,那么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谈论任何话题,似乎都会涉及他。可当你调过头来想要真正谈论他,却又无法有效地谈论。杜拉斯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她已如愿成为星球作家。在中国她也成了偶像,她是王小波提及次数最多的作家。我们从不缺少关于杜拉斯的访谈,但又永远渴望一次新的访谈。《杜拉斯谈杜拉斯》作为一本新挖掘出来的访谈录,它让我们了解的更多,也再次成功地避开了杜拉斯自身。   设想一下这是何种尴尬?就像奥古斯丁谈到时间:“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在这里几乎没有任何宗教气息,而是充满了好奇、机智和睿智。如果你想读一本杜拉斯的访谈,那么你想得到什么?是谈什么时期的杜拉斯?谈杜拉斯的小说、电影还是政治?酗酒、爱情还是性?我想要看到的,是否是已经被“物化”的杜拉斯呢?   比如,《情人》的发行,在名气之外,杜拉斯更喜欢那些实际的好处:比如令她成为百万富翁的巨额版税。她笑眯眯地说,“我投资了房地产,还新买了一辆标致405。”   比如:“有一天,杜拉斯指责我说,我们之间本该有段艳遇的。”埃德加·莫兰回忆。“我说,是的,我们没有在一起睡过,但多年来我们一直都躺在同一张群情激扬的床上。”   比如:晚年的杜拉斯扬名天下。他们和当选为总统的密特朗吃饭(他们年轻时就是朋友,密特朗参与过对杜拉斯前夫罗贝尔的集中营营救),杜拉斯突然问密特朗:“弗朗索瓦,我有件很重要的事要跟你说。”“玛格丽特,我听着呢!”总统说。“弗朗索瓦,你要知道,我在世界上比你出名得多。”一阵沉默,密特朗回答:“没错,玛格丽特,我知道得很清楚。”   比如:杜拉斯在访谈《纪录片》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杜拉斯在家里等她的朋友。这个200多平米的房子是杜拉斯用《抵挡太平洋堤坝》一书的版税买来的。在通往客厅的尽头,有一个储藏室,杜拉斯就在这个储藏室里等她的朋友,她发现了墙上一只苍蝇。她把身子凑过去,仔细的看着这只苍蝇在死亡中挣扎,直到死亡完全成了这场博弈中的胜利者。她说,那时正好是下午三点二十,那只苍蝇与死亡搏斗了十五分钟。   我觉得这些细节都挺有意思,我也很乐意听她再说一次,但这些在《杜拉斯谈杜拉斯》中都没有涉及。想要越多地了解杜拉斯,就会越多地发现她在躲避我们对他的认识。《杜拉斯谈杜拉斯》似乎放弃了及物的尝试,而是直接开始了访谈本身。让·科克托说,一部作品的美要用它散播的问题去衡量。杜拉斯留给世界的好奇远远超过她提供的解答。关于杜拉斯的访谈无数,却没有任何两篇看起来一样。这就像录取口供:要么嫌疑犯在说谎;要么我们审讯的压根不是同一个人。《杜拉斯谈杜拉斯》再次提供了这样的佐证,她的每个访谈都像是另一个人的访谈。   罗兰·巴特曾将写手与作家这样区分:前者是及物的(要写出些什么),后者是不及物的(写作只是写作本身)。现在看来,访谈似乎也可以这样区分,一种是及物的(要问出些什么),一种是不及物的(访谈只是访谈本身)。在《杜拉斯谈杜拉斯》中,我们看到双方出现了变化,有时访谈者问题的长度远远超过了受访者的回答。有时访谈者与受访者双方都在使用陈述句,各自畅谈自己的看法。有时访谈者只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问完后满意的离去,仿佛得到了全部的受访者,而受访者对访谈充满敌意,又像是说谎来解闷。杜拉斯曾说过,她拍电影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我是一个没有办法让自己无所事事的人。而生命又太长了”,焉知访谈对她而言不是如此呢?   于是,《杜拉斯谈杜拉斯》变得很像中晚期的杜拉斯文本:各种碎裂的意象、唠叨又不知所指的对话,断断续续拼剪出一个蝎蹈空花般的绝望存在者。这絮叨和抽象化的场景,都使得访谈沉浸于访谈者自己的探索当中,忽略了读者的存在。这访谈如此孤独,似乎已经厌倦干净整齐的古典叙事,变成了喃喃的梦呓。


 杜拉斯谈杜拉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