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世界观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111490193
作者:李善友
页数:238页

作者简介

为什么把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仍有可能错失城池?
为什么无人可敌的领先企业,却在一夜之间虎落平阳?
现象层面的总结是经验,哲学和科学层面的提炼石世界观——其力量不可同日而语!
互联网思维成就了创业明星、成功的企业,
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
然而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在今天这个时代,什么是支撑繁杂表象背后的逻辑?
爱因斯坦说,“在提出问题的表层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回到体系的原点,
找到颠覆一切的公理。
从物理、哲学、管理、思维多个维度进行推演,
这个公理包含了伟大而神奇的隐喻,
它是撬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支点,
是对就旧思维土崩瓦解、摧枯拉朽的引爆力,
是从工业时代逃逸出去的重生通道。

书籍目录

前言 星星的故事
引言 新科学与互联网世界观
第一部分 升级世界观之一:从原子论到比特论
01“波粒二象性”
基本粒子可呈现出两种状态——粒子和波,所以粒子和波是一回事。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既是现实世界(原子世界)的物理人,又是虚拟网络世界(比特世界)的信息。所以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是一回事。
02新世界观是巨大的商机
在商业上,我们既可以从现实世界着手,也可以从虚拟世界着手。用新世界观打通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就能发现更大的商机, 如:O2O、软硬结合、智能一切、虚拟现实。
第二部分 升级世界观之二:从物质论到关系论
03“量子纠缠”
在牛顿世界,最重要的是物质,在量子世界, 最重要的是关系。量子纠缠实验证明,粒子之间能够产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所以事物和关系是一回事。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智能手机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产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连接。
04新世界观对商业模式的启示
在商业上,我们既可以着眼于事物,也可以着眼于关系。去中介化、跨时空连接是移动互联时代的趋势。产品型社群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的商业模式,企业要从经营实物到经营用户,实物是手段,用户才是资产。
第三部分 升级世界观之三:从决定论到概率论
05“不确定性原理”
在量子力学里,科学家在测量粒子时发现,对粒子的位置测得越准确,对粒子的速度的测量就越不准确,测量这动作不可避免地搅扰了被测量粒子的运动状态。因此,量子世界观与牛顿世界观的一个核心差别就是,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不可知,是不确定时代唯一确定的思维方式。
06新世界观对创业方法的启示
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物质世界和主观意识不可分离。未来是不确定的,在创业时、产品研发上,采用设定一个小目标,快速行动,在行动中去反思,在反思中获取认知,用新的认知去指导下一步的行动。精益创业告诉我们: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自然就会呈现。
第四部分 升级世界观之四:从机械论到自组织
07大公司为什么必然会死亡
牛顿说“宇宙就是机器”,在这个封闭系统中, 宇宙的熵和混乱度将逐渐增大,终将达到最大值。宇宙将会走向热寂,所有的生命都将走向消亡。我们大多数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是基于牛顿世界观而设置的,公司就是机器,人就是零件,公司是一个封闭的、有边界的系统,所以组织里边的熵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封闭的组织一定有自己的生命和界限。
08 自组织四大法则
生命是耗散结构,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通过跟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以经过自组织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具备自组织的一个要素,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企业从机械论到自组织的转变有四个法则:第一,从计划到进化。第二,从封闭到开放。第三,从平衡到非平衡。第四,从控制到失控。
附录
附录一
揭秘90 后杀马特眼中的非主流教授——李善友
附录二
思维的起点,商业的引爆点

内容概要

李善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兼职教授、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主任、中欧创业营(中欧新生代创业领袖成长营)发起人。李善友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先后在摩托罗拉、美国铝业集团、博士伦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01年任搜狐网高级副总裁、总编辑。2006年创建视频网站酷6网,并于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在纳斯达克独立挂牌的视频网站。李善友教授于2011年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投入创业教育工作。并创办了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开创了中欧首个系列创业课程“中欧新生代创业领袖成长营”,旨在发现并助推中国最具潜力的创业人才,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课程。


 互联网世界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韩寒在《后会无期》里曾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何来的世界观?”世界观,是我们看待事物的尺度和标准。在商业的世界里,世界观是我们做出某种商业行为的依据,也是我们思维的起点。互联网思维自2013年诞生以来,一时间成为各行业争相追捧的概念,连政府也在政策层面上发布了关于“互联网+”的国家级发展战略。一时间,互联网思维风头无两,成为当下最时髦、最热点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那么,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呢?我想这个问题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准确,因为互联网思维不是仅仅把互联网当做工具,而是真正要从思维的高度去适应甚至创造互联网时代的行动规则。最近,拜读了李善友教授的《互联网世界观:思维的起点,商业的引爆点》一书,虽然平常对互联网思维概念接触的比较多,但是本书从物理学的角度去阐述互联网思维确实非常有新意,但是也略显牵强。在本书中,李教授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从牛顿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转变是互联网世界观形成的基础。笔者认为:在工业时代,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机械世界观已经越来越不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当前世界正逐渐进入量子力学时代,时代基础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机械世界观越来越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诉求。2、牛顿经典力学认为,世界是客观物质的集合,世界是物质的;而量子力学认为,世界是关系的集合。因此,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关系,并将这些关系连接起来创造价值。以腾讯、uber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并没有实体,却创造着实体企业更大的价值,拥有比实体企业更高的市值。3、产品型社群:在书中笔者提出,产品=功能*情感,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产品不能仅要实现功能价值,更要实现其情感价值,只有功能与情感发挥双重作用,产品才能够发挥最大价值,也就是让产品发挥其“社群”功能。以小米为例,小米有100位研发工程师,但是有10万核心用户帮助其改进产品和优化使用功能,有数百万用户帮助其传播,这就是产品型社群的典型例子。4、自组织:所谓自组织,是给予其一个起点,让其根据规律自我修正自我生长的组织形式。与传统组织形式不同,自组织强调只赋予组织共同的某个点,比如共同的价值理念,让其在共同价值理念的指引下成长,而不给其过多的限制与约束,充分发挥组织的主观能动性。以小米为例,在小米内部没有绩效考核,所有的部门都是以创造让客户尖叫的产品为理念,没有客户的认可一切都是零。这在传统组织中是不可想象地,这种依赖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管理的组织形态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了。总之,李教授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互联网思维和世界观的概念,是一个较新的角度。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自组织的概念,是对互联网时代组织管理理念的一次理论总结。但是,本书并没有对互联网思维提出突破性的的见解与认知,更像是给互联网思维穿上物理学的马夹,让其看起来更高大上一些。也许,“互联网化的包装”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吧。
  •     《互联网世界观》作者李友善。从原子世界观里说事物的存在是客观个体存在的,而互联网世界观则把所有事物都看为是有联系而存在。比如我们村里的一个家庭,是由血缘关系而组建在一起的。但互联网的联系里没有亲戚与血缘。他们之间最重要的是一个链接。就比如你个人不停做自己的东西,没有外部链接注定是失败的,这就需要粉丝效应。传统的生产模式是注定失败的,一个闷头搞研究的公司,生产出的产品最后没人要。而互联网思维是先研究人们的需要,一边研发一边看受众。互联网的平横则是指下面很多个体的,发展,跳跃。没有进步,变化的平衡不是互联网的平衡。在这样不断的变化中,内部管理则是产品说话,一切跟着产品走,所以摒弃掉传统的管理员,管理模式,而是产品引领社群,产品引领社组织。
  •     两年多前互联网思维开始冒头,在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中一直热度不减,随之而火的是各种商业传奇和“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互联网思维认为不仅要把互联网当工具,更要从思维的高度去适应甚至创造互联网时代的行动规则。 这方面,李善友教授找到了不少佐证,为互联网思维穿上了一套非常正式的礼服,得以冠冕堂皇的接受让更多人膜拜,在得到大众接受和认可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思考。这方面,李教授功不可没。一开始,从物理学的角度去阐述互联网思维就非常有新意:用牛顿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来类比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着实为互联网思维找到了经典合理性。之后引入的哥德尔第一定理也为很多创新者带来了曙光:任何一个体系,但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任何一个体系想有效运作,一定是内部逻辑自洽的;而任何一个内部逻辑自洽的体系,一定有自己的边界,出了这个边界,这个逻辑立即失效。这段挺绕的定理,可以琢磨出很多东西,而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就很容易理解了——互联网从诞生开始就在不断的制造着颠覆——跨界、整合、在消除各种各样常态的同时也创造着各种各样新的可能,这不就是在穿过逻辑自洽体系的边界,去让现有逻辑失效的方式吗?李教授书中的观点主要通过物理学理论的对比来对比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比如工业时代的核心是牛顿经典力学,也就是普遍的传统思维,所关注的重点在于物质,世界是客观物质的集合,世界是物质的;量子力学则认为,世界是关系的集合,推演出的互联网思维,就是量子力学的观点:关系与连接——连接关系便能创造价值。微信创造了什么价值?Uber创造了什么价值?如果通过物质视角来看他们的价值极低,而通过关系+连接的视角却能看到巨大的价值所在,这也是他们拥有极高市值的原因。由关系进一步推演,便得出了产品型社群的概念。产品=功能×情感,意味着传统思维时代将产品卖到客户手里、物质所有权发生转移即为交易结束的观念正在快速没落。产品到达用户手中,只是关系到达连接的开始。连接之后,既要有功能给予的满足,又要有情感引发的认同,还要让这种认同传递出去形成社群效应——人因为产品而连接,与产品共同成长,这便是最理想的状态。以小米为例,小米有100位研发工程师,但是有10万核心用户帮助其改进产品和优化使用功能,有数百万用户帮助其传播,这就是产品型社群的典型例子。产品是1,关系是0,社群是×号,在互联网世界观里,必须有传统思维中对物质的执着,做好这个1,但不能偏执于1,而要为后面的0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所谓的单品、海量、爆款便是这样的逻辑。对外是产品型社群,对内是自组织,这也是通过物理学理论的对比所形成的思维。基于牛顿力学提出的科学管理的思想至少有这三点:第一,计划,基于数据和预测;第二,控制,基于流程和制度;第三,组织,基于科层架构和人员分工。这些思想的的源头是这样的观念:公司就是一台机器,工人就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而基于量子力学的互联网思维,既然强调的是关系和连接,就没必要去进行各种控制,而是找一个能够吸引人的点——如共同的价值理念,相同的目标与认同感,将认同的人吸引,拉动他们为之努力奋斗,而这理念只是引导,具体做什么自主把握。创造所需要的氛围就是这样,来自每个人的认同和创造力的发挥。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人们容易被突兀而富有落差的信息所吸引,但更容易博得相信的是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原本存在过的理论和观点。李教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无疑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从物理学的视角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总结,让互联网思维看上去非常高大上,进而能够上升到世界观的层面。这种认同感上的推动是李善友教授最大的贡献,正如近来网上热传的各种理念,像什么“所有卖东西的都不可能挣钱”了等等,其中的核心确实可以从互联网世界观里进行推导。愚以为,读书不止要学习书本中的知识和内容,更要融入其背景和试图传递的意义。从这本出现得恰到好处的《互联网世界观》里,或许更可以有别样的收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就是演讲稿咧。以前的世界是两个人,现在的世界里没有两个人,只有两个人之间的连接(一段情),以此开始的话题。互联网世界,更需要务虚?在O2O毁誉参半的今天,这本书算是启发,能引人思考,到不足以颠覆。
  •     吹牛的理论高度叹为观止
  •     看完《互联网世界观》,想之前电脑的出现,电脑只是工具,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建立着各种连接,不只是工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模式,组织模式等等,如量子力学对经典力学,是一种全新的颠覆以往的世界观
  •     3天读完,书不厚,经典案例,耳熟能详。只是自己再次确认了一件事:无论什么XX思维,首先自己要NB~
  •     看到第三本,有点看不下去了,几个例子翻来覆去的讲,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写作文,也是买了一本万能作文素材,要写作文了就翻出来看看哪些例子可以套进去用,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是写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和卡耐基 今天的小学生作文写的人换成马云、马化腾和乔布斯了吗,我不知道,至少,老李的学生应该比较了解这些案例了吧。
  •     加持我吧
  •     好书
  •     你以为你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友商,其实是时代
  •     恭喜我被新时代互联网精神洗脑
  •     道理不多,思维视角比较吸引人,快速看一眼就可以了。
  •     还挺有趣的一本书,把互联网上升到世界观的层次,用科学、哲学等很多的类比,还是很有启发性的。就是这么一本200页左右,其中左边ppt右边文字的书籍,要卖69RMB真的好吗,然而我是从学校学校图书馆借的。
  •     明明自己很早就知道量子物理了,也知道是另一种观点,也沉迷过。联想能力不够果然是世事经历欠缺的原因嘛。这本书给我了动力,just do it,then feedback and improve
  •     补 作者充满巧思,从哲学和自然科学层面类比得出想要表达的观点,故而显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着实令人钦佩。
  •     头脑大爆炸 牛顿力学—量子力学 机械论—不可知论 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 波粒二象性 原子比特 产品社群自组织 短板理论—积木理论 芬尼裂变创业 智能时代
  •     很过瘾的一本书
  •     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不能再仅仅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而是当成和现实是一样的实在存在,可以是虚拟世界。那么在互联网里面每一个人都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存在就反应在相互之间的关系上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联系。
  •     可圈可点。 里面深入浅出地从物理学发展角度告诉我们管理学思维的转变,告诉我原来还有自生长这样的企业经营模式。 作者旁征博引,直白讲述,颇具可读性。 不过不可全信,当面对思维方式转变的书籍的时候,一定要辩证阅读,实践性去验证。
  •     垃圾
  •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已经烂大街了,以至于今年已经没人提了,没人提,不代表它没用了。很多人都对互联网思维有自己的见解,恕我直言,这些见解都是盲人摸象的片面之词,究其原因是认知差距。本书是从企业变革和创新层面来探讨的,与《失控》肯定不在一个级别上,但对现有的企业转型问题来说已经足够了。
  •     三星半吧,不细想还是挺唬人的
  •     有些人把创业当作行动,有些人把创业当作话题,还有些人把创业当作生意,就像十几年前喧嚣泛滥的成功学那样~
  •     老调重弹
  •     互联网思维的三个关键词就是:产品、社群、自组织,此乃本书之精髓呀~
  •     脉络上抄袭凯文凯利
  •     在互联网上免费就是生产力,互联网思维大概就是讲求合作不再全面发展,商品本身不再是盈利的唯一手段,可以通过免费或薄利去吸引,构成脑残粉。再通过他们帮你做事赚钱从而在广告销售方面技术方面大大降低了起点。把互联网吹上天,当你满怀期待掀开锅,不还是茄子土豆吗,不还是靠师傅手艺吗。
  •     还行吧,想给三星,想了想还是给四星吧
  •     对于想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小白,大力推荐研读这本书。
  •     有新意,充满阅读的未知欲望,也拓宽视野,对物理世界和互联网可以有新视角。
  •     酷6网的创始人李善友先生的巨作,写的很有意思,被吸引了。
  •     你给我讲一大堆物理,还不如直接告诉我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演讲转化来的书不喜欢
  •     他讲量子理论的时候我以为他在讲科学,其实他在讲哲学;他讲龙树菩萨的时候我以为他在讲佛学,其实他在讲商业模式,但这些汇总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观。。。。。。
  •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这个观点可以应用到行业、公司、个人
  •     去看看熊比特吧
  •     这本书渐入佳境,原子到量子,两个世界与连接,确定与不可知,人与组织,逐渐深入到本质,作者确实在成长中认知,也一直在践行,二次打击能力是所有的关键,这个目标是存在着的但很难规划和到达,鉴于目前宏观货币政策的风险,我认为这一波互联网泡沫在未来三年内会出现大面积崩塌(主要是提供面向国内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从确定认知世界然后认知无常,或者认知无常然后找到确定,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能够在这个时刻看到这样的书是很好的,最近学习慢了,熵值不断增加,需要吸收,交换和变化
  •     内容倒是蛮有趣,用量子物理等理论来看到互联网世界。读一读也无妨。
  •     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类比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发展,观点蛮有意思。但一到解释量子力学的部分,虽然没错,但显得非常业余,文字能力都突然弱了的感觉。作者不是数学系毕业么。。。
  •     【核心观点】从原子论到比特论(新商机,O2O、软硬结合、智能一切、虚拟现实)、从物质论到关系论(去中介化、跨时空连接是移动互联时代的趋势,而实物是手段,用户才是资产)、从决定论到概率论(快速行动,行动中反思、认知迭代改进)、从机械论到自组织(开放、去管理化、社群经济)
  •     16年9月7日
  •     合上书三个关键词:社群,产品,自组织。产品是入口,社群是商业模式。但是有点洗脑的风格,不必以「世界观」的形式来说明一种思维,还没到那个量级。
  •     内容部分具有独特性,但是结构和干活货不够充盈,把其他三本看完在总结吧
  •     整本书就像是超长演讲的手稿和ppt一起装订成册。干货比较少。就当了解还行。语言通俗易懂且具有煽动性。
  •     对互联网思维的看法有一定启发
  •     一本放在老板桌子上的书,因为听了逻辑思维里李善友的一集决定去读读。除了很多看不懂的,基本都看懂了,坦白的说没有一些基础知识,真的是很难读。大概的内容是可以看懂的,很多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可以了解下,产品即广告,社群即市场,都是很经典的总结表述
  •     登高四书之一,虽然我并不喜欢这样强行把科学界理论引申到工业界,但不可否认的是基于概率的模型正逐渐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世界观。这也是我为什么对概率论和随机过程情有独钟的原因。
  •     切入角度很不错,只是读来有点广告嫌疑
  •     李善友教授的《登高四书》之一,有点意思。
  •     20161015-20161030
  •     熵增是宇宙必然的进展过程,企业也是,随着熵增必然走向衰败,而另一方面借鉴人的生理成长过程中不断摄取有机营养物质来抵消熵增,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引进新鲜的理念、人才、产品才能抵消熵增,尤其是一个开放不断自我进化的文化,对于个人就是持续吸收新知识、持续学习、苟日新日日新来抵消思维的熵增。
  •     关键概念总结不错,案例也值得参考。
  •     不乏老调重弹,不过李老师用哲学、物理学类比互联网世界观战略,也算得上独辟蹊径,感恩感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