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世之道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303173897
作者:杨正显
页数:340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主旨在重访影响东亚世界深远的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良知说”的形成过程。由于“良知说”形成于正德时期(1506-1521),故针对阳明在此期间种种作为进行考证,厘清其思想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关联,重建其提出此说的转折过程。“附录”所载,则是要提醒与说明,阳明的历史形象是经过其门人透过文献的增削与书写的策略所描绘出来的。

书籍目录

自序
II
目录
VIII
前言
12
一、研究动机
12
二、研究回顾
17
第一章 龙场之悟
24
一、成化、弘治时期学风改变的契机
25
(一)王华的会社网络及性质
25
(二)阳明会社性质的变化
33
二、丁卯之祸
39
(一)“诛八虎”事件
39
(二)阳明上疏的缘由及后果
42
三、曲折的贬谪路
50
(一)“泛海事”的真假
51
(二)出处心态的转折
59
四、圣人之道:心即理
64
(一)对李东阳作为的反思
64
(二)“一心运时务”的思想理论
68
小结
78
第二章 “圣人之学”是“心学”
80
一、时代的需要:君子之学
81
(一)后刘瑾时代:主政者对“君子”的打压
81
(二)“君子之学”的工夫:明其心
89
(三) “君子之学”的功效:变化气质
98
二、“圣人之学”的展开
103
(一)南京时期的“门户之争”
103
(二)“三代之治”的基础:心学
112
(三)对朱学学者的反击:《朱子晚年定论》
116
小结
122
第三章 圣贤骨血:良知
124
一、平南赣盗:破心中贼
126
(一)“军前违期”事件
127
(二)本心之明:祛除私欲的关键
133
二、平宸濠的后果:忠泰之变
142
(一)政治斗争的焦点:交通宸濠的关键证据
142
(二)从政到讲学
152
三、判别是非的标准:良知
156
(一)“良知说”的学术脉络
156
(二)“良知说”的文本:新〈大学古本序〉
161
小结
167
余论
170
参考书目
176
一、原始资料
176
二、近人著作
181
三、论文
184
四、地方志
188
五、外文著作
193
附录一:
194
王阳明佚诗文辑释
194
一、可确定年代
194
二、无确定年代
284
附录二:
300
王阳明《年谱》与从祀孔庙之研究
300
一、前言
300
二、从祀孔庙争议与《年谱》的关连
302
三、从祀孔庙的标准与《年谱》的修改
310
四、事功的凸出与争议的抹消
316
五、学术思想的定位与变化过程的隐讳
327
六、行履无疵于公议
331
七、结论
335

内容概要

杨正显,祖籍安徽省宿县,1973年生,(新竹)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海洋大学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员。著有《陶望龄与晚明思想》、《道德社会的重建——王阳明提倡“心学”考》、《王阳明〈年谱〉与从祀孔庙之研究》、《白沙学的定位与成立》、《王阳明诗文拾遗》等,并辑录王阳明散佚诗文170余首(篇)。


 觉世之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后记本书是由笔者博士论文《一心运时务:正德时期的王阳明》(2008)增订而成,博士论文曾经初步修订后,由台湾花木兰出版社于2010出版,后经同门张艺曦博士的推荐以及谭徐锋先生的邀约,遂改今名,而在中国内地出版。于此,我要特别感谢两位先生的厚爱。首先,我要交代一下博士论文写作的缘起。之所以以王阳明的生平事迹为主轴来探讨其思想的演变,完全不在我原先的计划之中,可说是一误打误撞的结果。原先的计划是接续我硕士论文〈陶望龄与晚明思想〉的主题,往上追溯,探讨王门后学的问题以及「王学兴起」的内外缘因素。但由于一个念头----王阳明的思想是如何演变的?以及一个想法----阳明门人究竟有多少人?使得我一方面精读《王阳明全集》,以确实掌握阳明思想的真意;另一方面则有计划地阅读阳明过化之地的地方志,来收集与阳明有关的人物与门人。透过这两方面的作法,我不但收集阳明弟子三百余人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对于阳明的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发现相当多的佚诗文,其中有些资料还能修正《年谱》中的记载。经过约莫三年的阅读,我已有相当的资料与信心来重新说明阳明思想的内容及其演变过程,因此才有这篇论文的诞生;广泛地说,也可算是为往后「王学兴起」等课题,作了先期的工作。其次,说明本书增订的情况。本书主要的增订在于将笔者陆续发表的阳明佚诗文,汇整在一起,以免读者查找之烦。此外,则是附上已发表的〈王阳明《年谱》与从祀孔庙之研究〉一文,由于此文之作,得力于佚诗文的收集,才能看出阳明《年谱》实是一有问题的文本,因此作为附录之一,以供读者参考。当然,对本书主体内容,大致上观点没有更动,但在某些字词语句上,则力求简洁,削去不必要的赘辞冗句,以期更能说明笔者的论述。此外,林胜彩博士曾经据花木兰版论文,指出不少错误,谨此致谢。第三,博士论文能够顺利的写出,要感谢我的两位指导教授:中央研究院王汎森老师及清华大学历史所张永堂老师。我之所以研究王学是由王老师带进门的,犹记得当我还是东海大学历史所硕士班二年级时,因为所上规定要确定指导教授并且取得同意指导证明书,开始寻找适合的老师。我因为阅读了王老师〈心即理说的动摇与明末清初学风之转变〉一文,深受感动与启发,在完全彼此不认识的状况下,冒然且唐突地到史语所请老师指导,而老师竟然也答应。从那时到至今算来也十多年了,受到王老师各方面的指导,那更是说不完。而张老师是我硕士论文的口试委员,当我从军中退伍后,王老师要我去清华大学跟张老师念书。当时并不明白王老师的用意,如今才能明了,王老师是要张老师磨掉我身上的轻狂锐气。而跟着张老师念书以来,自身的确有相当大的改变,不仅在材料研读与思考批判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自身性情与待人处事上。我始终记得张老师时常告诫我的话----「莫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昭昭」。除此之外,也要感谢我的博士论文口试委员:黄进兴老师、钟彩钧老师及吕妙芬老师,谢谢他们对我的指教与期许,我会更加努力的。当然,我也得感谢清华大学历史所的老师们对我的照顾,像刚过世的萧启庆老师、黄敏枝老师、张元老师、陈华老师、钟月岑老师、张增信老师、中文系蔡英俊与祝平次老师,还有系秘书蒋玲英小姐、晏明敏小姐、人社系孙立梅小姐。此外,学长姐陈昭阳、许松源、史甄陶;学弟妹徐维里、黄薏菁,也都从各方面给予我帮忙。于此,也感谢萧启庆教授梅贻琦讲座助学金,以及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撰写博士论文奖学金的帮助。也要谢谢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流通组的工作人员:许丽芳、吴秀惠(玛丽)、詹智怡、何秀娟、简凡雯、赖慧娟等,谢谢她们常年忍受我很多无理的要求与冷笑话。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亲,感谢他们多年来的照顾与体谅,没有他们默默地支持与鼓励,我是不可能走到现在的。也谢谢我的岳母及姐夫、姐姐们,感谢他们给我大家庭才能有的支持与帮忙。另外,不能不谢的是我的大学同学、后来成为我的妻子的宜柔,感谢她的看重、支持与包容。杨正显2013/12/25改写原「自序」于中研院文哲所506室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想法是对的,做法是走火入魔的。
  •     辑佚用的大部分是地方志,没有考辨。而且关于阳明的思想完全没有提到既有的研究……
  •     王汎森先生高足 对于阳明的事功有很好的勾勒
  •     这本书本以为是从历史语境出发,对于王阳明的研究,但是看下来还是传统思想史研究,尽管加入了许多王阳明身世的考察(甚至都不能算是考证)。另外,对于阳明学的来源,在序言中曾经提到了,但是在全文中并未展开。应该说,本书从写作上并未有太多的突破。
  •     这是王汎森和吕妙芬的学生辈,也是台湾最年轻一辈学者。他可我的论文找到一个突破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