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49537112
作者:徐迅雷
页数:384页

作者简介

这是作者继《这个世界的魂》、《只是历史已清零》后,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随笔杂文集。人与人性,是本书的主题;作者深厚的人间情怀,洋溢于字里行间,荡漾在人类时空,感人肺腑,动人心魄,发人深省。人心人性、人权人本、人道人伦、人世人寰、人马人面、人杰人文……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

书籍目录

目录
人心人性
爱与善的温暖
万利之上要有生命在
万众之上还有人性在
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
万国之上还有真爱在
唯生命拯救不能放弃
优渥的情怀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他人的孩子是神
人性的善与美
尊重人 尊重人性
住在爱里面
50℃就沸腾的人生温度
慈善比财富更重要
慈善理想国
我来过 我笑过 我爱过
相拥五千年
人权人本
一个人的粗话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抒情诗
从“人权入宪”到“人权入法”
专权至上,人权至下?
当选票真正比子弹更有力量
主民举选
只要不是“举选”就好
可持续的法官•可持续的法律•可持续的司法制度
还让它留着干吗
向顾双燕学习如何做代表
知否 知否 应是民肥官瘦
“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亲民的“事故”
谁养“桃姐”
如何完善救助机制
保障的一体化和公平化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难与易
活在春天里,而不是埋在春天里
老百姓才是天
双层生活
15年蜗居烂尾楼讨薪与“底层固化”
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和社会的义务
人道人伦
一百种理由抵不上一颗良心
“9.11——人道灾难日”
逃兵詹金斯的路与桥
免于恐惧的自由
出狱女毒枭与宽容大文化
下跪的方向
人往高处生
“婴儿安全岛”的人本选择
这里的黎明无法静悄悄
吴远碧的剖腹悲剧
民生与民声
保障不可有“障”
被妖魔化的老龄化
拜托,别再跟我说“5年干了22年的活”
这个真没有
“为国争光”
如今谁奏凤凰琴
教育的危途或正果
沉重的暑假
应试教育给害的
摩天大楼与摩地教育
留学的差异
有个女孩名叫采薇
粗糙型社会中的留守问题
人世人寰
闹爱国
真爱国与非暴力
不守法 无爱国
宽容与文明
普世价值与反普世价值
故宫星巴克与故宫环保鞋
大桥坍塌的中美调查之别
阴阳路与奈何桥
心太黑•权太恶•法太软
果然如此
公共设施不该成陷阱
阎老师砸车记
当法律不支持生命
人对了,世界才对
不再沉默的羔羊
“爱斯基摩结构”中的一个病毒变种
碰瓷自焚与互害社会
凶兽的养成
遏止邪恶
制止“设伏抓嫖”
宽容与纵容
“蹂雀”
谁能忍看百万中国人将跪着惨死?
从石首事件看如何避免雪球效应
人马人面
智识分子•知识分子•知道分子
价值判断在根基上的偏移

编辑推荐

《公仆原来是“公扑”》;《腐败后花园》;《官员的道德能见度》;《装吧,接着装吧》;《文凭这货》;《罚款养的》;《表与笑》;《龙形与蛇影》;《投枪和黑枪》;《从“官官相护”到“民民相帮”》;《鲁比克的魔方》;《为了生命的纪念》……《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是作者徐迅雷继《这个世界的魂》、《只是历史已清零》后,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随笔杂文集。

内容概要

徐迅雷,著名杂文家、作家、评论家,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丽水学院客座教授、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客座教授;现任杭州《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首批专业带头人之一。
入选浙大“财新*卓越记者”,入选《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1949-2009)》,是《杂文选刊》评点的“当代杂文30家”之一;是《读者》原创版、《西湖*杭商》杂志首批签约作家,曾在《南方都市报》、《新闻纵横》、F1045女主播电台、《西南军事文学》等十多家媒体及文学杂志开设专栏,主笔的“快报快评”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并获中国风尚媒体大奖专栏奖;是中国新闻奖获得者,作品曾入选《南方周末》评出的年度十大评论;迄今发表随笔、杂文、书评、时评等3000余篇,获奖逾百项。
已出版《只为苍生说人话》、《让思想醒着》等专著及合著作品共7部,其中《这个世界的魂》、《只是历史已清零》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出版,《这个世界的魂》获浙江省作协2009-2011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既要追捧徐静蕾,也要宣传徐迅雷。    ——杂文家、资深编辑朱大路    徐迅雷才思敏捷、产出好又多。    ——著名杂文家鄢烈山    徐迅雷的杂文有快而深、快而新的特质,显示出作者从容不迫、正气磅礴的气度。    ——《杂文选刊》主编刘成信    徐迅雷的文字也在发生着变化,文化积淀越来越多地充盈其中,写作视野渐宽,融汇中外古今,剖析时事也前行至对本质、根源的拷问。    ——编辑张迪    徐迅雷秉承“百姓立场、公民写作”的传统和“心里装着读者”的写作风格,所以有一大圈的铁杆“粉丝”,我就是其中一个。    ——读者王乐怡

章节摘录

新近两则有关二战的新闻似乎不太引人注目:在波兰,辛德勒工厂改建为博物馆;在日本,“百人斩”主角后人未能告倒当事媒体。    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是我最爱的影片,看过无数次了。在纳粹大屠杀期间,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想尽各种办法,从集中营中救出1200多名犹太人。大片《辛德勒的名单》使辛德勒和他的工厂闻名于世。波兰文化部如今斥资120万美元,在工厂原址上改建辛德勒博物馆,以便世人更好地纪念辛德勒(2005年8月23日《新京报》)。    被称为“百人斩”的砍杀百人比赛惨绝人寰,那是南京大屠杀中侵华日军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当年,两名日军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展开杀人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最终,向井敏明以106人对105人“胜出”。《东京日日新闻》(现《每日新闻》)1937年刊登了“百人斩”两个主角持刀而立、洋洋自得的“著名”照片;1947年,这两名手上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被南京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次年被“斩”于雨花台刑场。如今,他俩的3名后人以损害“名誉”为由,起诉媒体与记者,结果被驳回(8月24日《新京报》)。    辛德勒的“名单”是救人的名单,而“百人斩”是杀人的比赛。救出1200多名犹太人,辛德勒可是万般周旋、费尽心机;而杀掉211名中国人,那两名刽子手大抵是费了吹灰之力、用了举手之劳。“百人斩”主角后人要状告当事媒体,无非是说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是捏造事实而损害了“先人名誉”,这就像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发生南京大屠杀一样,都认为那是未曾发生的事。其实,在有组织的战争机器下,发生这类“百人斩”的惨绝人寰之事,根本不是“难事”,而是“轻而易举”的。著名的“艾希曼实验”能够剖解其中的一种人性奥秘。    1950年开始,美国心理学教授斯坦莱·米格兰姆进行了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艾希曼实验”:被指定的“学生”和“老师”来到实验室,“学生”坐着,双手被绑在椅子上,并且给手腕连上电极;他必须跟老师学习、回答问题,如果弄错了,“老师”就要对他施以电击,电击的强度是可以逐步升级的。“老师”手中掌握着从15伏特到450伏特的电击控制装置,从最微弱到最强烈的电击都有明显标志。“老师”不停给题,只要“学生”不能回答或回答出错,马上予以电击;根据学生逐次所犯的错误,“老师”可增强电击。实验中,受到电击的“学生”先是显出痛苦表情;达到75伏特时,开始呻吟;至150伏特,“学生”提出终止学习的要求;至285伏特,“学生”的反应则是极度痛苦的叫喊;而升到450伏特则是死去活来了……通常会出现师生间激烈争论的过程,“学生”哀求停止试验时,“老师”并不停手,因为他“有约在身”——他从实验者那里得到的指令就是不要因为学生的原因而中断实验,不管发生什么都要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最终,“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以破裂告终。    被电击是极痛苦的,所以至今还有弄刑讯逼供的恶警在利用摇把式电话机进行电击。但在这个实验中,并没有真正的电击存在!“学生”都是知情者,他或她只是作出痛苦的表情而已。“学生”只是配角,真正被“实验”的主角是负责“电击”的“老师”们。实验的目的,其实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接受和服从一项有悖良心的指令,实验结果令人“绝望”:没有一位“老师”拒绝这一试验、拒绝对学生进行不人道的电击;而在电击过程中,他们越来越变得残忍:对于“学生”开始出现的痛苦,他们表示“蔑视”;对于“学生”苦苦哀求停止实验,他们充耳不闻;当“学生”发出尖锐的喊叫时,他们甚至因为“学习过程”被干扰而愤怒倍增,毫不客气地把手中的电击强度再次升高!在40名实验者中,有30人把电压升到顶点——450伏特!    他们的想法是:“那家伙脑子笨,傻瓜,只好给他电刺激!”然而,这些人并不是生性残忍,他们只不过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人、职员、技术人员,是随机抽样选出来的。事后他们异口同声地解释:“你让我这么做,我有什么错?”心理学家米格兰姆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那些对于他人没有任何敌意的人,也会承担非常可怕的破坏性工作;而且明明知道自己的破坏行为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已经感到所做的事情与自己的基本道德规范相抵触,能够选择抵抗权威的人是极少数。事实上,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指令”,一个人就可以摆脱自身责任的重负而进入一个无道德限制的非人性状态。这个实验也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好人也会干坏事”这句话——邪恶之事并非都是恶人做出来的;在某种制度环境里,一个人的残酷往往与个性无关,而与服从的权力、服从的组织机构密切有关。    所以,两名日军少尉进行杀人比赛的“百人斩”,一气儿分别杀了106人和105人,这本身是“不奇怪”的——即使这两个日本兵平常在家里是好丈夫、好父亲。这个“艾希曼实验”就揭示了其背后真正可怕的“服从机制”:当某个人被吸纳到一个系统中,接受它的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无论是多么的残忍残酷残暴残虐,他们通常也会按照游戏规则做下去。    由此我们也看到,残酷残忍是容易的,而同情悲悯却很难。从人性的剖面看,这也说明人性泯灭是容易的,而确立伟大的人性则很艰难。在辛德勒工厂的门房旁设有一块纪念匾额,上面刻着的就是那句著名的希伯来名言:“拯救一个人等于拯救全世界。”在那种战争环境和杀戮氛围下,怀着同情悲悯去救“一个人”可是极不容易的,“救一个人”真是“拯救全世界”。所以,闪烁人性美好辉光的辛德勒,就是人类之中最伟大的稀有产品,也从一个角度验证了“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注:这是源自胡适先生译笔的一句名言。1914年,胡适在《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一文中,引用了美国学者(30ldwin Smith的一句话,原文是“Above a11 Nations is Humanity”,胡适先生当时将它译为“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今人为了口语化,说成更顺口的“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当代学者邵建先生说,要想再简洁一点,不妨译为:“国家之上是人。”见《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第80页,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P10-12


 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爱祖国是重要的,爱地球更是重要的,爱宇宙也同样是很重要的。你是要“伪爱国”,还是要“爱人类”?那些“一根筋爱国主义”,就是“伪爱国”。个中道理,智者早已阐述过:国家是为人民建立的,人权永远高于主权。国是环境,人是根本。爱生命比爱国更根本,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闹爱国》徐会长的文字掷地有声,对于“狭隘”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者当然是非常及时的提醒。但是,事情并不应该这样简单。作者以转引自胡适《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中的康大名教授Goldwin Smith所谓“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胡译:“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今人以 “还”替“犹”,是为耳顺)为题,用心良苦。题名背后的急切,博爱,声嘶力竭,恨不成钢之柔情,令人心酸。理想主义者经常会受到的挑战就是:—多数人不理你那套怎么办?少数人你能坚持的下去吗?—能。这可不是光靠嘴皮子吹的。有人选择流血,“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人弃医从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有人弃笔从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为什么?—只为争取那“一个人的多数”!然而,有理想的“理想主义者”几稀,有能力的“理想主义者”几稀。有品格的“理想主义者”几稀。这样的要求看似单薄,实则有聊。国际关系学者,“一个孤独的个体思想家”,约翰·赫兹在《政治现实主义和政治理想主义:理论和现实的研究》书中提出的“对立面危险原则”:曾经处于受压迫地位的人们在推翻了当权者之后,自己取得了权力的主宰,由此他们,不可避免地,也会很快变得专制起来。大凡是为了维持这一主宰地位,他们转而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压制他人,之前自己曾经追求过的自由理想也随之被抛弃。不知在多少“理想主义者”身上应验。赫兹进而提出:尽管国际关系中的权力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权力现象也是无法消除的,但是通过一定的“平衡”以及引导(“权力的作用是可以加以引导的”),在充分承认权力的不可避免性和大国关系中的“强权政治”现象的基础上,完全可能做到寻求一些手段和方法,将对外政策引导至一个可控制的体系范围内,以此来服务于某种特定秩序,特别是用来实现力量的均衡和避免霸权的出现。在政治思想史上,赫兹绝不是唯一试图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政治哲学之间实现平衡的政治哲学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政治现实主义理论大事并不信奉权力与自由的绝对的二元对立,在强调权力与安全的同时,不乏对自由,正义等基本理念的关注。从修昔底德对雅典赤裸裸帝国主义行径的道德谴责,到苦闷的道德现实主义这卢梭,再到“甚至现实主义是不够的”,并试图在届时权力现象并力图超越它的现实主义集大成者爱德华·卡尔,无一不都注意到了道德、理想因素在其思考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现实主义大师卡尔尤其曾这样写到:“愿望是思想之父,是人类正常思维的源头。不得不承认,政治学不应仅仅是一门‘是什么’的学问,而且也因是一门‘应该是什么’的学问。毕竟,一切健康的人类行为和一切健康的人类思维,必须在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在自由意志和客观决定之间建立一种平衡。理想主义者也许成不了大气候,但没有了理想,没有了理想主义者的社会,我不敢想象。回到徐会长新书中的核心提问:你是要“伪爱国”,还是要“爱人类”?我不禁要质问作者,你是要“伪爱人类”吗?当然不是,当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所谓“伪爱人类”的必要与首要,答案显而易见!1918年11月7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
  •     “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这句话出自胡适。1914年胡适在《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一文中,引用了美国学者Goldwin Smith的“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胡适将该句译为“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意思是,人权的位阶高于国家主权的位阶;一个人,不管他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不管他属于哪个民族和人种,不管他有着怎样的宗教和信仰,他的生命的价值永远超越一切。徐迅雷先生以“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为他的这本书命名,显然徐迅雷先生是将人的生命权置于最根本的权利的位阶之上,他对人性是颂扬与赞美的。徐迅雷先生的笔下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时代越是文明,社会越是发展,对人权会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生命权会越来越重视。当公共行政资源与个人生命产生利益冲突时,当集体利益与个体的生命利益产生冲突时,难道还是一味地选择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体的生命吗?答案是否定的。徐迅雷先生认为“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人。而没有人性的存在,人就不会成为人,人类世界就不会成为人性世界。”所以,那种认为生命之上还有更高的“价值标准”的观点注定会如同糟粕一般被文明的时代和人性的社会抛弃。人性是普世的真理。在真爱、善良、宽容这些光辉的人性面前,地理上和政治上的国土界限已然模糊,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超越了国界的人类的情感的高度和广阔的社会文化心理。而这种人性的三维,不仅仅体现在“万国之上”这一纵向上,还体现在不同物种的横向上。人性的光辉,意味着人们不仅仅要尊重人类的生命,还应当尊重其他动物的生命。所以徐迅雷先生认为“最低端的糗事,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人类贪吃珍稀的野生动物”,而这种残忍则源于“没有信仰,没有敬畏,没有禁忌,只想满足现时肉体欲望的人,当然什么都敢吃,什么都敢杀戮”。但是,我个人觉得徐迅雷先生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与颂扬主要是从人文角度出发的,他认为“社会异常现象,其先导通常就是人文思想和价值观的异常。基本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在底线根基上价值判断的严重偏移,正是当下社会最可怕的。”所以,徐迅雷对这些社会异常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案难免带有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色彩。所以,对于一些法律制裁的问题,徐迅雷先生提出了“宽容”,他认为“宽容是人类文明的价值标杆”,“缺乏宽容的社会是伪文明社会”。然而我认为,这种主张过分地强调了人性中的善。我承认,人性中的“善”的确可以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温暖。但是这个社会并非“圣人的社会”,不是所有的“恶”人在“善”的面前,都能激发出来。那么,面对“恶”,你要如何拿“善”去面对,又拿怎样的“善”去应对?这里就要提到“法律”。法律是一种工具,是用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法律的确定性使得人的行为具有可预期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行为是不会受到法律制裁的,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的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行为造成的损害严重程度与即将承担的刑罚相适应。这样的法律具有威慑性的效果,而不是依靠宽容就能激发起人性的善,不适当的宽容只会使得法律失去其确定性,让人们“无法可依”。所以,我觉得徐迅雷先生是一位具有人文情怀的文人,或者说是他所说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即智识分子中的一员。从整本书来看,徐迅雷先生的文化积淀越来越广博越来越深厚,形诸于笔下,他的文字也越来越恢弘。纵使有着人文主义的理想化的缺陷,依然不失为绝妙好文,值得阅读。发表于《山东商报》:http://60.216.0.164:99/html/2013-11/12/content_84880.htm
  •     西安的六月是最难熬的。宿舍里的电风扇吱呀吱呀地转着,送来阵阵热风。读毕《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的《闹爱国》一章,看似激烈的文字下,是作者的一颗理性的心。仿佛是一股凉风,让我静了下来。    “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这个题目初看费解,再看又觉得很妙。正是作者传达给读者的主题——存在于万国之上并不是主权而是人权。    中学的时候,老师说,主权必然高于人权。没有主权就没有国家了,个体不可能单独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学的时候,上西方文化史。老师总会讲民主讲自由。西方的文化里极其强调个人的价值。小孩子首先接受个人主义的观念,大学的时候再接受集体主义的观念。在中国,恰好是相反的,所以中国人的意识里似乎总缺少个人主义的观点。就像爱国这事也是一样,看似民族感很强,实则跟着大伙起哄,不知理性爱国,或者说,不知道什么是爱国。    西安去年的9.15事件,举国震惊。钟楼饭店被砸,城区戒严,西安所有高校封校。据我所知,这不是第一次不理性的行为了。都说西安是宝地,抗日的时候,日本就没打进陕西。可是闹了半天,一个反日运动反而让西安人受伤了。9.15事件前一天,老师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西安反日向来是有传统的,我们都不敢买日系的轿车。没想到事情会发生地那么严重。    那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认为,买日货是不爱国的,不买日货日本的经济就会受到重创。这样的话就会很出气,可是静下心来想想,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抵制洋货,不就是关起国门吗?国外的企业没有利润,对国内的经济也不会有好处。    狭隘民族主义一直很盛行,网上时不时有挑起民族情绪的帖子,甚至在QQ群、微信里也屡见不鲜。还火上填油的来一句“是中国人就转起来!”徐迅雷在《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里说这样的人是“爱国贼”。是的,一群自以为爱国的狂热者,不是爱国是害国。    中国在领土问题上受欺负了,国人愤恨地说,为什么不打一仗啊!多软弱啊!不少人喜欢“出气外交”。 可是冷静下来呢,借用日本和平宣传片的一句广告语:“你唯一喜欢战争的原因,是你没经历过战争。”每一次战争,牺牲的都是生命啊!    作者谈到汶川地震时说,生命比国家重要。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所以,我们不妨少谈点爱不爱国,多谈点怎么样让国家更民主。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因为在一个集团工作的缘故,@凡布衣徐迅雷 老师的故事知道一些,在我眼里他是“酒仙书痴杂文家”。今天连同他的新书《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以及旧作《只是历史已清零》和《这个世界的魂》,各送了三本给三位从政的兄弟。对于他们“保证安排时间认真读”的承诺,深感欣慰。
  •     该书以一篇篇有具体事例的杂文构成,充分抒发了作者对人性美的向往。该书不错,是一本净化心灵的读物,体现了作者希望整个社会充满爱,由爱带动社会正能量的心愿。
  •      《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作为作者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本书,依然用其警醒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人与人性的主题,犀利客观的文字下给予我们爱与善的脉脉温情。书中丰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写作视野,古今中外观点的融汇,显示出作者容纳百川,大气蓬勃的气度。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只要政治文明在人们的头脑中尚未确定,这句话在中国就依然不会过时!
  •     还不错 内容很积极 书质量也不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