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堵塞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11717665
作者:[德] 汉斯-约阿希姆·马茨
页数:22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位民主德国心理治疗医师对民主德国民众心理故事的记述,也是作者本人的在民主德国的生活和情感史。作者详尽地分析了民主德国压力性体制对民众造成的心理后果,产生的社会角 色代偿行为,转折期民主德国民众的心理,以及两德统一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他的分析建立在数千个病人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作者强调,转型期的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制度的变革、物质的富足、环境的宽松,更重要的是“心理革命”,并提倡一种鼓励健康生活的“治疗文化”。

书籍目录

“现实社会主义”是压制性体系
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国家压制
党的领导地位
国家安全局的权力
司法压制
国家教育的压制
家庭压制
医学压制
分娩过程中的权威独裁
教会压制
总结
压制的后果
缺陷综合症与情感阻塞
内心的缺陷状态
外在的缺陷状态
缺陷综合症的后果
自然天性的疏离
被阻碍的情感
人格分裂
用代偿消除缺陷综合症的尝试
作为代偿的普遍生活方式
性格的扭曲
阻碍型性格
强迫型性格
社会角色作为可能的代偿
当权者
野心家
追随者
反对派
出境者和叛逃者
空想家
“转折”期心理
社会心理的前提
情势的危机
从心理角度看“和平革命”的过程
独立的民主化道路的失败
边境开放——“德国迅速成为祖国”
对选举结果的心理阐释
“转折”的心理后果
对“非暴力”问题的补充
两德统一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德国分裂的心理学意义
统一进程作为心理防御过程
两德统一的心理学危险
为“心理革命”服务的心理治疗法
在“适应疗法”和“改变疗法”之间的东德心理疗法
我们的治疗实践
“心理治疗文化”
共同生活的文化
自然分娩
用陪伴替代教育
整体医学
反对权威宗教
结语
关于我

内容概要

汉斯-约阿希姆·马茨(Hans-Joachim Maaz),1943年出生,德国心理学家。自1980年起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新教教会救济会的心理治疗诊所的首席医师。马茨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心理动力学疗法和深度心理学协会的创始人,从1989年开始他就成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的心理治疗、心身医学和医学心理学协会的董事。马茨凭借在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的很多演讲和讨论会的发言在整个德国的这一专科领域而闻名。


 情感堵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这本书解答了我心中很多留存的困惑。社会环境对个体健康的破坏,及在心理疗愈中未被讨论和涉及的部分是大大被低估的。在这个前提下的自我探寻简直就像盲人摸象一般,彻底回避了现实,缺乏重要背景和真实感触。那些真实的压抑是健康的呼唤,是因为大众的病态,回避,噤若寒蝉。而作为极少数的个体解放者,面对昏昏欲睡却占压倒性大众的茫然无措也是需要释怀的。
  •     1.民主德国存在了40年。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制度普遍被称为“现实的社会主义”、这一称谓本身就已不自觉地加盖了“某些思想业已衰败”的印章。生存的现实与当年所宣扬的理想几经相去甚远,这一点越来越不可否认。2、面对第一次批判性的质询,政府都假借未来糊弄人:什么“我们当前面临这样的困难,虽然与贫穷有关,但只是临时的,我们原则上一定可以克服”;或者强词夺理地说“大部分困难是由于国际封锁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也有的纯粹就是历史遗留的问题”,等等,最后重复的是陈词滥调: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其真理性和正确性是坚不可摧的,我们必须坚定地一往无前,“社会主义的胜利”指日可待。3、整个民主德国犹如一座伪宗教膜拜的恢弘庙宇:敬神般的个人崇拜,“领袖圣像”及领袖语录,诸多仪轨,大规模群众活动,起誓表决心,严格的道德要求和戒律,一切都由宣传部门及党代表们用神甫般的庄严进行管理。  4、对于这些“反对共产党的人”而言,现在终于天下大白:社会主义是彻头彻尾的一种刑事犯罪,是一种社会的畸形发展;最后是占多数的随大流的人,他们无不感觉自己是被欺哄的可怜受害者。然后当事实的真相被源源不断揭露出来后,招来的却是许多人的怨愤和愤恨,看来是因遮盖羞耻感、罪责以及无法承受的自卑感不成而恼羞成怒。  5、暴力,是“社会主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准则:首先是公开和直接的暴力,表现为谋杀、刑讯、枪击命令、监禁和开除国籍,其次是间接和隐形的暴力,表现为法律的不确定性、报复打压、恐吓、羞辱、教条灌输以及一系列的威逼、胁迫和恐惧。冷酷的极权专制统治体系被轻而易举地换成了“民主集中制”,这种体制犹如一条单行道,永远是自上而下地传达着政策和决定,而自下而上的一边却关闭不通。“共同决策、共同建设、共同治理”的口号是个绝大的讽刺,因为来自底层的每项提议不仅不起作用,而且几乎都被自动粘上了捣乱、煽动、“空想改良世界”(个人的见识能比万能的党还要丰富吗?)的标签。因此,心怀革新主动性和创造力的人不仅会四处碰壁,还经常遭到污蔑、教训和恐吓。  6、长期的纪律教育、宣传蛊惑以及不容任何异见的偏狭做法,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将外在的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压抑。这一体系会长久地向个体施加影响,直至个体在心里机制上最后彻底完成自我奴化的过程,完成自我破坏的转化。可以想象,整个过程一场恶劣和严酷,因为个体到最后不仅无法感知其自我异化,不能辨认其真正的生活,而且还将其失常的行为主动合理化:比如这是在为“伟大理想”服务,是爱国义务,是为了保护祖国,为了社会主义的胜利,当然也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当我们的“英雄”为自身的精神扭曲而感谢党和政府,并将其心理痛苦解释为隐忍的英雄行为时,真让人无言以对。在私人生活领域中,也有一套充分的“自我辩解”:目的是为了不危害家庭和顾及孩子,或者是为了逆境求生,还有个人无法改变现实等等。不仅连体育、艺术和科学都被被迫纳入社会主义文化,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将已经异化了的现象严加遮盖。  7、“现实社会主义”确实存在了40年:在这40年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民众参加过选举闹剧,数百万人定期参加各类庆典大阅兵,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曾是少年先锋队,也曾是自由德国青年联盟的成员,我们参加过社会主义的成人礼,也在自由德国青年联盟中出卖过自己的利益。50多万人曾参与过国家安全局那些令人不齿的监视活动。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没有参与过对我们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没有看过城市的衰落,没有听到过媒体和官方消息中恶意的谎言,没有高呼过那些愚不可及的标语和口号,没有经历过道德的堕落,没有做过因贪腐、刺探、告发、阿谀奉承当权者而导致的人们关系的破坏。对这一切居然可以保持沉默和容忍,可以装作视而不见,光凭这一点就就足以说明明显的病态。  8、民主德国——象征着一种囹圄般的生存方式。柏林墙、铁丝网和射杀令构成一道围障,目的是保证围障内的一切现行体制顺畅无阻:压制性的教育体制,覆盖全社会生活的专职体制,恐吓性的国安局,旨在镇压人民的一套奖惩机制(虽然陈腐空洞,却极为有效)。9、独裁专制,正是东德新掌权者的心理缺陷表现在政治上的诉求。他们一系列的强制性限制渗入到东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屈从,口头的表态,参加各种集会,活动,倡议,比赛和节日庆典,加入各种大型集体组织,接受诸多的标语口号,忍受被歪曲的真相。任何形式的抵抗都会被有系统有计划地扼杀。对付孩子的手段,是教训,羞辱,孤立和疏远。对付成人的手段,则是劝阻,恐吓和惩罚。在这个社会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保证每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即真实的生存,自由表达意见,接纳和承认独特的个性和性格。所以,如果想要获得结社,高等教育,被提升,被认可的权利,必须在国家划定的准则内循规蹈矩,恭顺服从。如要要获得住房,旅行,嘉奖和事业发展等特权,必须会溜须拍马和绝对服从。  10、在这种制度内,只有屈从的人能够马马虎虎生存下去,换句话说,就是消磨掉自己的朝气、坦率、真诚和批评的能力,从而还来一种不看危险的平静生活。如果野心勃勃,想出人头地,那必须选择“与狼共鸣”,以失去个人的道德尊严和完整的个性作为代价。
  •     民主德国(东德)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成为久远的回忆、电影的符号或是小说的背景,显得那么陌生和不真实。比如,一部以德国统一为背景的电影《再见,列宁!》(Good Bye, Lenin!),影片讲述了两德统一前夕东德的一位母亲克里斯蒂娜突发心脏病,昏迷多日醒来后,德国已统一,由于克里斯蒂娜是一个忠诚的德国社会统一党党员,也以自己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儿女,她的儿子阿历克斯怕她不能接受柏林墙倒塌的现实而受到刺激,于是在家中精心营造了一系列东德还存在的场景,包括所有的陈设、邻居的服装、食物包装、电视节目等等,这个美丽的谎言一直维持到母亲安详地离开世界,没有人拆穿,包括已经知晓真相的母亲。此片在德国统一的大背景下,书写了变革时代家人之间永恒的爱的主题,营造出一种欢快、温暖的氛围,让人感觉到告别一个旧时代似乎也可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然而,真的会很轻松吗?德国心理学家马茨的代表作《情感堵塞——民主德国的心理转型》从一个心理学家的视角给我们描画了另一幅东德的全景图,告诉了我们东德惊人的心理压制及其严重后果,特别是分析了在两德统一之际东德民众的心理变化和障碍。这是摘下面具之后人们的辛酸、痛苦和悲伤。作者马茨是一位东德心理学家,他从自己担任教会诊所医师的经历和经手的案例出发,试图寻求德国民众自我拯救和社会拯救的路径。在作者看来,这不是一部“科学论著”,而是个人经历的写照,是他探究和思考那个沉重时代的尝试。他积极以求的就是揭露曾经压抑人性体制的危险性,投身于他终身为之奋斗的使命“心理革命”。因此,本书也可以称为一部东德心理简史,让我们有机会对于那样一个时代的人和事有更加透彻的认识。无人能够幸免马茨认为,东德时期是一个压抑的时代,每个人既是压制者,又是服从者。这个社会中的人不能简单地被划分为受害者和施害者。在东德的体制中,压制从童年开始持续到成年阶段。家庭、学校、教会、医疗都成为压制的一种力量在发挥作用。这一切使得东德的民众面临的不只是社会危机,还有严重的身心问题。马茨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了东德及其民众的心理问题。在他看来,东德被定格在“童年”期,其重要特点就是天真幼稚,从未培养起独立自主、自我意识、责任感等特质。民众的不自主和依赖心理被美化为“促进社会安全”。一切事情已被决定,而民众却不可以参与其中:健康救济金、职业教育、住房问题都由行政部门说了算,连价值观念都会受到约束和控制。持续不断的谎言在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蔓延:美化现实、伪造数据、压抑欲望、粉饰太平等等。在“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的压制体系下,人们患上各种“心理缺陷综合症”,于是采取各种代偿行为,产生各种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又进一步加剧这样这个社会的畸形发展。当权者,野心家,追随者,反对派,出境者和叛逃者,都是这个国家典型社会特征的表现。这是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不同角色共同出演的一幕大型悲剧,所有人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没有人可以脱离其他人而存活。在电影《再见,列宁!》中,我们从一个家庭的经历可以看到这一点。丈夫是叛逃者,妻子是追随者。他们都是戴着面具生活的民众。任何人,甚至是恐怖的实施者,也难逃“恐惧之心”。在马茨看来,一切在东德值得骄傲的事物,往往是某种“缺陷综合症”的表征,比如曾经在东德畸形繁荣的竞技体育(据说东德时期是德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的时代)。在这样一种分析视角下,东德的体制得到了深入的观察和剖析。正如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说:“现代专制政体同过去一切暴政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恐怖不再用作一种手段来压迫和威胁对手,而是作为一种工具,用以统治十分恭顺的民众”。虚幻的满足现实的压制促使人们去追求虚幻的满足以麻醉自己,久而久之,这些虚幻的东西就会变成真实生命的一部分。正如另一部颇具哲学意味的美国科幻影片《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的故事,被机器奴役的人类生活在机器设计的虚拟意识世界中,被拯救后往往无法接受真相,甚至有人宁可选择虚假的美好,而不愿面对真实但痛苦的现实。这一幕在现实世界中同样存在,就像民国初年不愿剪辫子的国人。当柏林墙倒塌时,很多人也没有做好准备,东西德过去的历史在心理上还没有经过审慎的思考和反省就很快地翻新并融合了。在心理学上,“要自由的”压力和“不能自由”的束缚造成的效果其实是一样糟。西德马克和“市场经济”并不能弥补东德民众内心情感的缺失,因此马茨不认同统一了问题就解决了,特别是这种统一还不是东德人主动争取来的。民众在这样的国家更加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这一切都需要两德人民认真反省。在他看来,还有很长的路,只有真正地面对过去、深刻反思,才可能迎接未来,而不是选择遗忘、抛掉过去。跨越柏林墙柏林墙倒塌了,东德人心中的高墙却仍立在那里,无法从心理上跨越,他们的内心仍饱受煎熬。这是作者身为心理学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发现。  我们可以做现实的逃亡者,但无法做心灵的逃亡者。在这样的情形下,外部的自由固然重要,但是内心的自由更加珍贵。而真正的亲近、开放关系的获得必然与情感释放、激烈争论和痛苦相联系,即直面过去。马茨告诉我们,无论进入多少美好的时代,人们都无法跟过去轻松说再见!身为一位心理工作者,作者试图寻找把人们带出心理困境的药方,带人们找到真正自由和健康的人生。这也是《情感堵塞》给出的心理转型的方向,不仅适用于像德国这样进行体制转换的国家,也能够给所有正经历变革和转型的人们带来启示。“如果没有心理革命”,总有一天社会压力将是爆炸性的。一个国家不能只注重追求外部的发展而忽视内心的状况,否则我们就不得不进行补偿性的行为。我国从与东德类似的体制走向改革开放,《情感堵塞》中描述的种种社会心理现象让人常有似曾相识之感,我们经历了“无人能够幸免”的时代,我们也曾沉溺于“虚幻的满足”,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我们内心还有太多的“高墙”尚未跨越,经济的辉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困惑,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向过去告别,正因为如此,马茨的透彻分析和心理治疗实践对我国现实社会的转型和变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为了写论文读完。下了很多论断,但缺少数据和事实的支撑。以史为鉴,可以看到我们的影子。
  •     有些情景比照国内也是很有借鉴意义吧
  •     人文学科可做的事情有这么多。
  •     反法西斯的纪念假期里,无意中抓到的一本,曾经生活在法西斯国家里的人民对反法西斯的反思。法西斯要反,反法西斯也要反,到底要不要反?
  •     看完就觉得自己也要去看看心理医生了
  •     出版人:刘明清。与河合隼雄、孙隆基、李子勋、李松蔚、李中莹、武志红、彭凯平等,同读更佳。
  •     总的来说是心理治疗的书,结论过多而案例太少,缺少一些说服力,不能用体制解释所有心理,也不能用心理解决所有问题。
  •     用“吾国”替换“东德”二字,毫无违和感。
  •     读到一半。从日常精神层面提炼高度惊人,太多可供投射本国权力机制,但密集阅读逐渐有点索然无味。
  •     提供一个独到视野,其实是大陆最常见的小清新文史
  •     好看的想哭。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好看的社科书。一针见血,还顺便吐的一口好槽。不要压抑,不要灌输,不要强迫。一个被爱和被接纳的人,会清晰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什么对他对重要,不轻易被外界说教影响,为自己的需求努力,以及爱他人。遵循内心的自然❤️,水到渠成。
  •     透彻、准确,以及.....天朝人民为什么更喜欢听假话
  •     还没看完,感觉东德更像是《1984》,把他们的心理转移到吾国一点都没有任何问题,很多问题上我们做的不如人家,很多事情上又做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倘若社会真转型,那不就是剩下十来亿的精神病患者了嘛。。。
  •     东德心理学家的呕心力作 详尽的解释了东德的社会封闭 缺乏爱的成长过程 以及日益畸形的社会架构。代偿的概念的引入很能引发深思 我从自己身上 从朋友亲人身上找阴影 找代偿的影子。结论是中国的社会现状跟当时的东德别无两样 同样的畸形。解决方法也许只能是心理革命了 不断的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 不断的去面对去释然 痛苦的过程或许会在最后带来真正的释然吧
  •     #t#
  •     好书,好书!
  •     一本类似乌合之众的书,三个字概括:就是喷。
  •     好,但是我觉得作者对于代偿和早期经历过于强调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对人本身的影响,而作者的追求和理想得到现实的满足,真是对其他人来说是羡慕至极又充满鼓励的目标和道路。- “人们失去了生活、感情和涌动的欲望,却认为这会通过科技成功、征服自然和社会成就来弥补。这些人内心软弱,自我价值认同受到了伤害,由于被迫适应外界压制,自主性也出现问题,他们对权威唯命是从,接受严厉命令,并以它们为准建立其内心准则,造成强迫型性格。极权主义的统治一方面生产这种性格,一方面又将这种性格形态继续传播下去,以使这个体制千秋万代永远存在。”
  •     归类在心理学下&对战后心理很感兴趣,才买。但似乎知识储备不够,看得很辛苦。且,分门别类的叙述条理虽清晰但有点读工作纪要的感觉无法浸入。
  •     今年读到的最有启发意义的书
  •     我们都有病
  •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有一本这样反思过去的书。
  •     学习借鉴了。今年书中划了最多重点的一本,近几年是无法超越了。
  •     「专制统治给民主德国的民众造成严重的情感堵塞,形成多种代偿人格,影响到民主德国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一症结,并未因为柏林墙的倒塌一同崩溃,却演变成新的心理负担。」——相当精彩的作品,逻辑、内容引人入胜,其中蕴含的现实意义又令人战栗。只给 4 星的原因是,和《乌合之众》相同,心理学家的作品时常过于准确,难免产生读者情绪受到操控的怀疑。P.S. 全书翻译一般,但基本不影响理解。
  •     社会症状呈现部分很好(人物类型和共产中国无缝对接)。其他的心理分析、解决方式等无感觉。
  •     从作者的个人心路历程来讲,同样身为专制制度社会下能够非常理解这种情感堵塞的含义,不过很多地方的分析略显牵强,拿精神分析那一套当理论支持也略显陈旧吧。。。
  •     挺好的一本书,纸张像草纸……
  •     这说的简直就是。。
  •     此书堪称经典,描写东德的一些事情感觉就像作者穿越到了中国,在那个颠倒是非泯灭人性的年代指点江山,人类的历史,有太多相似和巧合,归根到底,抛却语言和国籍,我们都是人,都一样。都有自己的感情和弱点
  •     社会主义好
  •     东德心理治疗师对东德民众心理的剖析,对东德时期、统一时期的心理困境分析详尽,但翻译不流畅。
  •     从国家拟人化的角度观察
  •     感觉过于学术,有些看不懂!但是仔细地且静下心来读的话,突然发现书中对很多东德公民心理的描述是如此的熟悉……
  •     可照见当下的中国
  •     没看完,主要是有点心堵难受,啥时候戏不怎么多了再捡起来。
  •     81
  •     社会层面的心理治疗。
  •     基本可以和中国社会的各类现象一一对应,没太大深度,但角度不错,很多压抑和堵塞是我早前没有意识到的。明白了以前为什么暗暗觉得“我喜欢的人,不能羞愧木讷于表达”,这类人是使人麻木的非正常社会中硕果仅存的情感敏锐者啊。
  •     照见当下中国的一本书,自己也同样深陷某种缺陷综合症当中,“我们不会接受这样的你!你的需求和感觉都有问题。你只有满足了我们的愿望,我们才能认可、接受、支持你”。我就是这样的你。
  •     心理-社会政治
  •     多送一颗星,是希望能有分析中国的书就好了。。。颇有借鉴意义。
  •     译制得太粗糙了
  •     对德国历史背景不是很了解 感觉理解不是很透彻
  •     写得就是我大天朝
  •     “我们本来可以不必屈辱地爬着求和……我们本来还可以成就点什么的。”声泪俱下。
  •     很多分析把东德换成中国也成立、、、太相似了
  •     这本书应该改名为——东德权力机构的毛细血管作用
  •     翻阅。。
  •     代入感太强怎么破?!怎么读都觉得是在说我朝的事情……-。-
  •     集权体制对人心理影响的观察很有洞见 潜意识决定存在 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承担自己的责任总是最需要勇气的自由之路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