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7210082859
作者:胡适
页数:200页

作者简介

胡适先生一生就写过这么一部自传。四十岁开始成圣。
【内容简介】
《四十自述》是胡适四十岁左右写的一部自传,他终其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部自传。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身世,回顾了从幼年至青年的生活历程、求学经历,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民族命运,语言平实晓畅,娓娓述 说。不仅有以小说体追写的“我的父母的订婚”,感人肺腑的“九年的家乡教育”,还有“在上海”的艰辛求学、创办新学、留学前的堕落生活与重新振奋,更有对如何开始“讨论文学革命”的详尽叙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胡适先生在《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四十自述》可谓是中国自传文学的“破天荒”之作。
本版《四十自述》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亚东图书馆初版《四十自述》为底本,参校远东图书公司“自由中国”版修订,并收录胡适于1931年1、2月份在美国的 Forum 杂志上连载两期的英文自述“What I Believe”,呈现最真实全面的胡适自传。
【名人推荐】
要了解胡适,《四十自述》应是必读的第一本书。——唐德刚,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
《四十自述》是进入胡适生命的第一把钥匙。——潘光哲,台北胡适纪念馆主任
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熊培云,学者

书籍目录

自  序
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序 幕 我的母亲的订婚
金灶夫妻都很诧异,他们都说,这是前世注定的姻缘。
第一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第二章 从拜神到无神
他决想不到,八百年后这三十五个字竟感悟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竟影响了他一生的思想。
第三章 在上海(一)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另另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
第四章 在上海(二)
白话文从此成了我的一种工具。七八年之后,这件工具使我能够在中国文学革命的运动里做一个开路的工人。
第五章 我怎样到外国去
我在学校里用胡洪骍的名字;这回北上应考,我怕考不取为朋友学生所笑,所以临时改用胡适的名字。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
第六章 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
我们一年多的文学讨论的结果,得着了这样一个坚强的革命家做宣传者,做推行者,不久就成为一个有力的大运动了。
附录一 What I Believe
附录二 胡适年表

内容概要

胡适(1891.12.17—1962.02.24),安徽绩溪人。学者,新文化运动领袖,对民国时期整个社会的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10年官费留学美国
1917年归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2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
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5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于台北


 四十自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有人说胡适在大陆相当于鲁迅在台湾,大陆的我们从小就学鲁迅的文章却很少接触胡适的文章,而台湾的人则更多学习胡适的文章很少看到鲁迅的。在此之前对胡适没有太多的印象,不过知道他是白话文改良的主要人物,他长得挺帅的,《建党伟业》里吴彦祖演他的时候底下全是花痴的女学生,哦,对了,还知道他挺花心的,怕老婆,他老婆江冬秀是个挺厉害的女人,除此之外,就是上学时候语文课本上摘自他回忆母亲的文章,当时对他母亲给他舔眼睛治眼病这一细节记忆深刻。不得不说政治有时候很有偏见,导致一些意识形态也会有微妙的影响。也许是胡适当年投奔台湾的行为,让他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无法有更多的篇章。媒体们也很少关注他,这导致我知道他的消息异常寥寥。这本书是胡适四十岁时为自己写的自传,他为了“给史学提供资料,给文学开生路”,先是热衷于号召周围的好友写自传,比如林长民,梁启超,梁士诒,可惜他们没听或者以时间还长就推脱了,可见名人们也有拖延症啊,结果这些人都在写自传前就离开人世了,这让胡适有点引以为戒,早早就写了他的自传。这里我有点心理阴暗的想到看过的八卦,说胡适一生风流,想和江冬秀离婚却被江看穿他爱名利,以此为胁迫耍泼大闹,导致没能离婚成。他这种早早写自传的行为还真有点爱名的倾向,不过说穿了一个人总要有点缺点,虽然他爱名利,也风流,但是人长的帅,学问又好,何况他的自传写的真的很好看,和他的人一样文质彬彬。这本书文字非常的有意思,胡适自己说他的文字是“明白清楚但浅显”,不过如果一个人的文字能做到既描述的清楚明白,又让人不费力的看懂,本身就蛮厉害的。比如白居易,人家作诗就追求老婆婆都能听得懂,真正有能耐的还是把高深的学问说的浅显,说明他已经知道了问题的本质,所以能用简单的话来表达。全书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他父母的订婚故事,写的挺像乡村小说,却很文雅,很有趣。第二部分主要讲了他的幼年生活,这个部分能看到他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他母亲对他的影响。第三部分讲了他在上海求学的少年时光以及如何去国外留学,第四个部分讲了他对于白话文的倡导前后的思想变化以及背景故事,最后附录了英文的自述以及胡适的年表。以前学课文的时候没动脑子思考,也没有生活阅历,所以学过也就过去了。这次重新看他写的幼年时光,对他母亲的教育深感叹服。书中这样写:“每天天刚亮,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如果犯了错,犯的是小错就等到第二天早晨清醒了才教训我,犯的是大错就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看到这里我真的挺佩服他母亲的,每天早晨都这样教育孩子,并且以身作则。古人云吾日三醒吾身,他母亲虽没有每日三省其身,不过这种督促儿子学习用功的努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后来他去往上海写道:“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他的学习习惯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书不厚,其中有很多细节值得细细去揣摩。比如他幼时在学堂学习,母亲给先生的学费很高,所以先生能够一字一句的给他认真讲解,让他打下了良好的文言文基础。而其余孩子交的学费不够,先生就只是让他们死记硬背,完全不懂学习的乐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孩子们大多不爱学习。这让我想到任何一门学问一开始的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基础没有打牢的情况下,想要盖高楼是很难很难的,开始学习重视字典真的很重要啊。其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知道学习的乐趣,从而让他自发的爱上学习,探索发现知识,这比光教知识点要有用的多。毕竟,只有一个人从内心深处想学习想改变才能发挥主动性。书中能看出胡适对他母亲感情非常深,他幼年丧父,母亲是填房又早早守寡,后娘不好当,何况他的兄弟姐妹们几乎都比他母亲年纪大,所以我想,会不会是因为这个缘故,当初他想和江冬秀离婚,江冬秀威胁他要敢离婚就杀死他们的两个儿子,胡适遂作罢。也许他也是怕如果离婚的话,江东秀没办法一个人照顾好自己的两个孩子吧?书中提到的关于文学改良的问题,让我想到之前看钱钟书《围城》里面他后他的后记写的一些话,大概是说,白话文是一种新的语言,需要时间去积累出新的词汇以及更好用更灵活的文法,这门语言才能慢慢地臻于成熟。当时我不太明白这些话的意思,但是这本书看完以后我大概明白了。这本书前半部完全可以当做小说来看,非常的平易近人,语言典雅而有趣,其中深情也让人可以慢慢体味,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看完书让我对胡适本人很好奇,蛮想抽时间看看他的文集,看看他的学问,相信也不会让我失望吧。
  •     熊培云先生曾说过:“在所谓人的历史中,读传是条捷径——传记浓缩人生精华……我们在逝者的影子下完成对社会的回忆与改造,完成对往届社会优良品质与智慧的追索与继承。”诚如斯言,读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有如听闻他亲自讲义,于字里行间见识他的风骨和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四十自述》源于胡适先生深感中国缺乏传记文学,希望能抛砖引玉,“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全书以胡适先生父母的婚姻说起,包括幼年的私塾教育、秉持无神论的缘由、赴上海及美国求学、倡导文学革命等共六章,文末还附有先生英文撰写的《What I believe》及生卒大事年表。先生笔下的父亲铁花先生,是个神秘又令人敬重的人物。胡传,字铁花,又字守三,故文中称“三先生”,他关心时局、钻研地理,壮年投效东北边荒,暮年奉旨调往镇守台湾,展现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铁华先生于55岁逝于厦门,时年幼子胡适仅4岁。他留下遗嘱说胡适天资聪颖,家人应令其读书上进。这寥寥数语对胡适为学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胡母冯顺弟不知书却深明事理,她奉行的育儿之道对今人尤有借鉴。她从来不在人前骂孩子,而是在次日提点得失,令其反省过错。胡母在大家族里的隐忍也让幼年时的胡适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正是自醒吾身常思己过的克己复礼之道。胡适秉持的无神论来自于少年时阅读司马光家训及《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提到范缜的《神灭论》把形与神比之于刀子和刀子的锋利。范缜确实是个雄辩之才,他还把人的富贵贫贱比喻做树木开花随风飘散,至于飘落到茵席还是粪坑之中纯属随机性事件,何来的因果报应之说?这些文字把少年时的胡适从鬼神地狱的困扰中解救出来,并影响了他一生。然而,在我看来,范缜的论证并不严密。范缜只是把形与神的关系、人有贵贱之分做了一个精巧的比喻,比喻虽妙,似乎令人无言以对,但终不能代替对事物本质科学的说明和阐释。深谙逻辑学奥义的胡适先生不可能没有识破其中的关窍。实际上,灵魂是否存在是一道既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的命题,属于something beyond science。胡适先生之所以拜服无神论,可能是在启智的早期就先入为主地接受了这种思想吧,及待成年后就难以改变了。先生详细介绍了赴上海求学的经历,包括当年读的书目,遇到的师长和同窗,以及筹建中国新公学的始末。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与友人探讨争论中国的白话文革命,他奉行实用主义哲学,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宽容和自由是他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这些思想都对后世影响深广。在篇末英文版的自述中,前半部分是关于父母婚姻及儿时读书的叙述,后半部分则详述其所尊奉的人生哲学(my credo),中英文对照着仔细研读,别有一番心灵触动。胡适先生在不惑之年改写了《西游记》第八十一难“观音点簿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割肉喂魔的唐僧或许就是先生的写照,用他的自由、宽容和理性普度乱世中的芸芸众生。
  •     胡适先生的自传,印象中吴彦祖演过胡适,带着圆圆的眼镜,一副知识分子的样子,当然也很帅,看晓松奇谈的时候,晓松说历史上只有三个时期,知识分子被重视,其中有一个时代就是民国时代,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要是大师们都可以写一本自传,那是最好不过的历史史料,这也是胡适写自传的初衷,自传基本上写了他自小求学到发起白话文运动的整个心路历程。现在的普通话的普及,对于新一地的我们而言是多么的理所当然,但是在哪个年代,是遭受了多少的非议,现在每每读到古代著作,看到文言文都一头雾水,是因为白话文的普及,让我们摒弃了文言文,没法窥得古人的智慧,现在读起来都是那么多的晦涩难懂,这是好事吗?韩国一直以来都效法中国,国人使用中文,后来民间文字后来居上,最终完全取代,虽然韩文是完全的表音文字,无表意,导致韩国无法成就真正的大师,难以产生深刻的思想,但是韩国人还是可以自豪的说,他们让文字不再是精英文化,让国人的文盲率大大降低,让大多数人可以得到教育,这比有没有产生大师更重要,那么白话文运动现在看来还是益处多多。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胡适的书,喜欢
  •     看到他的父母亲那段,对幼子的教育泪流满面以及后来胡适先生推广白话文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决心,深感佩服。他才华横溢,也苦心孤诣。
  •     读着很过瘾的一本书,读过之后,你会发觉这是一位情商高、有魅力的男子,会让人不自觉的喜欢他、欣赏他。
  •     英文部分没有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读到这句时险些落泪。后面描写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时,吸引我拓展阅读。全文没什么华丽的辞藻,只用胡适主张的白话徐徐道之,受益匪浅。
  •     君子
  •     很好读的文字,今日在书店读的,读完很有些羞愧。为什么羞愧?凡人会因为大师的伟大而羞愧不已吗?我猜想或许是这样。从文字里感受那个年代的动荡与思想的碰撞,大师都很有思想,好普遍好腻味的两个字,到现在却其实离好多人远。不以读书为苦。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书中讲述了在那个风雨飘摇,社会动荡的时代,先生胡适从疑惑到坚定人生信念的心路历程……
  •     舒适易读,从胡适的自传中体会人物
  •     胡适早年的经历。勤奋聪颖,生逢其时。
  •     许多人都应该认识胡适先生,但是你是否读过他的这本自述。他在书中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身世,回顾了自己的生活历程、求学经历。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去读一读。
  •     虽然这本传记仅仅记录 了胡适从童年到青年的人生历程,但第六章“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想要改变国人语言现状的伟大设想是多么需要充足的勇气和非凡的实力,外加坚定的信 念和不屈服的意志啊,而胡适,他做到了!
  •     胡适先生这股文人的倔强和谦逊,值得学习。每每思及自己,言行如鬼,自惭形秽。为人之道,在率其性,倘需迎风而舞,也要意态自如。
  •     在这本书中我不是跟胡适的年纪比较我在十七岁是怎样,我是看胡适的妈妈的年纪,那样柔韧的女孩,十七岁只想帮父亲卸一块石头
  •     和现代社会也一样,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胡适的家庭教育思想传承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于现在我国的子女教育,无论是理性认识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     喜欢胡适先生的文字,读过了这本书,让我对胡适先生有了进一步了解。。。
  •     我们终将缅怀那个大师云涌的年代,我也不解为何那段时光里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胡适的母亲)在那样的生活重压下用尽心力让胡适去读书,教他为人处事,今时差太多了。胡适早慧,前进之路虽有好友,但在激荡年代里也常举灯独行,他有心中坚守,只为自己的智慧所转移,不以他人智慧所动摇。今天我们的鸡汤与成功学都不过是兜售无聊自负和精美包装的人生素食,大部分人的一生与猪狗无异,活的粗糙又被动。聪明的人们又多自私利,不自觉想起对胡适影响巨大的梁启超的一句话: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
  •      喜欢文学的可以一读。大量的篇幅在讲述做文学的事情。 读书时,对所学事物的热情让人很钦佩。 也可以看到胡适的另一面,也有花钱买堕落的日子。 综其成为大师的原因,有其天赋与努力,也有其所处环境之优越。胡适就是富二代,父亲是清朝的省级官员。虽然家道中落,却无法影响他能接触最新最好的教育。后来考取了清华的公费生,得以出国学习。凡是能出国的,自然会有所成就,现在也是一样。
  •     胡适先生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回顾了他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了解了真实的胡适先生。
  •     第一部分自传和第二部分与友人书信阐述白话文与中国文学革命的关系,很好看。第三部分阐述中国古文和白话文发展,引经据典太多,看着有些乏味。ps:终于知道胡适的名字怎么来的了。
  •     此书是胡适传记热中小小的一个表现,是他四十年里的一小部分。通过他的笔,一字一字描绘了他的世界,他的生活、学习。
  •     现当代文学史上这么耀眼的胡适啊,怎能不阅读他的这本自传。谁说自传只能在垂垂老矣之时回忆一生过往?这本书告诉你,壮年之时写自传,同样有重大意义。
  •     如果老去,我很怀念青春岁月的你。在读书时代的放纵,工作时期的北漂,成婚蜜月的幸福,四十年的记忆里,十年的童真、二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追忆,我想你有很多不舍吧!四十岁的自己写往过去二十岁的信,回忆里装着的是复杂的自我。
  •     胡适在上海新中国公学上学时,有次半夜与友人喝醉酒,醒来后发现被关在巡捕房,身上有淤伤,却不知曾发生何事,有趣有趣。
  •     太少了.....文字平实清晰,多大的事在先生笔下总是一点一点的实践、去做。读过引起了读《自由论》《论美国的民主》《民约论》的兴趣。另外就是严译文言白话的《天演论》。(读书要趁早啊)
  •     前半部分很有趣,后面着重写白文运动的争执对我来说看不太进去。
  •     以最平实的文字记录那些过往,不过,年表是看的最有趣的部分…
  •     四十不惑,胡适也给自己写了个自传。但四十不惑的人有多少呢?人的一生总是在困惑之中,胡适亦如是。他所能确定的,只是他幼年之事,以及对于母亲的感怀。至多也就写到他于文学革命上的贡献,作为自传来说,显得简略了些。其实他的人生在此之后更为精彩,也更为圆熟。后面所附英文有意思,大师的英文一看就知是中国人所写,很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
  •     真正的幽默,或许就是阅尽人性百态之后温和的调侃,是嬉笑间说着并不顺遂的过往。大师要是放到现在,应该会是一个有涵养有内容的超级段子手吧
  •     白话文大家,运笔自如,文随心走。 2017.3.23 读完
  •     四十自述,好像没写到四十吧?另外开头写的像小说,中间写的像自传,后面写的是文学论文,这算早期白话文的混乱现象吗?另外,所谓自传,基本都是说自己好的,但我们更想看自己坏的不足的,可惜是没有。
  •     在既定的年纪做当作的事情,胡适一生在文学、哲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不知道我的三四十岁会是如何?
  •     还不错的自述传记,越来越爱胡适
  •     这自传里可能也有重塑自我的嫌疑,不过取其精华不过一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闲下来需要整理一份胡适书单,民国大学问家的成长模式可谓去粗取精,学贯中西——儒道私塾,疯狂转校,留洋海外。最酷的是攻哲学,PhD的P就是philosophy,这书完全是在正向鼓励我成为一个哲学系女博士。
  •     浅显直白,读来有趣。读书人的志气、傲气和意气一览无余,性格里的两面似乎也可窥见一斑。阅读时间拖得略长。2017.1.27
  •     太短啦!
  •     初次如此近距离接触胡适先生,虽然觉得他有些问题太过片面,但是我还是不敢擅自批评。胡适之在十多岁年纪尚能如此这般,而我又在干嘛。“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     胡适先生的文字平实易懂,相比其别的作品这本自述也别有味道
  •     有人说这部作品不如胡适的其他作品。我倒觉得这部作品是胡适最好的作品,是走进胡适必读书。相反胡适大量谈论政治改良的文章读起来没有这一本书来的有血有肉。作为唯一的自传,其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前半本成长自传不错,后半本新文化运动有点历史议论文感觉。
  •     胡适是位绝对的自由主义倡导者,也是现代中国了不起的文学者,他的自传笔调真挚自然,仿佛就应该是这样的,钱君匋回赠给他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送给他在合适不过了
  •     想打三星半,引述评论太多。
  •     胡适先生的《四十而立》写的不仅仅是他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更是社会一步步的蜕变,很有文学和历史意义,很值得我们去读,去领悟。
  •     1.胡适少读书 2.母亲教子 3.新文化(白话)运动与死文字(文言文)的废弃
  •     看的是中国画报出版社的书,豆瓣竟然没有我看的版本。很平实的文字,与他倡导的思想一致,有空好好写读后感再详述
  •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看完这书对胡适之先生最深的印象就是,这个沉稳有深度的老人家,亦有欢脱可爱的一面~浅显又生动的文字中又透露出一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高洁。
  •     语言平实,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自述风格,简明扼要。
  •     特别喜欢胡适,温和的,建设性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     一想起这里写得内容都是胡适25岁就完成的,就不得不服啊。前面的故事很好玩,后来写提倡白话文的内容让我搞清楚了不少疑惑。
  •     中规中矩
  •     《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本书讲述了胡适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一种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胡适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气息。好书,值得一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