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繁荣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08641669
作者:【美】埃德蒙•费尔普斯
页数:392页

作者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全球权威学者
数十年磨一剑,中英文同步出版
经济如何增长?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
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费尔普斯指出,这种兴盛的源泉是现代价值观,例如,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愿望。这样的价值观点燃了实现广泛的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草根经济活力。大多数创新并是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的梦想家所带来的,而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或对现状进行改进。正是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庶民的繁荣兴盛——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广义的“美好生活”。
作为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费尔普斯认为,中国将开启从贸易商向创新者、从商业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最早的行动可能会很快展开。这一转轨可能要经历一两代人的时间,但他认为没有什么必然理由能阻止中国完成这个旅程。
作为一本兼具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大繁荣》对任何关心经济增长源泉和社会发展未来的读者都是必读之选。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中文版序
前言
概论 现代经济的诞生?
第一部分 活力与体验
第一章 现代经济体的活力之源
创新、活力与增长
历史上出现的现代经济体的内部运动
社会制度
第二章 没有止境的经济增长
物质收益的丰饶之角
并非完美的玫瑰园
第三章 精神之火:现代经济如何影响世界
另一个世界:工作和职业的改造
从艺术和文学中反映出来的现代体验
小结081
第四章 经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经济制度:自由、财产和金融
政治制度:代议制民主
经济文化:差异和改变
缺失的拼图:人口和城市
第一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鲜花与荆棘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诱惑
现代社会中的不满
社会主义的理想
理想的社会主义有可能建成吗?
社会主义奇怪的一面
对社会主义的恐惧
第六章 第三条道路
对现代经济的社团主义控诉
20世纪早期的社团主义
社团主义在“二战”后的演化
新社团主义
社团主义的阴暗面
第七章 新社会主义与新社团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主张和实际表现
社团主义——主张和实际表现
创新的贫乏
第八章 各国的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的国别差异
国别差异的制度原因
国别差异的文化原因
第三部分 衰败与重生
第九章 衰败的里程碑
经济衰退的早期数据
政策措施和其他反馈
辐射作用:包容性、不平等问题和工作满意度
第十章 经济为什么会衰落
衰落之源
第二次转型
第十一章 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和现代的定义
美好生活的人文主义概念
亚里士多德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实用主义者的美好生活
活力主义者眼中的美好生活
对“美好经济”的启示
第十二章 美好与正义
现代经济中的正义
多重人性中的正义
看似正义的解放体制
小结
结语 现代经济社会的重建之路
大事记 现代主义与现代性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埃德蒙德•费尔普斯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现代宏观经济学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费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费尔普斯对中国经济也并不陌生,他曾多次访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广泛的了解。在“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他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称:“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也是复杂的。”费尔普斯的理论在上世纪首先被运用在美国和西方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在今天全新的全球经济背景下,费尔普斯的经济理论也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尤其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中国经济也必须应对失业率、通货膨胀和提高投资效率等问题。
费尔普斯认为,中国的机制促进了公众创造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这种机制让绝大多数人参与进来,并促进了社会全面发展。观察表明,中国公众正从事越来越有趣味和具有挑战性及高回报率的工作。参与解决或挖掘新问题的人越多,或其参与程度越高时,经济发展的水平就越高。中国的情况符合于此,由此得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肯定推断。他认为,中国要继续保持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就必须加速自主创新,因为不再能指望西方国家代替自己完成创新任务。此外,如果中国经济要完成从中等收入向领先水平的转轨,也必须找到开发必要的经济活力的手段。
费尔普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195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院长。


 大繁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阅读难度倒是不大,也不需要太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这本书从现代资本主义曾经创造的奇迹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社团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性质,其中不乏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溢美之词。此后又转回现代社会低速增长和缺乏创新的现状,通过类比和数据分析。突出了,现代经济,经济活力,广泛的大众创新。最后,也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哲学主题,就是人类的自我实现的欲求,和经济发展的正义性问题。这一部分内容很有意思,原来可以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和按劳分配很相似),来实现社会正义。《正义论》此书值得一读。总结:全书多角度多方位、横贯资本主义诞生之初到当代时间跨度、利用大量数据试图说明,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似乎没有实现的方式,社团主义的政府参与方式只会阻碍经济活力。只有自由资本主义(不是完全放弃政府参与)才能真正激活经济活力,实现广泛草根阶层的创新,实现人类的真正多元化的幸福。
  •     近代以来,持续的繁荣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目标,与资本主义几乎同时诞生的经济学,自落世以来就一直将其作为最核心的研究主题。从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及扩张性财政政策到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还有芒德尔、拉弗等供给学派,这些经济学上熠熠生辉的名字背后无一不透着对于繁荣的渴求。如今,在这一长串的名单后面,我们还将加上一个新的名字埃德蒙•费尔普斯。作为200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是当代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由于长期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让费尔普斯对繁荣的意义和原因有着独特的理解。而这些观点和理念最终浓缩成他最新的一部作品——《大繁荣》。“大繁荣”的爆发源于以创新和活力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在《大繁荣》中,费尔普斯从历史角度着手分析人类社会繁荣的原因。他截取了18世纪到20世纪这两百年间的西方经济史,详细展现了现代社会是如何在经济繁荣中孕育成熟的。费尔普斯认为,人类社会最持久的一段繁荣期在19世纪初首先从英国开始爆发,这种繁荣此后在一个世纪内蔓延到了欧洲大陆以及北美。这样的一种现象,被美国经济学家W•W•罗尔斯称为“经济起飞”,费尔普斯则称之为“大繁荣”。费尔普斯在描述这段历史的同时,还对历史上的德国经济历史学家和奥地利学派提出了质疑。经济历史学家们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归因于以大航海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现。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所有的物质进步都由科技力量推动。此后属于奥地利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为这种理论加入了一个新的元素:需有企业家把新的科技知识可以支持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出来。这种科学主义的观点加上我们熟悉的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最终构成了人们现在对资本主义大繁荣爆发原因的普遍理解:科技发明造就了两次工业革命,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然而,费尔普斯却直截了当地对这种观点提出反对,或者说他认为这种观点的认识过于简单。费尔普斯认为,科技进步不可能是经济知识在19世纪爆炸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这种爆炸式增长一定是某种经济形态出现的结果。只要这种经济机制能够维持有效运转,就可以长期促进自主创新,最终把国家推入持续迅猛增长的轨道。对于这种制度或经济形态,费尔普斯用了“现代”来给予定义。他认为,正是由于现代主义观念下形成的现代经济,才有可能带来“大繁荣”的历史奇迹,而这种现代主义和现代经济的核心则来源于草根的创新和活力。现代经济的起源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归根到底它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复杂演化的结果。这种复杂性在许多人文学者的著作中都曾得到展现,例如英国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国经济学家汪丁丁在对麦克法兰的这本作品评议的时候,曾对现代世界出现背后的复杂性进行过分析。他指出,西方的两大思想传统——英美的和欧陆的,它们之间始终存在紧张关系,也正是这些张力,使西方社会得以演化。而在《大繁荣》中,费尔普斯则把这种现代经济产生的复杂过程总结为四个方面:以自由、财产和金融为核心的经济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崇尚节俭、勤奋和身份的资产阶级文化、人口和城市的增加。现代经济的到来引发了人类社会巨大的改变,它把各种类型的人都变成了“创意者”:金融家变成思考者,生产商成为市场推广者,终端客户也成为弄潮儿。费尔普斯认为,现代经济把那些接近实际经济运行、容易接触新的商业创意的人,变成了主导从开发到应用的创新过程的研究者和实验者。这样的一种体系也就成为西方社会在18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两百年内持续繁荣的推动力。不仅如此,费尔普斯还指出,现代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止于经济,在文化艺术领域,现代经济的观念和体系在文学、绘画和音乐等同样以创意为核心的领域内,亦结出了“百花齐放”的硕果。对个人来说,繁荣是人们本能地追求美好生活的结果作为一个极具人文主义观念的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并没有将现代经济的阐释停留在宏观层面。在《大繁荣》里,他把“繁荣”的定义和影响还延生到了个人生活的领域。学过政治经济学的我们都知道,人的最高价值就是自我实现。马克思认为,人在实践中不仅创造财富,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丰富个人的知识体系,增长经验认识,发展意识和能力,发挥潜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从而实现自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便是人的价值实现的最高形式。事实上,类似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先哲。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提出了“美好生活”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指出,“美好生活”的意思是,人们在拥有某些生活必需品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会选择的生活方式。进一步的,亚里士多德还指出,“美好生活”是人类生活的最终目标,它代表着一种“最高的善”。接续亚里士多德的阐述,费尔普斯则认为,这种“美好生活”其实就是一种“繁荣”的生活。而当繁荣成为美好生活的流行概念时,美好经济必须帮助人们想象和创造新事物,从而实现创新。也因此,费尔普斯指出,许多企业家创造的财富,其实是他们痴迷于尝试某个新奇创意而收获的副产品,这种创造性的生活比起收获和财富积累,可以给人类提供更高层次的满足和骄傲。费尔普斯在对个人生活的繁荣方面的思考,深受到哈佛大学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的影响。罗尔斯在这部巨作中详细论证了,鼓励和支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与正义的经济制度之间的紧密关系。由此,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美好生活”所拥有具有的天然正义和费尔普斯对“最高的善”的理解不谋而合。同时,费尔普斯还从历史上和同时代的其它著名人物那里,寻求到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在《繁荣》中提到,人们追求的是“福利”,而构成福利的要素包括生活满意度、敬业程度、人际关系、生活意义以及有成就的生活;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一定对这个观点表示同意,他在积累巨额财富后,成立了规模庞大的慈善基金会;特洛伊古城的发现者海因里希•施里曼也曾表示,他从事商业活动是为了对特洛伊城的研究提供保障。“大繁荣”的挑战在于现代经济在西方世界的衰落如同历史上所有陷于低落和挫败的时期一样,人们都会发自内心地怀疑孕育了资本主义大繁荣的现代经济和现代主义。上世纪上半叶出现的社团主义和机械社会主义正是脱胎于在类似的发展背景中,人们期望用这些新的经济模式来替代现代经济。这些模式的观点大多认为,要赋予中央政府强大的能力和权威,对经济进行充分的干预,通过这样的经济制度来平滑经济的风险并使人们获得安全感。对于这两种模式,尤其是社团主义,费尔普斯认为它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向前现代时期的传统观念退步。依靠政府的管制和干预来实现经济生产,在本质上和中世纪教会与君主对经济的控制如出一辙,它们不过是传统主义披上了新外衣后在历史舞台上的再度登台。因此,这样的制度和体系违背了现代经济所包含鼓励创新和活力的精神,自然也就无法带动“大繁荣”的再现。所以,费尔普斯指出,上世纪末以来,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衰退,正是与社团主义的重新崛起有关。在美国,委托和裙带关系在公共部门的泛滥、共同基金的急功近利、大银行大企业和大政府形成的集团造成抵押贷款规模的膨胀,以及主权债务和福利规模的失控,都是这种社团主义势力上位的直接表现。这种思潮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这样来看,资本主义的历史实则就是一部现代主义与传统主义的斗争史,对于这场“从19世纪延续至今的没有尽头的伟大斗争”。如果说“繁荣”的秘密是所罗门宝藏,那么费尔普斯的《大繁荣》就是寻找到宝藏的地图,而他对现代经济持续稳定运行的强调,就是交给我们打开宝藏大门的那把“秘钥”。为此,在前言里,费尔普斯动情地呐喊,“我要高度赞美大众的兴盛是现代社会宝贵的人文主义财富,呼吁重树失去的精神,呼吁大家不要放弃激发现代社会普遍繁荣的现代价值观。”所以,在《大繁荣》中,我们能读到的不仅是经济成长的诀窍,还有关于人类社会共同幸福的思考。作者将人文主义的精神注入到了《大繁荣》中,于是,这部作品不再只是一部枯燥机械的经济学著作,它还是一部生动的经济史,亦是一部令人思考的哲学书和思想录,更将是一部具有启蒙意义的巨作。(刊于2013.12.7《文汇报·书缘》,刊文有删节)
  •     创新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就业?经济如何增长?繁荣又来自何处?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在《大繁荣》一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大繁荣带来的不仅仅是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有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作者深入分析了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某些国家取得大繁荣的根本原因。费尔普斯指出,这种兴盛的源泉是现代价值观,例如,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愿望。经过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但是,作者所指的“创新”并非源于少数人的、精英的、从上而下的推动的狭义的创新,而是一个基于大众的、草根的、自下而上的进程。或者通俗点说,现代价值观崇尚的是草根经济活力带来的广泛意义上的全面创新。大多数创新并不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的梦想家所带来的,也不是简单的新发明,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它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或对现状进行改进。正是这种草根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繁荣兴盛——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广义的“美好生活”。一本不得不读的中国发展启示录费尔普斯教授在书中深入探讨了自工业革命以后现代经济增长出现以来,先后领跑世界经济增长的英国和美国的创新动力源泉和激发这种动力的制度环境,这两个国家都经历过繁荣,而现在却开始衰落和迷茫。大国的无论兴衰的历史,都极具借鉴意义和价值,读西方的经济史促进我们不断思考中国未来变革问题。当下的中国一直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但是如何健康发展,怎样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国家、民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作者写西方世界的历史,其实对中国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技术引进、投资和贸易,中国今天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很早以前,英国和美国也曾处于类似的阶段。中国要实现高度的经济活力,就必须确立现代价值观的主流地位,摆脱社团主义的影响。而中华民族要实现真正的繁荣很大程度都取决于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只有从民族根部开始焕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将创新渗透到每一个社会阶层,每个人都积极思考“我”之于国家富强的意义,中国才有实现全面的繁荣的可能。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就觉得还可以,作者见识广
  •     大众创新。
  •     里面反复提到的社团主义,其实是啥?社会主义么?
  •     读了2/3实在看不下去了 翻译得太晦涩了
  •     浅显易读
  •     制度和文化限制大众创新的活力;大众创新并非导致了经济的波动周期;欧洲的社团主义即工会限制了大众创新;社会保障也限制了大众创新。
  •     经济学就是经济学,读着读着就感觉是用数据来说明,历史。少了科学的一种对未来的预测。
  •     将创新从浩瀚的历史进程中提炼出来,佐以不同社会制度的调料,搭配文学艺术绘画艺术的创作灵感,勾勒出了一幅完美主义的理想世界。值得一读。
  •     繁荣的现代经济要具备的几个条件。首先是经济制度:自由,财产和金融;然后是经济文化:差异和改变;还有重要一点是:人口和城市;也许还需要代议制民主制度。自由啊自由,不知何时能拥有...
  •     主要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性,对于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有点小用处,不过里面的分析有些地方太牵强了。
  •     最后两章可读
  •     写得有点像推理小说,跟潮流读了一下。
  •     有些学者的书,就是会给你这种感觉:用不同的描述方式,但除此之外,你没得到任何新的东西,没有什么是你真的不知道的。
  •     外国人写书挺有意思的,越是博览群书有学术成就的人可能写得书就越生活化,越越有文采,洋洋洒洒。他们经常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给出一些人的解释,然后再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这个国家出现了而另一些国家没出现来进行辩驳。这种思考非常好,也从钟老师的课中学到了这一点,如果系统地进行学习,我们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更加理性深刻。这本书的主旨是草根阶层的创新导致了19世纪的大繁荣,后来又失去了这种繁荣。是某种价值观和信仰催生了现代经济和民主制度,而不是民主制度带来现代经济或者现代经济导致民主制度。美国式最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而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缺乏活力,其他国家也不能答便车了。
  •     大师作品的特点,果然平易近人。
  •     作者试图在书中展现一个看待国家繁荣的新视角:繁荣的核心是个人生活的兴盛,每个人能够对事业投入,迎接挑战,完成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个人的兴盛又来自于新环境、新问题、新观察、新创意给人带来的新体验。也就是说,国家繁荣源自民众对自主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
  •     现代经济体的优势在于,它们的体制结构能够很好地推动和实现大众参与的创新。 大众参与的创新自下而上渗透至整个国家。 人口集中是创新的温床。鼓励创新,必须降低试错的成本和范围,有限责任公司的制度功不可没,与当代创新管理的独立创新部门的方法,精益创业等理论,一脉相承。
  •     观点很有意思,写法比较学术,读起来有吃力。
  •     相当不错的书~不愧是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写的书。简直就是打开经济学的新大门啊~叙述是非常不错的。语言是朴实的。从历史的角度一一全球经济的大事件。前篇和中篇是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后面展望的不是我的菜。于是草草收场。从多角度,多层面,图表来各种分析。很直观。而且非常准确。可以入手买。推荐!
  •     说实话不怎么样
  •     一股浓浓的兜售观点的感觉。
  •     论述偏理论,核心是说,民众自我追求的实现和广泛意义上的创新创业,对于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度,超过少数科技学的实验室突破。
  •     作者论述广博,知识丰厚,从政治、经济、制度等各个方面论述了宏观经济和现代主义,从而得出自己对于创新来由的看法。
  •     其实还蛮好看的,虽然中间有点铺陈过度
  •     超出想像,一本扎实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     关于经济活力,关于探索激情与冒险,深得我心
  •     看完觉得好悲观。现在世界经济的问题表面上是中国不行了,实际上是美国不行了,而美国不行了又是制度跟文化层面的原因,虽然最后一章这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提了好多批判,但感觉都是然并卵。这样的话,再过5年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啊…… 推荐将本书和那本《创客》连进来读,中和一下
  •     其实是经济分析,过于理论化,数据化,感觉并没有想象中价值高,没有太多思考统计归纳啥的,感觉没啥收获
  •     比较可贵的是,费尔普斯虽贵为诺奖得主,却是一个极具人文主义情怀的经济学家,他对现代经济的阐释没有停留在宏观层面,而是延伸到了个人生活领域。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是这种水平吗?数据缺乏说服力,还引用大量文学和艺术作品作为论据,论点不清晰,也没有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倒是很有些大政府的政治倾向。读这书完全是浪费时间,虚有其表!另外,翻译够烂!
  •     感觉写的比较杂乱,而且论据不够充分,总有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感觉!缺乏一定的深度,而且个人感觉逻辑也不够严密。
  •     前两部分可以看。草根活力,万众创新,知识的扩展,才是增长的源泉,也就是人力资本。此国必昌,为吾在此,吾在,此国必昌。
  •     难道这就是《大众创新的源头》?
  •     缺乏相关基础,看起来有点难懂。没有阅历,也不知道对美国21世纪创新降低是怎么得出的结论?全书看完唯一的结论是,社会主义大体是不好的,社团主义也是不利于发展的,创新才能推动前进,创新才能繁荣,创新才能强大。。。
  •     我为探索,激情,创新而工作
  •     #2014#
  •     大众创新,人类进步源泉。社会应该提供一种创新的氛围,造就一个创新的温床,人人都可以对自己所做的事,进行微创新,聚沙成塔。
  •     视野很广阔呐
  •     书是好书,但是翻译太烂。最近读了几本中信的书,普遍都是这样。
  •     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是创新活力之源
  •     活力,文化,野蛮生长
  •     140413
  •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     翻译严重影响阅读,当然就算翻译的好这书也不好看。
  •     书包装相当“高大上”,了解到一些以前不了解的东西,清晰一些问题的认识,串联一些知识,非常好的书
  •     美国的当代经济主义会复苏的。减少政府监管和干预。增加自由和创新文化。
  •     书中关于19至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演进的阐述令人信服,同样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当下中国实体经济一败涂地的深层次原因。
  •     从社会制度开始分析,在经济学深入,由哲学结尾总结观点。书中众多观点对于非经济学专业的我来说还是不很好理解,但是深入显出的讲解以及对美国和欧洲发展兴衰的分析还是能使整个作者观点较清晰的展现在眼前。经济和哲学,辩证的社会责任和趋势也是值得深深思考的。
  •     2015.2
  •     一般,虽然是诺贝尔奖得主写的,但是没有什么条理性,语言太枯燥了,关键是,全书的内容在第一章第一节就说明白,偏偏还要再说几百页,看得好辛苦,对于这种书,一定要懂得跳着看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