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桥

出版日期:2015-10-1
ISBN:9787536076061
作者:[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页数:178页

作者简介

一三七七年三月,被诅咒的乌亚那河上准备造一座石桥,消息不胫而走,怪事随之而来。吟游诗人四处传唱水中神明对石桥的愤怒。桥上也莫名出现可疑的缺口与划痕。口口相传的古老传说暗示人们为拱桥奉上祭品。面目阴沉的造桥人,突然消失的传说搜集者,被埋在桥墩里的人……
支持与反对造桥的各方势力针锋相对,所有冲突都围绕石桥逐渐展开,小说将不同层次的矛盾穿插于拱桥的建设过程中,探讨的主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时事,巴尔干地区的历史、语言、文化,阿尔巴尼亚民族的兴衰与认同,人的自由与归属感等等方面。小说通篇波澜不惊,言语朴素简练,却处处透露出含蓄的机敏与讽喻。

书籍目录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高兴
一座桥的故事(中译本前言) 施雪莹
三孔桥

内容概要

伊斯梅尔•卡达莱,生于一九三六年,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作品在全世界传播,以讽刺和批判见长,其中一些出版之后曾一度遭禁。他的《石头城纪事》《错宴》《谁带回了杜伦迪娜》《亡军的将领》《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等作品已译成汉语。二〇〇五年,他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索尔•贝娄、纳吉布•马哈福兹、大江健三郎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施雪莹,青年译者,南京大学法语系在读博士,从事法语文学研究。


 三孔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与那位远道而来那位搜集民间故事与习俗之人交谈之时,“我”讲述了两个关于阿尔巴尼亚的民间故事:一个是杜伦蒂娜被带回的故事,一个是墙葬的故事。前者(如果我们看过卡达莱的其它小说)已经被写成《是谁带回了杜伦蒂娜?》,而后者则是我们正在阅读的这本《三孔桥》。这反映出卡达莱的创作所遵循的方向:在对传统民间故事重新挖掘的时候,赋予现代意义;而后者是卡达莱一直所深入的对于集权政治的批判。这种情况几乎发生在所有流亡作家的创作里,流亡前的岁月成为他们在后续创作中无法“逃离”的萦回要素。因此,分析《三孔桥》,除却去了解一个民族故事的重写之外,或许还可以挖掘出现代意义。作为普通读者,前者大概已可满足;卡达莱也正是这么做的:通过在双层的运作模式上建构小说。从小说一开始,作为叙述者的“我”便尝试与读者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作为建桥历史的见证人,面对围绕在这座桥上“那些荒唐不经”的故事,他觉得有必要“写下关于这座桥的全部真相”,告诉世人真实的历史经过。但我们很快发现,这位叙述者的不可靠。照常理,真相与假相的传播依赖时间的力量。这就使得这位叙述者不太可能既能在有生之年见证的建桥经过,通过又能“听见“围绕着这段历史的流言蜚语。谣言的传播往往在时间的加工下完成。故而,“我”只能是作为小说家的卡达莱的一个替身,一个虚构的传声筒。这种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设置,为的只是让整个故事的讲述与读者亲近,让小说家能够以他人的声音更加热情地投身在那个年代的叙述当中。如同一位说书人,“我”通过回忆详细地叙述了三孔桥建立的始末,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境况,已经围绕着建桥儿树立起的两股敌对势力,以及他们争斗。普通读者大概可以满足了。将活人嵌进桥体的情节,已经让故事的现实感发生了偏差,如同传说中经常出现的各色离奇情节,这个建桥故事因而包裹上了一个魔幻色彩的外壳。但作为更有追求的我们,所思考的大概会是:这样写到底是为了什么?作为流亡小说家的卡达莱显然不会只是一个搬演民族故事的普通作家,其野心显然不止于此。那么,会与集权政体有关吗?如同《是谁带回了杜伦蒂娜?》中的荒诞设计,是一个寓言吗?这种思考,我想多少还是有的。尤其是围绕在建桥过程中的混乱多变的政治格局,各种权利间的相互争斗,或许就是对20世纪集权政体的一个映射。或许,如同墙葬一样,阿尔巴尼亚需要一个祭品来记住自己的历史,不让它被人抹去,令其铭刻于人民的心里。又或许,卡达莱只是想还原阿尔巴尼亚真实的历史,还原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真实面貌。谁说得准呢,答案只能见仁见智;相信每位认真的读者读后都会有自己的解答。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简单而阴郁的故事,裹着黑压压的历史、事实和人性
  •     3.5
  •     比起他的政治讽刺小说 更喜欢这些阴沉而古老的故事
  •     历史、政治、传说、民俗、时间、空间、象征隐喻与现代气息融于一体,又浑然天成。作者是渗透了东欧蓝色忧郁的说书人……
  •     回归古老传统与文化核心的卡达莱更具文学魅力:石桥既是一则诅咒——东方的新月裹挟着漫漫黑夜而来,笼罩雄鹰的国度;也是外来物对河流的征服,是沉重的压迫。墙葬者是反诅咒的诅咒,是跨世纪的沉默的反抗者,而修士则是关于民族语言,文化和历史,必将复兴与独立的基石。
  •     墙葬的故事,如同发生在眼前一幕。的确能感受到,卡达莱对阿尔巴尼亚的爱。161123。
  •     卡达莱的作品都是笼罩着一层历史的迷雾,人物在尘埃里挣扎,不过挣扎也没用。
  •     以为是一个遥远古老的祭祀,最后发现是一场利益阴谋。一座桥,一个墙葬者,不过是披着历史传说的虚伪外表,真实的是人的利欲熏心。人心,才是恐惧的来源。
  •     把桥写得比水更神化 牵扯出的文明 历史 情绪很直白 文笔有点生硬的恐慌是唯一的不适 其中还学习到很多谋略 文化变迁和冲突也有带出 经常有精彩的比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