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咏梅文学研究

出版日期:2002
ISBN:978753962146X
作者:程杰
页数:424页

作者简介

本书分三卷研究了宋代咏梅文学的繁荣及其意义,两宋之间梅花象征生成的三大原因,北宋三大诗人的咏梅创作,宋代梅花审美认识的发展,以及历代咏梅的六大模式等内容。

书籍目录

目录
一 引言:由果到花,由实用到审美。
上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咏梅文学
二 魏晋南北朝:咏梅文学的渐起。乐府《梅花落》与文人咏梅诗。感咏闺怨与巧言切状。
三 唐五代:咏梅诗作渐多。杜甫是第一个于梅着笔较多的大诗人。梅花“南国树”,中唐以来士人南下,咏梅诗数量
宋代咏梅文学的繁荣及其意义
一 繁荣状况:作品数量,绝对数量、相对数量都大幅剧增。唱和,十咏、百咏,偏嗜、日课,专集。
二 宋代咏梅发展的阶段:北宋前期南人咏梅。北宋中后期咏梅渐兴。南宋中后期臻于鼎盛。
三 咏梅繁荣的原因:园林圃艺业的兴旺,社会政治文化重心南移,艺梅赏梅日渐风行。文学创作的普遍繁荣。
四 宋代咏梅创作繁荣的成就与意义:审美态度的变化、文化意趣的拓展。遗貌取神、比德写意的表现方式。
两宋之际梅花象征生成的三大原因
一 社会学因素:地主经济、私有园林的发展,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艺梅赏梅的兴盛。
二 思想史因素:儒学复兴,道德思潮,君子“比德”。既“清”且“贞”的人格理想。“花中有道须称最”。
三 生物学因素:花之早、色之素、香之清、枝之劲、生态之简,“谛视毫发无遗恨,始信名花集大成”。
林逋咏梅在梅花审美认识史上的意义
一 “疏影横斜”,林逋发现了梅花“枝”“影”美——梅花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诗歌对仗从“色”与“香”对
二 “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梅与“水”、“月”,一个经典组合。“水”、“月”为梅花“表德”。
三 “处士梅”,林逋以隐士心性咏梅,开创了咏梅重在品格意趣的新境界。“说着梅花定说君”。
一 王安石的咏梅:以姿容色香、感觉情调为主。形象鲜明、风姿绰约、情韵含蓄。
北宋三大诗人的咏梅创作
二 苏轼的咏梅:“梅格”的提出。苏轼把宦海沉浮、感遇咏怀的内容带到咏梅之中。梅花寄托着幽洁雅逸的志趣,同
三 黄庭坚的咏梅:山谷重松、竹、茶。首开蜡梅、墨梅题咏。江西咏物诗法。
一 南北梅事之异:梅盛于南,入宋后北国梅花罕睹,“北人不识”。
北宋中后期京、洛等北方地区艺梅赏梅之风的兴起与发展
二 仁宗朝以来,北方艺梅渐兴:京洛园林,引植红梅,发明蜡梅。八个知名品种。士人咏梅趋繁。
宋代梅花审美认识的发展
一 北宋时期对梅花的审美认识:“疏影横斜”之美、水月虚处传神、花色天真素朴、先春凌寒独放、桃杏不能比并、
二 南宋初期认识的深化:艺梅爱梅之风。以士人人格类比拟议梅花。三种拟象,“清”、“贞”、“怨”三种意蕴。
三 陆游等“中兴”名家的赏梅咏梅情趣与意义:梅事繁荣。陆游咏梅重在其“格”,着意梅花的气节精神。杨万里咏
四 理学家咏梅的“生意”与“精神”:“观造化之妙”。邵雍、朱熹的咏梅。魏了翁“傍梅读《易》”,“以草木文
五 江湖之士清峭野逸的审美情趣:“山家”、“贫家”与“诗家”。艺梅表德“遍天下”。梅花的幽瘦清寒。“才见
六 宋遗民文人的贞节寄托:“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梅花是忠国大节的象征。梅花又是遗民悲情的寄
七 结语:梅花审美意识的发展是梅花意象逐步人文化、精神化、符号化的过程。审美主体的决定作用。梅花最终的品
“岁寒三友”缘起考
一 松竹连誉。“竹里梅”,“竹外一枝”。中唐朱庆余的《早梅诗》始以梅与松竹相媲并。“岁寒三友图”。南宋绍
二 儒家的自然“比德”传统,“岁寒三友”说进一步明确了梅花道德人格象征之义。与物为友、寓物为乐的审美态度
梅花的习性、色香、枝干、品格与德性——咏梅模式之一
中卷
一 梅之性习:早春芳树,从轻艳绮怨的感伤形象到清新明艳的积极形象,梅花形象提升的第一步。
二 梅之色香:从形貌细节的镂形刻似到感觉氛围的整体把握,梅花清素美、冷艳美的初步提示。
三 梅之枝影:林逋的一大发现,补足了梅花形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 梅之品格:品格美的主观性。两个关键人物;几个表现方式。梅花“幽姿”“高格”审美特征和幽逸闲雅意趣的确
五 梅之德性:品格美的深化。人格意趣、“比德”意义的高度明确与充分演绎。梅花之作为道德品格象征的成熟定型
梅与雪——咏梅模式之二
一 从“梅花落”到梅花开。早梅、雪里梅。
二 早期咏梅中的四种“梅雪”关系。写形拟似。
三 两种后起的“写神”关系。“雪里精神”与“雪样精神”。
梅花的伴偶、奴婢、朋友及其他——咏梅模式之三
一 梅花的青春搭档:“梅柳”——早春的典型意象。一个常见的对偶模式——“梅与柳对”。梅柳之景的两个美感特
二 梅花的品格荐阶:梅与桃杏类近形似。类似联想、比较写形到品格褒贬。“杏李花不敢承当”的美。五个褒贬角度
三 梅花的精神盟友:“梅竹”相映。“岁寒三友”。其他花卉与梅攀“兄”附“弟”。人伦关系的比拟是花卉审美品
梅与水、月——咏梅模式之四
一 林逋的意义:“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林逋开创了以水、月为梅“传神写照”的范式。
二 苏轼的发展:月下赏梅,托物咏怀。一个模式的流行。幽峭雅逸与孤清落寞交掺互渗的情景模式对应着宋人普遍的
三 梅月相映模式的精致化:梅枝映月、月窗观梅与月窗梅影。
四 由“传神写照”发展到“表德”议论:梅花如水月之清:梅花与水月相宜。
“美人”与“高士”——咏梅模式之五
一 梅花与“美人”:早期咏梅的闺怨色彩,“花色持相比,恒愁恐失时”。中唐以来多以粉妆美人喻梅。
二 从“美人”到“冷美人”:北宋中期以来普遍以月宫嫦娥、瑶池仙姝、姑射神女、深宫贵妃、林中美人、幽谷佳人
三 从“美人”到“高士”:“神人妃子固有态,此花不是儿女情”,“脂粉形容总未然,高标端可配先贤”。高士拟
江梅、红梅、蜡梅、古梅和墨梅——咏梅模式之六
一 江梅:几个主要特征。江梅之名始于唐而定于宋。江梅代表了梅花审美形象的“类本质”。
二 红梅:一个史载较早的梅品。由南入北,北宋开始中期广受注意。“北人不识”,“诗老不知梅格在”。“清艳两
三 蜡梅:元祐间始闻于汴洛。由北入南。蜡梅与黄梅。蜡梅与江梅。
四 古梅:古梅与苔梅。首见于北宋。南宋中期始以“老枝怪奇为贵”。古梅的苍劲、古淡、萧疏之美。古梅是宋人人
五 墨梅:华光开创水墨画梅,墨梅题咏随之兴起。墨梅画“寓素于玄”、“责芳于影”,与梅花幽雅淡泊的品格神韵
梅花的典故
下卷
一 材实功用之典:1盐梅和羹2召南摽梅3望梅止渴4禹庙梅梁5雕梁画梅
二 花色情感之典:1羌笛梅落2霜天晓角3梅花三弄4驿寄梅花5庚岭南枝6梅花宫妆7何逊咏梅8凌风却
后记


 宋代咏梅文学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多有重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