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解析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208074620
作者:查尔斯·默里
页数:583页

作者简介

《文明的解析》按文化起源和地理分布,历数在艺术和科学领域成就卓绝的天才人物,通过严谨的历史计量学分析的方式,编制了文学、音乐、艺术、哲学和科学各领域的名人录(全世界共4002人),经过量化分析,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创造力的分布如此不均衡:多见于西方而非东方,多见于男性而非女性?为什么多见于犹太人——-而且又以哲学、科学而非艺术见长?为什么我们现在感觉到创造力的衰退? 最后,作者详细分析了产生卓越人物、卓越成就的各种必要因素。

书籍目录

答谢前言第1部 成就的概念第1章 时间的概念第2章 谜团的概念第3章 地点的概念第4章 惊叹的概念第2部 识辨重要人物和事件第5章 卓越及识辨卓越第6章 洛特卡曲线第7章 重要人物之一:重大人物第8章 重要人物之二:巨人第9章 重要事件之一:重大事件第10章 重要事件之二:超级发明第3部 规律与轨迹第11章 正视近代欧洲的作用第12章 ……及已故白人男子第13章 欧洲成就的密集分布第14章 计入人口:成就率第15章 解释一:和平与繁荣第16章 解释二:模型、名城与行动自由第17章 还有什么有待解释?第4部 论成就与兴衰第18章 亚里士多德原理第19章 动力之源:目标和自主权第20章 内涵之源:组织结构和先验物质第21章 人类成就是否每况愈下?第22章 总括附录1 为认定自己对统计一窍不通的人编写的统计原理2 一览表和知名度指数的编制方法3 一览表依据的参考书4 地理和人口数据5 重大人物资料简括参考书目译名对照表

内容概要

查尔斯·默里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专攻文化与自由的W.H.布雷迪学者。其名下另有七本著作,包括《失去土地》(Losing Ground)及与理查德·J.赫恩斯泰因合著的《钟形曲线》(The bell Curve)。

章节摘录

  第1章 时间的概念  人类取得成就前,必须先进化成人。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500万年前,地球上先有了二足动物。此后大约250万年,二足行走动物学会了制作一些粗糙的工具。掌握火的使用方法又用了大约l50万年。  经历了难以想像的漫长岁月后,这种二足行走动物仍然不过是直立人。它的智力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动物,但仍没有进化成人。直立人看上去不像人,脸部凸出,行走笨拙。尤其是它不像人那样思维。直立人的大脑只相当于今人的2/3,且思维极其迟缓。  古人类学家称之为智人,而我们称之为人的这种动物大约出现在20万年前。此后某个时候,人类才开始了成就的历程。到底是什么时候呢?是不是应该把人头一次说话的那一刻作为起点?或是头一次作画?或头一次唱歌?毋庸置疑,给出一个具体时间和试图准确说出人类何时不再是直立人,而开始进化成智人一样主观。如果非得说出人类成就起于何时的话,公元前8000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年份。原始时期  就地形和气候而言,公元前8000年的世界和我们今天了解的世界十分相似。更新世的最后一次大冰川连续几百年逐渐退缩。当时欧洲覆盖的冰雪并不比后来的欧洲更多。莱茵河、塞纳河和多瑙河已经在我们今天可以认出的原野上流淌。  ……

图书封面


 文明的解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总的思想是不错的,但书中有几处并不准确,以数学为例,Gauss在数学巨人中只排到了第4,这有些低估他了。Poincare竟然没有进入数学巨人榜,这显然是荒唐的。作者认为数学在19世纪下半叶后不再是建立体系的时代,而且是衰落的,这不太准确。事实上,19世纪下半叶才是近代数学的伟大开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例证方面存在问题。但总的分析思路和大部分观点都是很有启发性的,绝对值得一读。
  •     【读品】罗豫/文亚理士多德同时在哲学、美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纵横捭阖;达·芬奇不仅画了蒙娜丽莎,在工程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如雷贯耳的大名“莎士比亚”,可能就是哲学家培根的马甲……这样的传奇已经一去不返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事迹,是写作为生的前物理学家C.P.斯诺气焰嚣张地指责人文文化“搔首弄姿,怨天尤人,离群索居”、“自恋”;是后现代主义者试图解构自己根本弄不懂的科学大厦基石,结果被科学家索卡尔兜个正着。斯诺1959年在剑桥大学做的一次著名演说中,提出的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之说,挑起的争论至今余波未息。其实,并非没有人意识到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但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功例子,总是文化遗址的价值由碳14测定一锤定音之类的老套故事。查尔斯·默里这本《文明的解析:人类的艺术与科学成就(公元前800-1950年)》倒让人眼前一亮。默里是胆大心细型的研究者,他把人类两千多年的文明成就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方法又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统计分析,结果为人类非凡成就的许多悬案提供了有趣的意见。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默里用了正文近一半的篇幅做铺垫,介绍了正态分布和洛特卡曲线在研究文明成就时的重要作用,并将自己划分时间和地理位置、辨识“文明成就”的标准和理由清晰地呈现给读者。进入后半部分,当各种数据和结果以图表的方式聚合到一起时,很多猜测得到了证实。犹太人到底有多优秀?默里用扎实的数据展示了犹太人在文明成就中做出的与自己人口极不相称的贡献。乱世出豪杰吗?默里发现,战争年代确实更容易涌现重大人物。社会财富的积累也有利于文明成就的产生。而在默里关注的战争、财富、城市、人口密度和政治制度几个因素中,对产生文明成就造成最大负面影响的,是极权政治体制。苏联和东欧大量艺术家、科学家的命运也印证了这一点。当代的艺术在衰落吗?默里在综合了人口、艺术人力资源和艺术消费市场的众多因素后发现,19世纪,人类产生伟大艺术作品的状况已日益恶化,进入20世纪后,恶化步伐日益加快。在默里看来,这一现象不是源于文化衰落,而是源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19世纪中产阶级崛起,20世纪的经济繁荣进一步惠及蓝领和农民。“欣赏流行剧本、书籍和音乐的人数急剧增加。新出现的这一日益扩展的市场必然吸走了部分优秀人才。而在另一个时代,喜爱高雅艺术音乐的贵族囊括了所有的艺术人才。”20世纪艺术的衰微确实存在,而且默里认为,考虑到时代偏差和人口增长,这种衰微其实超过了人们的一般估计。尽管默里已经用了尽可能生动、简洁的文笔,但强调个性和感性、对数据和公式望而生畏的后现代读者还是有可能跳过、进而错过这本书。默里的研究方法或许并不是最好的,他对文明成就和重大人物的认定标准或许有待商榷,但他延续了“科学文化”的优点,将这一过程清晰地表现出来,供读者批评改进,对结果的解释和分析也展现了自己丰富的人文积淀。不管结果是预料之中还是荒谬绝伦,默里的这一研究都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尝试,让人看到了建立一门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科学”的可能。
  •     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爱迪生前些日子有本书叫做《国家的品格》,其中给国家品格设置了四个指标:独立不羁,道德水准,美丽田园,天才辈出。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天才,但大家都知道天才不是那么容易成为的,当然不排除有一小撮已经自认为是天才了。所以,更多的人只能对天才羡慕,嫉妒,甚至打击(我就不对扼杀天才的中国教育制度讽刺挖苦了 ╮(╯▽╰)╭ )。无论是社会还是科学,所前进的每一步,几乎都能看到天才们的足迹,在各条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路标,让后人能够跟随。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常的理解其实是对牛顿原话的误读),实质是不停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如此反复。没有那些天才,有些捷径会推迟数百,上千年才被发现,甚至永远不会出现(尤其是艺术领域),你期待贝多芬以外的人来谱写《第九交响曲》吗?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去绘制梵高的《向日葵》?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是只有天才能带来的。把天才捧的这么高,那我们最广大人民群众又置身何地?究竟是“天才史观”还是“群众史观”,说起来“天才史观”就是伟大领袖带领我们向前进,而“群众史观” 则是伟大领袖顺应了劳苦大众组成的浪潮。都有道理,所以,按照学术上的惯例,折衷一下来个“综合史观”就能兼顾两个理论了,就这么容易。回到开头,有上一两个天才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要天才辈出才是“国家的品格”。按照查尔斯·默里的说法,“在任何一种文化中,有人胆小如鼠,有人胆大妄为,都有敢想敢干的人。但对于夹在两个极端中间的大多数人来说,文化规范或促进或阻碍了个人的自主权。”简单的说,一个国家的文化可能会促进天才的产生,同样也可能会阻碍天才的产生。这就可以解释我们的过去,在古代中国有那多发明创造,有《九章算术》,有《齐民要术》,有《本草纲目》……足以令世界侧目(见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技史》),但为何没有产生系统性的科学,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中国这么大地方这么多人,总有人能够脱颖而出,在科技史上有所建树,但就整体而言,社会环境,制度构建都不利于天才辈出,只有零星天才能够闪耀照人。我们的传统(广义),阻碍了成就的产生。这很令那些做天朝旧梦的人失望,但就是这样。好古的国人总喜欢提我们的历史多么多么悠长,我们的传统多么多么伟大。但历史究竟留给我们什么?我们的传统究竟是什么?鲜有人愿意做进一步阐释。从地理上讲,我们所处的东亚适合农业的发展(农业文明),而农业的发达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就与希腊的商业文明产生了差异,而这点差异就让两个文明分道扬镳。农业文明强调稳定,每年打交道的都是门口的那片土地,希望像往年那样风调雨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远方”,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里,父母的权威是与生俱来的。试想一下,地位不平等的前提下,怎么可能去与长辈或者是前辈公开辩论,怎么可能会有“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说法。缺少这么一种辩论的前提环境,科学知识的大厦很难被建立起来,虽然会偶有神来之笔。简单的说,我们的历史和传统并没有天才辈出的土壤,把我们的成就放到世界范围内,对比下其他文明的成就,其实我们并没有我们历史课本上的那么耀眼,不能妄自尊大。要知道,埃及领先世界建金字塔的时候,我们还在半坡捞鱼呢。天才辈出需要土壤,我们已经经历了充分的“世界化”,但问题是,我们把那天才辈出的土壤带来了吗?还是说,我们真的是不喜欢天才呢?From 花间半壶酒http://shiyuhang.org/blog/582.html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不怕砖头的话值得一看
  •     不错!
  •     感觉一般。。。不大能看下去,大概是我心浮气躁的缘故吧。。。。
  •     这个应该称得上历史计量学的标准读物了吧,科学和艺术用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表现出来,这本书的范例应该是比较典型
  •     有些观点很新颖,修补我的偏见
  •     其实非常浮光掠影,有解无析。
  •     每一個從政的人都應該看的書。統計學加入歷史學的時候,各說一家、靠直覺推斷的歷史學家可以休息了。民主,集權,特色主義等等都需要重新檢驗⋯⋯啓發:唯一能解決爭論的是數據.!一个人的欣赏程度因自身水平而异。名城+行动自由+
  •     当用数据图表等实证主义的方式来推得(非阐述)欧洲中心主义的时候,我们虽心有不甘,但不得不心悦诚服,一为学欧,二为自勉...
  •     巨人眼中的巨人,真是非人啊
  •     据作者自己说,从世界大量的各种权威的相关书籍里面查找资料,列出了世界历史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时间截止于1950年。对中国人来讲,本书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轻易地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的光荣,又以中西文化对比的观点,轻易地写出了中国的文明成果种种令人费解的原因。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出...
  •     人类学统计学审慎的好教材。教一些实用的分类法和逻辑。对于人类重大发明的归纳值得一记。另外,人家学院派真是不忘搞笑。。翻译也搞了点。
  •     一本通俗历史读物里出现了固定效应和豪斯曼检验作者你是要闹哪样……
  •     2014.12
  •     用历史计量学的方法,统计天才人物的数量作为衡量文明的尺度,分析产生天才人物的条件,作者有社会政策研究背景。除了统计技术分析和附录部分,正文内容并不多,别被书的厚度压倒。
  •     统计统计
  •     太独特新鲜了,用数学来分析历史。元稹竟然是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程度大于柳宗元王维等。这大概就是客观数据和普遍印象的差别。
  •     上大学读的第一本纯学术著作 感觉还是夸大了西方的文明成就
  •     赌不下去了
  •     用统计学量化文明,探讨了有趣的现象,揭示出有价值的规律。
  •     比较喜欢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忒纠结……
  •     统计学的观点解释历史,拓展一种思维吧,推荐朋友用这种方式拿到了数学建模一等奖也算物尽其用了。
  •     历史统计学巨著
  •     认识平庸,承认平庸,保持平庸
  •     浏览了一遍,看的不仔细,从一侧面稍对李约瑟难题有点认识吧。
  •     成就是何种方式做出来的
  •     视野广,展现了人类文明成就的全貌,并以统计数据和图表佐证分析。
  •     很有启发性,但是深度不够
  •     : K103/6361
  •     看似科学,以论代史
  •     读的时候几度冲动想写读后感~当然我会写的~
  •     从理科生的角度看,此书是概率统计学的一次伟大的应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