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落叶听雨声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39995572
作者:朱光潜
页数:296页

作者简介

《厚积落叶听雨声》是美学大师朱光潜首部经典作品精编,收录《谈美》《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家喻户晓的篇目,更选编了《生命》《慈慧殿三号》《后门大街》等经典散文佳作。更特别精选了近60幅东西方艺术名作,精美,全彩装帧,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
在这个叫嚣扰攘的世界里,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

书籍目录


厚积落叶听雨声

生命

慈惠殿三号

后门大街

花会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
此身已近桃花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情人眼底出西施

依样画葫芦
问渠哪得清如许

无言之美

看戏与演戏

文学的趣味

刚性美与柔性美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风行水上自成文

文学与人生

流行文学三弊

眼泪文学

诗的意象与情趣

音乐与教育
站在后台看人生

谈人生与我

谈十字街头

谈摆脱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悼夏孟刚
此时,此身,此地

谈冷静

谈价值意识

谈美感教育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慢慢走,欣赏啊!

内容概要

朱光潜(1897-1986)
笔名孟实。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学史》等。


 厚积落叶听雨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一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朱光潜,嗯,不服不行。没有一字不直白,但象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看这本书,就象歌德说的“在最近这两个破烂的世纪里,生活本身已经变得多么孱弱呀,我们哪里还能碰到一个纯真的,有独创性的人呢?哪里还有足够的力量能做一个诚实人,本来是什么样就显出什么样呢?”常有人把艺术说得云山雾罩的,看到这样的话就格外亲切,“我只是有勇气把我心里感到的诚实地写出来,……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迫使我创作《维特》的,只是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说的人,译的人,都平实而深永。朱光潜,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教科书的人物,歌德也是,老觉得隔了十万八千里。一听到别人郑重地说“老先生如何如何”,我就觉得隔膜,不爱去看。所以只是知道他们的存在。朱曾写过一个故事,有人说和自己的妹妹在一个家庭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但一直到两人的母亲临死的一刻,他才“看见”了她。知道,和看见,是两回事。二昨天在《巨流河》里又碰到他。齐邦媛写在战火中的武大,朱光潜当时是教务长,已经名满天下了,特意找到这个一年级的新生,让她从哲学系转学外文,说“现在武大转到这么僻远的地方,哲学系有一些课开不出来,我看到你的作文,你太多愁善感,似乎不适于哲学,你如果转入外文系,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朱开的课是《英诗金库》,每首诗要她背诵。一九四五年,战争未完,齐邦媛和几个同班的女生,走下白塔街,经过湿漉漉的水西门,地上有薄冰,背诵雪莱的《沮丧》,“它的第三节有一行贴切地说出我那时无从诉说的心情‘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安宁’。”当时的艰困,朱光潜上课时“一字不提”,只是有天讲到华兹华斯的《玛格丽特的悲苦》,写到一个女人,儿子七年没有音讯,说中国古诗有相近的话:“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竟然语带哽咽,稍停顿又念下去,念到最后两句,“If any chance to heave a sigh, They pity me, and not my grief. (如果有人为我叹息,他是怜悯我,而不是我的悲苦)",他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阖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无人开口说话。八十多岁的齐邦媛,一生流离,去国离乡,却一直记得这个瞬间,“即使是最绝望的诗中也似有强韧的生命力……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之下,弦歌不辍是我活着的最大依靠”三朱光潜是个敏感的人,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我好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但他没有颓废感伤的浪漫主义病,他喜欢人生的一切趣味,写过一个外交官,本来无须,下巴光光,但一直拿手在腮边捻,有人看不惯,觉得是官气,他却看得很有兴味,觉得恢谐。又写一个英国文学家和几个女人同路,别人都看他身边的女人,文学家不高兴了,面孔一板“哼,别的地方也有人这样看我”。他喜爱这些细节,只观察,不轻易评判,但这里自有一种力量。他的学生第一次见他时,说“他专注地注视,甚至逼视着你,你似乎感到自己大脑的每一个皱褶处都被他看透了,说实话,开始并不感到舒服自在。”他与各式各样的人与各式各样的倾向都保持接触,保持理解,但无论什么进入这颗心灵,都会呈现它本来的面目,无法故弄玄虚。“头一点我要求合逻辑。一番话在未说以前,我必须把思想先弄清楚,自己先明白,才能让读者明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表面堂皇铿锵,骨子里不知所云或是暗藏矛盾,这个毛病极易犯,我知道提防它,是得力于外国文字的训练。我爱好法国人所推崇的清晰。”他前后在欧洲几个大学里做过14年的学生,解剖过鲨鱼,制造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验心理反应,并没有专修艺术,这样的人写和译的时候,把艺术被人裱糊出来的吓人嘴脸撕了个稀烂,有赤子般的诚实。他写文艺批评,写到宋神宗有次看到苏子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词时叹息,“忠君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他看到这里,直接说,这话“令人发呕”。所以他写“我应该感谢文艺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它教我学会一种观世法。……凡是不能持冷静的客观的态度的人,毛病都在把‘我’看得太大。他们从‘我’这一副着色的望远镜里看世界,一切事物于是都失去它们本来的面目。” 四1929年,当时社会风潮处处鼓呼让学生运动,他却让青年时时小心“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威权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统,一为时尚。儒家的礼教,五芳斋的馄饨,是传统;新文化运动,四马路的新装,是时尚。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他说“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而社会之浮浅顽劣虚伪酷毒,乃日不可收拾。”所以他要呼吁在思想上要打破一切偶像,但“打破偶像,也并非卤莽叫嚣可以了事,那还是十字街头的特色”他说,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能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所以他写过为什么要研究美学,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人情物理的深广真确的认识。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础。从历史看,许多道德信条到缺乏这种基础时,便为浅见和武断所把持,变为狭隘、虚伪、酷毒的桎梏”。蔡元培说,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所以他们这代人,试图在蛮荒上遍植青草,新绿烧成沙土,又有人在焦黑中栽下。1947年,朱光潜写文章说文艺的天性便是自由,“文艺不光本身是一种真正自由的运动,并且也是令人得到自由的一种力量”他因为信仰这样的自由曾饱受折磨,在北大的广场挨批斗时,在现场的人后来写“他稀疏的头顶上白发在寒风中颤抖”。他临逝前,有学生去看他,他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五他家保姆曾经说:朱先生在家里,连那两只猫都敢欺负他。他有一个扶手椅,是写作时坐的,那两只猫也经常去那上面休憩。有时候他过去,那两只猫也不躲闪,他挥着手:“走开!走开!”但那两只猫理也不理他。朱光潜的女儿回忆,在文革时,“有时候,吃着晚饭,抄家的人就来了,有些还是七八岁的孩子,闯进家门:“朱光潜,站起来,站着!老实交待!”有时候我看不下去:“你们让他吃完饭不行吗?”“不行,我们还没有吃饭呢!”善本身极为柔弱,但却不可征服。他女儿说他是个顽固的人,“虽然历经磨难,可是只要是他认定了是正确的东西,他就会坚持下去。“文革”之后,我劝过他:“不要弄你的美学了,你弄了哪次运动落下你了?!再弄,也不过是运动再次来临的时候让你灭亡的证据。”说:“有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没有用,但是将来用得着,搞学术研究总还是有用的。我要趁自己能干的时候干出来。”我说:“你还没有搞够吗?”他说:“我不搞就没有人搞了。”他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     前段时间看刘红庆写的《沈从文家事》,书中提到沈从文回到中老胡同32号院北大宿舍的一些趣闻,同住在院子里有沈从文和朱光潜教授,两人都对古文物感兴趣。沈开始和朱光潜结伴,沈在朱夫人面前邀朱光潜(意思是嫂夫人给点零花钱吧),朱也使差不多的法子“糊弄“”三小姐,等两聪慧夫人一碰头,发现猫腻,方才明白过来,回头两人又“唆使”小有余钱的四小姐充和应该买这个买那个。。这一段趣闻,而今再看《后门大街》里一个怕周旋又不甘寂寞热衷逛后门大街的古玩铺和旧书店,想象着这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合伙“欺骗”各自的夫人,令人忍俊不禁。图来自必应《厚积落叶听雨声》是首次收录美学大师朱先生的经典作品精编,在这个秋高气爽的秋天,温一壶闲茶,静静的聆听大师谈美、谈哲学、谈修养、谈人生。仿佛置身于梦幻中的世外桃源,远离人世的纷争,随着大师的步伐,在安详的沉思中寻找美、发现美、读懂美、感悟美。我外婆家离岱鳌山很近,朱先生算是我的老乡了,他少时因在桐城,受桐城派的古文言的熏陶,青年时在香港深造不久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学习白话文、后又出国在英国、法国学习,接触西方文艺和思想。朱先生从小对于古诗词耳濡目染,有着很深浓厚的兴趣,青年时应时代需求,开始重新改写白话文,加上国外的深造,在朱先生身上,可谓是集古文、现代文和西方文艺浑然一体,自成美学大师体系,他既提倡文学者多学研古诗词的韵味,亦提倡容纳西方的美学。朱光潜的《厚积落叶听雨声》,装帧精美,收录大师经典的同时,期间穿插了约60副全彩东西方艺术名画,后页还附了朱先生的译诗,图文并茂,一边看文的同时,一边沿着朱先生在文字里提供的线索欣赏经典名画。顿时醍醐灌顶,始觉其中的妙处。书中的插画莫奈的《春天》大师的妙处在于,通过文字架一座云梯,让寻美的人儿,拾阶而上,置身高处,欣赏美的境界。让我等俗人在“美”面前生了敬和悦之情。美不是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也不是一味的抛弃,大师教导我们既要吸取前人的精华,也要学习现代人的可取之处。不拘一格,放开眼界。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里说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大约与朱大师对于寻美的真知灼见相似,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事物本身的美,美和实际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犹如苏轼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美是用来欣赏的感悟的,不是用来征服的。朱光潜不亏称为美学大师,所说所思所感,信手拈来,从哲学到文艺到诗词绘画音乐,从柏拉图到米开朗基罗到李白到梵高。。从孔子老子庄子佛家儒家道家再到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等等,朱先生都有很深的见解。何为美?为何美?在朱先生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认识美,享受美带来的乐趣。对于我的启示,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鉴定美的标尺应是作品所创造的理想世界是否广阔。一个好的作品,历经时间的洗礼,洗尽铅华始见金,留给后人的是经典不衰。譬如看书写文,挑给人“美”的、赏心悦目的、引人深思的作品来研读,写文更应是提升读者的境界为前提。这一场秋季的寻美之旅,感谢朱大师,认识全新的另一个空间。
  •     当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装帧设计所吸引,再看到作者是朱光潜,便迫不及待的翻看书。轻轻的翻阅图书,整本书所体现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美学,目录不是传统的横列,而是竖式分段,使人感觉是回归到传统读书之中。图书内收录了数十幅东西方艺术名作,有大众耳熟能详的《蒙娜丽莎》、《睡莲》、《大卫》,更有郑板桥、齐白石、梵高等人名作。赏心的文字,配之以这些精美的名作,翻看书,无时不是一种美的享受,爱不释手,犹豫自己置身于苏州博物馆中,是藏品精美,还是馆美,已分不清,浑然一体,流连忘返。朱光潜是中国著名的美学大师,学富五车。文字没有精美的修辞,也没有浮夸之风,一切都是那么平实,却又那么丰富多彩,随便一个学术问题,在他笔下却能举重若轻,娓娓道来,解释的通透、浅白。读他的文章,能提升个人的鉴赏力,什么是优秀的美术作品,他说“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看后如菩提灌顶,想想传世名作,果真如此!看过太多快餐式加套路的当下文字,今捧起朱光潜大师的文字,岂是简单一句的相形见绌,为了提升个人的文学造诣,我愿意一而再读,甚至背诵。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得不说:让人遗憾的是封面设计,好好的,偏偏加了这么多“腰封”文字--好吧,我承认,这一次,腰封挺好;另:朱先生的“美”,让人内心安静而忧伤
  •     朱先生的书,才是文中有美,处处现真。
  •     文章很经典,都是大师的散文精选,可惜错别字太多,出版社太不认真
  •     “我等了好久才存了这么多层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这个记忆,比读许多秋天意境的诗更为生动、深切。”“在太阳下,花光草色如怒火放焰,闪闪浮动,固然显示出山河浩荡生气蓬勃的景象,有时春阴四布,小风薄云,苗青鹊静,亦别有一番清幽情致。”我能想到,朱光潜一定是一个很温柔很感性的人。
  •     散文部分简直惊艳!可惜太少了,不过瘾!
  •     美
  •     我等了好久才存了这么多层落叶
  •     扉页上的照片是不是给错了,感觉像是胡适
  •     书的整个排版很清新淡雅, 出版社真的十分用心,书中的名画太让人赏心悦目了。书中的《眼泪文学》和《谈十字街头》让我印象深刻。
  •     小时候读过故作懂了的样子,现在再读,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摆在了床头,很好。
  •     境界太高了,领悟不了什么,还是插画最好看,不过印刷的意味很难受
  •     美是什么?这个话题必然宏大近乎虚,也只有虚才能升华。艺术需要装裱和陈列,人要远远地鉴赏,仪式本身成就了美的具象表达。生活也需要一点点虚的东西,比如厚积落叶听雨声。有空写篇长评,嗯,又立flag打脸。
  •     “在这个叫嚣扰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帖清凉散。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
  •     【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切文艺上的好恶都可作如是观。
  •     通透
  •     生活之美 艺术之美
  •     太精辟了
  •     特别喜欢慈惠殿三号、后门大街、花会、文学的趣味、情人眼底出西施等,生命到眼泪文学都挺好,大师把自己的生命体验真诚又诙谐的告诉你。后面部分哲学意味好浓,书信体也不太喜欢,心静的时候再慢慢看。
  •     适合初次接触朱光潜老师作品的人尝鲜^_^
  •     有不少文章过去读过了
  •     内容没啥说的,日常的洞见。可惜书的装帧设计太差。封面丑,字小不说还有错字,用纸太硬,翻着缺乏手感。
  •     值得一读再读的书,让我们了解了大家之所以为大家的原因,即使隔着若许时光,这些文字依然那么好看又深刻。
  •     清明,朗朗。特意标注。
  •     美是什么?去一趟吴哥窟,你说这里好多石头,那里也好多石头。而美学家蒋勋写了几十万字的《吴哥之美》。下雨天你说,神烦这种鬼天气了。而朱光潜老先生写了一本极具美感的随笔《厚积落叶听雨声》。看见漂亮的妹纸,你说,你好美你好美。而。。冯唐说,十里春风不如你。 蔡元培说,美育可以代替宗教。
  •     文章有深有浅,字字珠玑,但是这个版本的结构编辑有点问题。
  •     光是书名就惊艳众生,文字更是美且有力量。
  •     跪服
  •     作者的心境,现在的我欣赏不了。
  •     心不静,读不进
  •     书是好书,但过了一生也未必能懂得美。
  •     其实是抱着了解进一步美术 名画的目的看的(说好的名画点评呢,好吧其实书上讲的更深层次的,然而我想找干货,怪自己选书不够有针对性 ps插图清晰 但是大图排版问题简直了 怎么会有把主要人物放在钉口里的
  •     一本封面与内容都很美的书!适合心静的时候慢慢体会。 特别喜欢“后门大街”“慈惠殿三号”“花会”“眼泪文学”“情人眼底出西施”读起来特美。
  •     7-2017。美学大师的美学随想,关于美学,艺术,哲学,人生有其独特的感悟,需要慢慢品读,读的过于肤浅了。于济南至洛阳高铁。
  •     纷扰世界在文字中洗尽铅华,世间之美于孟实笔下无处遁形。虽是应当发奋的时候,却忍不住于此窃几分安逸。那般岁月静好,叫我怎能辜负?厚积落叶听雨声,此间已是桃花源。
  •     《厚积落叶听雨声》是美学大师朱光潜首部经典作品精编,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在这个叫嚣扰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
  •     他更适合写美学,理性分析感知。写的自己的生活随感不好,
  •     和书名一样美 一样宁静悠长
  •     若感觉世界不美好,就翻开此书看一看吧:)
  •     能把中西方美学如此融会贯通,非大师不能尔。书的装饰很美,文章很美,插图也很美。看到知识,看到道理,看到美的教育。
  •     有时代痕迹。
  •     有些信手而写的味道,流畅雅致,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扎实的功底就是随便写文字都很精准简练优美通达,终于明白为啥语文课本会选那么多上世纪的作家作品,出乎意料的美妙。
  •     我看最卑微的花都有意义,但在眼泪无法企及的地方深藏。看得很入迷,能够引发新的思考,或者拨开思维重重迷雾去领略其真谛。
  •     美感与快感之别,超实用的无用之美概念真是豁然开朗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朱光潜先生真是美得安宁。
  •     好书值得推荐。
  •     经典之作,宜藏宜读。
  •     我对美学果然没有见解力
  •     非常好看。
  •     还不错,值得一读。挺有生活哲学的。从这本书开始认识朱光潜。
  •     一开始是被精美的封面吸引,拿到书之后发现是一本能让人静静品读的书,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是品读美的能力,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艺术
  •     美学大师写的一本好书,只可惜我才疏学浅,无法完全领会文章的深意。比较喜欢《音乐与教育》和《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两篇文章。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