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安平文集(上下)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1998-07
ISBN:9787806272947
作者:储安平,张新颖
页数:519页

书籍目录

目  录
《客观》、《观察》文章及其它
“客观一周”专栏文章
第1期:第二次沦陷 一团糟 一团糟
的责任问题 用人 组织与力
量 阎�山(存目) 国家的活
力 美国人与中国官
第2期:理论与事实 国民党的病症
进步与刺戟 共产党与中国政
治上的需要 某一种结论
内战解决得了一切吗? 政治
上的责任心
第3期:自相矛盾、不近人情 权力
事半功倍 美人对华观感
的动摇 美国的对华政策
中国未来局面中的一个安定因

第4期:共产党的前途 共产党与“国
家” 共产党在争取政权中所
走的途径 共产党与民主自由
(存目)
第5期:蒋主席的新演词 人民的才干
交通启蒙运动 耕耘方法
的改革 卫生状况 住宅问

第7期:敬告马歇尔元帅 统一 民
主 自由 政府改组 中
产阶级与自由分子
第8期:杜鲁门声明中的三句话 马歇
尔元帅来华与中国 政府改组
问题的核心 政治协商会议的
成败
第9期:又是一年开始 以万变应不变
假如在野党派能采行我这个
具体的建议,即可达到使政治协
商会议新闻公开的目的
第10期:我对于所有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的非政府代表的一个重要进言
内战停止 谈人力车的
废止
第12期:停战令下,战仍不停(存目)
协商成就(存目) 知识分子、
工商阶级、民主运动 告别读

《观察》文章
我们的志趣和态度
失败的统治
我们对于美国的感觉
论上海民乱
论张君劢
辛勤・忍耐・向前
中国的政局
施用闷药前后的心理与感觉
323位读者意见的分析与解释
大局浮动,学潮如火
学生扯起义旗,历史正在创造
论文汇・新民・联合三报被封
及《大公报》在这次学潮中所
表示的态度
读孙科谈话
政府应对纽约《下午报》的攻击
采取步骤表明态度
艰难・风险・沉着
《为中国的农业试探一条出路》
刊出后的响应
评蒲立特的偏私的、不健康的
访华报告
白报纸!
评《出版法修正草案》
论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开除学生
全国专科以上学校不得准其
入学之不妥
我们建议政府调查并公布白报
纸配给情形
风浪・熬炼・撑住
论程孟明案兼论社会有心人能
否合拢来做一点事情
国大评论
第二个闻一多事件万万制造不得
政府利刃,指向《观察》
评翁文灏内阁
吃重・苦斗・尽心
一场烂污
政治失常
我们的自我批评 工作任务
编辑方针
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工作
在哈尔滨所见的新的司法工作
和监狱工作
旅大农村中的生产、租佃、劳资
税制、互助情况
其它
致胡适的信(三封)
致傅斯年的信(二封)
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
新疆新面貌
新疆好地方
伊犁夜话
石河子新城
新疆大棉区的创造
访前景壮阔的克拉玛依油区
阿尔泰山一带
流散哈族的救济
在阿尔泰山之巅
欢乐的库尔班节
路中邂逅
在塔里木河的下游
一个村子的诞生
优先照顾民族老乡的利益
南疆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帕米尔高原上的牧业社
和阗的缫丝女工
民族师资的培养工作
教学结合生产
新疆远景
天山上的红领巾
从内地到新疆来的年轻人
从工人做起
编后记


 储安平文集(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由于最近豆瓣的审核功能非常强大,为了使这篇文章还能在青年节未结束时发表,咱们还是用采用HX猫式反审核大法,唯望诸位看官不要觉得我撒娇发嗲,制造恶心。我先得说明我可不是忧国忧民,我主要是忧我自己。忧谁都不是个好事儿,忧多了容易神经衰弱,而且yinyin网不是有句话说嘛,在大学,最容易使你成为卢瑟的就是悲观低落的情绪。于是我开始想,我可不能忧了,本来就是个卢瑟啊忧多了岂不是卢瑟中的卢瑟。我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寂寞了就喜欢看you(#阿猫最HX了#)派的文章,我去图书馆找了本储(#阿猫最HX了#)安(#阿猫最HX了#)平,所以今天推了这篇文章。我想起袁腾飞这个说相声的在黑板上写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八个字,我还想起曾经有段时间我每每八卦他人必以《光明日报》当年的“我们的任务在于揭露”开头,直到我对揭露失去了兴趣。既然是五四,还是想说说青年的,首先引了这一部分 (from 《观察》发刊词《我们的志趣和态度》,1946年9月)“多年以来,青年实在烦闷。在多年的烦闷中,意志软弱的,渐渐趋入麻痹、消沉、及自我享乐的道路;刚强的则流于偏激。今日大多数青年,不是偏狭冲动,厉气凌人,就是混混沌沌,莫知其前程何在!我们瞻念国家,中心忧惧,莫此为甚!我们都是爱好自(#阿猫最HX了#)由思想的人,所以就政(#阿猫最HX了#)治上的信仰而言,我们对于青年,一无成见,他们信左信右,尽可信其所信;而且他们能够信其所信,无宁且为我们鼓励并器重者。我们所欲一言者,即思想的出发较之思想的归宿,远为重要,所以信从一种政(#阿猫最HX了#)治上的思想,必须基于理性而非出于感情;而于重视自己的思想自(#阿猫最HX了#)由时,亦需同时尊重他人的思想自(#阿猫最HX了#)由。……冲动、偏狭、强横,都足于造乱而不是治乱;自私、麻木、消沉‘带给国家的是死气而非生气。我们极望这一个刊物所发表的文字,它所包含的看法、态度、气息、能给一般青年读者以有益的影响。”青年实在烦闷。没错青年是很烦闷,青年烦闷是不分时代的,他那时候烦闷,现在这时候也烦闷,没有人找得出一个青年人不烦闷的时代。 现在青年人实在是烦闷得不得了,因他看不清世界,也看不清自己。他本来就烦,各种声音还在他耳边嗡嗡嗡。前段时间出了几档子事儿,于是人们骂媒体,说是媒体说的话煽动了一些人做出极端的行为。有个事实确实是:青年禁不起现在的信息爆炸了,真的,不管是关于人的还是关于国的。他们在信息中看到了自己的压力,看到了社会的不(#阿猫最HX了#)公,看到了自然的无情,看到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因为他们的年轻而在他们心里被扩大的,绝望。于是“麻痹、消沉、及自我享乐”。然而提供信息者无错(当然排除恶意的扭曲的信息),我相信,言者无错。储先生因言获罪,其闪光之处也正与“言说”有关:他希望他的言能使青年人有所信。现在青年人的问题是,如何在众多的“言”之中看到自己之所想,自己之所言,自己之所信,而这些,又必须出自“理性”而非“感性”和“冲动”。问题变为如何在烦闷中寻找理性。这样看来理性实在是需要勇气的,它不许你对自己和对社会破罐破摔,你必须忍着痛多看,再忍着更大的痛多想,才有理性,因为理性实在不是一种本能。理性若是本能则很多事情早就不必那么麻烦,可惜的是思维的惰性往往是本能,想选择逃避和随意是太容易的事情。我想起我曾经纯裸考过一门课,因为我在之前实在不知道它是最后一节随堂考。我想青年,或者说,有涩会责任的青年,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其实远未准备好,那点积累,相比考卷的内容而言,p都不算,所以,可以近似认为是纯裸考了,然而,却被按在那里,面对着那张试卷,死活也得撑到最后。你必须作答,认真理性地作答,你不能逃跑。
  •     2008年12月7日晚上,舊香居舉辦1場演講。由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謝泳先生與現代文史研究家秦賢次先生對談:「舊書業與中國現代學術研究」。這個題目太有趣了。我一知道活動訊息,第一時間就在卡蜜部落格上報名。直到報名那一剎那,才想起來,我早已收藏了謝泳先生的著作《雜書過眼錄》。他另有一本著作《儲安平與「觀察」》,雖然在書店常看到,卻始終未入手。我直到讀過章詒和女士的《往事並不如煙》一書後,才知道有儲安平這位自由主義派人物。因為對於政治人物(儲安平應該算是學者兼媒體人,但與政治卻脫離不了關係,他針砭政治,而政治也沒放過他)及政論性刊物的興趣較低些,所以沒有再深入研究儲安平其人,只收藏1部張新穎先生編的《儲安平文集》聊備一格。既然作者本人親臨台北市,於是利用某天下班後逛上海書店時把《儲安平與「觀察」》買下,帶回家研究一番。拜讀開頭儲安平生平一章之後,回頭才發現家裏這部《儲安平文集》收錄的文章還蠻齊全的,且頗具代表性,整個意義都顯露出來了。
  •     本文刊《傳記文學》(台灣)2012年10月号,封面文章韓 戍儲安平(一九○九—一九六六?),江蘇宜興人。早年畢業於上海光華大學。一九三三年,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一九三六年,以特派記者身分隨中國世運代表團赴德採訪柏林奧運會,後入英國愛丁堡大學。一九三八年歸國,在《中央日報》、中央政治學校等處任職。一九四○年,任國立師範學院公民訓育系教授,其間曾任桂林《力報》、湖南《中國晨報》主筆。一九四五年,在重慶編輯《客觀》雜誌。一九四六年,在上海創辦《觀察》雜誌。一九四九年後留在中國大陸,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光明日報》總編輯等職。一九五七年,因著名的「黨天下」發言(〈向毛主席和周總理提些意見〉)被打成「右派」。一九六六年失蹤,生死成謎。#1儲安平是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他主編《觀察》體現出的堅忍和擔當,「黨天下」發言中表現出的良知和勇氣,為其贏得了全國性的聲譽。但是,目前關於儲安平的研究還遠遠不夠。#2尤其是儲安平早年的生平,由於缺乏資料,幾乎處於未知的狀態。#3一個人後期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和早年經歷有莫大關係。因此,弄清儲安平早年的生平與思想,對於理解其後的思想與行為方式,具有重要意義。若撰寫一部全面的儲安平傳記,他早年的史事也是不可或缺的。筆者因研究光華大學校史之故,開始對儲安平早年生平產生興趣,並著意搜集相關資料。以這些資料為基礎,編排年份,考訂史實,基本可以對儲安平在光華大學求學期間(一九二八—一九三二)的生平進行頗為完整的勾勒。一、儲安平的族姪儲傳能在〈儲安平百年祭〉一文中提到:「安叔幼年聰明好學,入聖約翰大學,因校方歧視華人,學子、教授憤而離校,創辦光華大學。」#4實際上,這段話屬於誤記。一九二八年,光華大學特屆畢業生潘序祖、史乃康編輯了一本聖約翰離校運動三周年紀念冊,名為《六三血淚錄》。書中附有六三離校大中學學生名單共五六二人,其中有比較熟悉的趙家璧、周耀(有光)、姚璋(舜欽)等人,而無儲安平之名。#5秦賢次先生在台北木柵教育部檔案室抄有一九二五年九月光華大中學新生名單一份,其中注記儲安平籍貫為江蘇如皋,出身於揚州美漢中學,就讀於光華附中高三。次年光華報部的升入大學的名單中無儲安平之名,秦先生推測,是光華按期中考試成績重新分班,儲安平從高一重新讀起。#6然而,無故連降三級,不可理解,也不合常理。如果秦先生抄錄無誤,很可能是光華將他人資料誤植於儲安平名下。儲氏是江蘇宜興的百年望族,儲安平由祖母和伯父儲南強撫養成人,一直生活在宜興,籍貫不可能為如皋。儲安平也從未在揚州讀過書。據筆者新發現的材料,儲安平自述他十三歲第一次離開家,去南京讀初中,時間為一九二二—一九二五年。#7一九二五年夏初中畢業,正是「五卅慘案」發生,光華大學及附中建校之時。儲安平遂去上海,考入光華附中,就讀高一。附中時代的儲安平,已經開始了文藝創作,並至少發表了三篇文章,這就是收在《儲安平文集》裡的〈關於睡廟求醫的故事〉、〈布洛克及其名作《十二個》〉和獨幕劇〈血之沸騰〉。#8但是,他在附中幾乎沒有參加校園活動,僅據一九二八年《光華年刊》顯示,在高三時擔任過年級文牘部副部長的邊緣職務。#9光華附中教師潘序祖(子端、予且)在一九三二年的回憶文章中說道:「儲安平君,他不單長於創作,而且長於批評。他的作品,有一種特殊的作風。他曾在新月上努力過,又為新月書店編過書,作品也散見於報章雜誌。他在附中的時候,沒有參加過什麼團體,所以也是一位無名的英雄。」#10由此語可見,研究儲安平早年,可從光華大學時代開始。一九二八年九月,儲安平升入光華大學文科政法系,系主任為憲法學家陳茹玄教授。兩個月後,學生刊物《光華週刊》第四卷第一期出版,出版機構為「上海光華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委員有謝元範、馬後文、儲安平、郭子雄、陳聲和、潘炳麟、王家棫、詹文滸、趙家璧、于在春、姚兆勝、陳乃猷、俞大綱、王志聖、夏賡英、曾克家、胡越、郭斌佳、錢振海等十九名學生。#11負責《光華週刊》的主任為郭子雄,副主任為俞大綱和于在春,儲安平擔任編輯委員會的印刷主任。#12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日,第四卷第四期《週刊》出版,郭子雄、俞大綱、于在春三人因事辭職,同人挽留無效,主任改為陳聲和,副主任改為夏賡英和儲安平。#13雖是副主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週刊》的實際編務幾乎全部由儲安平執行。這是儲安平開始編輯生涯的第一步。從此,他在光華也由「無名」變為「有名」。《光華週刊》時代的儲安平已經頗具責任感,他盡可能利用這塊公共園地進行批評,督促學校進步。第四卷第一期上,他發表了〈多方面的發展〉一文,指出光華在校園建設、課程設置、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這些不足是因為經濟問題,光華是私立大學,經費需要自行籌募,致使學校在經濟方面捉襟見肘,影響發展。他採用了馬克思主義式的話語分析:「任何一個社會我們都可以分出兩個階級:一是下層基礎,一是上層建築」,「下層基礎就是一些經濟的狀態,而這種經濟的狀態,支配了上層建築中的一切意識形態。下層基礎不穩固,上層建築必搖盪。」#14因此,他呼籲光華在募集資金方面進一步努力,謀求出路。類似的建議又體現在他的〈灰霧之消散〉一文中。他承認光華教授著名,學生優秀,文科教育在國內值得稱道,但如果要成為真正的學術中心,至少應有一個科系成為國內大學的王牌。而目前光華並無這樣的科系,這和校方作為甚少或辦學經驗不足有關。儲安平再次不厭其煩地列舉了校方管理疏鬆、開課隨意、忽視學生、條件簡陋等等。他呼籲學校傾聽學生的意見,體恤學生為學校建言的誠意和熱忱。#15初生牛犢不畏虎,責任感之外,是鐵肩擔道義的精神。在〈灰霧之消散〉的同期,儲安平刊發了一篇署名「大一同學四十五人,安平擬稿」的文章,題為〈我們的級長──潘炳麟君!〉。光華及附中實行級長制,大一級長仍為附中高三時期的級長潘炳麟。儲安平提到,某次全級學生向學校提案反對周姓教員,潘炳麟首先表示支持,後知校方否決,馬上立場回轉;某次年級會討論開遊藝會,多數同學不同意,潘氏違反規則,強令先後投票數次,最後才得以通過。還有未滿合法人數,以主席資格擅自進行選舉;在外招搖,將本級事務置諸腦後等等。同學普遍對其憤怒已久,但無人敢站出來講話,儲安平遂聯合一年級四十五位同學,公開揭露潘之劣行。儲安平認為潘炳麟不能勝任級長職務:「英文演說,不是客氣,你也沒有資格;而中文演說,你也沒有一二名的希望」;「你的這種劣根性完全呈露了出來。你的劣根性是什麼呢?就是雖與己無利也無損而與人卻有益的事,你也必得設法阻止。」使用「劣根性」等詞,說明儲安平頗帶情緒化,且表露出恃才傲物的態度。#16不過,敢於公開批評年級長,體現出儲安平嫉惡如仇的性格;領銜執筆,可見儲安平初步的學生領袖氣質。潘炳麟迅速對儲安平等人的批評作出回應,文章被儲安平刊發在下一期的《光華週刊》上,顯示了他不黨同伐異,尊重不同聲音的態度。潘氏不談儲安平所列舉的擅權瀆職等事,只講類似事情可私下提出,公開揭發並不合適。儲安平認為他德才不濟,實為對他的侮辱嘲諷。他認為四十五位同學受儲安平利用,將「人格和道德付之於執筆者,任他去玩弄」,並說,公開寫信以「劣根性」形容別人是光華的恥辱,也是儲安平以及這四十五人「劣根性」的暴露。#17最後,潘炳麟公開聲明,主動辭去級長的職務,儲安平等人的批評初步告以勝利。#18《光華週刊》在過去有「革命化」、「文藝化」、「學術化」等多種風格。到第四卷,受儲安平影響,開始呈現出一種批評的色彩。尤其是在批評學校事務和年級長之後,儲安平開始重新總結《週刊》的辦刊理念。他認為,不能將其辦成言之無物、不知所云的刊物。「他所說的乃是全體同學之所要說的,他所批評的也是全體同學之所要批評的」。刊物不是「三五人把持包辦的刊物」,應該保持獨立精神。「有許多人會利用刊物,形成他們自己做走狗的一種工具,他們的方略是絕對妥協,他們的手腕乃是對當局予以一種歌頌般拍馬,而他們的思想是落伍……他們會將刊物形成為一種學校裡的點綴品、裝飾品、消耗品,而毫無其所以需要它存在之意義。」而他決不會如此。他理想中的編者應當是「有著革命的精神,遠大的志望,而決不是一個陳敗的敷衍者或趨炎的附勢者。」儲安平的責任感在此再次體現:「我們雖然曉得我們自己決不是一種走狗,或是一種不肯負責的一流人,但我們自己又明白我們自己學識才瞻之渺陋。我們這次只是為大局而出來勉力維持一下,而決不是自以為有了什麼把握而敢毅然受任的。」促使他自己站出來維持《週刊》,則是出於一種至誠和「盡忠報職」的態度。#19儲安平這篇發表於一九二八年十二月的文章非常值得注意。他對《光華週刊》的定位,與其後對《觀察》的定位極為相似。這說明,他為《觀察》確立的公平、獨立、客觀、建設四種態度,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他編輯人生第一本雜誌《光華週刊》時期。這也確切表明,他在大學時代已經具有自由主義編輯思想。由於資料限制,以往的研究者認為,他的編輯思想間接來源於《新月》、《獨立評論》等雜誌。#20然而,《新月》發刊詞〈新月的態度〉(一九二八年三月)雖然發表在這篇文獻之前,但所講基本是文藝,《新月》同人也要到一九二九年後才開始談論政治,展現出批評和抗爭的色彩。因此,與其說儲安平之編輯思想受某本雜誌或某位師長影響,不如說由他自己獨立總結得出。實際上,客觀、獨立、公平、公正等辦刊準則,對報人而言是淺見、底線,也是常識性要求,差別在於辦刊者本人,是否有良知和勇氣堅守這些宣言。儲安平的可貴在於始終言行合一,無論是主編《觀察》,還是編輯《光華週刊》的時代。一九二九年新學期,《光華週刊》開始出版第五卷,期間儲安平由副主任升為主任,總攬《週刊》事務。可惜第五卷及以後的《週刊》目前幾乎全部遺失,給研究者留下莫大遺憾。唯一所知的是,到一九二九年十二月第六卷第三期出版時,他辭去週刊主任的職務,由一九二七級教育系學生盛慰蒼(明若)繼任。#21二、儘管儲安平對光華大學多有批評,但一九二九年前後卻是光華的全盛時期。在副校長廖世承和教務長董任堅的主持下,光華開始大幅度的教務改革,呈現出一片全新的氣象。同時,校內名流雲集,胡適、張東蓀、徐志摩、羅隆基、潘光旦、吳澤霖、陳茹玄、錢基博、呂思勉、張爾田、吳梅、沈有乾、諸青來等名教授皆任教於此,使得光華一時在師資力量上居全滬各大學之冠。這時的儲安平是光華最積極的學生,不但擔任《光華週刊》的主任,還在學校從事文學寫作,積極籌建社團,並利用一切機會向師長請益。光華教授中,名氣最大者要數胡適。胡適在光華的任期為一九二七年秋到一九二八年夏,當時儲安平還在附中,即使可能旁聽過胡適的課程,也並無直接的師生關係。儲安平和張東蓀頗有交情,因張東蓀擔任哲學教授和文學院長的兩年(一九二八、九—一九三○、六)正是儲安平在光華最活躍的時期。不過目前尚未發現兩人在此時交往的資料,僅知張東蓀轉任燕京大學後,儲安平曾北上投奔。其後,他為張東蓀等國社黨人主辦的《再生》雜誌寫過稿,他主辦《觀察》時亦首先獲得了張東蓀的文章支持。儲安平與羅隆基、王造時、潘光旦的關係亦是在光華時期確立,三位老師的政治意識和民主思想,對儲安平的影響至為深遠。當時光華最受歡迎的老師是徐志摩。在徐志摩的提攜下,趙家璧、郭子雄、邢鵬舉、徐轉蓬、沈祖牟、王家棫、錢公俠等一大批光華學生逐步走上文學之路,儲安平亦復如是。據儲安平發表於一九三二年的〈悼志摩先生〉一文描述,他初見徐志摩是在五年前春天的新月書店(指一九二八年春,因新月書店正式開張的時間是一九二七年七月一日#22),他形容「志摩先生就像一架火爐,大家圍著他感到有勁」。#23徐志摩在光華的任期分為兩段,第一段是一九二七年春季到一九二八年夏;第二段是一九二九年秋到一九三○年末。#24儲安平和徐志摩「更近的通氣」,應該是在第二段。儲安平稱:「寫散文多少是受著他影響的」。除了寫作技藝,他從徐志摩那裡學到的是嚴謹、勤奮和為人坦誠。受徐志摩的提攜,儲安平成為《新月》的年輕作者。徐志摩離開光華後,儲安平仍和他保持間斷性的聯絡。在西湖時,他曾裝了一袋桃花,給徐志摩寄去,此事可以看出二人關係之緊密。處於成長階段的儲安平,在向師長學習方面不囿於門戶之見,他不但和徐志摩這樣的自由派文人關係密切,還和魯迅這樣的左翼作家交流。早年儲安平的思想中,原本就有左傾的成分。他在光華附中時,於左翼刊物《流沙》上發表的〈血之沸騰〉,講的就是工人因集體要求加薪被毆打的故事,在其中他譴責了工頭的剝削,歌頌了工人階層的意識覺醒。#25他在《光華週刊》中提到的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也說明他對相關學說比較熟悉。據謝泳先生研究,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一日《魯迅日記》中的「寄安平信並稿」,指的就是儲安平向魯迅主編的雜誌投稿,並被魯迅退稿一事。#26當時,儲安平正和穆時英、錢公俠、沈祖牟等組織文學會。查《魯迅日記》可知,錢、沈兩人曾以光華文學會的名義,於四月九日前往魯宅,邀請其來光華演講,魯迅拒見;十三日,魯迅又接到光華文學會的信,連夜答覆。#27魯迅很少拒絕上海各大學學生的演講邀請,直接拒絕光華同學,無非因其與光華同學背後的新月派教授對立。魯迅退儲安平之稿,也未必與儲安平的背景完全沒有關係。其後,儲安平和魯迅也日漸疏遠。在一九三○年四月的《北新》雜誌上,他在〈第四十一概略〉的結尾說:「魯迅先生的方向已轉到新興階級的一方面來了,所以在此有聲明的必要。」#28此語不難看出,儲安平對魯迅的文藝方向,已經頗有微詞。儲安平興趣廣泛,一度熱衷於戲劇,這和田漢的影響不無關係。一九二八年夏,在光華教授戲劇的余上沅離職,課程由田漢繼任。當時上海很多高校的學生都已在田漢的指導下組建劇團,作為光華教授,田漢也很希望光華能夠建立起劇團組織。一九二九年春夏之際,「錢公俠、儲安平等和田漢先生會同商議,決計要組成一個劇社。」儲安平被選為臨時主席,錢公俠、俞大綱、王家棫為起草人,約有四十人左右參與。在成立會議上,田漢希望他們能夠在戲劇理論和技巧等方面有所突破,對劇團成員多有鼓勵。#29儲安平和劇團同人的熱情極高,並決定排練田漢新創作的《戰鼓》等劇,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公演。但是,當時已經是學期末,大考臨近,便決定將公演推遲到下學期。隨即,田漢和儲安平率領劇團成員,約南國社吳似鴻女士以及田漢的小公子去吳淞海邊遊玩並野餐,盡興而歸。#30可惜的是,學期結束後,田漢辭職。新學期未見劇團公演,顯然是群龍無首。一九二九年末,儲安平辭職,和劇團徹底脫離關係。三、儲安平熱衷於戲劇事業,並親手創辦光華劇團,半年後便失去興趣,脫離劇團。儲安平雖熱情於嘗試新事物,但也並非淺嘗輒止之人。他脫離劇團,其中緣故,當引起研究者注意。據儲安平在〈記田漢先生〉中自述,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南國社在上海梨園公所舉行第一次公演,當時他和趙家璧看畢已經兩點多鐘,「在那種萬籟無聲大地如死的夜色中」,「他傷感地在操場上徘徊了好久」;「不是單純的敬佩,不是單純的感動,心靈中洶湧著的只是一種沒有理由的衝動。」實際上,這衝動未必完全因為藝術,也因為情感問題。當時,田漢在上海組建南國藝術學院,停辦後學生不願離去,便成立南國社,帶領學生們走向社會,開始戲劇演出的實踐。儲安平當時也是「南國社一個最沒有實用的分子」。#31在這期間,他似乎對某位女演員產生傾慕。他寫於一九二九年一月的散文〈口供〉,就是一篇給參加了「第一次公演」、名為「桃姝」的女同事的情書。他說:「(公演)上你那玲瓏的對話,入情的動作,深刻的表情,以及風一般的舞,鳥一般的唱……你那美目的兩盼……充滿了生命的跳躍,潛存了你全部的幽妙的情意……可愛的姑娘啊,你不是已經將我的心全帶去了嗎?」#32桃姝當然是化名,可卻並非他杜撰的人物。在筆者新發現的另一篇佚文〈兩個少女與我〉中,他同樣提到桃姝。在文中,他盛讚了她美貌動人,抒發了自己可望不可即的極度傷感。更值得一提的是,儲安平在這篇文章中道出了自己文學創作的原則。他同意郁達夫所說的「文學創作的內涵總不免多少具些作者自身的寫照」,而他的文學創作「更是完全是歷史的記載」。#33這等於儲安平承認了其一般文學作品內容的真實性,更可確定桃姝真有其人。实际上,桃姝的真實身分不難判斷。儘管儲安平這篇文章用詞比較隱晦,並未確切提到南國社之名。但田漢和南國社的戲劇公演,在當時的上海灘獨一無二。儲安平在戲劇方面只和田漢有接觸,当时光华剧团还未成立,他所暗指的也只能是南國社。查當時資料可知,南國社第一次公演有《蘇州夜話》、《生之意志》、《湖上的悲劇》、《名優之死》等劇。#34其中,《蘇州夜話》的女演員為姚素貞(女學生)、唐叔明(賣花女);《生之意志》為吳似鴻(女兒);《湖上的悲劇》為唐叔明(其弟)、王素(平白薇);《名優之死》為楊聞鶯(劉鳳仙)、唐叔明(蕭玉蘭)。#35南國社最著名的兩位年輕女演員是唐叔明和吳似鴻。尤其是唐叔明一人分飾演三角,表演異常精彩,引起極大轟動。#36儲安平尤其稱讚唐叔明:「特別是唐叔明女士所飾的賣花女……使我受了極深的感動。」#37他的同學陳聲和稱她:「三個戲裡卻有三個不同的態度」,「雖然處於配角的地位,可是演來態度逼真,處處動人,真可謂演得恰到好處。」#38儲安平的這位「桃姝」,在讀音上和唐叔明極為相近。由此猜測,桃姝極可能就是唐叔明。#39如〈口供〉中所提到,桃姝已經屬於K君,儲安平本身又缺乏表白之勇氣,遂成為一樁憾事。儲安平本是孤兒,性情有多愁善感、敏感脆弱的一面,遭逢單戀的苦痛,自知情感無望,遂使他由積極趨向消極,陷入超出一般人的長期傷感之中。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他在一封給留學海外的郭子雄等四位好友的佚信上道出了自己的心境。這封信中,儲安平說自己脫離了光華劇團,將文學會負責人的職務讓給王家棫,並打算不問世事,從明年春天起,開始恢復在附近何家角的村居生活。他身體本不強健,在單戀苦痛的煎熬之下,身體更加羸弱,經常服藥,情緒也不免過於流入頹廢。#40目前《儲安平文集》收錄的寫於這一時期的〈小病〉、〈殘花〉、〈牆〉等文章,皆文風繾綣傷感,從中讀出的是一個抑鬱、絕望、喪失生活興趣,身體幾乎處於崩潰狀態的儲安平。這時的他,心態日漸封閉,視野日漸狹窄,過度關注個人幸福與情感,少有關心公共事務的激情和衝動。一九三○年春,儲安平和光華同學遊歷蘇州歸來後,寫有一篇名為〈蘇州〉的遊記,同時刊登在當年的《光華年刊》和《中國學生》雜誌上。《中國學生》是良友公司創辦的雜誌,主編趙家璧,儲安平等光華同人自然成為雜誌的主要撰稿人。在〈蘇州〉的開篇,他就說:「蘇州!想起了蘇州,便會想起了蘇州的女人。蘇州的女人,有著另一番的風趣,然而天不給機會我,好去明白到他們的好」;「蘇州的女人,像是太溫柔了,然而天不給機會我,好去嘗到他們的纏綿。」#41唐叔明正是蘇州人,#42儲安平對蘇州女子別有一番愛恨糾結,實為別有深意。八月份,他在《中國學生》上發表了〈女寶貝〉一文。他說:「女人就有那樣一股力,她叫你死,你死,死還心願。由你是,在平時,是英雄,是壯士,只要當了美人的面,就如金銀見了火,你將軟,你將氣短」;「世上一切都好想法,惟有女人的心,搶不來,買不來,權勢也壓迫不來……女人的心,有如雲霧裡的月亮,不出來。」#43整篇文章有數千字,較少文藝氣息,情感直接而毫不隱晦,不厭其煩地講他對女性的無奈之情。無法擺脫抑鬱,深陷憂鬱、幻滅和感傷的複雜情感之中,這不同於前一時期的儲安平。四、光華學生、著名新感覺派作家穆時英曾經形容過儲安平:「這位朋友那,有點像神龍,到現在,我還摸不清究竟是怎麼一個人。人是聰明的人呢,也是個很漂亮的人。從小是個孤兒,所以人情世故很深;因為他太孤寂了,所以時常生幾場小病,時常要尋個愛人伴他。」#44穆時英對儲安平的描述可謂準確,不過,多愁善感與細膩只是儲安平的一面;深陷情感而憂鬱頹廢,也只能說是一種階段性表現。儲安平性格的另一面是勇敢、沉著、堅毅,且深具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政治批評意識。兩種看似矛盾的性格,在儲安平那裡形成張力,使其心靈具有一種豐富性。他初中畢業後投考光華附中及大學,說明他認同於光華「收回教育權」、打倒聖約翰「洋奴教育」的辦學理念。#45他的老師們尤其是羅隆基、王造時兩位,更是堅定而激進的愛國者。趙家璧主編的《中國學生》一九二九年第十期上,首篇為羅隆基在光華政治學會上的演講稿〈學生政治〉,第二篇便是儲安平的文章〈雙十節在我們的心頭〉。在這篇文章中,儲安平說:「五卅、五三所給予我們的意義,乃是帝國主義的壓迫、橫暴,他們對於弱小民族的侵略、欺侮,我們必須團結我們的力量,固實我們的戰陣,和他們對抗,和他們誓死抗爭!」他告訴廣大學生,辛亥革命的意義是「追求民族的平等,打倒帝國的專制」,因此,雙十節的意義不只是放假一天,還需要記住,辛亥革命爭取平等的偉大精神。#46這可能是目前為止可見的儲安平發表的第一篇直接談政治的文獻,說明他在個人情感困厄中仍未忘記社會責任,對國家和民族的危亡仍懷有憂思之情。更重要的是,儲安平在光華接受了民主政治的啟蒙教育。從他的成績單上看,他修讀了「政治學大綱」、「盧梭民約論」、「國際法」、「法學通論」、「政治思想史」、「國際關係」、「政黨論」、「比較政府」、「市政學」、「中國憲法史」、「社會主義及運動」、「普通生物學」(潘光旦講授)等課程。#47據沈雲龍先生回憶,羅隆基在光華開設「比較政府」與「中國憲法史」兩門課程,#48可見羅隆基的課,儲安平都有選修。教授們在課堂上講授專業知識,卻也不忘繼續他們在《新月》上的努力,公開批評黨治。國民黨中央訓練部的公文上講道:「(光華)政治學系各科上課時,時有極激烈言論,攻擊本黨。」#49羅隆基在課上講的是自由、訓政、黨治。#50潘光旦「每課必須對黨義痛斥」。#51文學院長張東蓀在光華教職員大會上聽到有人恭讀孫中山遺囑便奪門而出,憤然說道:「下次再讀遺囑,我就不來了!」#52即使已經離校的胡適,還回來講「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批評國民黨逆文化潮流而動。#53由於這些知識分子的存在,使得光華黨義課長期廢弛,不設總理紀念週,反對國民黨的壁報傳單滿天飛,成為上海各大學的異數。一九三○年十一月,羅隆基因激烈言論而被捕。十二月,光華的國民黨學生楊樹春等發動學潮,驅逐副校長廖世承及他支持的新月派諸教授。學潮造成光華的空前混亂。中央訓練部強令教育部解除光華對羅隆基的聘約,且令王造時、徐志摩、沈有乾、潘光旦等光華教授辭職。#54校方開除十餘位帶頭鬧事的學生,卻無力使教育部收回成命。羅隆基去職,董任堅、潘光旦、徐志摩、沈有乾、全增嘏等對校長張壽鏞在與權力中樞交涉中表現出的懦弱不滿,一併跟隨羅隆基離去。光華由此受到致命打擊,元氣大損。這些教授多為儲安平敬愛且關係密切的師長,他們的離去,對原本處於情緒抑鬱的儲安平而言是雪上加霜,遂同樣萌生去意。當時北平的政治環境日趨平穩,北伐時期在滬避難的知識分子如胡適、余上沅等紛紛返回,北平有取代上海成為文化中心之勢。#55光華的首任文學院院長張東蓀在一九三○年夏北上燕京大學任教,徐志摩亦開始奔波於京滬兩地。北平的國立、教會大學實力雄厚,日後成為著名考古學家的夏鼐便是在光華附中「不滿意於光華大學」,故放棄免試升入大學本科的機會,於一九三○年秋考入燕京大學。燕京的光華附中同學也非常多,且建有光華同學會,頻繁聯絡。#56儲安平離滬去北平,且轉入燕京大學,似乎順應了當時知識分子的一種流行趨勢。關於儲安平去北平,在他的〈悼志摩先生〉裡有隻言片語的提及。他說:「那時我預備去北平。有一天去看他(指徐志摩),三個鐘頭前,他正從北平回來。聽見我也上北平去,說:好極了,咱們的朋友都在向北平流。住北平只要自己有翅膀,上海,上海你得永遠像一支蝸牛般的躲在屋子裡。」#57但是由於資料限制,具體情況已不可考,亦未被研究者注意。所幸的是,筆者在一九三一年的《申報》上發現了儲安平的長文〈北平散記〉,共二十篇,近三萬字,講述他由上海到北平,再從北平返回的全部經歷。〈北平散記〉系列文章在《申報》上連載了四個月,是迄今為止了解儲安平早年最集中、最系統的文字資料。儲安平的離開的時間是一九三一年二月一日,「學校裡正忙得考,彷彿還有一些別的事,使我煩躁」,遂倉促決定逃離上海,前往北平。#58儲安平的第一站是南京,他在南京停留是為了拜謁中山陵。他「懷著一顆極嚴穆的心和舒緩的步子走上去」,在禮門以「最驕傲最鄭重的態度」,於簽名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他「在陵上徘徊了長久,心像死去了般的沉靜,嚴穆佔據了我的全部意識,我真想坐在石級上,像摸不著一絲邊際地悠思一回。」#59這表明,雖然儲安平受新月派師長和光華學潮的影響,對國民黨未必有好感,但對國父卻懷有深刻的敬意。這應和他的民族國家觀念有關,敬仰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鞠躬盡瘁,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從南京去北平乘坐的是帶房間的臥鋪,遂感慨坐三等車廂民眾的痛苦:「人民最感苦痛的,就是三等車沒臥鋪賣,單說從浦口到天津,得化上兩夜一天多,要是沒有睡,怎吃得消?有一次,車子停在一個站上,我走下車上月台三部,看見三等車裡那樣的凌亂和苦楚,真不安心。」#60沿途中,他目睹了北地的髒亂,以及民眾不可想像的窮苦,心中不無同情之意。儲安平在北平,時刻注意觀察北方的人和事。對於城市和經濟,儲安平形容:「北平像一個破碎的蜂巢,大部分的北平的房子是破舊衰落得不堪的」;「北平的市面現在真蕭條,據說自遷都以來,天津還可以維持到五成,北平便可憐得只能維持到兩三成了。」#61對於報業,他看到:「北方的新聞事業,要比南方的有生氣些,其最大的原因,南方的報紙,只是一種Building Affair,至北方的則多少有一些Literary的意味。」但是,「北國的報紙上的副刊,其量的方面,比上海的報紙的副刊,相差很遠」,很多小報新聞不足,搞副刊不過是湊版面。至於北方的文壇甚至比上海還差,「實在一無可說,因為根本上,其本身衰敗非常。」#62儲安平的觀察不無道理。一九三○年代初的北平,雖然知識分子迴流,但文化事業仍方興未艾,中國的文學、文化生產中心此刻仍在上海。儲安平在北平轉入燕京大學,因此用了三篇文章描寫燕大。燕大建築富麗堂皇,校園設施現代,圖書館藏書豐富,飲食多樣便利,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看到,燕大的物質環境固然一流,「一般學生的程度……也不見得十分好到那兒,大概在工具上,燕京學生的程度是好的,在知識上,燕京學生的程度也不能說壞,但在思想上,燕京學生也就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給我們佩服。這一點,是最給我們失望的一點。」每名燕大學生讀書都非常用功,但這種用功又稍嫌死板。儲安平本身就不贊成讀死書,認為「學校教育已經破產」,而推崇自由讀書、自由思索、知行合一,因此儲安平更喜歡南方各大學校園的活躍空氣。他對燕大的總結是:「從普通的學校轉到燕京去,是很值得的,不過你一定要懷著怎樣一顆夢想美麗的心到燕京去,也許會使你失望的。」#63儲安平無疑感到有些失望,並不覺得燕大和侷促於上海大西路的光華有質的差別。在燕大時,張東蓀曾將徐志摩到北平的消息告訴給儲安平,儲也打算前去看望,但第二天卻突然離開北平。#64他回上海是匆匆決定,一個決定性因素是,之前他收到了一封來自江南的信。毋庸置疑,這封信的作者是他心儀的某位女子。儘管他認為江南已經沒有值得他留戀的人和事,但是「為了那樣一封信,使我那天一晚沒睡著覺」。儲安平形容自己「心一直蕩在半空裡」。#65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言自明的原因。他看到北平文壇冷落、報業低沉、校園風氣死板,並未取代上海成為文化中心,這和他預想中的北平有很大的差距。儲安平生長於江南,習慣於江南溫暖濕潤的氣候,適應於滬寧精緻繁華的城市文化生態,親和於海派文人的精神结構。雖然燕京師友眾多,但初到北地仍人地生疏,未必真正適應。何況,北上原本就是倉促而行,未有任何準備,計劃停留一年半載並不現實,因此,在北平逗留了二十天後,他選擇重新回到光華大學。六、回到上海後,儲安平雖然並未完全走出情緒低谷,但已經開始振作。在一九三一年下半年出版的《新月》雜誌上有一則無人注意到的《今日》雜誌創刊號廣告,宣稱這是一本「適合於一般青年學生界的一份政治的社會的文化的文藝的半月刊」。創刊號文章包括王造時的〈論愛國心〉,魯參的〈國民會議開幕前的忠告〉,孫斯鳴的〈約法與約法三章〉、〈整飭學風與重修孔廟〉,邵洵美的〈高蹈派的詩與批評〉,方瑋德的〈十四行一首〉,陳夢家的〈南風〉,儲安平的〈沒有太陽的天氣〉。這期雜誌的作者除了王造時、邵洵美,基本屬於新月派的小字輩。儘管從題目上看,儲安平這篇文章屬於文學類,但這本雜誌總體明顯偏政治化。#66雜誌的創辦人已不可考,但可知儲安平擔任編輯。因他在〈悼志摩先生〉中的提到:「去年春天(一九三一)編《今日》,問他要稿子,他來信時還記念道這江南的好嫵媚。」#67一九三一年國民會議的開幕時間是五月五日,因此可從魯參的文章判斷,創刊號出版於五月之前,即儲安平在《申報》上連載〈北行散記〉之時。這表明,從北平回到上海的儲安平逐步振作,其活動範圍逐漸超出光華,開始在社會上編輯雜誌,刊載談論政治的文字。遺憾的是,這本雜誌第一期已經印刷完畢,卻由於某種未知的原因,未能發行。《今日》雜誌虽然胎死腹中,但儲安平顯然已由消極走向積極。他本身就具有頗強的民族國家意識,國難危急關頭,更激發了他參與政治的興趣。「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亡在即,對日一戰的呼聲十分普遍。在上海最積極活躍的主戰派、光華新任文學院院長和政治系主任王造時的影響下,光華學生馬上成立了救國組織「光華抗日救國會」,由儲安平擔任第一常務。#68九月二十三日,上海學生召開了「上海各大學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第一次執委會,儲安平代表光華參會。會議決定,參加的十一校每校推舉一人組成執行委員幹事會,為主持救國運動的核心機構,儲安平被選為幹事會委員。學生又議決由各校推舉代表兩人於二十七日進京,向國府請願,要求集中全國軍力對日一戰。#69次日,儲安平擔任各大學抗日救國會第二次執委會的會議記錄。學生們議決,督促各校成立救國會組織,參加救亡宣傳工作。並鑒於事情緊急,決定請願團於二十五號在上海北站集結,提前進京。請願團需要代表先期到南京接洽,議決光華、上海法政兩校各出一人作為代表,儲安平曾在南京生活多年,遂成為上海先期進京的兩名代表之一。#70開會當晚儲安平即登車進京。到達南京後,住在中央大學,並出席了南京學生組織的救國聯合會,「雙方意見,極為融洽,決定在同一步伐之下,努力救國工作。」#71二十六日晨,各校後續代表四十六人,攜帶國民黨上海市黨部開具的致胡漢民、陳立夫、陳果夫、戴季陶等要員的介紹信到達南京。兩隊人馬集合,當日到達國民政府。儲安平等學生代表在大禮堂面見了蔣介石,交談兩個多小時,遞交五點意見,分別為:請國府集中兵力,驅逐日兵出境;請政府懲辦不力外交官;請政府令張學良迅速出兵;請政府發給大學學生槍械,使全國學生武裝起來,以為政府後盾;請政府實行革命外交,不簽訂喪權辱國條約。蔣介石逐條予以答覆。#72他對學生表示,目前政府正在積極籌備應付日本之事,若無和平挽回的餘地,一定對日死戰。他承諾責令張學良收復失地,戴罪立功。蔣介石認為,學生作為知識階層,以後必將是國家的棟樑,若就此為國犧牲,損失重大。因此,若非萬不得已,不會讓學生出而衛國。#73部分學生覺得政府已經表態,沒有再周旋的餘地,遂在中央黨部參加了總理紀念週後於二十八日晚回滬。在大多數上海的學生看來,儲安平等第一次代表團進京請願的目的未達,還需要第二次派代表進京。在上海各大學抗日救國聯合會的組織下,發起了第二次進京請願。此次進京由各校學生自由參加。二十八日晚,上海站人山人海,三千多學子聚集在上海北站待發,其中包括了二十五名女生。#74儲安平是否跟隨第一批請願團回滬已不可考,但可知他同樣參加了第二次學生請願。二十九日,少數第一批請願未歸的學生,獨自行動的復旦大學七百餘人,第二批來京的上海請願學生三千多人,和金陵、中大學生代表,總共五千餘人一起到達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蔣介石第三次出來接見。學生人數眾多,為保護蔣的人身安全,場地保衛工作森嚴,政府如臨大敵。蔣介石此番同樣大聲斥責學生,說已經給予第一次請願代表答覆,再來請願,實無必要。他責令學生回校,稱若堅決不回,政府可在南京明孝陵劃出一片可以容納五千人的土地,供學生們進行軍事訓練,但是否上前線還要由政府調度。#75蔣介石懷疑,學生持續請願,可能受共產黨的蠱惑,名為救國請願,實有蓄意破壞政府工作的嫌疑。蔣介石責備學生之語較多,對於如何抗擊日本,是否出兵、如何出兵回答得仍比較含糊。由於蔣的厲色和場面的肅殺,學生代表都有所退縮。尤其是國立交通大學學生、請願總指揮劉旋天,或事先私下受到當局的警告,或懾於蔣的威嚴,當場帶頭高呼鼓掌,表示請願的目的已經達到,對蔣的回覆表示十分滿意。然而,他在第一次請願之前,曾在會上表示,不允許蔣介石含糊地答覆,不達目的絕不妥協,即使餓死在牢獄裡,也非要政府出兵不可。劉旋天的這種軟弱和突然轉向,幾乎將上海學生的鬥志完全擊潰,無形中分化、瓦解了學生的精神。在蔣介石的威懾之下,會場寂靜無聲,五千多人無一敢講話。據一本被遺忘的雜誌《時代評論》(羅隆基主編)上一篇名為〈首都請願行〉的文章講:「只有光華大學的儲安平挺身而出,當場發表了一次表示不滿意的反駁言論。」作者並未記錄儲安平的演說的內容,但大體不出譴責政府敷衍塞責,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此舉無疑極具勇氣,且充滿反抗精神,以至旁觀者評論道:「那種反抗精神才能表現出我們上海學生的光彩,給上海學生爭一個臉子。」可惜,儲安平的抗議呼聲和演說在五千餘人中間顯得十分微弱,像是「死前的一次回光,在混沌中終於給劉君壓下去了。」#76之後,又經過戴季陶的一番演說責罵,學生們更是亂了陣腳,不攻自破。於是,三批請願學生分別被遣送回校,聲勢浩大的請願運動就此結束。回到光華後,儲安平馬上編輯了一本書,題為《中日問題與各家論見》,十一月由新月書店出版。這本書收錄了王造時、汪精衛、陳啟天、陳獨秀等二十家對待日本問題的言論。儲安平在序言中說:「在中國,有若干現象,使你知道了傷心……言論不自由如故,集會不自由如故,民眾運動之被壓迫也如故。」他編這本書的用意在於,讓一般民眾知道知識界在對日問題上的要求和看法,給政府一個俯察民意的參考,並監督且檢驗政府能否在這方面滿足民眾和知識界的願望。#77該書出版之後,正逢上海學生第三次請願活動,全國各地的學生一起湧入南京,總數逾萬,光華的學生領袖已不再是儲安平,換成了沈雲龍先生。#78儲安平之所以未參加第三次請願運動,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儲安平在光華抗日救國會中遭到了彈劾。因儲安平第一次到南京后,著了一身從未穿過的軍裝馬靴接待後續學生,鋒芒畢露,給同學留下不良印象,回校後便被同學彈劾。#79儘管最後彈劾案未能通過,但團體內部已經產生矛盾,儲安平已無心久留。其次,儲安平親身參與兩次請願運動,目睹政府要人的敷衍塞責,學生領袖的前線倒戈,遂對政府出兵不再抱有信心,對請願的意義亦開始懷疑。而國難日益深重,他又不能無動於衷,激進、憤怒使其有直接奔赴前線之決定。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儲安平與曾經一起進京的法政學院李椿森等組成了學生團體「抗日救國隨軍記者團」,李椿森、湯增毅分任團長、副團長,鄭文蔚任總務股主任、徐則驤任調查股主任,儲安平任文學股主任。#80當時各校皆有義勇軍之組織,民間亦普遍有派遣義勇軍北上抗日之議,「記者團」的職志是隨這些義勇軍出征,以「報告戰地狀況與後方消息相通、搜集戰爭材料俾作文字上之貢獻、實地調查滿蒙現勢、對暴日侵我東北作進一步之研究」為目的。#81然而,從後來《申報》一兩個月內的新聞報導來看,未見該團體有任何新聞,李椿森、鄭文蔚、徐則驤等人之名雖經常出現在報紙上,但參加的都是上海的其他活動,與記者團毫無關係,似此團體已經解散。但是,儲安平個人有極大隨軍北上之可能。就在「記者團」醞釀之際,上海青年義勇軍組織「青年援馬(占山)團」成立,團長為張少傑,團員有大中學生、員警、公務員、醫生等,共計二百七十餘人。十二月六日,該團在上海北站開全滬各界民眾大會後含淚出征,鐵路局奉蔣介石令拒絕該團登車,團員遂臥前車軌道之下阻止車輛正常行駛。次日,團員改為步行,經過昆山、蘇州、無錫、常州、鎮江,風餐露宿並沿途宣傳,到南京後登車。#82一九三二年一月三日,該團抵達北平,在平津綏靖公署的安排下暫駐北平工業大學進行軍事訓練,以便儘快奔赴東北前線。#83儲安平於當年一月撰寫了散文《一段軍行散記》,其中講述的「他」與上海的熱血青年組團北上的經過,與「青年援馬團」的經歷在所有方面完全符合。#84聯繫儲安平曾參與創辦隨軍記者團的史實,不排除儲安平個人以隨軍記者的身份參加了這次北上抗日活動。不過,該團到北平後不久,非但未上戰場,還以迅速解散而告終。一九三二年春季,光華校園在「一•二八」抗戰中受到威脅,直到四月十日才重新在愚園路租借房屋開學。其後,儲安平修讀了「政黨論」、「比較政府」、「衛生演講」、「市政學」四門課程,並完成了二學分的畢業論文。#85五月五日,中日《淞滬協定》簽訂,十九路軍調防,日軍獲得了在上海部分地區駐軍的合法權限,這在當時被視為喪權辱國之舉。加之政府在國難會議上再度拒絕實現知識分子呼籲的民主憲政,促使儲安平的政治意識極大萌發,他對國民黨的不滿亦由編輯《中日問題與各家論見》時期的隱晦質疑變為嚴厲的直接批評。在國社黨主辦的《再生》雜誌上,儲安平以和記者通信討論的形式發表文章。他說:「我們回顧執政後的國民黨,他們的政績在什麼地方呢?有人說等於零,但我們覺得,實在比零還要壞。我們姑且撇開物質的建設不說,就精神上的遺留而言,國民黨之影響到後十年內的國民道德,其罪過真無可計算。」「國民黨既以武力握得政權,人民在被壓迫下,便不得不退一步,希望國民黨能有幾個領袖出來做一些事業。但一直到現在,凡有國民黨裡所謂領袖者,沒有一個不是都登台過的,但又沒有一個不是使人民失望的。在這種地方,我們認真的看到國民黨在一般人民的血裡所栽培下的,只是一種反國民黨的力量。」#86這篇文章發表不久,儲安平從光華畢業,時年二十三歲。結語以往的研究者認為,早年的儲安平雖然已經開始對政治感興趣,但基本是一個愛好文學的青年,政治意識萌發甚晚。還有人認為,他性格憂鬱、天真、內向、不善與人交流。#87這些印象,實際都是對儲安平早年生平和思想的片段認識,這和目前《儲安平文集》收錄文章不全,儲安平早年生平資料的缺失有關。通過新資料的發掘,對儲安平在光華大學期間的生平進行重建,可以對早年儲安平進行重新審視。儲安平固然是一個文學青年,但文學創作只是他早年生活的一部分。他在光華擔任校刊主任、文學社長、劇團主席、抗日救國會第一常務等,表明他早年就已具有一定的領導才能。他與徐志摩、張東蓀、羅隆基、王造時、田漢、潘光旦等師長,以及趙家璧、穆時英等學生關係良好,足見他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具有頗強的交往能力。他代眾多同學執筆,批評劣跡年級長,亦可見其鮮明的社會責任感和異乎尋常的道德勇氣。他主持《光華週刊》時強調獨立、客觀、公平、公正,且能付諸實踐,說明他早年就已經具有自由主義的新聞意識。他尊崇孫中山,呼籲紀念辛亥革命的偉大精神,兩次進京請願,表現出他早年深重的愛國主義情懷。他於五千人中獨自挺身而出反駁蔣介石,顯示其具有一定的英雄主義的傾向。儲安平在《再生》雜誌上完全否定國民黨的政績,希望其早日結束統治,也說明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激進化色彩。諸多特徵可見,憂鬱、感性實為儲安平性格之一面,且與某個時段的情感、思想狀態有關,真正的儲安平經歷複雜、性格多歧、心靈豐富、興趣廣泛、思想亦具有多元性。儲安平的性格、思想和表現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他自幼失怙,若按其性格中感性的一面發展,或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但他生於國家民族危亡之際,強烈的責任感使他不能安於做一個象牙塔內的作家或知識分子。受時代的救亡思潮、激進主義、中國傳統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精神的影響,他具有十分強烈的救世心態。他不斷鍛煉自己,如一隻躍在深淵的潛龍,時刻準備承擔重大使命。十餘年後,他成為名滿天下的《觀察》主編,早年的這些性格和才情便全部顯示出來並充分發展,深刻影響了近代中國政治文化發展的進程。注釋:#1關於儲安平的生平,目前尚無一個權威版本。本段文字參考陳永忠,《儲安平生平與思想研究》(台北:秀威資訊,二○○九年);王雨霖,〈儲安平在國立師範學院〉,《書屋》二○○六年第十二期;鄧紹根,〈再探最早參與奧運報導的中國記者〉,《新聞記者》二○○九年第二期。#2目前,僅有兩部簡略的儲安平評傳,但兩者皆有資料方面的困境。謝泳,《儲安平與觀察》(中國社會出版社,二○○五年);陳永忠,《儲安平生平與思想研究》(台北:秀威資訊,二○○九年)。儲安平文集有兩部:張新穎編,《儲安平文集》(東方出版中心,一九九八年);張竟無編,《儲安平集》(東方出版社,二○一一年)。然而,兩本文集內容幾乎相同,且漏收大量佚文。本文所使用的資料,除極個別情況,基本都是新發現的文章。#3筆者盡最大努力收集梳理儲安平早年資料,但仍覺存在著資料不足的問題。儲安平在光華最活躍的年份是一九二九年,然而該年《光華年刊》缺失;儲安平畢業於一九三二年,該年又因「一二八事變」而未印年刊;儲安平主編的《光華週刊》第五卷全部及第六卷前兩期全部無存。這對研究者而言是極大的遺憾。#4儲傳能,〈儲安平百年祭〉,《儲安平和他的時代,紀念儲安平誕辰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秀威資訊二○○九年),頁二五。#5潘序祖、史乃康,《六三血淚錄》(光華大學,一九二八年),頁四七—七二。#6秦賢次,〈儲安平及其同時代的光華文人〉,《新文學史料》二○一○年第一期。#7儲安平說:「記得我初次上南京,是十三歲,家裡像種下了一粒種子的將我送出大門……我一共在南京登(待)了四年。」安平,〈北行散記〉之三〈南京〉,《申報•青年園地》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一日。#8儲安平,〈關於睡廟求醫的故事〉、〈布洛克及其名作《十二個》〉、〈血之沸騰〉,《儲安平文集》上冊(東方出版中心,一九九八年)。三篇文章皆發表於一九二八年上半年,當時儲安平在光華附中高三。#9〈中學各級〉,《光華年刊》,一九二八年。#10潘子端,〈光華附中的課外作業〉,《光華附中半月刊》一九三二年第一卷第一期。#11這份名單中,趙家璧、郭斌佳、俞大綱、王家棫、詹文滸等後來都成為比較有影響的文人學者。王家棫(一九○八—一九八○),一九三二年國文系畢業。一九四九年後去台,任中央通訊社副社長。俞大綱(一九○八—一九七七),一九三一年英文系畢業。一九四九年後去台,成為著名戲劇家。#12〈編輯委員會委員〉,《光華週刊》一九二八年第四卷第一期。#13〈編輯委員會啟事〉,《光華週刊》,一九二八年第四卷第四期。#14儲安平,〈多方面的發展〉,《光華週刊》一九二八年第四卷第一期。#15安平,〈灰霧之消散〉,《光華週刊》一九二八年第四卷第四期。#16大一同學四十五人、安平擬稿,〈我們的級長—潘炳麟君!〉,《光華週刊》一九二八年第四卷第四期。#17潘炳麟,〈對大一四十五人的覆函〉,《光華週刊》一九二八年第四卷第五期。#18從其後的資料來看,潘炳麟雖然當時辭去職務,但在一九三○年秋季學期擔任過大學三年級執行委員會的正主席,可見其在學校中擁有一定的勢力。〈大學三年級職員〉,《光華年刊》,一九三一年。這也是後來儲安平遠離學生會的原因之一。但是,後來潘炳麟因劣跡被學校開除。〈光華大學開除學生〉,《申報》,一九三○年十二月十六日。#19安平,〈批評及罵與週刊及週刊之今後〉,《光華週刊》一九二八年第四卷第六期。#20謝泳,《儲安平與觀察》(中國社會出版社,二○○五年),頁一○九—一一四。#21第五卷及以後的《週刊》不存,僅剩第六卷第三期單本,這期雜誌恰好有如下記錄:「週刊主任儲安平因事辭職,特另舉盛慰蒼君繼續擔任,此啟。」〈編輯委員會啟事〉,《光華週刊》第六卷第三期。#22〈新月書店開張啟事〉,《申報》,一九二七年七月一日。#23儲安平,〈悼志摩先生〉,《新月》一九三二年第四卷第一期。#24徐志摩的任職年限,參考《光華年刊》一九二七—一九三一年的教職員表,以及徐志摩的學生郭子雄的說法。見郭子雄,〈憶志摩〉,載韓石山編,《難忘徐志摩》(昆侖出版社,二○○一年)。#25儲安平,〈血之沸騰〉,《儲安平文集》上冊(東方出版中心,一九九八年),頁二一七—二二七。#26謝泳,《儲安平與觀察》(中國社會出版社,二○○五年),頁九。#27魯迅,《魯迅全集》第十六卷•日記(一九二七—一九三六)(人民文學出版社,二○○五年),頁一二九—一三○。#28儲安平,〈第四十一概略〉,《儲安平文集》上冊,頁一二六。#29〈田漢在光華組織劇團〉,《申報》,一九二九年六月五日。光華劇團之所以晚於各大學成立,因為光華當時還未招收女生,而演話劇又必須要有女性角色。一九二九年秋季,才有第一批女生入學。#30〈光華劇團到吳淞去〉,首次公演改在下學期,《申報》,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五日。#31儲安平,〈記田漢先生〉,《儲安平文集》上冊,頁二一一。#32儲安平,〈口供〉,《儲安平文集》,頁一二五—一三九。#33安平,〈兩個少女與我〉,《光華週刊》一九二八年第四卷第五期。#34〈南國社第一日公演之盛況〉,《申報》,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七日。#35田漢,〈南國社時代〉,《南國月刊》一九三○年第二卷第一期。#36唐叔明是田漢一心培養的愛徒和掌上明珠,是他寫作的靈感,很多劇本都是以她為原型創作而成。見趙銘彝,〈記唐叔明與吳似鴻〉,《涓流歸大海,趙銘彝文集》(中國戲劇出版社,二○○四年),頁七八—八○。#37儲安平,〈記田漢先生〉,《儲安平文集》上冊,頁二一一。#38陳聲和,〈南國公演第一次〉,《光華週刊》一九二八年第四卷第六期。這樣盛讚南國社公演及唐叔明的文章有數千字,儲安平原文發表,且在文後加了按語:「不幸的是像南國這樣一次毅忍的努力,而中國的文壇,至今還沒有給他們以相當的熱誠的反應。我們因既然做了觀眾,所以想盡一些觀眾應盡的責任。同時,田先生是本校的教師,南國同志也曾來校表演過(關於這事則覺得田先生及同志竟慨允到本校同樂大會來表演,如代本校說話自當感謝他們的好意,但設若又代他們說話,則我頗以田先生這次的允諾為可惜而不當)。本刊像表示出一些誠懇的謝意,故此刊載了以上幾千字關於南國的文字,自然,這我們不敢就承認是批評,但至少是一種真實的同學心的流露罷。某日後記安平。」#39另一個判斷佐證是,當時唐叔明已經名花有主,而吳似鴻還是單身。一九三○年一月,經田漢介紹,與蔣光慈相戀並結婚。見馬德俊,《蔣光慈傳》,(安徽人民出版社,二○○一年),頁三九七—四○九。而儲安平的桃姝也是名花有主的。隨南國社赴廣東公演後,唐叔明便與胡春冰結婚,留在當地。#40安平,〈給海外朋友們的信〉,《光華週刊》一九二九年第六卷第三期。#41安平,〈蘇州〉,《光華年刊》一九三○年;《中國學生》一九三○年第二卷第四期。#42陳白塵,〈哭田漢同志〉,《陳白塵文集》第七卷散文二(江蘇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七年),頁一三四。#43儲安平,〈女寶貝〉,《中國學生》一九三○年第二卷第八期。#44穆時英,〈光華文人志〉,《光華年刊》,一九三一年。#45所謂洋奴教育是當時的特定講法,應用於此,並不表示筆者贊同此說。#46儲安平,〈雙十節在我們的心頭〉,《中國學生》一九二九年第一卷第十期。#47儲安平光華大學成績單,光華大學檔案全宗,檔號B二—○八九二,華東師範大學檔案館藏。#48沈雲龍,〈光華大學雜憶〉,《傳記文學》一九八一年第三十九卷第三期。#49〈國民黨中央訓練部關於上海光華大學學潮起因經過及處理辦法與教育部往來函件〉,《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第五輯第一編政治四。#50〈市執委會再呈中央迅處光華學潮,被迫學生宣白冤抑〉,《民國日報》,一九三○年一月十一日。#51〈國民黨中央訓練部關於上海光華大學學潮起因經過及處理辦法與教育部往來函件〉。#52沈雲龍,〈光華大學雜憶〉。#53《光華大學十周年紀念冊》(光華大學,一九三五年),頁三○。#54〈國民黨中央訓練部關於上海光華大學學潮起因經過及處理辦法與教育部往來函件〉。#55許紀霖等著,《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上海人民出版社,二○○八年),頁二○一。#56夏鼐,《夏鼐日記》卷一(華東師範大學,二○一一年),頁一一。#57儲安平,〈悼志摩先生〉,《新月》一九三一年第四卷第一期。#58安平,〈北行散記〉之一〈像一隻老鼠,我跑開了上海〉,《申報》,一九三一年三月十二日。#59安平,〈北行散記〉之四〈我的潔瑪〉,《申報》,一九三一年三月三十日。#60安平,〈北行散記〉之七〈津浦道上〉,《申報》,一九三一年四月十一日。#61安平,〈北行散記〉之十一〈北平〉,《申報》,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日。#62安平,〈北行散記〉之十三〈北國的報紙及副刊〉,《申報》,一九三一年五月八日。#63安平,〈北行散記〉之十二〈公寓〉,《申報》,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二日;十四、十五、十六〈燕京拾碎〉,《申報》,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二、二十一、二十六日。#64儲安平,〈悼志摩先生〉,《新月》一九三一年第四卷第一期。#65安平,〈北行散記〉之十九〈故宮與北海〉,《申報》,一九三一年六月四日。#66《新月》一九三一年第三卷第十二期,封二廣告。#67儲安平,〈悼志摩先生〉,《新月》一九三二年第四卷第一期。#68陳建軍,〈光華文人志附識〉,《現代中文學刊》二○一一年第五期。#69〈各大學學生救國聯會昨舉行首次執委會〉,《民國日報》,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四日。#70〈大學抗日救國會幹事會〉,《申報》,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五日。#71〈大學生代表在京行動〉,《申報》,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七日。#72〈滬大學代表請願國府五點〉,《中央日報》,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七日。#73〈滬學生代表談赴京謁蔣請願詳情〉,《申報》,一九三一年九月三十日。#74〈滬各大學學生來京請願之經過〉,《中央日報》,一九三一年九月三十日。#75張雲萍,〈請願經過〉,《復旦社會學系半月刊》一九三一年第八期。#76黃力,〈首都請願行〉,《時代評論》一九三一第一期。#77儲安平編,《中日問題與各家論見‧序》,新月書店一九三一年。#78〈滬大眾學生昨晨抵京〉,《申報》,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沈雲龍先生因在南通中學參加學潮被開除,借同校上一級表兄沈夔龍的高中畢業證考入光華,因此學籍卡上名沈夔龍。當時報紙的報導或寫作沈奎龍。一九四九年後,沈雲龍去台,成為著名歷史學家,主編有數千卷《近代中國史料叢刊》。關於沈雲龍借學生證的情況,見沈雲龍,〈光華大學雜憶〉,《傳記文學》一九八一年第三十九卷第三期。筆者瀏覽南通中學網站,發現校友中的確有沈夔龍與沈雲龍二人之名,年級分別為一九二七、一九二八級,與沈雲龍所敘述相符。http://gklq.ntzx.cn/江蘇省南通中學網,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查閱。#79儲安平,〈論涵養〉(給小讀者的第九封信),《人言週刊》一九三五年第二卷第十一期。#80〈抗日救國隨軍記者團成立〉,《申報》,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81〈隨軍記者團今開會議〉,《申報》,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82〈青年援馬團被阻後,昨晨步行出發〉,《申報》,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八日。#83〈青年援馬團近訊〉,《申報》,一九三二年一月十七日。#84儲安平,〈一段軍行散記〉,《儲安平文集》上冊,頁一九○—一九八。#85儲安平光華大學成績單,光華大學檔案全宗。#86安平,〈現在的問題〉,《再生》一九三二年第一卷第三期。#87轉引自黃波,〈百年安平〉,《儲安平和他的時代,紀念儲安平誕辰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秀威資訊,二○○九年),頁三二。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只读了 客观 观察 的时论
  •     政论极好
  •     最近在看的书,慢慢看
  •     好吧,其实我并没有读完。
  •     储安平似乎有文人的浪漫和坚持,只是政治性有些强或者有说教的感觉,尤其是某些小说,但是很喜欢英国采风录和观察
  •     中国最后的自由主义者群像
  •     47~48年的《观察》
  •     储安平者,君子风度赤子心是也。
  •     逝去的纪念~
  •     搁浅了。。。后面部分被没看 只看了小说部分
  •     储安平如果一直写小说会怎样?深受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在一场烂污和党天下之间选择了后者,最终消失的无影无踪
  •     储安平的《观察》~~
  •     人,总要有点理想; 理想,总要付些代价。
  •     <观察>中的文字和对英国的研究值得一读~~
  •     真正的知识分子是不顾利害关系的。
  •     求未删节版本
  •     求购。
  •     我最最最亲爱的储安平啊
  •     只翻了翻,待考试后细读
  •     情书的部分真够酸的 可是还看得下去
  •     伟大的记者,不世出的评论员,无法企及的思想家
  •     政论文章没什么意思,关于欧美的论文及游记值得一读。
  •     于毕业论文而言,这套书价值太大了。
  •     不能遗忘
  •     gentleman
  •     他是个心怀忧患和大爱的知识分子,敢发表意见,但他的小说不好看
  •     《英国采风录》《英人法人中国人》。他的看法似乎矫枉过正,但是许多社评时至今日依然掷地有声,嘿嘿
  •     民国时期看清tg的少数文人。知识分子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
  •     一读再读
  •     哈哈~~居然能找到这个~~~感受下储先生的风骨
  •     下卷前半段还行。以著名的《意见》为分界线,之后再无文章。后面的所谓新疆新面貌,很难想像都是储安平自己写的。
  •     小说功力不足
  •     2009-11-18;很喜欢储安平的散文。钦佩他办《观察》的态度。同情他的遭遇。幸运的是,买到了这两本书,9成新吧。收藏这套文集,也算是向储安平致敬的方式吧。储安平的散文还会多读几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