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训练/新世纪人才素质训练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文笔训练/新世纪人才素质训练丛书

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
ISBN:9787560920061
作者:
页数:298页

作者简介

  《文笔训练》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讨论文笔训练与积累、构思、立意、选材、布局、语言、表达、修改的关系;下篇分述各种有代表性文体的文笔训练方法。

书籍目录

导 言  新世纪人才要有第一流文笔上  篇 文笔素质训练第一章 文笔训练概述第一节 文笔训练与写作活动第二节 写作主体与文笔训练第二章 文笔训练与积累第一节 积累的含义和作用第二节 积累的范围第三节 积累的方式和途径第三章 文笔训练与构思第一节 构思是一种自觉的意识活动第二节 构思的心理化形态第三节 构思的思维方式第四章 文笔训练与立意第一节 立意的含义和作用第二节 立意的条件和过程第三节 文意的表达方式第五章 文笔训练与选材第一节 选材的作用第二节 选材的方法第六章 文笔训练与布局第一节 布局的含义第二节 布局的内容和方法第三节 布局的要求和原则第七章 文笔训练与语言第一节 语言与写作的关系第二节 运用语言的要求和技巧第三节 怎样学习语言第八章 文笔训练与表达第一节 叙述第二节 描写第三节 抒情第四节 议论第五节 说明第九章 文笔的修改第一节 修改的意义和符号第二节 修改的原则和方法第三节 书稿文面整理和书写规范……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20世纪行将走完自己的历程,2工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新世纪将给世界各国及其人民带来新的曙光和新的希望。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其发展速度前所未有。至90年代,一个崭新的概念一一知识经济越来越多地在新闻媒体中传递着。人们不仅听到了它大步走来的脚步声,也隐约地看到了它模糊的“面容”,更清晰地感到了它逼人的气息,人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也就是说,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将给世界以巨大的震撼,它将改变整个世界,改变世界各国及其人民的命运。  工990年,联合国相关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各国政府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到1997年,知识经济业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知识经济是什么?知名学者、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研究室主任吴季松博士对此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经济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山我们也可以通俗地说:知识经济,不同于依赖土地资源的农业经济,也不同于依赖矿产资源的工业经济,而是直接依托于知识和信息、依托于高技术产业的智力经济。就世界范围而言,“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已大为领先。有专家预计,人类将在21世纪中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目前尚处在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我国需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即将到来的2l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这些动向预示着未来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应当及早准备,迎接世界新的挑战。在我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明确地宣布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中央全面分析国际国內发展的大势,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由此可见,党中央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世界知识经济挑战的巨大决心。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陷入了“智育第一”的误区,搞的是“应试教育”,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所培养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不高,严重地制约了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

章节摘录

  (一)明确写作意图  意图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这里指作者的主观意愿。写作进入构思阶段,说明作者有了写作要求和一定的写作意图。清代有一首情歌,是一位女子为情人而唱的,那意图就是一个苦苦的“情”字。正因为有了意图,不识字的女子就借用“圈”来表示:“欲写情书/我可不识字/烦个人儿使不得/无奈何画几个圈儿为表记/此封书惟有情人知此意/单圈是奴家/双圈是你/诉不尽的苦/一溜圈儿圈下去”。如果离开了写作意图,那“圈”就只是一个毫无意思的图形而已。构思时写作意图或许清楚,或许不太清楚,就是清楚,在构思过程中也有修正和改变的可能性。“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是常有的。甚至还有因写作意图不明确而导致构思的夭折。一般说构思意图的确定是以加工事实为依据的。构思者在构思过程应当特别注意调整主观意愿与加工事实两个方面的关系,尤其要注意防止感情的偏激。郭沫若1942年在重庆构思历史剧《孔雀胆》,因为没有处理好主观意愿与历史事实两个方面的关系,致使剧本思想内容受到影响.对此,他曾作过自我批评,他说:“因为我同情阿盖公主的遭遇,就用很多材料来烘托她,使她成为一个可爱的人物。因之我联带的把阿盖公主底丈夫段功这个人底性格,也写得很好。可是段功和当时的农民革命是站在反对的立场上的。这一点,我曾经受到朋友的批评。”所以作家下笔的时候,必须留意,不要因为主观上强硬的意愿或情感的偏激而歪曲了史实或让事实成为可长可短,可方可圆的面团。人物成为玩于掌上之傀儡.另外,构思意图对于结构安排、材料取舍、表达酌定都有制约和指导作用。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审美趣味的意图,才有助于构思顺利展开。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构思才是明确而有意义的脑力劳动。  (二)选准写作角度  构思时必定要对进人加工状态的材料进行改造制作。站在什么位置去改造制作,就会形成不同的角度。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站在不同位置看庐山得出的不同感受.再,对加工材料下手的部位不同,如文学构思有的侧重情绪,有的侧重情节,有的侧重画面也可形成不同角度。构思选准角度的目的:一是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有利于构思闸门的开启;二是为了避雷同出新意。所以不可拘泥程式化、常规化,“佳篇常从格外出”。另外,要不断加大信息贮存,才能了解所构思那类文章的历史与现状,不致因角度相同而落入窠臼。尤其是指向同一对象的构思,更应该注意角度变换,不然写出的文章“似曾相识燕归来”,很难引起读者兴趣。角度的选择与构思者的知识经验、个性气质、兴趣追求有密切关系,但主要依据还是加工的客观事实.我们不可为出新意而违背事实本身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去硬扭角度,使构思成为“主观意念”的产物。  (三)确定文章体戴  体裁是人类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立的具体文章样式。构思如果未能确定体裁,好比服装设计师面对布料发呆,不知从何下剪。至于构思选错了体裁,如写公文选用了隐喻象征的文学体裁,其结果更是不妙。所以构思必须先确定体裁,然后再考虑材料的安排。确定构思的体裁,首先不能违背材料本身的客观性与适应性。被主体深切感受和理解了的心理化现实,对体裁有选择和规范作用;其次,构思体裁作为一种先人为主的形式出现,对加工材料也有选择的自由和要求;第三,长期写作实践形成的心理定势也有意或无意地制约作者对体裁的使用。以上三点关系到体裁的确定,也关系到文章构思成败优劣。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作者,在构思时对此十分重视。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虽说写过戏剧,但他却把讽刺喜剧的材料让给果戈理去构思《钦差大臣》,就是出于对确定体裁所作的慎重考虑。  (四)精选文章材料  从生活感知,积累进入构思阶段,“选择”已经起过作用。随着构思意图明确、体裁确立、角度选定,选择在构思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这时由于选择的已是从原始状态进入加工状态的材料,所以鉴别、区分已属精选范畴:其一表现为意趣;其二表现为机智。至于非文学构思又当别论。关于精选材料,本书有专章论述,这里点到为止。  (五)斟酌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在构思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有人误认为安排结构就是构思。其实安排结构只是构思文章需要斟酌的一个方面。斟酌就是反复考虑,第一要考虑秩序。从心理活动看。组织”是分辨秩序和非秩序的心理功能。构思时大脑处理加工信息是在视觉与思维合作下进行的,并借助“形”达到某种关系和某种背景中的和谐、平衡、韵律等秩序。这种秩序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部分与部分之间具有不同层次,这即后来文章中的层次。另外,有些变形构思,表面上“组织”紊乱,显不出秩序,但只要是有意味的变形,它内在突破的只是习惯的心理定势和旧有的联系,建立的是人们一时还不太熟知的新秩序。第二要考虑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衡量事物变化的尺子,因为它能够描述变化。《人论》作者卡西尔说过:“空间与时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联的构架,我们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构思也是一种设想,它只能在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构架人造世界。我们看任何组织结构,如思路、脉络都不过是时间和空间顺序的排列组合。考虑的目的,就是使这些组合成为最佳组合。而任何组织必定显示一定的秩序,所以秩序的轨迹同样也是时间和空间的。  (六)推敲表达方式  二、构思的心理过程  构思是写作活动的一个过程,而构思本身的心理过程又是呈现阶段的。我国古代文艺家在论述构思时谈到虚静、神思、感兴、物化这些特定的心理状态和复杂的精神作用时,既是从构思过程的整体上,又是从构思过程的阶段上进行分析研究的。虽说比较零散,但基本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分析研究构思心理过程仍具有启发作用。下面我们将构思心理过程大体分为酝酿、躁动、模糊和明朗四个阶段分别加以论述。  (一)酝酿期  ‘酝酿是构思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构思过程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写作欲望、冲动引起的兴奋和激动开始慢慢冷静下来。古代文论指出它的特点是“虚静”。虚静指构恿开始,作者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内心境界。作者想方设法利用环境创造这种境界,同时也强迫自己进入这种境界。目的是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精神集中,心智归一,概括力或想象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构思出成果。酝酿阶段因为保留了更多的直接生活印象,所以构思回旋余地大,选择范围广,但稍有疏忽,一旦对象指向和集中后,形成了固有的框架,下面构思就很难突破它。如有的文章构思来构思去总摆脱不了最初印象,原因即在此。  (二)躁动期  躁动是构思第二阶段,它是构思过程最为活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文学构思联想和想象尤为重要,它可以超越时空,可以把客观事物人格化、情感化,可以融情于物,物我两忘。古代文论用“神思”、“感兴”、“物化”加以概括。非文学构思在这个阶段也不完全排斥联想想象,只是具有更多的理念色彩。躁动阶段构思者也常处在困惑和希望的矛盾心绪中。这种心绪只有两种转化:或构思过早进入模糊阶段;或构思出现创造性的突破,甚至跨过模糊阶段进入明朗阶段。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写给H.H.斯特拉霍夫的信中,对此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事实。他写道:“我处在一种痛苦的怀疑中,怀疑自己再也没有可能或者再也没有力量去进行大胆的构思。我对自己缺乏信心。同时,内心又在进行紧张的工作。也许这种状态预示着一个幸福的、充满自信的创造期,这种时期不久前我曾经历过,但也许我永远写不出东西来了。”  ……

图书封面


 文笔训练/新世纪人才素质训练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编者肯定做过大量阅读才能写出这样材料丰富的书了,虽然枯燥,不过挺受用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