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

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561920381
作者:施春宏
页数:399页

作者简介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综合运用了结构主义语法、生成语法、从属关系语法、配价语法、认知语法、构式语法、语言类型学等多种理论来研究动结式。作者没有拘泥于一种理论框架或研究基础,而是根据描写和解释语言事实的需要,采用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对所运用的理论理解得比较到位,运用得比较合理,使得《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含量。特别是较好地坚持了句法形式和语义关系相互验证、共时分析和历史考察相结合的研究原则,使得所得出的结论比以前的研究更有解释力。
近年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关系成为句法理论的热点问题,其中对致使结构句法语义特点的研究生成、检验和发展了很多新的句法观念和理论。动结式作为致使结构系统的一种类型,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且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句法语义特点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项研究试图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这两个角度来比较系统地考察动结式在句法和语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句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

书籍目录

序提要Abstract绪论0.1 关于动结式及其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0.1.1 述补结构和动结式O.1.2 关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0.1.3 关于动结式的配位方式0.1.4 动结式和动词在句法功能上的异同0.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0.2.1 对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其配价的研究0.2.2 对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及其语义成分提升条件的研究0.2.3 对动结式的配位方式及相关句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O.2.4 对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及其特点的研究0.2.5 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的研究0.3 研究内容及语料来源第一章 动结式的语义关系1.0 引言1.1 动结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1.1.1 致使结构所代表的事件情景及其语义关系1.1.2 典型动结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1.1.3 动结式的语义结构类型1.2 致役类动结式的语义关系1.2.1 致使事件的语义要素及动结式的指称关系1.2.2 致使关系的基本类型1.2.3 底层施受关系和高层致役关系1.3 能够进入动结式的动词类型1.3.1 义项的划分与动词的论元结构1.3.2 动词性成分的情状特征与动词的分类1.3.3 能够进入动结式的谓词1.4 本章小结第二章 动结式的论元结构整合类型及其配价层级2.0 引言2.1 动结式的语义关系对动结式配位方式的影响2.1.1 动结式的论元突显关系2.1.2 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界限原则2.1.3 界限原则的认知基础2.2 动词的配价问题和动结式可能的整合形式2.2.1 关于动词的配价2.2.2 动结式的可能整合形式2.3 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2.3.1 一价述语动词+一价补语动词(V1+R1)2.3.2 二价述语动词+一价补语动词(V2+R1)2.3.3  二价述语动词+二价补语动词(V2+R2)2.3.4 三价述语动词+补语动词(V3+R)2.3.5 一价述语动词+二价补语动词(V1+R2)2.3.6 指动式2.3.7 有外在致使关系的动结式的论元整合2.3.8 动结式类型一览表2.4 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基本方式2.5 动结式配价分析的层级性2.5.1 关于动结式配价分析的两种思路2.5.2 目前动结式配价分析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歧所在2.5.3 动结式配价分析的层级性2.5.4 关于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2.5.5 同形动结式的歧价现象2.6 界限原则的拓展性运用2.6.1 几种常见的组合式动补结构的论元整合过程2.6.2 个案分析:对“小李追得老王直喘气”的语义解释2.7 对几类“例外”现象的说明2.7.1 关于“喝醉”和“吃饱”2.7.2 关于含双音节补语的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2.7.3 关于结果补语表偏离义的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2.7.4 关于例外的说明2.8 本章小结第三章 动结式致事的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3.0 引言3.1 致事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层级系统3.1.1 当前学界对动结式致事类型的分析3.1.2 从动结式致事提升的语义基础看致事的层级系统3.2 致事的原型特征与致事提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3.2.1 致事的原型特征3.2.2 从致事提升的语义约束看致事提升的可能性与现实性3.3 致事的事件性及其句法表现3.3.1 致事的事件性及其实体化表达3.3.2 相关致使结构致事的事件性问题3.3.3 对“反转使役结构”的重新分析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及其句法配置4.0 引言4.1 汉语句式的标记度4.1.1 基础句式、测试框架和主要句式4.1.2 施受句和“把/被”字句的标记度4.1.3 施事话题句、受事话题句、受事主语句、施事主语句的标记度4.2 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4.2.1 无标记提升和有标记提升及基础口勺式的构成4.2.2 关于自由式与依存式的问题4.2.3 对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的再讨论4.3 由自由动结式陶成的相关句式的派生过程4.3.1 由一元一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4.3.2 由二元二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4.3.3 由三元三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4.4 由依存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的派生过程4.4.1 由一元多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4.4.2 由二元三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4.4.3 由指动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4.4.4 关于“挖浅了”之类的句式的派生过程4.5 关于“把/被”字句和动词拷贝式的分布4.6 本章小结第五章 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5.0 引言5.1 动结式分类的标准及其类型5.1.1 分类的标准5.1.2 指动式和指名式、偏离式和非偏离式5.1.3 依存式和自由式5.2 关于动词句法性质的讨论5.2.1 从论元结构看动词分类5.2.2 对作格动词的说明5.2.3 对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进一步考察5.3 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5.3.1 自由式的句法性质5.3.2 依存式的句法性质5.4 关于“V+累”类动结式的进一步讨论5.4.1 问题的提出5.4.2 对“V+累”的句法分析和语义解释5.5 论旨阶层和使役阶层的再分析5.6 动结式的论旨角色指派问题5.6.1 复合词、复杂谓词、句法派生词5.6.2 动结式论旨角色的整合问题5.6.3 动结式论旨角色的指派过程5.7 本章小结第六章 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6.0 引言6.1 基础句式的句法配置问题6.2 动结式产生初期论元结构的整合问题6.2.1 由B式发展而来的动词连用式的句法构造过程6.2.2 由其他三式发展而来的动词连用式的句法构造过程6.3 不同类型的动结式的形成过程6.3.1 几种主要的动结式类型6.3.2 关于动结式产生原因的探讨6.3.3 典型的“隔开式”与一般动结式的关系6.3.4 非典型的“隔开式”与动结式的关系6.3.5 关于指动类动结式6.4 对补语动词句法功能的进一步思考6.5 关于动结式的语法化问题6.6 本章小结结语参考文献术语索引作者主要著述目录后记

内容概要

  施春宏,男,1967年生,安徽青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北京大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在汉语语法、词汇语义和语言应用方面,已发表相关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语言在交际中规范》(2005),合著《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于根元主编,1999)等。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动结式的语义关系:  1.0 引方  关于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关系,当前有两种基本对立的观点。形式主义语言学(尤其是乔姆斯基主义语言学)强调句法的自主性,认为语言能力是天赋的,对最能反映语言能力的句法结构的分析不必要也不应该借助语义;功能主义语言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则强调句法的非自主性,认为交际经验的概念化过程以及基于此的语义结构是句法结构的动因和基础,因此任何句法结构的分析都离不开对语义结构或概念结构的分析。我们对此不作评析,只是承认作为理论研究的信仰,这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也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比较好地解释某些现象。本章的分析理念更倾向于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观念,赞同句法结构以语义结构为动因和基础,同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互动关系。我们对句法结构的地位和性质的基本理念是:语义关系对句法结构的形成起着促动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某个表达的语义关系相同,各种语言中相应的句法结构就应该形式相同;任何语言的句法结构都自成系统,语义结构在向句法结构投射的过程中要受到该系统中相关句法现象的制约;句法形式和句法意义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并非只有单向的制约关系,什么样的意义需要而且可以句法形式化,什么样的句法形式可以表达某种句法意义,是有一定的选择限制的。

图书封面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