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心理学》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历史中的心理学章节试读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
ISBN:9787111301752
作者:岳晓东
页数:197页

《历史中的心理学》的笔记-知识链接 - 知识链接

人格(personality)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而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则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根据现代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障碍一般可分为偏执型、情感型、分裂型、暴发型、强迫型、癔症型、无力型、反社会型和不合群型等。
-------------------------------------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心理学中,偏执型人格又称妄想型人格。其特点是自我评价过高,好胜心强,固执己见,多疑敏感,过分警惕。常采取过分的探查与防范措施,易嫉妒,好争辩,听不得批评意见,做了错事总是推诿于客观或归罪于别人。临床心理学将偏执型人格的具体表现又进一步描述为六个方面:
1.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
2.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
3.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
4.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
5.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6.在家不能与家人和睦相处,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
-------------------------------------------
什么是焦虑情绪
简单地说,焦虑是一切负面情绪汇合所产生的恐惧情绪。它是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况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的状态,可导致精神过敏,高度紧张,严重者会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的程度。
一般程度的焦虑情绪者,大多会产生痛苦、担心、嫉妒、报复等情绪,而且还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而严重焦虑情绪者则往往非常激动,非常痛苦,他们喊叫、做噩梦、报复心极强、食欲不振、消化和呼吸困难、过度肥胖,而且容易疲劳。最严重时,生理也会受到影响,如心脏加速、血压升高、呕吐、冒冷汗、精神紧张、肌肉硬化。
根据不同的特征,细致划分起来,焦虑情绪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身体紧张。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放松,全身紧张,眉头紧锁,表情严肃,长吁短叹。
第二层: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强烈。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易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时冷时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频繁,喉头有阻塞感。
第三层:对未来产生无名的担心。常常为未来担心,担心自己的职位、自己的工作、亲人、财产和健康。
第四层:过分机警。每时每刻都像一个站岗放哨的士兵,对周围环境每个细微动静和人类的言行充满警惕。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
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怨疚心等现象,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约束机制等恶劣示范造成的。
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而无动于衷的行为,与家庭、社会环境有着重要联系。
----------------------------------------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有:夸大(幻想或行为)、需要他人赞扬并缺乏同感;起自早期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五项以上。
1.具有自我重要的夸大感(例如,过分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的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上乘);
2.沉湎于无限成功、权力、光辉、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
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一无二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高地位的人(或单位)所了解或共事;
4.要求过分的赞扬;
5.有一种荣誉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厚待遇或自动顺从他的期望;
6.在人际关系上是剥削(占便宜),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占有他人的利益;
7.缺乏同感:不愿设身处地地认识或认同他人的感情和需求;
8.往往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都在嫉妒自己;
9.显示骄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
纵观希特勒的一生,他是一个充满复仇情结的人。在心理学上,情结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矢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见或偏好。
主动攻击性人格与被动攻击性人格
主动攻击型人格障碍主要呈现为较为持久的攻击言行,缺乏自控能力,有对他人攻击的冲动,其攻击性行为是外向的。还有一种攻击型人格称为被动攻击型人格,其主要特征是以被动的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这类人外表表现得被动和服从、百依百顺,内心却充满敌意和攻击性。
例如,故意晚到,故意不回电话和回信,故意拆台使工作无法进行;顽固 执拗,不听调动。拖延时间,暗地破坏或阻挠。他们的仇视情感与攻击倾向十分强烈,但又不敢直接表露于外,他们虽然牢骚满腹,但心里又很依赖权威。
============================
认知(cognition)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包括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解、思考等。认知障碍通常影响到两个方面,即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和其对社会的认识。一个人在自我意识的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就会出现自我认知障碍;而在认知过程中,个体的某些偏见影响认知的准确性,使认知发生偏差,就会出现社会认知障碍。
-------------------------------------------
在心理学中,移情是指将个人对生命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缘无故地喜爱或仇视某个人物事件地点、东西或环境等。刘备宠信魏延:是正向移情的表现,而诸葛亮反感魏延,则是一种反向移情的表现 。
正向移情、负向移情与反移情
弗洛伊德是第一个发现移情现象并将它运用到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的治疗师。他将移情定义为“患者在分析师身上看到了他童年和过去某个重要人物的复活,因此把适用于这一模式的情感和反应转移到分析师身上”。来访者将早年对父母的感觉、想法、情绪等,表现在与咨询者的关系上;或者将过去与重要他人的人际关系,重现在咨询者身上。
正向移情与负向移情是互相对应的概念,描述的是移情的内容性质。正向移情是指来访者将咨询者视为以往某个给其快乐、幸福或好感的对象,对咨询者投射了正面的情感,包括好感、喜欢、爱慕、依恋甚至爱恋等。负向移情是指来访者将咨询者视为过去某个给其带来挫折、痛苦或压抑的对象,对咨询者投射了负面的情感,包括猜疑、不满、抵抗、拒绝甚至敌意。反移情则是与移情相对的概念,用以表示移情的方向。反移情指的正是咨询关系中咨询者对来访者的移情
-----------------------------------------------
什么是心理定式
心理定式,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先准备的状态。它能影响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程度、方式,其中包括知觉定式、思维定式、观念定式、情感定式、意向定式等。定式实际上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心理背景,主要表现为态度的效用。国外许多社会心理学家是把态度作为定式的同义语来看待的。在决策活动中,决策者已有的心理定式既有积极效用,也有消极效用。从积极方面的意义说,已有定式能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程序,迅速地做出决策;消极方面则在于容易使决策者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思维固着嵌塞,缺乏变通,仿佛沿着一条不变的路径前进。这显然是有碍科学决策的。
----------------------------------------
暗示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基本属性。任何人都存在一定的暗示性,但每个人的强弱程度不同。暗示表现为对他人的动作、语言、观念不加批判地模仿或认同,从而导致自的知觉、判断、情感或行为改变的心理过程。暗示不是以分析`思考、说理的形式发生作用,而是以含蓄、迂回的方式,在无意识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并产生效果,根据暗示的来 源,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自我暗示的信息来自本人,他人暗示的信息来自他人或外界情境。
依据暗示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情况,可将暗示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暗示有利于促进心身健康;消极暗示则会损害个体的心身健康,甚至诱发精神失常或导致严重的后果,

什么是心理暗示
暗示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基本属性。任何人都存在一定的暗示性,但每个人的强弱程度不同。暗示表现为对他人的动作、语言、观念不加批判地模仿或认同,从而导致自的知觉、判断、情感或行为改变的心理过程。暗示不是以分析、思考、说理的形式发生作用,而是以含蓄、迂回的方式,在无意识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并产生效果,根据暗示的来源,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自我暗示的信息来自本人,他人暗示的信息来自他人或外界情境。
依据暗示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情况,可将暗示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暗示有利于促进心身健康;消极暗示则会损害个体的心身健康,甚至诱发精神失常或导致严重的后果。
--------------------------------
海明威一生大部分的精力都在达成“理想自我”这一任务,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内心指令系统,要求自己做绝对完美的理想形象—硬汉、英雄。然而遗憾的是,过于强烈的硬汉人生,会导致自我的刚愎自用,一旦“硬汉”遭受到打击,自我形象受到破坏,就会因为强烈的反差而产生情绪上的极端失望和绝望,从而对自己丧失信心。
当海明威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硬汉、英雄”形象在疾病、衰老中逐渐倒下时,他没有能力再用自己的行为维护理想的形象,他体验到矛盾的折磨和痛苦,他感到焦虑与忧郁正在不可避免地侵袭而来。
在海明威生活的最后十年里,他经常会无缘无故地用言语中伤他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庭广众或是私下里,每当他感到某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是一种威胁时,他会对别人的身体进行攻击,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指责对方断子绝孙、性无能、同性恋。同时,他还开始酗酒,希望通过酗酒以及沉溺于写作来改变这种局面,缓解焦虑,但当各种病痛使他无法忍受,健康不再允许、再也写不出作品时,海明威的安全感彻底丧失了,而且最主要的是,对现实的局面,他无能为力,他只能体验更深层次的焦虑和无助。
最终,焦虑和无助激起了他对自己的敌意、愤怒、轻蔑和仇恨。
任何形式的自杀都是一种谴责。海明威的自杀是对自己的谴责。对硬汉人生的追求成就了海明威一系列硬汉作品以及文学,可是最终对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神话”而自我谴责、自我憎恨,他对自己矛盾的生活恐惧并最终绝望,最后选择了死亡。
心理学论自杀
弗洛伊德认为:“生命与死亡的本能是人格中的建设倾向和破坏倾向。人生一开始就带有自我破坏的倾向,它结合种种内在的心理与外在环境因素才可能构成自杀行动。”心理学认为,绝望是自杀的根源。它来自个人的孤独感、自卑感、无助感,以及精神疾患等因素。这些因素会使人感到受排斥、遭拒绝、被淘汰,令人感到倒霉的事情专门发生在个人身上。久而久之,人就会越来越绝望。自杀幻想多是自我偏执不断膨胀的结果。由此,有自杀意念的人大多夸大了个人的精神痛苦程度,认定自己所蒙受的打击举世无双,于是便有了万念俱灰的感觉。
===============================
人格缺陷(personalitydefect)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是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冷漠、依赖、多疑,或者自负、孤傲、偏执、强迫等,甚至出现敌视、暴躁、冲动、破坏等。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它们不仅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也妨碍其正常的人际关系,进而对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由于完美主义者对于重要人物评价的高度重视,刘备的信任和期望就令诸葛亮逐渐将知遇之恩与其对完美道德的追求结合起来,形成了其对忠君报国这一完美形象的信仰。后来刘备托孤时的嘱托,更加强化了诸葛亮的这种完美思考 。
《心理学大词典》将情结定义为:“由一些被意识压抑的意念即无意识的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具有类似核心作用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它能吸附许多经验,使当事者的思想行为及情绪易受这种情结的影响而遵循一定的方式进行,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一情结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见或偏好,情结也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难加以理性控制。
身心医学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和许多心理障碍及心身疾病有密切关系。内地学者王敬群等曾将完美主义与心理病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总结为六类,包括①抑郁;2社交焦虑与社交恐怖;③人格障碍;④强迫症;⑤进食障碍;⑥身心障碍
完美主义人格的表现
1.辛苦工作,注意细节,做事尽善尽美。
2.认为自己在智力上和道德上高于别人。
3.要求规矩,缺乏弹性,容易产生对自己完美理想的信仰,从而陷入定式思维。
4.行事谨慎,力图成功,不能宽容自己甚至他人的失误。
5.非常在意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评价和期待。
-------------------------------------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将人的性格定义为一个人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因而显现出来的特殊作风,并将人的性格分为激进性格(攻击性性格)和非激进性格(非攻击性性格两种,具体地说,如果一个人在追求权力或优越目标时,以与他人为敌的方式呈现自我,并在表面上伤害他人,那他就属于激进性格;如果一个人以自我撤退的方式来操纵他人的关心 并在表面上不伤害他人,那他就属于非激进性格。
激进性格如果过度发展,就会达到一种偏激状态,它使人看问题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他人善意的规劝一概不予理会,它还会使人做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重名轻实,对他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却总是夸大自己的作用,而在决:策过程中,激进性格者可导致思维的两极化,每当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时,会将问题简单化单一化,这样的“一根筋”做法,缺乏变通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表现出A型人格的特征 。
激进性格的最终结果就是自恋人格障碍,即当自我由于不能以正常方式满足成就动机,就会过度关注自我的外在评价,有时甚至会把是否得到他人的关注视为行动的唯一理由,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A、B型人格理论
1959年美国心脏科医生弗里德曼(Friedman)和罗森曼(Rosenman)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有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他们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并提出“A型行为的人易患冠心病”这一假说。这一身心医学研究所涉及的行为模式理论逐步被人格心理学收纳,成为描述人格特征的一个概念。
A型人格与B型人格已经成为人格特质的一种区分方式。A型人格者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A型人格者总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不断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其他事进行攻击。与此相反,B型人格者则属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
-------------------------------
自负型人格特征
自负型人格的特点是: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自负的人又很容易感情用事,待人处事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持这种人格的人缺乏自我觉察,在家常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喜欢听别人的恭维之词,令他人对他敬而远之。
------------------------------------
表演型人格的诊断
依据《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表演型人格的诊断标准如下。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7项中的3项。
■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
■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
■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
■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
-------------------------
就精神分析理论而言,勾践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极强,方可以做到常人所不及的一卧薪尝胆,所谓心理调适(又称心理调整)是指当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或失败后,及时、自觉地改变或强化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降低或强化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整个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适应于主客观环境的变化 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 。
-------------------------------------
补偿作用
根据《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补偿从广义上讲就是以:成功的行动替换原来失败的行动,或对原来行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使之完美,更确切地说,补偿即指个人由于生理上的伤残或其他方面的不幸给精神上造成很大的痛苦,感觉低人一等,从而奋发图强,发挥个人其他方面的优势,便一定能力的缺陷由其他高度发展的能力所弥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生来追求权力和优越感,根源就在于补偿幼年时候无能带来的自卑感,补偿作用对人格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但过度的补偿则会导致人格扭曲。
--------------------------------
阿德勒论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指一贯性的自我评价偏低,按照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感在个人。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弄的关键阶段:自卑情结是阿德勒《个人心理学》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 自卑感是肇端于幼年时的无能,儿童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力:有趣的是,阿德勒之所以能提出自卑情结的概念,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年幼时,他有一个比他高大、英俊聪明的哥哥,使他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就是靠一股要追赶哥哥的决心和毅力,阿德勒不断挑战自我,直到最后比哥哥成就大得多。
------------------------------------------
自我成效感,又译为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20世纪80年代,自我成效感理论得到了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开展某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一自我成效感”,并会去开展那一活动。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成效感具有下述功能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
人格完善是指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现实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只有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达到结合的时候,人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现实人格理论认为,一个人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的共同影响。也就是说,人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不断优化自己的人格
----------------------------------------


 历史中的心理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