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意志》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爱与意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300118826
作者:罗洛·梅
页数:383页

让爱成为我们共同的意志

李颜《爱与意志》是罗洛•梅的成名作,也是存在心理学的一部重要作品,1969年于美国出版。在书中,罗洛•梅阐述了许多基本的和富有吸引力的概念:爱、性、死亡、原始生命力、意志、自由、意向性、选择、决意、冷漠等。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现代社会,从神话、文学、艺术,到哲学、宗教,从理论,到精神、心灵,从问题,到根源、案例、解决方案,他无不信手拈来,点染成章,加上语言明白晓畅,如行云流水,因此,这本书摆脱了学术著作由于深奥晦涩而乏人问津的宿命,甫一出版,便成为畅销书,被《纽约时报书评》誉为“本年度最重要的书”,并获得了“爱默生奖”。爱是永恒的主题,意志也是。这是恒久而常新,从来没有被完美地回答过,而人们又不得不永远去寻找答案的问题;是人们总有一天无法绕开,而每虑及于此便需经历痛苦挣扎,因此充满神秘和魅力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说,它与“我是谁”具有同样的根本性。令人惊讶的是,罗洛•梅40年前所描述的爱与意志的困境,在今天的中国依然上演——孤独、焦虑、冷漠、暴力、空虚、抑郁、身份认同感的缺失,等等。而罗洛•梅之所以那么珍贵,还因为他不仅揭示和预见了当今的时代困题,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在当下仍然极富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策略。因此,循着罗洛•梅的思想轨迹,去探寻爱与意志的根基,去整合爱与意志,确有必要。爱是什么,意志又是什么?在西方传统中,爱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为性爱,如我们所称谓的性欲或利比多。第二种是爱欲,即让人有繁殖或创造的欲望的爱的驱力,正如古希腊人描述的那样,它是朝向关系这样更高级形式的欲望。第三种是菲里亚,即友谊,朋友之情。第四种为拉丁语中的神爱或博爱,也被称为‘同胞爱’,是对他人的幸福的关爱,其原型为上帝对人类之爱。而人类所体验到的真正的爱则是这四种爱以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的爱。” 然而,当代社会中,爱欲与性欲的分裂和冲突不断升级。性的泛滥和技巧化以爱的压抑和消失作为代价,人们对性再也不是讳莫如深了,但其中的意义和乐趣却也变得贫乏了。罗洛•梅并不否认性的意义,但他强调性不能与爱欲分离。性一旦脱离了爱欲,就会丧失自身的活力,导致对爱欲与激情的压抑,最终将导致性冷淡和性无能。爱欲具有赋予生命力量的功能,而性的功能是释放紧张;爱欲是吸引我们的力量,在前面召唤我们,而性则从后面推着我们。而什么是爱欲?罗洛•梅认为,爱是人们存在于世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与自然或周围世界、与他人和与自我的统一。爱欲是一种朝向与我们所属之物相结合的驱力———与我们自己的可能性的结合,与我们世界中其他人的重要性的结合。爱欲是人对于建立一种完全的关系的渴望,它引导人致力于追求高尚美好的生命。“爱欲创造生活、唤起激情,是一种创造的力量,其产物是一种永恒与不朽。” 爱欲赋予生活以形式,是整合我们分裂状态的凝聚力,是构建文明的推动力。爱欲让我们快乐、狂喜,也令我们悲伤、痛苦。“当我们相爱时,我们放弃了自我的中心,我们被从先前存在的状态抛入了空虚之中;虽然我们希望得到一个新世界,一个新的存在,但我们永远都没有把握。这个世界已经覆灭了,我们怎能知道它是否还能够重建?我么给予和放弃我们自己的中心,我们怎么能够知道我们还能重新得到它?……这极其痛苦的欢乐伴随着死亡迫近的意识” 。所以,人类确实有理由害怕爱。爱把我们带到意识的紧张状态中,在这种紧张状态中,我们丧失了“安全距离”,丧失了安全的保障。所以,当爱得到回报时,往往比没有得到时更加令人焦虑。出于这种内在的恐惧,人会把自我封闭,用孤独进行自卫,或者通过使性与爱分离,来达到一种肉体结合而不投入情感的境界。这种退缩使人丧失了存在的勇气,导致了爱的异化和意志的丧失。意志从前被认为是使人们下决心的能力,可以指导他们循着理性与道德之路生活。这种观点使人们要么将意志过于理性化和刻板化,用来压抑人性、爱欲、性欲,等等,并在这压抑最深处爆发出歇斯底里症或者激发出性解放,要么夸大人类的伟大力量,将力量与情感分离,将人与自然、与他人分离,并在这自大之极致处感到怀疑、空虚、孤独、疏离、幻灭。意志被削弱了,个人责任感逐渐丧失,个人不再主动去“驱动”,而只能被刺激、被控制、被动承受。那么,什么是意志呢?意志是组织自我以便能够对某个方向或某个特定目标移动的能力。意志需要自我意识的参与,暗示着某个非此即彼的选择的可能性。与此相连的愿望是对某个行动或状态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想象,它为意志提供温暖、满足、想象、新鲜感和丰富性。意向性则是对事实真相的认识,也是我们对现实的建构——包括对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的意义的形成。意向性是意识的中心,是我们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使意识的每一行为都朝向某物,或者说,朝向行动向度的一种推力。意志和意向性与未来密不可分,它们都指向将被实现的事物,指向一种生命力和勇气——人可在任何向度上超越自我进行创造。爱与意志:冲突与悖论爱与意志在过去被人们视为解决人生困境和人类迷局的法宝,然而,在今天却失去了其基础。获得爱过去一向被人们视为确立自尊的依据和基础,一种推动我们的生活继续前进的力量。然而今天,婚姻的神圣性被淡化,“闪婚”、“闪离”、“不婚”、婚外情泛滥到被很多人理解和接受,离婚率不断增高;性变得越来越容易得到,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探讨性技巧,然而性之中的爱,以及关于人的意义在不断失去——爱已变得飘忽不定并濒于毁灭。理性和意志过去一向被视为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能力,然而今天,意志本身的根基却已被动摇,甚至连“意志力”这样的词都已很少被人们提及。人们个人责任意识弱化,用从众心理来逃避道德抉择和个人责任。技术决定论使人们盲目地兴奋和自大,广告、媒体的狂轰滥炸替我们思考和做决定,互联网和电子产品使我们获得新的“大脑”和思考方式,医疗的进步使人们可以战胜很多从前的绝症,甚至连疲劳和抑郁也“有药可医”了。——人们似乎真的成了“被选择”、被祝福之人,解放了头脑和四肢,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和空前的自由,然而这种被动的承受削弱了个人的意志,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空虚、无力感以至恐慌和焦虑——上帝死了,而我们却并不是神。恨并非爱的对立面,冷漠才是。——罗洛•梅冷漠成了当代社会的痼疾。对于这一点,我们甚至不用再费心地找出案例来证明——这是已被公认的事实。罗洛•梅认为,冷漠作为一种无感觉或缺乏感觉的状态,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抗焦虑的手段。当一个人持续面对他无力应对的现实和精神困境时,他最后的防御手段就是最终连对困境的感觉也放弃了。所以,“二战”的集中营幸存者均以冷漠或者说超然为强大的精神武器而生存了下来。在这个意义上,这似乎类似于先秦道家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心斋”、“坐忘”。然而,冷漠确实意味着人们与自我以及激发情感和意志的客体相分离了。冷漠开始于情感淡漠,开始于使自己的情感置身事外,直至最终自我和生命本身也已不复存在。在意志的意义上,冷漠始于对于重大事件,对于做出决定的行动的无动于衷,直至最后丧失了意向性和意志。爱与意志都朝向外部世界,寻求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并敞开自己欣然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冷漠导致了双向的封闭。我不接纳,因此我不能给予;我不给予,因此无以接纳。冷漠将导致暴力。“暴力是用以填充无关系所导致的真空的最终的破坏性的替代物。” 感官刺激就是一种低等级的暴力,继而会发展到道德沦丧,最后便是暴力犯罪。人是社会的动物,本质上对于与外部世界和他人的关系和联系有强烈的需求。当冷漠和封闭使得人们无法对外部世界和他人真正施以任何有意义的影响之时,原始生命力这本能的兼具破坏性与创造性的强大驱力便以暴力形式爆发出来。“倘使我不能影响或接触任何人,我至少可以刺激你让你产生某种感觉。通过伤痛迫使你产生激情,我至少可以保证我们都能有些什么感觉,我可以迫使你看见我并知道我也是存在的。” 这是典型的小人物心态,从儿童故意做出破坏行为来吸引家长和同伴的注意力,到马加爵的疯狂报复,再到挥刀砍向无辜幼儿的无选择性残杀。因此,最终,冷漠是爱与意志的丧失,最终将导致人们无力保护自己。所以,不管适量的冷漠多么具有建设性,我们依然要为重建爱与意志的融合而不断探寻和努力。如果我的魔鬼离开我,恐怕我的天使也会逃走。——里尔克里尔克所说的这个“魔鬼”,便是罗洛•梅意义上的原始生命力。罗洛•梅认为,爱与意志的源泉就是这种原始生命力,这种产生于存在的自然本性的力量。原始生命力是控制人的力量的所有自然功能,例如爱欲与性,愤怒和狂暴等等;是人对于自我确定、自我主张、自我永恒的渴望。它既有创造性,又有破坏性,超越于善恶之外。原始生命力常与暴力与攻击相关,这是其破坏性的一面,“魔鬼”的一面。我们不能忽视这一面,这种忽视曾经导致人们纵容希特勒崛起——人们自我陶醉地以为人性本善。原始生命力同时与创造力相关,这是其“天使”的一面。这在古往今来无数文学家、艺术家身上体现出来。然而,魔鬼固然是可怖的,也是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而天使固然是善和美的,也是乏味和无趣的。问题是,在分裂的当代,我们一直试图将这两个方面截然分开,选择一个,压抑另一个。而这种努力注定要遭到失败。第一,无数案例证明,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其本质上便是无法分开的。“所有生命都是在原始生命力的这两个方面之间的起伏涨落。我们可以压抑原始生命力,但却不可避免付出冷漠的代价,和这压抑觉醒后带来的爆发的趋势。” 第二,如果我们彻底抛弃了魔鬼,那么天使也会离我们而去,反之亦然。结果便是平庸和肤浅,而这种平庸和肤浅损害了我们体验爱与意志的能力以及我们爱与意志的完整性,削弱了我们的生命力。所以,否认原始生命力,便是爱的自我阉割,也是意志的自我否认。“如果原始生命力力量比例平衡,它就成为一种伸向他人的渴望,一种通过性、创造、更文明来使生命更充实的渴望。这是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或只是因为知道我重要,我能影响他人,能塑造他们,能够施加一种相当重要的力量而得到安全感,这是一种确保我们是有价值的方式。” 达致这种状态,首先需要我们面对原始生命力。“我斗胆以为希腊人之所以能够创造难以超越的文明是因为他们有面对原始生命力的勇气与坦率。他们为激情,为爱欲,为原始生命力而自豪” 。其次,原始生命力需要指导与引导。此时,意志挺身而出。原始生命力的激情以一种猛烈的形式向我们证明它的存在,这是原始人或者群体人的身份缺失的状态;而意志能够整合、约束和调节它,使之个性化、个人体验化,使之在建设性的范围内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威力。爱与意志的再结合爱与意志都是体验的结合形式,都描述了一个人朝向外部世界或他人,试图对之产生影响,同时开放自己以便可以被影响。“爱与意志都是塑造、形成这个世界并与之联系的方式。它们试图通过那些我们想要得到其利益或爱的人来从这个世界引发出回应。” 爱与意志会相互阻碍,却也相依而存在。在自我肯定等意志的方面,爱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持久的爱的体验中,选择和意志也是不可或缺的。爱与意志的结合不是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自然过程,它将经历融为一体—对立—再结合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意志必定会来摧毁幸福,使人在新的层面上体验他与世界成为可能,使成熟意义上的自主、自由以及随之产生的责任感成为可能。……意志摧毁了最初的自由、原始的结合,并非为了永远对抗宇宙———即使我们当中有些人的确在那个 阶段停下了脚步。”因此,爱与意志的再结合是人类的一种任务和成就。“它指向成熟、统合、成为一个整体。如果不与其对立面相联系,这一切就不可能达成:人类进步永远不是在一个向度上的。但它可能成为我们回答生命之可能性的试金石和标准。”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都站在了陌生且令人迷惑的大地上。唯一的出路是向前。” 因此,过去、现在、未来,意识、无意识——所有这一切,倘若要赋予其意义,我们必须参与其中,“卷入”其中。我们必须冒着永远失去过去的“安全”的风险来与当前和未来的新的世界(包括他人和自我)交流,我们必须把世界当成一个紧密的、自发的整体,从而用意志来爱它。因为,在我并未对其施以影响的时候,世界对我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自我觉知了,行为才令人惊讶地具有意义。正如罗洛•梅在全书的结尾所说,因为在每一个爱与意志的行动中,我们在塑造着我们的世界,同时也在塑造着我们自身——这便是拥抱未来的含义。于是,在未来,正如在《奥瑞斯忒亚》里雅典娜所希望的那样:爱将成为我们共同的意志。

“爱与意志并非对立,而是密切相关”

这本书中除了提出几个现代人存在的精神层面问题,其余部分就是用荣格的象征法,和反复解析弗洛伊德的几个关键术语,但罗洛梅的论述没有荣格和弗来的严密,缺少说服力,创新度也没前二者高。看过一些原著才明白,为什么能够流传下来放进教科书的是这些术语理论,而不是另一些。在这本书里,比较说得过去一个术语就是意向性。当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我认为,是提出了现代人的精神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启发性的解决之路。开篇,罗洛梅就描绘了现代人的问题精神状态:因对周围的事物的无力感(包括对爱)而产生的冷漠,这冷漠表现在性与爱的分离和意志的薄弱。具体的问题一,是现代人的性爱中为了表明自己能力导致焦虑,继而导致阳痿和性无感。罗洛梅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表现。在维多利亚时代,是极致的性压抑造成的压抑,和歇斯底里。维多利亚时代之后,性的过度开放,使性具有更多技术的夸耀,和性魅力的夸耀意味。这就使人们在性爱中因为过于注重技术而感受不到性本身的快乐,或者焦虑到阳痿。问题二,是过度地使用意志力而忽略内在的需要,和自然的意向性的使用,造成精神的不快乐和矛盾。罗洛梅称之为维多利亚式的意志力,典型的例子是一些人理智地经营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但个人精神生活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被看似无所不能的意志力所蒙蔽,触不到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我觉得换种简单的说法,就是理性压制情感。在这里,罗洛梅还阐述了对理性疗法的怀疑,和对精神分析的失效的担忧。他批判了弗将力比多经济化数量化,和一味只知道指出患者的所谓童年根源。因为当像医生闻诊一下的指出你的病的名称一样指出你的病的根源,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只有“我有病,因为我童年有过创伤”。所以弗之后,精神分析就开始谈自我的整合,吧。对理性疗法的怀疑,主要是一些情况下,理性疗法会掩盖患者内在的问题。问题三,是现代人的不自由。这个问题这本书里笔墨不多,并不是罗洛梅阐述的重点。但之前我和朋友也讨论到过,觉得也是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看起来,我们的时代较为交通不便、受疾病与猛兽的威胁的时代是更为自由的,较之中世纪与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禁锢,价值观的多元也使人有更多的选择性。但是,科技的和传媒的发展,使人将自身的一些部分交给了专业机构,比如将身体交给医生,全听从医生的诊断而丧失了自身抵抗疾病的意志力、意向性。而媒体的强大,使人几乎一出生就处于各种价值观念的灌输之中,而减少了架构个人内在价值体系的可能性。罗洛梅通过对意向信、原始生命力、关怀(这个我觉得更像是文学家的主题。。)等的论述,说明爱与意志是如何相融的。前面说了我感觉他的论述的说服力不强,但可能出于某种心理鸡汤的效果,或者一些我记不清了的小细节,看到最后,我确实从一开始的觉得“爱”与“意志”是两个独立的词,变成了觉得“爱与意志”是相融的。对于主张爱的放纵的嬉皮士,罗洛梅说了这么一句话:选择某个人意味着不选择其他人。这个,就是爱与意志的关联的一种表现吧。罗还说了一个观点,艺术具有预见性,能洞悉人类精神的状况及发展。我也一直相信这个观点,但一直没想明白艺术是如何行使这一功能的。罗关于这点的两段论述不错,抄段笔记分享之。

翻译的超差

在书店翻了翻,比老版冯川的差了十万八千里。或者说,还不如翻译软件翻的。不信的可以到书店打开一本念几句,能念通顺算你牛逼。

性·爱 --读《爱与意志》心得

缺乏爱的意志将变成一种操纵,缺乏意志的爱将变成无谓的感伤,因为它缺少现实的实际的基础。在这个性越来越开放的时代里,我们该如何去定义爱与性。 爱,是一个美好的字眼,饱含着希望、温暖,是人心中固有的倾向。是使人与他人,与万物,与真善美相结合的一种内在动力。性,在我读这本书之前,对其是有极大的抵触心理的。也许是因为大众媒体将其妖魔化了,也或许是从小没有接受过科学的性教育,毕竟我们传统的文化观念里对其始终保持着一种避而不谈的态度。所以,才会有“同性之间才有真爱”这样的调侃。然而,罗洛梅在书中为我解释了这个疑团。爱,与性,密不可分。柏拉图将爱定义为一种原始的生命力。而更原始,基于本能的能带给人愉悦的,便是性。何谓原始生命力?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孤独。而解决孤独的根本就在于与他人结合,这是一种极强的需要。无论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联系,都是一种人来自本能的社会性的需要。爱能够实现两个人的结合,性也可以。究竟是爱产生了性,还是性产生了爱?这个问题也许就像世界上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讨论得没有价值。这么来说,当我们寻求的是一种亲密的人格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性欲的释放,所寻求的是一种日后令人回味无穷的的人格亲密性,那么性本身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没有感情基础的交姌的欢愉只能够带来短时间的快感,唯有爱能够建立起长久的亲密关系。作者强调,“心理及精神上的裸露所产生的亲切感,远比性交时肌肤相亲所产生的亲切感更能让人回味无穷”。这么说来,似乎又回到了我最初的认知--爱高于性。就像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希望只拥有爱而避免肌肤交欢。可是现代人则希冀肌肤上的交欢而避免恋爱。这都是不正确的恋爱观。性与爱,没有高低之分,它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对待,接受自己源于本能的需求,凭借意志和理性去合理地处理生理与心理之间的平衡,把性当做爱的桥梁,当做爱的一种途径,享受生活,享受爱,岂不就达到了最理想的效果吗?


 爱与意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