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状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后现代状态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305080210
作者:(法)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
页数:233页

作者简介

《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后现代条件下的知识问题”,涉及了19世纪末以来.受到科学、文学、艺术行为原则影响的文化状态,对现代的评论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指出后现代的科技发展向人们提供了权力的增长,使知识变成了商品,成了决策的因素与手段。技术标准并不能判断真实与正义,在分歧中产生了相对临时的、制约性的真理标准。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范围:信息化社会中的知识
第二章 问题:合法化
第三章 方法:语言游戏
第四章 社会关系的性质:现代的抉择
第五章 社会关系的性质:后现代的视野
第六章 叙述知识的语用学
第七章 科学知识的语用学
第八章 叙述功能与知识合法化
第九章 知识合法化的叙事
第十章 非合法化
第十一章 研究与通过性能达到的合法化
第十二章 教学与通过性能达到的合法化
第十三章 研究不稳定性的后现代科学
第十四章 通过误构达到的合法化

编辑推荐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法国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巴黎第八大学教授。他的第一部著作为《现象学》,走上了以理解历史为真实任务的漫长教学与研究道路。他对意识形态的深刻批判扩展到美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对思辨叙事的怀疑是他的思想的中心主题,也成为他所说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在《后现代状况》一书中,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的论述围绕着科学话语和科学知识中叙事的功能这一问题展开。

内容概要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Jean-FrancotsLyotard,1924年),法国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巴黎第八大学教授。他的第一部著作为《现象学》,走上了以理解历史为真实任务的漫长教学与研究道路。他对意识形态的深刻批判扩展到美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对思辨叙事的怀疑是他的思想的中心主题,也成为他所说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车槿山,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文系,1988年于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现代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文学系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译著有《结构与符号--罗兰·巴尔特传》、《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象征交换与死亡》等。

章节摘录

  至于高等教育,这个叙事似乎限制了它的范围。人们一般认为,拿破仑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为了提高行政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这对国家的稳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忽略了一点:在自由的叙事中,国家的合法性不是来自国家本身,而是来自人民。帝国政治之所以要让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培养国家干部(附带地也培养市民社会干部)的苗圃,是因为人们认为,通过这些人将来所从事的行政工作和职业,通过在民众中传播新知识,民族本身可以获得自由。同样的推理对建立真正的科学机构来说就更合适了。每当国家直接负责培养“人民”并使其走上进步之路时,我们都能看到国家求助于自由的叙事。  在另一个合法化叙事中,科学、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引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构思。这正是1807至1810年间柏林大学成立时发生的事情,它在19世纪和20世纪极大地影响了那些新兴国家的高等教育组织。创建这所大学时,普鲁士内阁收到费希特(J.Fichte)的计划和施莱尔马赫(F.Schleiermacher)提出的观点相对的计划。洪堡(w.vonHumboldt)必须作出取舍,他选择了后者那种更为“自由”的意见。  读洪堡的论文时,我们可能会把他全部有关科学机构的政策简化为一条著名的原则:“把科学当做科学来研究”。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误解了这一政策的目的,他的政策与施莱尔马赫更全面阐述的政策十分相似,而在施莱尔马赫的政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与我们有关的合法化原则。  洪堡坚定地宣称,科学服从自己特有的规则,科学机构“自我生存并且不断自我更新,没有任何束缚,也没有任何确定的目的”。但他还补充说,大学应该把自己的材料,即科学,用于“民族精神和道德的培养”。这样的教育作用怎么可能来自一种对知识的非功利性研究呢?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不是对知识本身漠不关心吗?因为按照洪堡的证明,国家、民族以及全人类感兴趣的并不是知识,而是“特性和行动”。  因此教育大臣洪堡面临重大的冲突,它让人联想到康德的批判在认识和愿望之间造成的断裂。这是两种语言游戏的冲突:一种游戏是由仅属于真理标准范畴的指示性陈述构成的;另一种游戏则支配着伦理、社会和政治的实践,它必然包含一些决定和义务,即包含一些不必真实、但必须公正的陈述,这样的陈述归根结底不属于科学知识。  ……

图书封面


 后现代状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英译本:Still,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is as much a stranger to disenchantment as it is to the blind positivity of delegitimation. 岛子译本:后现代状况渐次摆脱掉合法化的盲动性偏执,如同异乡人逐渐熟悉了环境,摆脱了乡愁。车槿山译本:尽管如此,后现代状态不等于幻灭,正如它不等于对非合法化的盲目肯定那样;按:岛子把delegitimation(去合法化)翻译成合法化了,整个意思完全反掉,”渐次“就像是安妮宝贝小说的词语,后面一句话更是完全自己添加上去的。车槿山译本比较准确。Where, after the metanarratives, can legitimacy reside? The operativity criterion is technological; it has no relevance for judging what is true or just. Is legitimacy to be found in consensus obtained through discussion, as Jurgen Habermas thinks? Such consensus does violence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language games. And invention is always born of dissension. Postmodern knowledge is not simply a tool of the authorities; it refines our sensitivity to differences and reinforces our ability to tolerate the incommensurable. Its principle is not the expert's homology, but the inventor's paralogy. Here is the question: is a legitimation of the social bond, a just society, feasible in terms of a paradox analogous to that of scientific activity? What would such a paradox be? 岛子译本: “后现代状况渐次摆脱掉合法化的盲动性偏执,如同异乡人逐渐熟悉了环境,摆脱了乡愁。但是后设叙事学说之后,合法化要依傍什么才能成立呢?答案是靠科技性的运作指标,但这种指标和真理正义毫无关系。合法化是否能像哈贝马斯所设想的,建立在相互沟通所达成的共识上?这等共识,只能破坏各种语言游戏规则之间的异质多相性。“然而,问题将接踵而来。社会规范的合法化,公正社会的合法化,是否可用一种充满似非而是的佯谬去实现呢?就像用佯谬来从事科学研究那样。如果可以,那么后现代主义的佯谬又是怎样的呢?”车槿山译本: “尽管如此,后现代状态不等于幻灭,正如它不等于对非合法化的盲目肯定那样;元叙事衰亡之后,合法性将在何处安身?操作标准属于技术范畴,它同真理或正义的判断无关。合法性是否如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所说,将会在经过讨论而得出的一致意见中出现?这种意见的同一性违背了语言游戏的异变性,而创造发明总是起源于争辩分歧。“这里的问题是:一种社会制约的合法化,一个公正的社会,是否能依照类似于科学活动的反论形式建立起来?而这一反论又是什么?”
  •     在《后现代状态》中,利奥塔指出,虽然“科学知识”自近代以来确定其处于知识领域的霸权地位,将不符合其旨趣与范式的各类“知识”指斥为“一种由公论、习俗、权威、成见、无知、空想等构成的思想状态:野蛮、原始、不发达、落后、异化。”97但这样一种气势凌人的表象掩饰不住其本质:“科学知识是一种话语”11,作为“话语”的“科学知识”首先是一种特定的指示性陈述,遵循着真理标准,与各类知识遵循着不同标准(如效率标准、正义的标准、美的标准等)的诸多形式的陈述(如评价性陈述、规定性陈述……等)一起参与到构建社会关系的“语言游戏”之中。由此来看“科学知识”作为各类“知识”的典范与榜样的地位并非不可置疑,同时“科学知识”的这一高姿态还蕴藏着更为深刻的矛盾。由于“科学知识”遵循着真理标准从而对可验证性异常执着,这最终不可避免地要求对自身的合法性进行解释。这时,“如果不求助于另一种知识——叙事,科学知识就无法知道也无法让人知道它是真正的知识;对科学来说,叙事是一种非知识。但没有叙事,科学将被迫自我假设,这样它将陷入它所谴责的预期理由,即预先判断”106-107,原先被“科学知识”指斥为“非知识”的“叙事”在此担当起“合法化”的重任。由此利奥塔考察了西方近代知识合法化叙事的两个版本:一个称之为“解放的叙事”,是指以“人民”作为叙事的主体,谱写了一幕 “人民”通过知识的引导实现了“自我解放”、从而推翻了“暴君与神甫”的阻碍与压迫的史诗剧,是政治性质的知识合法化叙事;另一个称之为“思辨的叙事”,是指以“思辨精神”为中心,将由于现代分科而变得零碎化的知识,编织入黑格尔式的“精神的生命”展开历程之中,是一种哲学性质的知识合法化叙事。115-132 但两种宏大叙事都因其自身矛盾而衰落了,“思辨的叙事”的“精神生命的展开”无法满足科学的实证性,而“解放的叙事”则将知识的“真理”标准和实践的“正义”标准混为一谈。由此知识的语言游戏失去了其“元语言”,而只能由知识生产与传递的效率标准来实现其合法化。对这样一种经由“性能”而实现的合法化,这体现在知识生产上则是论证的丰富化和举证的复杂化,“能够论证指示性陈述的形式公理系统的多元性(库恩式的范式替代与规则发明)原则代替了普遍元语言的原则(逻辑元语言)”,而举证则将则科学更深地与金钱权力相联系,因为通过购买学者、技师、仪器来增强举证,未必能更多地掌握真理,但对于增加力量、把握话语权却是必不可少的。而体现在知识传递上则是,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从此需要培养的是各种能力而非各种理想,其任务在于“为了向系统提供能够在体制所需的语用岗位上恰如其分地担任角色的游戏者”173。但时至今日,通过性能实现的合法化也遭遇其危机,因为面对量子力学与原子物理学所研究的不稳定、复杂化的对象,“效率”最终会变为“无效率”,恰如博尔赫斯在其小说中说的:一个皇帝想让人绘制一张绝对精确的帝国地图,结果帝国破产了。由此,利奥塔宣告了“元叙事”的死刑,世界进入了一个可以展开自由多样“语言游戏”的后现代。
  •     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中开篇就讲过,利奥塔是将后现代这个口号喊响的核心人物。这本书可能就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了。不说利奥塔的整体思想是啥了,利奥塔是个高产作家,但是在国内能够找到的书确实有限。但是这本书,真的淋漓尽致的喊出了他的口号“打倒宏大叙事”!书开篇就是结论,说了他的所有的核心观点,好像就是在喊口号一样。后面从知识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的结构和组成。叙事知识和科学知识,以及背后的语用学和权力位置可能是他作为知识社会学理论上最成功的建构吧。但是我觉得他的建构已经离开了社会学作为经验研究的作用了。已经从思辨的层面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了。说实话,我在看前面几个章节的时候很想和他吵一架,他这是在说什么呢。很多东西以欧洲为中心,完全没有讲述本土的特征。但是最后的几个章节完全改变了这个看法,特别是他分析大学和知识的作用的时候,真的拍手叫精彩啊。把想吐的槽都吐出来了。看来那会儿他就知道了今天的“高等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人的影子,马克思、福柯、布迪厄。。。。。。。可能他还是一个批判主义者。好像他早年间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同样作为批判主义者,他和哈贝马斯的隔空对话就很有趣,他在最后一章中也说明了自己的意图。虽然所谓的论战不知道谁的胜负,但是哈贝马斯好像就从来没提到过他。当然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漏洞,比如他彻底的批判了宏大的叙事,其实他自己也站在了没有宏大叙事的宏大假设上。还有他混淆了很多的概念,比如宏大的叙述和宏大的理论这些。在《后现代理论》里面对他的批判真的是中肯,所有他对现代性的批判可能不算成功的。后现代是一个好玩的东西,索卡尔事件让高级迷信这本书为人所知。可能很多书对比起来看很有意思吧顺便说一句,虽然我知道译者已经翻译的很好了,但是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小小的一本书花了不少时间,这个已经不错了,我看利奥塔的后现代道德看五分钟绝对睡着。。。。都不知道在讲些啥、。。。。

精彩短评 (总计84条)

  •     当时关心语用学,就买了来读。小书,耐读,可能是因为我外行。
  •     豁然开朗。哈贝马斯通过话语交往而达到的共识并不适于后现代状况。
  •     车老师真心好
  •     知识爆炸的时代
  •     很薄,需要一定德里达基础
  •     其实是我根本没看明白她要讲什么
  •     翻译差强人意不做强求。但是利奥塔真的是太牛了,没有废话,没有抒情,全是干货。一本理论读起来激动人心,这是什么情况。《星际穿越》就是科学话语借助史诗叙事来取得合法化的例子,各种受教了。
  •     读不懂系列
  •     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合法性来源;科学“游戏”---科学知识的形成; meta-narrative;职业知识分子和技术知识分子
  •     鄙视南京大学出版社,本来小薄册子就能解决问题,非得弄个小开本再加上硬皮,里面的行距也特大,硬凑成200多页,赚钱也不是这个弄法啊。要是想加厚,A4纸印成2号字或小二号不就行了?买回家后,先把外面的纸封皮扯下来扔掉,嘎嘎嘎
  •     并不能说读懂了……
  •     后现代的经典书。略偏贵
  •     小小一册 但是需要久久的消化
  •     内容挺好的,纸张很好,就是贵了一点
  •     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
  •     “它生产的不是已知,而是未知。”
  •     有很多人说了薄……不过这个版本真的很经典,并且不是一次两次能全弄懂的……利奥塔的后现代状态已经是后现代主义杂语喧哗中比较重要的一家了,国内也越来越重视了。
  •     此书相当不错。很有借鉴意义。
  •     误构作为后现代知识合法化的方式。
  •     简化到极点,我们可以把对元叙事的怀疑看作是“后现代”。
  •     帮朋友买的,他点名要的,应该都是对他有用的书吧
  •     在哲学课上听说这本书。买的时候网上没有图片。拿到手之后装帧超级精美。很喜欢。内容是讨论后现代知识的。说的很好,但是翻译似乎有点简单。大篇幅的文献说明,正文很少。不算便宜。但是很好看。
  •     质疑(科学/技术)知识的语言和社会基础,指出其并非透明地指向事实和真理,而是需要被大叙事合法化以取得权力的游戏,包含有未被注意的语用学前设;并非中立与自治,而是和民族国家、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紧密纠缠。
  •     还没有看完,但是值得一看
  •     还可以的学术书。
  •     后现代状况
  •     翻译有点生硬
  •     其实我没看懂啥……
  •     深入浅出,小本子读起来不累,非专业也能读。 与描述现代性的著作一起读更佳。 就是翻译实在差,徒增晦涩,让人因为翻译的问题错过这本书就可惜了。
  •     从第六章开始就没读懂。。。下回重读!
  •     慕名许久,终于拜读。
  •     這本書我看的不是很懂,不過我是又看到了後現代的另一種定義。本書延續了“語言學轉向後歐陸哲學的批判立場,”對後現代的科學敘事、知識的商品性的予以了強烈的批判。
  •     利奥塔说后现代是对后叙事的怀疑 及对合法的合法性的怀疑 不过细细想来他自己也陷入一种自我假设的怪圈---谁赋予他自己的话语的合法性?局部叙事遵循的局部典章的合法性从何而来?如此是否会产生无限分割话语的结果?其实有些东西就是现代性的公理性的,对它的质疑的结果就是陷入什么也不能说的怀疑论与相对主义,那还不如不用写这本书,让社会自由发展为无政府状态吧。
  •     很喜欢这种小书,方便携带。还没看,外表很好!
  •     限于水平,这本书的前面部分能看懂,后面部分偏重于言语学上的分析,就没有兴趣了。作者在书前面,关于未来“知识”的商品化观点,虽然遭到一些名家的批判,不过,我倒是持赞成意见的。
  •     元叙事的丧失
  •     正在努力读第二遍。。。
  •     启蒙
  •     小小的一本,却是讨论后现代性的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后现代理论的珍藏品!
  •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
  •     包装,纸张,排版什么的,问题不大。其实内容不多,但是间距很大,看起来不薄的一本书,但是看完之后觉得这样的排版其实问题不大,实在是因为一边看书一边要思考,这样留有很大的思考空间。... 阅读更多
  •     思路清爽啊
  •     “不以性能为基础的合法化视野”——后现代是一场国家和科学的狼狈为奸。所以以施莱马赫为祖师爷的自由派神学在当时、在现在都势不可挡,都因为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出于利润和技术的绑定,科学作为中间者为了合法化而改造了教育。这两者都是最隐秘而最腐败的政“教”合一。比较让我不喜欢作者的是,他一面鄙夷相信上帝主宰一切的人,一面却说信仰的丧失,果然是康德的徒众。
  •     哈贝马斯强调共识,利奥塔却说共识只是过程,而非终点,终点应该是误构。利奥塔的诘问振聋发聩,共识背后的共同体是谁?这个共识是所有人的共识吗,抑或只是一小部分有着相同利息终端的人的同义重复?后现代强调个体化的小叙事。虽然众口难调,却让每个个体都能发出声音。
  •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排版什么的都还行。上一中文译本应该至少是十年前的吧,此版本也算弥足珍贵了。就是一点不太满意,本来是一本很小的册子,现在厚度排多了一倍,价格自然也升高不少。
  •     作为文学爱好者,要了解后现代是大概怎么回事,这是一本好书
  •     文本晦涩,翻译糟糕,但是还是收获颇丰!
  •     专业老师的推荐,想来必定是有可读之处。
  •     信息化/知识的合法化/语言游戏/叙事
  •     封面设计和内容都很好的一本书。
  •     后现代状态
  •     后现代理论的经典,必读的一本书。
  •     研一在车老师课上读的。后来在五道口,我们从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划分,谈到了壹加壹为什么等于二,再谈到了维特根斯坦,最后又回到了利奥塔尔。
  •     大量术语,篇幅小但是需要好好消化。打倒宏大叙事只是口号性的简单概括,枝节处利奥塔有知识社会学的,科学技术哲学的深入分析。
  •     没想到这书这么手感好,真心握在手里让我觉得很值得
  •     这么一小本就讲了好多,知识点事足的。中间略有一本分有点文科生走向,诗意了一点
  •     我要写论文,老师推荐我看这本书,看不太懂,但多看几遍感觉还是挺有用的
  •     特别喜欢这一版的封面!隔了两年,第三次重读,感觉更加明晰和了解作者的问题源在哪里。
  •     关于后现代主义研究的经典,很好。
  •     车槿山版的《后现代状态》终于再版了。
  •     似懂非懂
  •     就是要这样顾左右而言他
  •     只能说在马克思没有出路于绝境的地方,利奥塔用语言学打开了关于知识、科学合法化与国家形象于后现代社会的反思。最好的理论是为了更好的交流。
  •     字的行距太大,阅读不是很畅,本来就是一个小册子,硬是搞的有点厚,感觉没必要,太浪费不环保。
  •     知识需要质疑,小小的一本书含金量超值
  •     简化到极点,我们可以把对元叙事的怀疑看作是“后现代”。/从传播学角度看,注意到的是对知识的技术化,“知识只有被转译为信息量才能进入新的渠道...一切构成知识的东西,如果不能这样转译,就会遭到遗弃”。另外感觉要补维特根斯坦的书了。
  •     其实对于利奥塔这类学者,非常想提醒的一点是:你们告诉别人要区分“解放”和“辩证”这两种叙事,而实际上你们“辩证”的比谁都厉害~索绪尔、后维特根斯坦和罗兰巴特排列组合不亦乐乎~
  •     后现代知识型中知识商品化
  •     现代性的社会理论话语: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主义)/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的视野:语言游戏确定社会的基本关系(利奥塔批评的卢曼,在这个问题恰恰与他极为相似);两种知识的语用学:叙述知识/科学知识;两种语用学的对立→后者依靠前者确立合法性;知识合法化的两种元叙事:政治(启蒙,解放)/哲学(先验主体,绝对精神);两种元叙事对知识合法化的自反性:实证主义前提质疑/指谓性陈述与规范性陈述的分裂;一种现代的解决方案:系统论(性能优化,庸俗的实用主义);后现代科学的对象:不确定性;后现代知识的合法化:误构(反系统,反决定论,反性能,科学革命,语言游戏的局部规则);后现代:就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可惜,利奥塔的全部论述不仅利用了哲学话语的元叙事(维特根斯坦),同时也运用了历史话语和政治话语的元叙事(断代,社会正义)
  •     曾经为了毕论读的书,读的云里雾里,想再读。
  •     稀里糊涂地看完了
  •     基于结构主义理论之上的知识社会学重构,论证相当精彩,对不少观点深有共鸣。
  •     好艰难
  •     一个被误解的哲学家
  •     这本书应该很经典,就是没有读懂,翻译总觉得哪里不对
  •     艰深刻薄利奥塔
  •     非人状况的后现代状况!
  •     由于不懂法文,所以对中文版特别期待,没想到能买到,甚是喜悦。
  •     宏大叙事的衰亡,参考价值极广、极高。
  •     从维特根斯坦式的语用学角度的写作不敢说全部看懂了,但是其中的很多论述让人颇有共鸣。不管是研究层面还是传递层面,知识的外在化趋势已不可避免。关于后现代的分析颇为到位,也看到了福柯、布迪厄等人的影子。留下的反思足以警醒世人:在信息时代,知识的问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是统治的问题。
  •     在川川的選本里看到的,本來以為這麼短應該很輕鬆,沒想到如此虐
  •     没有人!发现!这里面!所有!博弈论!的!术语!都!译得!不合适!吗????? 还是说!这里的大家!没有一个人!学过!博弈论!的吗???
  •     后现代理论的奠基之作,没怎么读懂。整篇都在语言学的背景下谈。但还是有很多启发。
  •     本书所谓的后现代状态主要是指后现代的知识状态。利奥塔首先确认了知识是当今社会组织的主导原则,然后发展了一种后现代式的“知识”观点。这种知识观拥护异质性、多元性,肯定“局部”规则,试图超越现代知识的“元叙事”及宏大的合法化图式。作者认为现代的知识观具有排他性和虚假循环建构的问题(如通过技术巩固合法化),与之相反,后现代式的知识观通过思辨、错构、叙事模式的竞争显然能提供给我们一个更开放更“合法”的答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