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理论 >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7538273823
作者:李强
页数:391页

作者简介

本书首先对于多年来笔者研究中国社会分层的观点做了概括,第一章到第四章都是对于中国社会分层变化的综述,其中第二章概述了改革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总体变化,第三章分析新近发生了什么变化,提出了阶层结构定型化、阶层利益碎片化等观点,第四章分析了在贫富差距问题上新近的变化。第五章到第九章是笔者有关中国社会分层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包括:丁字型社会结构的理论,社会结构紧张的理论,经济分层与政治分层的理论,核心群体与边缘群体的理论,四个利益群体的理论,冲突型价值观念的理论等。第十章到第十二章是关于收入差距的研究,分别介绍了收入差距的研究方法、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和特殊群体的差距问题。第十三章到第十七章,分别研究了我国的处在上层的富有阶层,处在中间的中产阶层和处在下层的城市贫困层。最后一章则是对于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总体回顾。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社会分层概述
一 什么是社会分层
二 如何从总体上认识我国的社会分层现象
第二章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之变迁
一 社会身份分层体制的重大变迁
二 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
三 社会中心群体与边缘群体
四 关于社会利益群体的分析
五 对于社会精英群体的分析
六 对于社会中产阶层的分析
七 社会分化中的一些正向因素
第三章 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
一 贫富分化更为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更高,分化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二 贫富分化造成的社会结构紧张的局面比较严峻
三 阶层结构出现了定型化的倾向
四 中产阶层有所发展,但总体上仍然比较较小
五 阶层利益的多元化为碎片化特点
第四章 怎样看待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一 社会学与贫富差距研究的关系
二 我国贫富距问题的现状
三 贫富差距与社会稳定
四 市场转型与贫富差距
五 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
第五章 丁字型的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
一 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与丁字型的社会结构
二 丁字型结构、两极型社会的核心是城乡关系问题
三 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
第六章 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
一 关于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关系的研究
二 经济分层差距的变迁
三 政治分层差距的变迁
第七章 劳动者参与市场经济的两个阶段
一 我国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二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收和结构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三 劳动者参与市场经济的两阶段理论
第八章 当前中国社会的四个利益群体
一 特殊获益者群体
二 普通获益者群体
三 利益相对受损集团
四 社会底层群体
第九章 转型时期的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
第十章 怎样研究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
第十一章 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因素之分析
第十二章 两种企业家的收入差距
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富人阶层
第十四章 关于中产阶段理论与西方国粗中产阶段现状
第十五章 中国的中产阶层
第十六章 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
第十七章 中国城市贫困层问题
第十八章 对于我国理论界社会分层理论的回顾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李强
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委员,国家民政部、卫生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等。1998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第一批跨世纪优秀人才。著有《中国大陆的贫富差别》、《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市场经济、发展差距与社会公平》、《市场经济、发展差距与社会公平》、《中国扶贫之路》、《生命的历程:重大社会事件与中国人的生命轨迹》、《我国失业下岗问题对比研究Z》、《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等著作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曾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奖励。

图书封面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每一个王朝都会重修前朝的历史,而今,每一代政权也会重修前一代政权的历史,哪怕这历史刚刚过去几十年或几年,也要好好打扮一番。幸运的是还是有些学者,敢于实证调研,去除政治的迷雾,为我们还原一些真像,而人大的李强教授就是其一。重点关注第四章:市场转型与我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原来咱当工人的爹妈也曾经是中间阶层——这是一个令多少青年人惊讶,而官方又羞于承认的事实额!工人——如今,这是一个多么尴尬的词汇额。60年前直到30年前要说“我是工人”,会令多少人羡慕;20年前,这话还一般般,表明普通身份而已;10年前,或许人家会问,“奥,没下岗吧”;如今,则着实会低人一等,多少人都以此为耻了,甚至宁可说自己是“工薪族”,也不愿说出工人两个字。然而,李强教授还是通过事实和数据证明,工人,曾经是共和国的支柱,是这个社会的中间阶层,“他们是50至70年代中国社会的稳定力量,即使“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社会动荡也没有对他们的生活形成重大威胁。”当然,他还是用了比较官方的语言称之为国企职工(30年前也没有私企阿)。“80年代以前,无论就收入而言还是就福利而言,中国国有企业职工都是当时城市社会中分享较多资源的阶层。国有企业职工可以从单位分得住房、享受低价格房租、享有很多劳动保护福利、可得到免费医疗、有养老金,子女还有入托、上学等照顾。”——这是多么名副其实的中产待遇额~然而,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后期达到顶峰的国企改革后,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国企职工的地位迅速下降。“工薪层成了今日“低收入层”的代名词。而所谓工薪层主要指的就是人数高达一亿以上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阶层更替迅速发生,衰落的群体是整体性的,由一个40~50岁上下的、近于同龄的群体构成,传统的国家雇佣人员成为失业下岗群体,这些变革,比历史上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社会阶层变革都要迅速而激烈,因而所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会十分严峻:“近来,人们对于社会保障体制变迁的种种忧虑,对于住房、医疗、养老体制变迁的担忧,社会上流行的普遍缺乏安全保障感的心态,最主要地就是反映了类中间阶层的社会态度。由于传统的类中间阶层是我国以往消费上的最重要群体,因此,该群体经济地位的下降,造成了我国消费市场的萎缩。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消费疲软,银行一再降利率也不能带动需求的上升,其重要结构原因之一就是:类中间阶层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构成消费市场的主要社会群体了。”在人为的改革中,旧的中间阶层衰落了,而新的中间阶层尚未大规模崛起(这是需要按照经济规律假以时日的),社会暂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基尼指数也从0.18跃进到0.45的国际警戒线,但愿,这一切只是暂时。。。。。。PS: 书中不失有很多经典的引证:“中国改革初期所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反映的也是这个问题。中国改革初期曾有过“谁应该先富起来”的争论。当时曾讨论,究竟应该农民先富还是干部先富,应该工人先富,还是知识分子先富。后来的发展证明,私营企业主,外企雇员,市场上的各种经纪人,企业或工程承包人,各类明星,涉外旅游业人员,外贸人员,以及与权力资源比较接近的群体等,成为先富起来的群体。一部分人的相对富有,也就意味着另一部分人的相对贫穷,一部分人的地位上升,也就意味着另一部分人地位的下降。那么,谁的地位下降了呢?比较典型地就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地位下降了。”历史的轨迹却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似乎都没有先富起来。。。于是,李强教授提出了“权利同心圆理论”似乎尝试解读了这一现象。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2017.4.5
  •     多了一种看问题的视角
  •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
  •     教你如何将国人分为“三六九等”(非贬义啊喂)。语言特别大白话,道理特别容易理解,本来嘛,和生活相关的事何必包装的那么艰深。
  •     更多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论述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分层的意义与问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