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大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谁的大学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222043374
作者:薛涌
页数:261页

作者简介

本书最重的要的主题,是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运动的批判。这一运动,已经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误入歧途。更糟的是,人们虽我在这一运动发足之际对这害虫般嘲弄,却似乎没有人提出过系统的批判。因此,我希望本书的出版是对这一运动全面神视的开始。
薛涌虽然去国十年,其文章却清通易懂,没有多少“洋气”;而且薛涌在观察问题的时候其思路爱在带有“方向性”的地方环绕,也就是说,他总是力图给其论述的问题找出健康发展的空间。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我们吃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亏已经太多太多。薛涌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两本新书《谁的大学》《炫耀的足球》就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特点,所谓“世界一流大学”学者的功力也就体现在这些篇幅不长却很睿智的文章上了。
不妨先看一下《谁的大学》一书中的部分标题:“大学意味着什么?”“我们要什么样的大学?”“21世纪的大学向何处去?”“高等教育的重点在何处?”“计划经济办不出一流大学”。这些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思路,在那些忙于“抓紧”、“建设”、“提高”、“考核”、“评审”、“验收”的教育官员、大学校长、专家学者那里,可曾看到?如果只会在给定的、陈旧的、并无活力的框架里疲于奔命地“抓紧”、“加强”,不就是在为“南辕北辙”现身说法吗?那些堆积如山的教育理论、规划、书籍、论文引不起人们的兴趣,辟不出教育健康发展的路径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明知此路实为“南辕北辙”,可因这“辙”里有自己巨大的既得利益,就振振有词地论证其“合理性”,符合“国情”,就更没劲了。
北大精神为什么“破产”?美国教育为什么是“没有基准的优异”?先后就读于中美名校的经历使薛涌准确地找出了二者之间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上的巨大差异。前者犹如筛子,从幼儿园筛到博士,不停地制造着“失败者”,少数“成功者”也难免中看不中用;后者犹如春风雨露,帮助学生自己在大地上扎下根须,吸取营养,老师的作用就是启发、引导而绝非灌输。这种差异必然使前者的路越走越窄——大学失去普世性、超越性,水平每况愈下,问题层出不穷,无法自我更新;后者的路则越走越宽——大学不仅使学生“在万变不息的世界上闯荡时,有一种内在的资源”,而且大学本身就是社会创新性思维的来源,开创性研究的核心,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到了引领和价值尺度的作用。
“方向”明确之后,薛涌还有很强的“建设性”,即实现方向的“路”应该怎么走。在这方面,薛涌一点不含糊——我们要像美国那样建设大学的多元格局,鼓励私立大学,引入市场机制。由于过去的体制,北大、清华等几个大学在市场竞争中无疑有不公正的垄断优势。我们需要做的,是削减这样的优势,而不是通过国家拨款扩大这样的优势。国家给这些大学的直接拨款应该停止,实行教育券改革,把钱通过贷款交给受教育者,让手里有钱的学生自己选择把教育资源给哪个学校。北大、清华这样的巨无霸,应该分解,使其规模缩小,和私立大学接近。这样,各种各样的大学,就会在一个相对接近的水平和规模上展开竞争,优胜劣汰。那些在教育上最有创意的大学,才有可能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一流大学”——如此一席话,不知可会让那些吃教育、喝教育的“寻租者”心惊肉跳?
如果说中国教育的误区是在“精英”,中国足球的误区就在“炫耀”——“足球本是穷人的运动,看看贝利的成长就知道”,可中国的足球却是地地道道的“豪门盛宴”:足球职业化十一年来,已烧掉了数百亿元,换来的却是空空的看台和屡战屡败的“成绩”,再加上假、赌、黑和足坛内部的纷争,中国“第一运动”给人的感觉的确很糟。
出路在哪里?薛涌当仁不让——“未来的中国职业足球,一定要接受过去十年的教训,从低起步,控制成本,运动员拿一般老百姓的薪水,使足球能赚足球的钱。一旦中国足球在世界露了脸,国内职业足球起步,俱乐部自负盈亏,中国足球就上路了。
“我相信,这一‘薛涌计划’比任何现有的计划都更有前途,球迷们可以自己比比看。关键是要触犯足坛的既得利益,让草包们失业!但十年后,真正的职业足球会在中国立足、赚钱。那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向国家提出:每年以10%的速度,削减足球经费。二十年后,足协不向社会要一分钱,相反,中国职业足球将是体育和娱乐界的纳税大户。每年为社会贡献上亿元人民币的税收,就像美国的职业三大赛那样。”
多好的前景啊,“可惜”还要再等二十年,而我们这里有的只是那些永远做不完的大梦,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等。所以无论是教育还是足球,薛涌那充满拳拳之心的意见往往“根本没人爱听”。薛涌也知道这一点,他在《谁的大学》后记中不无沉重地说——“我知道中国的‘国情’,也知道中国的教育界不可能在短期内接受我的主张。正因为如此,我在此郑重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二十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深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十年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教育水平下降。
“大学教育券的问题,迟早要提出来;人们也迟早还会再来读一读这本《谁的大学》。但愿到那时候,我们花的‘学费’不会过于惊人。”
作为与社会息息相关的我们,也最好不要等到二十年后才承认:薛涌确实有一道睿智的目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大学意味什么
第二辑 大学集团与21世纪的中国
第三辑 没有基准的优异
第四辑 孩子,蛮一点
第五辑 传统不是怀旧
后记 中国的大学何以误入歧途?

编辑推荐

  《谁的大学》为2007年4月第2次印刷。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

内容概要

薛涌,1961年生,198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就于北京晚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1994年赴美,1997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日本进修,现为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著有《直话直说的政治》,《右翼帝国的生成》。

图书封面


 谁的大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唉,谁叫我们偏偏在这个时代上大学呢?即使考上清华北大,被高等教育腐蚀毒害与在其他稍次一点的重点学校相比,很可能也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没办法,这样的环境下,从上至下,大家都是受害者!所以,怀着对美国教育环境无限美好的憧憬,我在中国的大学里继续煎熬着,熬完一年可以脱离苦海了!本书无聊时闲翻还不错,看前30页感觉作者还有点深度,再看下去就感觉其贫乏了。对于错综复杂的教育体制问题,仅轻描淡写地提几点从国外学来的皮毛方法是远远不够的,系统问题需要系统分析和系统的解决方法。但偶尔作者还是说出几句貌似教育学家似的哲学语言,让人颇有受益。书中学者之间笔战好像也没想像中的惊心动魄,刀光剑影。有时只是高学术水平的咬文嚼字、钻牛角尖、误解而已。还不如让他们面对面辩论来得直接。挺难接受本封面封底折页上那斜行字的排版,明显地把“孩”字排歪了,太丑了!
  •     作者主要拿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做了对比,指出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育需要引入竞争机制,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可现实是我们的大学在教育部的主导下,向计划经济时代后退,使得我们的大学一方面解决不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外一方面也培养不出学术人才来。
  •     谁的大学,这句话很有震撼力。本文和本书无关。今日早上本来8-10点是描述统计学课程,但是因为忘了带计算器,被老师礼貌地请出了课室,幸而不止我一个人,不然会有闷死人的犯罪感。统计学的老师其实是很有本事的,其一在文科生的眼中数学类逻辑类的东西掌握得好已经很佩服,其二此人知道不少学科外知识,上课也颇为风趣幽默,于是开学初大家都对此老师赞赏有佳,但是这种情况从做作业起开始有了改变。一是交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好,可是有一次艇很早就交了于是他说你肯定没有认真做,因而也没有认真看她的作业,这是否有失公平?二是作业评奖,对作业要求严格是没错的,我错了你毫不留情的指出是没错的,可是为什么你一定要用酸溜溜的语气呢?为什么你一定要问我们为什么做错我们回答后你又不屑一顾呢?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教我们这群文科生教的是心力交瘁,可是也从未这样过,当然,高中和大学是很不一样的,高中老师,尤其是当时的老李,全心就投入到教我们教数学的乐趣中,虽然说起来他也有势力的时候,但是绝对不会有上面那些反应。被请出去后和艇在路上讨论这件事,她说挺多大学里都是这样,老师对学生毫无好感,而且有时候很看不起,学生不来上课似乎老师会扣奖金,所以对学生有怨气,而像我们这种侨校很多外招生都是低门槛进来的,所以水平更是有限,于是在知识水平上老师们又有挑剔了,于是这样下来老师对学生有积怨有不屑,学生年轻气盛也懒得受老师这种别扭脾气,于是恶性循环了下去。大抵如果我将来做老师,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吧,因为现在自己还是学生,会完全从学生的角度看事情,所以也许现在写下些感受会留给将来做上了老师的自己一些提醒。昨天英语课已经学到unit7,里面的课文正好是比较有趣的两篇对应文章,第一篇是一位可以称为麻辣教授的老师在毕业典礼上给学生的致辞,大意是说你们毕业了,我们一点儿也不为我们教了你们感到自豪,因为我们给你们的世界太自由太轻松,和外面的社会完全不是一个规则,所以以后出去的时候要小心了。第二篇是一位学生的回信,大意是说,我可不这么认为,我们在大学里前所未有地要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相处,要独立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难道这些经历在社会上都没有用?或者再加上我个人自己的看法,在中国的大学里,也不少潜规则和社会缩影,让人无奈又气愤,所以觉得这位学生说得颇有道理,虽然他的理由和中国大学生的我的理由不大一样。大学是不是象牙塔?大学贵在自由,其实大学还有很多可贵的地方,比如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崇尚公平,但是我们的大学这些都没有,仅剩下管理上的空隙留给我们的并不多的物质自由。因为精神也是要受管制的。有同学去年申请了入党,后来除去交几次思想报告,没有再去“积极入党”,于是前几天接到某老师电话邀请去“喝茶”了。这还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可能一直都这样,只是我刚刚知道而已。但是这着实让我觉得很恐怖。连可以自己选择的事情都开始有喝茶的东东出现,而且是在这个应该比其他学校更宽松的侨校。我曾经由自己的经验总结过,一个社会的每个角落都会有这个社会的缩影,所以如果这个社会存在巨大的问题和毛病,千万不要希望它其中的任何角落能没有这些问题和毛病的印记。前段时间和一个相处一直不错的朋友说起一些关于社会改变和个人命运的事情,她的态度让我颇为吃惊,而且也不好反驳,毕竟好像个人有个人的看法,虽然她说什么改革社会也不过是那些过得不好的人的自私的看法。当然,说这话的人一定是现在社会中生活不错的人,如她,放假回家都是乘坐飞机。我当时心里起伏很大,隐隐还是有些不可自欺的对她的失望在的,又有种巨大的悲哀显现出来,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会进步,因为那些有权力推动进步的人过得很好,觉得没必要大动干戈去改变。后来回到宿舍后上网看文,忽然有篇文章让我一愣,然后想起来一个标准。那些日子过得不错,虽然知道这个社会这里不足那里不公的人,如果你觉得这样过一生也没什么不好,改变太难,懒得去参与,那么只要想一个问题就好了,你愿意让你的孩子继续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继续在这样的环境成长么?如果你拍着胸脯无愧于心地说,没什么,那我也无权发表看法了。如果你开始觉得好像不大愿意,那么即使你懒得改变自己生活了,也希望你想想看,一个你不愿意让自己的骨肉生活的地方,是否是不值得你花力气改变的地方?真正可惜的是,有觉悟的人往往势单力薄,而更让人觉得悲恸的是,这势单力薄不但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反而招来不少人的侧目。这让我想起前几日看小说里的一句话来:我爱你,你可以不接受我的爱,可是你不能拉着糟蹋它。那些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人当然不是只为哪一个人,他只是希望改变这个不公的社会,你可以不必一定支持他,但要说风凉话请千万摸摸良心先。当然,有句更彪悍的经典语句——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做牛做马,但你还别真把我当牛马看!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大学需要学术自由...
    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由
  •     大学精神 理想和现实的交织互动
  •     书的水平很一般。缺乏严谨的逻辑。
  •      图书馆 A501 G649.21-53/bzh6
  •     部分观点还是很偏激的
  •     很多篇文章不错。烧包的中国人。
  •     有时候,只是想这样:听人讲故事。
  •     慎选大陆书籍,70%是博客文章没有序列没有主题没有逻辑的拼成一本来捞钱的。
  •     薛涌的书翻来覆去总是那些调调了~
  •     我们的吗?
  •     其实,用批判的眼光去看世界,未尝不好。
  •     20131117-20131126;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费用如果分到受教育群体身上,让他们去选择的话?中国的大学会是什么的样子----读第一部分有感;
  •     喝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体制问题,体制里的人都无奈。
    天涯也不是个好地方。
      
  •     第四章写得很好,对个人最有帮助,其它讨论体制暂时别指望了
  •     翻来覆去就一个主题,教育要改革。但薛先生开的药房也不一定就是良药。
  •     对美国私立大学的“经营”有所了解。民办总比政府办的效率高。
  •       谁的大学,这句话很有震撼力。
      本文和本书无关。
      
      今日早上本来8-10点是描述统计学课程,但是因为忘了带计算器,被老师礼貌地请出了课室,幸而不止我一个人,不然会有闷死人的犯罪感。
      
      统计学的老师其实是很有本事的,其一在文科生的眼中数学类逻辑类的东西掌握得好已经很佩服,其二此人知道不少学科外知识,上课也颇为风趣幽默,于是开学初大家都对此老师赞赏有佳,但是这种情况从做作业起开始有了改变。一是交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好,可是有一次艇很早就交了于是他说你肯定没有认真做,因而也没有认真看她的作业,这是否有失公平?二是作业评奖,对作业要求严格是没错的,我错了你毫不留情的指出是没错的,可是为什么你一定要用酸溜溜的语气呢?为什么你一定要问我们为什么做错我们回答后你又不屑一顾呢?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教我们这群文科生教的是心力交瘁,可是也从未这样过,当然,高中和大学是很不一样的,高中老师,尤其是当时的老李,全心就投入到教我们教数学的乐趣中,虽然说起来他也有势力的时候,但是绝对不会有上面那些反应。
      
      
      
      被请出去后和艇在路上讨论这件事,她说挺多大学里都是这样,老师对学生毫无好感,而且有时候很看不起,学生不来上课似乎老师会扣奖金,所以对学生有怨气,而像我们这种侨校很多外招生都是低门槛进来的,所以水平更是有限,于是在知识水平上老师们又有挑剔了,于是这样下来老师对学生有积怨有不屑,学生年轻气盛也懒得受老师这种别扭脾气,于是恶性循环了下去。
      
      
      
      大抵如果我将来做老师,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吧,因为现在自己还是学生,会完全从学生的角度看事情,所以也许现在写下些感受会留给将来做上了老师的自己一些提醒。
      
      
      
      昨天英语课已经学到unit7,里面的课文正好是比较有趣的两篇对应文章,第一篇是一位可以称为麻辣教授的老师在毕业典礼上给学生的致辞,大意是说你们毕业了,我们一点儿也不为我们教了你们感到自豪,因为我们给你们的世界太自由太轻松,和外面的社会完全不是一个规则,所以以后出去的时候要小心了。
      
      第二篇是一位学生的回信,大意是说,我可不这么认为,我们在大学里前所未有地要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相处,要独立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难道这些经历在社会上都没有用?或者再加上我个人自己的看法,在中国的大学里,也不少潜规则和社会缩影,让人无奈又气愤,所以觉得这位学生说得颇有道理,虽然他的理由和中国大学生的我的理由不大一样。
      
      
      
      大学是不是象牙塔?
      
      大学贵在自由,其实大学还有很多可贵的地方,比如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崇尚公平,但是我们的大学这些都没有,仅剩下管理上的空隙留给我们的并不多的物质自由。因为精神也是要受管制的。
      
      有同学去年申请了入党,后来除去交几次思想报告,没有再去“积极入党”,于是前几天接到某老师电话邀请去“喝茶”了。这还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可能一直都这样,只是我刚刚知道而已。
      
      但是这着实让我觉得很恐怖。
      
      连可以自己选择的事情都开始有喝茶的东东出现,而且是在这个应该比其他学校更宽松的侨校。
      
      
      
      我曾经由自己的经验总结过,一个社会的每个角落都会有这个社会的缩影,所以如果这个社会存在巨大的问题和毛病,千万不要希望它其中的任何角落能没有这些问题和毛病的印记。
      
      
      
      前段时间和一个相处一直不错的朋友说起一些关于社会改变和个人命运的事情,她的态度让我颇为吃惊,而且也不好反驳,毕竟好像个人有个人的看法,虽然她说什么改革社会也不过是那些过得不好的人的自私的看法。当然,说这话的人一定是现在社会中生活不错的人,如她,放假回家都是乘坐飞机。我当时心里起伏很大,隐隐还是有些不可自欺的对她的失望在的,又有种巨大的悲哀显现出来,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会进步,因为那些有权力推动进步的人过得很好,觉得没必要大动干戈去改变。
      
      
      
      后来回到宿舍后上网看文,忽然有篇文章让我一愣,然后想起来一个标准。
      
      那些日子过得不错,虽然知道这个社会这里不足那里不公的人,如果你觉得这样过一生也没什么不好,改变太难,懒得去参与,那么只要想一个问题就好了,你愿意让你的孩子继续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继续在这样的环境成长么?如果你拍着胸脯无愧于心地说,没什么,那我也无权发表看法了。如果你开始觉得好像不大愿意,那么即使你懒得改变自己生活了,也希望你想想看,一个你不愿意让自己的骨肉生活的地方,是否是不值得你花力气改变的地方?
      
      
      
      真正可惜的是,有觉悟的人往往势单力薄,而更让人觉得悲恸的是,这势单力薄不但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反而招来不少人的侧目。
      
      这让我想起前几日看小说里的一句话来:我爱你,你可以不接受我的爱,可是你不能拉着糟蹋它。
      那些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人当然不是只为哪一个人,他只是希望改变这个不公的社会,你可以不必一定支持他,但要说风凉话请千万摸摸良心先。
      
      当然,有句更彪悍的经典语句——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做牛做马,但你还别真把我当牛马看!
      
  •     大一时看的。看来我心系教育的确非一年半载哇,哈哈~
  •       唉,谁叫我们偏偏在这个时代上大学呢?即使考上清华北大,被高等教育腐蚀毒害与在其他稍次一点的重点学校相比,很可能也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没办法,这样的环境下,从上至下,大家都是受害者!所以,怀着对美国教育环境无限美好的憧憬,我在中国的大学里继续煎熬着,熬完一年可以脱离苦海了!
      本书无聊时闲翻还不错,看前30页感觉作者还有点深度,再看下去就感觉其贫乏了。对于错综复杂的教育体制问题,仅轻描淡写地提几点从国外学来的皮毛方法是远远不够的,系统问题需要系统分析和系统的解决方法。但偶尔作者还是说出几句貌似教育学家似的哲学语言,让人颇有受益。
      书中学者之间笔战好像也没想像中的惊心动魄,刀光剑影。有时只是高学术水平的咬文嚼字、钻牛角尖、误解而已。还不如让他们面对面辩论来得直接。
      挺难接受本封面封底折页上那斜行字的排版,明显地把“孩”字排歪了,太丑了!
      
  •     最后一句话彪悍!
  •     的确,对一般大众而言此书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但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行动。
  •     北京蓝旗营。万圣书图。武大尹亮——爱书人
  •     事情就是这样: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但大家都没办法.
  •     已在大学末,心态淡定
  •     有启发 但是有难度。
  •     垃圾书,不入流
  •     作为一个大学生,将这本书略读一遍,要做的事情清晰了许多~
  •     批判性思考,不错
  •     为你打开了一扇了解美国教育的窗户
  •     本书无聊时闲翻还不错,看前30页感觉作者还有点深度,再看下去就感觉其贫乏了。对于错综复杂的教育体制问题,仅轻描淡写地提几点从国外学来的皮毛方法是远远不够的,系统问题需要系统分析和系统的解决方法。但偶尔作者还是说出几句貌似教育学家似的哲学语言,让人颇有受益。
      书中学者之间笔战好像也没想像中的惊心动魄,刀光剑影。有时只是高学术水平的咬文嚼字、钻牛角尖、误解而已。还不如让他们面对面辩论来得直接。
    ------------------
    不仅仅是皮毛方法吧?
    如果你认为是皮毛,你应该举出不合理的地方,而不是说些什么“需要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套话
    辩论都涉及到了很多问题的本质,绝不是什么钻牛角尖。。。
    这本书充满启发性,也是不同的声音,我们现在很需要这样的声音,不管他的观点是否完备或者无懈可击到一定程度,事实上也没有什么理论能做到这点。
    这本书至少给了我们反省和问询的机会,也提出了一些比较合理的方法。值得一读!
  •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     论题很好,论证略苍白,略专业
  •     买了,送小白
  •     应该早点看的。
  •     可惜,上大学之前读了这本书,也许人生就不一样了。
  •     因为旁听被破格录取的耶鲁历史系博士,太搞笑,也偏于国外教育。
  •     我想上小学院啊小学院TvT
  •     指出了很多高等教育的弊端
  •       作者主要拿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做了对比,指出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育需要引入竞争机制,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可现实是我们的大学在教育部的主导下,向计划经济时代后退,使得我们的大学一方面解决不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外一方面也培养不出学术人才来。
  •     薛涌fans……
  •     这样的大事仅仅靠一个人写点文章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即使是系统的分析问题
  •     又一本探讨大学教育的书
  •     博客水准。这样堆书未免不够诚恳。应该积淀一下。
  •     三年前的书,读来仍觉新鲜……
  •     读过他的美国的精英教育等几本书,感觉这本书实在是不咋滴:观点不犀利,言语也不精彩。不值得读完。翻几页就可以了。
  •     读了一半,太偏激了吧
  •     薛涌的观点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     薛涌这人的水平真一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