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批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论教育批评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3
ISBN:9787504133090
作者:刘生全
页数:217页

作者简介

《论教育批评》是对近些年盛行起来的教育批评现象所作的专题分析,内容涉及教育批评的概念、类型、社会背景、教育基础、生成场域、社会功能、生成与评价标准、理论意义和州应诸方而。
作为一项教育社会学专题研究,《论教育批评》在系统分析的基础卜,提出了一些有关教育批评的范畴和观点,探索了一条认识教育批评的路径,并搭建起一个分析教育批评的理论框架。
本研究埘认识纷繁复杂的教育批评现象,反思"教育和社会的关系"这一基本的教育学范畴,以及时重新审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书籍目录

代序教育合理性的重建绪论教育究竟怎么了?第一章 教育批评概念释义一、批评概念的理解二、教育批评的涵义与特征第二章 教育批评现象扫描一、教育批评的描述二、教育批评的类型第三章 教育批评的社会背景一、知识化与社会变迁二、人为风险与风险社会三、生活水平与学历社会四、社会氛围与批评环境第四章 教育批评的教育基础二一、教育世俗化与终身教育二、变迁中的教育意义三、教育的无能与无奈第五章 教育批评的生成场域一、场域范畴辨析二、场域分析诸题三、教育场域的涵义与特征四、教育场域作为一种视角五、教育场域的有限性第六章 教育批评功能分析一、功能论诸概念二、教育批评的正功能三、教育批评的负功能第七章 教育批评标准初探一、教育标准概念的涵义二、教育批评的生成标准三、教育批评的基本评价标准第八章 教育批评的理论意义一、传统分析模式的内涵二、传统分析的基本特征三、两个文本的个人解读四、新思考:从边缘到中心第九章 教育批评回应浅思一、理论者之审视二、实践者之对策结语作为一种生存方式附录教育批评文本精选教育打败中国救救中国教育参考文献后记

前言

  最近几年,社会上对教育的批评可谓不绝于耳,包括对教育的质量,教育发展的模式、速度;教育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教育中存在的腐败,教育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态度,学校的招生与就业,以及教育的管理等等。尽管教育和学校建设这些年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这种对教育的批评却常常是有增无减,甚至是越来越盛。而且,在这种批评的声音中,人们逐渐直接或间接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产生了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教育究竟怎么了?刘生全同志非常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现象和问题,并且以此为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及专门的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非常支持他的这个研究,也通过与刘生全同志的讨论和阅读该书,得到了许多的启发。这里的一些话和随感,也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呼应吧!  教育究竟怎么了?显然,这是一种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正视和回答的现象与问题。然而,教育研究工作者对这一问题和现象的看法与回答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大家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所以,人人都能够而且愿意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说三道四,横挑鼻子竖挑眼。有的人认为,现在正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期,教育的变革必将引起一部分人的不适应,特别是新时期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往往也容易招致人们的批评;同时,教育改革以及由此引起的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分布,常常也容易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化,这样,也会受到一定的批评和反对。有的人认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速度太快,在某些地方和局部出现了一定程度地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由此造成了教育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如此多的批评。

内容概要

  刘生全,男,1972年生,河南省商城县人。9岁始入学,1988年考入河南省潢川师范学校,毕业后被保送至河南大学教育系(今河南大学教科院)学习,199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师从谢维和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小学、初中和中等师范学校短期执教,并曾担任大学本科生年级辅导员两年。先后到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锻炼和工作。  主要学术兴趣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和图书出版研究,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教育类刊物,《出版发行研究》、《大学出版》、《出版参考》等出版类刊物,以及《中国教育报》、《中国图书商报》、《溪流》等报纸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杂文及书评近三十篇;参与《考试社会学》(程凯主编)、《中国教育大系》(顾明远主编)等多部专著和工具书的撰写、修订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现状及影响研究》一项。

章节摘录

  人为风险增加的上述诸多表现,究其实质无非是两类问题:一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另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自身的问题。相对于“源于不被人类掌握的自然或‘不被掌握的历史’(也就是说历史表现为自然的传统、惯例和习惯)”①的“外部风险”,人为风险属人之所为,是“我们对历史以及周围物质世界的干预”所导致的种种结果。是人的活动方式出现了不适当的蔓延,“使包括传统和自然在内的所有东西都被‘人化’了,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了”②。解铃还需系铃人,人为风险的一切后果需要人类自己来承担。遏制或规避人为风险从根子上看还是“人”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人类自身的重塑:需要改变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转变人们的观念,如培养正确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人口意识、和平共处观念,等等。一句话,人类不能再为所欲为了,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加以适当控制,必须学会善待传统和自然。而人的改变和重塑,归根结底是教育的事,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所有危及人类健康发展的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教育问题。只有建立在教育的健康发展基础上,可持续发展才可能实现,人为风险才可能最终被规避。  具体到我国这样一个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又极其不足的发展中大国(而非强国),除面临上述一些国际共性的人为风险之外,还存在着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尽快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正是这些国际性和国内性的问题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重障碍,我们不能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不久前,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发展观③,此举无疑是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必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持续、和谐、整体、平等的关系,它能保证我国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科学发展观。

图书封面


 论教育批评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