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德育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人本德育论

出版社:人民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010066042
作者:袁本新
页数:327页

作者简介

《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是广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五个如何”新课题研究》最终研究成果系列之一。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作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作为优化党政干部队伍人才资源、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生命工程,作为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千家万户关注下一代健康成长这一最大愿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书籍目录

导论一 人本德育概念的界定及实质(一)以人为本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二)高校德育的概念界定及内涵(三)人本德育的概念界定及内涵表述二 人本德育的形成与发展(一)以奴化为目的的古代德育(二)以教育者施教为主导的近代德育(三)以人为本的现代德育三 研究人本德育的意义(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二)实现人的创造价值(三)实现德育的现代功能第一章 人本德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本德育呼唤(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对人的塑造(二)大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发展与人本德育二 政治民主化发展的人本德育诉求(一)政治民主化发展及其对人的解放(二)大学生民主权利的发展与人本德育三 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人本德育需要(一)文化多元化发展及其对人的促进四 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人本德育追求(一)社会信息化发展及其对人的推动(二)大学生自主信息选择与人本德育第二章 人本德育发展的主体性诉求一 人的主体性的历史发展(一)主体性思想的认识历程(二)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二 主体性思想的理论基础(一)人的个体本质和类的本质(二)人的本质和人的类本质三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与德育(一)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二)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与德育四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维度第三章 人本德育的历史追溯一 中国近代以前德育的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一)中国古代人本主义德教的理论肇始(二)中国古代人本主义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三)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德育思想的人本主义原则二 西方古代德育的人本主义传统(一)古希腊德育的人本主义渊源(二)中世纪“神本”宗教德育中的人三 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德育的兴起(一)资本主义启蒙时代的德育(二)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流派四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德育的探索与发展……第四章 我国人本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章 高校人本德育现状审视第六章 高校人本德育与“非人本德育”比较研究第七章 高校人本德育的特征及其走向第八章 高校人本德育的构建策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人本德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指导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理念,而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强调人为本位,把人视为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尺度和发展的目的,更是对传统的发展观念的巨大冲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超越了传统的以神为本、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否弃了过去把人视为单纯的手段、工具的发展观念,强调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的价值目标,主张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体,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依靠人的发展,更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目的。这样的发展理念充分凸显人的价值,代表着时代、历史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获得了高度的认同,广泛、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教育领域的以人为本,具体而言是以学生为本,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在其一系列研究和实验中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必须告别知识本体、能力本体、工具本体、教师本体的偏差,而转向以学生为本位,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本体。而德育作为主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全面培养与塑造的专门的教育领域,其教育成效的体现就是学生人格的全面提升与素质的全面完善,而其教育成效取得的关键则在于德育本身的人本发展,也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以学生的实际为教育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的。

图书封面


 人本德育论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