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301167748
作者:刘称莲
页数:182页

作者简介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内容简介:高中三年,对孩子是一种磨炼,对家长也是一个考验。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问题频出,这个阶段的亲子矛盾也总是不断升级。家长往往只看到孩子厌倦学习、叛逆冲动、沉迷网络,却看不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面对自身成长和学习环境双重压力的无助;只数落孩子的种种“不是”,却无法体会孩子既想改变自我,又无法摆脱家长一贯评价的深深纠结;只抱怨自己每天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关怀总是换来孩子的反感,却不知道自己的喋喋不休让本已疲惫不堪的孩子雪上加霜。

书籍目录

前言 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学习篇 做孩子登顶阶段的得力助手
1. 打造一个“书香门第”
2. 父母在家里少谈学习
3. 买课外书得看孩子的需求
4. 请家教,适合就是最好
5. 文理分科,家长只做参谋和助手
6. 正确对待孩子的“偏科”
7. 目标早确立,学习动力足
8. 提前订计划,学习效率高
9. 英语学习,听力是关键
10. 认真对待每一套考卷
11.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勤奋
心理篇 做孩子心灵花园的好园丁
1. 与孩子沟通要讲求“有效”
2. 尊重,亲子和谐的前提
3. 爸妈的拥抱很受用
4. 妈妈更需要自信快乐
5. 家长平常心,孩子也放松
6. 放松的最好方式就是笑一笑
7. 面对“叛逆”的女儿
8. 别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9. 管理情绪的最好办法是抓住症结
交往篇 给孩子上好情商教育这堂课
1. 挖掘偶像身上的闪光点
2.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3. 与老师沟通要讲技巧
4. 陪着女儿“找”朋友
5. 恋爱不是洪水猛兽
6. 送给女儿的成人礼物
7. 电影和戏剧——不错的审美教育
生活篇 做孩子走向独立的教练员
1. 我们全家爱运动
2. 旅游就是轻松的学习
3. 休闲也有“饕餮餐”
4.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5. 父爱参与,为成长注入活力
6. 家长示弱,给孩子强大的机会
7. 把亲子时间放在厨房
8. 缝缝补补中感知“慈母手中线”
9. 不要谈“网”色变
备考篇 和孩子一起进入冲刺阶段
1. 模拟考试的重要作用是查漏补缺
2. 高校自主招生——诱人的鸡肋
3. 高招咨询也重要
4. 报志愿也有技巧
5. 从女儿参加“校长推荐计划”看港校
6. 复读不复读,需要细掂量
7. 留学,适合我们的孩子吗

编辑推荐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编辑推荐:在铺天盖地的家庭教育类图书中,这一定是不一样的那一本。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是一本家长用心写给家长的书,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点,也没有千篇一律的空话,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妈妈发起的“厨房悄悄话”,爸爸建立的 “流动小信箱”,还有“冲动的流星雨”和“独特的成人礼”……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们动容、思考。妈妈“随意”散放的报刊、爸爸“刻 意”设计的拥抱,父母深沉的爱转化成教养的智慧,书中每一处都盛放着可以共享的经验和反思。 一个人学业优秀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能爱父母、爱世界、爱自己。他谦逊、自信,你能相信他做成想做的事,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天下有多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奢望自己的孩子做得顶天立地的栋梁,最好事事抢先,样样过人,才心满意足。父母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所谓成功不仅仅只是金榜提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前言

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我们把“家长”看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个职业一旦从事,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可确定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家长”是一种职业,那么“父母”就是工作岗位。结婚后,我和我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习如何做父母,万能的上帝就把女儿送到了我们的身边。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差不多是被无奈地推到了“父母”这个岗位上的。虽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学习一路相伴,边学边做,与女儿一同成长,深深感受着养育儿女的艰辛和快乐。    20世纪90年代初,女儿出生在晋南的一个小县城,那时候我在那个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小县城很封闭,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文化条件也差。怀孕的时候,我特别想读一读相关的书籍,却买不到。为此,我和我先生特意在一个周末跑到几百里外的市里去买了几本书,照着上面写的做胎教。    女儿出生了,我先生从报纸上看到当时风靡的“零岁教育方案”,就通过邮寄的方式从武汉买回来一套,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早教训练。虽然现在从专业的角度看来,那套方案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努力了,也确实从中受益了。    虽然我们百般努力,但是仍觉得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不是太好。    非常幸运,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们把她带到了北京。因为之前做老师的经历,我进了一家做教育产品的公司,由于工作之便,我接触到许多经典的教育论著。从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卡尔威特、蒙台梭利成了我的老师,卢梭更是我的偶像,还有那些苏联的教育家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并在实践中尝试。等到女儿大一点,卢勤的书,孙云晓的书……只要是关于少年儿童教育的书籍,都是我阅读的对象。    阅读,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了迷茫,多了理智。于是,在女儿的整个小学阶段,当不少家长都忙于领着孩子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候,我们领着女儿到处去玩,践行着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则;当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给孩子许多额外的作业的时候,我任凭女儿做家务,和我们一起玩牌。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我很坦然,不像有些家长,表面上让孩子玩了,心里却十分忐忑,生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拉出差距。我之所以很“另类”地这么做,是考虑到孩子长远的发展。我很推崇孙云晓老师的那句话:“对人一辈子负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读那些教育著作的话,是不是会人云亦云,走大多数家长走过的路,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读了那么多书,我才可以毫无顾虑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特立独行,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女儿初三了,进入青春期,我突然发现,那些理论的东西已经难以应付她的状况了。就沟通来说,往往我一句话出来,女儿就有十句话等着我,道理还一套一套的。而且,母女之间、父女之间时不时会有升级的战争,亲子关系不像女儿小时候那么融洽了。    于是,当知道“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开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就是冲着“家庭教育指导”几个字去的。听课与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亲耳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并可以面对面地和老师探讨当下遇到的问题。    课程结束之后,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你变了,变得不像老巫婆了。”因为之前在一次跟女儿的冲突中,女儿说我是“更年期的老巫婆”,把我气得够呛。    女儿上高一后,我又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结果,就是明白了: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而家长总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把本来不是问题的事情当做问题来处理,因此亲子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我在遇到女儿看起来有些“偏差”的言行时,就会尽量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而然,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孩子和大人的情绪也常处于良性状态了。    女儿上高三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叫做“走进青春期”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功劳非常大,让我们一家平稳地度过了女儿高三艰难的阶段。因为参加了这个工作坊,女儿高三一年,我心里都非常放松和坦然,虽然偶尔会有焦虑,但是比起周边的“考妈”来要轻松得多。而且在女儿几次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都用学到的一些方法帮她调适,让她能够很快恢复状态。2011年我的生日,女儿因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为我挑选礼物,就给我写了几句话,让我很是感慨。她写道:“感谢妈妈在我高三的这些日子里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生活还是心理上的。要不是你操持着一切,我的生活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有些坎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在她写这些话的前两天,我还用从萨提亚课程里学来的“冰山”理论为她解开了心里的一些结,使她在高考前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能制订严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并保持最好的状态到最后。    其实我认为,孩子的高三阶段,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调适比生活上的照顾更加重要。毕竟如今的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在心理上对孩子多加关照,就可以使孩子在高三的“高压”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最好的心态面对高考。    因为我未雨绸缪,及时参加了一些培训,使得我们全家受益。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用学到的知识还帮助到了周围不少需要帮助的朋友。    2011年的7月,女儿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香港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最终她选择了她非常热爱的北大。一路走来,如果说我的女儿还算优秀的话,那都是我和我先生不断学习的功劳。    俗话说“学无止境”,在“父母”这个岗位上,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也还有更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我愿意也乐意坚持不懈地学习,在合格父母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本书应出版社要求,重点讲述我是如何陪女儿走过高中阶段的,以及我自己这些年的一些家庭教育感悟,希望对年轻的家长能有所帮助。

内容概要

刘称莲,家庭教育指导师,从教十余年,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现致力于一对一的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工作,同时受邀给一些教育机构讲授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不妨尝试做孩子的左手,尽管笨拙一点,懒散一点,无所作为一点,却是孩子一生也不能缺少的部分。我们的要求有多高,孩子便有多累,当孩子的翅膀缀满了父母的欲望,你叫他如何飞翔?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孙云晓因为家有高中生,所以难免焦虑,谢谢这样一本好书,它淡然而又不失深刻,它给人精神的抚慰,却又不失具体的方法,我想好的图书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北京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王在全真的发自内心地羡慕李若辰,她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非常宽松,给她很大的自主空间,她所上的补习班都是自己决定的,学习时间也完全由自己掌握!我想她能在高中阶段成绩节节高升,最后获得如此好的成绩,跟这种环境有很大关系吧。呼吁爸爸妈妈们,可不可以把“紧箍咒”放松一点点!  ——李若辰的好友 陈杨芄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一方面帮助孩子完成学校作业,另一方面让老师监督孩子学习。这样的家教在小学阶段还能凑合用,等孩子上了中学,自我意识觉醒了,再请这样的家教往往不仅对学习没有好处,师生关系甚至亲子关系还会因此搞得很僵。学习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陪读加监督的结果只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极度不自由的苦差事,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第二,频繁为孩子换家教。我看到身边有的家长给孩子找家教后,只要一段时间成绩提升不大,就急忙换老师,有的孩子几年下来走马灯似的换了许多老师,结果学习成绩还不理想。其实孩子和老师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了解和接纳,教学的效果才能慢慢地显示出来。做家长应该有一点耐心,等一等老师,也等一等孩子。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个数理化老师,刚接触他的孩子感觉他讲课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每堂课学不了多少东西。女儿刚开始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就鼓励她坚持一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她才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第三,贪“贵”求“名”。有的家长以为多花钱,把孩子送到那些著名的家教学校,或者请个名师就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名校因为生源丰富,商业化程度很高,很少关注到每个孩子;名师既然已经出名,他就会非常忙,让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人对每一个孩子都上心,是不现实的。

图书封面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有朋友看了我女儿@秋吉利 的新浪微博,说我教育很开明,孩子不到十岁就带她旅游,看电影,听流行音乐,玩电脑游戏,看武侠小说,我自认当得起这个评价,我家里的教育其实比网上还开明,有些也是无奈,管不住不就被迫开明。也有朋友说我教育方法好,比方说我坚决不送姑娘去培优。我却当不起这个评价,因为在当下中国教育环境里,所有值得你羡慕的教育方法,首先对家长是一种身心折磨。 记得我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她有不少同住一个小区的小朋友,晚上我们出来玩常常碰到,然后聊起教育每个家长都说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等上了小学,我就发现带女儿出来玩,就只有我们呢,那些孩子们,都给妈妈们逼着不是在赶作业,就是去培优。有一次她的一个小朋友过来玩,我女儿感叹说:“哎,你这么忙,我有时候都闲得无聊。”结果她的小朋友憋了半天来了一句:“别看你现在比我幸福,可是我将来会比你幸福”。 这话刚好给我们听到了,我们做家长的都有点不知该怎么回答,过后问秋吉利,她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真是比我们还内心强大,想起未来,想到我们国家教育资源总是向少数地方少数人集中的现状,我们家长的内心是很纠结的。 有朋友说你要让秋吉利坚持住,要培养一颗强大的内心,其实不是她要培养一颗坚强的内心,是我和她妈妈需要两颗强大的内心,如果真算,我还想加上她的爷爷奶奶,都快70岁的人了,我还是想劝他们也拥有两颗强大的内心,否则秋吉利还得培优去… 昨天我给一随州朋友聊天,她说小孩子成绩不好,问多少分,两门97;前几天出成绩,我就顺便给老妈挂个电话汇报下,先聊到我弟弟小孩,正在读小学二年级,考得怎么样啊?语文97,数学97.5,很好啊,哪里啊,退步了,期中两门都是100分! 和他们聊天我很辛苦,因为秋吉利小学四年级了,语文数学成绩没有一门过90,但幸好过了80生死线,英语干脆就考了个70多分。有小学生或者刚刚做过小学生家长的朋友,你们应该都知道,我家孩子给班级拖后腿了。 秋吉利是不会觉得她成绩不好的,她忠实履行她的微博励志名言,我要做个不上不下的人。 更郁闷的是,秋吉利成绩不拔尖,也没有在任何方面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天赋,将来万一出人头地,也可以拿成绩不好作为励志的材料。我觉得吧,她最大的天赋就是能在任何一门活动中都混个不上不下,中等偏下,不会因为太差被老师盯着,但也觉得不会因为太出色让自己累着。 她不仅仅学习不上不下,乒乓球也不上不下,围棋也不上不下,画画也不上不下,作文我觉得也是不上不下…… 我只好先让自己内心强大,然后我对秋吉利宣布:你真棒,你每门课都不过90分,你太有个性了,喔,我忘了说,她学得最差的课是思想品德课,这让我忧心忡忡,在中国,不上不下的孩子思想品德不好,慢慢真的不能天天向上,这事汪涵来了都没有救。 我对中国教育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中国教育有很多弊端,总体来说,中国的教育就是一标准的成功学。培养目标指向单一,你孩子要在国内混,没考上清华北大就不能出来吹;其次教育资源总是往一些“好”学校集中,大家从小就使劲往好学校好老师好班级里挤,孩子遭罪,家长也遭罪,关键是没有挤进去的,骂骂体制后又开始琢磨下一轮如何挤进去的门路,而不是想想,能不能不玩这个游戏。 有时候我真搞不清楚是教育体制绑架了家长,还是家长绑架了教育体制,或者说,教育从来不单独是体制的问题,是文化,制度,风俗还有经济水平的综合产物,只不过我们这产物怎么看都是怪胎,据说这和计划生育政策很有关系,家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要承受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期待。 我的感觉是人在10岁之前,孩子受家庭影响很大,有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人成长很关键,20岁之前,孩子受朋友影响很大,有无一个好的朋友圈子对人成长很关键,30岁之前,孩子受自我影响很大,有无一个好的自我启蒙对人成长很关键,30岁以后的事情,更多是受社会时势影响,个人因缘际会,看天赋,看努力,也看机遇。 我最大的担心,不是现在,现在我们和姑娘关系好得很,她经常表扬我给她自由,眼见我过几天36岁生日快到了,她给妈妈咬耳朵,说送个美女我,我还在猜她是准备送张画我呢,还是就把妈妈画个妆送给我。 我是担心秋吉利10到20岁之间,她去怎样的地方,认识怎样的朋友,这对她成长很关键。 我之所以有时间经常想逼她学习,就是希望她能去一个同学整体氛围比较积极的学校,这样对她将来顺利成长会比较有帮助。 我们父母不要高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我们都是从小孩子过来的,孩子迟早要从得到父母认可这一阶段走向得到同龄朋友圈子认可这一阶段,假如这一阶段没有找到自信,她一样可以自暴自弃。 其实我倒不担心自暴自弃,以后醒过来也行,只是你知道我们这个国家,好多事情你做了,社会就不会给你回头的机会。在美国乔布斯年轻时敢吸大麻,这叫个性,要是在中国,这肯定是堕落无耻。这样的壮举我是不敢让我家女儿试的,追求个性也得看看国情。 我们不能遇到什么事都用国情来回避,但我们也不能装着对国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是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说实话我也挺没底的,我内心强大,不代表可以复制给秋吉利,和孩子他妈,我俩内心都强大,但也不代表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挑战整个教育环境。教育类的书我也没少看。最近就看了本《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是一位高三妈妈的亲子手记,我觉得写得很好,值得一读。 本来以为这一类成功考上大学的妈妈写的书,无非是一些老生常谈,主要还是分享孩子的一些个人经验,但书翻开一看,这个妈妈的教育理念,真的吸引了我。 作者刘称莲老师是反对现有教育方法的,她鼓励孩子发展多元化爱好,鼓励让他们广泛阅读,而且不主张父母放弃自己工作专心做陪读。她建议妈妈们不要只关心让孩子考上满意的学校,也要在情商爱好兴趣见识等方面,协调发展。 她的教育方法成功恰恰不是要孩子去考北大,而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得到了全面发展,考上好大学是全面发展的一个自然结果,而不是全部目标。 这样的教育书,对只盯着高考上名牌大学中国的家长,可能更有现实指导意义,可话说回来,我还是有一点愤愤不平,这孩子进了北大,假如没有这个资本,估计刘老师这书也不好意思写,也了也不能卖! 我想,我的秋吉利,将来也许连大学都混不上,但只要她做人有教养,生活很舒展,兴趣有释放,我觉得就是非常成功,我很想将来有机会写一本一个普通但能平凡快乐生活着的孩子的教育书。 只是不知道,不能帮你孩子上清华,上北大,去耶鲁,去哈佛的书,到底有没有出版社出呢?   还是等到秋吉利工作后,再看吧。
  •     任何书自己读过了都要从中得到一些经验,这本育儿书也不例外。我想在孩子未来成长的过程中,可以注意这些内容:1、孩子的成人礼;2、经常带孩子去旅游;3、经常带孩子看演出;4、经常在家讨论一些问题,有时应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看法;5、做个快乐的妈妈;6、多拥抱孩子;7、全家多运动。
  •     刘称莲老师的新作《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一起吃“苦”的幸福》是2月24日收到的,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中间也给媳妇推荐过,但媳妇看的慢,后面又推荐给了同为高三家长的同事,今天同事把这本书还给我了,再次感谢我给她推荐了一本好书,话语很朴实,针对性却很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书。刘老师的这本书分《学习篇》、《心理篇》、《交往篇》、《生活篇》和《备考篇》五个部分,从书的前言标题《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开始,作者就把自己定位为“非完人”,当然,书的作者署的是“刘称莲”,其实书中刘老师另一半——李岩老师的思想和影子无处不在。换言之,李若辰的成功,是这个家庭的成功——夫妻对孩子教育理念认识上的耦合,家长与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与互动,孩子充分表达意愿的氛围……借用前两年的一句经典话语,在刘老师家,孩子始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做为孩子家长,我们知道,刘老师把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注意的几个方面分别归到了各自的章节中,让家长按照不同的领域去关注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该注意的事项,这样分门别类娓娓道来,家长看着很轻松,也容易产生共鸣,但是这样替家长着想的做法,可能会让家长产生一个误解,孩子的教育就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关注。请各位家长注意,孩子的成长是一天一天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学习也是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你能说孩子哪个时段是在学习知识,哪个时段是在健全心理,哪个时段是在交往,哪个时段又是生活?所以,刘老师按照应试教育的需要(在序言中就提及这个很重要的前提),按照正面导向的需要,把学习放在了首位。刚才在报纸上看到《林书豪》一书的连载一,其中就提到林父与林母在对待林书豪教育上意见的分歧,但是他们达成了一致,没有从狼爸虎妈这个极端,走向充分放养这另一个极端——因为林志明是个“有毅力但不专横的父亲”,吴信信“是个足够开明善解人意的母亲”,他们在对孩子教育的分歧,是先按照林父——“我喜欢篮球,也可能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当时说自己根本不喜欢这项运动,就尊重孩子的选择”去做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在林书豪成名之前,林的父母“非常享受了陪伴孩子一起玩耍的时间”。我们都承认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认可孩子都是天使的说法,但为什么最后我们都变得差不多了呢?为什么我们的天使都褪去了自己的翅膀——形象力和创造力?教育本身是有问题,但这个不是问题的全部所在,在中国目前体制下,我们不可能让一个班少则六十多,多则近百人的课堂上充分照顾每个人的个性,中国教育还属于大机器工业化批量生产阶段(形式上好像跟老祖宗的私塾比还退步了很多),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知识被灌输给孩子,孩子就在大教育的流水线上,不断前进,只是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或许我说的有些偏激)在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的这十二年过程中,社会教育被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补习班占领了,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更被很多家长慷慨地交给了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机构,所以,当我们反观孩子的成长时,在我们的记忆里缺少了陪孩子去观察昆虫、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听音乐会、全家一起“疯狂”地去看流星雨……家里缺少随手可得的书本、缺少看似无意的聊天、缺少“刻意”寻找的朋友……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培育出自己家特有的与孩子身体、心理成长相配套的“家文化”,孩子只是从学校工业化教育氛围换到社会商业化气息比较浓的“特色”教育中。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轻易就放弃了自己孩子导师的身份,而且用实际行动有意无意地打击着孩子,拒绝着孩子想与父母一起分享的愿望:不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各种“玩”中,也拒绝孩子介入父母的世界:看电视、做家务……,还限制孩子与外界的交流:不准上网、不准交朋友……刘老师在书中好几个案例在不同的章节中反复出现,这就再次证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不能是呆板生硬简单划一的,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氛围,以不同的方式找恰当的时机去说合适的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承认“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其实就已经表明了自己对孩子成长的所持的态度,很难想象,在一个缺少积极向上氛围的家庭里成长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个孩子将有多么坚强的内心,将有怎么坚韧的顽强毅力!刘老师在分别把孩子成长过程中该注意的四个方面展示清楚之后,按照主流的要求,很自然地就写到了《备考篇》,这个部分一般是大多数家长最关注的章节,但是,如果没有前面十多年来在学习、心理、交往、生活等方面的用心(策划、筹划、谋划)、没有时间的积淀,孩子到最后该冲刺的阶段,一定不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刘老师在孩子进入冲刺阶段时,反而没有去写该注意什么具体的小事,把家长的注意力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指导孩子的人生选择。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面临着成长(事业)的困惑。所以,《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受益的绝不是仅仅是孩子,家长同样在陪孩子成长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成熟。看似是“一起吃苦”,其实,这种“苦”对于孩子和家长,对于家庭甚至一个家族,都是一种真正的财富,是一种可以影响人、帮助人、激励人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而那些能够从这些“苦”中品出滋味的人,必将是幸福的。看着书中似曾相识的经历和记忆中不断浮出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画面,我们需要深思,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残忍”,总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伤害?感谢刘老师和李老师,谢谢你们唤醒迷失了真爱的我们!!让我们懂得了因果的关系。掩卷之后,甚至奢望地想——什么时候能看到刘若辰——站在孩子角度对父母这些成功做法的点评。以上是为读后。(作者,老妖)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这本陪孩子的书写得很好,孩子高中时期是一个关健时期,学习压力大,又是值青春期两性问题的困扰,如何让孩子学习得到提高,又健康快乐的度过高中阶段,作者通过自身的体会和总结,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家属是位老师,看后很受启发,准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也准备再买几本送需要的学生家长。
  •     高考战神王金战、教育专家孙云晓、三大教育博主晨雾、晓风残月、祝云天联合诚意推荐!多所中学纷纷团购,数万中学生妈妈竞相传阅,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又一教育力作)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这本书,对家长而言着实很有教益!
  •     孩子要上高三了才听说了这本书,有点买晚了。早在孩子上高中就买,相信我会更好地陪孩子一起走过高中三年。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是本好书,值得推荐。
  •     买了陪孩子走过小学三年很快。继续买的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是女儿学校的语文老师给我推荐的。我觉得书非常好,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我也很受启发。作为高中生的家长,很有必要看一看。
  •     目前在辅导机构做老师,很多桀骜不驯的孩子过来发现孩子本身和知识点漏洞都不是问题,家庭教育才是问题的关键,给不少家长推荐了这本书,在家长等候区放的这本书已经更新过3本了,还是被翻得不成样子了。推荐给自己的高一高二两个孩子家长,对家长帮助也很大,孩子过来反应开心多了。也开始走上了比较理想的轨道。推荐有孩子的家长看看。
  •     对同样的事情,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和用挑剔的眼光看,结果往往截然相反。对于孩子,如果我们时常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他就充满了优点! 这是我在读《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中《面对“叛逆”的女儿》里作者说到的一句话,印象最深!
  •     因为对教育学比较感兴趣,《陪》系列三本都买了,这本看的时候感觉比较收益,但在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时候,感觉观点很多重合,也许是因为教育女孩有通理吧。可以供教师和家长们参考。
  •     这本书写的比较真实,比较切合实际,虽然方法不见得适合每位家长,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孩子高中这三年,不仅孩子累,家长更费心,不过如果没有好的方法指导,单靠严厉政策可能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还会让孩子有逆反的心里,适当的给与孩子客观的指导,心里的关爱,悉心的照顾,还可以愉悦的陪孩子一起成长。看过之后觉得本书的确值得一看,正好周围有好多朋友都处在这个阶段,所以多买了几本送给他们,所谓好书一起分享吧,也推荐朋友们有需要的都可以看看
  •     我的孩子正上高一,正经历着种种不适应,这本书友很好的解答了我的一些困惑。例如关于读书、亲子关系,孩子的交往等等,我推荐给老公看,我们正尝试做一些改变。
    我的孩子跟书中的孩子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家庭理念也像。这本书很及时啊!看完后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相信女儿!
    如果再早半年看到就更好了。建议由高中生的家长看看,各取所需吧!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是家长对孩子最用心的三年。当今教育体制下,既要考虑孩子的高考升学问题,也要考虑孩子成长过程最关键的品格塑造问题。家长不应想着三年后孩子上那所大学,该考虑孩子以后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的问题。这三年,该学会如何承受困境,如何享受困境!
  •     很喜欢,从中借鉴了很多宝贵经验,希望能陪孩子走好高中三年~
  •     儿子今年要上高中了,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陪孩子顺利走过高中三年。
  •     我朋友妈妈写的书,怎能不捧场?我够义气吧
  •     曾陪孩子走过高中四年,但不太成功,希望从这套好评的书中为培养再下一代汲取经验并获成功。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希望能学到实用的方法,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优秀!
  •     因为孩子正在读高中,所以购买了这本书,真的想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怎样陪?如何陪?正在学习……
  •     很不错的书,仔细的读了,很有借鉴价值,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不知道女主角在成绩的改变能否打动他,从此卖力学习?我,貌似有点奢望了,应该改变的似乎该是父母,可是面对已经是高二的孩子,想重新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又谈何容易?!期待,总是很多;失望,亦是不少。眼下这个世界所欠缺的大概是合格的父母吧。
  •     因为看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所以接着买了这本,为什么就没有初中三年的呢?
  •     虽然书名是“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但其内容也同样适用于面临中考的孩子和家长,书中写得一些学习方法很实用,且效果很好。
  •     很实用,学习了很多,希望陪孩子顺利渡过高中三年
  •     这本书是在超市图书专柜看到的,因为很喜欢,就买了下来。开始我看了以后觉得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风格差不多。 我觉得作者是一位非常用心的妈妈,爸爸也是一位合格的爸爸。文章内容和《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个别地方有些一致。如《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中“为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和《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中“打造一个‘书香门第’”,都是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都是如何营造阅读的氛围。不过这本对高中学习更有指导意义,加上了请家教的问题,高考的有关问题等等。 我很赞同作者通过阅读提高学习成绩,因为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也就宽了,理解能力也就更强了。我非常佩服作者和自己的丈夫为了孩子快乐地玩而给孩子创造很多玩的机会。我觉得孩子要学习更好,更热爱生活,就要走出去,开阔自己的眼界。还有看电影,看演出,看话剧等等,无疑为孩子成长创造了更多开阔眼界的机会。 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夫妻二人的用心。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们两人是最称职的父母,最有心的父母。把孩子成长过程的作品收集起来作为孩子成人的礼物;带孩子去看日出;去看流星雨......多么有想法,多么有创意,这才是合格的父母。 我觉得读一本书尤其是育儿教子方面的书,能像这本书这样读过了,能产生共鸣,能有所体会,就是一本成功的书。
  •     高中是孩子与家长经常发生冲突和矛盾的一个时期,这本书通过自己的实践带给我们一个的教育理念,要再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注重孩子心理方面的疏导,看过之后受益很多,也正照着书中的建议跟孩子相处。收获很好!
  •     一口气把书先囫囵吞枣般地粗读了一遍,欣赏作者的睿智,也赞叹她教育孩子拿捏尺度的精准。她的女儿应该是在他们夫妻俩共同的引导下的成功作品。感叹父母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孩子每天面对新鲜的信息,父母每天面对的是全新的孩子,父母和孩子一样,都需要学习,都需要与时俱进。我的女儿现正处于迎接中考的关键时期,怎样让孩子减轻思想负担能发挥正常目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粗读了这本书给了我一定启示。有时间我会细读一遍,应该能从中发现更多有用的东西。
  •     很羡慕李若辰。也很佩服她。现在看到她过得很好,希望她可以一直这样乐观快乐下去。也希望她实现她的梦想。 她的高中和我现在一样一样的,可是我却不是她。 一年以后,我也会实现我的梦想的,对吧?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内容不错。孩子还未上高中,提前买了看看。
  •     看看别人都是怎么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的。
  •     讲得很详细,包括孩子高中三年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也提到了,对家长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     二十年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要考上好大学也挺不容易的。先学习学习,等孩子读高中了,我也想从容陪他走过高中三年。
  •     这本书是帮朋友买的,朋友的孩子读高中了,学习压力比较大,这本书教育我们家长如何陪伴孩子走过人生中最关键的高中三年!
  •     进入高中,家长怀着许多的期许,孩子也带着种种憧憬。怎样陪孩子顺利地走过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三年时光,家长需要学习的太多。这本书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     家长们都读一下吧,越早越好!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是给自己买的一本书,书邮回来后,其他的只是略翻翻,这本是实实在在的认真看了,而且不到一天就读完了,里面有很实用性的东西,值得家长们借鉴学习!
  •     很多实际方法值得参考借鉴。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就是陪孩子走过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也奠定了孩子更好发展的基础。很好的书,很喜欢,推荐给朋友看。
  •     陪孩子顺利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快乐成长!
  •     很想陪孩子顺利地走过高中3年,这本书对我很有帮助。
  •     先拜读了作者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感受到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朴实无华的文字,让做家长的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的同时又可循性,。虽说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也毫不犹豫地买回来,留着慢慢看吧!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是天下父母的罪,也是责任。
  •     一直在思考,在“高考为王”的现代教育中,如何平衡考试和素质教育这座“天平”。父母们总是很迷茫,既想让孩子考入名牌大学,又想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素质教育不仅能为他带来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能让他更快乐,以至于将来的生活质量更高。这些都需要家长从一点一滴的事情中灌输。看完这本书,我学会了很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书中所有的教育方法都可以运用到实际中,真的是很实用的一本书!
  •     虽然题目是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可是书中却几乎涵盖了作者培养女儿的整个过程。好多道理非常浅显易懂却句句在理,看后很是受用。作为一个关心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很值得家长,特别是小孩子家长阅读!
  •     对本书作者神交已久,经常拜读她的博文,年初从网上得知她出版了这样一本书,第一时间就购买了。书中看到他们对女儿的点滴教育,对我们这些同龄的人触动很大,的确,优秀的孩子身边,必定有智慧的父母。真心推荐学生家长早点阅读。
  •     外甥女今年参加中考,之前因为自己读了刘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所以决定把这本书送给姐姐一家,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姐姐姐夫和外甥女顺利度过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
  •     高中三年,是孩子的,也是家长的,要一同快乐地走过。
  •     我是先看了电子书之后才买的实体书,写的很好,家长些可以借鉴,还买了本此书作者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真好!孩子上高中后,一直很纠结,说教多了,孩子烦,不说吧,自己又忍不住,真不知该怎么办了。心里特急。“皇上不急太监急”,“学习是我的事情,又不是你的事,你急什么?”这都是孩子的言论。想想,也对,但看到的孩子状况,仍让我这做家长的内急。看了“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这本书后,从中也了解了高中阶段整体状况,接受了书中的做法,从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最近,家中的气氛好多了。
  •     mm读过,很不错的一本书。
  •     在教育方面,亲身经验比教育理论要更有价值。
  •     本来是买给一个朋友的书,到货后自己先看了一遍,很有收获!
    ——让孩子有书读,家里要有孩子能读的书,让海读到书,买回家的书让孩子看得到,而不是整齐地码在书柜里。
    ——父母在家里少谈学习,谈谈生活琐事,谈谈校园趣闻,谈谈做人的道理。
    ——一个人将来要在社会上“闯”,靠的并不是你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你的性情如何,以及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的高低,而所有的这些只能在学习之外得到锻炼。
    ........孩子的教育是要未雨绸缪的,从幼儿时期到少年青年一脉相承,我觉得此书同样适合高中学段之前的家长阅读。
  •     跟其它的家教辅导书不一样,《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作者写的特别的真诚。很喜欢。视觉感特强大,且周边小知识也全面,一遍下来等于周游世界了。非常满意。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妈妈发起的“厨房悄悄话”,爸爸建立的“流动小信箱”,还有“冲动的流星雨”和“独特的成人礼”,值得推荐
  •     小学版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已看过,内容很贴进现实对家长有很好的借鉴,高中应该很好吧
  •     这是一本家长用心写给家长的书,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点,也没有千篇一律的空话,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妈妈发起的“厨房悄悄话”,爸爸建立的“流动小信箱”,还有“冲动的流星雨”和“独特的成人礼”……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们动容、思考。妈妈“随意”散放的报刊、爸爸“刻意”设计的拥抱,父母深沉的爱转化成教养的智慧,书中每一处都盛放着可以共享的经验和反思。
      一个人学业优秀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能爱父母、爱世界、爱自己。他谦逊、自信,你能相信他做成想做的事,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天下有多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奢望自己的孩子做得顶天立地的栋梁,最好事事抢先,样样过人,才心满意足。父母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所谓成功不仅仅只是金榜提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     朋友推荐买的,有用。做家长的可以买来看看。高中还可以有机会陪陪孩子,上大学去了就陪不了啰。珍惜眼前
  •     书中叙述的方法可以借鉴,但实际每个孩子个性不一,还得在实践中摸索怎样陪孩子走过中学阶段,还有现在的孩子青春期基本都在初中就登陆了,特别是女孩
  •     在书店看到买下了,又给同学买的,这本书高中生家长看了会有些启发,特别是给孩子成人节礼物,决定精心给孩子准备一个成人节礼物。孩子高中生活会很累,三年时间过的很快,现在已经过去一半了,感觉应该好好地陪孩子走过这段高中生活。
  •     买过作者第一本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写得不错,老婆爱看,受益匪浅,现在买这本,继续受益。
  •     爸妈买给我看的,书里的这个女儿跟我好像,有些方法很值得借鉴。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高考战神王金战、教育专家孙云晓、三大教育博主晨雾、晓风残月、祝云天联合诚意推荐!多所中学纷纷团购,数万中学生妈妈竞相
  •     刚拿在手上,看了几章很喜欢,因为女儿现在正处于青春期,这本书所讲到的正是我们作为家长所困惑的事,如何教育孩子真的要好好学习一下心理学,如何与孩子沟通是最关键有时孩子要的未必是锦衣玉食,嘘寒问暖,而是一扇透气的窗户。说的真好。
  •     能用正确的方法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     之前看过作者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三年那本书,觉得受益匪浅,所以这本一定要收。
  •     但凡取得成功的父母,本身也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向他们表示敬意!他们的经验之谈,对年轻的父母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把小学六年和高中三年都买了,受益非浅。谢谢这位为了孩子不断努力的母亲!
  •     很不错的一本书,自己看了后也推荐给几位同事,都认为很不错。作者耐心地陪孩子成长,关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对每一位家长而言都是很好的榜样,其中的一些方法值得借鉴。当我们看到作者更好地诠释家长这一角色是时,我们也在思考自己做的是多么不够以及进步的方向。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管好自己就能飞,这两本书正是我想看的。一本留给自己看,一本让孩子看,我们要一同进步,共同提高,更好地陪孩子度过三年的高中生活;同时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
  •     读完这本书,我被书中身为父母的作者两口子对女儿伟大无私的爱所感动。每一个女儿都是天使,每一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不同。如何爱才能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幸福,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就我看来,作者的教育理念很科学,值得每一个家长学习。我也要向作者学习,用最科学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女儿,使她成为最最幸福的人~~
  •     拿回来一口气看完了,写的比较亲切。是和家里有女孩子学习较好学校比较好的家庭。初中家长也应该看看。我家是男孩子,感觉要是初中就看更好,会少犯好多错误。初中其实孩子没多大功课,应该学一样技能,跆拳道啊散打甚的,主要是给孩子培养意志耐力,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作者的女儿练跆拳道,孩子的顽强拼搏精神和这个也有关系吧。又订了好几本准备给几个朋友的,其实很多家长都太需要学习了。你想让孩子考个好大学,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好大学生家长的样子,没有就学习!
  •     在报上看到介绍这本书后,第一时间就在当当网上订了两本,打算送同学一本。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就看了第一篇学习篇,非常好,适合即将陪伴孩子度过高中三年的家长们。
  •     该书实用性很强,对父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值得家长阅读。对教育孩子有很大帮助。
  •     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博友兰心草的推荐,拿到手后一口气看完,忍不住来推荐一下,读这本书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本来想写写自己的感受,但回头看看兰心草已经把我的感受都写出来了,索性就转发过来吧。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一起吃“苦”的幸福》这本书的结缘,源于偶然间看到的一篇博文《高三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呢》,这篇博客,改变了自己刚刚成为高三家长时的那种慌张和忙乱,同时有幸认识了这篇博客的主人,一位优秀的北大学子李若辰的父亲——“一起成长”,期间得到了他给予的无私帮助。当得知其夫人刘称莲基于女儿的培养经历,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时,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并一口气读完,其后又细细品尝,反复回味,真正感觉受益非浅,对这个团结、进取、温馨的三口之家由衷地感到佩服。其中的某些理念和具体方法,如果能早点学到并运用,何苦会在家庭教育方面走弯路呢?又何愁不会培养出一个令人羡慕的优秀孩子呢?
      感想一:父母因性格、性别、知识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家庭教育问题上风格上、观念上迥异,这很正常。但一定要多沟通交流,达成意见的一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本书中,爸爸和妈妈经常就孩子的情况平等地协商讨论,虚心听取对方有益的建议,不搞“一言堂”,有问题的一方积极调整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实践证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感想二:孩子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从孩子幼年时期就开始重视,而不是单单指望通过高考就能“一蹴而就”。我们有些家长常常感叹自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不行,学不如人,才不如人,遇到挫折,跌倒了就难再爬起来。其实,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优秀的家长。李若辰父母为培养孩子所花费的心血恐怕是一般家长难以企及的,既有现代版的“孟母三迁”(租房始终围绕北大和清华),又有休闲的“餮饕餐”(坐飞机陪孩子去内蒙看流星雨,到农村去看真正的社戏等),还有争作“学习型”父母(妈妈为了丰富自己培养孩子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心理学等)。难怪孩子受到北大清华氛围的浸染,从小就立下了自己的大志;难怪孩子在休闲旅游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也难怪父母洞悉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一次次化解了孩子的郁闷迷茫的负面情绪。
      感想三: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小、从细微处着手。貌似随意的一些习惯,却造就了孩子兴趣,并奠定了某些学科成绩优秀的基础。譬如妈妈在孩子年幼时将一些书籍散落在沙发上、地板上,看似凌乱,但孩子却是时时刻刻有书可读,日积月累,孩子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譬如妈妈将英语磁带当作“催眠曲”在孩子睡觉前播放,渐渐地孩子的英语听力和口语也很不一般了。看来,没有笨孩子,只有不用心的家长。 
      感想四:关心孩子的需求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肤浅的层次。有句话说“爱护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情”,父母在物质上过分关爱自己的孩子,衣食住行处处细心呵护,即便有些父母眼光开始投向孩子的精神世界,也仅仅是看看电影、打打球,很难去细心观察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在孩子年龄增长,能力提高的情况下,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索性放任不管了。李若辰的父母动脑筋,想办法,在孩子青春期时,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依然能挖掘到孩子乐于参加的家庭活动,收获了浓浓的亲情和孩子的感激之情。他们的经验相信对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是一个启发。
      感慨良多,以上仅略举一二。抚卷长叹,恨时光不能倒转,错过了孩子如白纸一般的可塑岁月,尽管也曾探究过,也曾行动过,但比之李若辰的父母,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些经验我已无法借鉴,有些却可以马上付诸行动。
    对更多还处在家庭教育困惑的家庭来说,这本书真的是越早阅读,越多受益,越少遗憾----此肺腑之言,送给同为家长的您。
  •     很受益
  •     这本书读来非常平实,但不枯燥,我一口气就读完了,觉得很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非常感谢刘称莲老师的分享和指导。我的孩子现在正好初中毕业,很值得我这个妈妈品读此书,并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中这三年。推荐如我一样对孩子高中生活还处理茫然状态的家长尽早读读此书。
  •     对于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这一话题,大家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在我看来,本书的作者在这一点上可谓用心良苦,她对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历程,都是悉心观察后,再对症下药。书中提到的几个实例,本人看了受益匪浅,虽说我女儿现在小学还没毕业,但有些事在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不妨一试。像这样的好书,值得家长一读,尤其是高中学生的家长!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一次性买了太多的书,还没时间去看,囤货中。
  •     天下只有不去做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成功的前提是他要有机会去做事。孩子还未成年,这些机会需要父母提供,教他们争取。小到家里的家务,大到外面的与人交往,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父母帮他完成所无法比拟的。
  •     读高中的孩子说她同学的家长都在读《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于是我赶紧买了一本。书中很多观念对我的影响很大。书中提倡在孩子小的时候要陪孩子玩,让孩子交更多的朋友,后来写到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学习英语等等。如果早点儿读到它就好了。
  •     书中写道母亲对女儿改变发型的赞成、对女儿追星的支持、为女儿创造运动和做家务的机会等。透过这本书,可见她的家庭是多么的和谐、温馨、开明,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定是乐观积极的。父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也应该向作者好好学学,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
  •     看过《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觉得写得超级棒,给我们家长提供了很多可操作的方法,书中处处体现了母爱父爱,家长教育孩子要有方法,父母要不断学习,一本超实用的好书。这本《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尽管女儿还刚刚要上小学,但还是要先读为快,给妈妈充充电,用好的教育方法来指导孩子,本书还在研读中,一样的喜欢。
  •     疲劳,家长们先去搞懂你们自己的人生吧,出版没有义务做你们的人生导师
  •     和走过小学一起买的,虽然有部分内容有重复,但对于已为人母的亲们仍不失为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     之前看过作者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觉得还不错,所以又买了这本。虽然孩子才上小学,但先看看,学习着,将来总是有用的。书中将的方法虽平淡却真实,不像有的教育类书,写的深奥晦涩难懂,让人有时看完后觉得无法实际操作。很好!
  •     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应关心的话题。这本书写了自己怎样把孩子送进北大的经历。虽然进北大不一定代表成功,毕竟在北京考上北大难度比不上在湖南、河南、山东等省考上北大。作者本身是教师,把孩子碰到的问题及家长的对策等告诉了读者,因而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同时又介绍了作者的意图,让人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此外,高中三年还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在书中都也讲了一些。感觉不足之处就是读了之后仍显单薄,不厚重。对孩子心理的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还有欠缺。当然,要写出一本高质量的家教书不容易,要求作者要有深厚的功底及实战经验才行。
  •     很好,本来是帮同事买的,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看了看书评不错,自己又买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虽然有点晚,但总算没全错过,值得一看,虽然并不一定适合我们所有的孩子,但作为参考和借鉴,总还是不错的。
  •     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做为父母,尤其是家有女儿的父母,一定不能错过这样一本好书。书中的内容很详细,涉及到了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但正是这些琐事让父母们明白应该如何从一点一滴中培养自己的孩子。许多深刻的教育理念也蕴含在一个个娓娓道来的小故事中。
  •     昨天收到书,很平实的包装,但是拿起就不想放下了。书中的内容很亲切,如同与自己的邻居聊天,许多细节在生活中都值得借鉴。只看了一半,今天上班就忍不住推荐给认识的朋友。买了这些书,之所以有些没看就来评价,就是为了这本书。虽然说是陪孩子走过高三,但是有些好习惯是平时积累起来的,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都值得看看。
  •     段长推荐的...前半部分写的虽然不是很好,但操作性很强。后半部分陷入了“自我吹嘘”的怪圈,事例单薄说理不严谨。尤其是关于「自主招生」和「复读」问题,基本没有干货。
  •     推荐给高中及高中以前的家长们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高考战神王..”此书很不错,正在读,感觉很有帮助。值得购买。
  •     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教育的本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真谛,对待孩子的成长不急燥,不功利,切实地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这是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应该做的,包括老师在内应该以此为己任。现行的教育制度让每个父母深恶痛绝,但是我们到底是这种教育制度的推波助澜者,还是这种状态的革命者呢,对于孩子,我们的责任不仅是看到他们成绩单上的成绩,难道不应该更关注孩子的做人的成绩么?三年高中生活是紧张的,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排忧解难,排解压力,应该给他们一些新鲜的空气,不是么?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正在看,不错,
  •     这本书好再就是高中的妈妈怎样陪孩子走过这三年,真是特别好,适合不太懂教育的妈妈,我买是因为我是小学妈妈,也会成为初中妈妈还会成为高中妈妈,提前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评判,好好教育孩子,能为社会更好输送人才而服务。
  •     普通妈妈爱的点滴 爱的智慧
  •     如果您的孩子正上高中,如果您也想像作者一样把孩子培养得更出色,这本书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我们不一定期望我们的孩子也上北大或香港大学,但把孩子噢诶养的更出色、更优秀,肯定是每一个家长的初衷。
  •     很不错的一本书,虽然是凑单的时候买的,如今也早过完高中;但是一些观点和做法还是有借鉴意义,为以后培养自己的孩子留着,那时再慢慢看看
  •     在新浪微博,我获得了@兔子坡博客赠送的免费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写得非常好,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的空架,真实,实用,我在社团的几个阅读群里做了推广,希望更多的家长受益,为了学习育儿方法,又买了刘老师的这本《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特别推荐家长们看一看。
  •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书中写出了我在从师中从学生身上看到的问题,也被书中母亲的细致体贴的做法深深感动,可以说在孩子的成长中,谁都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因为父母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父母,帮助孩子度过高中三年,请你也读一读本书,受益匪浅。
  •     上次看到刘老师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相当不错,就买这本来看看,今晚翻看了前面的一些,觉得不错!
  •     “在铺天盖地的家庭教育类图书中,这一定是不一样的那一本(《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编辑推荐语)”。以前读刘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有这样的感受,现在读刘老师的《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也有这样的感受。依然是朴素、清新、真挚的文字,依然是亲切、感人、平实的记录,每一个小故事都记忆犹新,让我这个女儿面临小升初的爸爸有时间细细品尝、慢慢回味,并将书中许多好的育儿理念付之于走进女儿内心世界、解读女儿成长烦恼、培养女儿自强自立、鼓励女儿战胜困难等具体实践中,从而和女儿一起面对,一起扶持,一起走过人生的重要阶段。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