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叛逆/成长 >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章节试读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535435613
作者:七堇年
页数:284页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7页

在所谓的终点你是看不到幸福的,因为它不存在。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2页 - 为了忘却的纪念2

记录这旅途的大部分文字,从高一到高三毕业,用了整个成长的时间来完成它。
  印象深刻的,永远是书写它们的时候——某个十六岁的晴朗的秋天下午,某个心绪不平的高三的晚自习,某个毕业之后的夏天的深夜——而经过了这一切,我常常不解的是,为何我们而今常常惭愧当年的种种矫情,但却又暗地里明白,当初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的体会的确是真实而切肤的。于是这只能归结为这样一个冷静的解释,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那是因为,好多年前如锥子一般刻在我们心底的,所谓时光断裂的声音,成为了永远的回声。
  年华里,我们失却的是一种心情。
  未曾想到,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出生年代,成为了一个字正腔圆的集体烙印,被用作追捧和诟病的代名词,无论我们有着多么迥然不同的生存姿态。但是我仍然相信这些千姿百态的理想和悲哀,功名和败落的后面,有着本质上相同的,对世界和生命的勇敢诘问。这正是我们为何要紧紧抓住语言的权利去表达内心的最初的动机。无论是写作者还是阅读者,这都是光荣的事情。至少,我们有很多的孩子,愿意去思考和表达,即使无论这思考和表达的方式与内容怎样。我始终相信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所以。
  因了成长本身的不完美,我希望这些如原石一般尚经不起雕琢的文字,能够以一种最接近成长的本质的真实形式——即充满了热泪、过错、遗憾、美好、希望和绝望的姿态——纪念我业已逝去的那段珍贵岁月。那些我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少年时代。那曾是,也将是属于我们大多数孩子的一段最清澈最美好的时光,如同所有,所有——所有踏过了中学岁月,踏过了高考,踏过了命运的沼泽,在险些陷下去的时刻,被意志和希望重新拉回到一条更值得坚持下去的路上的孩子们——所亲身经历过的那样。
  看,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之所以将本文集的名字命名为“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因为这个名字对于我而言的重大意义。我非常怀念它。
  这是一句暗号。我们那些彼时笑容灿烂,而今四散天涯的孩子们,永远都会记得它。借这样一个温暖的名字,我只愿如此诚恳地,表达我对所有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祝福,就像我一直被祝福的那样……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2007-07-28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8页

年华里,我们失却的是一种心情。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2页

生命中的温暖一直都与我们遥遥在望,而我们只不过是拒绝路过。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3页 - 自序

活得有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好像每看完一本小说,总是很留恋 ,心情总会不好 ,也会带入到生活中 ,或许这就是小说内容的张力吧 、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4页

年华里,我们失却的是一种心情。——抑或是一种感觉?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1、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2、我说人生啊,如果尝过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 写过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 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够了。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 开头文字

读着文字,想起了我曾经的青春。不过,经历心境有所不同而已。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9页

八月二十四号。远镇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5页

自序
为了忘却的纪念 …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 路远马亡。 ---题记
世界的悲伤与灾难都太多,我们火灾平静遥远的角落,无力怜悯。
那些执念,哪样的旧时光,一晃就过去了。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很喜欢关于她的一些随记。不知真假,但是却将青春诠释的很好。仿佛大都数的青春年华都是那样大同小异的走过来,都要殊途同归的走过去。那些轻狂与执着,那些无奈与辛酸,看的我心潮一遍一遍的涌动。有故事,有觉悟,有经典,有刁侃。她娓娓为你道来她的亦或是我们的青春。很佩服她在高中那段岁月便有这么细腻感人的笔触。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6页

幸福本身就是虚妄,它只存在于追求幸福的过程中。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5页

没有抛弃人的梦想,只有抛弃梦想的人,再遥远的梦想,也抵不住一直行走的坚持。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2页

   上一期专栏中,我推荐了北京大学学者吴飞的著作《浮生取义》,推荐的两个最直接的理由是,一,作者花了数年时间做了极为充分的调查,二,作者有很强的哲学头脑,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地理解事实。
  因为同样的两个理由,我这次推荐一本奇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这本奇书的作者高铭,花了4年多的时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诸多神秘机构,得以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最终产生了“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4年多的调查时间,而且看起来这是自称“死心眼一根筋”的作者的“第一工作”,常常一个特殊个案就会花数星期甚至数月时间去访谈,这种精神,自然会换来极为踏实的资料。
  不过,假若花如此多时间,最终只是将精神病人写成精神病人,那这部书可能就称不上是一本奇书,毕竟,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与司法鉴定专家等专家群的数量是比较庞大的,其中也有不少人文字不错,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与这些特殊人群打交道,应该更有资格写出更详尽、更出色的“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来。
  但是,这样一个角度,未必会是对精神病人这一群体的理解。法国学者福柯说,所谓正常社会一直在对异常人群行驶一种权力——将他们视为异端,将他们隔离。
  数十年如一日地与这些特殊人群打交道的专家,如果不去放下“正常人看异端”的权力感或视角,那么就难以真正理解他们。或者说,只是从病理学上了解了,但却没有发现他们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自己的独特价值。
  高铭这本书不同,他没有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权力感,实际上,读这本书,你或许和我一样觉得,高铭至少是对其中一些特殊人物隐隐有一种崇拜感。
  至少,读这本书,你一定会被震动,假若你是所谓的正常人。
  譬如,书中的第一个故事《生命的尽头》中,女主角好几年没跟任何人说过一句话,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就是蹲在石头或花草前仔细研究,甚至与它们轻声对话。
  假若想和这样的病人对话,美国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办法会是,和她做同样的事情。
  高铭就是这样做的,他用了半个月时间,在那所精神病院和那位女教师做同样的事。终于,他引起了她的好奇,她问他:“你在干吗?”
  由此,高铭发现了她的“大秘密”。她说,人类一直想到外星空寻找高级生命,但高级生命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陷在自己的角度中而看不到。例如蚂蚁就可能是高级生命,假若你把一只蚂蚁看成细胞,而把蚂蚁群看成一个生命体的话。再如石头可能也是高级生命,只是石头的生命节奏比人类慢太多,所以人类看不到它们的生老病死。所以,她决定“想办法和石头沟通”,再“找找有没有看人类像看石头一样的生命。”
  这种观点,对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震动。只看这篇文章,我会想,噢,为什么非要把她当做精神病人呢?假若她只有这一部分的“症状”,那我们真应该接纳她的存在方式。
三位“病人”帮助我理解了量子理论的时空观
  最让我震动的,是书中三个病人,一位少年,一位长者,一位女士,让我对量子理论——主要是时空观——第一次有了清晰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也许是有问题的。
  那位少年17岁,他说有“绝对四维生物”告诉了他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他为了理解这些感觉,读了大量关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东西,其中很多是英文学术杂志。
  在他的世界中,人类是“相对四维生物”,“只能顺着时间推进”,而“绝对四维生物”可以“逆反”,它是不受因果关系限制的。并且,在这个“绝对四维生物”眼中,人类“是蠕动的虫子一样的东西”。
  因为,“跨越时间地看,我们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个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
  这可以想象,但想从逻辑上去理解或许仍然很难。不仅对你我而言很难,对作者一样,他先尝试了7次试图与这位少年交谈,但因为不能理解他的言语,而不断被拒绝,最后,他花了两周时间读书、拜会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最后还请了一位精通量子理论的物理学家来帮忙,才和这位少年有了这一次交谈。
  那位长者60多岁,在一家精神病院住了十几年了,但却被大家称为“镇院之宝”,因他有很多罕见之处。
  首先,他能将其他严重的精神病患者统一到自己的世界中。他最初住的病房中,有一个病人整天在床上划船(还有一个人帮忙挂帆抛锚),有一个病人埋头写小说(没有纸笔),有一个病人喜欢半夜站在窗前等外星人老乡接自己走,他站了7年了,还有一个病人见谁都汇报工作“无妨,待我斩了华雄再来次饮酒不迟”。
  在这个病房中,这位长者没事就拉着别人聊天,半年后,他们竟然经常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不是各说各的,而是真的讨论问题。甚至,还有少数人后来出院了。
  不过,也有人问题加重,最后他被隔离,一个人住一间病房,亲人们也很少看他,但十几年过去了,他反而越过越滋润,每天乐呵呵地吃饭睡觉看报纸。孤独是很难熬的,但这位长者,却似乎是跨越了孤独。
  为什么能跨越孤独,为什么又有病人被他“治好”?这位长者的解释是,他可以经常去“时间的尽头”,那些被他带去“时间的尽头”的病人就自愈了。
  对于“时间的尽头”,我勉强能够理解,但很难概述,但他以此引出的一个结论——“意识是由我们的身体产生的,但是存在于相对来说比我们的身体更多维的地方……意识不属于这个思维世界”,倒是很清晰。
  这种认识,和唯物论是很不一样的。
  那位女子更进一步将这个认识向前推了一步。她是一位30岁的美女,经常讲道理讲出很多追随者,有一些追随者想送她钱、送她房子或别的什么,但都被她拒绝了,最糟糕的是,有追随者自杀了,其中有两个精神科医生。
  为什么追随她,又为什么自杀?原因是,这位美女极为雄辩地阐释说,精神与物质世界截然不同,精神看起来是从物质世界升起,但其实不然,精神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存在。因为有了精神这一特点,才有了心灵感应,以及被爱因斯坦称为魔鬼的“量子共振”现象。
  所谓量子共振,即两个相隔极远的微粒子,干扰其中一个,另一个同时会振动。对于量子共振现象,物理学家们发展了种种理论去解释,但这位美女说,所有这些解释都是从物质层面去解释的,都没有跳出时空观,而假若从精神的角度去解释,只需看到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存在,量子共振等奇异现象都可以完美解释了。
  这位美女的观点,对我就是极大的触动,而这三位“精神病人”的观点,串在一起,让我第一次对时空观与物质和精神(或意识)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以前,虽然看了一些书和文章,学物理学的女友也经常给我讲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但都觉得晕晕的,不能理解。
  从三位“异端”那里获得这样一个突破,多么有意思!所以,我将这本书推荐给了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在“正常世界”里活得很成功而且觉得这就是生命意义的人,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够震动他们,多少能动摇他们的心,不再觉得追求社会经济地位的成功就是一切。
关系与天才是一对必须共存的矛盾
  关于心灵感应版的“量子共振”,书中有一个故事《双子》。说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长得很像,甚至连她的女儿都不能分辨,但性格完全互为对立面。实际上,她们的长相是很有差异的,准确的说,她们是互为对方的镜像,即她们是彼此镜子里的形象,譬如她头上的旋朝左,妹妹头上的旋朝右,她是右利手,妹妹是左利手。
  更神奇的是,她母亲那边的家族,只要是女性,都是双胞胎。妈妈是,外婆是,一直往上算可以算到一百多年前,而她也有一对双胞胎女儿。
  和传说中一样,她和妹妹有很清晰的心灵感应,“不用什么特别的方式就能知道她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身体是不是很好、情绪是不是有问题。”一个残酷的确证是,她妹妹被前夫杀死,而她梦到了,所以没等人告诉她,就打电话报警了。
  妹妹去世半年后,她出了状况。她先是梦见妹妹说不习惯一个人,接着她发现,每次照镜子时,镜子里有两个影像,如果她动了,她的那个镜像自然就跟着动了,但还有一个镜像会在原来位置停留一会儿。
  更要命的是,没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她的丈夫也发现了这一点,说若她先照镜子,他走过时,会发现镜子里还有一个影像留在那里,但定睛看,又什么都没有了。
  这真是奇异的存在。
  我之所以举以上的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对我自己有帮助,它们让我对时空观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有了一个认识上的飞跃。或许,对别人而言,这本书中的其他一些故事会更有震动。
  书中的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看上去很像是天才,有的看上去很像是疯子,有的作者觉得难以理解的奇异,我自己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些奇异的地方,如果有一些更有洞察力的对话,或许会有更直观的理解,那些奇异可能只是看上去的奇异。
  譬如一个女孩,她每天戴一个墨镜架,而这是她“最大的秘密”。她之所以戴这个别人看起来没有用的空眼镜架,是“为了不去看到每天的颜色”。
  原来,她每天早上去家外面,看到的是整个视野中朦胧着一种颜色,例如黑啊、黄啊、绿啊、蓝啊什么的,如果都笼罩着淡淡的灰色,那么可以预见到一天会很平淡,如果是蓝色,肯定会有很好的事情发生,如果是黑色会有坏色,如果是粉色就会有人死,最恐怖的是红色,奶奶去世的那一天,她早上起来拉开窗帘看,整个世界都是一片血红。
  为什么会这样?作者没有给出解释。如果硬要解释的话,可以推测,这个女孩童年太孤独了,她的一些感觉,没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缺乏充分互动,而没有化成正常人共有的形式。
  形象说来,有时候亲人——最主要的是妈妈或第一照料者,就像是孩子感受的镜子,但孩子表达某种感受时,妈妈会给予回应,这个回应就像照镜子一样可以修正孩子的自我认识。所谓修正,即这个孩子本来似乎只属于自己的那种感受,有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表达方式。
  对她而言,当她开始将颜色与感觉联系在一起时,因为没有镜子照,所以这些感受没有成为正常人的共通方式,而只是她自己的方式。
  这一点可以从她的人生经历中看到,她童年与奶奶相依为命,父母都在电视台工作,自她出生后,父母就没带过她。所以可以推测,她的童年太孤独了,她的感受没有镜子的回应而没有人性化。
  没有人性化,或许是这本书绝大多数故事的共同之处。因为,人性化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个巨大的创伤,当孩子通过妈妈或其他亲人的镜子照镜子时,看到的不是自己感受的回应,而是妈妈或其他亲人的感受,甚至,孩子自己的感受都被抹去了。最终,他只能通过照镜子的方式来认识自己,如果没有别人评价,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谁。
  每个人的感受都是自己创造力的源泉,一旦失去了与自己感受的链接,创造力也就随之消逝了。
  所以,我们众多正常人,就程度不同地失去了创造力,而这些“异端”,他们没有机会照镜子以将自己的感受人性化,但他们却有一个机会保留了自己的感受,最终也保留了创造力,也成了所谓的天才。
  但是,假若天才是一个人生活而没有人际关系,那么他势必会沦为疯子,因为心必须与其他人的心在一起,假若心只与颜色在一起,或心只与量子理论在一起,而没有其他人的心的陪伴,最终就像失去锚的船,永远不能停留。
  梵高的例子是最经典的说明。
  这是人性中的一个矛盾。对于“异端”,就需要寻求关系,而对于所谓的正常人,就需要穿越关系,去寻求那些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能迷失在虚假的镜子中。
————————————
附录:生活在此岸,天堂在彼岸
  中庸属于生活,但它无法抵达彼岸,而生命中动人心魄的美,多在彼岸。
  人应该同时拥有此岸与彼岸。
  只有彼岸,一个人就难以得到救赎,就只剩下疯狂,心就像会飞的陀螺,越转越高,最后就只有进入真实的天堂——无数的艺术家、文学家乃至普通的传奇的人最后选择了自杀。
  只有此岸,人生就只剩下活着。在拥有彼岸的人看来,这样的人生乏味至极可有可无,生如同死,活过如同没有。
  单纯、执著、投入式的疯狂……属于彼岸;
  中庸、向大家看齐、不冒尖……属于此岸。
  它们是两个世界,两套规则。
  生命的悖论是,最好要同时拥有此岸与彼岸。
  此岸让你脚踩大地,就像大树拥抱土地母亲;彼岸则让你直入苍穹,看到此岸不可能看到的美与善。
  守在此岸最简单,放弃就是,放弃梦想,放弃个性,放弃单纯……以此为代价融入到一个看似实在,实际无比缥缈的现实世界里。人群就是自我,自我就是大众,随波逐流,认可大家都认可的,追求大家都追求的,一切变得非常简单。
  进入彼岸也不难,坚持就是,坚持梦想,坚持个性,坚持单纯……最终进入一个痛苦的孤独世界,但你却站在苍穹中看到了美,看到了此岸无法抵达也不可能想象出来的世界。
  简单地守在此岸,最后会得出一个答案:人生的真谛在于平凡。
  简单地进入彼岸,最后会懂得这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但前者实际上是一种自欺,后者则会让你进入一种无可救药的孤独,需要救赎。
  怎样才能得到救赎?
  是关系,是执著的你跳出偏执狂的、自我中心的茧,爱这个世界,爱你身边的人,爱所有的人,和他们——哪怕是那些守在此岸的人——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当然,最重要的救赎是,找到爱你的人。找到同样的,进入彼岸并坚持在彼岸的人。你们可能会是知己,可能会是恋人,但一定会是同志。你们相互索取,又相互不吝啬地给予……
  如果找到了这些关系,进入彼岸的人就得到了救赎,他虽然也拥有了此岸,但这个此岸与没有抵达过彼岸的人的此岸是完全不同的。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以为作者是男的。。越读越别扭。。后来读到中间才推测出这是个女的。。再后来我真受不了这么文艺哄哄的作品。。。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6页

尽管,生命中的温暖一直都与我们遥遥在望,而我们只不过是拒绝路过。
‘世界之大,我却不知其折或远。’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你时常说要找一条出路,想要一些不会腐坏的温暖。
我们随风穿行过时光边缘的洞,最终会像鸟一样长出翅膀,飞翔起来。
你时常说你是一个封闭的过客,不愿在任何地方眷恋停留。
因为害怕动荡不安的流离,挣扎着却无能为力。
你时常说你只是一只镶嵌着黑色眼睛的断线风筝,漂泊着没有方向。
无论飘向何方何地,都无法逃离天空的束缚。
你时常说你要穿越晦涩,和孩子们一起温暖而惬意地眨眼。
丢弃掉手中苍白的一切,不再被它渲染得一败涂地。
你时常说你无能为力,我们只能放弃挽留遵循宿命。
这不是懦弱和逃避,只是你已累得没有走路的勇气。
最终你颓然地微笑。原来生活一直是个圈,没有断点,可以出来。
折叠的时光里,没有人肯逆行。
在流失的时空当中,你终于失去了年轻。
那些冲动与不安,理想与爱情,阳光与味道成就了今天的颜色。
Loving 欧雪,有爱有文字的地方。
我们爱欧雪,它是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之中,和城市一起成长,也有一种财富在逐渐的消失。
只有在夜幕降临时,它才有可能悄悄浮现在人们的心里,它曾经被叫做回忆。
每一次岁月在我们的履历表上按下合格的印章时,有一种感慨也在逐渐退却。
只有在心彻底安静下来的时候,它才有可能暗暗地涌动它曾经被叫做理想。
当我们和外表的华丽一同摇摆在街头的时候,有一种恐惧已经悄悄种在了心底,它压抑着消磨着本能中的另一种特质。
只有在一次次失败之后,它才有可能重新被唤醒,这种特质曾经被叫做勇气。
你的决定,在暗夜里,就如同对自己许下的诺言,让那些回忆、理想、勇气,点燃新的征途。
加入欧雪吧,和我们一起燃烧每一个小宇宙,释放无限潜能,入驻在让你安心的城市,不再是一个奢侈的梦想。
突然发现,在人与人的银河中,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能为你订做完美的一天,因为我要告诉你,有你真好。
告别今天。我们将用奋斗去创造更加壮美的亮丽风景线。
终于来了。时隔一年,久违欧雪。
欧雪文化论坛,期待你的到来、
http://bbs.ouxuewh.com/forum.php
﹏ 随笔 交流群°:166734900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6页 - 自序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6页 - 自序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8页

我一无所有了。当我开始决定好好地找饭吃,我就放弃了所有的追逐。牺牲了很多自由去换取另一个自由,最终得不偿失的后果让我不堪一击,我既写不出让老师们可以不吝啬分数给予的高考八股,又写不出我期待的表达柔软而精致的文字,最终庸庸碌碌淡淡然然悲悲戚戚地被遗忘,我看着它们,心疼如刀割,泪水久落不下。【特别有感触】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过最朴素的生活。拥有最遥远的梦想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2页 - 自序

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 1

自序
看,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远镇
1.我知道有些人是无法忘记的,即使在你成长之初他们就已经消失。但是他们被镌刻在你的生命线上,无法磨灭。让我们终其一生为了这些印记做两件事情:怀念,或者寻找。2.生命中有爱,是坚持我们走下去的全部意义所在。蓝颜1.我爱着她的年月,一直都做着她的知己。不爱她的年月,一直都做着她的情人。
2.血像泪一样廉价又耻辱。
3.我本以为我有心为你担当,隐忍无言地给你感情。我也一直这样执恋你。但我终究累了。心在老去,不愿做一个可怜人。你不属于我,我亦不属于你。
幻听
我们是相互交错的经纬,被岁月织成锦缎,与虚无的结局丝丝入扣。
昨天
我们在电影里看着别人替我们过着梦里的人生,看着他们替我们爱,替我们死,动容之时流下眼泪——擦干之后,那不过是灰飞烟灭的幻象,生活仍然一无所有。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看完有几个星期了, 现在想想写个书评,其实不知道算不算的上是书评,不过我的第一个书评就这样献给豆瓣了
当初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高四的时候买的萌芽还是什么的一本杂志上有《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节选,恰好节选的那一段就是描写她高中时的一段备考生活 当时看了就觉得写的不错 。后来上了大学后就忘掉了, 买之前的几天去逛学校的书店 ,刚好就看到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当时就重新唤起了当时的回忆,立马就买了下来,还打了七折,呵呵。
买回来也是加班加点的看,差不多用了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当时最最先看的是最后面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一篇,当初就是冲着这个买的,不过真的看完后,现在反而没有什么大的感觉了,也许是现在时过境迁了,不再是当初在默默看书复习做试卷的复习生了,大学的种种已经慢慢的影响了我。人总是在改变。
接着就是从头往后看,第一章 惊蛰 总体的感觉挺好的,尤其是第一篇《远镇》,看了之后好有感觉,不知道是作者的自己的经历还是虚构的疑惑是根绝自己的经历再经过艺术创作的,真的挺不错的,看的时候,心就一直跟着“我”慢慢的走下去了,一直到最后。个人认为《远镇》是本书里最好的一篇,接着的再看下去,惊蛰里就是叙述她自己学习的一些经历,看她的描述专业好像是语言,跟我的一样啊,不过看她要学的课程真的是很多啊,想想我的课程,差距顿现,不知道怎么能学完,不过是才女嘛 ,就是要多学点。
至于第二章清明,真的不和我的口味,感觉怎么不像散文,更像是言情小说,一篇继以一篇,以致后面有的没怎么看完,粗略而过。没办法,不是本人一点都不喜欢言情小说,只不过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抑或是不喜欢这种表述。
书的最后有一个札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电影之特色与折射,不知道怎么突然加了这一篇 ,不过也挺好的,以后看青春电影有个参照。又可惜可恨的是本人的电影看的本身就不是很多,青春电影就更屈指可数了,我看了下,她列举的电影,基本上没看过。
最后来说说作者,七堇年,名字很好听,她说是她爸爸给取的,很不错。人又是才女,长的又漂亮(网上看图片看到了),可惜去年来我们学校签售的时候我不知道,不然一定会去的,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来一次呢?
看七堇年的文章,感觉她的文字很华丽,她一直强调自己读的书不多,我认为这个也是一种谦虚,怎么可能会不多呢,不多怎么能写出这么多文章,不多怎么有这么的思绪,单凭自己凭空的想象总是不行的吧。
也从网上看了一些关于她的评价,不出意外的是有褒有贬,这是肯定在意料之中的,所有的作家都会是这样,有喜欢的读者,就注定会有不喜欢的读者。当初还有看她《大地之灯》的冲动,因为看过书评和简介好像反响不错,不过有事耽搁了。现在又忙于考试复习,没时间看 了,以后有空会看的。
总的来说呢,还是喜欢她的文字的,最起码给我一种当时的心境和感受,虽说有时候只能意会不可言谈,但有时候这些只能通过特定的文字来表达,而他们/她们则义不容辞不期而遇的站了出来,错了,应该是他们的文字站了出来。
怎么说呢,这不能算是一个书评,最起码不是一个合格的书评。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 1

我没有离家出走的勇气,却藏着四处流浪的心~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很喜欢这几句: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对于整本书来说,我觉得写的最成功是远镇,可能是第一次读七堇年的书,总觉得她所描写得青春,那样的忧伤落寞,后来又读了她的《尘曲》,还是觉得《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写的好一点。总体是上还不错。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2012-9-1再讀此書…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有时候你翻遍了、你记录了 你才真觉得看了一本书 现在我真的记住了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8页

有本书上说,寂寞就是你有话想说的时候没有人听,有人听的时候你无话可说。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 自序

再读一遍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少年时的心性浮躁激烈。今日思之尤觉得羞愧,才逐渐知晓,生活,或者毋宁说命运,这种我们向来投以抱怨或者不屑的东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里给予了我们如此庞大的福祉与原谅。只是我们紧紧抓住一些痛,忘记告诫自己要感到幸福。你知道,在过去我们因为对生活有苛求和怨恨而拿自己的亲人刻薄相待的日子,是多么可悲。
我曾欲向你说起这些年的孤立生活。但是它们太过平淡无奇,似静水深一般缓缓推进,没有波澜。目睹自己在光阴中沦陷却束手无策,的确是件残酷的事。夜深之时,时常怀念起过去肆意的少年时代。彼时临考前,已经习惯坐在书房认真看书,每至九时,手边的电话便会响起来。你总是关切我一番,督我进步。可惜,这样的好事,一去不复返。
此夜此时,我执笔书写,细细思忆,发现那些已涣散的旧事,仍静静晾在那里,甚好。
......看看看,我真不该再提。这都是过去的旧话了。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
因我不愿做个留恋的人,所以一直未与你联系。你多半不会相信,我甚为想念你。这五年的时光如此迅疾。我已渐渐活得有所担当,甚为平静欣慰。你的存在,是夜风遁走的回声。反复荡漾几次,终归永久的寂灭。可曾知道因了这遥远,我的成长才有所附丽。若有日能与你执手听风吟,我反而不能确认这幸福。
但我依然暗自期望,何日,何地,我才能与昔日重聚,并致你一束开得浓盛的山茶。因了在我有限的记忆里,你总是这般美好,并且充满了朴素的希望。在你的衣襟上,浸染着我整个少年时代的芬芳。
·那些不懂事的年生,彼此都没有错,只是有些事她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既然无知,就应该被原谅。曾有彼时,当我与你愉快地在暮春的郊外散步,或是在楸树下的长椅上彻夜倾谈的时候,我同时感到了恐惧与幸福。你必定知道,我恐惧什么。我知道我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因为这样桎梏彼此,就永远不能成长。却未曾料到,离别之后这一路上的想念,意欲湮没我的意志。
是。我如何才能忘记,这一纸自十二岁的夏日起书写了六年的无字吊唁。你多半是无法全部理解,这个隐喻背后的含义,哪怕万分之一。
将来我这一路上要看的风景确实良多。但这不能说明,它们将比昔日的更为美好。亦不能说明,我将遗忘过去一路上的景致。因为我确信,人不应该把将来的期许建立在对过去的鄙夷和对现在的漠视之上。我向来疏于言表,亦不愿言表,这感情于我而言的重大意义。若这疏离和表面上的黯淡,不能被你所理解并相信,那么我感到非常遗憾。
一个少年,告别放肆、浅薄,逐渐改变成另外一种更为平和与坚韧的姿态,诚实生活。其中的蜕变,自然可以勾勒出生命的创痛。渺小的个体,若没有忍耐,那么将感觉到事实上更多的生之不安。我曾经这样的贪求与不满。你于我的宽容和关怀,我从未来得及道一声感谢。恐怕这样形式上的感恩,亦是多余的罢。
看过自己以前的轻浮和脆弱,我便苛求自己应当容忍、平和。要做聪明的人,并且尽最大限度地为善。这并不矛盾。如何严谨地去安排生活,尽量以认真的态度去做对的事情,并且坚持到底,这将是我面临的一个严肃课题。生之渺茫确乎已是,但倘以笃谨严肃的姿态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尚可于其中发掘出无限广大的意义。

·你曾站立在我生命之河的一岸,投下了深深倒影,由此,那河流便有了趣致。但那终究只是一帧无形的幻象。你离岸而去,幻象便消失了,但我的河流亦不会因此干涸止息。
而这,又正好印证了你所说的,一切终归寂灭的预言。
你知道,那不是我所愿。
但,那不是我所愿吗?
——七菫年 书信
  
·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发现窗外有着明媚的秋阳,灿若霓裳。我想起在记忆深处飘荡的光斑,撒遍暗处的空白。我像不听话的孩子那样,掀起还未开场的戏剧的帷幕,虔诚又调皮地窥视人生的悲喜。那些隐藏在各式各样面孔的人们在赞美诗的废墟上演绎着他们豪迈的爱情与权谋。在这种尝试性的描述中,我以畅快淋漓的恶意把人生撕碎了看,断章取义导致我一再错不可饶。可是并不罪过。因为对于从来都是完好地冷藏反抗性并循规蹈矩生活的人们来说,他们的人生还没有撕碎就已经死亡了。
  契珂夫说,如果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一个草稿,有一遍誊写该有多好。可是我想,我潦草的青春和也许同样潦草的人生是优美的,没有成为物欲猎取的尤物。
  曲和的笔记本上有这么一段话:
  原来有些事真的是不经意的完整,有些人真的是出乎想象的命中注定。……无论上天给我怎样的躯壳我上演了十七年的悲欢,一些人一些事就这么明明灭灭的刻在沿途的风景中。我学会了安稳学会了谎言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坚忍。辗转中的快乐在百转千回中碎成一地琉璃,我站在风中把它们扫进心底最阴暗的角落。再也没有关系。那样明眸皓齿地对别人微笑,灵魂喷薄影子踟蹰。只剩坚强无处不在。
  所以如果有不幸你要自己承担,安慰有时候捉襟见肘,自己不坚强也要打得坚强。还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举目无亲,我们没有资格难过,我们还能把快乐写的源远流长。
  在物质丰富得不需要信仰来支撑的今天,我们有足够精力关心内心的小情调而不至于饿死。这也是生活被关心得感到空虚的原因。
  我回忆起你的笑容在黄昏徐徐绽放,你的善良最终保护了我横冲直撞的感情不至于遍体鳞伤,你一直一直都维护了我关于爱情的全部臆想没有过早坍塌。还有我亲爱的朋友们,如此宽容我与生俱来的冷漠和一些一开口就与寒冷相冻结的告白。我怀着虔诚的感恩一路离别一路祈祷你们能在尘世找到幸福,虽然就像钱先生说的那样,永远快乐不仅渺茫地不能实现而且荒谬地不能成立,可是因了祝福是对苦难的祭奠,我们隐忍地活着就是甜蜜地对痛苦进行复仇。所以我依然单纯地希望你们都永远快乐,愿我们把这句话以陪葬的身份带进坟墓。
  我见过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软的笑意,在炎凉的世态之中灯火一样给予我苟且的能力,边走边爱。
  从前寂寞的孩子渴求海洋那样令人窒息的无尽关怀,但是在多年以后我们都看到了世界的荒芜和深不可测,即使被温暖如春的浮华与明媚所掩盖却依旧无法消失。所以我总是对朋友们说要好好地过,好好地过。成长必然充斥了生命的创痛,我们还可以肩并肩寻找幸福就已足够。
  我想纪念你们。在我十六岁垂垂老去之前的朋友。我知道你们对我的爱以各种方式表达给我,也许我曾经拒绝收到,可是在我回忆往事的时候这一切熠熠生辉,炫目得我来不及遮住眼睛就潸然泪下。一路的聚聚散散中我们曾经围在一起取暖,风雨无惧。虽然在冬天过去我们又将收拾好各自记忆的行李匆匆上路,走在这弥漫着广阔忧郁的土地上,一如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候鸟一样的年轻人一样,很快就各奔天涯。可是风景依然是存在的,我们都见过梦境里的如黛青山,满溪桃花,野花迎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凄凄抖动恰似相恋缠绵……似水年华,如梦光阴,此生足矣。
  每个星光坠落的夜晚,我裹紧棉被沉沉地闭上眼睛。
  浅浅的睡眠,沉沉的梦幻,醒来,你已在彼岸。
——七菫年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印象深刻的,永远是书写它们的时候——某个十六岁的晴朗的秋天下午,某个心绪不平的高三的晚自习,某个毕业之后的夏天的深夜——而经过了这一切,我常常不解的是,为何我们而今常常惭愧当年的种种矫情,但却又暗地里明白,当初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的体会的确是真实而切肤的。于是这只能归结为这样一个冷静的解释,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那是因为,好多年前如锥子一般刻在我们心底的,所谓时光断裂的声音,成为了永远的回声。
  年华里,我们失却的是一种心情。
  未曾想到,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出生年代,成为了一个字正腔圆的集体烙印,被用作追捧和诟病的代名词,无论我们有着多么迥然不同的生存姿态。但是我仍然相信这些千姿百态的理想和悲哀,功名和败落的后面,有着本质上相同的,对世界和生命的勇敢诘问。这正是我们为何要紧紧抓住语言的权利去表达内心的最初的动机。无论是写作者还是阅读者,这都是光荣的事情。至少,我们有很多的孩子,愿意去思考和表达,即使无论这思考和表达的方式与内容怎样。我始终相信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所以。
  因了成长本身的不完美,我希望这些如原石一般尚经不起雕琢的文字,能够以一种最接近成长的本质的真实形式——即充满了热泪、过错、遗憾、美好、希望和绝望的姿态——纪念我业已逝去的那段珍贵岁月。那些我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少年时代。那曾是,也将是属于我们大多数孩子的一段最清澈最美好的时光,如同所有,所有——所有踏过了中学岁月,踏过了高考,踏过了命运的沼泽,在险些陷下去的时刻,被意志和希望重新拉回到一条更值得坚持下去的路上的孩子们——所亲身经历过的那样。
  看,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之所以将本文集的名字命名为“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因为这个名字对于我而言的重大意义。我非常怀念它。
  这是一句暗号。我们那些彼时笑容灿烂,而今四散天涯的孩子们,永远都会记得它。借这样一个温暖的名字,我只愿如此诚恳地,表达我对所有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祝福,就像我一直被祝福的那样……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理想!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3页

全文剧透....慎入~~
---------------无辜的分割线---------------
第一篇《角色问题》
患者以为自己在写小说..自己是主角..我们是患者小说中的角色
第二篇《梦的真实性》
女孩不断的做同一个噩梦..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第三篇《四维虫子》----fun√
他冷冷的看着我:“不用很远,只倒退一百多年,你对一个当时顶尖的物理学家说你拿着一个没一本书大、没一本书厚的东西就可以跟远方的人通话,而这要靠围着地球转的卫星和你手机里那个跟指甲盖一样大小的卡片;你可以坐在一个小屏幕前跟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交谈,而且还不需要有任何连接线;你看地球另一边的球赛只需要你按下电视遥控器。他会怎么想?他会认为你一定是疯了,而且很白痴,因为那超出当时任何学科的范畴了,列在不可理喻的行列,对吗?”
他:“你可以想象的出来,跨越时间的看,我们是一个长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个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
我和量子物理教授都愣愣的听着他说。
他:“绝对四维生物可以先看到我们死亡,再看到我们出生,没有前后因果。其实这个我很早就理解了: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注1:物理中的四维是指长度、数量、温度、时间,由牛顿总结。长度包括:长、宽、高、容积等;数量包括:质量、个数、次数、等等;温度包括:热量、电能、电阻率等。时间是由爱因斯坦在牛顿的基础上补充的,包括:比热容、速度、功率等。
第四篇《三只小猪——前篇:不存在的哥哥》
第五篇《三只小猪——后篇:多重人格》
患者有三重人格..两个哥哥一个妹妹..
第六篇《进化惯性》
患者有邪教教主的潜质..想打破人类现有的惯性..让一部分人回归自然..城市人补偿回归人..
第七篇《飞禽走兽》
一个"第六感"很强的女孩儿..虚着眼看到的人都是动物..能够一眼看透人的本质..
第八篇《颅骨穿孔——前篇:异能追寻者》
第九篇《颅骨穿孔——后篇:如影随形》
我:“嗯,有印象,好像成因是说当时的宗教团体注意到人在婴儿时期,颅骨不是闭合的,有个很大的缝隙,也就是俗称的‘囟(音xin)门儿’;人胎儿期在子宫内,脑部不会发育的太大,那是为了出生时候的顺畅,以免造成难产。在出生后一直到闭合前,大脑才是处于高速发育的状态。大约一两岁后,那个缝隙才渐渐的闭合、钙化,成为保护大脑的颅骨。成人头顶的头骨中间都会有闭合后的痕迹。”
他:“没错,就是这样。”
我:“在颅骨缝隙闭合后,脑腔成了封闭状态,脑体积不再增大,因为有了颅压,血液不会再向原来那样大量的流向脑部了。一些宗教组织注意到了这个后,设想能不能人为的在颅骨开孔,减少颅压,让血液还象原来婴儿时期那样大量流向脑部,企图造成人为的大脑二次生长。结果就有了这个手术。”
他:“嗯,Trepanation,也就是颅骨穿孔。”
患者企图通过 Trepanation拥有某种超能力..结果他看到了一个一直跟着他的鬼..但也许只是他的幻觉..
第十篇《生命的尽头》
她耐心的解释:“当然不算我的发现,但是我想的更深,既然生命有那么多方式,也许身边的一些东西就是生命,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们是生命罢了,所以我开始研究它们,我觉得我在地球上就能找到新的生命形式。”
她:“怎么样,你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其实蚂蚁都是一种生命的细胞。我命名为‘松散生命’。其实蚁后就是大脑,兵蚁就是身体的防卫组织,工蚁都是细胞,也是嘴,也是手,用来找食物,用来传递,用来让大脑维持。蚁后作为大脑,还得兼顾生殖系统。工蚁聚在一起运输的时候,其实就是血液在输送养分,工蚁是兼顾好多种功能,还得培养新生的细胞——就是幼蚁。蚂蚁之间传达信号是靠化学物质,对吧?人也是啊,你不用指挥你的细胞,细胞之间自己就解决了!明白吧?其实蚂蚁是生命形式的另一种,不是简单的昆虫。你养过蚂蚁没?没养过吧。你养几只蚂蚁,它们没几天就死了,就算每天给吃的也得死,因为失去大脑的指挥了。你必须养好多只它们才会活。就跟取下一片人体组织培养似得,只是比人体组织好活。咱们看蚂蚁,就看到蚂蚁在爬,其实呢?咱们根本没看全!蚂蚁,只是细胞。整个蚁群才是完整的生命!松散生命!”
她得意的笑了:“不知道了?聚在一起,就是生命!人是,蚂蚁组成的松散生命是,石头也一样,沙子和土聚在一起,就会有思维,就是生命!石头听不懂我们说话,也不认为我们是生命。在它们看来,我们动作太快,生的太快,死的太快的。你拿着石头盖了房子,石头还没感觉到变化呢,几百年房子可能早塌了,石头们早就又是普通石头了,因为几百年对石头来说不算什么。在石头看来,我们就算原地站一辈子,它们也看不到我们,太短了!”
第十一篇《杀戮动物》
杀了22个人的少年..先杀动物后来直接杀人找快感..
他:“嗯,也可能。后来一直杀到黄昏的时候,它累了,在夕阳下满足的往回走,肚子还是瘪的,但是它很满足。就跟你们去迪厅去酒吧去K歌去吃饭出来一样,心满意足的感觉。那个画面我到现在还记得。想起来那件事儿,我就明白了,没什么理由,没什么可内疚的,我天生就是想去杀。狮子老虎狼为什么抓了别的动物杀了吃肉?因为它们就是天生的食肉动物,狮子老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狮子老虎,只是按照天性去做。我也是,我想通了,我没必要去考虑我为什么这么做,我只要去做就好了。这就是我的天性,我就是一只杀戮动物。”
我猜几天后专家们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那是一股冻透骨髓的寒意,那种寒冷纠缠住每一块骨头,每一个关节,冰冷的皮肤紧紧捆住肌体,让人即便在夏天暴烈的阳光下也毛骨悚然,惊惧不已。那种感觉会长久的、紧紧的抓住心脏不放,并且慢慢的扣紧,直到把最后一滴血液挤出心脏,整个身体不再有一丝温暖…………不是噩梦,不是电影,不是小说,是活生生的来自心底的恐惧。
我想,这个世上,也许并没有地狱,但是坐在我面前的一定是恶魔。
第十二篇《苹果的味道》
患者玩消失..在家里学达摩祖师面壁..最后的时候吃一个苹果..
第十三篇《生化奴隶》
他每天洗N次手,如果没人拦着他会洗N次澡,而且必须用各种杀菌的东西洗。不计代价的洗。
我们是细菌的奴隶..我们是细菌文明的生物工厂,我们可以产生必要的养分——例如糖分,供养细菌。
细菌任由我们发展着,我们的文明程度与否它们根本不关心,如果发现我们威胁到了细菌的文明,那就干掉我们好了,易如反掌。而且,只是针对人类大举入侵,别的生物还是存在。也许以后还会有猫文明或者蟑螂文明,对细菌来说无所谓,一切周而复始。
问题不在于他想的太多了,或是其他人想的太少了。而是对我们来说,未知太多了。如果非得用奴役这个词的话,那我们都是被未知所奴役着。直到终于我们看透、看清了所有事物的那一天。
第十四篇《永远,永远》
老伴儿死了..老太太一个人还假装老伴儿没死..每天伺候老伴儿..
第十五篇《真正的世界》---fun√
她:“这也是我不久前才想通的。你知道为什么有些时候,面对一些很明显的事物却难以分析,不敢下定义吗?其实是思维影响了人的判断。所处思维状态导致了人看不清本质,干扰人判断的能力。”
我:“但是这跟你所做的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这个患者身边的很多人形容她被“附体”了。
她:“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会偏差越来越大,但是会有所谓的集体价值观在均衡着我们的主观。”
她:“后来我想到这个就开始好奇,别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我懂了,这就是你开始模仿别人的最初原因对吧?”
她:“没错,我开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还是用这个最笨的办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个角度看。不过,这个换角度,要复杂的多。因为要换角度看的不是一件事,而是整个世界!最开始我先是慢慢观察别人的细节,然后记住那些细节的特征,再然后开始试着模仿别人、体会对方为什么这么做。说白了就是变成你模仿的那个人。模仿的时间久了,会了解被模仿者的心态,进一步,就会学会用对方的眼睛去看事物了,如果掌握的好,甚至可以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她掐了烟笑了:“如果你带着自我意识去看,根据我前面说的,你看到的其实是你自己,对吧?。你想过没有?真正要做的,不是什么都放弃了,不是无任何态度去看,那不是超脱,那是淡漠了,就是俗话说的:没人味了,那种状态根本看不到,顶多目中无人而已,差得远了。”
我:“可是你说了半天,到底是怎么能看到呢?”
她得意的笑了:“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我认真的听着,傻了似得的看着她,但大脑是沸腾的状态。
最后她又开了句著名的玩笑:“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第十六篇《时间的尽头——前篇:橘子空间》
第十七篇《时间的尽头——后篇:瞬间就是永恒》---fun√
"镇院之宝"
第十八篇《孤独的守望者》
梦到一个人在冰山..孤独..无尽的孤独..空无一人..
第十九篇《雨默默的》
她的问题其实是精神病人比较普遍的问题:沉默。她可以看到每天的颜色..
第二十篇《最后的撒旦》
"有人愿意选择神,有人愿意选择恶魔!如果这个世上只有恶魔,那就没有恶魔了,就像这个世界只有神就没有神一个道理。我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
篇外篇《有关精神病的午后对谈》
我的看法是:人人都有精神病。
第二十一篇《女人的星球》
患者认为女人比男人染色体多..所以更先进..女人会掌控全世界..
第二十二篇《在墙的另一边》
他:“思维,只是一道限制你的墙。”
我:“你说的这个很矛盾。”
他:“一点儿也不。宗教也好,哲学也好,神学也好,科学也好,都是一个意思,追求的也是一个东西。那是你要找到。也是所有人找的——当然,你可以不去找,但是,总是有人在找。”
我:“假设你是真的,找到后呢?”
他:“啊……按照以往的惯例,找到后就支离破碎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讲给别人听,有人记住了,有人没记住。记住的人又糊里糊涂的再传播,最后大家觉得他是某个学派或者宗教的创始人,然后一帮人再打来打去,把本身就破碎的这个新兴宗教又拆分为几个派系。直到某一天,几个古怪的人发现了其中某些不同,然后煞费苦心的再找,直到找不到答案,开始思考,直到遇到那堵墙,然后,然后……Bulabulabula,周而复始。”
第二十三篇《死亡周刊》
第二十四篇《迷失的旅行者——前篇:精神传输》
时间旅行悖论
第二十五篇《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压缩问题》
第二十六篇《迷失的旅行者——后篇:回传》---fun√
第二十七篇《灵魂的尾巴》
灵魂都在飘荡着寻找躯壳..
第二十八篇《永生》
他可以记得自己的前世..数人希望得到永生的眷顾,用各种方式去追求——真身不腐,意志不灭。但是没人意识到,永生,也许只是个孤独的存在。
第二个篇外篇《精神病科医生》
第二十九篇《表面现象》
妄想症患者
第三十篇《超级进化论》
她:“你看,我们从胚胎时期起,就已经微缩了整个进化过程。”
红桃皇后定律
“今后的人类,还会有很多器官没有了,但是无所谓了。嘴巴可以变成吸管,食物都流质的好了;眼睛可以更小,反正不用警惕周围环境;手指可以变成很多个,打字就更方便了;腿可以退化的更小,油门刹车全用手解决了;脖子要变粗,这样才能托住那个大脑袋……”
第三十一篇《永不停息的心脏》
精神分裂..跟纳什一样..
第三十二篇《禁果》
知识永远不会是负担,欲望才是负担。你的知识只是知识,你要看本质,有了知识,你自己又附加了很多欲望出来,也就是说,你获取知识的原始动力不是纯粹的。
是不是禁果,吃了能怎么样,对我来说没所谓。我想吃了它,才是目的。
我是杂志编辑,我依旧在城市、在人群生活,我偶尔纯粹一下,行不行?
第三十三篇《朝生暮死》
作者把自己当成病人..被人采访..
你对这个世界的变幻感到困惑,你很想找到背后那个唯一的原动力,你知道那是本质,你想掌握它。否则你会不安,你会失眠,你会深夜不睡坐在电脑前对着搜索栏不停的找答案,你休息的时候会长年累月泡图书馆,查找所有宗教的书籍,历史的书籍,哲学的书籍,可是你看了又不信,反而更加质疑了,对不对?你不知道怎么入手,你觉得总是差那么一点儿就抓住了,但是每次抓到的都是空气……
我发现我接触的越多,疑惑就越多。因为他们说的太有道理的,但是这跟我要的不是一回事儿。虽然很接近的感觉,但总觉得还不是那个点……
至于别人怎么看,我都接受,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啊,承认不同于自己的存在,这个很重要。关于我的承受能力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在每天早上出生,就做好准备了,准备好接受那些不同的世界,。每天晚上我死掉,结束了那些,收取我所需要的,储存。
我就是这样,朝生暮死的面对每一天。
是啊,每一天。
第三十四篇《关于预见未来》
病人可以预见未来..但那些所谓暗示却又飘忽不定..也许每个人都可以预见未来..只是不知道是谁的未来..
这时候我突然觉得,也许当个先知,可能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只是让人备受折磨的惩罚。
第三十五篇《行尸走肉》
患者是个佛痴..强调抛弃一切情缘..达到无生无死无悲无喜的境地..
水中泡沫也好,七宝幻像也好,我只愿带着我这颗心,安静的为人。
第三十六篇《活死人》
一个极为特殊的病例,患者跟活死人没区别..最后身体内长出铅..死掉了..医学无法解释..
这个故事很恐怖..
当我们很严肃的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却和我们开着玩笑;当我们为了自身的进步和创造而欢呼的时候,自然界却变出新的花样来嘲弄我们的无知;当我们每掌握一门新技术的时候,科学总会有拉开另一个陌生领域的帷幕。这一切好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梦一样,没有最离奇的,只有更离奇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很理解那些对于宗教狂热的人们,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克服对未知的恐怖。
第三十七篇《角度问题》
这个女人喜欢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但周围人不理解..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第三十八篇《关于时间》---fun√
如果物体的速度超过光速就可以时光倒流..这个假说不合理..实超光速也是一种速度的表现,而不是超过那个界限了就会发生什么奇特的事情。假设,你在一光年以外看到地球了,那么其实你看到的是一年前的地球,这个基础不用我解释吧?”
我:“不用,光年是长度单位。”
他:“对,那么你看到的是一年前的景象。假设你比光快365倍,或者3650倍,你很快来到地球了,那么你来到的是一年前的地球?不对吧?你看到的地球,就是现在的,而不是一年前。”
时间,不存在,只是我们的一种态度,一种眼光。实际上,没有时间。
流逝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
第三十九篇《双子》
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被前夫杀死了..姐姐经常能看到妹妹的幻象..
第四十篇《棋子》
社会的结构在于延续和稳定,在同等一个规则下,既要学会遵守这个规则,还要在规则中胜出,这个才是菁英的标准..
我们的目的,不是选出聪明的活下来,而是批量的活下来。产品制造的目的不是造出几个极其完美的成品,而是批量化生产出也许有那么一点儿瑕疵的产品。这样才能促成规模化市场.
大家都是一样的状态。但是落点决定了你的与众不同,而且每一个都是与众不同!这就是社会啊。我一直坚信,所有的历史,所有的辉煌,都是普通人创造的,而不是那些天才,不是那些聪明人。而聪明人需要做的只是看清问题所在,顺应一个潮流罢了。实际上,那个聪明人即使不存在,也会有其他聪明人取代。但是,那些普通人,是绝对无法取代的。
第四十一篇《伪装的文明》
女患者认为自己被外星人绑架..外星人说..真正的地球人舍弃掉一部分同类当做伪装,大部分都是处在高度科技和文明状态下的..那些人隐藏在普通人之中..理由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各种疾病的制造、鼠疫、大西洲沉没..
第四十二篇《大风》
患者被想象中的大风吹死了..
朋友严肃的看了我一阵:“如果,那是只有灵魂才能感受到的大风,那我们该怎么办?”
第四十三篇《双面人》
也是无解的一个患者..半夜睡眠时面部出现极为狰狞的表情..没有任何原因..4年后痊愈..依旧没有原因..
第四十四篇《满足的条件》
本来是医生..后来病了..他认为精神病也许是正确的..众人才是错的..
第四十五篇《萨满》
患者是个萨满..他的家族被祖先诅咒..世代都是萨满并且少子..
第四十六篇《偷取时间》
女孩认为有人可以偷取别人的寿命..
第四十七篇《果冻世界——前篇:物质的尽头》
第四十八篇《果冻世界——后篇:幕布》
第五十篇《人间五十年》
第五十一篇《伴随着月亮》
第五十二篇《盗尸者》拆分为两篇?未定。
第五十三篇《天道无私》
第五十四篇《控制问题》
第五十五篇《末世》
第五十五篇《黑白世界》
第五十六篇《灵魂深处》
第五十七篇《胖胖的地球》
第五十八篇《还原一个世界——前篇:遗失的文明》
第五十九篇《还原一个世界——中篇:暗示》
第六十篇《还原一个世界——后篇:未知的文明》
第六十一篇《谁是谁》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初中的时候买了这本书。当时视为珍宝。整个中学时代把她翻来覆去看,因为觉得她写的生活与自己是那么相似。里面有好几句话都成为了拿来激励自己的话。可是。自己最后还是没有考上想去的学校。读了大学之后。每天都很忙,日子过得很快很快。直到前几天在≪一个≫上看到这本书的再版七堇年写的自序。我跑回家却怎么也没找到这本书。很是失落。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再也不是读高中时那个脆弱而敏感的女生,而生长成为了一个从里到外的糙汉纸。青春文学似乎已经成为自己最不想翻开的书。因为害怕回忆那段由她牵扯出的回忆。#青春无你,何以为青春#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 为了忘却的纪念

<原文开始></原文结束>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那是一种盲目的、消耗的状态,照管自己的生活,打理那些千头万绪的杂念,喝自己冲的咖啡,睡自己铺好的被窝,吃自己餐盘里的饭菜,写自己的作业,考自己的试,做自己的梦……世界的悲伤与灾难都太多,我们活在平静遥远的角落,无力怜悯。人间既非天堂又非地狱,末日尚远,我们惟能维护着自己的天地,“埋头做着功课做着世间的荣辱”……就算是洪荒滔天,也总有他人去担当……文字成为内心的形而上的依靠。
  那些执念,那样的旧时光,一晃就过去了。
  而今仿佛是站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路口,失去的是招摇撞骗的痛快诉说,未曾获得的,是笔走天涯的洗练淡定。已经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写字,因为心里有了羞赧和踌躇,对纷繁复杂的眼之所见有了惧怕。不知道我应该怎样写,写这无法书写的自我,怎样诉说,诉说这无法诉说的世界。
  回过头去看看那些浸透在白纸黑字上的生动的悲喜,切肤地感觉到,在那样一个唯唯诺诺的苟且年纪,伤情似乎是装点生命的勋章,好像只有凭借那些,幻觉般的,被我们脆弱的主观承受力无限夸大的非难,我们才得以拥有热泪盈眶的青春。
  尽管,生命中的温暖一直都与我们遥遥在望,而我们只不过是拒绝路过。
  “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二十岁的时候,读到这样的句子。写这话的人又说,“世界之大,我却不知其折或远。”
  在我脚踏的这片狭小天地,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青春,看到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在过去心高气傲的年头上,因不懂得该如何聪明地活着,所以总觉得连生命都是身外之物,“好像这个世界说不要就不要了。”
  前些日子在英文泛读课上看了一篇美国作家写的散文,他说:“杰斐逊总统在独立宣言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很多人把这句话误读成‘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
  读到这里,我为这样一个美国式的小聪明笑了起来。这篇散文不过讲述了一个古老的真理,即幸福本身就是虚妄,它只存在于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在所谓的终点你是看不到幸福的,因为它不存在。
  我因此想起了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因为一些小事踌躇满志,连走路的步伐都快了起来,仿佛急于直面人生;但是当鞋里掺进了一颗硌脚的石子儿,便又会呼天抢地,倒戈弃甲,觉得世不容我。但是终于——在其后的其后——我渐渐承认,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隐忍平凡的外壳下,要像果实般有着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颗坚硬闪亮的内核。这样的种子,才能在人间深处生根发芽,把一段富有情致的人生传奇流传下去。
  因知道若干年之后的人世,再也不会有人惦记我们的存在,因此这段饱满的生命,是我们以生之为人而骄傲的唯一见证。
  这些年的时间,为着实现这样饱满的人生,断断续续地做着一些代价高昂的遥远的梦,断断续续地写些不叫文字的文字,断断续续地被生活的遗憾所打岔,跌入低谷,并且拒绝任何搭救,自己慢慢摸索着爬起来继续走。这青春,与世间任何一段青春无异——年月里那些朝生暮死的悲喜,也就这样野花般自生自灭地燃烧在茫茫命途上,装点了路人的梦。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说这话的少年,早都成了记忆深处的那些花儿,走上了更远、更美的路。只是这样的话,我一直都唯唯诺诺地记得。我也是这样感激涕零地知晓,我何其所幸——“如果不是因了你们,我何以能这样平安成长,渐渐变成一个健全的人呢。”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七堇年的書也是很不錯的。~
可能是由於自己本省經歷過的緣故 寫的內容特別的深入人心~很愛·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6页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我说,要有不平淡的生活,与最坚定的梦想。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3页 - 自序

这些年的时间,为着实现这样饱满的人生,断断续续地做着一些代价高昂的遥远的梦,断断续续地写些不叫文字的文字,断断续续地被生活的遗憾所打岔,跌入低谷,并且拒绝任何搭救,自己慢慢摸索着爬起来继续走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8页

我有时候想,如果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能让我对其的想念漫长到足以使我在无眠的夜晚彻夜写一封纪念的信,然后在天亮之后郑重其事地寄出--那么,这该是多么好的事情。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原文结束><原文开始>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感觉像是很阴郁一类的书,但肯定有不无道理的内容,应该值得一看。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我想去相信某个人,非常想。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9页

看,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2页

不知道该怎么说 也不知道该怎么写 这是我看了不下三遍的书 每次看的时候心里都有想要哭的冲动 一直记得那句话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 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 路远马亡" 最近发生的事情有点多 我们最终还是要为自己活 我始终坚信的是 人心隔海洋 我们能纯真的岁月 (或者说能装纯的岁月听起来或许更贴切些)变得越来越少 也越来越珍惜 大学是个小社会 也是一个小染缸 我才大二 却已经碰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刚才想起去年自己做过的事 还有今年上半年因为冲动和幼稚做过的事 竟觉得那么可笑 最初的90后现在已经20多岁 我们再也回不到之前可以那么肆无忌惮发疯的时候 自己为自己着想变得越来越现实 我不知道之后的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 但现在的自己已经足够被之前的自己嫌弃讨厌了 人都是这样吧 妈妈爸爸还是觉得我们永远没长大 那次跟妈妈聊天 她跟我说 宝贝 你真的长大了 我就突然好想哭 日子就这么快的过去 再过几年我们也要成家立业为人父母 想想就觉得害怕 时间终究逃不过我们的眼 该来的总会来 该走的留不下 不是我不喜欢长春 我只是更爱能够在北京的自由 自己最重要 我也应该要为自己打算了 遇到这么多人 突然理解妈妈曾经说的那句话 你有能力 别人才会拥护你 这就是世界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七。我记得你说的 即使是地狱我也要陪你去猖獗。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文字里青春的气息,浮躁,躁动不安。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 全


1.在尽头你会怀念每个角落里的黑暗之中的光,因为他们组成你的记忆与感情。但是你已经不能拥抱他们。只能在最后明白,路途是一个念念不忘的失去的过程。
2.旅行社总是利用这里日落非常晚的特点,常常是十点钟还在赶路。
3.深刻的思念是维系自己与记忆的纽带。它维系着所有过往,悲喜,亦指引我们深入茫茫生命之途。这是我们宿命的背负。但我始终甘之如饴地承受它的沉沉重量,用以平衡轻浮的生。
4.“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时光,记住爱,记住时光。”
5.我想去相信一个人,非常想。可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忙着生,忙着死,所有人都是如此窘迫的姿态。令我不忍心再向别人索求关怀,如果期待被给予绝对的原谅与温暖,那将会是捕风捉影之后的一无所获。如果我们想不对人世失望,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它寄予任何希望。
6.顾城说,人生很短,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该休息。
7.曾经以为极其盛大的青春的构成,其实不过是一些形式上细微到一旦掉进时光的河床就再也找不到的碎片。就好像极爱一个人的时候,会轻易说起一生,轻易以为一生可以就此交付。但是颠沛的感情其实从来不能托以终生,缘由无他,只因生命是自己的,除了自己之外,我们无从交付。每每回过头来一看,也只不过是与其并肩了一段花荫下的岁月而已。至多留下些情动的隐隐回声,至多留下一些连回声都散尽之后的寂寞――比如很久以前,当极其年少的我在看一部电影的时候,会因为别人的爱情而情绪丰沛地哭出来。一些年之后,我再看到那样的电影,会因为自己心里想起了一些人事,而哭也哭不出来。
8.缘何我们总喜欢以在别人的生命中留下印记的方式去感知我们自身的存在。   其实,答案早就在我们提问之前就昭然若揭了。
9.假如一个人的梦想无法实现,那么仅有一个姿势也是好的。比如摆一个飞翔的姿势,或者在睡前说句祝福在梦中能见到大海的话。
10.这些过去的事,理所当然地被后来更多的事情所冲淡,模糊了愉快和伤感的界限。那些愉快,最终因为过于短暂而在回想起来的时候变得伤感;而那些伤感,却会因为叫人刻骨铭心而变成了回忆中的快活体验。一切已经混合成深冬时节玻璃窗上模糊氤氲的霜雾一样语焉不详的怀念,轻轻抹开一块来,才可以清晰看见所有曾经叫人动容得不堪重负的人事。
11.你曾站立在我生命之河的一岸,投下了深深的倒影,由此,那河流便有了趣致。但那终究只是一帧无形的幻象。你离岸而去,幻象便消失了,但我的河流亦不会因此干涸止息。
12.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
13.若得其情,哀矜勿喜。
14.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记住忘记我们的人,而被我们忘记的人却也在纪念着我们。若不是如此。人与人何以有缘分。
15.银杏是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植物。它必须雌雄同载才能存活。它们可以存活很久很久,但若其中一棵死去,另外一棵也会很快死去。
16.长长的一条黑暗阒静的街道,就只有我们这样两个孤魂一般的身影。好像是被扔在了整个世界的后面,再也回不到人间。
17.忘记。如果没有忘,何以记。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笔记-第1页

在年少时,生活是盾,我们是矛,自以为坚硬,于是总是爱以棱角冲撞它,看看它背后藏着什么。但那时生活原谅我们的年轻,所以不与我们计较。而长大后;走出了校园,走出了青春期,才发现生活的真实面目是矛,不断地在冲击我们,坚硬而冰冷,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变成一只盾,再疼也要把棱角磨平。我们与生活,不停地在进行拉锯战,或赢或输,或开心或伤心,成就了人生。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