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饮食文化 > 下厨记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
ISBN:9787807403074
作者:邵宛澍
页数:245页

实战派的行家书

美食书在我心中分这么几种,一种是引经据典型的,一种是实用菜谱型的,但不管哪种型吧,反正写得好的,就是看了以后会让你流口水的。写这本《下厨记》的邵宛澍,其实就是以前在西祠颇有名气的梅玺阁阁主,对于下厨,绝对是个实战派的行家。这本书的特点是我觉得实用与欣赏都结合了,不但是有很多菜的做法,连怎么去菜场挑菜都有了。比如他说选鸡,就要挑“三黄鸡”,皮黄嘴黄脚黄,绝对不能选那种青脚鸡,因为煮不烂。类似的例子书里还有很多。不过虽然书写得相当不错,不知为何我却总不会流口水,大概我看的时候吃得太饱了吧囧,后来仔细想想,大概是因为写的吃食主要是上海菜,当然就如同上海这座城市一样,上海菜式也海纳百川,当然主要还是江浙一带,所以于我,虽然能欣赏,但到底不至于垂涎三尺。推荐给江浙沪热爱美食的同学,看着解馋,还能照着吃照着买,其他地方的热爱美食文化的也可以看看,吃货的心是相通的嘛,嘿嘿。

算不错的啦

耐心看起来,还是内容的一本书。当然,由于能力的问题,邵先生的文字距离美文还有千万里,诚需追寻着你。

少有的让人厌烦的饮食杂谈

作为热爱文字同时酷爱美食的人,一般来说,就是最简单的菜谱也能够读出色香味。而稍稍用心写的文字,不管是调侃戏谑的网络文字还是精心叙事的杂志读本,大多都能让我读的不亦乐乎。偏偏,就有这么一本书,每次拿起来读个三五页,就忍不住想把它扔到窗外。对,就是这本《下厨记》。不是说这本书里选择的食材或者菜肴不中我的意,实在是,作者的叙述让我觉得,再读下去怕是连某些原本不错的菜都让我提不起兴趣了。OK,上海人杰地灵,上海人很有特色,有生活情趣,过得优雅舒适。可是作者,您实在不用在每篇文章里反复强调这一点。随便翻了一下,篇篇提到上海,每三篇必有1-200字是在赞颂上海和上海人。我不是不能体会作者身为一个土生土长上海人的自豪,想必作者不会忘记当年在天涯用错账号,结果乌龙的用主账号发了社会底层人民如何不堪如何卑劣的感叹。只是,您这地域自豪感真的有必要在书里反复歌咏么?介绍蛋羹的部分,原文如下:“各地对这种食物的叫法各不相同,南方以‘蒸蛋’或‘蒸鸡蛋’为主,北方则以‘鸡蛋羹’、‘鸡蛋膏’或‘鸡蛋糕’居多。这件东西,还是上海人叫得最有神韵——‘炖蛋汤’。”忍不住笑了,梅玺阁主邵先生,您的价值观美学观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草草翻了一部分,结果我记得的内容无非是,如作者一般的上海人买真空包装的百合是要当场拆开看的,以防止塑料袋子不透明的部分装的是质量差的。又比如买笋,是要一个一个当场剥开以免坏摊主往里面注水的。。。如此种种,让人在叹服作者身为一个大男人却拥有这些“精妙”的小心思的同时,难免对他随后提到的精美菜肴的好感打一些折扣。如果不是作者告诉你,你又怎知菜场里那些新鲜,清香,水灵灵的食材背后,可能藏着如此丑陋不堪的另一面。当然,只是可能。然后,又很快在另外一篇看到作者嘲笑苏州人,说他们太精打细算,太会过日子。。。又比如,作者自称信佛,所以不吃韭菜。当然,作者是守规矩的人么。可惜,肉还是要吃的,葱姜蒜也是不能不吃的哦。你敢不佩服他神奇的逻辑么。也许书中做菜的部分是精华吧,可惜我没能读进去,总是被作者某些语句倒了胃口匆匆往后翻下一篇,实在遗憾。更为遗憾的是,我极少把长篇大论浪费在自己不喜欢的书上,这次破例了。

另类的菜谱

这菜谱满是字,写得是对上海菜的回忆和做法。作者是梅玺阁,有时候还见他在新民晚报上写一些小文章。文章的遗憾就是没有图,或许正因为没有图,才会在闲暇的时候拿来当另类的菜谱来看。

太没文学素养、美学修养!

前面他不懂一些“为什么”不碍事,想着看做菜的新想法,了解一下上海菜也不错。谁知看到葱油蛏子那篇,实在开眼界了。说伸出触角的蛏子像裹着草席只露出两只脚的死人,最可怕的还在后面”死人不能吃,蛏子却是可以吃的!“看到这里,我看不下去了,就连以后吃海蛏我也吃不下!就这种文学修和想像力,也有这么多人买,要说学新菜,我还不如订饮食类杂志,要说看食文化, 我不如看梁实秋。幸好我只是在图书馆看到的,他还出了什么〈下厨记1〉和〈2〉,我看在图书馆翻了一下内容,字小,间距大,又来骗钱了。

怀念

我也有个苏州好婆——虽然并没有长期一起生活……书里的菜也真的几乎都吃过……于是越读越亲切,越读越怀念。

一个会做家务的男人,是个可靠的男人

十分有意思的一本书,不同于一般的菜谱更多的是关于做菜生活的点滴杂技吃对于中国人永远是件大事情而享受于其中的点滴乐趣也只有真正爱上这门艺术的人才能体会我最喜欢的是 爱心蛋炒饭 那一篇要说蛋炒饭人人都会做,但是水平可就层次不齐了而能做出美味的还能享受其中烹调滋味的更是寥寥看了这篇后很是恍然大悟,奇怪以前总是不屑的敷衍了事的一顿“凑活”的蛋炒饭原来也能是顿人间美食而其中文中的一句话更是点亮了整本书:"一个会做家务的男人,是个可靠的男人"看完这本书后又附带看了邵先生博客,也很有意思附上链接:http://www.yuleshow.com/weblog/俨然是个懂得生活的人希望各位每日口谓"忙工作正经事"而无暇顾及"做菜烧饭"的 大男子们自重

老毛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唉。仅因阁主个人不喜韭菜。就说春卷咸馅的正宗是什么黄芽菜和肉。不要提前缀定语是上海。其实春卷最好的是韭菜和肉。还要是早春的细韭。韭黄亦可。不知为何最近的宽叶的韭菜都没有辛气了。以及别的馅料恰皆是作者伪戒的五辛。那么多别的菜里面用到蒜葱。你可以说自己就戒一辛的嘛。嗯。我就说这一点。因为本人很嗜春卷。其实写的蛮有趣的。只可惜阁主是汉子。我是看到中途方知的。因为我原想带这本书回家给我亲爱的姑娘观摩的。以后就过着天天躺在床上舒服地吃饺子的生活了。那么美女美食美服就都有了。夫复何求啊。夫妇何求啊。老毛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嗯。最后要强调的就是:我很喜欢这本书。PS:超越三联出的饮馔中国。凤凰书店将这两本放在一起。但因下厨记不断提及上海。估计买的人会比较少。反正印数亦不多。看来是阁主和出版商皆是先知啊。而饮馔中国则不然。即使伪博假全。却很符合知道分子的口味。虽然两本我都买了。居家旅行的必备啊。再PS:有醉蟹没醉虾。令我颇感遗憾。就像阁主写的每篇都是令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其实醉活虾比醉蟹更令人大快朵颐。将醉虾放在口中。舌头一抿。褪皮食肉吐出虾壳不破相。唉。夫复何求啊。夫复何求啊。再PS:嗯。西瓜皮炒毛豆青椒。真的很好吃的啊。凉拌有海蜇的感觉。虽然我家就在海边。可是我真的喜欢吃小瓜干超过海蜇。再PS:爆炒烧燎煮。炸熘烩烤涮。蒸扒熬煨焖。煎糟卤拌汆。

老克勒

对吃,我有兴趣,有食量,但是没有什么品位。我最喜欢的一套完结版漫画,就是讲厨师的!也经常看蔡澜的博客,还有许多关于美厨娘的博客——蔡生曾经说,如果他有负面丑闻,那一定就是他从MC出来被人偷拍了。但是我就不会那么计较了,我觉得快餐啊,泡面啊也挺好吃的,自己电饭煲烧的饭煮个鸭腿也蛮好吃的,极端的时候我会说,夏天有了冰啤酒,吃什么不是都一样吗——以前我就最喜欢吃路边摊炒河粉再配啤酒,真的好吃啊,但是据说都是地沟油而且很容易胖的!我这种人,就一粗人,做不了老克勒。最近在看本年近40的中年汉子谈吃的书,叫《下厨记》,又会吃又会做的中年男人本来就觉得蛮厉害了,而且人家又会讲故事。而且里面介绍的菜还真家常,比如怎么烧大排啊炒蛋炒饭啊——当然了,有些食物还是很精致的,比如他拿一只老母鸡,就只做了2碗汤面!这个境界,比我上礼拜拿吃不光的鸡汤随便下了两碗光面高太多了。我觉得这种人,一定就是老克勒,放到花样年华里,一定就是穿西装切牛排被漂亮妹子温情脉脉勾引的那种。但是我估计是属于穿丝袜就会被抽丝所以只穿牛仔裤,还无耻地去调戏小朋友的那种。不过最欣赏的,还是书里那种悠然自得的态度。吃什么——上海菜还是泰国料理其实不重要;怎么吃——先吃鱼头还是鱼尾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拿什么样的态度吃。有的人,自以为懂吃,一桌子菜上来,先挑刺,以前哪里吃过怎么怎么好的菜,现在这个菜怎么怎么不行;还有的人,自以为懂喝,一桌子菜上来,最好来七八杯酒配,否则就是“遗憾”;还有的人,自以为懂烧,为顿晚饭忙活三四个小时才叫上品,还看不起人家爱吃番茄炒蛋盖浇饭!(我真的很喜欢番茄炒蛋盖浇饭!)……我觉得这种人,活的太紧张了,懂吃,会吃,能做,善做,固然是很了不起的本领,但学会和同桌的人分享每一顿饭的乐趣,那是更了不起的能力。陪满腹牢骚的美食家吃大餐,或者陪一个阳光好男儿吃咸菜面,我当然是选后者(当然如果可以的话,咸菜面里请加个荷包蛋谢谢)……我爸爸曾经说过(他也很会烧,我明年努力学会他做面拖蟹的真传),味觉这个东西,其实停留时间很短的。鸡汤好喝伐,你再吃口咸菜,嘴巴里就是咸菜味道了——这个话我理解下来就是,最好吃的时候就是在将吃和第一口之间,其他时候啊,只要食材不是太过分,完全可以唯心一下,你觉得这顿饭好吃,就是好吃!(我吃到过最过分的食材,是把过期的加仑煮在米饭里做粥逼我喝了一大碗啊!再叫我吃第二次,就是许诺我说吃光了把帅哥双胞胎送我面前我想干嘛就干嘛我!也!不!干!)军训的时候我爸爸过来陪我吃的半只白斩鸡,恋爱的时候男朋友在车站接打工回学校的我然后同吃的一份麻辣烫,和小P一起去吃到老板都认识我们的血豆腐火锅,第一次下厨给自己做的小排骨白萝卜汤……都是普普通通的食物,但是因为一份满足的心情,我就把他们称为“美食”。

看着解思愁啊

这本书上海人看来特别亲切, 尤其祖籍是江浙的,聊得都是些家常味道,家里的外婆妈妈经常在做的菜,看时就仿佛小电影回放作者归纳总结的能力很强,在工作上应该也是优势吧图书馆借阅后,决定买本给妈妈,看看理论和实际究竟是否一致

有味

我想为这本书正一下名。看了很多低分评价的,都是北方人或者是其他地方的。这本书只有江浙沪地区出生长大的人,才能看得感同身受。如果你没接触过这种环境,自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实地域不同本没有问题,汪曾祺身为一个江苏人也能把地道的北京美食写得很漂亮。当然啦,前提是你在北京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你完全没有接触过那里的饮食文化,没有在那里生活过的话,妄自品论,那就是对这种饮食文化的不尊重。比如说我不喜欢吃泰国菜,觉得辣,腥,但是如果让一个泰国人来评价,那肯定是好的不得了。但不代表我不喜欢泰国菜就会写篇文章专门骂泰国菜哪里哪里难吃。网上经常能看到南方人北方人互掐的帖子,中国地域矛盾严重,很大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不懂得互相尊重,连春晚都是如此。尽管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目,春晚在地域偏向性上非常严重,很多节目偏北方化,比如赵本山的节目,比如主持人说话的时候会时不时冒出来一句北京特有的名词,这次的春晚我就听到一个“墩布”,地道的北京方言,其实就是拖把的意思,但如果让一个从来没听过这词的南方人听到,肯定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另外在偶尔提到广东上海的节目里,也大多数是以被讽刺和调侃的形象出现,例如经常会调侃广东人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些演员,像巩汉林,根本就是个东北人,却经常办成一个上海小男人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丑化上海男人,简直就是荒唐。要不是难得回家一趟,陪父母看看春晚,我个人是懒得看的。看过一个收视率调查,同样的春晚,在东北有90%多的收视率,在广东只有不到10%,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吃饱了没事干凭什么看你讽刺挖苦我的节目?说回到饮食文化和这本书,比如说讲到一个词“汆”,这是个生长在吴方言环境中才听得懂的词,意思有点像炸。另外作者讲到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浆,粢饭糕,也让我感同身受。最后我想说,这本书其实是写得很好的。写饮食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图光靠文字就能让读者唾液分泌加速。我最不喜欢看得一种书就是配上了大量精美的彩图,把意境完全破坏掉了,这本书虽然也有配图,但是是少量手绘的黑白插图,点点几笔就把上海的市井风味勾勒出来了,别有一番风味。ps:这本书是我烧菜的食谱,哈哈。


 下厨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