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趣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茶酒饮料 > 茶之趣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4
ISBN:9787806890530
作者:彭国梁 主编
页数:340页

作者简介

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排在第七。有意思的是,前六件加在一起,统称为食文化,而排在最末的茶却一枝独秀;称之为茶文化。可见茶之不同凡响。
本书荟萃中外名人饮茶品茶说茶的精致妙文,辟有《茶缘茶话》、《茶人雅事》、《茶馆春秋》等专章,可谓集中国茶文化之大成。它能教你饮茶、品茶,它能使你懂得什么是茶,它能使你懂得什么是生活。
一本在手,品味人生!

书籍目录

茶缘茶话
鲁 迅 喝茶
周作人 喝茶
阿 英 吃茶文学论
林语堂 谈茶与友谊
钟敬文 茶
曙 山 说茶
圭 梵 品茶
舒 展 品茗者说
文 穷 饮茶随笔
晓 雪 大理茶忆
邢怡华 越州茶趣
候 杰 醉茶
赵天相 江山茶会碑
先燕云 大理白族三道茶
孔宪乐 饮茶演变
周翠玲 悠悠粤俗叹茶经
林中英 饮茶
黄卓越 为爱清香 欣同知己
林生花 我国独特有趣的茶令
马 舒 洗尽古今人不倦
庄雪岚 茶具艺术
钱仁康 茶话
方 方 茶话
高洪波 茶道
葛兆光 茶掸闲语
潘永翔 北方茶话
李 暄 与单身男人喝茶
楚 楚 人间有味是清欢
张 毅 采茶姑娘好诱人
蔡荣章 餐饮上的茶艺
伍立扬 茶道之道
陆 钧 品茶湖上
韩嘉川 品茶
林长华 回味无穷的茶回文
黄维一 茶话
汤青峰 得雨活茶话
王 玲 “功夫茶”中说工夫
吕蓬瀛 茶与婚礼
汪琢成 茶性发于水
双 红 茶里的人生
易希高 茶道
黄晓萍 茶道
莫红颜 茶语
姚宜瑛 茶醉
可 叵 壶茶与袋茶的哲学
林新居 茶禅一味
赵方任 茶祖
陈学良 日本的茶道
徐传宏 土耳其红茶
董志玲 茶炊温暖飘香
[英〕E・V・卢卡斯 神圣的茶叶
茶人雅事
茶馆春秋
编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编后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排行老七。虽说如今时兴排名不分先后,但这谁都知道,这叫此地无银三百两。从生存的角度而言,茶排在最后是有道理的。有意思的是,前面的六件事加在一起,统称为食文化,而排在最末的茶却一枝独秀,称之为茶文化。由此可见,茶,也自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    爱书者爱到一定的份上,就成了书人。    喝茶者喝到一定的份上,就成7茶人。    茶人喝茶,一般就不叫喝了,而叫品。品是一种境界,品也是一种文化。品再品到一定的份上呢,茶就成了一种象征,把品茶的过程再往高处抬一抬举一举,就有了一个比较玄乎的词,曰“茶道”。    道可道,非常道。据说有一位喝茶者,把万贯的家财都喝光了,只得去沿街乞讨。且就是乞讨,也不忘去乞一杯好茶。有好心人赏他一杯茶,他饮后道:“茶叶尚可,水也不差,可惜火候不到。”主人问其故,他说:  “我原来烧茶的火,用的是橄榄果核,只有蓝色的火焰,火气不大,主人不妨一试。”    又据说王安石的品茶的水平极高,从茶汤的颜色便可判断出其水来自长江的上游下游亦或中游,品茶品到这份上,不成仙也成精了。    我有一位朋友,姓汤,名青峰,外号汤司令。他对茶简直可说是痴迷。有一位福建人在长沙开了个茶叶店,他便天天到那茶叶店里喝茶,喝着喝着,就与那店主喝成了朋友。后来那店主要扩大经营,手中资金短缺,汤司令慷慨解囊,一下就借给了那店主十万元。问题是:汤司令这解囊解得并不轻松,因为他是到银行贷款,然后再借给那店主的,就为7一个茶字。之后,汤司令继续在那店里喝茶,喝着喝着,不过瘾,又自己开了个小小的茶叶店,叫“得雨活”,生意清清淡淡,在那店里喝免费茶的倒是不少。汤司令说,他只要往那店里一坐,人就飘飘欲仙。三朋五友,话说天下大势久分必合,久合必分。一个个事后诸葛亮,摇头晃脑,仿佛治国安邦平天下,舍我其谁。    在汤司令的影响下,我也开始附庸风雅了。    我在客厅的一角,辟了一个专门喝茶的地方,叫“上茶”。根雕茶几是汤司令陪着我去买的。    我还特地请成都的流沙河先生为我的“上茶”区赐了墨宝。沙河先生“上茶”二字之下,还题了一段话:“茶之日上,表尊敬也/醒脑提神,助谈兴也/清香浮动,室生春也/岂惟解渴,更洗心也”。之后,又有友人建议,要我以“上茶”二字为题,请一些要好的文朋诗友都来凑个热闹,写上一段与茶相关的文字或画上一幅画,于是,我不但结交了不少新的茶友,更获得了许多无价的友谊。    有时,我会一个人坐在根雕茶几旁,慢慢地品着茶。    品着品着,便想起了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在乡村的田垅中流着汗,没有风,就对着大人喊几声,呵——喂——!风果真就跑来了。口干了,就跑到田埂边的树荫下喝茶。那茶是一种老末叶泡的茶,壶是又笨又黑的包壶,盛茶的是一只饭碗或菜碗。什么叫牛饮,那应该就是真的牛饮了。可那牛饮解渴,过瘾,来劲。两碗三碗一下肚,再回到田垅中,茶又变成汗了。可现在,想出一身汗,都要想方设法的。茶呢,喝得装模作样了。想着想着,一个人居然就傻傻地笑了起来。    ……

章节摘录

书摘    粤俚语称:“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痞。”可见,饮茶是属于普罗大众的,并不因为贫富迥异所形成的距离而改变共同的志趣、情趣。惟一的区别就是每个人都可或都要根据财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茶楼和茶伴,经济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茶伴。毕竟,饮茶是填饱肚子后的遣兴,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长期以来,广州茶客的群体结构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似的难以攻破,茶市的经营当然就灵活多变地把整天划分成多个时间段来适应朋党的相聚了。    拂晓,通常是-一群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退休百姓一统茶楼天下,度量他们的经济能力,茶楼就推出八点前免收茶资的优惠。这使他们大可欣欣然地叹“一盅两件”,或挂起鸟笼静听啾啾鸟鸣,或展望晨报收悉各路信息。或赏云聚雾涌月落日高,简直就是茶内世界、茶外文章。老辈们自有套苍茫跌宕的人生,难与向下辈道也,倒是这里每天的引笑为语、点头相交,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了,而久而成伴的,就更能互慰老怀了。尽管并非所有地方都是“水滚茶靓”,而使老茶客不知不觉浸染在“茶瘾”上的,正是这一最悠然无拘的生活程式。茶市最沸腾的当在八点后,既有晨运回来的老者,也有相聚的友人,合家早餐,呼朋唤友,穿插小儿嬉戏,餐车往返杯盏交错,直是人声鼎沸,仿如闹市。“一日之计在于晨”,粤人的一日之计就是这样热气腾勃的——此均称为早茶。当早茶人群撤退,日上三杆,就有另一群人施施然、从从容容地踱来,此为叹“太子茶”。这是一些自由职业人士、食利阶层、闲赋人员,或者是颠倒日夜劳作的夜猫子前来早餐,很多就“直落”饭市。饭市后的稍事休整,下午茶又接踵而来了。这段时间通常就是社会世相的展露了,当然也是另一种工作场所,各种英雄、枭雄、各行的黑道白道大抵都会隐山藏水地陆续登场、聚会、商讨、斟盘、讲和、约会……全是一派“小茶馆大社会”的气象。当然喧哗是收敛些了,讲话时而也用外人不晓白的暗语和手势。熙熙和和的几杯淡茶背后,可能隐着剑拔弩张呢!而华灯初上、璀璨如昼的夜茶,又是另一番情致。照样的汹涌如潮、热闹如市的群声中,却有另一种拖沓的、消遣的态度,全没有了早茶时的慌乱匆匆。此刻,最宜三五小酌,天伦之乐,茶水泡得又白又软,往往延续至深夜,这才算是一天茶市的句号。    饮茶    林中英    问自己:若要移民异国,难舍的是什么?    那真是千丝万缕、牵牵缠缠了。不过可以确切地说,  “饮茶”的生活习惯是难舍的一项。    我不精于饮馔,没有一根能精细分解百味的舌头,喝茶不重馥毓浓酽,但求有点儿茶味,即使牛饮时亦不会反胃。况且在茶楼里,并非纯吃茶的地方,不是细啜名种的处所。我喜欢“饮茶”,说准确点是恋恋于饮茶气氛。    “饮茶”,是广东饮食文化精神,堪称一面代表风俗民情的旗帜,其广采博纳的饮食之道,最能体现广东人灵活多变的生意头脑。那些五花八门的成点心,亦中亦西,有南有北,西洋兼东洋,传统并现代,甚至乎市井小食供应于客前。广东茶楼把异地饮食手到拿来,将之消化、融汇,成为自己的东西。洋人的沙律端到广东人的茶楼上来,可蘸虾角啖之;西洋参混进香片、普洱里去,口味一新,粤式“饮茶”不死守传统点心的门户,海阔天空。    广东茶楼点心是吸引人的因素,然而它使人惬意的还是那种随意的清谈气氛。若然呼朋引类,我不选在餐厅,而选在茶楼,一茶在手,清谈尽兴。高谈阔论不觉瞩目,捧腹而笑未虞失仪。每一桌都是一个世界,极其的以自我为中心,茶一到嘴话就多,见缝插针地发表灼见宏论小道秘闻时局预见商业行情……。只要不过分,没有人管你那么多。反正你的声音已融入营营轰轰的声流里,要想听个滴水不漏,听客还得侧着耳朵哩。虾饺、烧卖,每笼四件,吃之难饱,正由于不容易一下子把肚子填满,谈兴且得以未至穷期。    生活压力、心理压抑,若通过聊聊天得以纾缓,就且把上茶楼当做“自然疗法”吧。这年头,谁怀有时势的忧愤,就把茶楼当成海德公园;谁个心比天高却壮志未酬,就在这片清谈之地中建立你的梦想。    倘若生活中没有了这片清谈之地,或者吃着叉烧包虾饺时,周围没有一心曲相通的老友,会多寂寞啊。    为爱清香欣同知己    黄卓越    茶之性情淡泊、悠闲,因而就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方式,其中较为重要的便是有一专供饮茶的私人茶寮。明人最讲风雅,因此对此也最为经意。文震亨《长物志》言:  “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并以为这是“幽人”的首要大事,不可或缺。高濂《遵生八笺》则主要谈到茶寮中所必备的一些家当:  “侧室一斗,相傍书斋,内设茶灶一,茶盏六,茶注二,余一以注熟水。茶臼一,拂刷净布各一,炭箱一,火钳一,火箸一,火扇一,火斗一,可烧香饼。茶盘一,茶橐二,当教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对茶寮及其设计的考虑可谓用心、细致。当然,也有将茶寮设于厅堂内的,一般都要求以避静、清洁为好。贵族家庭还多在室内布置有盆景、古玩、字画等,使其不至显得单调,而又雅气十足。也有将茶寮与书房合在一起的,这也很便利,在诵读之余,即可就近烹茶、注汤,但这只能是明清以后才有可能,如果像唐宋那样需要起火升炉,便无法在书房进行。而唐宋人也一般不像今人在读书之际饮茶,更多是把饮茶作为一种独立的娱乐活动。    饮茶适于一人独处,缓烹慢煎,细品悠啜,无论是窗外日丽天高,还是楚雨密雪,心里都会有一种悄然的快意,其中滋味,不可言传。但朋友知己,偶聚一起,衣洁袖净,茶香汤洁,品啜之余,又骋以清谈,或出以棋画,也颇惬意。古人有诗专诵其中的温馨与美丽,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杜末《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汪士慎《幼孚斋中试泾县茶》:  “共对幽窗吸白云,令人心腑皆清芳,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不返。”    不以自己独酌,而与朋友、来客共享,也有两种形式,一是非正规的,随来,随烹,随饮。《晋中兴书》载吴兴太守陆纳以茶果招待卫将军谢安,可看作是这种非正规式聚众饮茶的较早记录。这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二是较为正规的、经由预先约定和特意设计,甚至还有一定的程式,一般称其为茶宴或茶会。它也有私人和公家两种组织方式。私人茶宴总由一人做东,朋友宾客们雅集一堂。唐时,饮风始炽,这种茶宴也很普遍,文人学士各持一盏,边品香茶,边吟咏诗赋,边清谈诌阔,兴尽而归。有时是在洁净的斋第,有时则于竹下林间,有时也可在阳台庭院,凡环境优雅之处,无有不可的。《茶事拾遗》便记有大历十才子之一、吴兴人钱起,与赵莒、朗上人共进茶宴之事。为前事作诗云: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为后事作诗云:  “偶与息心侣,忘归才子家。玄谈兼藻思,绿苔代梅花。岸帻看云卷,含毫任景斜。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其景其兴皆佳,也于此清悠之中,置世累于心外。唐代吕温所写《三月三日茶宴序》,具体记载了这次私人茶宴的准备和赏饮过程。三月三日是禊饮之日,唐人一般或与家人,或与佳友相邀郊游,去野外饮酒赏景。吕温之子却提议以“茶酌”代替饮酒,于是,“乃拨花砌,爱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站攀香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这主要是写茶宴的环境,在此美景之下,然后是“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赏清思,虽五云仙浆,无以复加”。宴饮之情,华丽而芬馥。    ……

图书封面


 茶之趣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