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染棕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 把我的心染棕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225034416
作者:索飒
页数:324页

作者简介

凭借熟练的语言,凭借贴近底层民众、亲近大地的满腔温情,作者在时隔多年之后再次潜入拉丁美洲大陆的深处,长达数月的孤诣民间求学,匆匆步履坚实地穿行于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古巴四国。敏锐探寻的目光捕获的不仅仅是安第斯山的雄伟、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旖旎、当地民众的风情,更重要的是,在探寻的目光背后有着一个正义学者的文化审视和学理追究。因此,作者的游历不同于一般过客的肤浅猎奇,求学的步履梭行于底层和学术,现实和历史之间。面对拉美大地丰富的细节-----无论是印第安底层民众的心声,拉美知识分子的觉醒,还是饱经新旧殖民主义蹂躏留下的历史疮痍,作者一面深情吟咏曾创造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卡文化的这块丰饶大地,一面无情针砭被媚俗史学遮蔽了的罪恶殖民史。于是,温情和正义时时闪现在文采激扬的流水行文中。

书籍目录

厄瓜多尔
飞跃火山国度
在基多逛工艺品市场
太阳“正坐”在基多
与费尔南多谈论印第安人运动
攀登修饰了“门脸”的墨安娜山
香蕉与可可
厄瓜多尔的“巴拿马草帽”
秘鲁
经液哥大深夜到达利马
访问“国际土豆研究中心”
在利马参加开斋节
沿蓿逐渐升高海拔的路线
在科尔卡大峡谷看到了两只神鹰
踱随羊改村的老头看古代梯田
在神秘的的的喀喀湖畔
终于到了伟大的摩斯科
在萨克萨互曼城堡与种土豆农民相遇
倘佯在库斯科城里
比奥菜塔领我们拜会土豆专家
走入岛鲁潘帕河谷
奥扬泰坦博是必经之路
拜谒马丘北丘
背离阿亚库乔的行进
白天行驶在泛美公路上
与印第安人同船行进在亚马逊河上
伊基托斯的橡胶热
告别利马
墨西哥
抵达太平洋溜岸的阿卡普尔科
走向普埃布拉
传说乔卢拉有365座天主教堂
普埃布拉的日子
翻特华坎看玉米的“祖先”
遇上了“转基因”这个大话题
到雪山脚下的小村去看玉米
巴基斯埋阿訇讲解圣母玛利亚
附近有一个意大利移民村
一个“解放教育学”的实例
就近感受“解放神学”
跟随修女走访岛托邦故地
在恰帕斯看到了游击队方阵
恰穆拉的天主教堂里没有神父
在那个叫作“光明”的山沟里
看电影:《火与语害》
浓雾里奔向潘特洛
古巴
哈瓦那断章
特立尼达
圣地亚哥
关塔那摩
告别古巴,告别美洲

内容概要

索飒,60年代末于内蒙古草原插队,70年代就读、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与西班牙有关的工作,曾赴西班牙及拉美数国进修、考察,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室工作,研究员,著有:《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1998)、《思想的旅游:西班牙散记》(2001)、《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2003),《彼岸潮涌:拉丁美洲随笔》(2007) ,并发表各类文章、译文数十万字。

章节摘录

插图:这是一句古老的西班牙语谚语,遗憾的是,它依然是事实,象征着玫瑰花产业农工的命运。卡亚姆贝镇8万居民中,47%是印第安人,他们并没有随着3欧元一支的玫瑰花过上温馨的日子。就像一位墨西哥教育家说过:安第斯山区“是世界上唯一对动物比对人还好的地方”;在卡亚姆贝的种植园、加工厂里,玫瑰花所受到的关照大大优于农工所受到的待遇。玫瑰在分类成捆后被放进接受水合作用的冷房,然后被存放在5℃的室内,直至进入机场跑道边的大型恒温冷库,再搬上飞机,三天后到达马德里,或一个半星期后到达西伯利亚,70%的玫瑰销往富裕的近邻美国。娇艳的厄瓜多尔玫瑰盛开在马德里的餐桌上,怒放于纽约的五星级酒店里,玫瑰花公司的工人们却在农药污染、危险的重型机器、粉尘、潮湿、过冷过热的温度中煎熬。全国400家玫瑰花公司(许多是跨国公司)中,只有两家公司有工会组织。从事玫瑰花业的工人中,大多数是女工,20%是童工。女工经常受到工头的性剥削,而孩子小小年纪出外干活,在印第安人家庭里司空见惯。旅馆对面的公园里有一个民间工艺品市场,我兴致勃勃地逛着,热情绝不亚于逛巴黎或罗马珠宝商店的暴发户。大红大蓝的棉毯织进了海洋国家喜爱的鱼类图形,巴拿马草帽的花边展示着手艺人的匠心……最别致的,是用亚马逊地区的“象牙果”(tagua)刻制的工艺品。象牙果是棕榈树的种子,纹理、硬度、颜色与象牙相似,俗称“植物象牙”,在印度南部也有这样的植物。真巧,这三类引我注目的工艺品正代表了厄瓜多尔的三大地理区域:沿海、山区和雨林。我对拉丁美洲的爱情,大概有三分之一与他们的民间艺术有关,其余的三分之二各自归于他们的民歌和斗争史。美洲的古代人一定是富于想像力的人群,大自然的恩惠给了他们编织梦幻的余暇,风土的壮观鼓舞了他们粗犷的审美能力。古巴诗人何塞·马蒂(JoseMarti)说过,“对装饰的喜好始终是美洲儿女的天性”。我从不花高价在商店买回摆设,家里的每一件艺术品差不多都藏着一个小故事。特别有一块十字挑花小桌布,总让我想起一个场景:那一次我为中国云南省的扶贫代表团作译员,在墨西哥城郊区参观扶贫工程。流落城市的无地农民在垃圾深沟两边修出平台,搭起赖以栖身的简易房,每日与垃圾作伴,苟活之状触目惊心。那一天我曾因一过性脑缺血在烈日下晕倒,醒来后周围一大群棕色面孔。据说是他们七手八脚把我抬进了棚屋,灌了可口可乐(内含的印第安“古柯”可以提神)。临走时,一个妇女一边说着“可怜啊”(pobrecita,类似蒙古族妇女挂在嘴边的“呼勒嘿”),一边塞给我那条她亲手缝制的、用来卖钱换口粮的鲜艳桌布。我一直珍藏着这块小桌布,就像珍藏着草原阿爸在牛蝇疯跑的季节送给我的一块裹头巾。公园外的广场上,很多人支着画架卖油画。在安第斯山民中,厄瓜多尔人素有热爱艺术的名声,这种情趣可能是这个国度风光明媚所致。但我所喜欢的是那种独特的美洲风格,对比强烈的重彩,夸张的形象,变形的构图。比如那些广漠的原野,粗硬的仙人掌;还有穿白衣裤的农夫,蒙黑披肩的农妇,大多只有轮廓,不露脸形。美洲的风土人情可能不适于作现实主义的雕琢,倒与超现实主义天然默契。瓜亚萨明不少作品带有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OsvaldoGuayasamln)的画风。他是厄瓜多尔已故画家,名声极大,联合国里挂着他的作品。1999年瓜亚萨明去世,伊比利亚美洲国家会议在哈瓦那宣布他是“全伊比利亚美洲的画家”。他爱画骨节嶙峋的枯瘦双手捂掩着扭曲的面孔,那组系列画曾使我过目不忘。其中一幅叫《血泪》(LagrimadeSangre):两大颗红褐色的泪滴从那样的手指缝间流下来。

图书封面


 把我的心染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因为是游记体,所以不像《苦难的丰饶》那样系统。也因为是游记体,所以涉猎面更宽广,有更多的细节,更感性更具象地把拉丁美洲呈现给我们。
  •     终于读完,决定写点感受。我对拉丁美洲向来有种迷恋。这样一个异族人的印象或许来自多方面的综合:足球、文学(魔幻主义?)、草原与雨林、发达的古文明(也仅听说过玛雅文明而已)、棕色皮肤(热情?活力?)、打着左翼旗帜的政府(古巴、委内瑞拉?)、丛林里从未歇止的斗争(萨帕塔的蒙面军、解放教育学、解放神学?)。拉美为人所知,即是如此的形象。而掠夺者们也还会认为,那是一块自然资源丰富的土地。我应该警惕,热爱的背后就是侵占。迷恋中怎样充满了对他者的浪漫幻想和猎奇心理?我越是只能远观,就越是卷入想象的漩涡。我决定,有日我终会踏上那片土地,破除对他的幻想和误解,获得力量。是,获得力量。即使从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说,当号称人民当家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沦陷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同时,拉美国家却在集体左转,至少古巴的实践还让中国人心存期盼。而拉美民间的反体系斗争也一直充满了活力和想象力,斗争是他们自15世纪以来就由的传统。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上,南半球、靠东的这片大陆很不起眼。作者讲了他们在拉美四个国家的“游学”(作者语):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与古巴。他们的视角很有启发性,即“全球化进程中的拉美传统作物”,包括墨西哥的玉米、秘鲁的土豆和古巴的烟草与甘蔗。或许有必要说得详细一些,因为我觉得拉美必须获得更多的关注,而关注的目的是我们可以反观自己。传统作物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境遇,也是我所在的项目试图去梳理与回应,毕竟,中国的水稻和大豆与墨西哥的玉米遭遇了相似的问题。玉米是墨西哥人(玛雅人的后裔)对世界的贡献,现已是地球上人类和牲畜的主要食品。在墨西哥有种类繁多的各色玉米,还有野生玉米,从基因库方面来说,这是自然界的宝贵遗产。关于玉米的很多争论反映了人们对于玉米所发源的拉美大陆的认识,带有意识形态色彩。而现今最大的问题是跨国公司把玉米种子加以基因改造后申请专利,墨西哥人则失去了对种子的拥有权,种植时还要交专利费!水稻也是如此,中国(因为政府对粮种市场的管理,但正在慢慢放开)或许不明显,但印度的水稻种子就确实遭遇了与墨西哥玉米同样的问题。农民培育了几千年的种子,最后却没有种植的权利,何等荒谬!中国是大豆的故乡,野生品种达6000多种,占世界野生大豆品种的90%。但在中国,现在传统的大豆品种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转基因大豆大规模入侵,占领了各地的农场。去超市买大豆油/调和油的时候观察油桶,角落里都有“大豆原料为转基因大豆”的标注。坦白说,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现在还不明确,对一般人也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他们是对农民的致命打击。我在读到作者关于秘鲁土豆的描述时,常常觉得惊奇,因为有那么多古怪又可爱的品种。安第斯山区有黑土豆、蓝土豆,所含物质丰富。还有土豆的加工,吃米长大的人很难想象有这样一个以土豆为主食的地方,而那里的土豆又有各种不同的加工方法。我刚来云南时吃了一道菜叫“老奶洋芋”,就是炒土豆泥,觉得真是美味。现在看来,真是小儿科。现在我们一般看到的是白土豆,最为平凡的一种。它的广为流传,据说是因为欧美的炸土豆片,而这实际上是最不可取的食用方法,会产生出有害物质。古巴的甘蔗种植历史伴随着沦为殖民地及各种反殖民抗争的历史。甘蔗的命运正预示了在全球化时代里各地经济作物的命运:市场始终被操控,并随时被各种因素影响(政治利益、替代物的出现等),价格也极不稳定。古巴对于蔗糖外贸的依赖使这个国家受害颇深。至于烟草,则一直述说的是人与人的不平等关系。作者的视角既然在农作物,则也讲到其他的很多,比如厄瓜多尔的可可、香蕉、玫瑰,还有橡胶等。每一种作物都有很长的故事。相信这本书只是简述了一下。不得不说的,是作者的强烈立场:与底层在一起。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心神激荡,除了那么多农作物,还有早已成为神话的拉美人民的抗争:殖民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斗争对象是殖民主义的另一副面孔,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历史似乎已经证明了抗争的空间之狭小,为理想业已付出代价的人们缄默不语,而刚刚建立起理想的却只是在重复老的斗争话语,前景黯淡;另有一些人不得不迂回前行,寻找各种空隙——似乎可行的路惟此而已。我们亟需的是关于抗争的想象力,它还可以是什么样子?我们也需要看到更多同志的实践,至少让暗沉的心又鲜活起来,让自己觉得不孤单,让看似坚固的世界有多处裂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拉美的斗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鼓舞,而他们丰富的斗争手段则可能给我们更多启发。我也从书中看到拉美人的世界观,与我们很不一样。统治世界的不能只是工业文明,也不能只是某区域中心的价值取向。看到多样化的存在,看到他们还生机勃勃地存在,我就觉得有希望。或许,他们的文明才会拯救世界呢。我越来越坚定,终有一日要去那里。当然,我要先学会西班牙语,嘿嘿。《把我的心染棕》里经常提到一个人,Z,是作者的丈夫。有几张照片,我觉得这个Z很眼熟。有处说,Z决定为《真正的人是X》写续集,我才确定,这人原来是张承志。原来这两人是夫妻,哎。。。王小波与李银河?萨特与波伏娃?……发现了这个,我才决定要写点感受。这两个人的书的我都喜欢。《把我的心染棕》,索飒著,青海人民出版社。延伸阅读:《丰饶的苦难》,索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玉米与资本主义》,阿图洛·瓦尔曼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然后还有一些关于解放教育学、萨帕塔蒙面军的书……
  •     这本书一直花了近一个月才读完。不讳言,这本书和之前的《丰饶的苦难》及《西班牙散记》相比,粗糙许多。可能因为是游记文体的原因,在语言上太少修饰、在情感、观点表达上过分泛滥,这些情绪化的陈述让我在阅读的时候甚至会有些本能的排斥。去年刚读到索飒的《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时,还不知道她和张承志的关系,张是我所尊敬、并一直渴望深入的一个作家,尊重的基石并不在于对其观点的盲从,而在于其学者般的严谨态度以及其坚定的“底层”立场。在这一点上,索飒和张是一致的,这就是可能的“同志般的革命爱情”吧。话题扯远了。推荐的理由在于:在中国的知识阶层,欧美派的新自由主义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正道”,自由、民主等名词成为一种时髦,但是张承志等作者就是要揭开这一虚伪的命题,比如此书所揭露的“殖民主义”——并不是作为历史名词、而是当下现实的“殖民主义”的虚伪,比如张的《鲜花的废墟》等著作对伊斯兰文明的重新审视和定义,都有助于厘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行观点。同时,张等作者,并不是站在当下体制维护者等所谓左派知识分子的视角,同样值得赞赏。一切皆以底层人民的利益为视点、以理想为旗、为真正的自由而抗争,这同样是我辈所应该执有的态度。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把我的心染棕,不知不觉我也就爱上了美洲,爱上了土著。
  •     对拉美的向往
  •     不同的视角、细致的观察,了解我们不熟知的拉丁史。
  •     了不起的旅行。。(我得承认这本书和之前拉美笔记促动了我的“世界”观的些些扭转,但贵伉俪的某些信誓旦旦是不是也过头了点呢(比如对“可口可乐”中文译者的判定)。书中引用的著作也都很想读一读…
  •     这本书比想象中精致哦,插页画都是铜版纸,喜欢这种人文关怀和体味民间疾苦的文章,非洲充满故事
  •     [拉丁美洲]
  •     PKU SIS已经20多年没老师研究拉美了,不知最近的一位会是谁?要是SIS的老师都能围绕自己的研究地区写一本类似的书,估计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起来
  •     这样热血而有理性、精彩而有深度的游记要强推一把!
  •     因看过作者所写的《丰饶的苦难》才特意又买了这本。两本书侧重点不同,都不错,更喜欢《丰饶的苦难》
  •     介绍南美的书本来就不多。这本书不错。作者带着研究的角度去行走,有宜。虽然很多史学的资料太晦涩,但看不懂就跳过就好了。
  •     老一代拥有一颗红色的心,虽然不能全部苟同,但羡慕他们,拥有执着的信念,而我们呢?看得更多、更清楚,但更迷茫。
  •     帮你找到传统游记之外的视角看拉美这个地方。《西印度毁灭述略》的作者拉斯卡萨斯神父一生为南美的印地安人争取基本的人权,在这本书里搞清楚他有多“激进”,他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做到:谁希望赎罪,忏悔,就必须解放奴隶,向印第安人赔罪,归还非法所得并赔偿等等条款。难得西班牙贵族恨死他,印第安人无限敬爱他。
  •     、值得一看
  •     拉美基层见闻录,而不是猎奇录
  •     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向往,看着书签上印着的五彩的玉米,忽然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无知。。。那片神奇的土地。。。
  •     索萨就是名牌
  •     有些问题和观点可以商榷,但至少这样饱含深情深入民间的旅行少有人能做到吧。
  •     里面有张承志和索飒的照片哦~~~张在里面好可爱
  •     去年一直缺货,今年如愿到手,不错。
    这样独立清醒文笔如今很难得,没有先入为主的预设结论,所看所思,自然流畅。蛮好的。
  •     感情热烈,可能有人会以为不主观,其实对于稍稍了解拉丁美洲的人来说,都能理解这种感情的真挚。
  •     又是老师介绍的书,那回来打开一看,纸质很好,翻了看看,内容也很充实, 值得购买。。。
  •     作者很棒,有学者治学的态度,又不乏诙谐之处
  •     无法接受书中时时透出的可怕思想。
  •     我很失望,虽然不能够说看了一点没感受和收获,但是某些偏颇的用词暴露了作者的思想比较委琐,比如修女好心带他去某家人家摘苹果,他却恶意的猜测是修女掌握了人家的隐私而进行胁迫的敲诈,再用自己多摘点来作为他对修女的报答,多么低级庸俗的观点。
  •      喜欢索飒,是从喜欢张承志开始,这是我读的索飒的第二本书,很喜欢。才刚开始看了几章,不过感觉比《丰饶的苦难》内敛了许多,含蓄了许多。这本书,又引诱我去找《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     高原上的百合花啊~~
  •     心血之作
  •     延续索飒以前的风格很多照片哦好漂亮还有张承志的哈哈我爱二承~
  •     书的质量很好,画面也特别漂亮,我当时已拿到手上就喜欢上他了,不过现在还没有腾出来时间看看,等回家再说吧!估计会是一本很好的历史书,因为是一个我很喜欢的老师给我推荐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