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叛乱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山东叛乱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
ISBN:9787214048684
作者:[美] 韩书瑞
页数:186页

作者简介

1774年秋,山东西南地区数千名男女跟着一个名叫王伦的宗教首领,发动了一场起义。依仗着可以护身、躲避枪炮的咒语,这些白莲教叛乱者杀了三个县的地方官员,并占领了具大运河畔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临清,最后,起义者被清政府彻底镇压。
韩书瑞运用了目击者的叙述、叛乱者的口供及官方奏报来探究王伦组织的背景和叛乱的过程。她分析了白莲教在清代社会中的作用,并说明了其分支教派清水教是如何为住在各处的信徒提供成就感和群体感的。在研究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状况之后,她提出,起义的原因更多地是源自教派组织和千禧年信仰的动力,而不是社会本身的危机。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导言
第一部分准备
背景
教派
第二部分叛乱
发动
上路
进攻
防御
余波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是作都深化清代民间宗教与农民起义研究的一部力作。其主体由两大部分构成:准备、叛乱。除了对1774年王伦起义事件进行全景式描述以外,作者还提出了以下有价值、给人以启发的观点:在我们追寻西方学者的脚步寻找新理论、新方法来解读历史时,一些西方学者依然坚持传统的研究视角;揭示了中国民间教派与农民叛乱的内在关系,并作了自已的解答;较早、较完整地阐释了“千年王国”、“末世论”观念对王伦起义甚至整个清代农民起义的影响。

内容概要

韩书瑞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系执行主任。1966年,她从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学习,并获得前往台湾学习中文的机会,1968年在耶鲁获得东亚研究的硕士学位,197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之后,她进入宾西法尼亚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3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准备背景18世纪时,大运河之水从山东西部山区的济宁北部高地流下,穿过华北平原,流向北京。一旦流出这片丘陵地带,大运河就进入了平坦无奇、人口密布的乡野。运河沿岸有白杨和垂柳,北上的旅人可以看到种植着棉花、粟米和小麦的田野,遍布四处的土屋茅舍,最后是大城市中更为密集的住房、店铺——一道充满了舟、车、人、畜声音的鲜活风景。1774年起义的领导者王伦居住的那个小村庄,正位于大运河的西部,在那些丘陵和临清之间,北距临清100公里。王伦在教派中的亲密伙伴和成员也生活在这片区域,他和他的信徒在起义中穿越了寿张、阳一谷、聊城、堂邑和临清这些县份,为他们的事业召集支持者。在谈及王伦自身和他的教派组织之前,我们先考察一下起义的背景,以及形成并在某些方面推动这次运动的社会结构。我们应该在总体上考察一下山东西部,具体考察一下那五个县,特别是王伦的家乡寿张县,然后才能设法重构并理解这次叛乱的背景。在清代中期,大运河对华北的经济至关重要,其河道网络促进了贸易发展,并将这一区域联系在一起;其商业交通是私人和公共财富的巨大来源;它的运行节奏形成了沿岸这些县份数百万人的生活。每年春季,多达5000艘船只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北上,装载着几百万石漕粮上京。到了秋季,这些船只没有了粮食,但装满了其他货物,在仍然拥挤的大运河上向南行驶,进入山东中部山区,然后进一步南下等待来年的装运。这些漕运船队来来去去,主宰了大运河上规模已经相当庞大的商业交通,不仅吸引了商人的注意,而且各级政府官员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从总督往下,都要为漕运的中断和延迟负责。满族旗丁受命驻扎在运河沿线,专门掌控漕运船队。在山东,这些漕粮运输站(卫)位于济宁、东昌、临清和德州。由于大约一万运输工人的出现,这几个县的城市人口都在增加,尤其是在萧条的冬季时分。此外,漕船的行驶还需要从当地人口中临时雇用纤夫和水手。

图书封面


 山东叛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虽然出自80年代,但因为与自己的研究相靠,所以一直很期待大陆引介。终于来了。然而短短的174页却让人很迷糊。也许是原文本如此,或许是译者太神奇,全文除了基于档案的第二部分如同小说,其余部分逻辑很混乱。韩书瑞始终没能提出一个明确的观点,并且在给这次莫名其妙的小规模叛乱冠以更宏观意义的时候显得很吃力。我想除了史料丰富翔实,作者很难为此研究意义提供更多说法。此外,译者显示了过多的热情,多处的“译者按”其实有很多引文没有必要全文引用。
  •     首先还是给江苏人民出版社,这一系列丛书应有的肯定。无论从题材,译作,还是印刷,都无可非议。本以为区区一百多页,除了作者引用相当部分史材,及诸多学者著作成果。作者本人观点,倒无甚多出彩之处。过后,反倒一想,这些真实史材档案及各学者研究成果,给予读者有丰富的想像空间,还有不同的见解。唉呀,对于常阅读的人来说,这个定价也就算了,哈哈。不是读完之后,却是读了一半之后,有这样一个想法:本书之前很大一部分篇幅,作者可以说是引经据典,学术性浓重(当然,这本书就是一本学术著作)。不管是作者本人可以阅读到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原始口供笔录原本,各县志官方正史。还是国内外对当时中国那段历史,各方各面研究的引用,还是有史学家们私下的讨论。作者也许本意是想尝试,以一种全新方法还原历史本身。或者说,以现代人所能理解的思维方式,去讲解研究一段史实。总觉得,作者想表述的方法很模糊,而且就是全书逻辑也不是很清晰。我对于一个外国人,在阅读了清代口供笔录档案之后,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思想过程。我是觉得就现今社会,还有做为一个中国人所以理解的,且不说各人素质掺差不齐。设想今天盖棺定论的笔录,有多少是不加任何人为因素的?我们不怀疑祖先们还是有受封建教育下,或者受皇权威摄下,不敢有半点徇私枉法的人。但是,我一直觉得,这是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的障碍。他们也许不能理解中国的传统思想,思维模式。会不会欧美学者一贯,丁是丁卯是卯。见了当年官方口供笔录,也不多加思索,觉得理所当然就是这样的,没必要有疑问。当然,书中也指出当年官方也分析出一些假口供。但这也是来至官方。虽然怀疑官方材料不是很有道理,但我想,对于国内学者说,引用这些方面的材料应该会更加谨慎。(除了那此急功近利的。)一点小想法,并不与本系列,以外国人的研究反思自身的初衷相左。其实,我最初读此书,是想更多地了解真实的历史。毕竟中国历史各说各家,还是真复杂。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虽然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叛乱,但是作者从社会的根源开始挖掘,阐述了骚乱的来龙去脉,规模虽不大,但是影响却不小。也许是翻译的问题,有些地方看起来比较晦涩。但是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历史,也是一种见识的增长。
  •     还行,不错,凤凰文库的书基本没什么问题,纸张装订书的内容上来说都不错。
  •     白莲教分支清水教王伦领导的一次小规模起义。作者认为教派分为念经型和打坐练气型,前者重视日常宗教仪式、集体宗教生活,专注于经典研读,而后者组织等级明确,日常联系松散,强调自我修炼和神灵体验,清水教即属于后者。这次叛乱与剥削增长生存威胁或相对剥削没有太大关系,最具解释力的是白莲教派本身所信奉的千禧盛世末劫。另外,作者重点考察了临清当地基层知识精英的状况,认为起义之所以失败与王伦无法吸引基层的生员入教反而遭到他们的抵制有很大关系。PS.本书偏历史而非宗教社会学。
  •     可怕的民间宗教
  •     外国学者牛逼不只在问题意识,还在定量研究。韩书瑞通过比较江南地区与暴乱区科考功名者的数量差异,认为王伦所在的山东正统文化网络失能、乡绅阶层的缺失,这才被白莲教钻了空档,进行了公共替代。白莲教对穷人的吸引力在于物质,对富人则不失为一种社会阶层上升途径,可获得权力满足。
  •     王伦叛乱不能从王朝社会经济的崩溃、资源匮乏、腐败滋生、剥削增长等方面寻找原因,而是应当从白莲教派本身的历史和动力去解释王伦教派的突然爆发。本书起义部分过于详细,和作者的结论关系也不大。
  •     没明白王伦非起义不可的道理在哪
  •     看看历史上的老家里发生的事。无所谓真的假的,反正都是历史。无所谓对错,方正都是为了吃饭。。。,写到这样的话,好像就不是这本书的书评了,方正就是这样的心态下买的这本书,你买不买,自己看着办。
  •     韩姐不是一般的强
  •     白莲教的叛乱——新兴意识体系对传统儒家文明体系的反动?
  •     这本著作通过“1774年山东王伦起义”个案,对白莲教信仰、组织、活动特性、清代民众社会史以及宗教运动与农民起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是本好书,内容好,版式也特别精美。
  •     我水平太烂,基本云里雾里,尤其是关于社会、生态那一大篇,基本上就就没看懂韩老师准备要论述什么,或者说、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写那么多?- -
  •     对小规模事件的非典型阐释,有借鉴意义,行文比较枯涩。
  •     其实主要不是白莲教,而是社会运动
  •     其实并没有评论所说那么“乱”,只不过作者采用了一些年鉴的写法,把镜头拉到无限远罢了,有点吃力啊。按照我们学校的评价方式,就是走题。
  •     没有传说中那么好看,但在讲故事方面非常的细致,最后的讨论略单薄。
  •     原来这已经是自己看的第三本韩书瑞的书了。
  •     just soso
  •     对于乾隆时代中国基层社会的讨论还挺有意思。以及,确实翻译得不太好啊【叹气
  •     1774年,曾经做过胥吏、粗通武艺和医术的山东寿张县人王伦带领信徒起义,成功袭击县衙后沿大运河北上,经过阳谷、堂邑等小村镇,在一路开县库取县银、开监狱放犯人的过程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最多时达到近4000人。最后,在进攻大运河枢纽、山东漕粮集中地临清城时陷入困境,被钦差大臣舒赫德带领的7000士兵剿灭。韩书瑞通过对“不清楚”、“不确定”的反复坦陈、与核心事实无关的细节铺陈,以及摆弄文字的语焉不详得出了最后的结论:从军事、经济、行政等各个方面来看,在王伦起义中都难以找到预示王朝崩溃的迹象,而只能归结为千禧年教义和王伦个人的领导才能,以及社会底层企图分享精英权利的冲动(然而这又与作者提出的白莲教是与绝大多数民众无关的宗教运动相矛盾)。事实不清晰,逻辑颇混乱。
  •     略散乱
  •     其实挺简单...被绕进去了...
  •     这本书彻底打垮了韩书瑞在《千年末世之乱》里给我留下的好印象。明明没研究教派本身,没有依据宗教资料,只依靠官方档案和时人笔记就得出了“千禧年主义是罪魁祸首”的结论,学问恐怕不是这么做的吧?根源并非社会、经济、政治……用排除法得到的,顶多只是一个猜想而已,如何能言之凿凿呢?用档案研究教案,本身方法就预示了结论:必然有教有乱,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一定导致乱。材料决定了官府反应和军事行动被重点描述,义军内部状况和宗教无法得到有效展示。从书中看来,王伦的个性恐怕也起了很大作用。最后对千禧年的跨文化讨论有点意思。
  •     对于一个在这个镇上长大的人来说,读这本书真是别有味道。这场叛乱意味着乾隆盛世的黄昏吗,这场起义是官僚的腐败或者对宗教思想的镇压导致的农民起义吗?作者认为都不是。起义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白莲教也并非思想纲领。在正统的社会阶层流动中的失败者和底层人物用白莲教建立了另一种社会阶层划分,随着这个团体的人数增加,他们向传统的社会组织发起挑战要求获取更多的利益,这就是这次起义的原因。而从历史的长远角度看,所有的孤立的白莲教起义是有联系的,他们就像海浪一样一次次拍击在海岸上,上一次的失败鼓舞了下一次,就像对“宇宙节律的回应”,而每一次的“预期的利益与叛乱成本之间的比率”持续改变,,最终导致了清朝力量一点点被削弱。
  •     有点乱,比较粗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