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中文集(第3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尤中文集(第3卷)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811128093
作者:尤中
页数:810页

作者简介

《尤中文集(第3卷)》内容简介:尤中教授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20世纪50年代初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秉承其深厚的学术传统,一生致力于地方史、民族史的研究,研究范围及于地方史、地方沿革史、云南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等领域,其中尤以民族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成就斐然,成为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之巨擘。
为总结尤中教授近60年来的研究成果,积累文化,启发后学,并以此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我们特此编辑出版了这部《尤中文集》。

书籍目录

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 第一章 先秦时期西南的原始族群  第一节 氐羌系统的部落  第二节 百越系统的部落  第三节 “苗民”和“架瓠”系统的部落  第四节 百濮系统的部落 第二章 汉、晋时期“西南夷”中的民族成分  第一节 出自氐羌系统的各族  第二节 出自百越系统的各族  第三节 出自百濮系统的部落 第三章 南北朝至唐朝天宝年间以前的爨氏统治区及其周围地带的各族  第一节 “白蛮”(白族)  第二节 “乌蛮  第三节 “和蛮”(哈尼族)  第四节 “徙莫祗蛮  第五节 “磨些蛮  第六节 僚和鸠僚  第七节 闽濮   第四章 南诏、大理政权统治下的各民族  第一节 “白蛮”(白族)  第二节 “乌蛮”(彝族)  第三节 “施蛮”、“顺蛮”和“长裤蛮  第四节 “麽些蛮”  第五节 “和蛮”  第六节 “锅锉蛮”  第七节 “寻传蛮”、“阿昌”、“裸形蛮”_  第八节 “金齿”、“茫蛮”、“白衣”、“棠魔蛮”‘——傣族  第九节 僚族  第十节 苗族  第十一节 “朴子蛮”  第十二节 “望蛮”——佤族 第五章 元、明、清时期的云南及其附近地带各民族  第一节 白族  第二节 “罗罗”(彝族)  附说:攸乐人  第三节 麽些族  第四节 傈僳族  第五节 “阿昌”或“峨昌  第六节 拉祜族  第七节 哈尼族  附说:苦聪人  第八节 “古宗”(藏族)  第九节 “西番”(普米族)  第十节 怒族  第十一节 俅族(独龙族)  第十二节 景颇族  第十三节 “金齿百夷”——傣族  第十四节 侬人、沙人、仲家和土僚等(壮族)  第十五节 苗族和瑶族  第十六节 蒲人(布朗)和崩龙  第十七节 古剌、哈刺、哈杜、哈瓦、卡瓦——佤族  第十八节 蒙古族和回族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续编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的西南民族(补)

编辑推荐

《尤中文集(第3卷)》: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续编

内容概要

尤中,云南宣威人,1927年4月14日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195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所长兼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长,云南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志》副总纂,云南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常委。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批准为中国民族史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以前,先后撰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材共八种,均已公开出版。其中本科生教材之一《云南民族史》,1995年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同时获云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硕士生教材之一《中国西南民族史》,1989年获云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博士生教材之一《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1992年获云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外,还公开出版了《冲华民族发展史》、《西南民族史论集》、《焚古通纪浅述校注》等著作。主编的书刊有《西南民族历史研究集刊》、《西南古籍研究》、《西南民族史研究》、《中国民族史研究》。参著有《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 1983年至2000年间,共培养了二十多名硕士、十四名博士。

章节摘录

“西平太守,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宁州刺史王逊分兴古之东立。”自爨量至爨仁哲,便世相承袭统治这一带地方。汉代这一带地方是否有焚族,不见于明确的记录。但西晋末年这里已经是爨氏家族的一个分支的统治区,则是明确的。一般说来,在爨氏“大姓”直接统治的地方,都有焚族和汉族人口在一起共同活动。在爨量及其后裔爨仁哲统治的地方,即使原来没有焚族人口,而爨氏家族的这个分支最终也成了“白蛮”。从西晋末年至唐朝初年的四百多年间,仅从爨氏家族的这个分支繁衍出来的“白蛮”人口,在这一带地方也不会太少。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的“白蛮”分布区,与汉、晋时期焚族的居住地域基本一致,或仅在局部范围内有所扩大。所不同的是:汉、晋时期先后迁入的汉族人口,在南北朝时期与内地汉族之间的联系逐步松弛的情况下,到唐朝初年时,已经完全与当地焚族趋于融合而被称为“白蛮”。他们中间的贵族虽仍然“自言其先本汉人”,但内地王朝的统治者已经不再承认他们是汉人了。“白蛮”是在原来焚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吸收汉族人口和文化而形成的。汉、晋时期迁入的汉族中的“豪民”,在逐步取代了原来焚族中的“滇王”等贵族在地方的势力之后,在文化方面便使焚、汉逐步融合。三国初年的雍闽在信仰焚族中的巫鬼教而引用“夷经”的同时,也仍然保存汉族文化而使用汉文(如《雍问答李严书》,载《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中)。南北朝至唐朝初年间的爨氏,则在作为地方统治者的同时,又兼“大鬼主”、“鬼主”,即同样信仰焚族中的巫鬼教,吸收焚族中的宗教文化,但也仍然使用汉文而保持汉文化(如《爨龙颜碑》)。然而,南北朝以后的“白蛮”居住区,在政治上已经不能完全统一,东部的爨氏对西部洱海周围地带的杨、赵、李、董等“数十姓”,不能进行有效的长期管辖,最明显的是隋朝至唐朝初年,爨氏对西部已经完全失去控制力。于是,西部的“白蛮”便在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通典》说西部的“白蛮”“言语虽稍讹舛(与汉语不完全一致),大略与中夏(汉族)同。有文字,颇解阴阳历数”。这种文字显然就是在借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白文。近来在姚安县发掘到唐代遗址中的有字瓦,其形如“倾”、“竟”等等,正是这种白文。东部的爨氏保留使用汉文和西部杨、赵、李、董等姓的创造白文,为南诏以后白族中汉文与白文同时并用打下了基础。过去一些人或以为东部爨区的“乌蛮”、“白蛮”都是彝族。

图书封面


 尤中文集(第3卷)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该书装帧精美,还挺不错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