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218086415
作者:[美]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Kaplan)
页数:335页页

作者简介

崛起的中国和印度,何以格外推崇马汉的海权论?“辽宁号”航母的诞生是否意味中国海军正在走向深蓝?
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为何要推动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和谈,并率先与阿萨德作对?它为何又要在加沙以巴勒斯坦人的保护者自居?
麦金德准确遇见了北约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前苏联的解体?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及其内在文化态度讲怎样决定欧洲的走向?

卡普兰在本书中以地理为主线,通过地图导出地缘政治,并将地理作为手术刀,结合其毕生观察、发现和相关理论来剖析国际关系和全球化中无法解释的冲突。同时,他以地理的逻辑解释历史现象,解析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热点,预测未来全球事件的演变。
通过对气候、地势和地理位置的考察,卡普兰回顾和分析了欧洲、俄罗斯、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和中东等地的历史热点和潜在危机,并全面地预测了欧亚大陆的下一个冲突周期。
本书睿智地辩驳了那些认为全球化会战胜地缘的观点,告诉读者地理对于塑造历史有多么重要,并进一步指出那些永恒的真相和地理的事实是如何能够帮助人们避免本世纪即将发生的灾难。

书籍目录

前 言 地球不是平的
第1 章 地图上的地缘战争 宁死不屈的地理
谁来拯救“中欧”?
德国的钟摆与巴尔干的灵魂
“慕尼黑阴谋”的类比
理想主义对美国的祸害
第2 章 分裂的地理,报复的逻辑 地图的力量
现实主义与地图的价值
地理的逻辑
人类活动轨迹的前戏
从未降格的地理
地理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报复人类?
第3 章 地理的历史轮廓 希罗多德和他的继承者
动荡的美索不达米亚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地理对伊斯兰世界的偏见
霍奇森——伊斯兰的冒险
希罗多德的猜想
第4 章 历史的地理枢纽 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剧本
亚洲的“附属”——欧洲文明
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决定人类的未来?
一个世纪前的地缘政治剧本
第5 章 纳粹德国的地理扭曲 地缘政治空间竞争
被纳粹曲解的“生存空间”理论
德国地缘政治的本质
“心脏地带”理论的末日?
第6 章 被边缘的边缘地带 “权力均衡”的挑战
边缘地带与心脏地带,孰轻孰重?
美国的后院——起火的“南锥体”
大陆边缘地带导致“遏制”战略的形成?
遏制中国的逻辑
第7章 海权的诱惑 霸权的野心
地理决定海权?
制海权等于霸权?
第8章 从“缓冲垫”到监狱 拥挤的地图
人口膨胀在地缘政治上的反映
群体心理作祟下的民族主义
杀伤性武器和大众传媒带来的地理报复
第9章 欧洲分裂的地理根源 被割裂的“大欧洲”
欧洲的地理与未来的命运
亚洲仍然支配着欧洲?
希腊债务危机决定欧盟的未来?
第10章 摒弃历史的地理 中心地带的俄罗斯
地理决定的集体主义
欧洲的“外省人”
“不安全感”造成的无休止扩张?
在地缘政治中迷失的俄罗斯
“北极熊”的中亚棋局
第11章 巨龙崛起 中国实力的地理优势
虎虎生威的中国
中国的大陆强国之路
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
台湾——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中美世纪博弈的必然性
第12章 “阿育王”的困惑 硬度的地理困境
“德里”的历史变迁
上帝创造的敌人——巴基斯坦
阿富汗在印度地缘政治中的角色
中印的全方位博弈
第13章 搅动世界的波斯 伊朗的地理枢纽
阿拉伯半岛的核心——内志
地理将怎样报复伊朗?
波斯帝国的最终出路
第14章 “荒野腰带”的“和事佬”前奥斯曼帝国
欧洲的“弃儿”
阿拉伯世界的困境
民族的傀儡——伊拉克
地理决定不了叙利亚
天生冤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第15章 “山姆大叔”的历史罗盘 墨西哥的挑战
布罗代尔的“长时段”
为何墨西哥对美国更重要?
如果美国不再主导世界
墨西哥——美国退出历史舞台最体面的出口?
墨西哥的今天,美国的明天?
墨西哥的未来必将影响世界

编辑推荐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睿智地辩驳了那些认为全球化会战胜地缘的观点,告诉读者地理对于塑造历史有多么重要,并进一步指出那些永恒的真相和地理的事实是如何能够帮助人们避免本世纪即将发生的灾难。

前言

地缘政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地缘政治学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基本因素之一,并从国家利益出发,将具体国家的安全纳入全球背景之中,从地理的角度考察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在《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中,罗伯特·D.卡普兰作为著名的地理学者和地缘政治研究者,全面而系统地回顾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并通过各地气候、地势和所处地理位置预测未来全球事件的演化,特别是欧亚大陆的下一次冲突周期。    作者在书中特别讲到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并对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历史上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加上当今崛起过程中在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巨大需求,使得中国如今的地缘政治格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南海到东海,从东亚到中亚再到东南亚,从欧洲到非洲,中国将如何在其地缘政治布局中找到切入点并实现百年复兴,世人正拭目以待。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本书是我们认识自身问题的一面镜子,对地缘政治及国际关系研究人员,对关心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和时事热点的大众读者,本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然,由于作者卡普兰的身份、立场和角度的限制,本书中的某些观点和论述不可避免地会以美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在谈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和未来军事战略时有失偏颇。对于在全球各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的中国来说,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而改革和完善也将是恒久不变的主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模式”会得到更多认同,并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内发挥更多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

内容概要

★《外交政策》评选其为“100 位全球顶级思想者”之一
★《大西洋月刊》资深国际事务记者
★全球首屈一指的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 首席地缘政治分析师
★美国海军学院特聘教授
★华盛顿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
★美国防务政策委员会成员
★曾担任美国陆军特种兵团、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顾问
★地缘政治家、知名畅销书作家
卡普兰共写过14 部外交事务及旅游类畅销书。在20 世纪80 年代,他是第一个对巴尔干地区即将发生的剧变发出警告的美国作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称他为“后冷战时代至关重要、值得受到广泛关注的四位作家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
《巴尔干鬼魂》(Balkan Ghosts):《纽约时报书评》年度最佳图书
《阿拉伯专家》( The Arabists):《纽约时报》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图书,
《华尔街日报》关于美国与中东地区历史关系的五本必读书目之一
《地球边缘》(The Ends of the Earth):《纽约时报》年度最值得阅读
的图书
《帝国的荒野》( An Empire Wilderness):《纽约时报》年度最值得阅
读的图书,《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东进鞑靼大地》(Eastward to Tartary):《纽约时报》年度最值得阅
读的图书
《战之华》(Warrior Politics):《纽约时报》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图书
卡普兰的文章也有巨大的影响力。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卡普兰的文章印象深刻,并特意为此组织了跨部门研究,该研究对卡普兰的结论深表同意”。前总统乔治•W. 布什也是他的读者,认为卡普兰对世界局势的诸多观点与他本人的世界观颇为吻合。除了在《大西洋月刊》任主笔外,卡普兰的文章也常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
邮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外交事务》等主要外交类杂志也有刊登。
此外,卡普兰还经常在美国军事战争学院、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五角大楼联合参谋部、国防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各主要院校及全球财经论坛上发表演讲,并在美国国务院开放论坛上作为秘书发言。100 多个国家的媒体报导过关于他的新闻。
罗伯特•D. 卡普兰于1952 年6 月23 日生于纽约,1973 年毕业于康涅狄格大学。1975 年起,他游历阿拉伯和地中海世界,自此开始了长达16 年的海外生涯。他曾在以色列国防部队服役一年,并在希腊和葡萄牙生活9 年之久。直至现在,他已游历了近70 个国家。
欲知更多信息,请访问其主页www.robertdkaplan.com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1章地图上的地缘战争宁死不屈的地理 20世纪90年代波黑战争后,人们才认识到自由主义的局限性并重新建立对地图的尊重。冷战结束后,人们逐渐丧失地理意识,似乎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开始,但在“9·11”之后的10年里,一系列灾难性的事件将这种幻想击得粉碎。 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一即发的“火药桶”,根源何在?中欧作为“宽容忍让”和“高度文明”的理想地标,在新的大国博弈中能否幸存下来?德国的地理位置又是怎样决定其钟摆方向的?海湾战争中,眼看就要活捉萨达姆,老布什为何却下令停止进攻巴格达? 西方国家对米洛舍维奇等独裁者的“绥靖政策”一时间使得“慕尼黑阴谋”的类比甚嚣尘上,地理的报复在无形中开始上演了…… 要重拾我们的地理意识,必须先在最近的历史坐标中找准一个时间点,搞清我们在何时彻底失去了它,以及为什么会失去它,并阐明那将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判断。 当然,这种地理意识的丧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倘若要我指出这个时间段,我想大约就是柏林墙倒塌后的那段日子。一条人为边界的倒塌,本应让我们对地理和地图更加肃然起敬,以便提前考虑德国版图的变化可能会对相邻的巴尔干和中东地区带来什么影响,但恰恰相反,我们却从那时开始盲目自大起来,完全无视那些真正的地理障碍仍然虎视眈眈地横亘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渐行渐远。 德国境内一道人为边界的拆除,仿佛突然成了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这让我们认定:人类所有的分歧将从此烟消云散;民主既然能将东欧收于麾下,也必将征服非洲和中东;“全球化”这个风靡一时的流行概念,已经不仅仅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而是一跃成为了历史的道德方向和国际安全体系。想想看,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才刚刚被打破,美国和西欧的国内安全就被视为理所当然,太平盛世的假象统领了一切。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前副主任弗朗西斯·福山,预见性地捕捉到了这种新的“时代精神”。他在柏林墙倒塌前几个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的文章,宣称世界各地战争和动乱有增无减,黑格尔哲学意义上的历史(即自由民主制将成为所有国家政府的唯一形式。)至此宣告终结,因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取得了胜利,有关政治制度的争论就此结束。 其实,这只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象塑造世界,有时甚至是通过出动美国军队来实现的。在20世纪90年代,这样做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惩罚。这是一个信仰倒错的时代,是冷战后的第一轮知识辩论周期。在这个时代,“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被视为无稽之谈。比如,在一些地方,传统和狭义的“国家利益”本来就被定义得似是而非,却硬要对其进行人道主义干预。你最好加入新保守主义派,或当一名自由派国际主义者,整天想着如何在巴尔干地区阻止“种族灭绝”,因为这是当时“聪明的好人”该做的事。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1 本书破除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政治神话:火神——甭管这位火神的真身是小布什、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还是沃尔福维茨——在一场骗局选举中粉墨登场,窃国大盗们操控美国走向战争……很耳熟吧?卡普兰揭穿了真相:冷战后,美国处于“冷战没打够,剩勇追穷寇”的狂热中。在美国黔首买买买的时候,智库里的左派右派一起高呼打打打。在无人会议室里发表反海湾战争演说的桑德斯(没错,就是今年竞选总统的那个犹太老头)也支持科索沃战争。但是,2006-2007年的战争升级使得美国人的态度陡转。卡普兰表达了忏悔,同时也不忘给揭露当时最极端的武斗派威塞梯尔等人,给他们补上一块石头。2 有趣的是本书作者以及书中提到的很多当代美国智库界明星,都是犹太人或者和以色列有密切联系的人。但是本书似乎对以色列的生存前景不乐观。3 科技的进步让世界更挤,武器更具有杀伤力,地球药丸。4 作者将地球上的陆地(除南极洲外)划成了几个大块,然后对未来前景进行分析。他的基本观点似乎是世界的未来,必将是大块的天下。东南亚不用说是中国的,南亚次大陆是印度的,中亚必然整合而成亚欧大陆的枢纽,亚欧会融合成几个大块构成的世界岛。北美必须统一才能平衡这个恐怖的世界岛……好了不用我多说了,这就是经典的英国——欧洲多国体系。唯一的问题是:真就像画地图一样简单吗?从西亚运天然气到上海的成本据说低于从新疆运,更不用说从中亚运,水陆交通的巨大成本优势的阴影下,中亚想做枢纽是不是太不靠谱了点儿?5 作者一直维持着冷酷的战略家思维,但是偏偏在最后很突兀的说:普世主义是不可或缺的。怎么回事?原来到了讨论墨西哥移民占领美国的问题的章节了。很应景,川普呼吁建设隔离墙之前几年,卡普兰引用汤因比对于罗马长城的效果分析。虽然卡普兰没有在这一点上更具体分析,但是我觉得我可以替他总结为:A美国和墨西哥命定会统一,隔离墙没用。B隔离墙会导致墨西哥那边出现敌意和差异,使得和平统一(占领?)成为梦幻泡影。临了,卡普兰设想了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东美和拉丁西美和平共处的北美洲,这个北美洲成为抗衡亚欧世界岛坏蛋的,持有双重忠诚的伟大国家……万岁!这现实吗?为什么美国例外?为什么东正教和新教,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无法在欧洲大陆上和平相处而东美人和西美人就能在北美洲和平相处?没有解释。无需解释。
  •     希腊的历史,是反对亚洲人周而复始的侵略,从中求生存的斗争史。《尤利西斯》:人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有意识的理性动物。麦金德直觉地意识到了,在海洋性的欧洲与大陆心脏地带之间建立充满活力的独立缓冲国(墨西哥),世界就有了平衡,也就有了自由。
  •     “当我们跨越百年历史审视问题时,地理则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罗伯特•卡普兰罗伯特•卡普兰的这本The Revenge of Geography: What the Map Tells Us About Coming Conflicts and the Battle Against中文译本的名字起的很是唬人,噱头感十足“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好在副标题“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多少算是切中了主题。宿命,很多人都不信;地理的宿命,信的就更少了。“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地理的宿命在哪里呢?其实这是对卡普兰的一种误解,其实也不算是一种误解。卡普兰的这本书所讲的是一个“长时段”的问题;就是说跨越百年来审视问题时,地理施作用于社会所凸显出来的影响。在书中,卡普兰将地缘学说上升到一门学科高度。站在这个高度上卡普兰阐述了他的地理宿命观。“炎热的气候使人的力量和勇气萎顿;而在寒冷的气候下,人的身体和精神有一定的力量使人能够从事长久的、艰苦的、宏伟的、勇敢的活动”;“热带民族的怯总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墨西哥和秘鲁的专制国家都是接近赤道的;差不多所有自由的小民族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接近两极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这样总结到。但是显然,卡普兰并不仅仅止步于此,对他而言,孟德斯鸠的这种主张顶多算是“中时段”。“中时段”与“长时段”、“短时段”是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提出的一套理论——“时间波长变化”。卡普兰对此甚为推崇。由该理论推及布罗代尔本人,“他的叙述有一种上帝般的特质”,“ 他是迄今为止所有战略思想家的集大成者”。在本书中,卡普兰所着眼的“长时段”是指“地形地貌缓慢地、不为人察觉地发生变化的地理时间段,在这个阶段,景观既有变化的能力,又收到一定限制”。具体历史朝代来讲,在书中基本上可以化为从共和罗马到现今。“不管个人成就多么巨大,地理的力量往往会作用于人类文化,并最终赢得胜利。”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伊朗之所以成为伊朗,土耳其之所以成为土耳其,德国之所以成为德国。这些固然里面有人的因素,但是在卡普兰通过条分缕析指出这是地理制约与推动的。以我们最为熟悉的国度——中国说起,从有记录以来至今,大体的疆域一直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波动;伊朗/波斯、土耳其、德国等国也是如此。在地理的支配下,一个个文明形成了,他们各自在“特殊而精准的地形上确定自己的身份”,“并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中催生新的混合文明”。长时段如此,中时段如此,短时段也是如此。在这个以欧亚大陆为主体的世界岛上,地理已经安排几乎一切了。大至洲与洲之间的关系,比如“南美洲和非洲在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价值,只有通过他们与北方大陆的关系才能体现出来”。小至国与国之间的边境。比如,“地理决定了次大陆西北部并非固定的边境,而是一个无休止的多层次渐变区域,从伊朗和阿富汗开始,并在德里结束”。具体到国家,“萨达姆•侯赛因的暴政……从根本上可以说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因为伊拉克没有天然边界,是由库尔德人和逊尼派以及什叶派阿拉伯人组成的一个国家,其种族和宗教意识的冲突早已达到明火执仗的程度。” 我们曾自欺欺人地相信人完全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可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布罗代尔则告诉我们,越是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就越有动力尽可能地影响事情的结果。”“虽然地理不一定不能确定未来,却大致地划定了什么可以实现,什么不可以。”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卡普兰的理论的积极性其实就在于干预。“我们越是重视地图的价值,就越不容易造成失误。我们将不仅可以决定何时干预、何时不干预,还可以规划我们该怎样干预。”很多人会将干预联想到美国的强权,但是卡普兰指出,“任何国家,即使像美国这样标榜爱好自由民主的国家,如果无节制地使用权力,也不一定会形成良性循环,时常‘善’无善报”。就像罗马。“蛮族虽然自愿接受罗马化,暂时‘消除了本土的最后一丝不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帝国的罗马化进程又会造成不同部落在对付罗马的共同事业上拉帮结伙。”全球化如果成了世界的美国化,那么它最终会反过来成为一种工具,一种服务于他国挑战美国霸权的工具。其实,干预就是维持均势,美国的责任就是维持这种均势。“一个世界有了平衡,也就有了自由”,卡普兰在最后引用了这样一句话。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说实话····我真的是个不爱政治地理的人·····但是这本书我居然看了觉得很带感·····
  •     通顺的翻译,有那么难吗?
  •     地缘政治、地缘战争,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知识!
  •     涨好多姿势!
  •     基本思路就是地理决定文化,文化决定民族,民族决定政治
  •     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前半部分理论铺垫略兀长枯燥 与之相比后半部分对各个地域国家的论述干货满满;这类时政书籍最大的帮助在于可以接触到一些平日不曾接触的思想理论或知名著作 通过对这些原著的阅读能够更容易形成乃至促进自己对国际格局的认知与知识视野
  •     大大开拓了眼界,醍醐灌顶了一番……
  •     以地理的视角剖析历史和政治已不新鲜,这是从古至今任何统治者必须思考的最最现实的问题,也被诸如亨廷顿、布热津斯基等学者详细阐释过。但是此书能够全面地分析地缘影响,不失为一个集大成者。而本书产生的观点也可以对政治学者思考今天的国际关系提供一个更为宏观、稳定的视角:虽然现代科技似乎抹平了地理区隔,但是那些高山、河流、沙漠、海洋却仍实实在在地存在在那里,也仍将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     建立在地理学基础上的国际关系问题分析入门书。有些挺独到以至于到现在看几近预言的地方。但具体到各家还是有点蜻蜓点水了。另外站在米国视角上,但这块还真没写的特别好。对于天朝,好像写了啥又好像啥都没写。
  •     文字翻译方面不够流畅。
  •     是正版的书,不错,打折的空间应该再大一点
  •     北大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挺厉害的,国政类书籍几乎本本不漏,R大还需努力
  •     麦金德
  •     确实很厉害,我是个社科军事迷!
  •     长期的旅行游历与不间断的敏锐观察是上乘的国际政治判断分析能力的必备条件。
  •     现在越发觉得地缘政治学可以纳入外交学的范畴当中了。前面就有一个疑问,冷战时期苏联的最终落败就能说明苏联的陆权败于美国的海权吗?能否用美苏的全球争夺用陆权-海权之争来解释?解释力究竟有多大?但实际上苏联却在不断冲破陆权,走向海权。独立后的俄罗斯疆域缩小,是在“走向”一种事实上的陆权,但在衰落过程中也在渴望海权。或许本书之后对于各区域的分析只能算作畅销书性质吧,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     如果想概貌性地了解这个世界,从一本地缘政治读物入手会是不错的选择。地理环境的描述和政治历史的宏大叙事,带着你从空间的广度和历史的深度,俯瞰整个地球。
  •     太专业,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实在啃不动。
  •     美帝鹰派哗众取宠之作
  •     地缘政治相关知识科普读物,后半部择要进行了浅显而创见不多的分析。对于中国、伊朗、美国这些国家的标准都不一致,固然受了PC影响,也有作者功力问题。作者黑伊朗,对俄国也不客气,认为中国威胁没有想象的大,可作为主流观点的参照。行文充满了自以为优美的风光描写,加之写地理却不配图,减一星。
  •     TMD,好好一本书被出版方弄成这样,“畅销书”太可怕
  •     很多词句一针见血。中文译名噱头太大。
  •     很有深度的书,将学术性与可读性结合的很好。
  •     翻譯腔降低了可讀性,而作者的旁徵博引凸顯本人有限的知識儲備,如果有多幾張地圖或腳註,或許一切會變得更友好、有益。
  •     信息量比较大 读完这本书再看世界地图 感到地图似乎有了生命 唯一的缺憾就是 一本讲地理的书 居然没有一张插图
  •     是我水平增长了还是这本书写的没那么好?
  •     翻了翻目录和结尾。作者希望美国放弃全球霸权,去跟墨西哥合并。受过历史训练的人都知道全球霸权是致命的毒药,会劝别人不要服用。但倒转全球化看来却是不可能的,合并墨西哥之后的地区强权的竞争,就会比单一的全球霸权更好吗
  •     不错,就是有点深!有些不太好懂!
  •     书的内容不错,就是翻译可能有问题
  •     【电子书】本书分析了中东,巴尔干,德国,美国、中国、俄罗斯等的地缘政治优势和劣势,结合该地区的历史揭示这样的地缘战争规律,讨论了中国,美国等大国未来将面临的地缘政治困境问题。本书是认识国家战略问题,关心和研究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和时事热点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地缘政治
  •     我的第一本地缘政治书。 由于对世界史不了解,好多东西没看懂。 对历史方面知识的匮乏要引起注意。
  •     一个地缘政治业余爱好者的作品!随意翻阅即可!
  •     伊拉克在2003年遭受美国入侵后发生了深刻的政治变革,并逐渐影响到整个阿拉伯世界。伊拉克有巨大的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有超过3 000 万的庞大人口;地理位置处于逊尼派和什叶派伊斯兰世界交界处,与伊朗、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之间同等距... 阅读更多
  •     读起来没什么感觉 可能因为不熟悉历史和地理。收获有,土耳其潜力无穷,因为地理位置好 控制好几个国家水源的上游,有某个海峡,紧握交通枢纽,可收保护费可向外扩张。美国最大的威胁来自墨西哥,因为土壤连接紧密,贫富差距悬殊,容易出乱子影响美国。不过美国人并不重视。
  •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     由天涯上的一个帖子才知道了地缘这个说法。我觉得控制好视野尺度,它还是有道理的。
  •     比他前面的那本《季风》差的有些远
  •     虎头蛇尾;
  •     一本你一定要耐住性子看到最后的神作,具体分析各国地缘政治的章节远比前文有意思多了,且极大的长知识了。但是,出版社坑了这本书,硬是把学术著作包装成畅销书了。
  •     名字乱起,出版社没节操
  •     看得最久的一本书,前前后后一年多。放到窗台上都被书脊都变色了。写得不错,很佩服作者的游历经历。
  •     最近很迷国际关系中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和地缘政治分析。历史和自然不决定什么,它只是给出了未来的极大似然估计。中国的地缘劣势,也是机遇的来源。美国的地缘优势,也有着其忽视的问题。
  •     中文出版方用书名唬人,但内容非常不错。
  •     作者既不是像摩根索那样的政治理论大师,也不是像汤因比、布罗代尔、麦克尼尔那样的文明史大师,还不是像麦金德、斯皮克曼、马汉那样的地缘政治大师,但作者谙熟并有机地融合了诸大师的智慧,对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与瞻望。作者的结论我们不一定全部认同,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宏大视野和“百科全书”式的学养,不能不受作者的影响和启发。从空间上认识世界的一本好书。本书虽然是普通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但是印制是认真的。本书作者的新著《季风》将视野转向了印度洋,同样给我们展现了“全景式”的印度洋地缘政治画面及即将上演的纵横捭阖。该书已由社科文献出版发行。
  •     前半段大量的历史引据铺垫几个大概念,后半段才开始精彩的各地区的地缘分析。
  •     海权陆权每个人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一点都没记住。对各个国家的分析这些都是我知道的,似乎没有多少收获。
  •     正是我需要的 。不错,有用。谢谢
  •     前后反差很大的一本书,前9章非常枯燥,完全是掉书袋(卡普兰倒是最有历史意识的国际关系学者),逐本评论地缘政治相关名著,专业性过强,絮絮叨叨地为“地理学”辩解着什么(好像谁想把这门学科怎么样了似的),言之无物莫名其妙;后6章风格骤然转变(从P169开始),细致评论各个热点国家的地缘政治前景(俄中印伊土墨6国),文笔好,信息量足,眼界高远,气势磅礴,理论与实际观感结合密切,是国际关系著作中的经典文章。总体看,卡普兰并非浪得虚名,确实是美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国际政治记者和学者,虽然没有基辛格和米尔斯海默那般深邃,但远胜过布热津斯基和扎卡利亚之流
  •     虽然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但卡普兰的经历和视界,还是让他提出的很多观点值得思考。
  •     泛读。
  •     第一次看有关地缘政治……积累颇少啊
  •     还不错!不过分析还是不够深入,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