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怎样学历史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38276640
作者:严耕望
页数:337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谈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恳切之作。作者严耕望系钱穆弟子,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不骛声华,埋头治学,功夫扎实,成就卓著,乃真学者;质朴真切,细致周到,阅历深厚,识见通达,为非常作。不装腔作势,不故弄玄虚实,为和者四十年来潜心治学经验之现身说法,所谈的在在都是切身的甘苦,实在而具体,诚所谓金针度人也。

书籍目录

本书说明/1治史经验谈/001序言/003一 原则性的基本方法/007(一)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007(二)断代研究,不要把时间限制得太短促/014(三)集中心力与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风抢进/017(四)要看书,不要只抱个题目去翻材料/020(五)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024(六)其他几点意见/026二 几条具体规律/029(一)尽量少说否定话/029(二)不要忽略反面证据/033(三)引用史料要将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断章取义/038(四)尽可能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史料,少用后期改编过的史料/040(五)后期史料有反比早期史料为正确者,但须得另一更早期史料作证/045(六)转引史料必须检查原书/047(七)不要轻易改字/049三 论题选择/052(一)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052(二)问题的实用性/054(三)大问题与小问题/057(四)自己能力与材料情况/061(五)检查论著目录/064四 论著标准/067五 论文体式/072(一)常行体/073(二)纲目体/073(三)纲目变体/078(四)复合体/080六 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083(一)引用材料方式/083(二)注释方式/087七 论文撰写与改订/092八 努力途径与工作要诀/097(一)立志与计划/100(二)工作要诀/103九 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113(一)健强身体、健康心理/114(二)一心力、惜时光/116(三)淡名利、避权位/117(四)坚定力、戒浮躁/120(五)开阔胸襟/122(六)慎戒执著/123治史答问/125序言一/127序言二/128一 我研究历史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129二 我在中学大学读书时代的课外阅读/131三 我对于政治制度史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136四 我对于历史地理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138五 我的研究重心何以放在唐代/142六 我对于上古史与考古学的性趣/144七 宋史是青年可大展拳脚的园地/146八 我对于唐诗史料的利用/149九 我今后的撰述计划/155十 研究历史不要从哲学入手/158十一 研究中国史不必要从中文入手/160十二 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历史研究的辅助工具,不能以运用理论为主导方法/163十三 “无孔不入”、“有缝必弥”/167十四 目录学与校勘学/180十五 年龄与撰述/184十六 前进与落伍/187十七 史学二陈/190十八 通贯的断代史家——吕思勉/198十九 翻译工作的重要性/204二十 我购藏书刊的原则/209二十一 我对于中国通史讲授的几点意见/213附录一 严耕望先生访问记(黄宽重)/220附录二 《唐代交通图考》序言/227钱穆宾四先生与我/237序言/239上篇 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242下篇 从师问学六十年/262附录一我与两位王校长/314附录二我对傅斯年孟真先生的感念/322[附录]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余英时)/327编后记/337

前言

  我对于历史发生兴趣,当追溯到高中读书时代听李师则纲的一次讲演,题目大意是“历史演进的因素”,同时又读到梁任公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后来也读了些西方学者史学方法论之类的编译本,所以方法论对于我的治史不无相当影响。不过当我在中国历史方面工作了几十年之后,总觉得文科方面的研究,固然也要讲方法,但绝不应遵循一项固定的方法与技术。只要对于逻辑学有一些基本观念,如能对于数学有较好的训练尤佳,因为数学是训练思考推理的最佳方法,而任何学问总不外是个“理”字。此外就是要多多的仔细阅读有高度成就的学者的好著作,体会作者探讨问题的线索,然后运用自己的心灵智慧,各出心裁,推陈出新,自成一套,彼此不必相同。至于方法理论,不妨让一些专家去讲,成为一项专门之学,但实际从事历史事实探讨的入只能取其大意,不能太过拘守。太过拘守,就太呆板,容易走上僵化的死路上去,或者只是纸上谈兵,并无多大用处。

内容概要

严耕望(1916-1996),号归田,安徽桐城人。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研究所、新亚研究所研究员、教授。1970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秦汉—唐)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初学治史者而言,有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那就是严耕望的《治史三书》特别是其中的《治史经验谈》。严先生文如其人,甚少惊人之语,亦不弄玄虚,所论处处针对学子所需,实在而具体。我对自己的学生就首先推荐此书。且此书篇幅不甚大,尤宜备于手边,不时温习揣摩。不仅初学者,以我个人的经验,已任教授者也不妨多看看,必有所获。  ——罗志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是一本值得向所有有志于中国文史研究的学者推荐的书。谈论治学经验的书并不少见,但切实周到如本书者则不易多得。这是因为;第一,作者是一位不骛声华、埋头治学、功夫扎实,成就卓著的真学者,所谈的在在都是切身的甘苦,没有装腔作势故作大言的矫情;第二,作者既在史识上深受钱穆的点拨,又在傅斯年领导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个所谓史料学派的大本营就职多年,所以对通识与考据的关系有比较通达的认识,没有自骄其所能而轻议其所不能的轻薄;第三,前两书谈问题,后一书谈经历,有横有纵,既使我们亲切而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治学历程与治学经验,也披露了现代学术史上一些重要的史料。  ——傅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章节摘录

  治史的博通可分从两方面谈。第一,史学本身的博通。即对于上下古今都要有相当的了解,尤其对于自己研究的时代的前后时代,要有很深入的认识,而前一个时代更为重要。若治专史,例如政治史、政制史、经济史、社会史、学术史等等,治某一种专史,同时对于其他的专史也要有很好的了解,至少要有相当的了解。第二,史学以外的博通,也可说是旁通,主要的是指各种社会科学。  先讲旁通,要想真正旁通各种社会科学,虽然断然做不到,但至少要对各方面有一点皮毛知识,有一点总比毫无所知的好。现在时髦的看法,要以社会科学的观点研究历史,于是各种社会科学家都强调自己的立场,以为研究历史非用我的方法理论不可。记得前年台湾有些史学家与一些社会科学家开过一次联席会议,社会学者,人类学者,经济学者,统计学者,心理学者等等,就各人强调自己的方法理论,作为研究历史的法宝。当时有一位历史学者说,这样讲来,我们历史学者就无用武之余地了!其实各方面的意见都有问题。治史有考史、论史与撰史的不同,而相辅为用。考史要把历史事实的现象找出来,论史要把事实现象加以评论解释,然后才能作综合的撰述工作。社会科学的方法对于论史最有用,对于考史撰史的用处比较少,社会科学家要越俎代庖,也只能做部分的论史工作,考史撰史还是非全部由史学家做不可!至于各种社会科学对研究历史都有帮助,那是绝对正确的,但也各有局限性,不是随时都可用得上。几年前有一位颇有名的史学界朋友,告诉我:“要用统计法治史”。这话本不错,但史学问题哪都是统计法所能解决的!

图书封面


 怎样学历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以平实的语言,说出内心的热忱。无论是从自己的为学途径,还是品评其他大家的优异和差别,都能做到客观公允。以期后学者能得历史学的真识卓见。乃不可得之书中好老师也!
  •     少年时读书贪多,常常囫囵吞枣,虽也能领会精义一二,却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年纪渐长,悔意愈增,所以慢慢要逼迫自己涂抹几笔。何况严耕望先生说了:“一个人在三十五岁以前,至迟四十岁以前,若不常常写作,以后就不大能写作了。” 是以惴惴焉。学习历史专业,投入大,产出少,以写作历史论文而论,周期往往要比其他专业论文长很多。历史以实证为基础,用材料说话,搜集材料是第一步,深透理解纷繁的材料,并清理出一套逻辑是第二步,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撰述形式、灵活地运用所需材料组织成文是第三步。 一篇论文初具雏形,但不宜于马上发表,这一方面为继续补充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续推敲,在逻辑材料上尽可能地完善。培养一个优秀的史学家也是难上加难,历史学家所需要的知识准备更让人叹为观止,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发现让自己眼睛一亮的优秀史学家。而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却为我们呈现的了一个专精而又博通的史学道路。历史专业成才周期长,而且谋生不易,所以选择历史专业应以兴趣为主,并培养一种淡泊自守的生活态度。通常而言,历史学者的生活是寂寞的、清贫的,但一个专心研究、学有所长的历史学者也不至于吃不饱肚子,不过很少能成为热闹的中心而已。一旦成为热闹的中心,历史学者实际上已经不能从事研究了,如四十岁后的胡适。故而历史学者若立志有所成就,首先必须具有淡泊的态度,远离声名势利,非如此不能坐下来读书。其次才是做大题目。所谓的大题目,严先生称为面的研究,包括很多的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问题群。从事面的研究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容易发现材料的彼此冲突彼此勾联,避免研究孤立问题引起的的视野限制,二是解决了问题群往往能做出基础性的贡献,与零敲碎打式的研究不可同日而语,且研究的问题也不容易枯竭。还有一类问题,严先生认为是与国计民生、社会动态、人民生活、思想潮流相关的实际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容易引起较多的关注。其实,我们不妨说这也是史学研究的大问题。再次是读大书。现代学者热衷于搜集冷僻的史料,重视文书契约之类以往弃之如敝履的材料成为研究的时尚。平心而论,开拓史料的范围对史学研究的推进是有裨益的。而读二十四史等基本史料,也未尝做不出大学问。前辈史家吕诚之先生撰写多部断代史,对现代史学贡献厥伟,而他所取材的往往只是二十四史。这固然收到吕先生研究条件的限制,但于此也可见读基本史料的重要性。具体在中国史领域,宋以后的断代史研究对基本史料的解读是不够深入的。最后还要精心写作。严先生不主张学史先学文,他认为史书中也有好文章,历史学者如能用心钻研体会,未必不能写出好文章。历史文章不必求文采,但文字的洗练、行文的技巧也不可不讲究。严先生的文章总是反复修改,早年发表的《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因未充分润色以致贻悔终身。以《治史三书》的文字而论,其文字朴实而通透,严氏为人之诚敬不苟亦可见一斑。对专著和论文的具体写作技巧,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要言不烦,实用性极强。严先生治学以专精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但专精之中亦有博大的气象。我没有认真研读过严先生的专业著作,但我细读《治史三书》之后,却相信这是一条专精而博通的史学道路。历史学者以《治史三书》为明灯,持之以恒的努力,或许有望写出“充实而有光辉”的著作。
  •     老实说,严耕望的这本书我原本是不知道的,即便是严耕望这个人,也孤陋寡闻更不得知。只是在写吕思勉诚之先生、钱穆宾四先生的书评时,方才从网上搜到不少观点皆引自该书,确实也深得其味。于是遂而购下,束之高阁,姑且异日观尔:)全书三大部分,治史经验谈、治史问答、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约莫各占三分之一的篇幅。其中,治史经验谈讲的是如何做学问,包括方向的明确、题材的选定、文体的选用等等。就我个人而言,怕不会有真正做历史学问的机会了,最多不过是个爱好者而已,想来大部分同学恐皆如此,因此,也就不甚细读。不过,该部分最后“生活、修养与治学的关系”一节,到不可不略有提及,非常值得品味,这在世风浮躁、人心思变的刻下,更加显得颇有意义。做学问首先是做人,而做人则包括心理和生理两部分,任缺其一行事便总不得顺畅了。对此,严耕望先生的座右铭是“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深得先儒意蕴。众位切莫要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古人迂腐,其实乃人生有为之一境界矣!大凡想成就一项事业,总离不开这些精神,无论顺境逆境,不骄不馁的做好手上的工作,对未来总是有帮助的,起码这番努力的心境,便是最不可多得的优势。此外,“持之以恒”、“失败是成功他妈”之类的话,似乎有老调重谈、乏善可陈的嫌疑,须知纵观秦皇汉武、蒋公毛祖,乃至域外之爱迪生、诺贝尔,皆无不如此。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过少做些浮云遮望眼的事情罢了——共勉共勉!在第二部分治史问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严耕望先生对近代史学大家的评述,他 “认为前一辈的中国史学界有四位大家:两位陈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吕思勉诚之先生与业师钱穆宾四先生”。在近代,陈寅恪先生名声尤大,被喻为“旷世奇才”,我观《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二编》,确实考据艰深、才华横溢、世所难及。更是因其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落到了实处,在马列横行的年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虽抑郁悲观,却到也落得个平安,不可谓不是个奇迹了。先生以瞽翁之年而成洋洋七十万言之《柳如是别传》,以寄“悯生悲死”之情,自谓“不为无益之事,何以谴有涯之生”;作书之情,足与太史公愤而为《史记》相比。只可惜,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严耕望评曰“既发愤著书,何不上师史公转悲愤为力量,选取一个重大题目,一抒长才,既泄激愤之情,亦大有益于人群百世;而乃‘著书唯剩颂红妆’,自嘲‘燃脂功状可封侯’耶?”实乃至评也!这部分专门有一节,用来对吕思勉诚之先生做专评,曰“吕书周赡绵密,可谓是一部近乎‘方以智’之作”,此诚然也。吕思勉的书,粗读起来确实比较“乏味”,跟我们自小学的历史书有得一比,甚至提到“有一位朋友批评诚之先生的著作只是抄书”!不过,只要细读下去,便全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了,真正如严耕望评的那样,“他实有很多创见,只是融铸在大部头书中,反不现露耳”!其实,吕先生的书也不尽然如此,最近在看《吕著三国史话》,此是先生留给后人的惟一一部通俗历史读物,那也是观若说书、意气盎然的了。可见,先生并非不能如此写作,不过是拘于做学问,难有“闲情”而为罢了!此书的出版说来颇有值得感叹的地方,若不是《易中天品三国》风风火火,只怕也难以借势而出啊(此余绝无对易中天先生有任何绯意之心)!最近,因故去了一趟诚之先生曾经任教的华东师大,作为该校的两位国家一级教授之一,在学校展框中却几无说明;反倒是另一为一级教授、也是首任校长的孟宪承先生介绍良多,并多为纪年诞辰。我顾不知何以如此,但以诚之先生的成果,似乎不应当如此,或许人如其文,与老先生过于“迂腐”有关吧!联想当今,重商轻文、媚官恶俗,学界浮躁、急功近利、甚至沽名钓誉者大而有之,不禁感叹“道之不行也久矣”!严耕望曾师从钱穆宾四先生,并在赴台后,多有交往,想来这也是书中用三分之一强的篇幅及此的原委。钱穆老先生也是近代史学界了不起的人物,成名作《刘向歆父子年谱》灭了上至康有为、廖平,下迄顾颉刚、钱玄同等人的不经疑古之论,解决了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疑案,这在当时意义尤显重大,而凭的却仅仅是一部《汉书》。由此可见,书放在那里,人人皆可读之,但却未必人人能读出东西来了!再往下说,就非得说到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了,书前一篇《引论》,洋洋洒洒二万字,实乃蔚为大观,陈寅恪赞为“近世一篇大文章”实不为过矣!凡是疑古者,钱老先生的书,都永远是高擎的大旗,指引拨开怀疑的迷雾,强烈建议大家都能去读一读。不知不觉,写了废话这许多,想想现在的书榜,历史方面的好书真的太少太少;读读严耕望的这本书,里面提到的名家名作,能有时间看的话,尽量看看吧,也聊算是一个广而告之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当时看的时候相当受启发啊。努力方向
  •     难得的是每句话里中肯诚切的态度。某老回忆录与之比,顿落下风。
  •     严耕望
  •     和《治史三书》内容是一样的,是对自己治史经验、心路的一个交代,有回忆,有思考。最有帮助与启示的就是他讨论一些史学专题问题的部分,比如哲学与历史关系之类。如果说史学分为考据与义理,严应该还是前者吧。翻过蓝皮的那套上古《严耕望史学论文集》,没看懂多少,想必他在先秦、史地领域一定花了超多时间与精力。这点在本书也有交代。感觉严字里行间流露着低调、务实的特色,与真人照片的平凡气质相符。他说治史不要盲求历史哲学的警语,是值得迫于生活压力而故弄玄虚者注意的。人的天赋不一,性情不一,严耕望是一个值得说道的人物。
  •     觉得严老太罗嗦,还是顾老的书好看~
  •     写得很真诚,第一部分最有启发性。原来那句宋代基本史料一生可以看一遍的话是严先生说的2333过两天有精力的话做笔记。
  •     中国史
  •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谴有涯之生
  •     佩服……
  •     老先生多年治史经验。对年轻人真诚的指导。
  •     令我辈后学满头大汗,无地自容
  •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明荣辱
  •     讀史必備之書
  •     严先生是我读过的最朴实的学者
  •     最早的入门阅读
  •     我的史学入门读物,真的非常好,不过现在上海人民出新版了,那个更详尽一些
  •     治史真的是很要功夫的一件事。一个字一个字去积累、去摘抄材料的时光回想起来连一丝丝遗憾都不会有,而那些思辨的、审慎的、认真充满热情的思考与感慨是一生的宝藏。严公这本书不仅是启发和指导作用,更多的,我觉得是一种勉励。又,严公的号实在很有味道。
  •     常读常新。
  •     絕佳的史學入門指導書。
  •     不仅是怎样学历史,怎样读书做学问怎样做人
  •     严先生的甘苦之言。
  •     收获:研究一个朝代的历史,就要连它上下两个朝代一起研究
  •     我青春期的启蒙读物啊!
  •     于我,影响极深。
  •     很恳切的史学方法论著作 。
  •     治史三书,真传三昧。秉鹤寿丰资,贯宾四悍才,执思勉潜勤,弥合深仄博通,握六语之具,发春秋精微。是不枉学人。
  •     朴实无华,实在,有用,感动人。
  •     不仅对写论文颇有助益……
  •     正统史学家的治史经验,有些内容偏于专业化。对于普通历史爱好者可能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更有助于建立正确史观
  •     但见中国传统治学,尤可见现在学界之浮。
  •     严先生一本朴学治学的精神,潜心治史,不务虚名,而终成大家;其所著此书,亦可谓平实。不虚美,务实用。如今之世,此类书着实少矣,此类人更可谓绝少矣!可为一叹!
  •     好。
  •     目前最好的史学入门书
  •     心向往之
  •     玄铁重剑
  •     难得好书,好书难得
  •     严谨 踏实的治学必备
  •     一位不务声华而成就卓异的学者的金针度人之作。这是第二次读,依然很有感触。
  •     对史学和非史学工作者但是想认真做事的人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     助教的回报,哈哈哈哈
  •     严先生很讲究宗旨
  •     实用,但我还不会用。
  •     好书
  •     治史学问嘛,还是严谨点好,不过严老的治学有很多不可复制
  •     所谈治史经验当然很好,可惜历史地理我读着略觉困难,故而不少举例的部分只是囫囵而过。倒是论及师友和自身治学经历的文字,触动很深,近几日于精神上有颇大影响!
  •     土拨荐
  •     拳拳之心 &「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
  •     这个版本,再来一次
  •     看过两三遍吧,史学入门的方法论读物,历史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     文科学生都应该看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