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马来西亚史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00083542
作者:芭芭拉·沃森—安达娅、伦纳德·安达娅
页数:483页

作者简介

《马来西亚史》内容简介:在全球化时代,关注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发展的源流、现实和未来,不仅仅是新世纪人文学科的一个重点课题,也是许多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强烈兴趣所在。甚至,关注别国热点,不亚于关注自身状况,也已经成为心态开放、视野开阔的许许多多当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然而,至今我国尚未出版过一套相对完备的世界国别史及地区史丛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虽然陆续推出过一些国别史、地区史,但既无规划,也很分散,而且主要集中在英、法、美、俄、日、德等大国,覆盖面过于狭小,更遑论完备与权威了。为此,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通过深入调研,邀约史学界专家进行多方论证,精心策划组织出版这套《世界历史文库》。
《世界历史文库》主要选收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计划共出版80种,2年内出齐。文库编辑委员会特邀我国世界史学界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精心遴选著作。编选者和学术顾问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只选一种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种应是在学界已获得广泛定评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应为著名史学专家,原出版者也应是知名的出版机构。原著使用的语种主要是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等,中文译者应基本上是史学专业人士或具有较高史学修养的翻译家。总之,学术性、权威性、完备性、可资借鉴性以及可读性,是《世界历史文库》编选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标。

书籍目录

致谢
再版前言
关于马来语拼写和马来货币的注释
缩略语
导论:马来西亚的地理环境和居民
第一章 过去的遗产
一、重建马来西亚早期历史:史学编撰的各种考虑
二、马来群岛的产品和早期贸易
三、印度人在“黄金之地”的影响
四、对华贸易和早期马来一印度尼西亚贸易中心的兴起
五、室利佛逝王国和它的竞争对手
六、室利佛逝王国权力的基础
七、室利佛逝王国权威的弱化
八、从室利佛逝王国到马六甲王国:两种不同的记载
九、马六甲王国的遗产
第二章 马六甲王国和它的继承者
一、16世纪与17世纪:史学编撰的各种考虑
二、承袭室利佛逝王国传统
三、马六甲王国成功的理由
四、马六甲国家的性质
五、马六甲王国的领土扩张
六、伊斯兰教和马六甲王国的文化传播
七、葡萄牙人征服马六甲王国
八、对“末罗瑜”马六甲崩溃的各种反应:文莱、霹雳州和亚齐
九、泰国人在马来半岛北部各邦国的影响
十、荷兰人和柔佛王国的优势地位
第三章 马来贸易国家的衰亡(1699~1819)
一、18世纪:史学编撰的各种考虑
二、柔佛王国弑君事件的影响
三、布吉斯人在马来各邦国的影响
四、廖内一柔佛王国之外的发展情况
五、18世纪的政治和经济挑战
六、马来半岛上非马来人居民的影响上升
七、布吉斯人影响的扩大
八、英荷竞争对马来贸易的影响
九、布吉斯人权力的丧失和廖内王国的衰落
十、泰国人势力复兴和槟榔屿殖民地的确立
十一、马来人贸易国家的衰亡
第四章 “创造一个新世界”(1819~1874)
一、19世纪:史学编撰的各种考虑
二、暹罗和马来半岛北部各邦的关系
三、1824年条约和分割马来世界
四、婆罗洲地区新政治单元的创立
五、打击海盗行动
六、马来各邦国贸易模式的变化
七、中国人主导了商业化农业和采矿业
八、中国人和马来人的关系
九、马来人;中突和海峡殖民当局的介入
十、关于“文明”的争论
十一、《邦咯条约》
第五章 英属马来亚的形成(1874~1919)
一、史学编撰的各种考虑
二、英国统治的扩张
三、“前进运动”的重新开始
四、驻扎官制度
五、“多元社会”
六、受保护各邦不同的发展速度
七、马来联邦的形成
八、英国利益在婆罗洲的扩大
九、马来半岛北部各邦并入英属马来亚
十、柔佛王国纳入英国统治范围
十一、新英属马来亚
第六章 殖民社会的运转(1919~1941)
一、殖民地晚期的资料来源
二、建立一种出口经济框架
(一)锡矿工业
(二)早期的种植园农作物
(三)橡胶工业
(四)棕榈油工业
(五)水稻种植业
三、北婆罗洲和沙捞越的经济发展
四、殖民统治时期的教育
五、沙捞越与北婆罗州的教育
六、种族和身份
七、殖民政府和马来统治者
八、英属北婆罗洲公司和白人王公统治的最后岁月
第七章 协商建立新国家(1942~1969)
一、史学编撰的各种考虑
二、日本占领和战后初期
三、马来亚联盟和马来亚联邦
四、马来亚共产党和紧急状态
五、独立
六、联盟
七、马来西亚的形成
八、维护联邦的统一
九、日益紧张的种族关系
十、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
十一、1969年5月的种族骚乱和非常政府
第八章 重建马来西亚(1969~2000)
一、当代马来西亚:资料来源和撰史难题
二、新经济政策下的经济和社会重建
(一)目标一:消灭贫困
(二)目标二:消除种族和经济职能的联系
三、从农业到制造业
四、国家发展政策和“2020年远景”
五、发展的环境代价
六、1969年后的政治格局
七、伊斯兰教因素
八、“末罗瑜巴鲁”(新马来人)
结论:马来西亚历史中的一些主题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索引

编辑推荐

《马来西亚史》:世界历史文库

前言

在全球化时代,关注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发展的源流、现实和未来,不仅仅是新世纪人文学科的一个重点课题,也是许多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强烈兴趣所在。甚至,关注别国热点,不亚于关注自身状况,也已经成为心态开放、视野开阔的许许多多当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然而,至今我国尚未出版过一套相对完备的世界国别史及地区史丛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虽然陆续推出过一些国别史、地区史,但既无规划,也很分散,而且主要集中在英、法、美、俄、日、德等大国,覆盖面过于狭小,更遑论完备与权威了。为此,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通过深入调研,邀约史学界专家进行多方论证,精心策划组织出版这套《世界历史文库》。《世界历史文库》主要选收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计划共出版80种,2年内出齐。文库编辑委员会特邀我国世界史学界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精心遴选著作。编选者和学术顾问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只选一种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种应是在学界已获得广泛定评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应为著名史学专家,原出版者也应是知名的出版机构。原著使用的语种主要是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等,中文译者应基本上是史学专业人士或具有较高史学修养的翻译家。总之,学术性、权威性、完备性、可资借鉴性以及可读性,是《世界历史文库》编选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标。显而易见,入选《世界历史文库》的著作,只是给读者们提供了关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一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可资借鉴的优秀文本。在史学领域里,治史者所拥有的材料、眼光、立场以及才学识见的不同,必然导致历史研究结论与叙述状态的迥异,相信读者们会在阅读研究时注意加以辨别。上下数千年,人类一直在探寻自己的历史,寻找“信史”,追求“良史”,以期获得历史的真相和启悟。

章节摘录

三、布吉斯人在马来各邦国的影响不同移民团体迁入马来世界是一个贯穿整个马来西亚史的主题,苏门达腊岛、婆罗洲和马来半岛之间的移民运动很早就出现了。内部移民也很显著。从16世纪起,伊班族人从现在的加里曼丹岛(印度尼西亚婆罗洲)迁至今天的沙捞越,他们的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农业需要大片森林地带,他们在迁移过程中征服或吸收了遇到的许多小团体居民被征服或吸收,但其他居民则对他们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在这些地区,随着劫掠和互相残杀的战争增加,伊班族人面临的竞争大得多。约在18世纪中叶,当伊班族人迁入后来沙捞越的第二和第三区时,他们同沿海居民之间的联系日渐增多。他们不仅能够同马来人远征队领导人妥协,也能够与之建立联盟。这归功于他们的战斗能力和他们获得的尊敬。但是,历史资料里充斥着另一支印度尼西亚居民的移民情况,即沙捞越的布吉斯人。确实,18世纪被称为马来西亚史上的“布吉斯人时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自17世纪最后25年以来,布吉斯人和沙捞越南部其他居民团体已经进入马来西亚地区。随着内战蔓延,他们离开沙捞越南部,试图定居于松巴哇岛(Sumbawa)、龙目岛(Lom’bok)、巴厘岛(Bali)和爪哇等地区,但没有成功。布吉斯人与当地政权发生冲突,导致他们进一步向西移民,去寻找一个可以摆脱领主剥削压迫的土地,而苏门达腊岛和马来半岛人口相对稀少、管理相对松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避难所。在17世纪晚期,沿半岛西海岸,在柔佛王国的臣属国雪兰莪州、林吉(Linggi)和巴生,大批布吉斯人居民点纷纷涌现。一个布吉斯人王朝甚至在亚齐建立,不过存在时间很短。

图书封面


 马来西亚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2014年11月的马来西亚16天之旅,促使我想多了解这个国家一点,这本书打开了我的视野,使我在旅行的时候多了一份观察,同时也由于一直住guest house,这些house极具本土文化特色,让我得以从另一角度,体验这个多姿多彩的国家。突然想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也许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亲身感受一下那里的空气。
  •     * 前言由于我沉迷于网络,这本书没有细细地读。而过几天就要参加岗前培训了,所以写如下笔记,聊以消除浪费时间的罪恶感。本书破除了我许多对历史的迷思。马来西亚国历史与我国大不相同,在生产方式上不是什么游牧——农业——工商的发展序列,在民族关系上不是单一——殖民与反殖民——融合。在多姿多彩的历史面前,要总结普适规律确实困难。* 自古开放马来西亚自古就商业繁荣,也从未闭关锁国。古代地理环境就具有可耕地缺乏、海洋和森林资源丰富、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点的条件。这些条件使得城市和文明的兴起不是由于农业的发达、而是转口贸易和珍宝采集和贩卖。港口文明的特性使得陆续兴起的诸侯国都具有完善的海军、便利的商业设施和有效的法律和行政机构。而各诸侯国都无法完全垄断海上贸易这一财源,使得诸侯国内部君主无法集权,做出重要决定需要贵族会议的一致表决同意。马来文明(末罗瑜文明)也具有使远人来附的能力。布吉斯人、亚齐人、米南加保人逐渐接受了马来人的文化。而且自唐朝以来移民该处的华人,也归化了。和西方列强的关系也没有中国这样苦大仇深。如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初来之时,也没有发生我国与西方交往那样的战争——条约——开放的序列。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也只是诸侯中多了一个较强势的,柔佛——廖内王国依旧兴起。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是抱着垄断海上贸易的希望而来,到了当地,也只能与一位苏丹合作,保证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我觉得与葡萄牙、荷兰相比,泰国这一北部诸邦的宗主国对马来西亚的威胁反而更大。即使可以自由贸易、具备司法体制,英国殖民者依然以新加坡和槟榔屿为据点、逐步将马来西亚改造为锡和橡胶的产地、粮食消费地。“只要门户开放,西洋人就会好好跟你做生意”的说法,好像不对。殖民地化的原因不是闭关锁国,而是闭关锁国引起的落后。* 分而治之英国殖民者以夷制夷心机缜密、发展经济条理有方、建立政体审时度势。以夷制夷集中表现在区别对待马来人和华人。峇峇在古代能够顺利融入马来。而十九世纪中下叶移民而来的华人结成社团,建立自己的经济。殖民者充分利用了华人带来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然而坚持把他们和马来人区别对待,把他们视为“暂住的”。这一区分使得华人与马来人的民族区分日渐明显,又使得1945年到1949年,英国殖民者能够卷土重来。首先依靠华人为主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驱散了与日本人合作的马来人武装,站稳脚跟后、依靠马来人消灭马共领导的马来亚种族解放军。比起在中南半岛上灰头土脸的法国、高明何止半点。在发展经济上,殖民者做出许多努力。维持法律与秩序、修建道路与铁路、输入劳动力等。如锡矿工业,引入了斗式挖掘机、提供资本和专业技术。而H.N.Ridley先生致力于橡胶的培育和栽种,为马来西亚提供了一大经济支柱。而这些努力的收益,既给赎买马来苏丹和贵族阶级提供了财源、又将人民的经济生活牢牢绑缚在大英帝国的商业上。殖民统治的稳固最好的保证在于完成了封建时期没有达到的经济发展。这是殖民统治的根本原因。仅依靠如此少的人数、资金就能够把一个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变为殖民地,需要军事力量的保证。在“前进运动”中,殖民者能够稳步地向各王公处派遣驻扎官,依靠的是以新加坡为核心的武装力量(英国军官、印度士兵)。而且等待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极好、总是在各州苏丹起纷争时、通过协助一方打击另一方把政权搞到。从1819年建立新加坡到1912年控制柔佛、建立起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共用了九十三年的时间。即使从1874年签订《邦喀条约》算起,也用时38年。更为厉害的是,表面上只是派遣了几位顾问到各苏丹那里。普通百姓意识不到他们已经换了主人。我想读一本反映英国殖民史的书,这才是真正的统治术。* 新经济政策马来西亚独立之后,政治生活的两个目标形成了。要保证马来人享有特权,又要保证议会民主制国体。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困难之处在于,宪法制定时马来人并不占人口绝对多数、而且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占有资本少,在经济政治生活中都处于弱势。以巫统为核心的巫统——马华联盟和之后的国民阵线,通过从1971年到1990年的四个五年计划、发展经济、培养人才,成功地实现了这两个目标。马来西亚的出口产品中制造业产品的比重如何从1970年的11.9%到1990年的55.8%。贫穷率从49.3%下降到15%。马来人的股票所有权从1.5%上升到20.3%。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外国人的股份从1970年的61.7%下降到1990年的25.1%。这些是如何做到的?作为一本通史,本书并未详细说明其中的原因和过程。我觉得需要读另外的书来了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华人并没有被褫夺财富(华人的股权从1970年的27.2%上升到1990年的44.9%)。华人对于马来人的受教育机会、担任公职、就业等方面的特权也能够容忍。华人对国民阵线的支持票说明了这一点。而新加坡的存在也给马来华人一个缓冲阀。所谓“华夏向心力”也就降低了。也没有出现印度尼西亚屠杀华人事件。马来华人是华人,但首先是马来西亚人。如果有机会接触马来华人,这点教训是首先要记住的。* 结语这本书开拓了我的眼界。破除了诸如“接受西方文明、开放,西方就不会来打我们了”的迷思。见识了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维持议会制民主已达42年的国家(没有发生土耳其和巴基斯坦一样的军事政变)。看到别的国家也有过长达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不再因为马来西亚有大量会说中文的华人,而动诸如联合马来西亚、制衡越南、菲律宾的念头。(以前只知道马来西亚的华人公墓,觉得民心可用)。这本书也启发我求知。英国如何实现日不落帝国的?马来西亚的四个五年计划是如何实施的?值得读些书,求解这两个问题。世界历史文库确实是好文集。可惜无锡图书馆只有马来西亚和瑞典两本。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后殖民时期叙述草草。
  •     1、从书中还可以看到新加坡、文莱的一些历史;2、无重大事件纪年表;3、P1导论纠错:“彭亨州是继沙捞越州之后面积最大的州”,正确的是“沙巴州是继沙捞越州之后面积最大的州”4、纠错:P223倒数第2行“901年”,或为“1901年”之误。5、纠错:P357倒数第2行,“马来西亚半岛”。6、因最后一篇“结论”给4星
  •     挺厚的,挺新的,有文莱史吗
  •     小错不少,比如把国家最高元首和政府领袖的职能混为一谈。翻译也是一个问题,orang asli(orang是人的意思,asli是原本、最初的意思)可以直接翻成原住民却偏要硬生生翻成奥朗阿斯里人…很不适应。
  •     印度、泰国影响,伊斯兰的传播,中国各民系移民的关系与政经活动,欧洲人的活动。
  •     对东马加入联邦以及新加坡独立出去的历史有了一点了解。原来沙捞越和沙巴过去属于文莱。
  •     初衷是厘清马来各邦Raja们的渊源关系
  •     补,2015年5月
  •     送到的书跟旧的一样~~品相不好!
  •     haodebudele
  •     60-70年代与新加坡的恩怨,与CP的恩怨都草草带过了~~~
  •     世界历史文库收藏第14种
  •     马来西亚史写得不错,特别是马来西亚建国前的历史,但翻译的错误多了些。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将王赓武翻译成了王光武。
  •     本为去马来旅行读的,不过写地太专业,成了史料的堆积,不易读,读完200多页,放下。
  •     看了一个多月 终于看完了 多打一星 是为了给我扫盲 小地方真是 从古至今 一直都是民族大熔炉 苏丹荷兰印度中国泰国朝鲜日本英国……马来西亚长期都是殖民地 或者是必须向宗主国进贡“金银花”的附属国
  •     评:这本书写的一般。
    马来西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仅仅从15世纪开始才有,这使我不由得感叹中国的伟大,我们有两千多年(明确纪年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呵呵,我就有一套26史,有时间了一定要仔细看看)。
    马来西亚的华人大约占1/4左右,在该国的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不由得感叹海外华人的勤劳和聪明才智,在二战中对大陆的支持,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巨大贡献!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真是太强了!海外华人是祖国的巨大(政治、经济)财富,也为华人在海外的不公平待遇而感到愤怒!祖国的强大是海外华人的后盾!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书中语)记住这句话,许多华人坚持认为:忘记了自己的母语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传统的瓦解!看来中国政府真的有必要,加强对东南亚国家华语学校的支持力度了!
    马来西亚史也就是英国殖民史,基本没什么看头。呵呵
  •     马共被剿灭的一段看得真是让人五味杂陈。
  •     虽然翻译一塌糊涂,但是只要读下去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还是很有帮助。编写的尽可能客观完整了。
  •     马来西亚不同团体/种族的各元素的沿革叙述较少,没有峇峇的资料,是个遗憾。
  •     辛苦快递了。书中内容还是可以的,但是书的封面像本旧书,,,
  •     去 马来西亚 旅游前买的。没有什么用处。
  •     比较严谨,好几卷之前都有"史学编撰的考虑"一节。东南亚历史值得了解!
  •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之一,读读历史可以了解更多。可以作为东南亚历史的有效补充。作者是外国学者,写书的角度跟中国人写的不一样,给我们不同的视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