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节选本)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历史(节选本)

出版社:商务
出版日期:2002-1
ISBN:9787100034326
作者:(古希腊)希罗多德
页数:148页

作者简介

希罗多德被称为西方历史学之父。他的名著《历史》亨誉两千多年,实为经典中之经典。该书以希波战争为主线,描述了古代世界的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希罗德叙事组细腻,文笔生动,尤见长于刻画人物。特别是书中人物的对话,简洁、家有个性,可与我国的《史记》相比。此次选篇的内容更为原书中的精骨,既可丰富读者的情况,又可作为学术研究之入门书。

书籍目录

第七卷  第8-9章、第19-26章、第32-36章 波斯王薛西斯举国动员,准备御驾亲征希腊  第37章、第40-41章、第44-60章、第100章 波斯大军离撤尔迪斯出征和薛西斯沿途的检阅与点兵  第131-133章、第138章 希腊各邦对波斯的态度  第139-144章 雅典在希波战争中的作用和泰米斯托克利的兴起  第145章、第172-174章 希腊同盟的建立及其应敌措施  第175-177章 希腊同盟决定在德摩比利山隘和阿提米西坞海面迎击波斯陆海大军  第201-207章 斯巴达王李奥倪达率希腊陆军前往扼守德摩比利  第208-212章 薛西斯派探马刺探希腊陆军军情和波斯陆军进攻德摩比利连续失利  第213-218章 薛西斯派军出间道绕攻德摩比利  第219-222章 李奥倪达率斯巴达军和底比斯人、帖斯皮人坚守德摩比利,其他人撤离  第223-228章 波斯陆军进攻德摩比利,李奥倪达率军英勇奋战,全体阵亡第八卷

内容概要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前430/前420),古希腊历史学家,所著《历史》一书为古代第一部伟大的史书。他生于小亚细亚的哈利卡纳索斯城,曾被该城暨主放逐,后与人共同推翻暴君,恢复了宪政,其后,移居雅典人在南意大利的殖民地图里城,最终客死他乡。他不仅从当时的传统中掌握了史学研究方法,并在历史上人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历史与史前的分界线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尊为西方史学之父。

图书封面


 历史(节选本)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第一次看原著有点吃力。可以说是无从下手。有了导读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     口袋书
  •     一本小书, 没啥好看的, 后悔
  •     写得很形象具体。看全集更好
  •     和我想的有点差距,书很小,能随身携带
  •     2012年4月18日购于当当网。
  •     很小,很薄的书。因为是节选,再加上本人的世界史水平太低,所以看不上手
  •     读过,是希罗多德的名著,内容是节选,注释用心
  •     里面全是字,而且内容太深奥了,看不懂啊!郁闷死。
  •     这本书很薄很窄,是节选本,看了作者的翻译,让我非常想看足本。
  •     很好的译本。
  •     书本身不错,可惜的是只是节译本。
  •     买不起商务印书馆的全套,只好买节选本了。。。但是这也太节选了点~~
  •     小书还不错
  •     本来是由于小开本,打算买来给儿子看的。但是书到手后才发现给儿子看太早了,就自己留着看吧
  •     很小的一本,而且是节选。很没有意思
  •     节选的,节的内容不敢苟同,但是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读法未必不是好事。优势在于实在很小,也很便宜。
  •     买给老公的,不知看得怎样,有机会得跟进一下效果
  •     希羅多德的《歷史》,記敘的是古希臘兩次重大戰爭中的前一次——希波戰爭,雖然希羅多德曾被《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作者修昔底德詬以文筆過於粗線條,但在當時希羅多德引用一些無法證實的傳說時已特意附注,給出類似“純屬個人觀點”的辯證分析,實屬難得,4顆星
  •     应该说这是一本很闷的书,不过有些言辞还是很美的,以史为鉴~~~
  •     有人说这本书不好,因为只是节选。但是如果是为了了解这一段历史和这整本书,它还是很有用的。
  •     古希腊最伟大的历史著作,日后当一读全本原著。
  •     每天在公交车上的读物
  •     就筹钱而已,没怎么样留意。
  •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上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故事的精彩和丰富性可以和《史记》相比较的。这本书开篇就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采”,而《史记》则只在最后的太史公自序才很谦虚也很骄傲的说“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俟后世圣人君子”。这里有这样的比较,《历史》关注人类,为人类的功业赞叹不已,认为应该使这些功业为人传诵。《史记》则要传达“一家之言”,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已经有孔子的《春秋》臧否人物,“修旧起废”,使“学者则之”的气概。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一种“主题先行”呢?因此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一些有趣的论题,可却没有被《史记》涉及。例如《历史》中说,埃及人相信自己是全人类当中最古老的民族,普撒美提科斯成为国王的时候(公元前664年),埃及人曾经想知道这一点,于是普撒美提科斯找了两个婴儿,一生下来就交给一个牧羊人,叫他把他们放在羊群当中哺育,但不许任何人在这两个婴儿面前说一句话,为的是知道他们一生下来第一次说出的话是什么。两年过后,牧羊人把孩子领到国王面前,结果听到这两个孩子说着一个“倍科斯”的音,国王于是调查这是哪个民族的话,结果发现这是普里吉亚人的“面包”这个词,于是埃及人就放弃先前的说法,转而认为普里吉亚人是最古老的民族。这种关于人类的好奇心的记载,在中国相类似的可能是关于纣王的传说。传说中纣王为了知道怀胎的是男或女,而下令将妇女剖腹,为了知道老人和年轻人的骨质区别而将两个人的腿骨砍开。而且普撒美提科斯的这场实验也带有无视这两个婴儿的权益的成分,还有更为冷酷的版本说,他是叫一些被割去舌头的妇女来哺育婴儿的。这是希罗多德记录的埃及人自己的故事了,而希罗多德本人为了证实埃及人是最古老的民族,还来到埃及的邻居,了解到埃及的纪年,月份的划分等等都是“最先的”。而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很少看到类似希罗多德那样的对于人类的好奇心的记载。是中国历史上缺乏好奇心这种东西吗?也许是两个地方的历史学家兴趣不同而已。在对埃及的地理和历史的考察中,还提到了希腊人对尼罗河每年泛滥一次从而给埃及带来灌溉水和肥沃土地的现象所做的解释,这一记载有这些可以注意的特点,第一,这些观点并不是希罗多德的,第二,他记载了不同的说法,尽管他认为有的不值得相信,第三,这纯粹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并不是任何“究天人之际”,“可以知得失”的努力。第四,在提到这些观点之后,他自己也忍不住着手来解释这个现象。这使得这场解释进行得就象一个学术论文一样:收集关于这个事物的观点并加以评判,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形多次出现。但在埃及的记叙中,希罗多德并没有罗列和追究埃及历史上国王的谱系,而《史记》在开篇的黄帝本纪则不然。尽管希罗多德曾经造访祭司并听说了埃及王国的起源。我想这并不是希罗多德不相信这个谱系,只能说是希罗多德对这个谱系不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不是一个埃及人的缘故?而对于太史公,我想是因为其家世可以追溯到“昔在颛臾”的被黄帝族系任命为司天或司地的“南正重”“北正黎”,则很难克制对旧日主子--黄帝家族的兴趣。
  •     老师推荐的,喜欢,就是没注意到是节选本。。。。。
  •     书太小。只适合揣口袋里,我还以为是商务印书馆的大字本呢。这次上当了。
  •     书很小的那种,内容较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