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神圣罗马帝国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0-06
ISBN:9787100020428
作者:詹姆斯.布赖斯
页数:493页

作者简介

1904年版前言
第四版序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蛮族入侵前的罗马帝国
第3章 蛮族入侵
第4章 西部帝国的重建
第5章 查理帝国及其政策
第6章 加洛林诸帝和意大利诸帝
第7章 中世纪帝国的理论
第8章 罗马帝国和德意志王国
第9章 萨克森和法兰克尼亚朝诸帝
第10章 帝国与教延的斗争
第11章 皇帝们在意大利:红胡子腓特烈
第12章 皇帝尊号和僭妄要求
第13章 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覆灭:政教之争再起
第14章 德意志的宪法:七选候
第15章 作为一个世界强国的帝国
第16章 中世纪的罗马城
第17章 东罗马帝国
第18章 文艺复兴:帝国性质的改变
第19章 宗教改革及其对帝国的影响
第20章 威期特伐里亚和约:帝国衰亡的最后阶段
第21章 帝国的倾覆
第22章 总结与反思
第23章 德意志向民族统一体的迈进
第24章 新德意志帝国

附注
附录

书籍目录

1904年版前言
第四版序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蛮族入侵前的罗马帝国
第3章 蛮族入侵
第4章 西部帝国的重建
第5章 查理帝国及其政策
第6章 加洛林诸帝和意大利诸帝
第7章 中世纪帝国的理论
第8章 罗马帝国和德意志王国
第9章 萨克森和法兰克尼亚朝诸帝
第10章

内容概要

詹姆斯·布莱斯James Bryce, 1st Viscount Bryce(1838-1922年)在民国时期他的名字被翻译为白赉士。英国自由党政治家、外交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城,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并留学德国。
1862年获牛津三一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864年,年仅26岁时便出版500多页的专著《神圣罗马帝国史》。此书以神圣罗马帝国的演变为中心,论述始自公元2世纪日耳曼诸部族向罗马帝国迁徙,止于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言简意赅,脉络清晰,传诵甚广。1867年取得律师资格,后又于1870年获民法博士学位;1870~1893年当选为牛津大学钦定讲座法学教授。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官廷侍从阿克顿勋爵共同创办《英国历史评论》,他学识博洽,见解深邃,是一位历史学家,一位政治理论家,也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他在政治上属于自由党,井以自由党人身份长期充任议会下院议员,(1880-1907年),成为该党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曾数度参加自由党内阁,从1886年起历任外交次官、兰开斯特公爵领事务大臣、贸易大臣、爱尔兰事务大臣等要职。1907年被任命为英国驻美大使;在华盛顿任职期间赢得很高的荣誉。1913年自大使任上退休,次年被授封为子爵。并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调查德国在法国和比利时所犯下的罪行。1922年在德文郡锡德茅思逝世。

图书封面


 神圣罗马帝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詹姆斯·布赖斯的经典著作:《神圣罗马帝国》。James Bryce,是英国著名的法学家,同时也是历史学者和政治家。Bryce最著名的著作其实是《现代民治政体》,这本书出版于布赖斯去世前一年,可以说是毕生学术的总结。Bryce在这本书中讨论了法国、瑞士、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民主体制,绝对是政治体制的必读书目。Bryce还写过一本《美利坚合众国》,这是他在担任英国驻美国大使时的著作,据说,这是外国人描写美国最好最深刻的一本书。《神圣罗马帝国》是布赖斯大学毕业时的作品。布赖斯毕业于牛津大学(以后也在牛津任教),大学毕业时,正巧赶上一个论文有奖征集,于是布赖斯写出了这篇多达500页的大部头论文,并赢得奖金。书写于1860 年代,这时的德意志在统一的前夕,布赖斯从历史的角度详细讲述神圣罗马帝国的渊源和进程,直到帝国终结。神圣罗马帝国是存世时间最长的帝国,从800年查理曼加冕到1806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西斯二世被迫退位,存在了1000多年的时间,这期间,神圣罗马帝国也是欧洲仅有的帝国,皇帝的称号也仅有帝国的首脑才能拥有。神圣罗马帝国比不象现在的意义上的帝国,他的皇帝是选举产生的,是正儿八经的民选皇帝。有关帝国的历史纷繁复杂,头绪众多,布赖斯写起来是轻车熟路,负责翻译的几位老兄看来是累的够呛。这几位翻译老兄感觉就像是在用金山快译之类的软件翻译,一个句子好几行长,有各种从句修饰,语序完全是英语的用法。真不知道这伙人怎么想的,如果这样翻译,还不如看原文呢。这也是俺看这本书进度极慢的原因之一。每一个长句子都要琢磨好半天才能看明白,有时甚至就根本看不明白,这帮翻译的人估计是某个大学的老师们,凑在一起对付出本书全当用来评职称涨工资,白白糟蹋了一本好书。
  •     很多年前看的了 竟然也不记得是在哪买的 但这本书是我书架里给我震撼力最强的一本 它清晰的梳理了中世纪神罗的制度 王朝 与临国的关系 内部的纷争 日尔曼人从打坏旧制度到继承 从蛮族到自视罗马传人和欧洲中央大国的心态转变 感兴趣值得一读
  •     在以前對世界史還不是那麼熟悉的年代,從“成吉思汗IV”這套遊戲中接觸到了中歐的這個“名稱聽起來很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以下簡稱神羅),就有一種莫名的迷戀。經過一段時間後,開始想在台灣找尋一些中文書籍,才發現,大部分有的書,都是歸類在德意志民族的漫長歷史裡的一部分,想要找到一部“斷代史”,似乎有點難度。後來總算是在北京商務那邊發現了這本由James Bryce《神聖羅馬帝國史》,卻又赫然發現它出書久遠已經沒了版權。台大法圖(很奇怪的地方><)雖然有一本,但筆者已經無權再外借書籍,而且校友要借書又貴鬆鬆,還不如乾脆直接下載電子版輸出成紙本還便宜多了。一波三折後,總算是把它讀完了。如同豆瓣上的批評,這本書的原著經典,翻譯不及格,又是讓筆者含淚想找原文版。跟其它那些不通順的書一樣,單純的陳述都還可以,一到那種提及深刻理論,用到一堆修飾詞句的段落,就變成有字天書。不過,總算是還能弄懂James Bryce的核心論述,算是值得慶幸。Bryce的這本《神羅史》原本是他的論文,因為備受好評而不斷的改版,最終修正已經是1923年的事情了。這本書對筆者而言有絕對收藏價值的原因,在於作者確實的把神羅放在了一個獨立外的專題去討論,而不再是一個“德意志的歷史時代中的一部分”(筆者是沒看過郭恆鈺先生的《德意志帝國史話》啦)。這之中的差別可大了。說到神聖羅馬帝國,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伏爾泰的那句酸溜溜的名言:「它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不是帝國。」這句話雖然是說到了點子上,但是,一個嚴謹的歷史研究者,是很為之全面認同。做為歐洲最古老的政治機構之一,神聖羅馬帝國(以下簡稱神羅)幾乎延續了將近千年的國祚。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人世滄桑的演變,猶如月有陰晴圓缺般,亦如紅顏也有衰老的一日,它的面貌早就已經跟初現時大不相同,伏爾泰的時代所見到的神羅,難道會跟查理曼或奧托的那個光榮相同嗎?所以,吾人只能說這位賢哲話說對了一半,或者是說,這句話不適用於整部神羅的浩瀚歷史中。西元476年的那個變故,實際上只是終結了西部羅馬帝國的政權,就當時的各個大小王國的態度來說,即便認為羅馬帝國的威光仍遍布於歐洲西方,也不算是過分之詞。雖然早已經四分五裂,但是過去那曾經輝煌,如此光芒萬丈的回憶仍在。圖拉真大帝的威名依然閃爍,馬可‧奧留勒的智慧依舊清晰,人們習慣於服從那樣和平安穩的生活,秩序、穩定,暢行無阻的交通,歸於一統的律法,誰不希望過這樣的日子呢?對於那些條頓人、法蘭克人、哥特人王公而言,還有什麼比獲得羅馬皇帝恩賜的一官半職來得榮耀?來的更容易建立統治的威權?用來馴服那些不服教化的愚民,難道還有比羅馬法更加簡單,比舊日帝國的行政體系更加穩定的?因此,即便人們認為西部帝國不是滅亡,只是重新歸於提奧多西皇帝之前的統一治下,也不足為奇了。羅馬帝國是那麼的值得令人懷念。在五、六世紀的人們心中確實就是如此。它是個世界性的概念,是普世的,是莊嚴而偉大的,尤其是當它跟神聖教會的結合後,天上俗世便不可分離了。這種現象,放眼整個上古的人類各個文明中,都是不那麼令人意外的。希臘人何嘗不是把自己當作文明的中心,即便波斯人的光芒無時不在刺激著雅典,他們還是輕蔑的用“野蠻人”來稱呼敵對者。在遙遠一端的黃河文明,光是看他們自稱“中國”就知道其意涵了,還有什麼比“居於世界中央之國”的華夏更偉大的呢?或許這些概念比較沒有那麼普世性,但是它爭取到的歸屬感卻是大同小異的。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堪稱是“種族滅絕”,不過一兩代人的時間,又有誰分的出鮮卑人差別?“羅馬”也曾經是這樣的一個概念,即便這座城市不再是政治的中心,腐敗了,墮落了,但是,“皇帝在哪兒,帝國就在哪兒”,人們如此的堅信的。不過,476年的那場變故還是讓某些事情悄悄的流轉了,而人們要很久之後才能感受到。自從君士坦丁之後,基督教世界跟羅馬世界等同為一,皇帝成為領袖而教皇服從於領導也是理所當然之事。然而,當西部帝國瓦解後,繼承了官僚體系的教會日形重要,他們跨足俗世與宗教兩端,一種獨立性慢慢的成型。尤其是當阿拉伯人興起所帶來的震撼跟衝擊促使君士坦丁堡日亦無暇西顧,同時在教義上的矛盾的激化,導致羅馬教皇開始偷偷的譏笑東部朝廷是“希臘的羅馬人”,逐漸的否定其領導權。尤其是經歷過七世紀到九世紀左右的那場衝擊之後,西歐的人們尋找新的一個領導中心的慾望更加強烈了。當法蘭克人的王國崛起而成為羅馬的新保護者,而君士坦丁堡朝廷為一個女人所統治時,教皇替曾經是帝國大敵的日耳曼人加冕,冠之以“羅馬皇帝”的尊榮也不足為奇了。艾因哈德的那本著名的《查理曼大帝傳》曾記述說,在800年的那個聖誕節加冕中,如果查理曼預先知道教皇的企圖,他便不會輕易的接受這個榮耀。對於這句話的意思,許多歷史學家都給予了不同的解釋。但唯一真正了解查理曼心事的恐怕只有科西嘉的波拿巴晚輩吧。對於這位幾乎恢復了西部羅馬帝國,“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法蘭克國王而言,有什麼理由不配接受這樣的殊榮呢?但是,查理曼的遠見使他洞察到了一件事情,一旦帝冠是由教皇所給予的話,那麼,未來政教之間必然會產生無止盡的衝突。不幸的,他料中了。放眼整個中世紀史,我們所能找到的皇帝與教皇之間和諧相處的例子恐怕不會超過人的一支手擁有的指頭數。七至八世紀之後的混亂,導致歐洲陷入一種暴力野蠻的狀態,人們期盼的一種公平、正義的秩序的出現。而能夠完成這個夢想的只有基督教本身,並透過一個虔誠的強權來貫徹上帝的意旨在人間的實行。分別擔任此二種重擔的,分別彼得的後人跟凱撒皇帝。問題在於,究竟是做為賦予皇帝神聖權力的教皇為尊,還是代表上帝統治人間的奧古斯都才是領導,又或者是該服從基督所說的“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呢?這樣的爭執貫徹著整個中世紀的帝國史內。當教會腐敗時,皇權抬頭達到全盛時期,而因此受到刺激的內部改革又使教皇領導的精神力量重新壓倒俗世,卡諾莎的恥辱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此外,羅馬城做為曾經統治世界的古都,其象徵意義在中世紀時因教皇法座的所在變的更加微妙了。或許他們並沒有那麼樣的虔誠,但也許更加的討厭條頓皇帝。畢竟,冠上“羅馬人的皇帝”這個殊榮的名字卻不是由這個城市人民選擇出來,怎麼可以被接受呢?反過來說,“羅馬皇帝”做為一個世界共主的象徵性,是如今的人們難以想像的(尤其是因為翻譯的關係,華人總把他跟我們自家的相同辭彙連結了)。雖然統治整個人類早就是一種腐朽的理想,但基本上西歐的各國仍然對於皇帝保持一種尊重,他們從不曾擅自僭越的超過界線,因為皇帝的尊號必定是來自於教皇的授予,且需在羅馬加冕,才是合法而有效,並具有神聖性的。(這邊就先把拜占庭帝國撇一邊吧)也因為這樣,歷代的條頓諸帝才會不斷的拋下自家國土不管,把精力放在義大利的征服上,結果顧此失彼,在腓特烈二世死後,帝國就每況愈下了。文藝復興以後,世界開始天翻地覆的轉變。哥倫布的冒險揭開了新大陸的航海,從此也開始挑戰中古世紀的世界帝國理論,人們開始難以解釋為何還存在著未知的天地。而當帝國永久的失去了義大利之後,腓特烈三世成為最後一位在羅馬加冕的皇帝,到了馬克米西連的時代,則乾脆改國號為“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最後當哈布斯堡家族永遠的世襲這個地位後,甚至幾乎被奧地利所吞沒了。伏爾泰所諷刺的神羅大致上在這個時間點成型,宗教改革之後就徹底變成一具活殭屍,只缺最後一根稻草來壓垮它。首先,當路德派開始出來挑戰中古教會的一切時,包括“神聖帝國”的理念也被徹底的推翻了。西發里亞條約後,皇帝的權力幾乎被剝的一乾二淨,恐怕連共主這個虛名都保持的那樣的令人苦笑。而最後補上這一刀的則是那位來自科西嘉的皇帝拿破崙,他以查理曼大帝的後繼者自詡,處處模仿羅馬帝國的派頭,沿用了過去的加冕儀式,並在最終讓奧地利的佛朗茲二世自動自發的宣告退位,拱手讓出這個世界帝國的名字。法蘭西帝國的曇花一現,只證明了“一個皇帝、一個宗教、一個帝國”的夢想是多麼遙不可及。於是神羅的復興也不再有人提及,即便是後來德意志民族最終在普魯士的領導下完成統一,他跟這個中世紀的帝國也不再有關係了。1870年,曾在歷史的困境中糾纏了數百年的德意志跟義大利分別完成建國大業,世界史從此走入了新的篇章。本書完成在1923年,而作者本人在前一年過世了。他或許曾看到德意志帝國的瓦解,但肯定無緣見到歐盟的誕生。或許不論是歐盟,還是聯合國,都是人類對於過去那種世界帝國的理想的重拾,只可惜,在中古時代,原本被賦予這種可能性的原本應該是屬於超然地位的教皇,以公正的精神,仲裁國際間的秩序,維持和平,但事實證明他本人也可能偏袒於“較虔誠”的一方而終歸失敗。看來這種夢想始終還是一種奢望吧,而這正是筆者最感興趣跟喜好的。總的來說,James Bryce在本書中的論述可以說是徹底的解決了筆者的許多疑惑,甚至包括普麥戰爭的原因石勒蘇亦格-梅爾斯泰因的領土紛爭,都有透過附錄解釋到。(帕馬斯頓你再鬼扯啊~XD)更別提對於皇帝頭銜、禮儀等的解說。如果你跟筆者一樣對於神羅史很感興趣的話,相信是可以參考看看本書的。至於筆者,又要為了怎麼拿到原文版傷透腦筋了。><共勉之。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德国史老师的推荐,第一本,毫不犹豫地用来写读书笔记了。其实只看过80页左右的样子,但实在看不下去了。怎样阅读治史的书籍,其实我一直有点迷茫,第一是所需知识背景太繁杂,其次是史料与结论之间作者推理的过程和态度是否有误我不得而知。囫囵读过,字字抠过,两种态度究竟哪种更好?
  •     自然(秩序)的罗马 人性(神圣)的罗马
  •     翻译很糟,而且有些过气。内容还是可以的。。
  •     真是很好
  •     极好的入门著作,把中世纪政治的虚构法权和帝统结构剖析得极为清楚,虽然浪漫主义意味浓了些。曾看微博上我很反感的某书圈公知埋怨这书轻史实重理论,但其实就于这本书而言,作者的脉络剖析更可贵,史实靠维基百科就差不多了。这一路数适用于多数19世纪德意志相关史学,都是些民族主义泛滥的东西,翻译进来除了让黄日耳曼狂欢外没其他用途。本书翻译很烂,由于考虑孙和谢在别的著作翻译里展现出的优良成果,我暂且猜度翻译的锅都属于赵。不过在有基础脑补的前提下,烂翻译不影响领悟著作精神。据说本书即将再版,要买本与英文版对照再读一遍。
  •     为什么2000年的书现在就已经没得卖了……
  •     好书! 不愧是名家之作,如果不是翻译问题就完美了
  •     我记得当年读到皇帝并非只是世俗的最高权威,也是宗教的双头权威之一时,被小小震撼一下,这算是本书给中国人对欧洲历史理解的一把钥匙吧
  •     写的还不错,翻译确实读的很累,对神罗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有人老是拿伏尔泰那个“既非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来嘲弄神罗,这本书给予了辩护,至少大空位之前的时代并非如此,伏尔泰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决定了他对誓死捍卫天主教的神罗的反感,况且此人是法国人,一个法国人会对他世仇的德意志有好感吗?作者对红胡子的赞誉也很合我口味,现在的学者只会一味的站在意大利人的角度批判他,而忽视了德意志人的感受
  •     很祥细
  •     读这本书,我就知道我对欧洲历史的匮乏到了何种程度!!!看的我晕头转向·······
  •     1806
  •     这本书更像是以帝国历史上那些影响深远的皇帝及事件为支点,通过着重分析查理曼大帝、奥托一世和腓特烈二世这几位皇帝的权利变化、中世纪时期帝国皇权与教宗教权的斗争以及帝国的缓慢衰亡,从制度、文化特别是对帝国地位的阐述及皇权的变化来解读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
  •     实在不咋的。。。
  •     是本好书,就是翻译不能忍。。
  •     当年在良乡图书馆看到这个和《罗马帝国衰亡史》《十二罗马帝王传》之类的东西放在一起,非常好笑,正好也一直想看就借了。书本身不错。
  •     高中时读过,当时感受还是挺深的,有机会想重读一遍
  •     翻译捉急
  •     我对中世纪德国史不熟悉,需要拜读此书。但第十六章之前的翻译如其他书友所说,非常不理想,这样只能减掉一颗星了。
  •     JB是神一样的存在啊尼玛这是他大学毕业写的啊我给JB跪了……
  •     本书颇讽刺了吉本,是对神圣罗马帝国历史的一个传统总结,希望未来能够交叉阅读以补正资料。本书过于看重政治史而轻视文化史,且作者(或是译者)之文字功底远逊于吉本,鲜有激情。
  •     一不神圣,二不罗马,三不帝国。
  •     这次读出“论文”的味道了
  •     终于终于终于……看完了。。
  •     翻译真可谓惨不忍睹,生造词汇,故作文雅和莫名奇妙的句式毁了这本好书。
  •     论述偏多,有点零碎
  •     果然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颇有浪漫主义色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