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0-11
ISBN:9787100028875
作者:罗伯特·金·默顿
页数:357页

作者简介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之作。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是世界科学与工业之都,当时在那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作者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对当时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进行了精辟的定性定量分析,涉及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职业兴趣;清教伦理、文化价值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研究的动力,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学文学及技术等许多问题。作者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勾勒出了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轮廓,提出了它的基本命题。

书籍目录

1970年再版前言序言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社会背景:职业兴趣的转移第三章 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的汇聚与转移第四章 清教主义与文化价值第五章 新科学的动力第六章 清教主义、虔信主义与科学:检验一个假说第七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采矿业第八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业第九章 科学与军事技术第十章 科学研究的外部影响第十一章 科学进展的若干社会和文化因素附录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970版)人名索引译后记

编辑推荐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罗伯特•金•默顿(Merton R.K.) 译者:范岱年 吴忠 蒋效东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还有两个重要的兴趣领域有待于我们加以讨论;每一个都表现出该时期里一种值得注意(但却又互成对照)的长期趋向。虽然在这整个世纪里宗教一直保持为一种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力量,不过也许可以公正地说,教士的声望却随着时间而降低。麦考莱在一段著名的文字中,描绘出教士们的地位每况愈下的情况,这在各乡村教区里尤其如此。教士声望的这种跌落,无疑部分归因于宗教改革的教义,这种教义认为,救世的重担应由个人而不是教会来承担。《辞典》的数据表明,对于牧师职业的兴趣的下降几乎是连续无中断的,这是一种为当时以及后来的研究者所注意到的趋向。 而且我们将要详细揭示,教士们当时也在传播那些与我们已经发现明显流行于其他文化领域的相同的功利学说。布道者们认为,向教徒会众们说明,他们可以最充分地利用今世来世这两个世界,他们应该在“学习最深刻最玄妙的真理”之前学习“那些最明白最有用的东西”,这并没有什么害处。

图书封面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写的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读书方式 ,每当他拿起一本文学书,总是先认真的看看书名,然后默默的想如果是自己拿到这个题目的话,该如何写作,假如该书的构架、内容之类的和自己的一样,那么他就不用再看这本书了,只有当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和自己所想不同的时候,他才会从头读书。当然了,这种方法对于大文豪来说是适用的,对别人不一定适合,但是这次我捧起《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这本书时也尝试的想了想默顿从哪些角度来写十七世纪英格兰科学画面呢?也只是想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当时的各个层面,包括宗教、经济、军事等那样一种感觉上应该是立体的画面而已。具体的研究方法、科学技术到底如何与社会互动等方面仍然没有概念。读了这本书有几点给我的体会比较深刻,首先是,默顿采取的是对《国民传记辞典》上的人物作以社会学方法的统计,从而得出那个时代人们兴趣的转移,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社会学因素影响着从一门科学向另一门科学、从一个技术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的兴趣转移?探讨了科学自身以及其与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关系,人们当时所从事的职业的状况。这一点不禁使我联想到如果想要研究清末的科技群体,可否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民国人物大辞典》,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那个时代的群体状态呢?但是光想到这一点未免有些单薄,因为我再看默顿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他的研究是建立在这一的统计之上的,也就像盖楼房的地基一样,想要大厦成型,必须要有稳固的地基,那么就是说选择的统计学资料必须要站得住脚才行。纵观默顿整本书,也是从统计材料出发→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辅助以其他史料(包括皇家学会的资料、对当时科学家的研究)→得出结论。默顿不愧为科学社会学的开山鼻祖,从今天来看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同样存在争议,但是不论如何,第一次采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一段历史时间段里的科学,默顿的这本书无疑在启发后人方面是成功的。其次,默顿在书中也强调说,他本书中所做的研究是适用于十七世纪英格兰科学发展与社会关系的,他的结论放在其他的时间段和国家里并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尤其是英格兰社会中清教与科学的关系这一点不禁使我联想到了中国的国情,在十七世纪的中国,正值明末清初的交界之际,朝代的交替,满族人入关,入驻中原,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在摇篮里,从此清王朝开始了260多年的闭关锁国,一切都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相迥异。纵观中国的历史,任何宗教都没有过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最表面的解释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的宗教基本上都是出世的,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例如明朝时代的正德皇帝,信了道教的长生不老,一心炼丹,连朝政都置之不理。这样的联想也许有点跑题,但是,对于宗教尤其是西方的基督教的思想理念并不是简单的宗教思想而已,它往往与政治诉求、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有着深刻的联系,是入世的宗教。或许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墨子的思想与之最为相似,但是最终的结果只是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告终。《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这本书中默顿意识到了清教思想、清教徒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这一点或许是人们在看待那段历史中不容易觉察而又难以论证的,因为历经中世纪神学发展而科学不前的十个世纪,人们难以认同宗教对科学发展具有贡献的观念,默顿对清教那种通过自然体现上帝伟大的思想的研究,从而肯定了清教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同时宗教思想对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中所起到的具体的作用这一点是难以论证的,毕竟科学的贡献来自于个人,而个人思想里的东西不是可以展现出来加以量化研究的,因此,默顿采用的社会学中统计的方法加以论证的。其实在看书的时候,关于一个人的宗教思想与他个人在科学研究上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如何体现的?光凭科学家所说的就足以相信的?这几点,我还是有疑问的。毕竟我没有过宗教信仰,所以不能体会内心虔诚信仰上帝的人们在从事任何事情时候的真实想法。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也讲过日本的名古屋学派坂田昌一等人就信仰马克思主义,认同自然辩证法,这也是意识形态所起的作用。以前本科学习的时候,听老师讲过用设计论来证明上帝的存在,简单来说,如果人们在一片自然的草地上捡到了一个手表,自然会认为那个手表是人设计的而非草地本来自带的,同理,人类是造出手表的,比手表不知道厉害多少倍,那么在自然界中存在人类也不能说是自然就存在的,必然是有一个万能的上帝存在而造出的人类。这个观点使我深刻能明白的一点就是:基督徒对于上帝的存在并不是光信仰那么简单,他们同时在运用理性对信仰加以证明,因此,我能够理解的是理性与信仰可以互相共存,并能同时体现在基督徒的身上。这一点也是十七世纪英格兰的清教的思想——在理性和经验中寻求信仰的体现。再次,在看书的过程中其实对书中贯穿着的“功利主义”,我还是存在疑问的,SSK强纲领认为哪怕是数学这样的学科也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的,这一点受到了人们的批判,默顿在这本书中也是隐约透露着这样的观点的,因为他考察了与当时经济、军事相连的科学与技术,发现纯科学的发展也是与技术需求乃至社会需求相连的。这样“功利主义”的色彩是不是过于浓厚呢?如果说当代社会,国家需要哪方面就发展哪方面的科学,科学是“功利主义”的,但是对于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毕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源头活水,也可能默顿所说的“功利主义”并不是我所理解的那样“功利”吧。从这个词的理解,我也看到了自己在看书的时候知识的欠缺,书中经常提到的宗教、神学、天主教、清教……等词汇可能在西方背景下并不难理解,可是对于我来说,还是影响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全貌的理解。我还看过默顿之后编写的《科学社会学》,比较而言,《科学社会学》里面对于科学的精神气质、马太效应、同行评议等等科学社会学理论的论述更加成熟,但是《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书作为默顿理论的开篇之作,确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互动研究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和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罗伯特•金•默顿创作。而《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这本书,则被誉为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之作。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是世界科学与工业之都,当时在那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作者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对当时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进行了精辟的定性定量分析,涉及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职业兴趣;清教伦理、文化价值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研究的动力,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学文学及技术等许多问题。正如作者在导言中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学因素(如果存在这些因素的话)影响着从一门科学向另外一门科学、从一个技术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的兴趣转移?”也就是说,这本书的真正的主角是——社会。而这一点,在序言中作者也有提及——“这篇论文也许可以更精确地标题为‘关于十七世纪英格兰科学发展的一些与社会学有关的方面’。”作者从科学、技术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社会的风貌,以及众多社会因素中相互影响的关系。它关注的是近代对可写的欢迎和赞助态度的某些文化根源,是关于“构成了大规模科学事业的基础的某些文化价值的一项经验性研究”。我们知道,历史是客观的。但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叙事线索会导致人(确切地说是非研究及撰写历史的人)对历史有不一样的认识。默顿正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十七世纪的英格兰。为我们揭开十七世纪英格兰那些和科学技术有关的历史。作为享誉全球的社会学学术论著,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严谨”二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得出:作者认为,本书“最醒目的疏漏”是没有具体讨论英格兰和欧洲大陆的科学之间的联系。比如哲学发展,是极少加以考虑的。作者的此番特别说明,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学家应有的思维广度,一方面体现了他对题材取舍的独到。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是一个大到不能再大的话题,即使将框架定在科学技术领域,仍无法一一详尽。因此,范围的确定和角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深入性。我想,本书能在学术界有这么高的地位与默顿做的精到取舍是离不开的。在写作思路上,作者花了很长篇幅来叙述,序言和导言部分均有提及。可以说既是对作者的交代,也是对自己写作方法的再次梳理。读起来就像不是在看默顿的作品,而是在听默顿和你商量怎么进行研究。首先是确定科学迅速发展的那些条件和因素。加以系统确认后对这些发展及与其相关的其他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种种复杂的相互关系作出描述。社会学是一个交叉面非常大的学科,因此书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这就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作者的严谨程度——考证。文章大量引用资料,有页脚的页面基本上占到98%以上。也就是说基本上每页都有引用资料备注。引用资料涉及各个方面,且多为权威版本。实在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多浩大的工程。除了严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阅读速度方面。它的学术性以及学科交叉度之高,实在没法让人用平常的阅读速度阅读。有些章句甚至需要重复剖析和思考,来回分析品味。除了阐明研究理论,默顿也很注重与读者的互动。或者说,是自己与自己的互动,无形中让读者也很好地融入了进来。书中许多地方都采用的设问形式,引导读者自主思考,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如第二章引言中:“十七世纪期间,现身于科学的职业兴趣的比例与日俱增,其代价是什么?哪些事业由于新自然哲学的获益而蒙受损失呢?损失的程度有多大?”连续的追问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拓展读者思考角度的同时,也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继而在后文一一探讨,对这些追问进行解答。《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是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少有的社会学著作。高品质的出版社及优秀人才的编译使这部书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原貌与中国读者见面,称得上是广大读者的幸福。第一次接触社会学就能读到这么好的书,确实要感谢勾老师的推荐。这次的阅读经历可以说是一次对自己的突破和挑战,除了知识性的收获外,更大的是自我的提升。希望在课程结束后,能有机会尽览此套丛书中别的经典之作,在学术名著中成长。
  •     默顿被尊为科学社会学之父,其学识和功力从这本书可见一斑。然而,基督徒们对该书的误解、曲解、谣传简直罄竹难书。1、默顿在1970年写的再版前言中反复声明,很多人曲解了该书。其实该书并非要证明基督教信仰是促进英国现代科学发展的“最”重要原因!2、该书的观点:促进了英国近代科技的不是加尔文主义,而是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或者说是教义偏差)!总的来说作者默顿是严谨的,值得华人基督徒学者们好好学学。该书的主要瑕疵:“清教”、“清教徒”的含义含糊不清,结果默顿将富兰克林等人也当作清教徒(其实富兰克林不信耶稣的神性) 。第四章 清教主义与文化价值:新教伦理:第4段:要区分加尔文本人的教义同后来的加尔文清教运动的教义。神佑理性:某些基督徒们如此推崇、高抬、促进经验—理性主义,甚至将之当作一种标准来论证各种宗教信仰的有效性。这种思潮或许促进了后来人对《圣经》的批判。这种后果完全出乎十七世纪的清教徒的预料。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70年前的名著,思路很棒,值得学习。
  •     沉闷,看得我想睡觉。关于清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对我来说也不算多有新意。
  •     科技哲学教材思密达~~~
  •     不止是科学社会学,对思想发展的思考也有启发
  •     七八十年之后作者的很多观点已经成为社会学常识,以至于原著反而显得冗长了
  •     不错,很不错
  •     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由现象推到结论的过程。越来越崇尚严密的实证方式,对默顿保持敬仰==
  •     理性主义的兴起
  •     同样是在09年北京地坛书展上入手的 一看到书封面和名字就忍不住买了 不过,之前自辩老师有提到这本书就是了 超级赞,其中关于清教文化与科技史最赞 作为默顿的博士论文,作为中国的大部分硕博毕业生 看看人家做的多认真,自省一下吧
  •     又到了一月一度上豆瓣的时节 科学社会学是目前接触的比劳动社会学还无聊的分支,明天过后
  •     “新教伦理与自杀论”,为成系统地对STS研究奠定方向基础。
  •     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是工业文明的开端。的确很有搞头。
  •     作者用清新的文字描述了彼时英格兰的社会,如何在清教精神的鼓舞下,科学技术开始建章立制,并初具规模。
  •     本书作为科学技术社会学的开山之作 颇有些景点 最简单的就是用一些统计方法去运用在科学技术上面 不过越看越不像一本书 更像博士论文 还好是值得一看的
  •     结论很明确,这一点值得赞
  •     甚无感。我这会儿是心疼那几千字的读书笔记背后的时间哪。
  •     一个蛮有意思的总结式论文,看完就在想二十世纪的科技与社会是怎么样的?现在的功利性应该是更明显的
  •     除了清教部分,其他部分很闷。而且,居然是在火车上读的
  •     葫芦话~
  •     多的一颗星是因为这是一篇博士论文,博士论文能做得这么原汁原味像模像样很不容易好么亲~~虽然为了应付读书报告,我大大吐槽了这本书。但讲真心话,毕竟是开山之作么~~另外,要习惯默顿的写作风格啊。。。
  •     某通选的读书笔记对象…所谓科学社会史开山之作,默顿关注的是社会环境如何作为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温床;其采用的考量指标是否能完全代表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在现在来看有待商榷。
  •     科学社会学的开山之作,简直这么多年过去了作品中使用的手法却依然没有过时。只是,翻译的功力欠佳啊!比较生硬。
  •     已成默顿粉。真是个聪明的用功的人啊!就是经济军事对科技兴趣影响那部分相对有些弱。几十年后他自己还纳闷,说明明这里用力最多啊,你们咋只关注宗教那部分啊?很好理解的,看宗教那几章的时候,那真是边看边搓着手跺着脚说啊呀这人能看出这样的联系来真是太了不起了!等看到经济军事几章的时候,就觉得像打棉花,用不上力。
  •     科学社会学的永恒经典,实证主义的研究范例。
  •     科学和技术并不像科学自己声称的那样一刀两断。
  •     科学社会学奠基之作之一,1938年发表。“默顿命题”,科学兴趣转移的功利因素背景(经济发展、军事变革因素)和宗教因素(清教伦理)。现在来看,还是简单化。
  •     拖了那么多年终于将这本书看了。。。
  •     默顿的这本书对了解西方科技哲学发展作用很大。另外,亚马逊的服务态度很好,物流发货很快,送货及时,快递员服务态度很好。
  •     简要翻阅。翻译不佳影响阅读。论述在目前看来已不算新鲜,但在1940年代作为博士论文则颇有开创性地位,此类经典宿命大抵如此。虽主要被奉为科学社会学经典与开山之作,但方法和思维对于知识社会学、宗教与社会及职业社会学亦有颇多助益,可从几章综述性的章节中找出许多细化的研究内容。Andrew Abbott应该是参考了莫顿的思路来进行他的精神病院和病人研究的。
  •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读这种体量的书是什么时候了,有种淡淡的悲伤....P.S.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这本书是主要有关清教-科学关系的呢,作者只是提了一下而已啊
  •     这书应当放在作者撰写论文的学术和时代背景下阅读
  •     其实只读了“清教-科学假说”那部分_(:_」∠)_
  •     清教徒们好神奇啊......另外为啥英文版的都是节选...
  •     没办法,老师是默顿的脑残粉。
  •     高逼格老师推荐,勉强翻下来,回答老师三个字,没意思。高老师怒值飙升,再次推荐,考完研的寒假再次翻阅,这一遍有了质的飞跃,那些看似无聊的话我都想摘录下来,现在回想,能记住的观点貌似只有一个:科技的发展是有先后顺序的,是一连串的事情。本文的论证很强大,可能因为是由博士论文整理出来的。
  •     开创了一种后来被称为“默顿范式”的研究方法~~
  •     文献研究法
  •     在技术与社会这个层面,很多问题都是无解的。尤其是在这个科学沙文主义横行的时代。
  •     应该是好书,范岱年也不错——为什么翻译那么不良呢?不解~~~
  •     这学期有一门课叫科学社会学,学这门课 不得不去研究莫顿,研究莫顿不得不去读他的博士论文即此书。从书名来看,很容易发现和赫森的《牛顿力学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根源》是有联系的,莫顿写此书正是受了赫森的启发。书中的一些论述对于我来说已经不算有新颖。因为自莫顿写之后对这本书的解读实在是太多了。宗教和科学的关系,这个话题太过于老,研一有一门课叫科学史,有一些幼稚的人将科学和宗教完全对立起来。这本书能给予最有力的打击,当然还有莫顿的学生巴博的科学与社会秩序也肯定了经院哲学对日后科学的发展。我想写个书评!
  •     前面講清教的部分還有點意思,後半段就了無新意了。
  •     社会科学文化之间的互动模式。宗教和经济结合起来为科技的功利性提供论证
  •     研究生政治课,课后作业,这本书的阅读笔记。如果没有这个契机,很难想到自己会读一本社会学的书籍。一门很不受重视的课程,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师。连老师的不同之处在于,把一门枯燥的形式课上升到了道德的指导课,并且他是有这个资本和基础的——那通过谈吐传递出的价值观和对人生、自我的要求和剖析。觉得有些幸运,可以碰到这样的政治老师。只是人生中一共八周每周两个小时的谋面,甚至本想利用这种形式理论课看点论文做点作业,但很快就被课堂所吸引。老师透过历史在向我们传达道德上的追求,很多时候,一些平凡的话却可以深深地触动到我,让我感到浑身颤栗。还有我喜欢的<乌合之众>和<狂热分子>。
  •     清教与科学的那点事嘛,翻译感觉啰嗦了,读完感觉书里的核心都在序言里写出来了,没有展开的必要
  •     统计数据如何支持你的论点?“人造韩寒”事件就涉及到这个问题:我第二天赛车,前一晚熬夜写博客这一事实究竟能说明什么?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在这本书里对统计数据的使用非常严谨,也许能帮助我们了解统计学的本质。
  •     还是挺无聊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