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美国人的历史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ISBN:9787511701404
作者:(英国)保罗•约翰逊
页数:1034 页页

作者简介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一书按道理说译作《美利坚民族史》可能恰当一些,但未免太一本正经了。国内学者引用此书时有译作《美国人民的历史》的,我对“人民”二字向来敬而远之,还是免了罢。作者夫子自道,说这部作品是一次“爱的劳动”(This work is a labor of love)。当然是对美利坚民族的爱(约翰逊本人是英国人),既然如此,在我这样的俗人看来,那总该多说好话才是。但约翰逊并不这样。于是我们得以看到,在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包括华盛顿)背后,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一面,看到了他们性格和心理上的种种弱点,甚至缺陷。
此书从英国最早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写起,一直写到了20世纪末,也就是克林顿时代,时间跨度大约是400年。作者尽管不是学院派的历史学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从“后门”进入这个领域的(I entered the study of American history through the back door),但约翰逊的案头工作应该说相当扎实,书后的Source Notes差不多就相当于一本不厚不薄的书。书的封面上印着《福布斯》杂志的一句评语:“This audacious book is a magnificent achievement.”至于是否恰如其分,那只能交由读者判断了。
评论:
书、艺术与风格(Books, Atrs and Manners)
约翰逊以一句鼓舞人心的话把美国的故事带向了一个稍嫌突兀的结尾:“在一个成功的音符上结束这部美国人的历史再合适不过了,因为,美国人的故事,本质上是凭藉智慧和技巧、凭藉信仰和意志的力量、凭藉勇气和坚持来战胜困难的故事。”好吧,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但约翰逊的读者不能不对他的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正是凭借智慧、技巧、信念、意志力、勇气、尤其是坚持不懈,来战胜叙事性历史学家的困难。在这种通俗风格的历史写作上,约翰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他自己,而且,尽管在这样一本书中,某些失误和乏味的部分不可避免,但他没有辜负他作为一个学者和一个作家的盛名。
《美国人的历史》一书证明了:历史也可以是文学。
——迈克尔·林德(Michael Lind,1964~)美国作家,先后在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教,曾任《纽约客》(New Yorker)、《哈珀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和《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等杂志的编辑或签约作家,出版过很多部关于美国历史、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方面的著作。
大片(The Big Picture)
这是一部现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历史,撰写这本书的人可算是第九大奇迹。在扯到美国人之前,我们不妨快速回顾一下保罗·约翰逊这个人。约翰逊曾经是一个成功的平面媒体和电视新闻记者,在不同的时期先后担任过知识分子左翼周刊《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的编辑,伦敦一份有点守旧的杂志《旁观者》(Spectator)的专栏作家,以及平民化的保守党报纸《每日邮报》(Daily Mail)的犀利而直率的专栏作家。人到中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开始研究养老金手册的时候,约翰逊开始研究历史。之后他写了一部英格兰民族史,一部犹太人的历史,一部现代世界史,以及一部现时代诞生的历史,中间作为放松,他快速地研究了诸如上帝、知识分子和约翰·梅杰的保守党政府这样一些课题。如果这些历史研究是轻松活泼的快照的话,那应该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事实上,他的每一本著作都是包罗万象的全面记述,篇幅通常在800页到1000页之间,不仅仅是对大量历史研究的概括,而且以轻松活泼、可读性很强的散文把它打造成了一部条理清晰的叙事篇章。
——翰·奥沙利文(John O'Sullivan,1942~)。英国政治评论家和新闻记者,曾任《国民评论》(National Review)的总编辑,现为自由欧洲电台的执行主编,其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总统、教皇与首相:改变世界的三个人》(The President, the Pope, and the Prime Minister: Three Who Changed the World)。

书籍目录

上卷第一部 “一座山上的城”殖民的美国,1580~1750欧洲与大西洋彼岸的冒险 3罗利,原版美国人,洛诺克灾难 11詹姆斯敦:最早成形的据点 24五月花号与影响未来的事件 29“被拣选民族的自然遗产” 35约翰·温思罗普和他关于自由的“小演说” 40罗杰·威廉斯:第一个异议者 50马里兰的天主教徒 58殖民地时期美国的原始构成 65卡罗来纳:第一个蓄奴州 76科顿·马瑟与清教徒乌托邦的终结 83奥格尔索普与早期的乔治亚 88为何对殖民地的控制行不通 93费城的崛起 99议会VS总督 105大觉醒及其政治影响 111第二部 “神圣地维护自由的宪法”革命的美国,1750~1815乔治·华盛顿与对法战争 123英国领导层的无能 129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角色 135托马斯·杰斐逊与《独立宣言》 144托马斯·潘恩的刺激效果 153华盛顿,独立战争,以及欧洲的介入 159爱国者与亲英分子:第一次美国内战 171制宪会议 177批准之争 189公民身份,选举权,及“多数暴政” 196宗教在宪法中的角色 202总统职位,汉密尔顿,及公共财政 208华盛顿的成功和他的告别演说 218约翰·亚当斯与欧洲战争 225约翰·马歇尔的重要价值 230杰斐逊充满矛盾的习惯和性格 236路易斯安那购买案 246麦迪逊的愚蠢错误及其惩罚 250安德鲁·杰克逊,机器之神 259杰克逊与印第安人的毁灭 261第三部 “普通而快乐的庸才大行其是”民主的美国,1815~1850高出生率与移民潮 275廉价土地的市场 281宗教教派的蔓延 288南方的崛起与棉花大王 299密苏里妥协 307亨利·克莱 311杰克逊民主政治的来临 317反对银行的战争 339美国的农业革命 346运输与通讯革命 351波尔克与墨西哥战争 357托克维尔与新兴的超级大国 374南北战争的意识形态 383爱默生与美国文化的诞生 386朗费罗、爱伦·坡与霍桑的心理 393文献索引 405中卷第四部 “近似被拣选的民族”内战的美国,1850~1870皮尔斯与布坎南时代 3内战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12林肯的崛起 15维护统一的中心问题 221860年的选举 25杰斐逊·戴维斯,及南方为何打仗 29为什么南方实际上注定要失败 39教会与内战 46将军们之间的战争 52葛底斯堡:“太糟了!太糟了!啊!真是太糟了!” 57林肯的胜利与悲剧 62安德鲁·约翰逊与两次重建 76第五部 “拥挤的人群与金十字架”工业的美国,1870~1912现代美国及其成熟过程 87大移民与“大想法” 88印第安人与移民者,牛仔与亡命徒 91边疆的重要性 99铁路的中心地位 107强盗资本家真的存在么? 111卡内基、钢铁与美国的慈善事业 124皮尔庞特·摩根与华尔街 130托拉斯与反托拉斯 133巨型城市:芝加哥与纽约 143都市里的富人与穷人 151美国的科学与文化:爱迪生与蒂凡尼 153丘奇、比尔施塔特及无边风景 159把奢侈品带给芸芸众生 165劳工的崛起与扒粪运动 170标准石油与亨利·福特 175民粹主义、帝国主义与西美战争 181西奥多·罗斯福与他的黄金时代 188第六部 “第一个国际化国家”多民族融合的美国,1912~1929伍德罗·威尔逊的意义 201教育与等级制度 204中央集权的出现 209威尔逊的立法胜利 211麦卡杜与战争的来临 213凡尔赛的灾难与国际联盟 221哈丁、“常态”与政治迫害 228女人溜达着出场了 229限额与国内移民 233哈莱姆现象与多种族文化 236原教旨主义与美国中部 243禁酒令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246旧金山、洛杉矶与加利福尼亚的极端主义 255廉价电及其戏剧性的冲击 261好莱坞 263爵士乐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 270种族偏见、流行娱乐和向下流动 275哈丁与历史解构 280柯立芝时代与最小政府 285二十年代的文化繁荣和经济繁荣 290文献索引 297下卷第七部 “除了恐惧本身之外,没什么可恐惧的”超级大国的美国,1929~1960政府的信用管制与华尔街的崩盘 3大萧条影响为何这么深、持续时间为何这么长 10伟大工程师的失败 14罗斯福与1932年的选举 21新政神话 26罗斯福、大企业和知识分子 33把民主党转变成多数党 37美国的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 42罗斯福、纳粹分子和日本 50战时的美国,生产的奇迹 52罗斯福、斯大林与苏联的得寸进尺 61杜鲁门的崛起与冷战 64核武器与日本的战败 70杜鲁门主义、马歇尔援助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5美国与以色列的诞生 88朝鲜战争与麦克阿瑟的下台 91艾森豪威尔、麦卡锡主义与流行社会学 96波托马克河畔的虔诚 107第八部 “我们愿付出任何代价,承担任何重负”解决问题、制造问题的美国,1960~1997媒体的激进转变 113乔·肯尼迪与他的皇太子 1161960年的大选与卡米洛特神话 120太空竞赛 125猪湾事件与导弹危机 127林登·约翰逊与他的“大社会” 136陷入越南的泥潭 144尼克松与“沉默的大多数” 153民权运动与校园暴力 157水门事件与弹劾总统 163国会的统治与美国的低谷 169卡特,1980年的分水岭,及里根主义 175重整军备与苏联的垮台 190布什的间歇期与克林顿的腐化 194世纪末的美国及其奇思妙想 203怀斯与现实主义复兴的意义 208司法侵略与诉讼社会 210缪达尔的有害遗产 214语言、堕胎与犯罪 221家庭崩溃与宗教迫害 228女人的胜利 233文献索引 239译名索引 261

内容概要

保罗•约翰逊,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历史学者之一,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一百大人物。1928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牛津大学麦格德林学院毕业。他曾是一名激进的左翼人士,任《新政治家》编辑,但后来在撒切尔夫人的影响下思想右转,并成为支持英国政治保守主义的著名知识分子代表。
他撰写了一大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著作,涵盖历史、哲学及宗教等领域,包括《论知识分子》、《犹太人史》、《当代》、《美国人的历史》、《英国人的历史》、《艺术:一段新历史》等。他定期为全球最著名的报纸及杂志写稿,包括英国《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现为《观察家报》、《每日邮报》的专栏作家。

名人推荐

书、艺术与风格(Books, Atrs and Manners)约翰逊以一句鼓舞人心的话把美国的故事带向了一个稍嫌突兀的结尾:“在一个成功的音符上结束这部美国人的历史再合适不过了,因为,美国人的故事,本质上是凭藉智慧和技巧、凭藉信仰和意志的力量、凭藉勇气和坚持来战胜困难的故事。”好吧,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但约翰逊的读者不能不对他的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正是凭借智慧、技巧、信念、意志力、勇气、尤其是坚持不懈,来战胜叙事性历史学家的困难。在这种通俗风格的历史写作上,约翰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他自己,而且,尽管在这样一本书中,某些失误和乏味的部分不可避免,但他没有辜负他作为一个学者和一个作家的盛名。《美国人的历史》一书证明了:历史也可以是文学。——迈克尔•林德(Michael Lind,1964~)美国作家,先后在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教,曾任《纽约客》(New Yorker)、《哈珀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和《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等杂志的编辑或签约作家,出版过很多部关于美国历史、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方面的著作。大片(The Big Picture)这是一部现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历史,撰写这本书的人可算是第九大奇迹。在扯到美国人之前,我们不妨快速回顾一下保罗•约翰逊这个人。约翰逊曾经是一个成功的平面媒体和电视新闻记者,在不同的时期先后担任过知识分子左翼周刊《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的编辑,伦敦一份有点守旧的杂志《旁观者》(Spectator)的专栏作家,以及平民化的保守党报纸《每日邮报》(Daily Mail)的犀利而直率的专栏作家。人到中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开始研究养老金手册的时候,约翰逊开始研究历史。之后他写了一部英格兰民族史,一部犹太人的历史,一部现代世界史,以及一部现时代诞生的历史,中间作为放松,他快速地研究了诸如上帝、知识分子和约翰•梅杰的保守党政府这样一些课题。如果这些历史研究是轻松活泼的快照的话,那应该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事实上,他的每一本著作都是包罗万象的全面记述,篇幅通常在800页到1000页之间,不仅仅是对大量历史研究的概括,而且以轻松活泼、可读性很强的散文把它打造成了一部条理清晰的叙事篇章。——翰•奥沙利文(John O'Sullivan,1942~)。英国政治评论家和新闻记者,曾任《国民评论》(National Review)的总编辑,现为自由欧洲电台的执行主编,其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总统、教皇与首相:改变世界的三个人》(The President, the Pope, and the Prime Minister: Three Who Changed the World)。

章节摘录

布什的间歇期与克林顿的腐化1988年,里根的副总统乔治•布什以鼓掌通过的方式获得了共和党的提名,因为人们把他与里根的业绩视为一体,他漂亮地赢得了大选,因为他承诺:他会继承里根的精神,人们一般都相信这一点。他的竞争对手、马萨诸塞州州长迈克尔•杜卡基斯说他保持了本州的记录,他说这项记录证明了他的“能力”,但他竞选的组织工作却搞得一团糟,这暗示了他的“能力”并不怎么样。结果让布什(他的竞选伙伴是来自印第安纳州的参议员丹•奎尔)轻轻松松地赢得了多数普选票:48,886,097票对41,809,074票,和大多数选举人票:426票对111票(227)。然而,人们忘了,布什起初在1980年曾强烈反对里根,认为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极端分子,他加入里根政府的入场券是一揽子妥协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他根本不赞同里根的目标,这要么是出于智力上的原因,要么是性情气质使然,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缺少里根那样简单率真的清晰和意志。布什表现最好的时候,是有一位更坚定的外国盟友给他打气、并确实帮助他下定决心的时候。冷战结束的后果之一就是,俄国(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包括依然信奉共产主义的中国)开始在联合国扮演一个更负责任的角色,因而使得安理会破天荒第一次能够像它的创建者们所打算的那样展开行动。在1980年代,正跟原教旨主义的伊朗打得不可开交的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侯赛因得到了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某种支持和鼓励,这种支持的基础就是那句古老的谚语:“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在这样的鼓励下,萨达姆利用本国的石油收入,建立起了庞大的武装部队。然而,人们对萨达姆的意图的猜疑在与日俱增,1990年7月17日,没有来自政府方面的任何提示,美国参议院禁止继续出售任何军事技术给伊拉克,另外还切断了农业贷款。到7月31日,[932]已经有超过10万伊拉克大军在科威特边境集结,科威特是一个很小但非常富裕的海湾国家,是美国及其他很多发达国家的一个主要的天然气供应国。当时,有广泛的传闻称,美国驻巴格达大使没能在当时的会晤中警告萨达姆:占领科威特将被华盛顿视为对美国重大利益的威胁,尽管这一传闻在1990年3月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面前被明确否认了(228)。不管怎么说,1990年8月1日,萨达姆的军队入侵并占领了科威特,吞并了科威特的油田。幸运的是,这一无缘无故的侵略行径,与正在科罗拉多州阿斯彭市召开的一次秘密的国际会议恰好同时,布什总统和玛格丽特•撒切尔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布什的倾向首先集中在沙特阿拉伯的防卫上,它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要盟友(和石油供应国)。但心里惦记着福克兰群岛战争的撒切尔夫人极力说服他:必须挫败这次侵略行动,不仅仅是为了不幸的科威特人民(他们遭到了伊拉克军队的残酷对待),而且也是为了吓阻其他任何潜在的侵略者。布什同意,这正是应该采纳的计划,安理会经过磋商也表示同意,接下来的几个礼拜的时间里,在布什的领导下,一个由50多个国家组成的国际联盟组建起来了。一支庞大的武装部队集结到了这一地区,这支部队主要由美国的军事单位组成,但英国和法国(还有很多阿拉伯国家)也有重要贡献。1990年12月,布什援引“卡特主义”,设法让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同意使用武力,并告知萨达姆:如果他的军队到1991年1月15日还不撤走的话,将通过武力把他们赶出科威特。到这时候,撒切尔夫人已经被本党内部的一场政变给赶下了台,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特点的约翰•梅杰。但是,“沙漠风暴行动”的势头是不可阻挡的,即使是在布什手上也是如此。当萨达姆过了最终期限的时候,针对伊拉克军事目标的猛烈轰炸便开始了。涉及庞大的联军部队(美军540,000人,英军43,000人,埃及军40,000人,法军16,000人,叙利亚军20,000人)的地面进攻开始于2月24日,持续了5天,在此期间,所有伊拉克部队,要么被赶出了伊拉克,要么投降了,萨达姆的60万大军被彻底击溃。这场速战速决的战斗,[933]是美军司令诺曼•K.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L.鲍威尔将军的一次胜利,他们组织了庞大的军事集结,并指导了全局战略。但他们都不想进军巴格达并以民主政权取代萨达姆的军事独裁,他们把这看作是对一场由联合国授权的战争进行“政治”延伸,而这场战争原本完全是一场军事行动。没有了来自撒切尔夫人的压力(她肯定希望一不做、二不休,把事情干完),布什也就仅仅满足于解放科威特。就这样,一个死不改悔的萨达姆被留在了权力的宝座上,他的武装部队很多都完好无损,而美国则肩负起了在这一地区维持庞大驻军的重担,并监督萨达姆遵守他为了停火而勉强同意的条款和联合国的决议。这是美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战役之一,它证明了里根重整军备计划所产生的新一代尖端武器的力量和功效,但它的收尾和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这自然降低了公众对布什总统的判断力和决心的信心。人们越来越把他看作是一个好心好意、但效率不佳而优柔寡断的人。他的身上确实有些毛病,对此,他的履历给出了某些线索。除了担任过两届副总统之外,他先前是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石油商,得克萨斯州的众议员,美国驻联合国大使(1971-1972)和驻中国大使(1974-1975),中央情报局局长(1976)和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1972-1974)。但所有这些工作,他都只干了很短一段时间,没过多久就转行了,人们一直有这样的怀疑:他不是个耐久的人。此外,他曾两度竞选参议员,都铩羽而归,还有他在1980年本打算竞选总统,结果流产了。尽管他自称是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大规模经营者,但事实上他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在一所常春藤大学接受教育,生活在缅因州,在一座圣公会教堂做礼拜。简言之,他是一个戴着牛仔帽的东部英裔新教徒白人。他不善言辞,用词笨拙(这一点不像里根,他的口头语感总是很有把握),这对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未免有些奇怪。他有一个不幸的习惯:在演说中,为了发表即兴评论,他总是抛开自己的书面文稿,在对主动词是什么都毫无把握的情况下,便开始一个句子,让自己陷入语法混乱中,最后以一句捉摸不定的注释,结束每句话。(229)布什始终是个绅士——而且,只要里根的影子还罩着他,他干得也还算不错。接下来,当里根的影响消退的时候,布什也就随之而黯然失色。巴拿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934]卡特总统曾与巴拿马缔结了一项条约,1978年3月16日获得了参议院的批准,这项条约实际上就是要把巴拿马运河移交给君主制的巴拿马政府。美国势力的这次退却,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人们都觉得,美国做了一次亏本买卖,曼努埃尔•诺列加总统的行为强化了这种感觉——他利用巴拿马政府操控美国庞大的毒品走私生意。1989年,佛罗里达州大陪审团以多项严重毒品犯罪的罪名起诉诺列加,并要求引渡他。当诺列加拒绝向美国当局自首的时候,美国便实施了经济制裁,并且,12月16日,一位美国海军军官被巴拿马警察杀害,事情到这个份上,布什终于下定决心,命令一支由10,000人组成的美国军队入侵巴拿马。巴拿马的持不同政见者及时地推翻了政府;1990年1月3日,诺列加被逮捕,并被带到了迈阿密,1992年4月9日,诺列加被判犯有毒品走私罪,判处有期徒刑50年,监禁在一座顶级安全的监狱里。但是,布什并没有通过修正巴拿马运河的运作,从而把这次惊人的(也是颇受认可的)成功进行到底,而这条运河的状况在巴拿马的控制下继续恶化。布什的本能常常是正确的,但他并不懂得“彻底”这个词的意义。他很喜欢向来访者展示内阁会议室里西奥多•罗斯福的一幅肖像,并跟他们讲述罗斯福那平静从容的声音和他的“大棒政策”,这对布什政府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230)尽管如此,但要不是因为得克萨斯州百万富翁H.罗斯•佩罗在竞选中插一杠子的话,布什还是很有可能在1992年获得连任。佩罗出生于1930年,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1957年从美国海军退役,创立电子数据系统,他把这家机构打造成了一家大公司,到1980年代中期,其市值超过了20亿美元。佩罗打出了消除赤字、还清国债的竞选纲领,起初所吸引到的关注,比自“公鹿党”以来其他任何一位第三党候选人都要多。然而,他的犹豫不决——他在1992年3月18日申请候选人资格,7月16日宣布退出,10月11日又卷土重来——毁了他来一次戏剧性颠覆的机会。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获得了19%的选票,是自1912年的西奥多•罗斯福(27.4%)和1856年的米勒德•菲尔莫尔(21.6%)之后得票最多第三党候选人。佩罗获得较高选票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放进了藉藉无名的阿肯色州州长威廉•杰斐逊•克林顿(绰号“比尔”)。克林顿出生于1946年,来自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通过学术成就出人头地,他是牛津大学罗兹奖学金获得者,1973年毕业于耶鲁法学院,[935]在阿肯色大学教授法律。批评者们瞧不起他,把他视为“被宠坏的六十年代造反者”和“逃避兵役者”,从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他一贯摆出一副反美的姿态。另一些人则注意到了他在阿肯色政界这潭脏水里的事业生涯。32岁那年,他在那里竞选众议员失败,1976年当选阿肯色州检查总长,1978年成为最年轻的州长。尽管在1980年被击败了,但他还是在1982、1984和1986年接连再次当选。在阿肯色,人们普遍称他“小伙子”,当他在1992年以43%的选票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他是1968年以后第一个少数票总统,是自肯尼迪在1960年当选以来最年轻的总统。(231)克林顿,以及他的妻子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在白宫很快就陷入了麻烦。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经验。他在组阁以及争取参议院的批准上,因为他的某些提名而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因为司法部长这个职位。当他的提名最终成功获得批准的时候,他所选择的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很快就让本届政府卷入了发生在得克萨斯州韦科市附近的一桩灾难性的事件,在那里,联邦特工对大卫教派的总部发动了一场计划欠周的袭击,掌管这一教派的是一个以救世主自居的人物,名叫大卫•考雷什。这次搜捕,有来自联邦烟、酒与火器管理局的将近100名特工参与,结果却以失败收场,并导致5人死亡,其中4人是联邦特工。于是,雷诺亲自披挂上阵,她对谈判感到不耐烦,下令来一场军事式的进攻,携带着重型装备和催泪瓦斯,在此期间,整幢建筑燃起了大火,在大火中,78个考雷什的追随者被活活烧死。死者当中有17个孩子。就更积极的方面而言,克林顿曾委托他的妻子去向国会陈述他的卫生保健法案,希拉里•克林顿是一位坦率直言、喜爱冒险的女士,她给在场的议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位民主党议员、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丹•罗森考斯基告诉她:“在不远的将来,总统将因为是您的丈夫而名扬天下。”此话最后被证明是一个准确的预言(即便有点让人难堪),因为第一夫人很快就卷入了一场复杂的财务调查,调查对象是阿肯色州一家跟她有关联的公司:白水开发公司,还有很多其他棘手的问题。事实上,她成了第一个在犯罪调查中被传唤到庭的总统夫人(232)。与此同时,卫生保健法案受阻。克林顿旨在削减赤字的预算报告,经过国会的修正,把赤字从GDP的4%削减到2.4%(从1993的2,550亿美元降到1994年的1,670亿美元),[936]但他的国内计划却只有很少的总体一致性,而其外交政策的一致性就更少了。他结束了布什在索马里的损失惨重的干涉;另一方面,他占领了海地一段时期,几乎一无所获。在处理前南斯拉夫联盟解体留给巴尔干半岛的一连串冲突上,他很不情愿,而且,他还利用在萨达姆的伊拉克所遇到的连续不断的麻烦,作为一种摆军事姿态、赢取选票的临时练习(233)。实际上,克林顿第一个任期余下的时间几乎全都花在了抵挡一连串的丑闻上。

图书封面


 美国人的历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时值考gre期间,断断续续的读完这部《美国人的历史》,感触颇多,在此与大家分享。声明:一下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抄袭。废话少说,书归正传。这本,不,这一套书分了上中下三部,每一部都是一个历史阶段的集合。上部我可以归结为是“移民者各心怀鬼胎”,中部为“无林肯,不美国”,下部则为“世界警察登上舞台”。我的这样的概述固然比较偏激(正如作者的反共情结),但实则不然。既然是研究美国人,而不是美国史,我们就有必要考虑每个单独的个体对时代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要把握各个阶段的时代精神,而不是客观事实。简而言之,要想读懂这上中下三册近一千页的译文,我们必须从唯心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唯物。正如作者字里行间的暗示,天赋人权,人类决定历史。ok,在确定了作者唯心的思维方式后,我们还要意识到作者的反共情结。这这本书中,保罗约翰逊不止一次地提到马克思,恩格斯,而且都是带有戏谑的口吻;对于二战时斯大林的论述,也带有强烈的谴责色彩。诚然,我们希望作者能够抛开成见,置身事外,以客观的表述来看待历史。但是书是人写的,如果没有个人观点和理念,读起来也毫无生气。因此,我们要意识到《美国人的历史》的另一个基本立场:反共情结。再次,在书中,作者完全忽略了经济对美国人的影响。虽然《货币战争》的可信性有一些待考究的地方,虽然我有些阴谋论的倾向,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对任何民族,任何地域的历史发展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们要主动的去发掘经济因素对美国人的影响。这就是读书时不可失己见。基于以上三点认识,我们就能够更清晰的把握作者的立论思路了。由于记忆力的局限性,全书所涉及的历史阶段我难以一一解读,所以以下我仅将我的一些思考的有趣的地方和大家分享。美国的文化冲突从最移民伊始就已形成:一方面,是以约翰温思罗普等人所追求的“山上之城”为代表的精神净土;另一方面,则是普通大众所向往的自食其力,无拘无束的自由民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冲突跨越了种族的界限。换言之,它只是纯粹精神的冲突,只是对宗教信仰的不同解读。这一冲突一直贯穿于美国的历史发展,直到政府的出现。无可否认,华盛顿等开国元勋曾为将冲突的对立两方面的融合及缓解矛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甚有成效,然而,无奈后继无人,经过近一百多年的进程,政府与民众渐行渐远,旧的冲突化解了,新的冲突又产生了:政府希望集权,民众渴望精神和肉体的自由。未完待续。。。。。。

精彩短评 (总计73条)

  •     通过另一方对的视角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     非教材类,推荐。
  •     书已收到,质量挺好。快递员选中午送的货,非常贴心!
  •     卓越的书还是要等过了新鲜劲,等等会便宜的,如果不是着急用,让我们一起等吧,半价or我们都不买,联合起来和他讲价啊
  •     可以说是了解美国的第一书!我不后悔花这么多钱,买这三本书,很好!很值得!
  •     立场偏保守,比如抬高西奥多·罗斯福、贬抑富兰克林·罗斯福。基本是以人代史,而且是以伟大人物为核心,总统、名人、大亨——写到卡耐基、摩根、洛克菲勒等的时候,简直是荡气回肠。除此以外,全是优点,特别是叙事极佳,时有俏皮的句子,八卦的细节,让人喷饭乃至捧腹,是保罗·约翰逊的一贯风格:“寓教于乐”。翻译甚通畅,配图极精。就阅读效果上看,与丹尼尔·布尔斯廷的《美国人》三部曲在伯仲之间。推荐。
  •     了解美国人的历史
  •     作为入门了解美国,挺好,有些部分写得还挺有趣的。关键头一次在它国历史里头看到了中国影子的感觉,看来现代化的路上,只有体量类似的才更有比较之处。
  •     了解美国历史的好读本
  •     给老公买的,书的质量好
  •     2013-05-11:感人肺腑、荡气回肠、且最关键的受益颇多的美国史。//20140811开始重读 //20150725:又没空读完…特么的这信息爆炸的时代,简直处理不完的信息和书…
  •     可以看看 ,不过怎么说 翻译一般吧
  •     在读
  •     很厚,非常不错的美国人历史书
  •     读了部分的书,觉得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推荐
  •     刚刚看到中卷,感觉翻译还是很不错的,只是校对太失职,很多年份明显错误,比如1889错成1989,要靠连猜带蒙才能理解。
  •     从人物角度了解美国发展历程!
  •     研究美国文学和历史的必读书……
  •     四星半。叙述内容挺丰富,名人们的私生活也插花的恰到好处,作为美国史的入门书籍可以一看,但作者的个人主观见解似乎往里掺的太多了些,若是做美国史的学术研究的话还是不能完全依赖此书。
  •     第一眼看这本书,仅从封卓越提供的封面,就很喜欢,很震撼。国内关于美国史的图书比较繁杂,之前从内容上来看,很喜欢上海人民出的那套美国史三部曲,只是装帧有些太学术化了,现在对这本书期望很高。以下是关于美国史的遐想:关于历史的谎言我们对过去的了解只是学校强加给我们的那一套。谁能保证学校没有给我们灌输谎言?谁能向我们提供关于萨珊、凯撒和斯巴达克为人真诚的确凿证据?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他们的战绩,而对他们的人品、弱点、谎言、理性和道德一无所知。我们手中没有材料可以证明维琴盖托里克是坏蛋。我们甚至不知道耶稣基督是个高个子还是矮个子,头发是金黄色的还是褐色的,受过教育还是大老粗,是否与玛丽亚·玛达雷娜同过床;不知道圣路卡、圣马太、圣马可、圣约翰关于耶稣的传说是否真实。——法拉奇(意大利著名记者,著有《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个爱国者是热爱自己祖国的人, 而一个民族主义者则是一个蔑视他人祖国的人。——前德国总统约翰内斯· 劳不论你认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是好是坏,或好坏兼有,历史都会向你展示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理解过去是一种理解自身、理解周围世界的关键能力。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历史。——詹姆斯·W.洛温关于教育的荒谬自我等...生而为人,就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喋喋不休, 那就是“你啥都不是”。你上了学,学校就告诉你,世界上第一重要的是祖国,第二重要的是集体,第三重要的是老师。我们的小小的自我放在哪里呢?没给留地方。你小时候写作文,说自己将来要当个科学家,等哪天惹毛了老师了, 他就说, 就你, 还当科学家?全班同学就哄堂大笑。从幼儿园到大学,这样的事情多如牛毛,乃至大家都忽视了它有多么残忍和愚蠢。如果这就叫教育,我只能说, 这比驯化动物都不如, 驯化动物并不需要侮辱动物,我们的生活中却充满了各种愚昧、戾气和恶毒,欲摧毁人的自尊而后快。——李海鹏(前《南方周末》高级记者)关于美国的真相对美国历史的进一步观察表明,也许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在设计美国宪法时,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民主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就是说,虽然制宪者们很清楚美国“不应该是什么样的”,对美国“应该是什么样的”,却众说纷纭。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的历史多么清白无辜,而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从而能够实现点滴改良,而不是陷于暴政的死循环。如果说劣质的民主,正如专制,是给个体提供一个隐身于群体之中的机会,那么好的民主则鼓励每个人成为他自己,依赖于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把一个人永远地抛回给他自己”,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勇敢的人和怯懦的人,勇敢的民族和怯懦的民族,也许会有不同的回答。——刘瑜(政治学者、剑桥大学政治系讲师,著有《民主的细节)相关阅读近距离看美国系列 林达/著《历史深处的忧虑》1997年5月《总统是靠不住的》1998年4月《我也有一个梦想》2004年8月《如彗星划过夜空》2006年3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民主的细节》刘瑜/著 2009年6月(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美国丛书系列《美国宪法的经济观》查尔斯·A.比尔德/著 1984年《美国经济史》美哈罗德·福克纳/著 1989年《美国是如何治理的》希尔斯曼/著 1988年《美国政治思想》梅里亚姆/著 1984年《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著 1988年《光荣与梦想》威廉·曼彻斯特/著 197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x向我的友邻推荐小组话题:【学术声音】关于CCTP《老师的谎言》、《美国人的历史》摘要: 如何看待美国? 如何面对历史? 如何教育孩子? 特别推荐: [...]推荐语: 阅读更多 ›
  •     保罗·约翰逊以美国开国元勋们为中心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短暂而又漫长的历史画卷。各位大佬们的性格特点、主要功绩和趣闻是主要看点,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为一本篇幅略长内容略庞杂的书加了很多分,对于有耐心的入门级爱好者来说是可以蛮读一下的,至于观点这种东西就不好评价了,毕竟历史从来就不是客观的东西。。
  •     没有重大事件的描写,不想《明朝那些事》一样将事件写的非常生动,几乎没有故事描写,这个主要记录美国民族和国家建立的社会思想史的发展演变,相信对基督教理解的人能看懂,其他的会觉得没意思,这是一部美国思想演变史。
  •     自己一直在好奇,美国人民到底有多少历史可以让人来读,翻翻这上,中,下,一部美国史映入脑海,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下美国人的历史,不为别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     暂时没有开读
  •     总之,历史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要学习美国如此富强的原因可以从历史中找答案。书的作者是英国人,应该评价书写比较客观,书中插图可以。
  •     美利坚人类的希望。保罗约翰逊大笔如掾,数百年北美人民的历史尽情展现期间。当然作为因为右派大家,其立场也是非常鲜明的。FDR,肯尼迪,约翰逊,卡特都被狂批,而哈丁、柯立芝、尼克松则得到了他的好评。不过有趣的是他很喜欢杜鲁门。另外,他也非常注重宗教在美国历史中的作用。
  •     保罗约翰逊 是个有趣的人。
  •     一本角度不同的历史书~
  •     玩《文明4》的影响, 2015.12.24-2016.8.9 读了8个月,终于结束了这段美国历史之旅。我的世界历史之树日渐丰硕,时空四元坐标系日趋充实。
  •     儿子准备去美国读高中,国内老师推荐先学这套书,感觉不是特别生硬
  •     美国人的历史(全三卷)
  •     还没开始读,一定会认真读完
  •     这样的东西永不过时 。
  •     寫得還慢全面的,雖然現在還没讀完。
  •     买来收藏,还没看
  •     1..有一些了解看起来会容易很多 比如先看过the story of US. 光知道五月花独立宣言神马的显然不够. 2.于看人名地名有英语对照的书. 3.果真很好. 4.必然而有的心灵震撼!
  •     西城区图书馆 K712/75.1海淀区图书馆 K712.07/7(1)
  •     监督教思想与自由意志孕育而出的国家,以内部无限的包容性,提供系统无限的熵值,这个国家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值得去关注
  •     尤其喜欢附送的人物书签
  •     了解美国文化很好的一本书
  •     作者大学是学历史的,主要职业是政论记者,中年以后开始重妍历史,写了多部大部头著作。本书出版于1997年,属于畅销书系列,因此只是野史不是正史。野史有野史的好处,原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但属一家之言,可以阅读,也可以思考,却不是学生学习美国史的正路。译者也非美国史或历史专家,而是职业易手。译者文采很好,喜欢用“大词儿”,因此总体在文风上与原著有别,也有不少地方受原文影响,语句不是十分顺畅,但对照了几段文字,内容基本准确。
  •     一个带路党的自我修养。翻译得很好,读起来很畅快。副总统和财政部长决斗的故事真把我逗乐了
  •     读此书,感受最深的是1787年费城的制宪会议,为伟大的妥协喝彩,正因为美国的国父们有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伟大的妥协精神,美国才成长为今天的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     很赞
  •     : K712/2143
  •     包装比较精美,但翻译不地道,与英文原著内容相比,就像变了味的啤酒。
  •     还没有时间看,不过看看目录,觉得还挺好的。
  •     不知道是国内翻译的水平问题呢还是校对的人不够仔细,此套书中有太多的错字、漏字,更为可气的是把历史的关键年份都搞错,我每天看书还需用笔不断为书中出错的地方改错。之前购买此套书是看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份儿上,以为这样一个出版社做事会严谨些,哪曾想尽是如此粗制滥造,心中难免为好书被糟踏而备感无奈。
  •     美国人的历史
  •     “这艘大船就这样继续航行,人类继续注视着它的前进,带着惊讶和差异”。著者对它的爱是倾注得比母国还多。史实跳跃,文辞华丽,不时爆发精彩的小评论
  •     保守立场,贬低民主党,赞美共和党,对1960到1970年代媒体大加鞭挞,不出意外,与《光荣与梦想》(作者正是记者出身)的立场完全相反。同情胡佛、尼克松,鄙视富兰克林.罗斯福、肯尼迪、克林顿,赞美里根。唯一得到称赞的民主党总统可能只有杜鲁门,唯一被批评的共和党总统可能只有老布什。批评政治正确、平权法案等等。与《光荣与梦想》对比着读会有很有趣。这两本书,相比之下,我更赞同《美国人的历史》这本。
  •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读美国的历史,可以对社会发展的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     非常棒的三大本
  •     万事万物存在于世,必有其道理。美国短短的几百年,能够从殖民地跃升成世界头号强国,自然也有其道理。盲目的说中国大、中国强,这对于我们的祖国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还不如研究一下,像美国这样的大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里面的启迪意义,比那些空泛的叫嚣更能证明你的爱国之心。
  •     非常好的美国史读物
  •     本书以美国历届总统为线索介绍了美国从建国前至今的历史。通过此书可以了解美国历届总统,政策,以及美国的民主政治
  •     特别鸨首。
  •     里面有很多观点跟我知道的不一样,比如,对于威尔逊总统和肯尼迪总统的评价,胡佛的政策(长期以来我都以为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书上却说他是干预主义,还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刚开始读挺无聊,第一部后半段开始就非常精彩了。力荐。好书。
  •     写的委实不错,学到了很多,不过评论很多,嘛,历史本来就属于二次建构吧!
  •     美国前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     理解当今复杂的国际社会,首先要回顾她的历史。 对美国的崇拜也好批评也好,我们都要先了解她的过去才能更客观地评价和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
  •     特别好特别好特别好的书
  •     感谢史学大师保罗先生。为人类写了一部到目前为止最好的美国史著作。
  •     好枯燥……
  •     保罗·约翰逊在《美国人的历史》的开篇先提了三个问题:1、崛起于不义之上的美国能否通过道德实践来赎罪?2、美国是否实现了理想主义和唯利是图这两种价值观的融合?3、美国是不是人类社会可效仿的榜样?结尾他回答说“美国伟大的共和主义实验依然是人类最美好的希望,它不会让满怀期待的人失望”。
  •     书不错,翻译的再理想点就更好了。
  •     包装挺好的,内容还没仔细看
  •     这不是一本了解美国历史的好书籍,这里有很多传奇,你想真正的了解美国,买原版吧。我想,写这本书的也许是历史学家,翻译成中文的,却可能不是历史系的。翻译者渗透了自己的情感,自己喜欢的词语,反而使原文的真实意思完全失去。
  •     挺右的老头子,不过,还是挺喜欢的。
  •     保守派的美国史,我的心也是保守的
  •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这部大部头。整个美国历史,贯穿始终的是美国文化的精髓:自由,平等,民主。从1620年载有100多人的五月花号船签订《五月花号公约》,到1776年华盛顿,杰斐逊起草发表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再到林肯1862年发表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以及奥巴马就职典礼引用林肯的“民有,民享,民治”的政府。这种精神和信仰一直融入在美国人的血液和灵魂中,也是推动美国前进和发展成全球超级大国的核心动力。当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平均每五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时,我们的先辈还活在近乎原始的农耕社会。巨大的文化和经济落后,让我们近几十年一直奋起追赶。先进的文明和经济繁荣,应该是世界人民共同理想和目标。只有意识形态让位于人民的幸福追求时,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     或许主观色彩太重,没想象得好。
  •     就冲译者那句“我对“人民”二字向来敬而远之,还是免了罢”就不会错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