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民族史 > 草原帝国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4-6-1
ISBN:9787801732163
作者:勒内・格鲁塞
页数:376页

作者简介

《草原帝国》是世界史学界公认的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史著,由著名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创作。《草原帝国》中描绘了三千年来大草原上上演的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历史剧: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风起云散;阿提拉、成吉思汗、贴木儿这些“上帝之鞭”掀起横贯欧亚的历史狂飙。作者以开阔的历史观为读者梳理出这些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背后共通的历史脉络,并书写了草原帝国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草原帝国》读者对象:对成吉思汗、阿提拉、帖木儿感兴趣的读者,对欧亚大陆(蒙古草原)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公元13世纪前的亚洲高原
第二部 成吉思汗蒙古人
第三部 最后一批蒙古人

编辑推荐

  1、上帝之鞭阿提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跛子”帖木儿纵横草原,征服世界的狂飙史!  2、法国历史学家、世界东方史权威专家——勒内?格鲁塞鸿篇巨制!  《草原帝国》的出版也标志着欧亚大陆史正式成为一门系统的历史学科。  3、《草原帝国》书写欧亚大陆草原游牧民族的恢弘历史。  不了解草原的历史就无法理解欧洲和中国的历史。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永无休止的碰撞、撕扯与交融,串连起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互动的历史画卷,也改写着农耕文明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    1、《草原帝国》成吉思汗、阿提拉、帖木儿的成功史,感受“野蛮人”征服世界、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  2、欧亚大草原的野蛮史,冲击也造就了其他地域,包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了解了这段历史,才能够真正了解人类历史的演变。

内容概要

勒内·格鲁塞(1885—1952年),法国历史学家。生于格勒诺贝尔,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历史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军队服役,1933年成为色努斯基博物馆的指导及亚洲艺术藏品的负责人。1946年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与文化,著述甚丰,其中《成吉思汗》《草原帝国》均系重要的世界历史名著。

章节摘录

  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历史回忆录里看到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等人的名字。西方的纪年学者以及中国或波斯的编年史家将他们的形象通俗化,并记载了下来。他们这些游牧人竟然出现在文明时代,甚至仅用了几年时间便将罗马、伊朗或中国变成一堆废墟,实在堪称伟人。在过去的年代里人们很难解释他们的出现、活动,以及他们的消失,甚至将他们看成上帝降下的灾难和对古老文明的一种惩罚。  但是,人类生来就是大地的儿子,这一点从未改变。环境决定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只要找到他们的这一生存规律,便能够对他们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草原的环境造就了这种身材矮小粗壮、桀骜不驯的人,并让他们能够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继续存活下去。高原猛烈的风塑造了他们的五官,使他们变的眼睛细长、颧骨突出、汗毛稀少、骨骼坚硬。他们总是喜欢在有水草的地方居住,这种生活需求决定了他们的游牧制度,使得他们与当地人的接触更加频繁,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可能是礼貌的借贷,也有可能是屠杀性的掠夺。  三四位亚洲大游牧者的出现,缩短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偶然,那么只能说明我们的无知。他们之中有三个人完成了惊人之举,成为世界的征服者;但还有很多的阿提拉与成吉思汗们只成功地建立了从西伯利亚到黄河、从阿尔泰山到波斯间的占亚洲四分之一面积的帝国,这已经可以算作大规模的冒险行为。  ……  骑射手总是忽然地出现,射击,然后逃跑。并且在古代和中世纪,这种非直接性射击的杀伤力几乎相当于现今的炮队。那么为什么这种优越性现如今不复存在了?为什么16世纪后游牧民族不再对定居民族产生威胁了?正是因为定居民族已经用炮来对付他们了。定居民族在很短的时期内人为地获得了一种优越地位,彻底改变了他们几千年形成的彼此间的关系。伊凡雷帝用大炮驱散了金帐汗国末期的继承者,而中国皇帝康熙也用火炮慑服了喀耳木克人,标志着世界历史一个时期的终结。军事技术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文明远远强大于野蛮。在很短的时间里,游牧民族的传统优越性便难以置信地成为了过去。公元1807年,亚历山大一世还在战场上幻想用喀耳木克的骑射手来抵御拿破仑,但他们的表现就像是猎手们出现在马德林时期一样不合适宜了。  仅仅经过了300年的时间,那些射箭手便不再能够主宰世界了。

图书封面


 草原帝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从现代文明来看,现在探讨一个古老而又“野蛮”的民族文化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从历史绵延的痕迹来看,不论是中国大地上,还是罗马、伊朗这些国家,他们都是在古游牧文化的冲击下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在这本书给我们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思考的同时,不禁要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民族是文化而非血统。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在游牧民族不断注血来保持生机和活力。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现代中国版图上民族血统的构成,河北、京津多为中原汉族与契丹、女真人混血后裔,东北多为齐鲁汉族与鲜卑、室韦、契丹、女真混血后裔,山西、河南、陕西、山东地区,古中原汉人保留较多,也有部分为汉人与鲜卑、匈奴、女真混血后裔。甘肃多为汉人与匈奴、突厥混血后裔……由此来看,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已经不只在文化上相互影响和交融,游牧民族已经慢慢的融入了汉族。然而,值得深思的是这些民族已经几乎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华夏文明中。以满族为例,他统治了中国近300年,满族上层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盛衰强弱的规律,认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优缺点,并能将二者的优点牢牢地结合起来。他们明白只要保持不屈不挠、勤奋进取的性格和精神,学习和掌握华夏文化和文明也并不困难,而且还可以超出一头。为了保持游牧民族性格,满族统治集团吸取了鲜卑北魏、契丹辽国,特别是满族祖先建立的金国和蒙古族元朝的失败教训,没有全盘汉化。可是从乾隆起的几代帝王已经是汉族文化忠实的崇拜者,他们没有经历过游牧文化的激荡,也就无法从围场打猎来体会祖先纵横沙场的气魄。不论他们用怎样的方式来保持满族的血统,不可避免的是他们已经被农耕文化彻底的征服,而所谓的民族文化已经成了一种符号。以至于到现在,满族这个民族几乎彻底被汉化,满族文化也在一天天的消亡。这不能说是满族文化的衰败,而应该看成民族文化融合的成功。民族文化的消亡也许并不是件坏事,在现代高度文明的刺激下,没有任何一个滞后的民族有抵抗力,因此,通过这种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才能最后成就世界大同。   第二,究竟是游牧民族在给农耕民族注血还是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包容?不可否认,任何一个强大的民族文化对于弱势文化来说是有包容性的。作者把鲜卑、突厥、蒙古包括满族最后的溃败看作是吸收汉文化的结果,显然过于偏颇。他们以武力征服了世界,但是他们的壮大和发展却是在吸收汉文化精髓之后的成果,以至于最后全盘汉化。这是一个历史进程,尽管从短期来看它们的“狼性”统治了农耕文化,但是长远来看,这种“狼性”最终逃不过儒家文化大一统的历史命运。也就是说,属于一个时代的异族民族文化在完成了历史使命之后自然的消亡。这也就是尽管游牧民族有一定的血统的传承,几千年来却经历了斯基泰、匈奴、羌、鲜卑、突厥到蒙古的不同民族的变迁。这不仅让我想到了一个被勒内•格鲁塞深深影响思想的作家姜戎,他的作品《狼图腾》就是一直在探讨游牧民族的“狼性”和农耕民族的“羊性”特点。我想,如果把游牧民族比喻成狼的话,那么农耕民族更像是猎人,他们吃尽了狼的苦头,却又懂得如何猎取它以至为我所用。这才是文化真正的融合和交流。阅读《草原帝国》这本书,源于《狼图腾》给我深深的震撼。第一次让我从两种不同耕作方式的民族去思考民族的性格。与读《狼图腾》的热血澎湃不同,在读《草原帝国》的过程中,我一直保持着理性的思维,不免感到《狼图腾》在一些问题的认知上过于极端和偏颇。作者急于去提示读者认识到一个民族如果不把强化民族性格作为最基本的国策方略,无论经济文化有多发达,人口和军队有多庞大,其结局必定重蹈"北宋"的覆辙。但是强化民族性格并不完全是由游牧民族来注血,而应该是提高民族自身的造血功能。历史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但是不能全盘吸收。不论是蒙古人的游牧文明,还是西方的海盗文明,都是在历史某一时期特殊的文化形式,而不是历史的主流。由于一直以来对游牧民族的兴致,特意去了一趟内蒙古,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深思,我想这也就是我们追思历史的意义。我们吸收历史的教训,借鉴历史的经验,但是不能把历史全部拿来用。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人不同的责任,我们在思考历史的同时,更要思考如何超越历史迈出更大的一步。在我的心中,一直深深地为自己游牧民族的血统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会为本民族文化的消亡而感到迷茫。但是,文化需要多样性,但是终究会达到一个主流的统一。   
  •     从内容上来说,这本勒内·格鲁塞的著作无可挑剔,他把整个亚洲草原的历史从头到尾的梳理一遍。书的设计也挺不错,图文并茂的。可惜的是,这个版本的翻译和校对做的明显不足,一眼望过去就可以扫到几个错字。有些最基本的形似汉字,比如“栗”和“粟”、“剌”和“刺”都在混用。“粟特人”、“栗特人”,“花刺子模”、“花剌子模”在书中都有出现。整本书在翻译和校对上明显没有商务印书馆的版本做得认真。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一)
      回头看我们历史,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那蔓延在这个帝国边沿的那些胡、夷、狄、戎们,他们的名字总是变个不停,特别是在北方大漠,茫茫的戈壁滩上。
      
      那就从我们一个个引以为荣的大帝国开始数,看哪一个王朝没曾畏惧过这些被我们文化一直鄙夷的胡、夷、狄、戎们。
      
      秦以前的历史不细看,最少我们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后是被西戎占了都城,才在西周东周中间画了一条线。
      铁血的秦王朝,灭得了六国,可为抵御北方的匈奴,劳民伤财,筑万里长城,用最精锐的兵团去防止北方而来的威胁,终陷入内乱,一发不可收拾。
      到汉初,几次兵败于匈奴,送钱送财,只为休养生息;虽在汉武帝朝,雄起了一会,将匈奴赶回了戈壁滩。可终汉一朝,北方的威胁,从来没止息过。
      更别说到了三国两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了,五胡十六国,将整个北方大地,中央王朝的核心折腾底朝上。
      
      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隋唐时代,其先祖起家于“六镇”,六镇本就是原是胡族的鲜卑中原化后,为防止依然是胡族的"胡族"柔然而设。隋唐帝王的先祖们,就是和胡夷对抗起家的。
      到隋唐盛世,突厥不止一次兵临长安城下。唐在最盛世的时候,虽大败突厥。可安史之乱,到节制不了的藩镇节度使们,我们最最自豪的唐王朝,最后死在了边防上。
      
      五代十六国里,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成了宋王朝心头最痛苦的事。
      在军事上处于弱势的两宋自不必说,契丹、党项、女真,到最后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大宋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基本上是被人”人见人欺“。
      
      到最后元、清,自不必说,北方的蛮族成了中原王朝的主人。保守的明朝,从朱棣开始,迁都北京,天子戍边,面临的状况就是,是不是的就被蒙古人、女真人,围住了都城。
      
      看一看,我们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史。
      
      可对这些北方,一直被我们称为蛮族的民族,我们一直知之甚少。
      匈奴、柔然、回纥、突厥、鲜卑、契丹、女真、党项.....,这些变幻着的名字,他们是怎么更替的。
      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传统,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历史,我们能说清楚的吗?
      
      (二)
      我们的文化总是自以为是,时至今天,依然没有改变多少。当然自傲的口气,从”我中原上国怎么怎么样“变成了”想当年怎么怎么样“。
      处在这个文化里的人,多数也都是这样,总觉得高人一等。看我们周边的人,也是高人一等的眼神,说话,也是高人一等的口气。
      很少有谦虚下来,冷静思考,去认真审视周边文化,像他们学习,取长补短,在兼收并蓄中,让自己变的更完善。
      
      从草原民族冠着的名字看,在文化上,我们一直对他们充满鄙夷,即使我们被他们欺负的不行,可我们依然没有底下我们”高傲的头“。
      当然,有一身傲骨是不错,可如果是剩下了傲骨,而忘记了自己坚持的是什么,就只能是一种悲哀了。
      
      一直活跃在我们身边的这些胡虏们,在文化上,一直接受的都是我们鄙夷的目光。
      
      我们这”天朝上国“,怎么能看得上这些蛮夷狄寇呢?
      对于我们文化里的这种自欺欺人,时至今天,我们仍视而不见;对于有文化自觉的人而言,只有一声苦笑。真想说一声,醒醒吧,别继续做那黄粱大梦了。
      文化是在交融互补中发展的,再是什么天朝上国,也只是其中的一环;而且多数时候,我们都不是最重要的一环。
      
      其实相比于保守的文化人,我们那些王朝帝国的缔造者们,可从没轻视过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游牧民族过。
      他们实实在在感受着那巨大的压力,那草原野性里独有的力量。
      
      (三)
      可能从明开始,六七百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都独处在一个角落里。在枯井里看天,以为天下就这么大,自己就是天下。
      对比着看,我们是那样的孤立与孤独,孤独的比美洲的印第安人好不了多少。
      这么长时间里,一辈又一辈人,让今天的人有了错觉;错误的认为,自己一直都是这样。与世界有的交集只是那丝绸之路,只是那柔如蚕丝,飘在风里的,可有可无的交互。
      读完这本书,才实实在在看到了,原来远不是这样。
      
      在欧亚大陆的腹地,气候、环境都不是那么好,要么天寒地冻,要么飞沙走石,对农耕文明,是没什么价值的。这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帝国,对这么广袤的国土,一直视而不见,最后便宜了一直只是蒙古人属国的俄罗斯。
      可这地方地广天阔,对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而言,并没那么可怕。
      在恶劣环境中成长的人,肯定要比在温柔乡长大的人,多一些血性和血腥。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成长,势必会沾染上不少残酷。
      
      草原帝国的崛起,本身就是一部血腥的历史,只是这样的历史,很少有文字性的记载,对于一个部落对一个部落的战争,留下的痕迹,很多只是一句”谁谁谁大败了谁谁谁“。
      想一想蒙古草原上来来往往的那些民族,你就知道,那样面对面杀的血流成河的场面,蒙古利亚的草原上不知上演过多少幕。
      
      当经历过残酷之后的草原上的大汗们,带领的必是一群更加嗜血的队伍。
      这也就是为什么整个欧亚大陆的文明世界,总是被这”上帝之鞭“一鞭又一鞭抽打时,那溢出的,禁不住的痛疼的源头。
      
      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骑在马背上看天,天无比的开阔。他们能看到汉人的天,印度人的天,波斯人的天,阿拉伯人的天,也能看希腊人的天,罗马人的天。
      他们是世界性的。他们永远也不会局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在汉朝,在唐朝,在我们介入这些马背民族事务最多的时候,我们也因为他们与世界接过轨;我们接触过印度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
      我们本来不是在井里看天的,我们本应该清晰的知道,也知道过,我们只是这个天地里的一份子的。
      可最后我们还是回到了自己的井里,独独看自己的天。
      
      (四)
      匈奴、突厥、蒙古(契丹、鲜卑)、通古斯,这些北方的草原民族大致可以这么去区分;甚至匈奴和突厥都有可能是同源的。
      在人种上看,匈奴和突厥明显是白种人,而蒙古、通古斯是黄种人。
      
      虽是两大人种,但由于交叠的生存空间,相似的生活习惯,加上相互之间的影响,很多方面他们是相同的。甚至最初的信仰,他们都一样,萨满教。
      而且很多时候,他们是一起的。在突厥人的部队里有蒙古人;在蒙古人的帝国里,有突厥部落的踪影。满族入住中原时,最坚定的盟友是蒙古人。
      
      这些草原民族,不仅在中国建立过帝国,整个欧亚大陆,处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他们征服过波斯,侵占过罗马,占领过印度。
      在欧亚大陆上,他们骑在马背上纵横东西,在进行他们征服的同时,对文明世界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
      
      在这草原上,响当当的人物有很多,最出名的几位,阿拉提、成吉思汗、帖木儿,都曾让文明世界里的人,闻风丧胆。
      他们建立的帝国曾连接起欧亚大陆的两端。他们的对很多地区的统治,很多一直延续到近代世界的开端。
      
      也算有趣,在欧洲开始征服世界的时候,欧亚大陆上仅剩的大帝国,都正在被曾经的游牧民族统治着。
      一边是突厥人的奥斯曼帝国;另一边是女真人建立的清王朝;中间的罗斯人归附在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下;印度人被帖木儿的后代,带着突厥血统的蒙古人统治着。
      
      (五)
      马背上的这些民族有他们引以为傲的东西,也有他们悲哀的东西。
      最让他们悲哀的,也许就是文化本身了。
      他们可以侵占一种文明,他们可以消灭一种文化,可他们很难去建立一种文化;甚至他们的文化,在他们统治别的文明的过程中,也被同化掉了。
      他们来势汹汹,可退去的时候,剩下的却什么都没有,这是这些草原帝国最大的悲哀。
      文化、文明,就是这些软绵绵的东西,在不经意间,侵蚀着一切;有着水滴石穿的能力。
      
      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对文明是敌视的;他们所要的不过是一场抢劫,一场杀戮;常常他们在占领一座城市之后,不知道这些城市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他们便屠城,便去把原来的城市夷为平地。
      在这个时候,文明在他们面前时弱小的。
      可一旦大的帝国建立,他们就开始分裂,因为信仰而分裂。被儒家、被伊斯兰教、被基督教、被佛教,所影响,所改变。他们的子孙不在回到原来的信仰中,而成了新的文化的保护者。
      这一点,在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里,体现的最为明显。当他们成为波斯、成为儒家的统治者之后,他们就被融了进去。
      看上去,他们是统治者,可皈依的却是他们。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最终赢的也是文化,只是这样的胜利有些曲折,有着不能承认的屈辱。
      
      (六)
      勒内.格鲁塞的这边关于游牧民族的历史,回答了我们的很多疑问,也让我们看到了像草原上的风一样消失的草原民族的历史。
      这是一本学术型的著作,读起来,并不是那样的轻松;里面很多冗长的故事,很多都节选自有历史挤在国家的史书,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二十四史里。很多被我们忽略的部分,被他凑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历史。
      虽然书中的很多结论,值得商榷,但历史里,那有什么定论。
      历史就是这样一个侧影,在他的书里,我们看到了那骑在马背上,飞奔而去的草原民族史。
      
  •     如果想了解草原的历史 这本书绝对是第一选择!
  •       刚开始看,感觉不错,尤其是对于历史的视野高度比较高,站在全世界的发展历史来看待蒙古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以及对于世界带来的变化。
      
      上溯蒙古民族的起源,说明蒙古国家的形成和蒙古帝国的成立,至忽必烈征服中国,拔都和旭烈兀等征服罗斯和波斯之后,他认为这时候的蒙古帝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他的叙事也就到此为止。尤其是对于游牧民族的剖析非常客观。
  •        “上帝之鞭”,传说中是成吉思汗在征服花刺子模帝国途中对不花刺城里民众的宣称,后来演化成了来自草原的世界征服者们的代名词。
      
       而《草原帝国》,以一名欧洲历史学家的笔触,谈及亚欧大陆上自上古时代开始的贯穿3000多年的历史,引用了中外大量史料并一一作出辨析,加之自己的较为公正的评价,讲述出草原民族对整个世界的巨大影响,视野开阔,气势雄浑,尽力描绘出接近真实的草原全景。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也许开始时兴趣不大,但坚持读下去,对历史知识的丰富大有裨益。
      
       700多年前,亚欧大陆陷入了文明与野蛮大冲撞的时代,成吉思汗领导下的蒙古帝国给如此一片广袤的地域带来了不安。战火遍地,举目即是狼烟,文明面临着空前的灾难。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蒙古骑兵确实是最厉害。他们可谓那一时期战争中的天才。他们从游牧、捕猎的生活里学习打仗的方法,可以说,他们在面对要攻打的军队时,早已在头脑里将其想象为自己要捕杀的猎物,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成长在马背上的民族,战争犹如生活,战争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捕猎。我想这和他们在胜利之后不带一丝犹疑的屠城之举多少是有些关联的。捕猎时积累的大量经验,都被他们化作战场上的兵法,那般的灵活多变,制造出“无处不在”的假象,把对手折磨得精疲力竭,再出其不意克敌制胜。他们继承了匈奴人对汉战争中“诱敌深入”的策略,并将其发挥得近乎完美,导致多少英勇无畏的铁血男儿折戟戈壁;他们是聪明的,在持续的战争中学会了利用“第一阶段”胜利后得到的俘虏,这些人被他们用刀、箭逼迫着与自己人拼命,而蒙古骑兵们则在不受折损的情况下等待着城门大开的那一刻。
      
       他们有独特的智慧,同时也是无知的。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在这方面只能借助于汉化的契丹人和回鹘人;他们,包括成吉思汗在内,对农业文明一片茫然,既不了解它的价值,也不知道征服过后该对其如何利用;他们打下一个地方就要毁灭一座城市及一切建筑,因为无知、因为不理解、因为他们不能做到以胜利者的身份来管理文明程度高的城市居民。屠杀,是由于手足无策,没有文明、不能管理,一个地方就算攻下也迟早要不属于自己。正如匈奴人把敌人的头盖骨制成饮器,蒙古人的大肆屠城,都让我们对草原民族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但我们应该看到,成吉思汗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在各部落的相互交战中有多少不为我们所知的首领、勇士成为刀下亡魂。游牧民族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他们的血性;另一方面,一个长期受人欺凌、艰难度日的人一旦成为征服者,一旦开始杀戮,也许杀伐将逐渐成为习惯,面对血腥欲罢不能。
      
       成吉思汗是一个适合做统治者的人。不懂的,可以学习,这不容易。他来自野蛮,最终接受了文明。他的札撒为自己的军民定下了严格的纪律,他的统一平息了蒙古内部无休止的内战,为来往的商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野蛮人可以征服文明者的国家,他们也终将被文明所征服。
      
       想到了全球化。其实世界一直处于联系之中,草原民族就是其中的纽带,因此他们的艺术,在自发形成的基础上,既有中国文明的色彩,又带有西欧文明的痕迹。因此有这样的说法:汉武帝打退了匈奴,间接造成了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这种观点有些夸张,不过匈奴人的后裔阿提拉确实又在他们祖先衰退的数百年后重新成为一代霸主。
      
       草原民族的历史大多是由文明大国记载下的。他们中的大多数虽说连自己的语言文字都没有,但其影响之巨大,已到了令诸多文明大国所无法忽视的程度。冷兵器的时代,野蛮确实可以影响文明。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历史常常能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给予我们启发。游牧民的历史,又如何不是如此呢?
      
       后记:其实这本书我并没有看完,一是由于对西亚、东欧的千年间的历史的积攒几乎为零,尤其是上古史(除历史课程要求的内容和一些太有名的人及其事迹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二是游牧民族各部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在读的时候一直做些相关的笔记,还要配合不同时代的地图加以对照(很多古地名的译音就十分绕口,读过一遍不一定能记得住),才能理清这些事件之间的脉络。我把读书的重点放在了第二编,即成吉思汗和蒙古人,在了解部分史实和传说的基础上,读起来不会有太大障碍(上古时期的一部分由于没找到适合的地图,画了脉络图后依然迷茫),理解上也基本不会有问题。
  •       从内容上来说,这本勒内·格鲁塞的著作无可挑剔,他把整个亚洲草原的历史从头到尾的梳理一遍。书的设计也挺不错,图文并茂的。可惜的是,这个版本的翻译和校对做的明显不足,一眼望过去就可以扫到几个错字。有些最基本的形似汉字,比如“栗”和“粟”、“剌”和“刺”都在混用。“粟特人”、“栗特人”,“花刺子模”、“花剌子模”在书中都有出现。整本书在翻译和校对上明显没有商务印书馆的版本做得认真。
  •     夏朝有问题,那你就随便选个朝代开始好了。夏朝再有问题也不至于跑到去辽宁、福建、云南去建都。
  •     谁能告诉我这个是不是真的比商务版少了一大半?
  •     忍不住要拍块砖了,楼主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书呆子。
    还是出去先行千里路吧,以免走火入魔无法收拾。。。
  •     包装很结实,有塑料膜,书也很好。内容很精彩!推荐
  •     把这个版本和商务版、青海版合勘,就能出一个全新的译本了,哈哈哈。。。
  •     书不错,喜欢研究历史的值得一看,带点学术性,不过就是有些地名和人民跟中国研究的叫法不同,看着有点困难,总之书不错,质量也行!
  •     小错误,无伤大雅。
    P7:中国的康熙皇帝用炮声吓倒了卡尔梅克人
    PS:康熙皇帝平灭的是卫拉特的准噶尔部,而卡尔梅克是指迁移到伏尔加河流域的卫拉特其余三部,这三部均不同程度和准噶尔部交恶,而与清廷关系还不错,康熙曾派图理琛出使过土尔扈特。
    P9: 西藏高原海拔高处几乎都能生长普通植物
    PS:这句话行文方式很诡异,如果能生长,何必用“几乎”?疑为“几乎都不能生长”。
  •     格鲁塞严谨的学术态度,西方人眼中的黄祸与草原名族的伟岸。
  •     楼主的基本观点我是赞同的,但是后半部分论述得过于简单了。沙文和民族主义可不可取,不在于历史上谁采取了,谁没采取了,既非某个国家没有沙文主义民族主义就是对的,也非其他国家采取了就是错的。西方在历史上也有沙文主义、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横行的时代,但时至今日,国家的基本认同观念已从民族核心向法制转变。民族国家已不是今日的趋势,尽管中国按照西方的标准尚未建立起完整成熟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以一片土地上生存的单一民族为核心,认同的标准很简单,民族、血缘、语言、文字、文化及生活习惯。但21世纪国家认同的趋势是法制国家,何谓国家,即一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对某套法制体系构建起来的社会的忠诚。这是民族主义和沙文观念落后的显征。从这个角度出发,史观当然就可以而且有必要多元,多元且平等的民族史观才符合法制共同体国家观的需要。
  •       和其他关于草原历史的几本著作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 多桑的《蒙古史》,还有《蒙古黄金史纲》相比,这本《草原帝国》的历史跨度无疑是最大的。作为一部草原历史巨著,它并没有仅仅局限在蒙古历史中,当然蒙古历史是草原历史里相当重要的部分。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为读者展现那个地跨欧亚大陆的大草原上的一幅在时间纵横连续的历史长卷。而在这幅长卷的两头连接的是欧洲文明和中华文明,长卷的中间是中亚、伊朗以及小亚细亚文明。草原历史上每一次变动便向海洋的季风一样影响着欧亚大陆上所有文明。有时这样的影响就像多米洛骨牌一样产生看上去令人惊诧,但又合情合理的结果:例如匈奴和月氏的西迁,还有后来蒙古人的征服。正因为本书的这种全景式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草原上发生的巨变是如何改变东西方的历史。本书的内容可谓是相当丰富,涉及历史,艺术和地理,民族多个方面。当然对于如此大的跨度,要做到面面俱到而且深入显然是不现实的。不少内容可以从上面我提到的那些书里得到更详尽或则说是可能的答案。
      
      对于那些书中不少读者提到的生涩的或者和其他著作里的翻译不一致的地名和人名,我想除非对于上述历史和地理有相当知识的人,一次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当我开始第三次阅读的时候,依然发现很多前两次阅读时所忽略或是不太重视的段落和史实对我具有很大的兴趣和有继续考证的空间。书后的英文和中文名词附录对于去从其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     呃,没有想象中那么惊人嘛
  •     那加油啊,毕竟是本厚厚的,多少有些枯燥的书。
  •       商务印书馆的这部《草原帝国》的作者是勒内・格鲁塞,译者蓝琪;另一部同样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勒内・格鲁塞的《蒙古帝国史》,译者是龚钺由翁独健校对,但是作者的名字就变成了“雷纳·格鲁塞”。学过法语的人都知道按照发音“勒内”更贴近René的法语发音,但是René的官方译法则为“雷纳”,希望可以将两部书的作者名称的译法统一。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管在中国人眼中还是在西方人眼中都是个神奇的像谜一样的人物。草原帝国从兴起到灭亡,梦缘梦碎,后人只能瞻仰却再也无法还原。草原英雄在毛爷爷笔下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是怎么眷顾这个草原英雄的呢
  •     共同加油,哈哈。
  •     商务版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版的都看过,商务印书馆的还不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的就比较差了
  •     书不错,可以了解很多草原民族的历史,但印刷质量一般,这个版本没有插图,经常被里面的地理位置搞糊涂,人名也很多,容易搞混。
  •     没有充分的把握,不要笑人外行
    夏史存疑,因为缺乏史料和考古的双重证据。所以西方历史学家视中国文明以商为起点。但张光直的著作指出,传说中夏在晋南附近活动,大致范围在商周之间。正是晋南诸小邦的倒向,决定了商周的强弱。三代与其说是时间的沿革,不如说地理上平行的存在。
  •     一向认为这是少有的写游牧民族的好书,可惜这个版本不喜欢,还是我花了8块钱从二手书店淘来的
  •       勒内的名著。讲的不是汉民族的故事,而是一个比汉民族还要庞杂的故事。汉民族的融合历程一言难尽,非欧美人所能理解,也不是欧美历史所合适对比的。
      
      那么,缔造了草原帝国的这个民族,我们也应该好好了解一下,他们的历史,冲突、杀戮、嬗变,融合,版图的一次次变更、迁移,边界的一次次扩张、收缩、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史诗,同样也是我们了解自身的很好的注脚。
  •     你站在分裂主义者的立场上看确实就是沙文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对大多数人安定的生活有好处。这个胜利者是汉族你便说是沙文主义,换了是蒙古你是不是又要说统一的合情合理啊……说起侵略,蒙古/突厥干的可不和汉族那样文明含蓄,都是真刀真枪的杀人放火。成吉思汗自己一家把欧亚大陆分了,把南宋的遗民叫南人,算是旗鼓相当了吧。这些都是历史罢了。另外,窃以为把满清“入侵”【暂且认为就是入侵】“东突”的事情归到汉族头上真是冤啊,汉族也就是受害者而已……
  •     遗憾的是这个版本确实不咋样,图还配得算妥帖,但纸质差,印刷质量差,错印随处可见,错行少字让人摸不着头脑,本来这种书就难读,这种情况对读者又是一个打击,希望能坚持读完。。。
  •       从书中可以看处,蒙古骑兵的厉害之处在于马上骑射手。马的速度和灵活性,加上弓箭的远距离杀伤显然是完美的组合。还有就是战术的灵活性,打得赢就打,不行就跑。不过骑射手要求的经验太高了,只有在经常的狩猎中才能训练出来,一般的民族根本不行。
      跟欧洲古板的列队战术,还有重骑兵相比,骑射手显然是轻量级的,更能“随需应变”的。
      相同的还有二战时的航母,一个移动的飞机场,跟同时期的战列舰比较瞬时占尽便宜。
  •       我们的视角总是那么狭窄,尽管有时是不得已的。时常看到国外的著作被国人推荐,推荐的理由很客观,也很充分;但是我们忘了视角!曾经的“中国”,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沦为“外国”——从西方角度来定坐标、看世界了。伟大的蒙古帝国,功过两分,但以自己的理解看待和对待世界,是即使今天的国人也要注重的。
  •     911发生的时候,克什米尔有个组织宣称是自己所为,结果就没人搭理他们,大家也是沙文主义喽
    是不是中心,取决于实力,不是靠翻转地图这样自欺欺人。
    蒙古如果不是曾征服大半欧亚大陆,有谁记得他们?近代蒙古国附庸苏联,家里连成吉思汗的像也不能挂。
  •       第一,历史必须从多个角度来看。一是这本书里面讲的草原帝国把亚欧草原上兴起过的草原民族和他们创立过的帝国基本上都讲了一遍,这是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熟悉的东西。二是老外看和中国相关的历史,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我们没想过的,比如关于草原民族战斗力的问题,中原军队战斗力的问题••••••,这些解读很有趣。
      第二,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看问题。当谈到蒙古人到处屠城,烧杀抢掠时,格鲁塞没有说这些人有多残暴,而是问为什么在草原上对人热情好客,正直诚实,遵纪守法,甚至屠城时不把抢到的财物归为己有的蒙古人会到处屠城?他的答案是蒙古人因为文化上的落后,在面对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时很困惑,他们不懂得定居民族的生活,不懂城市环境、农业生产,不懂除了他们草原故乡以外的任何事情,不知道怎么去处置这些战利品,所以毁灭掉对草原生活方式没有用的人和物,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成吉思汗听取耶律楚材关于保留人口可以产生财物,提高帝国物资力量的建议就可以看出,草原民族并不是那么野蛮、脑子里充满了杀戮,他们的杀戮行为其实是在精确计算利害关系后做出的他们认为最优或次优的决策(关于杀人和留人的决策,还可以参考吴思的《血酬定律》相关内容)。
      第三,让我感动的一句话,书里记载,成吉思汗打下大片江山后,想到他的后代将抛弃健康的草原生活而向往定居生活时,曾悔恨的沉思:“我们的后裔将穿戴金衣,吃鲜美肥食,骑乘骏马,拥抱美貌的妻子,但他们不说:‘这都是我们的父兄得来的’,他们将忘掉我们和这个伟大的日子!”
      第四,这本书是一本历史书,但是文字很优雅,真不愧是浪漫法国出来的学者啊。
      
  •     感受另一种文明
  •     从小就有一种情结,梦想着骑马横刀征服天下,总觉得中国人缺乏那种豪迈气概!
  •     王者的成长经历与历程.一个帝国的历史
  •     排版不好,看不下去.
  •     当时觉得灰常好看
  •     言过其实,不好!
  •     我也是读的很晕。
  •     人家本来就叫白丁,还要跟他/她说个屁呢。。。。。。
  •     我刚开始看这本书,能具体说下什么地方出错了么?不想让错误信息误导了……
  •       很惭愧,这本法国人写的书,竟然是引导我开始热爱国史的敲门砖。
      
      记得是在七,八年前的一天,我无事躲在书店里打发时间,逛到了商务图书馆的专柜,看到了一排排黄色的书脊,随手抽了一本翻,正好是那本“草原帝国”。看到了里面熟悉的许多名字:匈奴,蒙古,鲜卑。不曾想还看到了许多外面的世界:俄罗斯,多瑙河,中亚,阿拉伯,更看到了国史里许多君王和朝代,居然也在这浩瀚的全球史里有过角色,兴风作浪过。心说怎那么多有趣的事以前学校里没教过,我从来不知道。
      
      就买下了这本书,然后仔细拜读,接着按图索骥,去找去读那些朝代遥远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自然而然地想去克服繁体字和文言文,去读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华书局的繁体竖排版本,自然而然地开始对我中华文化和历史有了默默的温情和敬意。记得少年和青年时代的我是多鄙夷我中华文化的落后和封闭啊,多向往西方的一切啊。。。
      
      谢谢你,法国人!
      
      
  •       《草原帝国》一书,其范围除大中亚外,还包罗了波兰以东的东欧诸国,即东欧草原、俄罗斯草原、西亚草原、中亚草原和北亚草原。还有草原近邻的许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东达贝加尔湖,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地区。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编的《中亚文明史》(六卷本)包罗的地区,正是格鲁塞《草原帝国》的范围,可以窥见格鲁塞这部著作影响的一个侧面。
        本书史事,上起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公元18世纪晚期蒙古诸汗国。作者对草原各地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复杂、政治纷乱、朝代更迭和关系错综的历史,加工钻研,清理精到,牵出一条中亚史的线索和脉络,披荆斩棘,独辟蹊径,开创格局,格鲁塞是启蒙者,是开路人。
  •     很喜欢但是一直没有读懂的东西,关键是人名太繁琐了!
  •     说的中肯,读好书一定能教会人从正确的思路去思考。
  •     在中国历史上,对普通民众而言,分裂并不比统一具有更多的坏处。如果不考虑战争对民众带来的直接影响,单纯是分裂的社会中的普通民众,生活并不比高度集权王朝中的民众更痛苦。可见,对历史上的中国普通国民,影响最大的并非分裂与否,而是战争与否。汉武帝治下的民众,由于高密度对外战争带来的苛税,加上极为有效的管制,普通民众生活得极其艰难,国库也日渐空虚。
  •     中国从夏朝开始,疆域一直拓展,除了河南都是沙文过来的。美国整个都是沙文,沙文得印第安人都几乎种族灭绝了。沙文就沙文呗,比民族灭绝强多了吧。“东突厥斯坦”、“南蒙古”、“图博”、“满洲”不过是历史称呼罢了。你说中国沙文,哪个国家他又不沙文了,差不多是个西方国家就比中国沙文。韩国人不沙文一直被沙文还死乞白赖说自己很沙文,由此可见沙文没准是褒义词呢。
  •     可能是民国时期的写法
  •     游牧民族史,极度有助于你理解世界通史和中国历史
  •     估计是我的水平问题吧,看着一头雾水
  •     还是应该读商务印书馆版本的。这本没有配一张地图,那么多不认识的人名地名让人味同嚼蜡。另就是校对不仔细,“花剌子模”、“花刺子模”都有出现。看完最深刻感受是:人类的所有历史都是世界史。
  •     你看的应该不是商务版吧?
  •       平装本厚厚的一册,已经快被我翻得断脊了,马上就要散页,杯具!建议出版社出精装本。
      书的内容没的说,相当全面翔实,但不得不说,校对还差些,有一些排印错误(比如年代标注里经常把公元前的“前”漏掉),希望再版时彻底修订。
      另外对于外国人的行文方式还是有些不适应,比如经常出现一些音译的生僻词汇,在第一次出现时作者并不解释,你要硬着头皮往后看,也许后几页就对这个词解释了几句,你才明白。
  •     内容不错,翻译太烂,错字连篇,连“花刺子模”都有……
  •       最近一直在读法国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草原帝国》。第一次发现,换个中心看历史,感受大不一样。一直厌恶中学那种教条的事后诸葛亮式的历史,大一的时候也曾经在图书馆借过一本《草原帝国》,可惜因为人名和地名太繁杂,没有坚持读下去。寒假里本来是以《草原帝国》为蓝本绘制历史地图的,仔细读完以后发现蒙古突厥的历史确实挺有意思的。
      自古以中原为中国之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从小学的社会课到应付高考的中国古代史,接触到的历史一直持有的是文明古国中心史观,对亚洲中部的匈奴、突厥和蒙古一直当作边缘化的野蛮人来叙述。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游牧民的作用似乎就像游戏《文明》中来得的印象——仅仅是骚扰掠夺而已。也难怪,只有当游牧民接触并劫掠到像中国、波斯或是罗马拜占庭这样拥有文字史料记载的文明古国时,才会留在历史长河里留下痕迹。
      但是这样的历史看多了,不免让人产生误解。似乎世界历史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完全是处于各自孤立的状态,就像英国诗人Kipling在所说的那样:“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不相见。”然而历史真的是孤立的吗?套用法理学老师曾经常说的一句话,“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把历史的中心点转移到亚洲中部草原的时候,一切便迎刃而解。游牧民迁徙的帝国就像一根绳索,连接着东西方世界:牵动一边,另一边也随之振动。
      在中国历史上,匈奴被汉武帝击溃而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其后融入华北的中华民族,北匈奴则西奔而去,在东欧草原继续游牧,产生了让罗马世界为之一震,谈“黄”而色变的征服者阿提拉。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西征花剌子模、塞尔柱苏丹国和罗斯诸部后建立起来的钦察、窝阔台、伊儿和察合台四大汗国,竟然就是其后几个世纪亚洲各国的雏形。钦察汗国统治着俄罗斯,伊儿汗国被推翻后成为波斯,成吉思汗理论上的后裔帖木儿亦成为中亚霸主,差点要远征中国,企图迫使明代的中国转宗伊斯兰教。清末导致中国边疆危机的浩罕汗国也是古代蒙古汗国的残余。
      历史就这样通过迁徙者的帝国精妙的联系在了一起。传统观念中未开化的蛮夷之地,成为了联系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8989f0100cgp7.html
  •     算是很通俗易懂的学术专注了,很梳理了一下纷乱的草原历史,蒙古人的人名实在让人崩溃。
  •     咱旁听。没准儿也会插嘴,以后。
  •     我想骂人了,忍。。。。。。
  •       这部书其实很一般
      看着玩还可以,研究就差点了
      
      蒙古史著作雷同的,互相抄的太多
      
      《蒙古秘史》《元史》《世界征服者史》《史集》为原料
      
      其他如《多桑蒙古史》《蒙古源流》《黄金史》等,还有这本,都属于抄的多,还忽悠
  •     台湾为中心,你丫脑袋被门夹了吧,还有上面那个马甲,鼓吹战争,发帖赚美分了吧
  •     另一个角度看历史。
  •     买的是这个版本的另一刷
  •     自我认定谁是中心这玩意本来就意义不大,自己也可以认为自己就是宇宙中心,全宇宙都围着你一个人转,你没了这个宇宙也就没有意义了。可不是吗,哈哈
  •       大学时在图书馆中借了<<草原帝国>>来看,当时主要是想找一本有关游牧民族史方面的书来看,这本书比较厚,又是商务的汉译名著(高中时看过商务的<<高卢战记>>,后来想买可没有再版了,深以为憾--提外话),所以就借来看了.果然是好书.史料运用十分严谨,看着就像学术论文一般,但是行文风格并非艰难晦涩,对历史稍有涉猎的人,应该不难读懂.
      草原帝国,游牧民族创造帝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但游牧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却极为深远.不管是远古的波斯,中古的匈奴,突厥,阿拉伯,还是中国的最后的清朝,俄罗斯的近邻金帐汗国的后裔,如果没有游牧民族,亚,欧.非的历史将完全改写,世界的历史将完全改写.然而工业文明的到来意味着游牧民族即将推出称雄世界的历史前台,火器的发展使弓箭黯然,钢铁怪物的出现使马--这游牧民族最重要的财产与战争武器变成了累赘,没有人会像波兰人那样用骑兵对抗坦克.整个20世纪,游牧民族失去了光彩.
      游牧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在我的脑海中,唯一有希望成就历史伟业,取得非凡成就的前游牧民族国家--土耳其,但现在的土耳其到底还有多少游牧民族特点值得怀疑.剩下的游牧民族国家要么出卖资源,如海湾国家,中亚各国,要么饱受战火蹂躏,如阿富汗.强悍的游牧民族时代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缅怀与畅想.
  •     请问以上的书你都看过了吗,我以后有啥问题可以请教你下不,我也是最近才看的蒙古史,附带说下韩儒林编的的《元朝史》也很不错。
  •     我记得在哪儿见过来着,波兰人“用骑兵打坦克”其实是讹传,他们的骑兵师其实是骑马机动的步兵,战斗时候下马~
  •     2008-09-07 20:41:17 zergback
    韩国人不沙文一直被沙文还死乞白赖说自己很沙文,由此可见沙文没准是褒义词呢。
  •       读罢此书,我不禁要问,草原游牧民凭借弓马骑射纵横欧亚大陆,直到16世纪才被定居民族的大炮终结。如果游牧民同样使用大炮反击,结果又会怎样呢?16世纪以来的西方殖民者似乎给出了答案。他们是装备坚船利炮的海上游牧民,征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刚看了9页,发现两处明显的错误,也不知道是原著的错误,还是英文译者的错误,还是中文译者的错误……
      所以就暂时放在一边看别的书了,嗯,是暂时。
  •     嗯,我就是觉得“几乎能生长”的说法很诡异,呵呵,无伤大雅。
    不过这本书我看到这里就没再往下看了,还是得找机会看完它呀。
  •     哈哈,这个真的不错,先树了个靶子,说以自己为中心不好,大家要放弃以中国为中心的观念,然后,又突然说,别人以自己为中心是好滴,比如以台湾为中心,以草原为中心,LZ喜欢自己狠狠打自己的脸啊
  •     上面除:楼主、托斯卡尼尼、桑干日落、以及“宇”以外,全都是痞话,简直都他妈是红卫兵来造反的~~~~~~。听多了简直他妈的脑残!你过得好幸福哇?你的学问很好吗?专门诋毁别人你高兴开心吗?你们是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咯?最后一句历史不是你等说了算!
  •     以草原为中心的历史,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     我读史书的速度胜过小说数倍啊!
  •     毕业以前要读
  •     发现P7的错误确实需要很深的历史功底,好厉害~
    P9的那句话我没去过西藏不敢说植物生长的情况,去过蒙古确实感到植物生长的困难。也许因为西藏是几大河流的源头,水分充足;而蒙古的土地则沙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也许这正是作者想要说明同样是高原,西藏海拔要高得多,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植物仍然得以生长,然而蒙古地势相对低反而不易植物生长。
  •       
      丝绸之路
      藏着纵深绵长的异域文化
      西安、武威、酒泉、敦煌
      北方小道
      喀喇沙尔、龟兹、喀什……
      南方小道
      和阗、叶尔羌、帕米尔、巴特克里亚……
      
      草原帝国
      裹着腥风血雨的异族神话
      月氏、匈奴、回纥、突厥
      轮番更迭
      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尔
      一统天下
      
      游牧民族
      横扫欧亚草原
      穿越满洲边界
      至匈牙利草原
      纵横驰骋
      
      
      终生流离
      逐草而居
      马蹄踏过处
      耕地变牧场
      
      骁勇善战的蒙古
      难逃历史魔咒
      马上征战圈领地
      马上治国丢天下
      
      历史和地理相互映衬
      事件风起云涌
      人物沉浮变化
      时间线与空间感
      贯穿始终
      
      广袤的草原
      浓缩的千年
      消逝的辉煌
      留下了无边敬畏
      带来了无限憧憬
      
      据说
      没到过新疆 不知中国之大
      没踏上欧亚草原 不知天空之广
      没走过丝绸之路 不知文明之深
      
      ——2009-2010《草原帝国》《丝绸之路》
  •     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上那些中国的宿敌的历史
  •     任何人读书都会有收获。
  •     不要告诉我,主流观点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
    比较可靠的史料也有不少,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呢?
  •     入门级教科书,虽然容易把人带进沟里,但还算大致梳理得当。
  •     补充了一些知识,只是少了注释,令人不解史料出处。
  •     法国人所写的中国草原文化还是有一些偏见
  •     买后悔了,与商务版的一比较,内容少了不是一点,该书译者也未就所依据的版本作出说明,因此建议大家还是买商务的好,比较规范,这样的书没有什么价值。
  •     值得深思的故事
  •       人类从来不曾是大地的儿子以外的东西,大地说明了他们,环境决定了他们,只要认识到他们的生存方式,则他们的动作和他们的行动便会即刻‘一目了然’的。
      
      作者说。
      
      我没有读过这本书,只是看过这句话,引起了我的莫大兴趣,来此记录留念,买书后再仔细阅读!
  •     我决定以我家为中心,同心圆的看待历史~看待社会,看待全国。哦,我还要认同不同的姓氏组成不同的国家,用民族来分,还是太大了。
  •       在此书的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同心圆史观”的问题(在华语知识界这个概念由杜正胜最先提出,他认为台湾过去的历史教育及研究都是以中国为中心,这是不对的。他将一幅东亚地图逆时针转九十度,让台湾在中央位置,中国大陆、菲律宾及日本围绕四周,呼吁国人以不同角度看问题,台湾也可以是世界中心。同心圆史观是希望扭转过去总是以中国皇帝都城为中心的历史研究及教育观念,改从台湾出发,认识台湾,然后了解中国大陆、亚洲及全世界。这一套理论让他受到大中华主义者猛烈的攻击和抹黑)。站在汉族中心主义的角度,北方草原地区是我们的边疆(通常说法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图博人、通古斯各族等等都是中国(这其实是一个历史概念)历史上的所谓少数民族。这一套史观是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的建构而服务的,而近代中华民族国家的建立一方面是中国抵御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中华帝国主义在东突厥斯坦、南蒙古、满洲、图博地区加强统治的过程。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晚清历史被描绘成一个中国被西方帝国主义肆意侵略,边疆领土日益丧失的屈辱过程,灌输给学生满州、蒙古、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观念,以此激发青年们心中的爱国热情。这作为近代中国建构的一部分本无可厚非,但时间已经走向21世纪,全球化与多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时,我们却还在向青年们灌输充满中央集权主义意涵的中华民族主义史观,从小就在他们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让他们觉得中国在内蒙、新疆、西藏的统治是理所当然,还剩一个台湾等着我们去“统一”!
      
      在格鲁塞的《草原帝国》里,突厥、蒙古、通古斯民族成为历史的“中心”。波澜壮阔的草原帝国不在是中华帝国、印度、阿拉伯帝国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野蛮“边陲”,他们是在“中央”位置,中华帝国、印度、阿拉伯帝国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等是草原帝国的边疆。草原上突厥—蒙古各部落斗争频繁,他们经常会借助周边中国、阿拉伯、俄罗斯统治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我们史书中所谓的中国藩属。满清对东突厥斯坦的战争其实是一种侵略,而不是什么祖国的统一。
      
      最后说一句,“新疆”、“内蒙古”、“西藏”、“东北”这些词汇都有汉民族沙文主义色彩,以中国皇帝都城为中心来称呼这些被征服地区。个人还是觉得“东突厥斯坦”、“南蒙古”、“图博”、“满洲”这些词汇来称呼这些地区更好一点,因为大家都是“中心”!
  •     还是有点用的 开始看科幻 村上也算啊 倒
  •     雄浑的历史!
  •         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游牧帝国史,一部游牧民族历史巨著。
        读了太多的所谓“历史”(即百家讲坛类)的人,读此书会觉得太枯燥;而读惯“正统”史(二十四史类)的人,则会觉得太节略了。但这正是我所喜欢的历史书。
        通过对大事的整体把握。历史的、系统的、宏观的叙述一件事。事件是联系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蝴蝶效应”。但在作者时代,能够全方位叙述这种效应在历史上的表现以及带来的后果,颇令人叹为观止。读史书就应该读此类(个人观点)。
        不过此书对读者的要求也颇高,不特别喜欢历史或者知识储备不足的读者会被书中的人物、地理给烦死。
  •       虽然限于但是的历史条件,他缺乏更详细的考证。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整个欧亚连为一体,在从远古到近代,对游牧民族历史进行了横纵剖析,是游牧民族历史入门的好教材!
  •       读这本书大约的同时,还在读一本扬契唯咨基的《拔都汗》,草原的雄烈气息让我等身在图书馆中的人也感觉莫名的冲动.
  •     精彩!
  •     帖木尔同志与永乐朱棣对决的错失,一时多少历史八卦爱好者将大腿拍肿!历史的蝴蝶效应,敌人的敌人将助力于我,帖木尔重创奥斯曼帝国虏其皇帝活了奥斯曼帝国铁蹄下苟延残喘的拜占庭五十年与惴惴不安的基督教世界,帖木尔重创金帐汉国直接助力尚被奴役下的俄国的反抗事业,so,帖木尔同志拿个灭强助弱和平奖那是钢钢的啊!
  •     中国为中心,当得起,这个不仅仅是观念上的,也是两千年来事实上的中心。不说大中华文化圈的朝、越藩属,即使是草原上来的征服者,也是服膺这个中心的。
    草原为中心,也当得起,虽然草原人并非一个共同体,虽然有这种观念的草原人并不多。
    台湾也是中心?@##¥%…)*…%¥#¥%……
  •     应该是本好书...但是翻译得不怎么地啊...
  •     盲目读的一本书,超过我太多水平了,很多名字都是陌生的,很多地方也看不懂。
  •     你这个卖国贼,还有托斯卡尼尼,你们这些分裂分子,不就是先要求中国言论自由,而后可以鼓吹分裂中国,也没有人把你们当汉奸处理,一个鼓吹分裂,一个呼吁分裂也就分裂了,千万不要战争,把历史民族化,将相邻民族之间摩擦、冲突简单化,为西方分裂中国打根基......
  •     不管怎么样,我是很喜欢这本书。大家为什么非得争来争来,而显得自己特别有学问呢?我觉得楼主说的很有道理啊。还有,我觉得草原游牧民族实在是太伟大了。中原地区的人就很少具有这种魄力。反正,我是懂得比较少啦。就是觉得游牧文明太强大了。见笑了~
  •     其实我觉得LZ说的挺好的,现代社会需要多元史观的,我们的历史书是多么的单调和一元啊
    另印第安人人口的锐减主要并不是白人的屠杀,而是白人带过去的,白人有抵抗力而印第安人没有抵抗力的病毒。具体可可以参看戴蒙德教授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呵呵
  •     上帝之鞭。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