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108021878
作者:王东杰
页数:356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不但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家统一”运动的复杂性,也是国内目前集中讨论中国现代大学与国家关系的优秀作品。本书最重要的特色是从“基层”入手,着重反映“国家统一”的地方经验,从而深化了我们在中国民族主义和“国家建构”问题上的认知和理解。从方法论上,书稿也体现出作者将历史学和人类学加以结合的跨学科研究的努力。
此书立论具体而充实,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极大,即近代中国集权与分治的矛盾所体现的复杂社会内涵。其取材丰富,不仅充分利用留存档案,更以报刊、文集等各类文献互相比证。其见识不受分科局限,而得相关各科之利。有此三长,足以成一佳著,可贡献于学界同仁,并为将来继起者必须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大学格局与地方政治:从“三大”鼎立到国立四川大学
第一节 “成,高纠纷”
第二节 “三大”鼎立
第三节 国立四川大学的成立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不在场”的中央:“国立化”初期的惨淡经营
第一节 “三大”矛盾的继续
第二节 在困境中维持川大的努力
第三节 王兆荣任职期间川大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 中央入川与教育部整顿川大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把国立二字真实化”:任鸿隽长校时期的改革
第一节 任鸿隽长川大
第二节 任鸿隽的治校思想
第三节 “现代化”与“国立化”的具体措施与表现
第四节 《川行琐记》事件与任鸿隽去职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成为“名副其实之国立大学”:“拒程”运动的前前后后
第一节 “国立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第二节 “拒程”运动
第三节 余波:从“国立化”到“党化”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大学中的“国家”:总结与思考
后记
参考文献
重要人名索引
出版后记

内容概要

王东杰,1971年生,河南濮阳人。1993年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1996年复旦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硕士,2002年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图书封面


 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按:网上少见王东杰教授此书的评论,偶见一篇“评奖成果”对全书的介绍,转自http://www.sinoss.net/2010/0312/19415.html成果内容简介一、 篇章结构与基本观点有关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国家统一”运动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其仅仅归结为政治权力与军事权谋的运作过程,忽视了其本有的广泛性和具体落实的复杂性。本书考察了“国家统一”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特殊事例——四川大学的“国立化”进程,以凸显“国家统一”运动的复杂表现形式及各方对这一运动的不同态度,集中考察了中央和地方围绕“国家”这一象征资源产生的权力关系及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建设(state-building或state-making)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可适性做了探询。国立四川大学是1931年由设在成都的三所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其前身为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成都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合并而成。作为国立大学,川大自始就处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受到二、三十年代四川及全国政局的影响,其国立化程度又成为衡量中央和地方当局力量对比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大学师生随着自己所处局势的变化也对中央和地方各有应对,使此一进程更为复杂。四川大学的国立化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35年以前。这一时期,四川为中央政府的实际控制能力所不及,处在半独立状态。受此影响,学校虽名国立,实带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并随地方各大军阀争斗造成的地方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改变。在这种情形下,川大师生利用“国立”招牌,一方面作为自保的手段,另一方面则竭力谋求中央政府的支持。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国民政府忙于应对地方实力派的挑战,尚无暇处理四川问题,川大在教育部的政策中也处在一个相当边缘的位置。第二个阶段是从1935年到抗战爆发。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确定了以四川为“中华民族复兴策源地”的政策,并竭力在四川推行“地方中央化”,以实现对四川的真正控制,川大的“国立化”正式被提上教育部的日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任鸿隽和张颐两位校长大力推进“国立化”和“现代化”的办学方针,使川大从地方力量的控制下解脱出来,并着力消除学校的地方色彩。任鸿隽和张颐在政治立场上均属自由知识分子,其方针与措施更多地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考虑,但是,在中央方面,则将川大的“国立化”视为其权力在四川扩张的一部分,又使“国立化”带上了“中央化”的色彩。地方人士因对“中央化”的反感和地方自尊心的驱使,对任鸿隽产生了歧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川大与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而川人地方自尊心的兴起,又恰出于“中华民族复兴策源地”这一口号的激发,反映出地方观念与国家观念的复杂互动关系。第三个阶段是抗战爆发后。在这一阶段,川大的国立化基本完成,学校被牢固地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但是,1938年底,教育部任命CC派的程天放就任川大校长,却激起了学校多数老师和部分学生的反对。他们要求捍卫“学术自由”,并获得了地方军人和士绅站在不同立场的或暗或明的支持。但是,由于中央政府的强力坚持,反对运动最终失败。程天放到校后,竭力推行“党化”教育政策。在川大的“国立化”进程中,中央一直是学校求助的对象;在“国立化”完成之际,中央反而成为学校反对的目标,而此前被反对的地方军人则成为师生们的“同盟”。全书除《绪论》外,以时间为序分为5章。第1章《大学格局与地方政治》讨论了20年代四川高等教育格局与军阀割据的政治状态之间的关联,第2章《“不在场”的中央》叙述了30年代初国立四川大学成立初期在地方政府和国民政府之间惨淡经营的情形,第3章《“把国立二字真实化”》叙述了30年代中期四川大学随着四川的“地方中央化”而进行的“国立化”改革,第4章《成为“名副其实之国立大学”》叙述抗战爆发后四川大学实现“国立化”及国民党政府试图将其“党化”的过程,第5章《大学中的“国家”》分别对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所透露出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观念与国家意识、新旧文化观念、大学的国立化与学术自由的得失等主题做了分析。二、主要创新和学术贡献1、“国家统一”是民国初年中国面临的主要时代课题之一,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自政治和军事史的角度入手。事实上,“统一”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社会和文化问题。缺乏对这两个方面情况的了解,我们对“国家统一”运动的认知必然是不全面的。本书对此运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做了探讨。2、学界此前对“国家统一”运动的研究多为全国性的。但是,“统一”必须从全国和地方两层面加以了解,方为全面。本书从基层角度和微观视野所做的更为细致的研究,丰富了对此问题的认知。3、“国家建设”(state-building)理论近年来被国内外不少中国近代史研究者所采用,且渐有成为“典范”的趋势。但本书研究表明,这一从西欧近代史中抽象出的理论,所述情形更近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官民之分”,而与“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一认识有助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反思。4、目前关于民国时期大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少数著名大学和教会大学,对于内地省份或不太知名的大学甚少研究,本书选取即为目前学界尚无深入研究的四川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对民国史研究和教育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目前关于民国时期大学教育的研究,主要是教育史学者自教育本体出发的研究,对教育制度的变迁、经费的筹措、受教人数的多少及部分思想家的言论等注意较多,而甚少从历史本体出发的研究,难以反映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之关系和互动,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与意义。本书以颇具意义之大学教育国立化为研究角度详细讨论了大学教育国立化之实行过程中,大学、教师、学生、政府与地方之互动关系,特别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治”之争,有助于学界对民国历史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三、研究方法1、本书采用了多维动态的综合研究视角。大学的“国立化”既是民族主义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同时也受到政治格局、社会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本书突破了过去教育史单纯注重典章制度和思想理念的研究路数,把大学放在“外部社会”这一大语境下做动态考察,尤其注意制度在实际政治、社会脉络下的具体落实情况。2、本书借鉴了微观史学的研究方法。本书力图从一所大学这一“小社区”的微观层面上观察中国现代国家与学术的互动这样一些更“宏大”的事件,既避免了传统研究视角过于宏观而忽视细节的弊端,也避免了过于注重微观而带来的史学“碎片化”危险。3、本书借鉴了“新叙事史”的写作方式。历史学的目标在于尽可能“如其所是”地描述历史,而历史本身却不是按照一个特定的“问题”发展的,一个事件往往是各种因素交缠萦绕、互相作用的结果。历史的进程既是参与历史事件的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历史学家的任务也就是把这些关系尽可能地按照其本来面目清理出来。因此,本书以叙述为主,间以个人对事件的分析。在写作线索方面,更注意按照事件本身的发生时间与发展逻辑进行描述。四、学术影响本书列入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著名学者周振鹤、桑兵教授为本书写了推荐意见,称其“为将来继起者必须参考”之作。国内多所大学如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等均将此书列为有关课程参考书。《读书》、《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均发表了专门书评,《人民日报》等媒体也做了推荐。本书中的部分章节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学术前沿》等刊物转载。成果社会反映本书列入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著名学者周振鹤、桑兵教授为本书写了推荐意见,称其“为将来继起者必须参考”之作。《读书》2006年第7期、《二十一世纪》2005年第12期(香港中文大学)均发表了专门书评,《人民日报》2005年5月22日等媒体也做了推荐。本书中结论一部分以《民国高等教育中的国家: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为题在《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发表后,《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4年第4期)译成英文再次刊发。第3章第4节以《地方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冲突与互助:1936年〈川行琐记〉风波》为题在《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发表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列入“论点摘要”、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并被全文译为英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德国Springer-Verlag GmbH 合办的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ol.1, No.3, (September, 2006)再次发表。成果获奖情况 2005年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2007年四川省政府颁发四川省第12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一个小问题,展现了大历史
  •     这套书都很不错,有深度,值得阅读。
  •     很有趣的书,很想看东杰老师把川大1939年以后的历史也按某种线索重新梳理一下
  •     大学的精神在于学术的独立.这也是国内一向所缺乏的.社会上对于清华、北大以及西南联大以往历史中的独立了解较多,也一向推崇,某种程度上正是对缺乏的向往。挖掘这类历史,以史为鉴,看看同样都在中华土地上,何以他们能够存在,还是很有意义的。以四川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大学,以往很少关注。实际上这些大学有着同样值得推崇的独立史。研究他们对于遍及各地的地方大学更有意义。之所以缺乏独立,就是因为国家的垄断;之所以拥有独立,也在于与国家互动良好。此书这方面的研究和描述比较精彩。值得一睹。
  •     条理清楚,论述得当,同时又不失理论深度。很好的书。
  •     改日当细读之。
  •     《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个人觉得,本书的亮点有(1),从史料的钩稽中形塑历史细节,将历史原貌通过一种娓娓道来的笔锋进行细致的阐述,这就增加了读者的阅读趣味。比如,作者梳理“三大——国立川大“的路程;王兆荣、任鸿隽、张颐及称天放长校期间的多维度关系与实践活动;《川行锁记》的事件风波等;(2)、勾勒了四川大学在其国立化的过程中的地方与国家之互动关系,着眼于地方的视野,通过军、政、绅等关系,逐渐过渡到更为宏观的空间——国家因素的象征关联;(3)、作者以长校者为贯穿全书的线索,这就突出个人在川大国立理念上的异趣与风格,正因如此,国立化的过程中,亦显现出不同的曲折路迹。 但是,个人认为,本书在结尾处,有几点处理的不是很理想:虽然作者简练以“中央与地方”、“地方观念与国家观念……
  •     角度新颖,为近些年来大学研究之上乘者
  •     比想象喜欢一百倍。要与王笛的同看
  •     东杰师的,看副标题似与川大史相关。光看作者就可加入想读书列了
  •     再看,再次汗颜。才子之书。
  •     罗大师志田教授的弟子,果然功力深厚。
  •     很有借鉴参考意义的地方与国家权力写作方法
  •     具有开创性意义著作,序言中作者关于当前大学史研究的要点与不足是把握的相当到位的,发人深省,研究大学史者不可不读,然而作者所拟定的一系列学术关怀似乎仍然不够,仅仅突出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对于新旧文化之争、学术独立方面还是不够深入。
  •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的一种,近年研究大学少见的杰作。此前买过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也是丛书之一。
  •     先讀過此書,再聽過王東傑老師的課。
  •     脱销许久的好书,日前从珞珈山买来一本,一日便读完了,王老师此著驾驭语言和史料的能力毕现
  •     角度不错,政治史的新视角
  •     个别之处稍显粗糙
  •     谁说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结合非得是“历史人类学”
  •     当年全国历史学百篇提名,确实是很好论述四川大学发展历史飞一本书。入选燕京三联丛书本身就是一种肯定。
  •     东杰师书好,讲课好,人更好
  •     做一个聪明人,怎么都好。
  •     雷声大,雨点小
  •     其实我没有读出来这本书牛在哪里,感觉就是重新的用年谱式的解构重写了川大建国前的校史,分析段落的篇幅很少,分析也没有文章题目显示的那么到位,整体感觉像通史,不像论著。
  •     很棒。想表达的中心不在校史而在“国立化”。
  •     经费最重要!
  •     川大青年才俊,师出名门,不同凡响
  •     认为看着最好玩的地方是由陈衡哲《川行琐记》引发的一系列争论~整本书也很有意思~~好评~~~
  •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在做着什么鬼事啊QAQ……说起来那个时候私立华西好冷艳><省立国立几个多热闹天天学潮_(:з」∠)_
  •     就书本身来说,讨论的主题很有意思,值得推荐。不过我看市面上估计没多少了吧!
  •     王老师的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