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网络 > 信息安全 > 黑客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出版日期:2011-10-31
ISBN:9787111358404
作者:Steven Levy
页数:352页

黑客的野性

今年暑假,无意中完成了一条推理链。然后,如同感召一般,这本书伴随着这条道路摆在了我面前。矛盾源自有限,而人对信息与资源遵从了不同的分配关系,对于资源而言,人与之的关系是“占据”,所以资源是有限的;而对于信息而言,人可以“共享”。由这个意义上而言,信息,具有流量上的无限性。无限的资源,不应该存在分配的问题。我一页一页的翻完这本书,闭上眼睛,高斯帕,沃兹尼亚克,菲尔森斯坦,斯托曼……一个个的身影浮现在我面前。我突然明白了,黑客的诞生,源自内心中那磅礴的生命力。为了宣泄,所以创造;为了弘扬,所以蔑视。计算机,只是一个触媒。即便没有计算机,诗歌与音乐也能成为那种生命力的寄托。是想?没有计算机,李.费尔森斯坦就不会有他的政治理念了么?他依旧会开个专栏,成为类似于乔治奥威尔的人物。就算没有计算机,鲍勃.戴维斯就不能把《尤里西斯与金羊毛》写成小说了么?再看看东皮耶,这个让Altair唱歌的人,连机器都能在他手中唱歌,又何况一支乐队呢?由这个意义上讲,黑客的精神从没有消逝,因为这种精神本身既是十分人性的:每个人,都有那种想要创造些什么的欲望。而这种动力,由计算机引发了出来,所以成就了黑客。或许斯托曼怀念的,那个钻研,共享的黑客时代确实已经消逝了。但他们真的走远了么?他们为之奋斗的那个人手一台电脑的时代已然到来:廉价的信息,便捷的传播,被拍平的世界。黑客精神失落的原因,因为在这个时代,人人皆是黑客。不过,作为一个逼格稍微高一点的人,就让我尽绵薄之力,来两斤品味吧。

这是一本30年前的书!

25周年新版的封皮上写的“涵盖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著名黑客的最新资料”纯粹是在骗人,只在2010年的后记中有几段关于扎克伯格的描写。在这本书中,你了解的是计算机萌芽阶段、互联网史前时代的黑客故事,按照Levy的标准,比尔盖茨也只能勉强算作第三代黑客。不过正是因为描写的是我们这代人不了解的那段遥远的历史,所以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黑客精神的起源。所以冠以《黑客》的名字,这本书最受之无愧。当代的很多黑客就是在这本书的鼓舞下成长起来的。可惜的是,故事太久远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些技术、产品对我来说太陌生,没有亲切感。如果是以Zuckerberg,Page等人的故事来阐述黑客伦理的话,肯定会更加吸引年轻一代。尽管黑客精神的本质并没有变,黑客们也始终是那些喜欢动手,热爱创造的年轻人。正如作者说的,进入互联网时代,黑客精神的内容也有了进化,很期待有一部新的著作来培养新一代的黑客。我是肯定错过了。第一次打开书后,翻看前面的“本书人物谱”时毫无兴趣,因为除了沃兹尼亚克之外,没有几个认识的。但当读完本书,在去翻看前面的名单,就有了很深的情感。主要归因于作者把这些黑客刻画得如此生动鲜活。60年代在MIT的第一代黑客;70年代加州的第二代黑客;80年代的范围更广的第三代黑客。每一代人都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绝美的故事,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时代变迁,他们中的大多数却不愿放弃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回过头去看,总有一种悲凉的感觉。这个行业发展太快,没有留下太长时间让他们享受快乐时光。他们在信仰和现实之间痛苦徘徊。MIT的科技广场大楼9层,家酿计算机俱乐部……这一拨又一拨的黑客,都曾在计算机历史的长河中璀璨夺目,但最终都归于黯淡。而这种新旧的更替,恰恰让计算机的发展像史诗一般恢弘。

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从文学的角度看,这本书不值得去看!但是作为一本讲述计算机黑客发展的书籍,确实值得每个打算在计算机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人去看,因为他的每一章都能给你以巨大的鼓舞和推动力,也能够让你从历史中发现黑客的价值和意义,增加你的职业荣誉感!如果你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我想你一定会从这本书所记述的人物身上找到一条如何成为一名顶尖的计算机高手的途径,黑客的精神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黑客?这本书所描述的很多人大学都没有读完,但是他们的技术却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列,他们靠的是什么?比尔盖茨大学退学了,成了世界首富,为什么你退学了就成了xxx,想知道原因就去里面找答案吧!

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一直以来对电子计算机早期的发展史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英文版的书的封面和标题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当发现图书馆可以接到原版书的时候,立马去借了回来。无奈英文的书籍看起来还是太吃力了,还是掏钱买了中文版。中文版翻译地也还不错。如果有人对早期的计算机也很感兴趣的话,可以浏览下这个网站:http://www.computerhistory.org/有机会去圣何塞的话别忘了去山景城参观下这个博物馆。

那个还没有黑客的时代,那些还被称为巫师的他们

这本书并不是很有吸引力,因为每翻过几页,就恨不得撇开书,抡起胳膊大干一场。它说的是一帮天才,却不是Carmack那样的天才,他们是可以望及项背,甚至可以幻想那就是自己的升级升级版的天才。与其说这记录的是一段段传奇,不如说是为黑客文化传经布道。这黑客文化的精神核心,是突破。MIT黑客突入荒芜的01世界,开垦出一方田园;硬件黑客突破大型机的限制,在无数少年心中播下欲望的种子;游戏黑客撕裂那副冷冰冰的臭嘴脸,让计算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年轻的黑客们在老一代嗤之以鼻的商场中培育出一朵朵惊艳的智慧之花.这黑客文化的伦理支撑,则是分享。让信息自由的流动,消除世间一切不平等的源头。用信息创造信息,把快乐推己及人。或许很多黑客并没有这么高尚的追求,他们只是好奇,只是热爱,却无意识地改变了世界。说来也怪,最初的黑客却不是硬件狂人,反而热衷于程序设计。那还是MIT黑客的年代。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这帮科学宅男,那就是刨根问底。正如他们好奇门后的景象,是对计算机的好奇把他们引入了程序的自由世界,是对程序无限能力的好奇激励他们做出了Spacewar! 和ITS。如果能再加一个词,那就是对绝对控制的渴望。他们希望了解机箱内的一切,希望掌握01间跳动的全部。这种渴望让他们打通了计算机与外设间的任督二脉,这种渴望支撑他们夜以继日地追逐梦想。如果还能再加一个词,那无疑是专注。专注得可以放弃女友,放弃健康,放弃认同。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专注成就了他们的传奇,也给黑客打下了冷漠、孤傲的烙印。如果⋯⋯不必再加了,这已经足以勾勒出这帮宅男的形象:刨根问底,对计算机的专制,以及无比专注。这就是书写那些传奇的源头。这是黑客的“黄金年代”。之后是梦想打造个人计算机的硬件黑客,再之后是在个人机上无所不能的游戏黑客,再之后⋯⋯Richard Stallman说他是最后一个黑客。或许黑客真的不存在了,但它孕育的自由、探索、分享的理念却惠及全球。如今,哪一个网民不在享受着各式各样的免费服务。哪一个网民不在制造信息。几乎每个网民都得到了前辈不敢想象的信息自由。计算机不再是MIT AI实验室里那群呆瓜的特权,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探索未知,尽情地展示自我,尽情地实现价值,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能力。条件千倍万倍地改善,求知的渴望、探索的热情却不见得增长。轻狂之下未见底气,梦想之间几多浮躁。愿这本书唤醒每个人心底的英雄梦,趁它还未被虚浮完全埋葬。

读后感

从真正的黑客到第三代黑客。黑客伦理一直在变化,于是深究,黑客伦理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能够反应出当代或者跨时代的观念。于是,我很好奇,什么才是真正的黑客,是技术,还是创造的财富?我感觉用来创造一个更好更和谐的世界是一种方式吧。

那个曾经计算机的时代

我们正处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拜苹果和谷歌所赐,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在2007年之后发生了井喷式增长,回顾这本《黑客》,让我觉得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此熟悉。第一代黑客从大型机器成长的MIT黑客以及黑客道德(主要关于信息自由分享这一信念)大部分人使用计算机的目的都是为了乐趣,最初是喜欢火车的人聚集到一个俱乐部,恰好他们又同时都喜欢计算机。他们不同于使用计算机的科研人员是为了解决科研中的计算问题,他们的目标是计算机本身,看看它能做什么。第二代黑客硬件黑客,自己动手创造发明微型计算机。(相比一个房间大的大型计算机而言)自己动手用INTEL 8008芯片代替真空管,创造出一台性能较弱的个人计算机,从此不用再通过电传打字机和几十个用户共用一台大型计算机了,而是可以安静的一个人在家里编写程序。创造了显示卡,键盘等等新的硬件,把电传打字机和打孔纸带彻底淘汰。他们的目的是推广普及计算机,以及对计算机这一神秘玩具的极大热衷。(第一台微机竟然是用几排开关开输入指令,而计算结果则是用几个小灯的闪烁来表示,WTF)第三代黑客软件黑客 开发软件和游戏的黑客们。利用有限的机器性能(APPLE II)创造生动的游戏(吃豆人),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从而引发版权问题,背离了最初的黑客道德。他们编写的游戏,让普通大众开始使用计算机,为了展示优秀的游戏效果,发明了大量优秀的算法和编程技术。(竟然用汇编写游戏)总结这是一本好书,给了我一个关于计算机感性的认识,知道了计算机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苹果从最开始的开放走到现在的封闭,也挺感慨(我说的是IOS)。(乔布斯内容很少)

谁读谁上当

我是计算机程序员,当然对黑客感兴趣。但是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需要一直给自己鼓劲,这是一本经典的书,好书;可是我依然看不下去。为什么呢?这里没有写精彩的黑客人生这里没有写计算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里没有写黑客特有的哲学思考这里没有这里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不知所云的无聊叨叨,都是些什么跟什么啊

读《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

多年前,我读过《DOOM启世录》,那是一个英雄传奇,看得我热血沸腾。那本书曾提及,有一本书让John Carmack产生了极大的共鸣,给予了它在这个领域前行的动力。Carmack的启示录是《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Hackers: Heroe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我一直很好奇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不过,作为Carmack的启示录,一本1984年撰写的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领域,指望重新读到这本“古代”著作似乎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我在网上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有什么好说的,下订单。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我也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John Carmack的激动了,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黑客史,那是一群发自内心喜欢计算机的人,对技术最简单、最纯粹的热爱,那是一种超凡的魅力。如果真心热爱计算机,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孤单。我们可以看到五六十年代,一群黑客乐此不疲地探索着初生计算机的威力,也可以看到七十年代,一群硬件黑客努力把神秘的大家伙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有八十年代初,游戏黑客们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这本书里出现了“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名字,如果你读过《乔布斯传》,或是了解过苹果公司的历史,这个名字不应该让你感到陌生。是的,苹果公司正是从这里起步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简称沃兹),就是通过这个俱乐部分享的一些信息打造出了Apple I,后来,才是史蒂夫·乔布斯和他通过这台电脑起步,开创苹果神话。在这本书里,有一个专门属于沃兹的章节,由此可见,沃兹在黑客历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里还有出现了许多如今看来响当当的名字,比如比尔·盖茨,他的那封公开信,并不像后人描述的那样,在软件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多的还是年少盖茨的处事不够圆润。比如理查德·斯托曼,他称自己为最后一个黑客,他的个人能力在书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一个人可以顶上十几个一流黑客。所谓最后一个黑客,更多的是对纯真年代的一种追思。作为《Wired》杂志的资深作者,Steven Levy的写作功力是相当深厚的,在他的黑客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那么有血有肉。其实,对于一个中译本来说,巨大的挑战在于翻译,感谢这本书的几位译者,在我看来,这本书算是翻译得相当流畅,少有因为语言的原因造成阅读的障碍。工作很多年,我经常面对的是一张张无辜的面孔,他们努力在软件焦油坑中挣扎。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计算机作为自己的职业,并非因为他们多么热爱计算机,而是因为他们要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周边的环境告诉他们,只要低着头写代码就好了。他们根本不知道,原来计算机也可以很有趣。常常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久而久之,我都几乎忘记了自己最初选择写程序为职业的初衷:乐趣。感谢《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它帮助我重新找回了写程序之初的追求:探求事物本质的乐趣。http://dreamhead.blogbus.com/logs/196187672.html

一张缺少乌托邦的世界地图不值一顾

这些计算机革命的英雄们,从计算机还没问世前,就开始了这黑客精神的传承。在电路板与代码之间,黑客们的信条,逐渐显现出的就像柏拉图心中那理型完美的世界。这宗教般的狂热信仰,当离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越来越近时,就要面对商业利益这个愈加强大的敌人。现实与理想,终究还是一对矛盾体。虽然那纯粹的信仰开始摇晃了,但不得不承认,这理想还是要以现实为根据的。即使是最早那批真正的黑客,这些巫师所用的机器,那些价值不菲的大家伙,就是军方提供的经济支持,才使得他们能在那机房中拥有一个与世隔绝、所想所做的事完全就是计算机的一切的那样一个环境。后来的个人计算机,是在黑客们的爱好和兴趣下建构起来的,这时候赚钱也不是他们的目的。就像托瓦兹说的那句 just for fun .当pc成了一个产业时,黑们们设计的硬件和代码便开始与商业相拥了,但即使是这时,黑客们也相信,他们要追求完美的东西,不是只牟利的工具。黑客抛弃了其他的一切,女友、健康、社交……只是一天25个小时去写代码。有时他们也会停下这狂热的激情,思考是什么让自己这么去做,这仿佛就像哲学家们去思考宇宙和人类为什么存在那样难以解答,他们或许会休个假,然后继续钻进编码的世界…… 斯托曼真是个超级理想主义者,到现在还保存着心中不变的纯粹的黑客精神,反对一切限制软件自由的东西。他是我的偶像,最后一个真正的黑客。我觉得,在这现实的商业环境中,需要斯托曼这中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就像艺术的存在,与现实也是有矛盾的。一张缺少乌托邦的世界地图不值一顾--------奥斯卡·王尔德

三代黑客的发展史

《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不是一本新书,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才看完。大量的传奇黑客人物穿插其中,说实话容量略大,到头来也没记住几个名字,不过这不是重点。全书将对整个计算机发展史有深刻影响的黑客文化分三个阶段的娓娓道来,让我重新审视对黑客的看法认识。下面是我对全书的笔记摘要。【第一代黑客:MIT黑客】他们是最早的黑客,活跃在20世纪50-60年代。黑客主义刚刚在MIT出现的时候主要是专注于体验计算机的魅力;探索和扩展那些迷人的系统的精髓,并利用这些完美的逻辑系统来创造一种文化和一种生活方式。MIT的技术模型火车俱乐部(TMRC)发明了很多英文单词。hack是其中一个,如果一个正在进行的项目或正在构建的产品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个建设性目标,而且只要参与进来,就会有莫大的乐趣,那么这个项目就叫一个Hack。这些黑客们探索事物的本质,掌握它们。通过将东西拆开,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并根据这种理解创造新奇的甚至更有趣的东西,可以学习到关于系统(关于世界)的重要知识。那时候的计算机非常古老,古老到我只从文字里见到过,比如在纸带上写程序,比如一间房间大小的操作系统,预约时间才能上机,比如批处理系统等。那时候计算机管理严格,想给系统增加汇编指令,得经过长时间的审批操作,MIT的黑客们为了节省时间,晚上偷偷的潜入机房改装计算机。当黑客们需要某些东西来帮助他们创造、探索或修理时,他才不管“知识产权”这种在他们看来荒谬的说辞呢。他们市场潜入办公室,拿到需要的工具,用完后再放回去。当然,他们是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在黑客们看来,没有任何一个系统是完成了的,总能让它变得更好。他们不断的改进系统,在系统上开发具有挑战性的应用。黑客通过了解和建立各种几乎被所有其他人漠视的系统来改善整个世界的愿望非常强烈。【第二代黑客:硬件黑客】源于大名鼎鼎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理念是:互助,分享,恪守黑客道德,反对狭隘的所有权和自私行为。黑客们从与众不同和贴近群众的角度去看待计算机怎样改变人民的生活。他们对计算机的传播更感兴趣。将原先的庞然大物带入了寻常百姓家。探索精神和自己动手的行为成为这里主要的价值观。苹果和微软都在这个时期诞生。也是在这个时期,黑客文化开始接受商业的冲突,集中体现在大家对软件版权问题的理解上。这与原有的朴素的共享原则发生了冲突。在原来的观点中,软件属于全人类,是不需要有版权保护的(即使到后来Stallman也不认同版权的存在)。【第三代黑客:游戏黑客】第三代黑客生活的时代,黑客到的已经大打折扣。一切都是金钱在作怪。黑客道德的一条要旨是电脑本身不会考虑信息产权,但在那个年代,信息产权已经越发的成熟和深入到各个层面。20世纪80年代,黑客游戏是唯一具有商业价值的艺术形式。黑客必须自己做导演:独立构思、编剧、指挥、执行并美化、最终完成一部杰作。第三代黑客看重的是艺术性。他们中,很多人成为了新闻人物,他们是文华英雄,突破限制并探索电脑系统。计算机游戏的发展充斥着商业气息,程序员的角色也在滚滚金钱利益关系中被削弱,比如最早游戏编写者所能获得的版权30%,后来越来越低。实际上,越往后,商业和黑客主义的并存局面越明显。现在的黑客是在黑客主义和商业两种价值观并不对立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正在影响着黑客运动的未来。保罗格拉汉姆(Paul Graham)认为,黑客主义的价值观不会受到商业的威胁……他们一定能够战胜商业。依靠直觉解决问题,分散化作出决策,强调工作质量,这些都是黑客的理念,而且他们在工作中一直遵循这些理念。黑客精神开始向企业家精神转变。【黑客道德】作者总结的七条『黑客道德准则』:Access to computers and anything which might teach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way the world works should be unlimited and total. (接触电脑和任何能教会你世界运转方式的通道都应该完全向任何人开放。)Always yield to the Hands on Imperative!(永远践行亲自动电脑操作的指令。)All information should be free. (所有信息都应该是免费的。)Mistrust authority promote decentralization. (不信任权威,致力于推动反中央集权式统治。)Hackers should be judged by their hacking, not bogus criteria such as degrees, age, race or position. (黑客只受其黑客技术水平评价,而不是受制于他们的学位、种族、年龄或社会地位影响。)You can create art and beauty on a computer. (计算机可以创造艺术和美感。)Computers can change your life for the better. (计算机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其中,对第三条容易产生误读。实际上,这一条最早出现在黑客道德的未来会议上。布兰德说一方面,信息应该是昂贵的,因为它非常有价值。你在正确的地方得到正确的信息,就会改变你的人生。另一方面,信息应该是免费的,因为获得信息的成本不断地降低。这就是两者的矛盾所在。在黑客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黑客道德是原则性的一环。最早,黑客们认为,对计算机的访问(以及任何可能帮助你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事物)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完全的。任何人都有动手尝试的权利。『信息应该是自由的』这种信念最直接的体现在优秀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中。而后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分权的思想。这根政治的分权或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更多的是体现了黑客精神中对计算机民主平等的追求。而黑客的信息自由和分权思想甚至对Internet的前身ARPAnet有重大的影响。到如今,商业化席卷全球。硅谷一些科技公司也在追寻黑客道德,比如风头正劲的Facebook一直以来所阐述的黑客之道(The Hacker Way)。在面临着新的时代,黑客道德也在不停的适应新的挑战。计算机先驱费尔森斯坦说技术绝不仅仅是死气沉沉的硬件。它还是人们思想的展现。……人们仅仅是活着,而人性更加珍贵,也更加脆弱。所以我们必须要向那些墨守成规的文化挑战,用我们自身的创造力向它挑战。要并且用我们自己的创造力去取得突破……这才是实质这就是黑客道德的实质。世界都将会从黑客道德中受益。http://biaobiaoqi.me/blog/2013/10/21/hacker/

计算机革命的英雄(二十五周年新版)

黑客,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有人崇拜黑客,有人厌恶黑客。程序员崇拜黑客,向黑客靠齐,但是媒体留给群众的黑客印象就是那些破坏的人。这本书纯属讨论的就是黑客的文化,不要以为这本书没用,因为最开始我也这么想,不过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买回来了。黑客都是具有创造力的,他们也许身体不好,不懂得人情世故,但是他们却有有一颗改造世界的心,他们总是能想出逆天(在当时是那样的)的想法,并且去实现他。其实我们也应该有黑客们的精神,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当你有这种精神了,你就可以自豪的称自己是黑客了。虽然你不会攻击计算机,但是你能创造出有用的东西,这本书会让你体会到黑客的本质

黑客的野性

今年暑假,无意中完成了一条推理链。然后,如同感召一般,这本书伴随着这条道路摆在了我面前。矛盾源自有限,而人对信息与资源遵从了不同的分配关系,对于资源而言,人与之的关系是“占据”,所以资源是有限的;而对于信息而言,人可以“共享”。由这个意义上而言,信息,具有流量上的无限性。无限的资源,不应该存在分配的问题。我一页一页的翻完这本书,闭上眼睛,高斯帕,沃兹尼亚克,菲尔森斯坦,斯托曼……一个个的身影浮现在我面前。我突然明白了,黑客的诞生,源自内心中那磅礴的生命力。为了宣泄,所以创造;为了弘扬,所以蔑视。计算机,只是一个触媒。即便没有计算机,诗歌与音乐也能成为那种生命力的寄托。是想?没有计算机,李.费尔森斯坦就不会有他的政治理念了么?他依旧会开个专栏,成为类似于乔治奥威尔的人物。就算没有计算机,鲍勃.戴维斯就不能把《尤里西斯与金羊毛》写成小说了么?再看看东皮耶,这个让Altair唱歌的人,连机器都能在他手中唱歌,又何况一支乐队呢?由这个意义上讲,黑客的精神从没有消逝,因为这种精神本身既是十分人性的:每个人,都有那种想要创造些什么的欲望。而这种动力,由计算机引发了出来,所以成就了黑客。或许斯托曼怀念的,那个钻研,共享的黑客时代确实已经消逝了。但他们真的走远了么?他们为之奋斗的那个人手一台电脑的时代已然到来:廉价的信息,便捷的传播,被拍平的世界。黑客精神失落的原因,因为在这个时代,人人皆是黑客。不过,作为一个逼格稍微高一点的人,就让我尽绵薄之力,来两斤品味吧。

没人吐嘈这本书的字体么

译文书一般都吐嘈翻译,我来吐嘈一下字体。整本书除了注释和部分引文用了宋体,其他标题正文一律用黑体,英文也是sans serif。作为印刷品读起来还是有点儿费劲的。开始我以为是为了效仿原著风格,可找来原著看,除了目录和每章标题使用sans serif字体,正文还是正常的serif字体。不知道出版社在选用字体的时候作何考量。我阅读的时候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排版上,中文版还是尽量在还原原版的,这点比较欣慰。向黑客前辈们致敬,是你们为世界带来了魔法。

说白了的黑客文化

曾经我也误解过黑客文化,以为黑客就是通过高科技手段搞破坏的;后来听国内一些文章描述所谓极客文化,才慢慢了解到真正所谓的黑客;我觉得,黑客就是黑客,去它的极客,我讨厌这个名字,别人不懂又怎样,黑客文化本非用来给人懂的。究竟什么是黑客文化呢,这本书上提出了一些观点(首先要声明的是,这本书写于上个实际八十年代初,那个时候微型电脑刚刚起步,所以书中描述的黑客跟微机时代的黑客还是略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干的活)。前言指出:共享、开放、分权、以及不惜一切代价亲手改进机器并改善整个世界,是黑客们的普遍理念。其实,从早期黑客以及如今仍在发展的GNU开源运动中可以看出,黑客文化中始终有一只开放共享分权的主导力量,但是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黑客文化的本质。黑客文化始于计算机的诞生,黑客们不是希望破坏计算机,而是希望能够充分掌控计算机(一些被大众认为是破坏性的破解或入侵行为一方面来自于他们的本性,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实际上并不一定会造成危害,反而通过破解暴露安全漏洞从而促进发展),而在早期,由于计算机尚未商业化,尚处于一个学术的边缘地带,所以黑客文化的源头就是学术文化,就是开放共享。但如今,计算机已经很大程度被商业化了,不论黑客还是非黑客,都必须承认这一点,也必须接受这一点,商业利益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完全的开放与分享不可能做到,也没有必要被要求。这其中的平衡是复杂的,所以,开放与共享已经成为黑客文化中最为矛盾的一个分歧,虽然它确实是黑客文化的精髓之一。除了开放与共享,黑客文化更为核心的本质在于:黑客们真正在意的是洞察事物的本质、掌控他们的规律从而改造事物,这是他们唯一的最在意。许多黑客给人的感觉是不修边幅的、不在意功名利禄之类的东西,然而这都是表象,黑客也可以在意形象,也可以想发财,但是他们真正最在意的一定是那种对于事物本质的掌控以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事物。何谓最在意?这意味着他们会抛开其他一切,以获得成天的自由时间去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情,那些思考与意愿始终会停留在他们心中,去了一个又来了十个,他们废寝忘食,全神贯注,并且十分快乐。事情本身,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在哈佛或MIT而感到非常了不起,不会因为教师是何等人物而影响是否该上课,当然他们受益于这些优秀学校的工作环境与人才。他们认为他们从事的工作是充满艺术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他们认为,那就是人生的本质。正是这样一种最最核心的精神,让他们狂放不羁,让他们竭尽所能,让他们去选择开放与分享。一切的一切来源于此。我相信,黑客文化在不断进化,就像IT产业,在IT意外,也一样会有黑客精神在诞生与蔓延,但唯一不变的,也就是黑客文化的核心:对于事物本质与创造的痴狂。

一个侧面的近现代计算机史

解决了一个很大的困惑,从60年代一直到当代可以媲美当时阿波罗计划的iphone,计算机都有哪些变化。正如制造一座通天塔可能是里程碑,但更难的是将其变成一个普适性的工具带给所有的普罗大众。30年间天赋异禀个性鲜明的黑客努力不可或缺。同样伴随着计算机产业的不断升级(大型机构&学院-》兴趣社团-》IT公司),所谓自由精神与商业社会及官僚体制的矛盾从未消减,但却在各个时代表现各异。同样这样的矛盾也影响了下一代黑客的塑造特征。互联网时代的成功者与30年前MIT实验室中的黑客大佬相比,少了些事物本质与创造的痴狂,多了与现实社会交流的自如,同时对商业的唾弃早已烟消云散。

很不错的书,喜欢和热情是最重要的。

一.分清黑客(Hacker)和骇客(Cracker)的区别。或许大部分人眼中的黑客还是指入侵系统,盗取信息,犯罪之类的人。一般人这样认为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是学CS的,那么就更应该分清这两个概念了。二.七条黑客伦理。1.对计算机的访问(以及任何可能帮助你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事物)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完全的。任何人都有动手尝试的权利。2.所有信息应该可以自由获取。3.不迷信权威-促进分权。4.评判黑客的标准应该是他们的技术,而不是那些没有实际用途的指标,比如学位、年龄、种族或职位。5.你可以在计算机上创造出艺术和美。6.计算机可以让你的生活更美好。7.就像阿拉丁神灯,你可以让它听从你的召唤。三.我觉得对CS系学生最大的启示就是热情和喜欢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位黑客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疯狂的热爱才做出一大堆东西的。这在Steve Jobs的《Three Stories in My Life》的演讲里也被反复强调。四.计算机真是太神奇了。再次庆幸自己选对了一个这么有趣的专业和以后要从事的行业。从事IT行业,你可以不是码农和苦逼的程序猿。是的,你可以把成为一名优秀的黑客当成目标。 黑客与画家。是的。五.balabala.向三代黑客前辈致敬。

计算机黄金时代的英雄编年史

封面:很土很天真宣传:很傻很不到位内容:很赞很牛叉份量:很足字数很密实翻译:个人认为非常好,一些译注画龙点睛。一部50-80年代计算机发展黄金年代的英雄编年史,三部曲:真正的黑客:描述了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疯狂黑客们的理想主义生活。硬件的黑客:以homebrew computer club为中心的硬件黑客们,他们热衷于个人组装计算机,在他们手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PC机以及伟大的Apple公司。游戏黑客:不好意思,我还没看完 :D

为黑客正名

这本Steve Levy写于1984年的经典著作在27年后才登陆中国,有些姗姗来迟。“黑客”,在国内让人更多联想到的恐怕是计算机犯罪。还好书的副标题做出了有力的澄清:”计算机革命的英雄“。的确,黑客们很少出现在社会主流的聚光灯下,他们一般是众人眼中的”书呆子“(nerd),腼腆,不善言辞,远离人情世故,全身心的投入在计算机的逻辑空间里,思考和解决着一个个旁人很难理解的技术问题。这是这群人构建出了这个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他们和他们代表的文化(The Hacker Ethic)理应被发现和认同。这本书是黑客文化也是计算机发展的编年史:从五十年代MIT的铁路模型俱乐部(TMRC)发源起来,一小拨天才学生为刚出现的晶体管计算机TX-0编写系统软件;到后来一些“硬件发烧友”DIY个人电脑(Altair 8800,Apple II);到了八九十年代,电脑游戏成为众多技术高手奋斗的领域,这时应该也是很多像我一样的80后开始计算机启蒙的阶段。到了今天,本书出版的27年后,当年的硬件黑客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已经是全世界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新贵视黑客精神为核心文化,马克-扎克伯格更是在Facebook的IPO招股说明书中将其概括为“The Hacker Way”,把黑客文化作为其公司运作的价值观介绍给投资者。我想恐怕作者当初也没有想到黑客会对现代商业社会有如此的影响力。遗憾的是中文版的翻译太糟糕,全书显然是几个人合译的,第一部分尚可,后两部分错译太多,已经严重影响到理解,更不用说顺畅的阅读体验了。我最终还是下了英文原版看完的(毕竟,“信息的自由获取”也是黑客文化之一嘛)。


 黑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