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巴菲特股东大会

出版社:湛庐文化策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300107257
作者:杰夫·马修斯
页数:23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两次去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记录。这是追逐者们难得一遇的向巴菲特提问的机会。这是关于股神巴菲特的一本有趣的书。每一位巴菲特的追随者都不应该错过。让所有读者全程了解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每个细节,书中更是道出了巴菲特亲切、随和,作为平凡人的一面。
简要目录————————————————————————————
上部 初识奥马哈:2007年
写在前面的话 天降大任
第1章 一票难求——前往股东大会
第2章 云淡风轻——初识奥马哈
第3章 翘首企盼——开场前的等待
第4章 最伟大的投资家——回顾巴菲特辉煌历程
第5章 闪亮登场——巴菲特现身股东大会
第6章 停止高速运转——午餐时光
第7章 穷查理怪老头——奇思妙想的芒格
第8 章 华丽落幕——股东大会结束
第9章 伯克希尔的宠儿——走进内布拉斯家具城
第10章 再回首——股东大会的思考与领悟
直击现场之2007
私募股权投资是泡沫吗?-高管薪酬纠纷何时了?-如何最好地衡量企业管理层的效能?-怎样成为出色的投资人?-何为裸卖空?-
次贷危机为何物?-保险公司的前景如何?-年报是最好的评估工具?-选择生态还是生产 ?-何为抵御通货膨胀之良方?
下部 重返奥马哈:2008年
写在前面的话 家人团圆
第12章 巴菲特的成功预言——伯克希尔不败的一年
第13章 传奇股东——比尔.盖茨亲临会场
第14章 美丽的一天——股东大会进行时
第15章 水泄不通——午休见闻
第16章 那人那事——回望2008年股东大会
第17章 眼花缭乱——走进会议纪念品展厅
第18章 高调低唱——伯克希尔利润走低
第19章 直击现场之2008
正确的投资思维-股市证明巴菲特错了-巴菲特在中国是英雄
合理计划人生-从白手起家做到大-投资银行太复杂-伯克希尔新掌门
公司先于股票-巴菲特很欣赏孔孟之道
尾声
第20章 巴菲特不在了怎么办
第21章 股东的宏愿
第22章 意犹未尽

书籍目录

上部  初识奥马哈:2007年  写在前面的话天降大任  第1章  一票难求——前往股东大会  第2章  云淡风轻——初识奥马哈  第3章  翘首企盼——开场前的等待  第4章  最伟大的投资家——回顾巴菲特辉煌历程  第5章  闪亮登场——巴菲特现身股东大会  第6章  停止高速运转——午餐时光  第7章  穷查理怪老头——奇思妙想的芒格  第8章  华丽落幕——股东大会结束  第9章  伯克希尔的宠儿——走进内布拉斯家具城  第10章  再回首——股东大会的思考与领悟直击现场之2007下部  重返奥马哈:2008年  写在前面的话家人团圆  第12章  巴菲特的成功预言——伯克希尔不败的一年  第13章  传奇股东——比尔.盖茨亲临会场  第14章  美丽的一天——股东大会进行时  第15章  水泄不通——午休见闻  第16章  那人那事——回望2008年股东大会  第17章  眼花缭乱——走进会议纪念品展厅  第18章  高调低唱——伯克希尔利润走低  第19章  直击现场之2008尾声  第20章  巴菲特不在了怎么办  第21章  股东的宏愿  第22章  意犹未尽译后记

内容概要

杰夫·马修斯 对冲基金经理人、专业怀疑论者,于1994年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市创建了Ram Partners LP对冲基金公司。他财经博客——Jeff Matthews Is Not Making This Up在业界享有盛名,博文常见于《华尔街日报》金融专栏。杰夫·马修斯本人在华尔街分析师、交易员和基金经理,以及世界各地投资人中拥有大批忠实追随者。

图书封面


 亲历巴菲特股东大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有点像中国的大学。等到读完了以后你会发现里面似乎有些东西是要记下来的。但是大体上没什么价值。但是又不能不读。巴菲特的的午餐如果可以用这本书的内容来替代那么午餐绝对没有多大的价值。我愿意相信原版更加富有内涵。更有价值。虽然这是我最不能认真写出的一个书评,但是我仍然从书里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我应该继续选择聪明的投资人证券投资来读。
  •     如果说经典的关于巴菲特的投资书籍属于一份正餐的话,那么这本书算是一份开胃的小点心。整体来说这本书更像一本小说抑或游记,描述了作者两次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的经历,包括参加原因、行程、奥巴哈印象、股东大会开始前的股东观察、大会期间在奥巴哈伯克夏名下企业庙会的感受以及最为核心的股东大会问答内容。不同的人看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结论和看法,书中作者给出自己的一些不同别人的印象和看法则是其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比如作者观察到其中非裔美国人站的比例很少,第一次参加观察到了6个,第二次参加观察到了11个(数字可能记得不太清楚,大概是这个数字),相比于第一次27000人和第二次的31000人实在少得可怜。比如很少从其他渠道可以见到描述的股东大会上关于堕胎、宗教、环保的问题以及巴菲特和芒格如何应对的描述。比如作者对为什么伯克夏旗下曾经辉煌的企业为什么没有获得更大的发展的问题,以及巴菲特所盛赞的管理人和现实的差异。再比如就伯克夏和巴菲特紧密一体关系的思考和忧虑。对巴菲特股东大会的这种描述形式,能满足我对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一些好奇心。人无完人,各类媒体特别是国内媒体对巴菲特的报道越来越有造神的趋势,而这本书也许可以让我们清醒一些,发现原来巴菲特即使在投资方面某些时候也不过是普通人,这也许是本书能带来的收获之一吧。
  •     本书值得一读。正如译者所说,这本书不是市面上很多唬人的投资圣经,也不是厚如砖头的大部头传记,不是拼拼凑凑的二手资料集,更不是煞有介事的成功学。可以把它看做一本颇有意识流风格的长篇报告文学。的确,关于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方法与理念的书籍遍街都是,许多国内“砖家”针对书本上的理念再衍生出中国特色的价值投资,看多了很容易被误导。在我看来,了解任何事物,真实最重要。这本书里真实描述了作者眼中的两届(07/08)巴菲特股东大会,并针对见闻的一部分发表他的个人看法,很有启示性。作者并没有像很多介绍巴菲特的书籍那样以崇拜的眼光对巴的一切理念盲目推崇,而是客观进行分析,包括一些建设性的质疑。书中作者不止一次提到伯克希尔对收购后的公司吝于再投资,导致旗下企业大都业务发展缓慢,除保险业务外,糖果、家具、鞋业,都在并入伯克希尔后被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股东大会上有人含蓄提出这个问题,巴菲特并没有正面回答。不过针对这个情况再比较关于巴的其他著作,我想这些正好体现了巴非特的经营哲学。对于巴菲特而言,他所购买的都是管理稳定,业务优良,能给他带来良好现金流的企业。他将这些企业八分之八十的净利润吸入控股公司,并通过控股公司再进行其他投资。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资金分配问题,象喜诗糖果,内布拉斯家具曾经显赫一时的公司,却被后期的星巴克、百思买这样的后起之秀超越的望尘莫及,主要是因为利润都上供给伯克希尔,那么巴为什么不精心经营这些企业,让他们发展成星巴克,百思买这样的行业龙头?其实芒格的一句话已经道出端倪,“大部分小公司没有变成大公司,而大部分大公司都沦落成中庸货色。”俗话讲,“来得快,去得也快。”巴菲特不让子公司发展过大过快是伯克希尔成长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企业经过创业期、高速发展期和成熟平稳期之后一定走向衰退期,而激烈的竞争和过剩的产能必然带来管理上的负担与高额的成本,就像美国今天的汽车行业。而相反小企业却更容易生存,也不会有过多扩张带来的水土不服与经营风险。所以巴菲特收购企业的最重要目的是吸收现金流,为等待的优质机会做现金储备。相比企业的快速发展,他倒是更期望企业稳步经营,毕竟能经营好小公司的人要比能运营好大公司的人要多得多。同样的道理,巴菲特不投资高科技企业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们不容易摸透的,较少接触,并且产业升级太快,这些都和他们控制风险为首要目标的投资原则相冲突。总之,个人觉得“亲历股东大会”里真实的记录和客观的讨论对无论是刚刚开始接触巴菲特还是学习已久的巴菲特迷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价投者们的朝圣之旅,好奇。开局不利,去omaha的飞机爆满。 omaha是个人少路空的小城; 参会的以中年白人为主,黑人作者才看见7个;收购通用再保险走眼了,那个被称赞为可将女儿嫁给他的高管 违法了。 对老巴有些投资也提出异议,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太老旧了,比百思买差得太多,sees也是只有中西部市场,国际化远远不足; 芒格是共和党人,老巴是民主党人;07年会上对次贷危机低估了; 有个纽约来的家伙问了关于支持堕胎的问题,会上差点乱套; 年报是最好的评估工具、许多公司并未和高管交谈过。hoopa区印第安人的问题,克拉玛斯河上的大坝-太平洋公司的水电站影响了靠河为生的印第安人的生计;老巴回答有些冷酷吧,是太“不巴菲特”了;作者在华尔街公事的人上百,只有3个黑人;对买入铁路公司的评价:比以往靠谱了。
  •     写得精炼,翻译也好,读起来不累
  •     我们可以赔钱,成千上万也没关系。但我们不能赔上名誉,一丁点也不行。
  •     已看了一半,已觉得很有收获。作者带着思考的目光去审视所见所闻,虽然有的没有答案,但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     奇妙之旅
  •     Pilgrimage to Warren Buffett's Omaha
  •     主要还是在于第11章和19章的问答。
  •     喜欢巴菲特的书。
  •     超越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百万美元价值体验
  •     作者亲历2007年和2008年两年老爷子的股东大会,现在回头看,历史验证了巴菲特在07年的预言——金融衍生品和私募股权基金会是一场灾难。
  •     一本还算不错的书吧,对一般的不能去参加股东大会的人来说,算是有了一个了解的平台了,作者的描述还算深入,纯粹休闲阅读的书,如果拿来做研究就不必了,看一次就足够了
  •     比较客观的把自己两次参加股东大会的过程、感受以及提问记录了下来。作者本身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投资者!
  •     我们每天都要阅读和思考八到十个小时,读万卷书。
  •     没有必要花大价钱和巴菲特用餐。读读这本书就可以了。
  •     我是个经济学的门外汉。
    这本书是我想了解巴菲特而买的第一本书。
    书中并不见很多枯燥的专业术语,作者以其比较公正的角度进行大会描述,偶尔加上一些自己独到的想法。
    很棒!尽管书稍微贵了一点,呵呵。
  •     书还不错,有些地方翻译的不行。
  •     人们总是喜欢先造出个神(即使被当做神的人本人并不愿意),然后再来一次灭神运动(即使被灭的人对此毫不知情),好来显示自己重要和公正。很多地方的翻译也有失偏颇。作者其实并没能了解巴菲特,却以为了解了。虽然有些地方并不客观,但我仍然尊重他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
  •     有趣的视角,巴菲特和芒格仿佛正在台上思考着准备回答下一个问题
  •     《value》2009年9-12期连载了杰夫马修斯的《巴菲特主义》,节选的是本书的下半部,亦即2008年伯克夏股东大会实录,让人读完有种耳目一新的感受,作者以一个伯克夏股东的视角,超然的描述巴菲特主持的股东大会,并娓娓道来她心目中的巴菲特,评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论,至少是透过新的格栅再读巴菲特。巴菲特已经成为国内投资界的神祗,如果有人质疑这位奥马哈先知,可以预见的是遭到无数理念拥有者的板砖。然而真正的巴菲特并不是神,他也犯错误,也会虚伪,也爱慕虚荣,我个人而言更欣赏这样的巴菲特,而不是作为股神的巴菲特,毕竟只要不是神,就必然会染上人间烟火,也必然不能免俗。为投资界津津乐道的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如GEICO、华盛顿邮报、富国银行、可口可乐……但伯克夏开始却是一个错误的投资,而巴菲特对此压上了重注。巴菲特会犯错误,巴菲特会波段操作,巴菲特也预测市场。说这些并不是想否定巴老,而是想提醒书友们,他是个活生生的人,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你的投资也可以做的很好。他的伟大之处是在人生的早期领悟了投资的真谛,并用一生去坚持了,最终他是否成为世界首富难道真的对他那么重要吗,可能对于需要偶像的投资界反而更加重要。还是说说这本书吧,作者两次参与伯克夏(07、08年)股东大会的经历,让我们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巴老和他的伯克夏。作者夹叙夹议,除了褒奖奥马哈先知外,对他的一些行为并未隐瞒自己的批评视角,让我读后颇受启发。但是本书取自作者的博客,其编辑还是成问题的,张主编在《value》上的编排就让人感觉更舒服,本书则差了一些,估计原书如此。令人有些不能原谅的是,书的第16章和第17章顺序搞反了,编辑本人读过没读过令人怀疑。总之书还是本不错的书,推荐看一下。
  •     2009第9,10,11,12期 value杂志上陆续看的。08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所见所闻所感!下次得借这本书重看下!
  •     写的简明轻快,易于阅读。作者在对巴菲特股东大会吸引了愈13000人钦佩的同时,也指出巴菲特收购企业之后,将全部现金收于母公司,抑制了被收购公司的发展。现金及公司管理层稳定(巴菲特尤其青睐家族公司)能帮助巴菲特获取再投资的现金,和便于当甩手掌柜。巴菲特虽然主张品牌的价值,和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长期业绩良好公司,比如可口可乐。但是,巴菲特现在公司主要构成则是能源公司,保险公司等。消费类公司日益减少。同时,巴菲特虽然主张遗产税,反对衍生品的750000页文件,难以理解。但是巴菲特通过在收购时提供股权置换帮助被收购家族减税。通过70多宗衍生品获得80余亿美元收益。所以巴菲特反对的不是遗产继承和衍生品,而是过度行为。巴菲特利用自身的威望和高股价维持着股东人群的稳定助长期投资。这从大会无人问公司构成可看出
  •     长见识。
  •     本书值得一读。

    正如译者所说,这本书不是市面上很多唬人的投资圣经,也不是厚如砖头的大部头传记,不是拼拼凑凑的二手资料集,更不是煞有介事的成功学。可以把它看做一本颇有意识流风格的长篇报告文学。

    的确,关于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方法与理念的书籍遍街都是,许多国内“砖家”针对书本上的理念再衍生出中国特色的价值投资,看多了很容易被误导。

    在我看来,了解任何事物,真实最重要。
    这本书里真实描述了作者眼中的两届(07/08)巴菲特股东大会,并针对见闻的一部分发表他的个人看法,很有启示性。作者并没有像很多介绍巴菲特的书籍那样以崇拜的眼光对巴的一切理念盲目推崇,而是客观进行分析,包括一些建设性的质疑。

    书中作者不止一次提到伯克希尔对收购后的公司吝于再投资,导致旗下企业大都业务发展缓慢,除保险业务外,糖果、家具、鞋业,都在并入伯克希尔后被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股东大会上有人含蓄提出这个问题,巴菲特并没有正面回答。不过针对这个情况再比较关于巴的其他著作,我想这些正好体现了巴非特的经营哲学。对于巴菲特而言,他所购买的都是管理稳定,业务优良,能给他带来良好现金流的企业。他将这些企业八分之八十的净利润吸入控股公司,并通过控股公司再进行其他投资。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资金分配问题,象喜诗糖果,内布拉斯家具曾经显赫一时的公司,却被后期的星巴克、百思买这样的后起之秀超越的望尘莫及,主要是因为利润都上供给伯克希尔,那么巴为什么不精心经营这些企业,让他们发展成星巴克,百思买这样的行业龙头?其实芒格的一句话已经道出端倪,“大部分小公司没有变成大公司,而大部分大公司都沦落成中庸货色。”

    俗话讲,“来得快,去得也快。”巴菲特不让子公司发展过大过快是伯克希尔成长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企业经过创业期、高速发展期和成熟平稳期之后一定走向衰退期,而激烈的竞争和过剩的产能必然带来管理上的负担与高额的成本,就像美国今天的汽车行业。而相反小企业却更容易生存,也不会有过多扩张带来的水土不服与经营风险。所以巴菲特收购企业的最重要目的是吸收现金流,为等待的优质机会做现金储备。相比企业的快速发展,他倒是更期望企业稳步经营,毕竟能经营好小公司的人要比能运营好大公司的人要多得多。

    同样的道理,巴菲特不投资高科技企业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们不容易摸透的,较少接触,并且产业升级太快,这些都和他们控制风险为首要目标的投资原则相冲突。

    总之,个人觉得“亲历股东大会”里真实的记录和客观的讨论对无论是刚刚开始接触巴菲特还是学习已久的巴菲特迷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     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讲了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还不错
  •     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不知道国内有啥股东大会有这么有趣。。
  •     强烈建议大家来读!非常不错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